全时四轮驱动
- 格式:docx
- 大小:323.04 KB
- 文档页数:6
超实用汽车指南-四轮驱动的卖点:牵引力强、行驶
稳定
汽车通过轮胎和路面的摩擦力前行。
光滑路面上,轮胎和道路的摩擦小(牵引力不足),所以一般汽车在雪地等特别滑的路上行驶比较困难,但是四轮驱动方式的车在光滑路面也能轻松行驶。
四轮驱动车的四个轮子都和路面摩擦,和二轮驱动比平均每个驱动轮发出的力量比较小,这样车轮能将力传递到容易打滑的路面上,也就是说四轮驱动有牵引力强的特性。
牵引力强,汽车发动和加速就比较容易,制动引擎减速时或者在拐角处踩油门时汽车也能够稳定行驶。
因此四轮驱动在路况不好或下了雪的路面等条件较恶劣的地方
会大展身手,实际上,在条件不那么恶劣的一般道路上四轮驱动车也比二轮驱动车行驶稳定。
尤其是当引擎性能也比较好时,汽车能够向地面传递较大的能量,提高加速和驾驶性能。
因此,有的跑车也采用四轮驱动方式。
最开始四轮驱动都是需要司机手动在二轮驱动和四轮驱动之间
切换的"分时四轮驱动",而现在"全时四轮驱动"成为主流,即汽车平常按二轮驱动方式行驶,必要时自动变为四轮驱动,按四驱方式行驶。
准四轮驱动因其高度适用性,多用于下雪的地方,它也被称作"生活四驱"。
性能高而成本也增加的全时四轮驱动多用于注重行驶性能的跑车、在越野路况等条件恶劣的路上行驶的运动型多功能车等车型。
全时四驱的优缺点以及路虎揽胜的性能分析
全时四驱的优点:
(1)在所有路况条件下都具有更大的牵引力,在湿滑,泥泞,和冬季雨雪的条件下行驶时能保持更好的稳定性。
(2)起步和爬坡能力增加,并与加载情况无关;
(3)低档下的加速性能更佳,尤其是大功率发动机;
(4)对侧风的敏感性降低;
(5)更好的滑水表现;
(6)特别适合牵引拖车;
(7)平衡的轴荷分配,以及降低的转矩转向效应
(18)可以使得四轮受力平衡,使得轮胎磨损较为均匀。
全时四驱的缺点
(1)购置成本较高;
(2)车辆的整备质量大约高6%~10%;
(3)最大车速总体上要低一些;
(4)燃油消耗增加5%~10%;
(5)在一些系统中,使用可控制制动机构(如防抱死或ESP系统)受限或不能使用。
以及不是特别好的弯道表现
(6)和前轮驱动车辆相比增加的四轮驱动设备占据了车身的空间使得,行李箱比较小。
本文说明路虎揽胜2016款标准轴距Vogue
发动机:3.0升V6机械增压汽油发动机
最大功率:250KW/6500rpm
最大扭矩:450N*m/3500rpm
动力传动系统:前置发动机,全时四驱。
最高车速:210KM/h
百公里加速时间:7.4秒
百公里综合油耗“10.7L
最大汲水深度:900mm
最小离地间隙标准222mm 最小转弯直径:12.3m。
全时四驱suv车型推荐2022最新四驱系统SUV车型推荐四驱系统SUV车型推荐斯巴鲁森林人搭载四驱系统车型:全系搭载车型售价:23.48-33.48万作为斯巴鲁在国内的主力销售车型,森林人凭借水平对置发动机与左右对称全时四轮驱动系统两大斯巴鲁核心技术,让不少消费者成为了斯巴鲁的死忠。
一款20万起步的进口SUV,标配全时四轮驱动系统,是其最大的竞争力。
虽然车身尺寸并不占据优势,但合理的车内布局让其具备不错的驾乘空间。
斯巴鲁的左右对称全时四轮驱动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传动轴位于中心位置,驱动呈直线左右对称排列在前后轴之间,车辆可根据行驶状态自动调节前后轴的扭力分配,同时与水平对置发动机结合,创造出低重心的布局设计。
凭借这套四驱系统以及丰富的驾驶辅助系统,森林人在应对一般冰雪甚至是更加严峻的越野冰雪路面,都显得十分从容。
在设计方面,森林人的外观设计在突出家族式风格的同时,也在努力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喜好。
2.0L车型的外观相对保守,而2.5L车型则运动感十足,搭配夸张的保险杠造型,使得前脸视觉效果更加突出。
尽管车身侧面线条并非惊艳,但个性化的的18寸轮圈绝对能让你眼前一亮,类似树杈或是牛角样式的设计很有特色,而且表面还采用双色高亮度抛光处理,视觉效果相当不错。
除了长度没有变化之外,宽度从1780mm增加到1810mm,个头也由1700mm增加到1735mm。
虽然尺寸称不上太霸气,但总体感觉却是比老款壮实了不少。
相比前脸大刀阔斧的变化,森林人车身侧面和尾部基本保持了上代车型的整体样式,看上去很低调,线条也趋向平缓朴实,很难找到吸引眼球的亮点。
也许是为了弥补设计上的单调,车尾配备了深色的运动套件作为点缀。
