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时分的认识
- 格式:ppt
- 大小:673.00 KB
- 文档页数:32
教案:时、分的认识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分的基本概念,知道1小时=60分。
2. 培养学生观察钟表的能力,学会看懂钟表。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时、分的基本概念2. 1小时=60分3. 观察钟表,学会看懂钟表4. 时间观念的培养教学重点:时、分的基本概念,1小时=60分教学难点:观察钟表,学会看懂钟表教学准备:钟表模型,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平时是怎么看时间的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钟表是用来表示时间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钟表的指针来知道现在的时间。
二、新课内容1. 时、分的基本概念教师出示一个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1)钟表上有两个指针,短的指针叫时针,长的指针叫分针。
(2)时针指向哪个数字,就表示现在是几时;分针指向哪个数字,就表示现在是几分。
2. 1小时=60分教师讲解:我们知道,时针走一个数字,分针正好走一圈,也就是60个数字。
所以,1小时等于60分。
3. 观察钟表,学会看懂钟表教师出示几个不同的钟表时间,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些钟表上的时间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看懂钟表的方法是先看时针指向哪个数字,就是几时;再看分针指向哪个数字,就是几分。
4. 时间观念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时间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浪费每一分钟。
三、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时、分的基本概念,1小时=60分,观察钟表的方法和时间观念的培养。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关于时、分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钟表模型,讲解时、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看懂钟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一、时分的认识。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
- 例如,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时,表示3时整;当分针指向6,时针在3和4中间时,表示3时30分。
2. 时与分的关系。
- 1时 = 60分。
可以通过观察钟面来理解,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同时时针走了1大格,也就是1小时。
- 在计算经过时间时,如果是整时到整时,直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从上午8时到上午10时,经过的时间是10 - 8 = 2(小时)。
- 如果不是整时,可以先把时刻换算成分钟数再计算。
例如,从8时15分到8时40分,8时40分 - 8时15分 = 25分。
3. 读钟面时刻。
- 先看时针,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分针指向几就用几乘5得到分钟数。
- 比如钟面上时针过了9,分针指向7,分针指向7表示7×5 = 35分钟,所以这个时刻是9时35分。
4. 写钟面时刻。
- 写成几时几分的形式,例如3时10分,写作3:10。
如果是整时,分钟数写0,如5时整,写作5:00。
二、时分的实际应用。
1. 计算经过时间。
- 例1:小明上午8:30开始做作业,9:10做完,他做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方法一:9时10分 - 8时30分 = 40分。
可以这样想,9时 - 8时 = 1时,1时 = 60分,60分+10分 - 30分 = 40分。
- 方法二:把8:30看作8时30分,9:10看作9时10分,然后计算分钟数10 - 30不够减,向小时借1当60,60 + 10-30 = 40分。
- 例2:一场电影从下午2:15开始,到4:0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4时 - 2时15分 = 1时45分。
4时可以看作3时60分,3时60分 - 2时15分 = 1时45分。
2. 时间的安排。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时间。
早上起床到上学的时间安排,要计算洗漱、吃早饭等活动所用的时间,确保能按时到校。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知识点归纳一、认识时分秒1.时:小时是时间的基本单位,用"h"表示,每小时有60分钟。
2.分:分钟是时间的单位,用"min"或"'"表示,每分钟有60秒。
3.秒:秒是时间的最小单位,用"s"表示。
二、读写时分秒1.时:小时的读法类似于整数,如"5时"表示5小时。
2.分:分钟的读法可以使用“分”或“'”,如"30分"或"30'"表示30分钟。
3.秒:秒的读法使用“秒”或“s”,如"10秒"或"10s"表示10秒。
三、转换关系1.1小时=60分钟-可以通过乘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1×60分钟=60分钟。
-也可以通过除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60=60分钟。
2.1分钟=60秒-可以通过乘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分钟=1×60秒=60秒。
-也可以通过除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分钟÷60=60秒。
3.1小时=60×60秒-可以通过乘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1×60×60秒=3600秒。
-也可以通过除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60×60)=3600秒。
四、时分秒的加减运算1.时分秒的加法运算:-对应位置上的数相加,若秒数超过60,则进位到分钟;若分钟数超过60,则进位到小时。
2.时分秒的减法运算:-对应位置上的数相减,若秒数小于0,则借位从分钟中减去;若分钟数小于0,则借位从小时中减去。
五、实际问题的应用1.计算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已知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计算两者之间的时间差。
