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和现场总线技术第2章
- 格式:ppt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69
现场总线课后答案第一章现场总线技术概述1.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具体如下: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模拟仪表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70年代中期出现集散控制系统;90年代后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2.DCS控制系统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包括三部分:分散过程控制装置部分,操作管理装置部分,通信系统部分3.现场总线的基本定义?现场总线(Fieldbus):是用于过程自动化或制造自动化中的,实现智能化现场设备(例如,变送器、执行器、控制器)与高层设备(例如主机、网关、人机接口设备)之间互联的,全数字、串行、双向的通信系统。
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
1.开放性;2.全数字化;3.双向通信;4.互可操作性与互用性;5.现场设备的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6.系统结构的高度分散性7.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6. FCS相对于DCS具有哪些优越性?1.FCS实现全数字化通信2.FCS实现彻底的全分散式控制3.FCS实现不同厂商产品互联、互操作4.FCS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5.FCS降低系统工程成本7.分析现场总线的现状,展望其发展前景。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与网络互联1.何谓现场总线的主设备、从设备?可在总线上发起信息传输的设备叫做“总线主设备”,又称命令者。
不能在总线上主动发起通信、只能挂接在总线上、对总线信息进行接收查询的设备称为总线从设备(bus slaver),也称基本设备。
2.总线操作过程的内容是什么?总线上命令者与响应者之间的连结→数据传送→脱开,这一操作序列称为一次总线“交易”(transaction),或者叫做一次总线操作。
3.寻址方式有几种?物理寻址逻辑寻址广播寻址4.通信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自具有什么功能?通信系统是传递信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和。
它一般由信息源和信息接收者,发送、接收设备,传输媒介几部分组成。
信息源和接收者是信息的产生者和使用者发送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将信息源和传输媒介匹配起来,即将信息源产生的消息信号经过编码,并变换为便于传送的信号形式,送往传输媒介。
第二篇 DCS概述DCS是继1969年PLC问世后,由HONEYWELL公司在1975年首先推出的系统。
即:TDC2000,它只有模拟量控制。
随后,相继有几十家美国仪表公司也推出自己的系统。
从不同方向发展起来的DCS在结构上、软件方面有些区别。
仪表公司开发的DCS的控制器的软件部分比较符合仪表工程人员应用的习惯,特别是组态方式比较方便。
传动公司设计的PLC部分比较好。
计算机公司设计的DCS的人机界面比较友好。
相继出现的DCS有MAX-1、RS3、MODⅢ、N-90、D/3、WDPF、MICRO、ECS-1200;日本横河的YEPARK MARKⅡ、东芝的TOSDIC;,英国的P4000;德国的TELEPERM、PROCONTROL P、瑞典的AC210等。
从理论上讲,一个DCS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行业。
但由于各行业有它的特殊性,所以DCS也就出现了型号与应用行业是否匹配的问题。
有时也由于DCS厂家和用户的技术人员的工艺知识的局限性而引起的。
例如:HONEYWELL公司对石化行业比较熟悉,其产品在石化行业应用较多,它缺少其它行业的特殊模块,如事件记录的快速模块。
而BAILEY的产品则在电力行业应用比较普遍,这些特殊模块都已经有了。
用户在选择DCS的时候主要是要注意其技术人员对自己生产工艺的熟悉程度,然后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DCS。
并应注意行业应用的特殊性,如电厂的SOE、水泥厂的大纯滞后,造纸厂的横向水分控制等。
DCS 系统适用于多大规模,比如使用NT操作系统的就适应于中、小规模的系统(标签量在10000点以下),最后才考虑价格因素。
各DCS厂家开发有不同类型硬件的操作站,它和控制器的不同组合会有不同的价格,其差异很大。
在作系统配置时,即使是同一个系统的不同组合,价格也不一样。
专用操作站也是可改变的。
以前是因为计算机技术不够发达、没有合适的软、硬件供选择,所以DCS厂家只能自己开发自己的专用操作站,因而造成封闭局面。
本答案仅供参考。
第1章绪论1.1 什么是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通过具体示例说明。
答:它是指由被控对象、测量变送装置、计算机和执行装置构成,以实现生产过程闭环控制的系统,它综合了计算机过程控制和生产工艺过程。
例如温度控制系统。
1.2 计算机控制工业生产过程有哪些种类型?答:计算机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一般有五种类型: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一般有哪几大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是怎样互相联系的?其中过程通道有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在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一般包括:主机、外部设备、过程输入输出设备。
两个过程通道,一个是输入通道,另一个为输出过程通道。
输入过程通道包括:A/D通道----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再输入;DI通道-----直接输入开关量信号或数字量信号。
输出过程通道包括:D/A通道----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后再输出;DO通道-----直接输出开关量信号或数字量信号。