内饰的设计较上代车型也有了不小的变化,整体样式显得大气很多,而全黑的内饰颜色和金属质感的装饰件也提高了内饰的档次感。
最重要变化来自于内饰的用料方面,仪表台上方以及中控台被软质地的皮革包裹,虽说不是什么特别高档的材料,但是相比老款确实有了明显的飞跃。
文章要点:Quattro、4Motion分别是奥迪与大众四驱品牌商标,不代表核心技术两品牌的四驱核心差速系统与发动机布置形式有关中央差速器:Torsen(托森)为纯机械式,Haldex(瀚德)为机电一体式提到四驱,我想大家并不陌生。
从上世纪70年代北京212吉普车上的“4*4”,到现在花样繁多贴在汽车尾部的Quattro、4 Motion、4 MATIC、Xdrive等等标识,似乎四驱已经成了“好车”的代名词之一。
同时四轮驱动轿车也越来越常见,可以说四驱汽车凭借其良好的操控性和通过性能成为汽车发展的一种趋势。
那么形形色色的四驱技术究竟差别在哪儿?在实际使用中各自的表现又如何?从本期开始,小编就跟您聊聊咱们身边的四驱。
第一篇:Quattro Vs 4MotionQuattro、4Motion是奥迪和大众公司四驱技术的注册商标,值得注意的是仅凭Quattro或4Motion并不能完全绝对地表示四驱系统的核心技术。
因为同为大众旗下的奥迪与大众品牌技术共享,因而两种不同品牌的四驱系统在某些车型上的核心技术可能是一样的:如大众辉腾和奥迪A8这两款纵置发动机轿车,其四驱系统均以Torsen(托森)中央差速器为核心。
了解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看看Quattro和4Motion 究竟有何异同。
四驱车型尾部标识及奥迪A8与大众辉腾Quattro1980年,第一辆奥迪Quattro在日内瓦车展的亮相标志着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技术的诞生。
在30年的历史中,奥迪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经历了6次革新,成为反应迅速、稳定可靠的四驱技术代表。
其核心为纯机械结构的Torsen(托森)中央差速器。
4Motion1986年大众公司率先在GOLF车型上配备的“syncro”四驱系统就是今天4Motion 的前身,当时以硅油粘性耦合器作为限滑传动装置。
1998年公司引进瑞典Haldex 耦合器,从此采用Haldex限滑技术的四驱系统被命名为4Motion。
quattro所属分类:相关技术● 奥迪quattro提到全时四驱,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闪现一个词,那就是奥迪的quattro!奥迪是最早将四轮驱动装置运用在拉力赛中并取得巨大成功的车厂。
那么究竟什么是quattro?quattro一词在意大利语中就是“四”的意思,而对于奥迪来说quattro还有其他含义。
1980年奥迪公司研发了quattro四轮驱动系统,并把它装备在一辆基于奥迪80底盘的双门轿车上,这辆轿车的名字也叫Quattro。
另外奥迪旗下还有一家名叫quattro的子公司,专门实验和研发高性能车型。
因此,quattro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家公司的名字。
『托森差速器结构图』提到了quattro,很多人又会紧接着联想到另外一个词那就是Torsen差速器,在这里我们翻译成托森差速器。
托森差速器是一个扭矩感应式限滑差速器,在quattro系统中,它作为中央差速器安装在变速箱的输出端,动力从变速箱出来后会先经过托森差速器,之后再分配到前后桥。
多数带有quattro标志的奥迪车都装备了托森差速器,对于这些车来说,托森差速器是实现全时四轮驱动的核心部件。
● 关于托森差速器的作用原理,我再次引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Torsen这个名字的由来取Torque-sensing Traction——感觉扭矩牵引,Torsen的核心是蜗轮、蜗杆齿轮啮合系统,从Torsen差速器的结构视图中可以看到双蜗轮、蜗杆结构,正是它们的相互啮合互锁以及扭矩单向地从蜗轮传送到蜗杆齿轮的构造实现了差速器锁止功能,这一特性限制了滑动。
在在弯道正常行驶时,前、后差速器的作用是传统差速器,蜗杆齿轮不影响半轴输出速度的不同,如车向左转时,右侧车轮比差速器快,而左侧速度低,左右速度不同的蜗轮能够严密地匹配同步啮合齿轮。
