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卢姆认知目标过程维度分类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46.63 KB
- 文档页数:14
布鲁姆认知目标的六个层次布鲁姆(Benjamin Bloom)在认知领域提出了一个层次分类,称为布鲁姆认知目标的六个层次(Bloom's Taxonomy)。
这个分类用于描述学习目标的认知复杂度和深度,有助于教育者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下是对布鲁姆认知目标六个层次的详细说明:1.记忆(记忆和叙述):这是认知目标的最低层次,要求学生能够回忆和复述已学知识的基本事实和概念。
学生在这个层次上的表现是基于记忆和识记,例如背诵事实、重述故事、列举定义和描述过程等。
2.理解(解释和解释):在这个层次上,学生需要展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他们能够解释概念、归纳规则、总结观点、解释原因和阐述关系。
理解阶段的学生可以表达对信息的理解,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概念。
3.应用(应用和解决问题):这个层次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需要能够应用概念和原则,使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或学科相关的问题。
这可能涉及设计实验、解决数学问题、分析文本等。
4.分析(分析和比较):在这个层次上,学生需要能够分解和分析复杂的信息,识别其组成部分和关系。
他们可以比较和对比不同的观点、识别模式和趋势、分析因果关系等。
学生在这个层次上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综合(综合和创造):这个层次要求学生能够整合和组织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或产生原创性的作品。
学生需要整合多个概念、整体化信息,并表达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6.评价(评估和评判):在这个层次上,学生需要能够评估和评判信息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他们需要能够评估不同观点的优缺点、评判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并提供有根据的评价和反馈。
布鲁姆认知目标的六个层次提供了一个有序的框架,帮助教育者设计学习活动和评估学生的认知能力。
从基础的记忆和理解,到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学生可以逐步发展和提升他们的认知技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完整版)NAIT-布鲁姆学习目标分类学(整理)1. 前言在教育领域,布鲁姆研究目标分类学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
它由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于1956年提出,并于2001年由之后的研究者进行修订和完善。
布鲁姆研究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层面,并提供了一个层级结构,以便教育者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使用。
本文将对布鲁姆研究目标分类学进行整理和总结。
2. 认知领域认知领域是布鲁姆研究目标分类学的核心部分,涉及学生在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发展。
根据布鲁姆研究目标分类学的层级结构,认知领域被划分为以下六个层次:- 记忆学生在记忆层次上通过复述、复制或提取信息来记住研究材料。
- 理解学生通过解释、归纳或概括等方式理解研究材料的含义。
- 应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
- 分析学生能够分解研究材料,识别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 综合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运用到新的领域。
- 评价学生能够评估研究材料的价值,并能够利用评价结果来指导研究。
3. 情感领域情感领域涉及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根据布鲁姆研究目标分类学的层级结构,情感领域被划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接受学生能够对研究材料表示出关注、兴趣和尊重。
- 反应学生能够针对研究材料做出情感上的回应,如赞扬、喜欢或不喜欢。
- 评价学生能够对研究材料做出评价,并能够解释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 组织学生能够将研究材料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和整合。
- 内省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情感反应,并能够调整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4. 技能领域技能领域涉及到学生在实现任务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发展。
根据布鲁姆研究目标分类学的层级结构,技能领域被划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意识学生能够观察和感知问题,并意识到需要采取行动。