1.4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答: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硬件主要有计算机(主机)、过程输入输出通道、操作台和计算机辅助设备组成。
如下图所示。
1.5 数字PID 控制算法有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答:数字PID 控制算法有位置式、增量式、速度式三种形式。
PID 位置式根据偏差计算阀门的位置,PID 增量式根据偏差计算阀门的变化;PID 速度式根据偏差变化程度计算阀门的变化。
1.6 试推导计算机控制系统PI 控制算法的位置式、增量式和速度式。
答:模拟PI 控制算法为])(1)([)(0⎰+=tI p dt t e T t e k t u 其中,p k ----比例增益I T ----积分时间常数在采样周期相当短暂时,用矩形法近似代替积分项∑⎰=≈ki ti Te dt t e 00)()(,其中T 为采样周期,k 为采样序号。
第2章DCS的体系结构
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是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最基本
的架构,它描述了整个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其互相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功
能特性,从而实现有效的系统集成,它们均由一系列的子系统(模块)组成,如:控制器、I/O模块、人机接口模块、报警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等,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它们之间进行交互及交换信息,以支持整
个系统的运行。
DCS的体系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硬件部分:DCS以单片机(SCM)为核心,连接一系列外部设备,如
I/O模块、存储模块和现场总线模块等。
软件部分:主要包含操作系统(OS)、应用软件和通信模块。
操作系
统可以是嵌入式操作系统,也可以是客户端/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
就是用户以不同的方法去实现不同功能的程序;通信模块则是用来实现DCS与客户端、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换的模块。
模块部分:模块是DCS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由多个子模块(子系统)组成。
绪论 (2)第一章控制系统的组成及认识实验 (3)第一节、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组成与认识实验 (3)第二节、下位机软件中的硬件配置和程序结构 (9)第三节、上位机组态软件简介 (15)第二章被控对象特性测试 (36)第一节、单容水箱特性测试 (36)第二节、双容水箱特性测试 (45)第三章单回路控制系统实验 (52)第一节、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概述 (52)第二节、上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 (58)第三节、串接双容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 (64)第四节、三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67)第五节、锅炉内胆水温PID控制实验 (71)第六节、锅炉夹套水温PID控制实验 (77)第七节、单闭环流量PID控制实验 (82)第四章温度位式控制系统实验 (86)第五章串级控制系统实验 (91)第一节、串级控制系统概述 (91)第二节、水箱液位串级控制实验 (95)第三节、三闭环液位控制系统 (101)第四节、锅炉夹套与内胆水温串级控制系统 (106)第五节、锅炉内胆水温与水流量串级控制实验 (110)第六节、上水箱液位与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115)第六章比值控制系统实验 (120)第七章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实验 (126)第一节、下水箱液位前馈-反馈控制实验 (126)第二节、锅炉内胆水温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133)第八章滞后控制系统实验 (137)第一节、盘管出水口温度滞后控制实验 (137)第二节、盘管出水口流量纯滞后控制系统 (142)第九章解耦控制系统实验 (145)第一节、锅炉夹套与内胆水温解耦控制系统 (147)第二节、上水箱液位与出口水温解耦控制实验 (153)绪论现场总线技术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它的出现标志着自动化控制技术又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现场总线是连接设置在控制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的数字化、串行、多站通信的网络。
其关键标志是能支持双向、多节点、总线式的全数字通信。
《现场总线及其应用第2版主编郭琼课后习题答案》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作者:卡尔二毛第一章:1.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代控制系统?答:共5代。
1.基地式仪表控制系统2.模拟式仪表控制系统3.直接式数字控制系统(DDC)4.集散控制系统(DCS)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2.阐述DDC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工作过程?答:结构由: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生产过程的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工作过程:计算机通过过程输入通道对生产现场的变量进行巡回检测,然后根据变量,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最后将运算结果通过输出通道输出,并作用于执行器,使被控变量符合系统要求性能指标。
3.计算机在DDC控制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答:完成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运行参数监视等。