此时蜗轮蜗杆并没有锁止,因为扭矩是从蜗轮到蜗杆齿轮。
而当一侧车轮打滑时,蜗轮蜗杆组件发挥作用,通过托森差速器或液压式多盘离合器,极为迅速地自动调整动力分配。
几种常见四轮驱动的区别Quattro/4WD/AWD/xDrive类型一:Quattro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的核心是Torsen中央差速器,他比任何电子控制技术更快的调节前后轴力量的分配。
EDL(电子差速锁)在必要时将多余的动力传送到车轮上,增强抓地性。
当车轮空转或者没有与地面接触时,这些浪费的驱动力就被输送到可以受力的车轮上。
一旦出现外部条件引起的前后轴的速度差异,Torsen就会自动地,毫无损失的将大部分的能量传输到有能力工作的驱动轴上,自动优化和分配四个车轮的动力。
由于轴荷的平衡分布,驾驶者能够更好的掌握转向的精确性和灵活性,而不需要扭矩转向辅助。
25年前,奥迪的工程师以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在驱动技术领域树立了里程碑。
类型二:4WD(4X4)/AWD/ xDrive/sDrive四轮驱动系统(4wd系统,车身上标识4X4与4WD意思一样)是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从2wd系统的两轮传动变为四轮传动。
4wd系统之所以列入主动安全系统, 主要是4wd系统有比2wd 更优异的发动机驱动力应用效率, 达到更好的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有效发挥。
就安全性来说,4wd系统对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更佳应用, 造成好的行车稳定性以及循迹性。
除此之外4wd系统更有2wd所没有的越野性。
AWD (全时四驱系统)已经变得和4WD 几乎一样了,唯一的区别就在于AWD 比4WD 少了低比率的传动装置,不过AWD 仍然提供在湿滑路面、恶劣天气以及轻微越野路面的牵引能力。
但实际情况是,对一辆车的越野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车辆的离地高度而非AWD 能力。
所有的AWD 系统是全时四轮驱动的,这也就意味着你不用进行2 轮驱动或者全轮驱动模式的转换。
而宝马的xDrive、奔驰的4MATIC与AWD一样是全时四驱系统,仅仅是称呼不一样,而sDrive则为后驱系统。
不管是4WD还是AWD,最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功率分配是如何达成的。
目前市场上最优秀、最聪明的扭矩分配装置非托森(Torsen)莫属。
在谈及四轮驱动车型的时候,人们常常会提到分时四驱、全时四驱,以及适时四驱这些字眼,相信不少网友也对这些典型的四驱系统不那么陌生了,比如提到很多自主硬派SUV,一般都是采用了简单的分时四驱,而托森中央差速器往往是很多全时四驱系统的核心,如果是HALDEX,那么大家更多地联想到的是适时四驱系统。
不过事情总非绝对,市面上也有不少四驱系统,你很难把它直接界定到哪类四驱系统里面去,到底它是分时?适时?还是全时,相信下文就会给你一个答案。
长城TOD四驱系统代表车型:哈弗H5绿静2.0VGT类型组合:分时和适时四驱的结合优势:比普通分时四驱更适合城市路况不足:不具备锁定能力长城哈弗作为一款硬派自主SUV,最初采用机械分时四驱,后改用电控分时四驱,当绿静2.0VGT发动机推出之后,哈弗开始装备博格华纳为纵置后驱平台(横置前驱为ITM四驱系统)提供的TOD四驱系统,这套系统博格华纳从1994年开始生产,至今已经有多款车型装备,而哈弗则是较早装备该系统的国产车型。
长城哈弗TOD是英文Torque-On-Demand 的缩写,意思是“扭矩随选四驱”技术,它可以根据车辆和道路状况分配需要的动力。
一般状况下,TOD系统主要为后轮驱动,但当路面状况发生变化,它便会根据需要,将扭矩传送到前轮以提供足够的抓地力。
TOD借助多个传感器来检测各半轴的工作状态,检测的参数有车速、车轴转速、节气门开度、制动及ABS系统状态等,以防止轮胎丧失附着力。
TOD装置安装在车辆后传动轴的前端位置,由电控单元ECU控制。
由电控单元根据车辆行驶状况判定为前轮打滑时,给电磁线圈提供适当电流,使第一级离合器推动凸轮板机构,后者压迫第二级湿式离合器使其结合,从而将后桥的扭矩分配到前桥。