-需要注意进位和借位的情况,保持单位的一致性。
2.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例如:某人早上7点出发,需要走30分钟才能到达目的地,那么到达的具体时间是多少?以上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的知识点归纳。
【检测与作业】
师: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时间老人可高兴了,现在他想考考大家,请看题:
(1)我拨你说。
同桌两人进行。
选一组同桌交流。
(2)小明的生活。
填一填。
要向学生渗透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
(3)画分针。
【评析:此环堇通过练习的巩固运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求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
】
检测与作业设计说明:“作业与检测”可以是课上练习也可以是课后练习。
设计时,与学习目标相匹配,可设置适当的分层练习,如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或拓展练习。
第四单元时、分的认识-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的基本概念,知道1小时=60分钟,能够进行时、分之间的换算。
2.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时、分的读法、写法,并能正确使用。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时、分的基本概念2. 时、分之间的换算3. 时、分的读法、写法4. 时、分的实际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的基本概念,时、分之间的换算,时、分的读法、写法。
2. 教学难点:时、分之间的换算,时、分的实际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多媒体课件、时、分卡片。
2. 学具:学生自备时钟模型、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生活实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时、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时、分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1小时=60分钟,通过实际操作时钟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时、分之间的关系。
3. 换算教学: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时、分之间的换算方法。
4. 应用教学:讲解时、分的读法、写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使用时、分。
5. 巩固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板书设计:1. 时、分的基本概念2. 时、分之间的换算3. 时、分的读法、写法4. 时、分的实际应用作业设计:1. 填空题:完成课本Pxx页的填空题,巩固时、分的基本概念。
2. 计算题:完成课本Pxx页的计算题,提高时、分之间的换算能力。
3. 应用题:完成课本Pxx页的应用题,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时、分。
课后反思:1. 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设计合理,能有效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引言: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时、分、秒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时、分、秒的概念和运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三年级《时、分、秒》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概述:《时、分、秒》是三年级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时钟读时、时、分、秒的表示和换算等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和计算方法。
本文将围绕时钟读时、时、分、秒的概念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时钟读时1.读整点时间: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时钟的指针,判断是几点整。
例如,当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时的位置时,表示是12点整。
2.读半点和刻钟:半点和刻钟是时钟读时的常见情况。
学生可以根据时钟指针的位置,判断是半点还是刻钟。
例如,当分针指向6时的位置时,表示是半点;当分针指向3时的位置时,表示是15分钟。
3.读过去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时钟指针的运动方向,判断当前时间是在过去的哪个时段。
例如,当时针和分针都指向7时的位置时,表示是7点过去的时间。
4.读将来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时钟指针的运动方向,判断当前时间是在将来的哪个时段。
例如,当时针和分针都指向5时的位置时,表示是将来的5点。
二、时、分、秒的表示1.时的表示:时是时间的最大单位,用数字表示。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时钟的时针,读出当前的时数。
例如,当时针指向3点的位置时,表示此时为3时。
2.分的表示:分是时间的中间单位,用数字表示。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时钟的分针,读出当前的分钟数。
例如,当分针指向30分钟的位置时,表示此时为30分。
3.秒的表示:秒是时间的最小单位,用数字表示。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时钟的秒针,读出当前的秒数。
例如,当秒针指向45秒的位置时,表示此时为45秒。
三、时、分、秒的换算1.小时和分钟的换算: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一小时有60分钟的关系,进行小时和分钟之间的换算。
例如,1小时等于60分钟,5小时等于300分钟。
2.分钟和秒的换算: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一分钟有60秒的关系,进行分钟和秒之间的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