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ppt说课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15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温州外国语学校李欢欢雷夫的第56号教室让我感叹,不记下他这些经典的字句,觉得太对不起自己了,所以很认真的把他上面我值得学习的记了下来:●教室里的火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
毕竟,教育无捷径。
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第一章给我一些真相●以信任取代恐惧我在开学的第一天和学生们分享了这个例子。
多数人都有玩信任练习的经验:有人向后倒,由一名同学接住。
这种接人游戏就算连续玩过100遍,只要有一次朋友开玩笑故意不接住你,你们之间的信任就永远破裂了。
不管他怎么道歉,承诺再也不让你摔倒,你就是无法不带一丝怀疑地向后倒了。
我的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学到了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
●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
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
这是老生常谈,但无可讳言地,身教确实重于言教。
额外的好处是:一旦建立信任,如果发生所承诺的活动有必须推迟的特殊情况,孩子们反而特别能谅解。
●纪律必须合乎逻辑老师必须维持教室里的秩序,但千万别忘记纪律的基本真理: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
惩罚必须和罪行相称,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只要孩子们看见你赏罚不公,你就失去人心了。
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
●你就是榜样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
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第二章寻找第六阶级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
那段时间我在规划课程,题材用的是我最喜欢的书《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共读章节:第一章《给我一些真相》、第二章《寻找第六阶段》共读内容梳理:第一章《给我一些真相》1.孩子们经常被害怕所驱控; 大多数老师为了教室的纪律和效果产生时效性往往以暴力和和强硬的手段来遏制孩子们,效果也有但是绝对不是好的教学,起不到育人作用。
; 不仅学生害怕,老师同样也害怕,怕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怕教学难以有效果,怕领导的责罚。
害怕是存在于师生之间的。
2.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想要建立绝对的信任很难,而摧毁它又显得格外容易。
我们要做的就是答应孩子的力求做到,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他们绝对的温暖和力量,逐渐建立信任感。
及时有重要事情做不到给他们的承诺也要真诚的做好解释,或者以其他方式来弥补遗憾,而不是含糊而过,孩子们是可以理解的,信任仍旧存在。
3.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奖惩措施之间必须要有联系,无关的奖惩因果必定会不起作用或者起到反向作用。
对于孩子们老师必须做到公平对待,不公平的待遇孩子们及时嘴上不说也会记在心里,对老师的权威和可依赖程度产生质疑。
4.榜样的力量; 在小事中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第二章《寻找第六阶段》;;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1.我不想受到惩罚,2.我想要得到奖励,3.我要做个好孩子,4.我要捍卫游戏规则,5.将心比心,6.立已立人,达已达人。
六个阶段依次递进,但并不互相独立,统一时间段也允许多个阶段出现,我们要理解孩子们在各个阶段的行为,并给以引导。
共读内容重点或价值:1.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回避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敢于直面淋漓得鲜血,有问题就去正视就去解决。
在教育过程中,师生都存在害怕现象,学生怕老师处罚,老师怕领导和社会处罚。
怎样解决这一矛盾还需要和老师们共同探讨。
2.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者,首先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建立信任,教学有法,一视同仁,才能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3.分享印象极深的一句话:是什么东西在决定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第56号教室的奇迹》: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我们谈及教育,很容易陷入对成绩、排名和各种标准化测试的关注。
但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艾斯奎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教室的故事,更是关于如何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启示录。
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被大家称作“第56号教室”的普通教室里,雷夫老师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引发了无数的奇迹。
他不仅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
他深知,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课本上的内容,更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对待世界。
雷夫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如此独特,以至于他的学生不仅仅在学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他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创意和探索精神,学生们在这里不仅仅是学习者,更是探索者和创造者。
雷夫老师对待教育的热情和执着令人感动。