当前轮打滑得厉害时,即前后轮转速差变大时,ECU通过增强电流,使扭矩放大器进一步压紧多片离合器,从而将更多扭矩分配给前桥。
低于70公里/小时便可以随意切换2H和AWDTOD四驱系统结构示意图:1、分动箱输入轴;2、前传动轴;3、后传动轴;4、传动链条;5、主凸轮;6、第二级离合器;7、线圈;8、第一级离合器。
适时四驱和全时四驱有什么区别
一、概念不同
全时四驱是任何时间,车辆都是四个轮子独立推动的驱动装置。
适时四驱是只有在适当的属时候才会转换为四轮驱动,而在其它情况下仍然是两轮驱动的驱动系统。
二、诞生背景不同
全时四驱:斯巴鲁的工程师使用了一个普通的中央差速器将扭矩分配到前后驱动轴,然后另外再加上一个耦合式限滑差速器来达到防滑的作用,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实现了四轮全时驱动。
适时四驱:当时市场上认为全时四驱结构过于复杂,许多车型不方便布置,而且传动率不够高;而分时四驱需要手动切换很麻烦,同时对驾驶员的技术要求很高,无法做到更广泛普及的时候,可以自动切换两驱和四驱的适时四驱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三、主要功能不同
全时四驱这种驱动模式能随时拥有较好的越野和操控性能,但不能够根据路面情况做出扭矩分配的调整,并且油耗较高。
适时四驱在正常路面上,车辆以两轮驱动模式行驶,遇到越野路面或者车轮打滑时,电脑将探测并自动将动力分配到另外两轮。
全时四驱的缺点
1、购置成本较高;
2、车辆的整备质量大约高6%~10%;
3、最大车速总体上要低一些;
4、燃油消耗增加5%~10%;
5、在一些系统中,使用可控制制动机构(如防抱死或ESP系统)受限或不能使用。
6、不是总有利落的弯道表现;
7、和前轮驱动车辆相比,行李箱比较小。
(声明:图文均转载自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小万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四轮驱动系统简介四轮驱动系统是一种汽车动力系统,通过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四个车轮,以实现更好的操控性、牵引力和稳定性。
相比传统的两轮驱动系统,四轮驱动系统能够在更多的路况下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控制能力。
本文将介绍四轮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优势以及常见的实现方式。
工作原理四轮驱动系统通过使用额外的传动系统和差速器来分配发动机的动力到前后轴以及左右两侧的车轮。
这种系统能够使车辆的四个车轮都具备驱动力,从而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操控能力。
四轮驱动系统通常采用一种名为“中央差速器”的装置来将发动机的动力分配给前后轴。
中央差速器可以根据路面条件和车辆的需要来调整前后轴之间的动力分配比例。
当车辆行驶在良好的路面上时,中央差速器会将更多的动力传递给后轴,以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
而当车辆遭遇低附着力或不平整的路面时,中央差速器会自动调整动力分配比例,使其更均衡地分配到四个车轮上,从而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稳定性。
优势四轮驱动系统相比传统的两轮驱动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更强的牵引力四轮驱动系统能够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四个车轮,提供更高的牵引力。
在冰雪、湿滑或崎岖的路面上,四轮驱动系统可以更好地保持车轮的附着力,从而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减少打滑的可能性。
2. 更好的操控性四轮驱动系统能够将动力分配到四个车轮上,从而提供更好的操控能力。
不同于传统的两轮驱动系统,四轮驱动系统可以通过调整动力分配比例来改变车辆的行驶特性。
