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曲线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需求分析一、需求概述1、需求的含义: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二、需求函数1、含义:Q d =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公式:Q d =α-β·P 3、图形: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Q 与P 成反方向变动。
4、需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三、需求变动1)需求量的变动:商品自身的价格引起的。
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2)需求的变动: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的。
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四、需求弹性1、弹性的一般含义1)公式:弹性= 当自变量变化1%时,因变量变化?%。
自变量的变动比例因变量的变动比例2)弧弹性:e=YX X Y ∙∆∆3)点弹性:e=Y X dX dY ∙2、需求的价格弹性1)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 —价格的变动比例需求量的变动比例2)计算:A 弧弹性:e d = — 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Q P P Q ∙∆∆如要计算需求曲线某两点之间的弹性一般用需求价格弹性的中点公式来求得:e d = — 。
222121Q Q P P P Q ++∙∆∆B 点弹性:e d = —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点的弹性。
QP dP dQ ∙另外,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求得:线性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由该点出发向价格轴或数量轴引垂线的方法来求得。
3)弹性的五种类型:e d >1;e d <1;e d =1;e d =0;e d =∞。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微观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中,需求和供给是决定市场价格和数量的重要因素。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当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时,市场就会出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这意味着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越多;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越少。
需求曲线的变动通常会受到收入、偏好和替代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表示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
与需求曲线不同,供给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这意味着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越多;价格越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越少。
供给曲线的变动通常会受到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和预期利润等因素的影响。
市场均衡在市场中,需求和供给会通过价格的调节达到均衡。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会超过需求量,市场会出现过剩;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会超过供给量,市场会出现短缺。
只有当市场价格等于均衡价格时,市场才会达到供需均衡状态。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是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使得市场上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均衡价格的确定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是市场自发性达到供需平衡的结果。
均衡数量则是指在均衡价格下市场上交易的数量,是供需双方达成一致的结果。
影响因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需求方面,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偏好和替代品价格变动都会对需求曲线产生影响;供给方面,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和预期利润等因素也会对供给曲线产生影响。
此外,市场结构、政府政策和外部环境等因素也会对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总结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是微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影响着市场的运作和资源的配置。
通过深入理解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行规律,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本文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探讨了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微观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 引言需求与供给是市场经济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供给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本文将介绍需求供给的基本概念、均衡价格的确定以及一些影响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因素。
2. 需求与供给的基本概念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段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间段内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可以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来表示。
需求曲线是一个向下倾斜的曲线,表示在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购买的数量减少;在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购买的数量增加。
供给曲线是一个向上倾斜的曲线,表示在商品价格上升时,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增加;在商品价格下降时,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减少。
3. 均衡价格的确定均衡价格是指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商品价格。
当需求和供给的数量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的确定可以通过需求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来找到。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大于需求,市场中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价格下降;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大于供给,市场中会出现求大于供的情况,价格上升。
只有当价格等于均衡价格时,需求和供给才能达到平衡。
4. 影响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因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4.1.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增加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从而推高价格。
相反,人口数量的减少会减少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从而推低价格。
4.2.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的增加会提高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从而推高价格。
反之,收入水平的降低会减少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从而推低价格。
4.3. 替代品的存在如果存在具有类似功能的替代品,消费者可能会转而购买替代品,从而减少对原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从而推低价格。
4.4.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增加会减少供给,从而推高价格。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概述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描述了市场中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均衡价格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需求指的是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愿望或能力。
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价格、收入、个人喜好、市场趋势等。
需求曲线是以价格为自变量,以需求量为因变量的曲线,通常是下降的,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
供给指的是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
供给受到成本、技术、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供给曲线是以价格为自变量,以供给量为因变量的曲线,通常是上升的,即价格越高,供给量越高。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关系通过市场机制实现。
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即达到了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这个均衡点称为均衡价格。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超过需求量,市场出现供给过剩。
此时,供给者会降低价格,以促使需求量增加,从而恢复市场的平衡。
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超过供给量,市场出现需求过剩。
