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的品质与贮藏
- 格式:pptx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85
蛋类验收标准完整
蛋类验收标准是确保蛋类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提供完整的蛋类验收标准,以帮助确保消费者的蛋类产品质量。
1. 外观标准
- 蛋壳应整齐、光滑、无明显破损。
- 蛋壳颜色应均匀,无异色或斑点。
- 蛋壳表面不应有明显沾污或异物。
2. 内部标准
- 蛋黄应呈橙黄色且形状完整。
- 蛋白应呈凝固状,无明显液态或杂质。
- 蛋黄与蛋白之间应有明显的分界。
3. 蛋类保存标准
- 蛋类应储存于恒温环境下,温度控制在4℃至15℃之间。
- 蛋类储存期限应在生产日期后不超过30天。
- 储存蛋类的环境应保持干净、无异味。
4. 包装和标识标准
- 蛋类包装应完整,无明显损坏。
- 包装上应标注生产日期、批次号和保质期。
- 标识应清晰可辨认,包括产品信息和生产者信息。
以上是蛋类验收标准的完整内容,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和遵守。
务必确保在蛋类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消费
者的食品安全。
> 注意:本文档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蛋类验收标准应根
据当地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来确定。
鸡蛋贮藏过程中的介电特性和新鲜品质变化作者:李海峰贺晓光张海红王松磊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第12期摘要:依据介电特性检测原理,采用LCR测试仪对常温条件下鸡蛋的介电参数进行检测,同时利用常规破坏性试验,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对鸡蛋进行品质追踪试验,并采用Excel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二次曲线拟合。
结果表明:鸡蛋的品质参考值哈夫值、失质量率、蛋黄指数与贮藏天数的相关性均显著;鸡蛋的介电参数(Rp)与贮藏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Rp 参数与蛋清pH值之间具有负相关性(r关键词:鸡蛋;介电特性;新鲜品质;相关性中图分类号: TS25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2-0341-03收稿日期:2015-10-15基金项目:宁夏大学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编号:ZR1326)。
作者简介:李海峰(1973—),男,陕西榆林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产品检测及加工研究。
E-mail:lihaifeng0426@。
鸡蛋包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易于消化和吸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营养食品。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蛋类最多的国家,禽蛋供给主要以鸡蛋为主,鸡蛋、鸭蛋、鹅蛋分别占禽蛋总产量的84%、12%、4%左右[1]。
然而,存放时间的延长和其他原因造成了鸡蛋品质下降。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收购的鸡蛋中,由于腐化变质所造成的损失占收购量的10%以上[2],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鸡蛋贮藏过程中缺乏实时有效的检测手段,缺乏严格的挑选和分级,使鸡蛋品种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收购时禽蛋腐败、变质等现象频频出现。
如何在鸡蛋贮藏过程中检测品质,杜绝以次充好,做到优质优价,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我国蛋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鸡蛋品质检测及提高鸡蛋商品价值的研究,在禽蛋品质无损检测中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3]:利用机器视觉进行禽蛋品质分级;利用可视近红外分光技术检测禽蛋的内部品质;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整蛋内部的物理化学变化;利用声学特性进行禽蛋裂纹的检测;其他技术。
禽蛋的贮藏保鲜关键词:禽蛋、变化、贮藏、保鲜、意义摘要:禽蛋富含各种营养物质,而且消化吸收率比较高,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优质营养食品。
由于鲜蛋在贮藏中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理学变化以及微生物变化,促使蛋内容物分解,质量降低。
因此,在保管中要保持蛋的质量新鲜,就必须采用科学的保管方法。
根据鲜蛋本身的结构、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设法杀灭或抑制蛋壳上的微生物。