这种能力对于高速行驶、转弯以及应对突发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3. 提高安全性四轮驱动系统能够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急刹车或不平整路面的情况下,四轮驱动系统可以根据车轮的附着情况来调整动力分配比例,从而减少车辆失控的可能性。
这使得车辆在紧急情况下更加稳定可靠。
实现方式四轮驱动系统有多种实现方式,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实现方式:1. 全时四轮驱动系统全时四轮驱动系统是一种始终处于四轮驱动状态的系统。
该系统通过使用多个差速器和传动装置来实现动力的分配。
几种常见四轮驱动的区别Quattro/4WD/AWD/xDrive类型一:Quattro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的核心是Torsen中央差速器,他比任何电子控制技术更快的调节前后轴力量的分配。
EDL(电子差速锁)在必要时将多余的动力传送到车轮上,增强抓地性。
当车轮空转或者没有与地面接触时,这些浪费的驱动力就被输送到可以受力的车轮上。
一旦出现外部条件引起的前后轴的速度差异,Torsen就会自动地,毫无损失的将大部分的能量传输到有能力工作的驱动轴上,自动优化和分配四个车轮的动力。
由于轴荷的平衡分布,驾驶者能够更好的掌握转向的精确性和灵活性,而不需要扭矩转向辅助。
25年前,奥迪的工程师以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在驱动技术领域树立了里程碑。
类型二:4WD(4X4)/AWD/ xDrive/sDrive四轮驱动系统(4wd系统,车身上标识4X4与4WD意思一样)是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从2wd系统的两轮传动变为四轮传动。
4wd系统之所以列入主动安全系统, 主要是4wd系统有比2wd 更优异的发动机驱动力应用效率, 达到更好的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有效发挥。
就安全性来说,4wd系统对轮胎牵引力与转向力的更佳应用, 造成好的行车稳定性以及循迹性。
除此之外4wd系统更有2wd所没有的越野性。
AWD (全时四驱系统)已经变得和4WD 几乎一样了,唯一的区别就在于AWD 比4WD 少了低比率的传动装置,不过AWD 仍然提供在湿滑路面、恶劣天气以及轻微越野路面的牵引能力。
但实际情况是,对一辆车的越野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车辆的离地高度而非AWD 能力。
所有的AWD 系统是全时四轮驱动的,这也就意味着你不用进行2 轮驱动或者全轮驱动模式的转换。
而宝马的xDrive、奔驰的4MATIC与AWD一样是全时四驱系统,仅仅是称呼不一样,而sDrive则为后驱系统。
不管是4WD还是AWD,最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功率分配是如何达成的。
目前市场上最优秀、最聪明的扭矩分配装置非托森(Torsen)莫属。
quattro
1、四轮马车
2、夸特罗牌汽车
quattro是一家德国机械公司,奥迪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与其合作发明了一种全时四轮驱动系统,于是取名quattro。
在那时的WRC战场上,装备quattro的奥迪80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简单的来说,quattro是一种恒时四轮驱动模式,任何情况下都是保持四轮驱动状态,转弯时,所用的Torsen差速器允许前,后桥间有一定的转速差,从而避免传统四轮驱动系统的干涉现象。
即使是这种速度差过大的时候,也就是某个车轮打滑的时候,Torsen也会依靠自己的机械特点加以约束,防止车轮打滑。
quattro四驱系统方便、实用,引领的是一种时尚,它不要求极端越野,但对汽车稳定性和通过性都有极大的帮助。
1、全时四驱(Full-Time 4WD)指的是车辆在整个行驶过程中一直保持四轮驱动的形式,发动机输出扭矩以固定的比例分配到前后轮,这种驱动模式能随时拥有较好的越野和操控性能,但不能够根据路面情况做出扭矩分配的调整,并且油耗较高。