4.DDC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各起什么作用?答:输入通道作用:用于向计算机输入生产过程的模拟信号、开关量信号或数字信号。
输出通道作用:用于将计算机的运算结果输出并作用于控制对象。
5.计算机的软件包括哪两大类?各起什么作用?答:用户软件和系统软件。
用户软件供用户使用处理一些相关工作;系统软件是用户软件的操作平台,具有开发性。
6.什么是集散控制系统?其基本设计思想是什么?答:集散控制系统: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核心思想: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7.简述集散控制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各层次所起的作用?答:层次结构:分散过程控制级、集中操作监控级、综合信息管理级;分散过程控制级作用:完成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闭环调节控制和顺序控制等功能。
集中操作监控级作用:了解系统操作、组态、工艺流程图显示、监控过程对象和控制装置的运行情况,并可通过通信网络向过程级设备发出控制和干预指令。
综合信息管理级作用:监视企业各部门的运行情况,实现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等功能。
8.生产过程包括哪些装置?答:PLC、智能调节器、现场控制站和其他测控装置。
第一章:现场总线技术及Profibus1.1 现场总线技术的由来1.1.1 CIMS体系结构及工业数据结构的层次划分根据工厂管理、生产过程及功能要求,CIMS体系结构可分为5层,即工厂级、车间级、单元级、工作站级和现场级。
简化的CIMS则分为3层,即工厂级、车间级和现场级。
在一个现代化工厂环境中,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中,工业数据结构同样分为这三个层次,与简化的网络层次相对应。
如图1-1所示。
图1-1:简化的CIMS网络体系结构1.1.2 现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及信息集成是工厂自动化及CIMS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现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及信息集成系统主要完成底层设备单机控制、连机控制、通信连网、在线设备状态监测及现场设备运行、生产数据的采集、存储、统计等功能,保证现场设备高质量完成生产任务,并将现场设备生产及运行数据信息传送到工厂管理层,向工厂级MIS系统数据库提供数据。
同时也可接受工厂管理层下达的生产管理及调度命令并执行之。
因此,现场级与车间级监控及信息集成系统是实现工厂自动化及CIMS系统的基础。
1.1.3 传统的现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及信息集成系统传统的现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及信息集成系统(包括:基于PC、PLC、DCS 产品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其主要特点之一是,现场层设备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是一对一(一个I/O点对设备的一个测控点)所谓I/O接线方式,信号传递4-20mA(传送模拟量信息)或24VDC(传送开关量信息)信号。
如图1-2所示:图1-2:传统的现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及信息集成系统1.1.4 系统主要缺点(1)信息集成能力不强:控制器与现场设备之间靠I/O连线连接,传送4-20mA模拟量信号或24VDC等开关量信号,并以此监控现场设备。
这样,控制器获取信息量有限,大量的数据如设备参数、故障及故障纪录等数据很难得到。
底层数据不全、信息集成能力不强,不能完全满足CIMS系统对底层数据的要求。
本答案仅供参考。
第1章绪论什么是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通过具体示例说明。
答:它是指由被控对象、测量变送装置、计算机和执行装置构成,以实现生产过程闭环控制的系统,它综合了计算机过程控制和生产工艺过程。
例如温度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工业生产过程有哪些种类型答:计算机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一般有五种类型: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一般有哪几大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是怎样互相联系的其中过程通道有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在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一般包括:主机、外部设备、过程输入输出设备。
两个过程通道,一个是输入通道,另一个为输出过程通道。
输入过程通道包括:A/D通道----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再输入;DI通道-----直接输入开关量信号或数字量信号。
输出过程通道包括:D/A通道----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后再输出;DO通道-----直接输出开关量信号或数字量信号。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答: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硬件主要有计算机(主机)、过程输入输出通道、操作台和计算机辅助设备组成。
如下图所示。
数字PID 控制算法有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答:数字PID 控制算法有位置式、增量式、速度式三种形式。
PID 位置式根据偏差计算阀门的位置,PID 增量式根据偏差计算阀门的变化;PID 速度式根据偏差变化程度计算阀门的变化。
试推导计算机控制系统PI 控制算法的位置式、增量式和速度式。
答:模拟PI 控制算法为])(1)([)(0⎰+=tI p dt t e T t e k t u 其中,p k ----比例增益I T ----积分时间常数在采样周期相当短暂时,用矩形法近似代替积分项∑⎰=≈ki t i Te dt t e 00)()(,其中T 为采样周期,k 为采样序号。