闭塞气孔,防止微生物进入蛋内,降低保管温度,抑制蛋内酶的作用,并保持环境中适宜的相对湿度和清洁卫生条件,以达到保鲜的目的。
目前创造了许多方法,如冷藏保鲜法,涂膜保鲜法,气调法,浸泡法,巴氏杀菌法,射线辐射法,草木灰贮存法,干粮贮存法等。
为满足市场对禽蛋的常年需求,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效益,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因地制宜地搞好蛋类的贮存保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文:一、禽蛋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从禽蛋的构造来看,蛋壳、壳外膜和壳内膜既能阻止外界微生物的侵入,又可减缓蛋内水分的蒸发,对蛋本身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这种保护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特别是壳外膜很容易被水溶解而失去作用。
总体来说,禽蛋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物理、化学、生理及微生物学等方面的变化。
1、物理变化鲜蛋在贮藏期间,蛋白中的水分和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断通过气孔向外散逸,导致水分含量下降,重量减少。
与此同时,气室不断增大,蛋白变稀,而蛋黄指数(蛋黄高度与蛋黄直径之比)下降。
新鲜禽蛋的蛋白透明浓厚,其系带粗白而富有弹性,蛋黄几乎是半球形,蛋黄指数在0.40-0.44之间。
当蛋黄指数小于0.25时,蛋黄基本失去弹性,很容易出现散黄。
2、化学变化新鲜蛋的蛋黄PH值为6.0-6.4,在贮藏过程中会逐渐上升而接近或达到中性。
蛋白的PH 值最初为7.5-7.6,贮藏一段时间(10d)后,其PH值可达9以上。
但当蛋开始接近变质时,其PH值有下降的趋势。
当蛋白PH降至7.0左右时尚可食用,若继续下降则不宜食用。
1.简述禽蛋构造及其在加工贮藏中的意义。
2.什么是气室?气室测定的方法及其在加工贮藏中的意义。
在蛋的钝端,内蛋壳膜和蛋白膜分离形成一空洞,称气室。
气室的大小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用气室高度:气室高度(mm)=(气室左边高度+气室右边高度)/2;一种是用气室宽度表示,气室宽度=气室左边宽度+气室右边宽度。
新鲜禽蛋的气室很小,随着禽蛋放置时间延长,水分蒸发越多,气室越大,蛋的质量也相应地降低。
3.蛋的一般化学组成特点。
4.蛋清中包括哪12种主要的蛋白质,它们的物理化学、生理学和食品加工性质是什么?蛋清中包括卵白蛋白、卵伴白蛋白、卵类黏蛋白、卵抑制剂、乱黏蛋白、溶菌酶、卵糖蛋白、黄素蛋白、卵巨球蛋白、卵球蛋白、抗生物素蛋白、无花果蛋白酶抑制剂。
5.蛋黄中包括哪4种主要的蛋白质,它们的结构特点和食品加工性质是什么?蛋黄中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卵黄球蛋白、卵黄高磷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四种蛋白质。
6蛋黄中包括哪3种主要的脂质,它们的结构特点和食品加工性质是什么?蛋黄中包括真脂、磷脂质、类甾醇、神经鞘脂质。
7.什么是浓厚蛋白水样话?浓厚蛋白水样化是指乱黏蛋白中含有使蛋白溶解的卵黏蛋白溶解酶,使蛋白结构崩溃,致使蛋白水样化。
8.试述禽蛋的理化特性及其在加工贮藏中的应用。
蛋的重量:鸡蛋45~75g、鸭蛋60~100g、鹅蛋160~245g、鹌鹑蛋6~12g、鸽子蛋15~30g、鸵鸟蛋1400g。
蛋壳的颜色:鸡蛋有白色和褐色,鸭蛋有白色和浅青色,鹅蛋有暗白色和浅蓝色。
蛋壳厚度:鸡蛋壳0.36~0.37mm,鸭蛋壳0.47mm,鹅蛋壳0.81mm。
禽蛋的相对密度:与蛋的新鲜程度有关,新鲜鸡蛋相对密度1.080~1.090,陈蛋的相对密度逐渐减轻1.025~1.060.蛋内容物pH:新鲜蛋白的pH为7.6~7.9,贮藏期间由于丹青内部的CO向外2逸出,pH之间升高,最高可达9.0~9.7。
新鲜蛋黄的pH为6.0左右,贮藏期间变化缓慢最高可达6.4~6.9。
畜产品加工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蛋品篇一、蛋的营养价值二、蛋的储藏三、蛋的加工1、再制蛋:是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方法处理后没有改变蛋原来形状的蛋品。
2、蛋制品:是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方法处理后改变了蛋原来形状的蛋品。