2、分时四驱则(Real-Time 4WD)是由电脑芯片控制两驱与四驱的切换,在正常路面,车辆以两轮驱动模式行驶,遇到越野路面或者车轮打滑时,电脑将探测并自动将动力分配到另外两轮。
对于分时四驱模式而言,控制程序的优劣会影响到驱动形式切换的智能化。
3、还有一种是由驾驶员手动控制以切换驱动形式的兼时四驱(Part-Time 4WD)。
4、适时四驱所谓适时四驱,如果单纯从字面来理解,就是指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会的四轮驱动,而在其它情况下仍然是两轮驱动的驱动系统。
这个名称是有别于需要手动切换两驱和四驱的分时四驱,以及所有工况下都是四轮驱动的全时四驱而来的。
相比全时四驱,适时四驱的结构要简单得多,这不仅可以有效也降低成本,而且也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
适时四驱的缺点仍然是存在的,目前绝大多数适时四驱在前后轴传递动力时,会受制于结构本身的缺陷,无法将超过50%以上的动力传递给后轴,这使它在主动安全控制方面,没有全时四驱的调整范围那么大。
代表车型:CRV、RAV4、现代ix35(超过40码自动进入双驱模式)。
分时四驱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
但缺点也非常明显,一是电脑切换两驱与四驱的时间较长,操作起来非常麻烦,而且遇到恶劣路况不能迅速反应,往往错过了脱困的最佳时机;二是因为分时四驱没有中央差速器,所以不能在硬地面(铺装路面)上使用四驱系统,特别是在弯道上不能顺利转弯,给行车安全造成较大隐患。
装配车型:雪佛兰科帕奇、荣威W5全时四驱是使汽车四个车轮一直保持有驱动力的四驱系统。
其因为具备了中央差速器,所以避免了分时四驱系统不能在硬地面使用的弊端,而且由于车辆的四个车轮随时都具有驱动力,所以即使遇到恶劣路况,也不需要驾驶者涉入,直接就能起作用,比分时四驱更加可靠。
大众4motion四驱和二区的切换4motion是全时四驱。
它可以根据需要在前后轴间分配扭矩,在正常情况下前后轴间的扭矩分配为95比5。
这区区5%,就可以让4motion系统称为全时四驱。
4motion系统被官方定为“智能全时四驱”。
4motion是xx 公司四驱技术的商标,4motion系统也是大众车系中普遍采用的全时四轮驱动系统。
4motion的中央差速器是多片离合器式,而不像xx是纯机械式,所以它的四驱性能要差一些,并且可靠性要比纯机械性的差不少。
但是4motion更能适用于横置平台,造价低廉,电控化程度高。
它的原理是:通过压紧离合器片实现摩擦力制动,从而将动力分配到不打滑一侧的车轴上。
附全时四驱介绍:全时四驱通过一个柔性连接的中央差速器,再通过前轴和后轴的独立差速器,把驱动力分配到四个轮胎。
与纯机械式的差速锁不同的是,全时四驱的差速器可以是粘结耦合式,也可以是多离合式,但相同的是都可以允许前后轮、左右轮之间有一个转速差。
4l4h什么意思四驱设置4l是低速四驱模式,4h是高速四驱模式。
切换到低速四驱模式后,轮上扭矩会被放大,这样可以提高汽车的脱困性能和越野能力。
很多硬派越野车都是有高速四驱模式和低速四驱模式的。
汽车上常见的四驱系统有三种,分别是适时四驱,全时四驱,分时四驱。
适时四驱系统在一些四驱轿车和四驱城市suv上是经常可以见到的,搭载这种四驱系统的汽车并不是每时每刻四个车轮都有动力。
这种汽车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两驱的,只有遇到了特殊路况才是四轮驱动的。
全时四驱系统在很多高性能轿车和很多豪华suv上可以见到,搭载这种四驱系统的汽车每时每刻四个车轮都是有动力的。
分时四驱系统经常可以在一些硬派越野车上见到,这种四驱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并且这种四驱系统的成本也是很高的。
分时四驱系统是可以让驾驶员切换四驱和两驱模式的,配备分时四驱系统的汽车一般有三种模式,分别是高速四驱模式,低速四驱模式,高速两驱模式。
quattro
奥迪quattro
提到全时四驱,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闪现一个词,那就是奥迪的quattro!奥迪是最早将四轮驱动装置运用在拉力赛中并取得巨大成功的车厂。
那么究竟什么是quattro?