此时,供给者会提高价格,以抑制需求量,从而恢复市场的平衡。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概念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和市场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关系以及均衡价格,企业和政府可以更好地制定生产和销售策略,从而实现市场的平衡和效率。
此外,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研究还为经济学家提供了分析市场变化和预测未来走势的工具。
总之,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是经济学领域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体现了市场中的交易行为和力量,对于企业、消费者和政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需求供给关系描述了市场上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购买力和销售力之间的平衡。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具备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需求量受价格、收入、个人喜好以及其他市场因素的影响。
供给则是指生产者能够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供给量受到成本、生产技术以及相关资源的影响。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分别描述需求量和供给量随价格变化而发生变动的图表。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需求曲线:需求与价格关系的曲线图1-1 需求曲线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需求曲线就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二)需求量变动曲线与需求变动曲线的区别(需求与需求量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既定需求曲线的位移。
如图1-2所示。
(2)需求的变动就是指整个需求表的变化,在坐标上,它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见图1—3。
图1—2需求量的变动图1—3需求的变动(三)供给曲线:供给与价格关系的曲线图1-4 供给曲线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供给曲线就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三)供给数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与需求数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相似(1)供给量的变动,即假定其她因素不变,价格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关系。
如图1-5(2)供给的变动,就是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由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动而引起供给的变动,就是整个供给曲线的位移。
见图1-6图1-5 供给量的变动图1-6 供给的变动(四)均衡价格(1)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就是指该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恰好相等,能够使市场出清的价格。
它就是在市场机制(价格、供求与竞争)的自发作用下形成的。
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可以用图1—7来说明。
图l-7均衡价格的形成(2)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并不就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商品需求与供给的变化,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会发生改变。
如图1—8所示。
左:需求不变,供给的增加右: 供给不变,而需求增加图1—8 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变动在图1—8(右)中,假定供给不变,如果需求增加,均衡点就会从e1点移动到e2点,均衡价格上升到p2,均衡数量上升到q2。
在图1-8(左)中,假定需求不变,如果供给从s1,增加到s2,均衡点就会从e1点移动到e2点,于就是,均衡价格下降到p2,均衡数量增加到q2。
综上所述,在其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按相同方向发生变动;供给的变动则会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均衡价格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均衡价格的关系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供需关系。
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供给曲线表示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量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在市场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交汇的点称为均衡点,对应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需求曲线通常是向下倾斜的曲线,即价格上涨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减少,价格下跌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增加。
这可以归因于弹性需求的概念,即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寻找替代品或减少购买量,反之,当价格下跌时,消费者可能会增加购买量或升级购买。
而供给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曲线,即价格上涨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也增加,价格下跌则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减少。
这可以归咎于成本和利润的关系。
当价格上涨时,生产者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鼓励其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反之,当价格下跌时,利润减少,生产者可能会减少供给量。
均衡价格是市场上供需达到平衡时的价格,也就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点。
在这个点上,市场上提供的数量等于消费者需求的数量,市场达到供需平衡。
这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被称为均衡供给量和均衡需求量。
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和均衡价格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如何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发生变化时,均衡价格也会随之变化。
此外,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对位置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上价格的趋势,并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调整供求关系的参考依据。
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均衡价格在市场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动,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需求曲线是描述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随价格变化的关系。
一般来说,需求曲线呈现向下倾斜的趋势。
这是因为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往往会有所下降。
微观经济学之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市场中商品的交易和定价过程。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生产成本。
当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两者相等时,就达到了市场的均衡。
此时,供给者愿意出售的商品的数量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市场处于稳定状态。
这个均衡价格也被称为市场清算价格。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可以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来表示。
需求曲线是由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绘制而成的曲线。
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减少。
供给曲线是由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绘制而成的曲线。
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增加。
当需求和供给两条曲线相交时,就形成了市场的均衡点。
在这个均衡点上,市场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没有供过于求或者求过于供的情况出现。
均衡价格是指在这个点上的商品价格。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将超过需求量,市场将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这会导致供给者降低价格,以刺激更多消费者购买,直到达到市场的均衡。
相反,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将超过供给量,市场将出现求过于供的情况。
这会导致供给者提高价格,以抑制消费者购买,直到达到市场的均衡。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对于市场经济的运作至关重要。
它们反映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易,帮助决定了商品的合理价格和市场的稳定状态。
通过了解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运作的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市场运作和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交易通过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来确定价格,并达到市场的均衡。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
简述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规律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经济学中常用的图表,用于描述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关系。
它们之间的规律可以总结如下:
需求曲线:
1.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需求曲线通常以向下倾斜的形态表示,即价格越高,需求越低;价格越低,需求越高。
2. 需求曲线是负相关:需求与价格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价格上升时需求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
供给曲线:
1. 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供给曲线通常以向上倾斜的形态表示,即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给越少。
2. 供给曲线是正相关:供给与价格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价格上升时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交汇点:
1. 市场均衡点: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汇点被称为市场均衡点。
在该点上,需求和供给相等,市场没有过剩或短缺,价格和数量都稳定。
2. 价格调节:当需求和供给曲线发生变化时,市场均衡点会随之移动。
如果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市场均衡点会向上移动,导致价格上升。
反之,如果需求减少或供给增加,市场均衡点会向下移动,导致价格下降。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规律总结了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供需关系以及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
需求曲线、供给曲线与均衡价格在经济学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重要的概念,它们直接影响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均衡。
本文将探讨需求曲线、供给曲线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作用来决定均衡价格的过程。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指表示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的曲线。
需求曲线通常呈现负斜率,即价格上涨时,需求量会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加。
需求曲线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个人收入、偏好、替代品的价格等。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则是表示生产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的曲线。
一般情况下,供给曲线呈正斜率,即价格上涨时,供给量也会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会减少。
供给曲线受制于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市场竞争等因素。
均衡价格在市场经济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处即为市场的均衡点,这时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即为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指在市场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水平。
在这个价格水平下,市场供给量等于市场需求量,市场实现了供需平衡。
在市场中,如果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那么市场需求量将大于供给量,市场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反之,如果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市场供给量将大于需求量,市场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因此,均衡价格是确保市场供需平衡的重要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变化都会导致均衡价格的变动。
当需求上升或供给下降时,均衡价格会上涨;而需求下降或供给增加时,均衡价格会下降。
因此,市场价格的波动往往反映了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变化和调整。
以上便是关于需求曲线、供给曲线与均衡价格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通过理解和分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市场价格的走势,从而有效参与市场交易。
微观经济学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引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消费者、生产者)的行为以及市场中各种资源的分配。
其中,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市场中商品的供需关系,以及商品的价格如何形成。
本文将深入探讨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需求的定义和特点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一种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即价格上升时需求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
这种关系可以通过需求曲线来表示。
需求曲线是一个向下倾斜的直线或曲线,横轴表示商品数量,纵轴表示商品价格。
需求曲线的下降趋势表明,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愿意购买较少的商品。
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数,表明需求的弹性为负数。
需求的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的值可以为正、负或零,取决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当需求弹性为正数时,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当需求弹性为负数时,需求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当需求弹性为零时,需求量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
供给的定义和特点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一种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价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即价格上升时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
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供给曲线来表示。
供给曲线是一个向上倾斜的直线或曲线,横轴表示商品数量,纵轴表示商品价格。
供给曲线的上升趋势表明,当价格上升时,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当价格下降时,生产者愿意提供较少的商品。
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数,表明供给的弹性为正数。
供给的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弹性的值可以为正、负或零,取决于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当供给弹性为正数时,供给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当供给弹性为负数时,供给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当供给弹性为零时,供给量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
需求和供给的均衡需求和供给的均衡是指市场中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对应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
图1-1 需求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二)需求量变动曲线与需求变动曲线的区别(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既定需求曲线的位移。
如图1-2所示。
(2)需求的变动是指整个需求表的变化,在坐标上,它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见图1—3。
图1—2需求量的变动图1—3需求的变动
(三)供给曲线: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
图1-4 供给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三)供给数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与需求数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相似(1)供给量的变动,即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价格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关系。
如图1-5
(2)供给的变动,是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由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动而引起供给的变动,是整个供给曲线的位移。
见图1-6
图1-5 供给量的变动图1-6 供给的变动
(四)均衡价格
(1)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恰好相等,能够使市场出清的价格。
它是在市场机制(价格、供求和竞争)的自发作用下形成的。
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可以用图1—7来说明。
图l-7均衡价格的形成
(2)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商品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会发生改变。
如图1—8所示。
左:需求不变,供给的增加右:供给不变,而需求增加
图1—8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在图1—8(右)中,假定供给不变,如果需求增加,均衡点就会从e
1
点移动到
e 2点,均衡价格上升到p
2
,均衡数量上升到q
2。
在图1-8(左)中,假定需求不变,
如果供给从s
1,增加到s
2
,均衡点就会从e
1
点移动到e
2
点,于是,均衡价格下
降到p
2,均衡数量增加到q
2。
综上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按相同方向发生变动;供给的变动则会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需求、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即为供求法则或供求定律。
实际上,在商品市场上,供求的变化是相当复杂的。
例如,当需求变化时,供给也许并不是不变的,并且供给变化与需求变化的方向和程度有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