四、我国禽蛋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1、发展历程2、存在的问题(1)鲜蛋量大,加工量少;(2)深加工程度低;(3)蛋类加工现代化程度低;3、发展趋势(1)蛋源基地建设将进一步发展,使鲜蛋的产量、质量、安全性进一步提高;(2)加工工业化、机械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3)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增多;第一章蛋的结构第一节蛋的一般结构蛋壳层:外蛋壳膜、石灰质硬蛋壳、气孔、内蛋壳膜、气室;蛋白层:蛋白膜、外稀薄蛋白、浓厚蛋白、内稀薄蛋白、系带;蛋黄层:蛋黄膜、蛋黄内容物、胚珠/胚盘、白色珠心;第二节蛋的各层次的结构一、蛋壳部的结构1、外蛋壳膜(水溶性)主要作用是:一定程度的防止水分散失;一定程度的防止微生物的侵害;使蛋容易排出体外;2、蛋壳(石灰质硬蛋壳);蛋壳厚度的影响因素:(1)种类:鸡蛋壳<鸭蛋壳<鹅蛋壳;(2)品种:航鸡蛋<浦东鸡蛋;白壳鸡蛋<褐壳鸡蛋;(3)饲料;(4)蛋的体积:体积越大、壳越厚;(5)蛋的部位:小头端厚、大头端薄;3、气孔:其作用是沟通内外环境;具体来讲:(1)空气可由气孔进入蛋内,蛋内水分和CO2可由气孔排出;(需要注意的是:气孔的存在与蛋制品的加工无关;另外,气孔在小头端最少、而在大头端最多;鸡蛋的气孔较小);4、内蛋壳膜和蛋白膜它们都是蛋白交织形成的网状结构;不同地:(1)内蛋壳膜:粗、厚、稀;作用是:加强了内蛋壳膜的坚韧性;水分、CO2可随意散失;微生物可随意入侵;(2)蛋白膜:CO2可随意散失;防止水分溢出。
但水分仍可蒸发出来;微生物不能自由通过蛋白膜(但其可通过分泌酶腐蚀蛋白膜、霉菌也可通过菌丝体通过蛋白膜;5、气室(出现是由于内容物的干缩)(1)水分散失在气室形成过程中不会停止,气室会增大;(2)蛋的气室只在大头端形成,其主要原因是:大头端部分比小头端部分与空气接触面广,气孔分布最多最大;外界空气进入蛋内的机会最多最快;(3)气室的大小可以用来判断蛋的新鲜程度:气室越小,蛋越新鲜;二、蛋白层1浓厚蛋白(蛋白质胶体纤维所形成的网状结构)特点:①: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和抑菌的作用;②溶菌酶仅存在于浓厚蛋白中;③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CO2浓度越高、浓厚蛋白含量越高;温度为0℃时,浓厚蛋白最稳定),浓厚蛋白逐渐变稀溶菌酶逐渐失去活性,失去了杀菌和抑菌的能力;④:浓厚蛋白也是用来判断蛋新鲜度的重要指标:蛋越陈旧、浓厚蛋白含量低、稀薄蛋白含量高,容易被细菌感染;2稀薄蛋白3系带(位于蛋黄的两端的各有一条浓厚的白色的带状物)(1)系带的作用是将蛋黄固定在蛋的中心;(2)系带存在的概况也是判断蛋新鲜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系带受酶的作用会发生水解、逐渐变细、甚至完全消失;4蛋白的作用从遗传学角度讲,给个体的发展提供了营养和水分;含水分最多的层次,热容较大,减少外界温度变化对蛋的影响;一定程度地抵抗外来微生物的腐蚀;三、蛋黄层蛋黄由蛋黄膜、蛋黄内容物和胚珠三个部分组成;1、蛋黄膜(1)作用:保护蛋黄和胚盘;使蛋黄有一定形状,防止蛋黄与蛋白混合;(2)以下情况可能会导致蛋黄膜破裂: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蛋黄水分的增加,蛋黄提及超过原来的体积的19%时;因微生物的侵入,蛋黄膜被分解;剧烈振荡;2、蛋黄内容物3、胚珠或胚盘在蛋黄表面有一颗乳白色的小点,未受精的呈圆形,叫胚珠;受精的呈多角形,叫胚盘(或胚珠),当外界温度超过25℃时,受精的胚盘就会发育。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蛋品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不同保藏方法对蛋品品质的影响。
3. 通过实验,提高蛋品保藏的技术水平。
二、实验原理蛋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之一,但蛋品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品质下降,如腐败、变质等。
为了延长蛋品的保质期,保证其食用安全,常用的保藏方法有冷藏、巴氏杀菌、气调保藏等。
本实验主要研究不同保藏方法对蛋品品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新鲜鸡蛋:50枚,重量约为50克/枚。
2. 冷藏设备:冰箱、冷藏箱等。
3. 巴氏杀菌设备:杀菌锅、温度计等。
4. 气调保藏设备:气调保鲜膜、气体发生器等。
5. 分析仪器:pH计、水分测定仪、感官评价等。
四、实验方法1. 冷藏保藏实验(1)将50枚新鲜鸡蛋放入冷藏箱中,温度设定为4℃。
(2)每隔3天,随机抽取5枚鸡蛋进行品质检测,包括pH值、水分、感官评价等。
(3)持续观察并记录鸡蛋品质变化。
2. 巴氏杀菌保藏实验(1)将50枚新鲜鸡蛋放入杀菌锅中,水温升至80℃,保持5分钟。
(2)杀菌后,将鸡蛋放入无菌容器中,室温下冷却。
(3)每隔3天,随机抽取5枚鸡蛋进行品质检测,包括pH值、水分、感官评价等。
(4)持续观察并记录鸡蛋品质变化。
3. 气调保藏实验(1)将50枚新鲜鸡蛋用气调保鲜膜包装,将氧气浓度降低至5%以下。
(2)将包装好的鸡蛋放入气调保鲜箱中,温度设定为4℃。
(3)每隔3天,随机抽取5枚鸡蛋进行品质检测,包括pH值、水分、感官评价等。
(4)持续观察并记录鸡蛋品质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冷藏保藏实验结果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冷藏保藏的鸡蛋在3天内品质保持良好,pH值、水分和感官评价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但在第9天时,鸡蛋的pH值开始上升,水分和感官评价也有所下降,说明鸡蛋品质开始下降。
2. 巴氏杀菌保藏实验结果巴氏杀菌保藏的鸡蛋在3天内品质保持良好,pH值、水分和感官评价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但在第9天时,鸡蛋的pH值开始上升,水分和感官评价也有所下降,说明鸡蛋品质开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