quattro一词在意大利语中就是“四”的意思,而对于奥迪来说quattro还有其他含义。
1980年奥迪公司研发了quattro 四轮驱动系统,并把它装备在一辆基于奥迪80底盘的双门轿车上,这辆轿车的名字也叫Quattro。
另外奥迪旗下还有一家名叫quattro的子公司,专门实验和研发高性能车型。
因此,quattro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家公司的名字。
『奥迪A4L 3.2 quattro』
其实多数装备奥迪quattro系统的车(除了高性能RS和R8等)在前后轴只上只配备了普通的开放式差速器,与普通家用两驱车差速器的构造没什么区别,根本不具备限滑功能。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假如车辆一侧的两个车轮全部因为陷入泥地而失去抓地,即使有托森差速器分配前后扭矩,两个普通开放式差速器仍然会将动力传递到打滑的车轮。
如果没有电子系统的辅助,岂不是奥迪四驱轿车就得抛锚?
『奥迪A8四驱系统结构图』
奥迪当然不会允许如此尴尬的事情发生!为此,工程师们在quattro系统内集成了EDL,EDL的全称是Electronic Differential Lock,翻译成中文应该叫电子差速锁。
这一装置会监测四个车轮的转速,当某个车轮因失去抓地而空转时,EDL便会通过ABS给空转的车轮单独施加制动力,使得扭矩通过开放式差速器传递到另一侧不打滑的车轮。
由于前后轴的两个差速器都是普通差速器,因而想把动力100%传递到某个不打滑的车轮几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托森差速器本身能达到的扭矩分配比例就有限,目前市面上的多数奥迪四驱车的托森差速器的扭矩分配比例只能达到2:1,也就是说顶多有三分之二的扭矩能被分配到一端。
不过在中央差速器和电子差速锁的相互配合下使得奥迪车即使仅有一个车轮有抓地力时也能够行进,只是此时动力相对较弱罢了。
要实现全时四驱,需要Torsen差速器和EDL、ABS、ESP等电子系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所以说Torsen差速器是纯机械的,但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不是纯机械的。
『奥迪TT』
这是在很多车迷中流传的一种说法:像奥迪TT和A3这种发动机横置的、没有装备托森差速器的车虽然名字里有quattro但实际上不是真正的quattro。
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很正常,quattro和Torsen这两个词通常是捆绑在一起出现的,而在奥迪TT和A3上这两个词没有一起出现,难免会让很多人产生怀疑。
『1980年日内瓦车展亮相的Quattro』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往回翻,刚才已经提到了奥迪quattro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家公司的名字。
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是先研发出的quattro四轮驱动技术,之后是在1980年在日内瓦车展正式亮相的Quattro,再往后的1983年,名为quattro的奥迪高性能部门成立。
而Torsen差速器直到1987年才被运用到奥迪的quattro 四驱系统中。
也就是说在1987年之前的奥迪quattro系统是不包括托森差速器的。
『奥迪Quattro赛车』
另一方面,为庆祝quattro技术诞生25周年,奥迪公司于2005年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说明奥迪官方承认的quattro 技术诞生时间是1980年而不是1987年。
如果说只有装备托森差速器的奥迪四驱系统才能叫quattro的话,早期的奥迪quattro系统和Quattro汽车以及奥迪宣称的“25周年”岂不是成了大笑话?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quattro是奥迪四轮驱动系统的总称,所有奥迪生产的装备四轮驱动系统的车都可以加上“quattro”后缀。
这就好像大众辉腾的四驱系统实际上完全移植了奥迪quattro,但在大众品牌下依然要叫“4motion”。
如果从机械原理角度讲,奥迪TT和A3上的四驱系统确实没有装备托森差速器,而是采用大众4motion的结构。
因此说奥迪TT和A3不是quattro这种说法不正确,但从结构原理上讲也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