PI 位置式算法为:x k i I p ui e k k e k k u ++=∑=0)()()(PI 增量式算法为:)()()(k e k k e k k u I p +=∆∆PI 速度式算法为:Tk e k T k e k T k u k v I p )()()()(+==∆∆ 其中,x u -----偏差(它是初始阀门位置))(k u ∆---第k 次输出的偏差校正值)(k e ∆---第k 次采样值的偏差校正值试推导计算机控制系统PD 控制算法的位置式、增量式和速度式。
现场总线技术简介:文章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及其优点,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总线技术,并对总线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字: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Fieldbus)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发展形成的,用于过程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智能设备互连通讯网络。
它作为工厂数字通信网络的基础,沟通了生产过程现场及控制设备之间及其与更高控制管理层次之间的联系。
它不仅是一个基层网络,而且还是一种开放式、新型全分布控制系统。
这项以智能传感、控制、计算机、数字通讯等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已经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成为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并将导致自动化系统结构与设备的深刻变革。
国际上许多实力、有影响的公司都先后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现场总线技术与产品的开发。
现场总线设备的工作环境处于过程设备的底层,作为工厂设备级基础通讯网络,要求具有协议简单、容错能力强、安全性好、成本低的特点 :具有一定的时间确定性和较高的实时性要求,还具有网络负载稳定,多数为短帧传送、信息交换频繁等特点。
由于上述特点,现场总线系统从网络结构到通讯技术,都具有不同上层高速数据通信网的特色。
一般把现场总线系统称为第五代控制系统,也称作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人们一般把50年代前的气动信号控制系统PCS称作第一代,把4~20mA等电动模拟信号控制系统称为第二代,把数字计算机集中式控制系统称为第三代,而把70年代中期以来的集散式分布控制系统DCS称作第四代。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作为新一代控制系统,一方面,突破了DCS系统采用通信专用网络的局限,采用了基于公开化、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克服了封闭系统所造成的缺陷;另一方面把DCS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集散系统结构,变成了新型全分布式结构,把控制功能彻底下放到现场。
可以说,开放性、分散性与数字通讯是现场总线系统最显著的特征。
现场总线技术在历经了群雄并起,分散割据的初始阶段后,尽管已有一定范围的磋商合并,但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国际标准。
DCS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的结合摘要:本文从现场总线技术与DCS系统的概念入手,分析现场总线技术和DCS系统的特点,再结合两者的在实际中的应用,从中了解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两者在将来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CS系统中必然用到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也将依附与DCS系统中。
最后得出DCS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结合发展的结论。
现场总线的概念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158标准的定义,现场总线是指应用在制造过程区域现场装置和控制室内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包括数字式、多点、串行通信的数据总线,即工业数据总线。
是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通信网络。
以现场总线为技术核心的工业控制系统,称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它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型网络集成式全分布控制系统。
其中,现场总线系统一般被称为第五代控制系统。
第一代控制系统为50年代前的气动信号控制系统PCS,第二代为4~20mA等电动模拟信号控制系统,第三代为数字计算机集中式控制系统,第四代为70年代中期以来的集散式分布控制系统DCS。
DCS的概念DCS即所谓分布式控制系统,或称之为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非常成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199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DCS系统式一类满足大型工业生产和日益复杂的过程控制要求,从综合自动化角度出发,按功能集散,管理集中的原则构思,具有高度可靠性指标,将微处理技术、数字通讯技术、人机接口技术相结合,用于采集、过程控制和生产管理的综合控制系统。
生产发展的需要,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最早的基于大型机的直接数字控制技术即DDC技术,集中管理,集中控制,这些都促进了DCS技术的发展。
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现场总线技术具有系统的开放性,互可操作性与互用性,现场设备的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系统结构的高度分散性以及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