他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他们都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这种信念驱使他不断地探索、尝试和创新,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学习环境。
这本书也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我们是否过于关注学生的分数和排名,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的需求和情感?我们是否能够像雷夫老师一样,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引导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总的来说,《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学习的书。
它提醒我们,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本文简介:
我了读美国小学老师雷夫艾斯奎斯着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情难以平静,感觉雷夫老师是那么用心的爱着他的每一个孩子,那么陶醉于他的教育教学工作,那么幸福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做着教育人。
同样作为教育工作的我也向往那种幸福,希望在自己的教室里也发生奇迹……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本文内容:
我了读美国小学老师雷夫艾斯奎斯着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情难以平静,感觉雷夫老师是那么用心的爱着他的每一个孩子,那么陶醉于他的教育教学工作,那么幸福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做着教育人。
同样作为教育工作的我也向往那种幸福,希望在自己的教室里也发生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本文关键词:读书笔记,教室,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来源:网络整理
抗辩声明:本文只限自学互动,例如产生版权问题,恳请联系我们及时删掉。
教师读书笔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向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
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必须会识破的。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
“欲齐其家,先修其身。
”作为教师,就应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大力倡导和发扬礼貌礼仪教育,以“星级”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进步,要求学生进出校门、在校园看见老师要主动打招呼;进出教师办公室,主动敲门,征得同意,方可进入;用心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上学不得迟到,有事提前请假或事后补....对学生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大部分学生用心参与。
学生是认真执行了,但教师是否为学生做了榜样呢早上进校门,学生有礼貌地敬礼并问声“老师好”!学生认真打扫保洁区, ....我们的教师又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学生有会怎样想呢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起过 :有的老师我主动与他打招呼,他竟然理睬都不睬我,也无任何脸部表情,以后我.再也....当然,这只是种极个别的现象,但每每看到或听到这种现象,心里总不是滋味。
我自己以前也在无意中没能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而被学生质问。
有一学生很认真地问我:“老师啊,上次我叫你,你没回我!为什么?”我一脸茫然,怎样都想不起来,也许是我真的没看见或听见。
但不管怎样我已伤了学生的自尊,我主动对学生道歉,说声:“对不起 !”学生还是很开心地走了。
对我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学生来说是大事,他们感觉老师的眼中或心中有他们的位置,对你老师的教育我就愿意理解,融洽师生关系,无意中也缩短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应都是有所帮忙的。
从此我无论走在哪儿,还是在校园内外,无论我是否教过他们,只要是学生我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融洽师生关系。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优秀读书笔记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优秀读书笔记
给想要入门儿童教育领域的小朋友推荐书,想到了这本,顺便自己又重读了一遍,所以看得很快。
原版是2007年的老书了,当时也是火遍全球的那种,到现在已经出了四本,是个系列了。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还是个学生,第一印象是,这个老师人好好啊,如果小时候有幸成为他的学生,一定能更早发现自己的兴趣,享受学习的乐趣。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整本书更像是一本教学手记,讲一个老师如何同孩子建立信任,如何带他们爱上阅读、爱上写作、爱上数学,如何日常中了解艺术,如何运动以及探索科学……在这里,贯穿始终的两个前提,一是爱,一是乐趣,有了这两个前提,让孩子爱上学习应该不难。
这本书的内容很简单,很多鲜活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实用的小技巧,轻松愉快地就能接收到很多关于儿童教育的知识,毕竟,这是由一个直觉很好而且有着一线经验的老师讲述的。
不过,因为是第二次重读,我也有了更多的思考,那就是教育要想有效,老师需要了解什么?按照学习理论的研究,老师需要了解孩子,了解学科知识,了解教学法,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学习。
美国小学是不分科的',每个老师都会同时教很多科目,这可能会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老师本人并不了解学科知识,而是用了许多技巧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导致基础并不牢固。
而雷夫老师比较让人感动的一点,也可能是他的教学效果比较好的原因,是他真的会花很多时间去了解每一门学科知识,将知识拆解,真正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再之后,才是想很多技巧,让练习本身又有趣又有意义,从这一点上,我对学习理论的理解倒是又深入了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