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具油漆施工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家具油漆施工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家具油漆施工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家具油漆施工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家具油漆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一、针孔

1、问题现象:在漆膜表面出现的一个或多个凹陷的针尖细孔现象。

2、问题原因:

(1)板材表面太过粗糙,多木毛、木刺,填充困难;

(2)底层未完全干透,就喷第二遍。

(3)配好的油漆没有搅匀并静置一段时间,油漆粘度高或粘度不均,气泡没有消除。

(4)一次性施工过厚。

(5)固化剂、稀释剂配套错误:固化剂加入量过多。

(6)白水加入量过多。

(7)环境温度、湿度高,导致板材含水率高。

3、解决对策:

(1)板材白坯要打磨平整,然后用底得宝封闭。

(2)多次施工时,重涂时间要间隔充分,待下层充分表干后再施工第二遍。

(3)配好的油漆最好要静置一段时间,让气泡完全消除后再施工。

(4)油漆的粘度要适合,不要太稠。

(5)一次性施工不要太厚,八个“十字”分多次喷涂。

(6)使用指定的固化剂和稀释剂,按指定的配比施工,必要时让油漆厂指导、跟进。

(7)避免在温度和湿度高的时候施工。

(8)施工前木材要干燥至一定含水率,一般为10-12%。

二、发白

1、问题现象:涂膜含有水份,涂膜颜色比原来较淡白,涂膜呈现白雾状。

2、问题原因:

(1)板材含水率过高,日久水份挥发积留于漆膜中导致发白。

(2)环境湿度过高。

(3)施工表面、容器、喷枪、油漆中混有水分。

(4)稀释剂挥发太快。

(5)底层漆膜中含有的水分没有清除干净。

(6)对于黑胡桃木等深色板材使用透明性较差的油漆,因为透明性问题发白。

(7)油漆施工过厚。

(8)固化剂配套错误,与油漆不相容而发白。

3、解决对策:

(1)板材施工前要经过干燥处理,控制板材含水率在12%以下。

(2)对于深色板材要选用透明性较好的油漆施工。

(3)油漆施工不要一次性厚涂。

(4)不要在湿度高时施工,如必须可加入适当慢干水(防白水)。

(5)施工表面要清洁干净,不要沾上水分。

(6)涂料、容器中不要混入水分,每天早上放掉空压机和油房空气管道过滤器里的积水。

(7)使用指定的稀释剂和固化剂。

(8)底层涂膜的水要晾干,特别是用水磨时。

三、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

1、问题现象:由于漆膜层间附着、结合不良,会产生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等病态现象。

2、问题原因:

(1)底、面漆不配套,造成层间附着力欠佳。

(2)物面不洁,沾有油污、水份或其它污物。

(3)物面处理不当。如木材表面未经打磨就嵌刮腻子或上漆、或底得宝封闭不够,使面漆的油份被其吸收而造成脱落,木材表面未经有效的封闭。

(4)底层未干透即涂二层油漆,因底层面层收缩率不一致而开裂,从而影响层间附着力。底漆太坚硬或底漆很光滑,未经充分打磨就直接涂装面漆。

(5)施工温度过低。

3、解决对策:

(1)选择配套的底漆、面漆。

(2)基材表面处理时要把油污、水分或其它污物彻底清除。

(3)基材要经过打磨、修整再嵌刮腻子。底得宝须干透后并经打磨,方可二层喷涂,以增加层间附着力。

四、咬底(底漆脱层的一种)

1、问题现象:咬底,是指上层涂料中的溶剂把底层漆膜软化、溶胀,导致底层漆膜的附着力变差,而引发的起皮、揭底现象。

2、问题原因:

(1)底得宝未完全干燥就涂底漆,底漆中的溶剂极易将底得宝溶解软化,引起咬底、脱层。

(2)喷油漆时“八个十字”时间间隔过长,反复喷涂次数过多则产生咬底现象。

(3)油漆不配套,对于油脂性漆膜以及干性油改性的一些合成树脂漆膜未经高度氧化和聚合成膜之前,一旦与强溶剂相遇,底漆漆膜就会被侵蚀。如底漆用酚醛漆,面漆使用硝基漆,则硝基漆中的溶剂就会把油性酚醛漆咬起,并与原附着基层分开。

(4)前一道涂层固化剂用量不够,交联不充分。

3、解决对策:

(1)应待底层涂料完全干透后,再喷涂第二层涂料。

(2)喷涂溶剂性的涂料时,要技术熟练、操作准确、迅速,防止反复喷涂。

(3)底层涂料和面层涂料应配套使用。

(4)对于严重的咬底现象,需将涂层全部铲除干净,待基层干燥后再选用同一品种的涂料进行喷涂。

五、离油(起油窝)

1、问题现象:离油是涂膜表面上出现局部收缩,好象水洒在蜡纸上似的,斑斑点点露出底层的花脸状现象,又叫鱼眼、发笑、缩孔等。

2、问题原因:

(1)被涂物表面有水分、油份或油性蜡等,在包装车间喷毕丽珠时面油就会出现油窝。

(2)空气压缩机及管道带有水分油污。

(3)工作环境被污染,喷涂设施及喷涂工具不洁。

(4)油漆中不小心混入水、油等不洁物。

(5)擅自加入消泡剂等化学物品。

(6)环境里溶剂蒸汽含量高,通风不良。

(7)底层油漆品质不良,或受到污染。

3、解决对策:

(1)被涂物避免污染,且需要打磨彻底。

(2)使用油水分离器,并定期排水,二小时一次。

(3)作业场所、器具避免污染油污、蜡等,衣物、擦拭布被污染应清洗清洁后,才可接触作业物,施工中注意不让杂物掉入漆桶。保持设施、调漆罐、工具洁净。

(4)旧涂膜在涂漆前用溶剂擦拭干净并打磨彻底后再予以施工。

(5)不要擅自加入其它化学物品。

(6)如在喷涂时发现有油窝现象,应立即停刷,并用溶剂将油窝部分洗净,待表面干后,重新喷涂一遍涂料。

六、不干或慢干

1、问题现象:涂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未干,不硬化

2、问题原因:

(1)被涂面含有水分。

(2)固化剂加入量太少或忘记加固化剂。

(3)使用含水、含醇高的稀释剂。

(4)温度过低,湿度太大,未达干燥条件。

(5)一次涂膜过厚,或层间间隔时间短。

3、解决对策:

(1)待水分完全干后再喷涂。

(2)按比例加固化剂调漆。

(3)使用厂家提供的配套稀释剂。

(4)在正常室温内喷涂,天气变化时应及时调整油漆配比。

(5)两次或多次施工,延长层与层之间施工时间,涂面若无法干燥,则应将涂层铲去或用布沾丙酮清洗掉。

七、流挂

1、问题现象:在被涂面上或线角的凹槽处,涂料产生流淌。形成漆膜厚薄不均,严重者如漆幕下垂,轻者如串珠泪痕。

2、问题原因:

(1)稀释剂过量,使粘度低于正常施工要求,漆料不能附在物体表面下坠流淌。

(2)施工场所温度太低,涂料干燥速度过慢,而且在成膜中流动性又较大。

(3)立着喷的部件喷得太急,手法不对。

(4)喷涂面凸凹不平或物体的棱角、转角、线角的凹槽处,容易造成喷涂不均、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

(5)被喷涂表面不洁,有油、水等污物,喷涂后不能很好地附着而流淌。

3、解决对策:

(1)选用优良的油漆材料和适量的稀释剂。

(2)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

(3)选用口径较小的喷枪,少量多次,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喷,尽量等干一下再喷第二遍。

(4)在施工中应尽量使基层平整,磨去棱角。喷涂时,用力刷匀,先竖刷,后横刷,不要横涂乱抹。在线角、棱角处要用油刷轻轻按一下,将多余的油漆蘸起刷开,以免漆膜过厚而流淌。

(5)应选择涂料的配套稀释剂。

(6)彻底清理干净被涂表面的磨屑、油、水等杂物。

(7)当漆膜未完全干燥,在一个边或一个面部分油漆有流坠时,可用铲刀将多余的油漆铲除后,再刷一遍。如漆膜已完全干燥,对于轻微的流坠,可用砂纸磨平,对于大面积流坠,采用水磨,效果比较好,但只能手工操作。

八、桔皮

1、问题现象:涂膜表面不光滑,呈现凹凸的状态如桔子皮样。

2、问题原因:

(1)油漆太稠,稀释剂太少。

(2)喷涂压力过大或距离太近,喷涂漆量少,距离远。

(3)施工场所温度太高,干燥过快,漆不能充分流平。

(4)作业环境风速过大。

(5)使用低沸点稀释剂,漆雾抵达涂面时,溶剂即挥发。

(6)加入固化剂后,放置时间过长才施工。

3、解决对策:

(1)注意油漆配比,注意合理调漆。

(2)充分熟练喷枪使用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