- 社会技能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协调,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 意志力学生能够保持自律和坚持不懈,以达到个人和群体的目标。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之认知过程维度类目与认知过程替代名称定义与例子1.记忆——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有关信息1.1再认识别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找到与呈现材料一致的知识(例如再认美国历史上重要事件的日期)1.2回忆提取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相关知识(例如回忆美国历史上重大事件的日期)2.理解——从口头、书面和图画传播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2.1解释澄清、释义、描述、转换从一种呈现形式(如数字的)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如言语的)(例如解释重要演讲或文件的含义)2.2举例例示、具体化找出一个概念或一条原理的具体例子(例如给出各种美术绘画类型的例子)2.3分类类目化、归属确定某事物属于某一个类目(如概念或原理)(例如将考察到的或描述过的心理混乱的案例分类)2.4概要抽象、概括抽象出一般主题或要点(例如为录像磁带上描写的事件写一则简短的摘要)2.5推论结论、外推、内推、预测从提供的信息得出逻辑结论(例如在学习外语时,从例子中推论出语法原理)2.6比较对照、匹配、映射确定两个观点、客体等之间的一致性(例如比较历史事件与当前的情形)2.7说明构建、建模建构一个系统的因果模型(例如解释法国18世纪重要事件的原因)3.运用——在给定的情景中执行或使用某程序3.1执行贯彻把一程序运用于熟悉的任务(例如多位整数除以多位整数)3.2实施使用把一程序运用于不熟悉的任务(例如将牛顿第二定律运用于它适合的情境)类目与认知过程替代名称定义与例子4.分析——把材料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并确定部分之间如何相互联系以形成总体结构或达到目的4.1区分辨别、区别集中、选择从呈现材料的无关部分区别出有关部分或从不重要部分区别出重要部分。
(例如在数学文字题中区分有关与无关数量)4.2组织发现一致性、整合、列提纲、结构化确定某些要素如何在某一结构中的适合性或功能(例如组织某一历史上描述的证据使之成为支持或反对某一特殊解释的证据)4.3归属解构确定潜在于呈现材料中的观点、偏好、假定或意图(如根据文章作者的政治观点确定他的观点)5.评价——依据标准做出判断5.1核查协调、探测、监测、检测查明某过程或产品的不一致性或谬误;确定过程或产品是否有内在一致性;查明某种程序在运行时的有效性(例如确定科学家的结论是否来自观察的数据)5.2评判判断查明产品和外部标准的不一致性,确定某产品是否具有外部一致性;查明一个程序对一个问题的适当性(例如判断两种方法中哪一种对于解决某一问题是最适当的方法)6.创造——将要素加以组合以形成一致的或功能性的整体;将要素重新组织成为新的模式或结构6.1生成假设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假设6.2计划设计设计完成某一任务的一套步骤(例如计划写一篇历史题目的论文)6.3产生建构发明一种产品(例如为某一特殊目的建筑住处)。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过程维度1.记忆/回忆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几乎原封不动地记住教学所呈现的材料时,与之相关的认知过程类别就是记忆/回忆,它涉及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知识。
记忆/回忆类别的两个具体认知过程是识别和回忆,与该类别相关的知识可能是事实性知识或概念性知识,也可能是程序性知识或元认知知识,还可能是这几类知识的某种组合。
2.理解理解需要在将要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更为具体地说,理解是新获得的知识与现有的心理图式和认知框架的整合。
因为概念是组成这些图式和框架的基本模块,所以,概念性知识是理解的基础。
理解类别中的认知过程包括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和说明。
3.应用应用涉及使用程序去完成练习或解决问题,因此,应用与程序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对于“练习”这类任务,学生已经知道需要使用的适当程序因此已经形成相当程式化的完成步骤。
对于“问题”这类任务,学生起初不知道解决问题的程序,所以,他们必须首先确定程序然后才能解决问题。
应用认知类别包括两个具体的认知过程:执行——其任务是完成练习(学生熟悉的);实施——其任务是解决问题(学生不熟悉的)。
4.分析分析涉及将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部分,并确定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部分与总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分析认知类别包括区别、组织、归因三个具体的认知过程。
分析类别的教育目标包括学会确定信息的哪些部分是相关的或重要的(区别)、信息各部分是以什么方式组织在一起的(组织)以及信息背后的目的(归因)。
虽然学会分析本身就可以当作目的,但在教育上可能更有理由把分析当作理解的外延,或当作评价、创造的开端。
5.评价评价是指基于准则和标准作出判断。
一些是常使用的准则包括质量、效果、效率和一致性等。
这些准则许是由学生或其他人决定。
标准可以是定量的(如,够量了吗?)也可以是定性的(如,够好了吗?)我们能够把标准应用到准则上。
评价类别包括的认知过程有检查(判断内部一致性)和评论(基于外部准则进行判断)。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Bloom's Taxonomy)是一个广泛应用于教学和评估教学成果的教育理论模型,由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于1956年提出并发展完善。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将学习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心理动力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再细化为不同层次的目标,以便于教师制定教学策略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本文将对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认知目标认知目标是关于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方面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思维水平。
布鲁姆将认知目标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1.记忆(Knowledge)记忆是最基础的认知层次,指的是学生能够记住、回忆和重述已经学过的知识、概念或事实。
例如,学生能够记忆并重述一首诗歌的内容,记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或科学知识点等。
2.理解(Comprehension)理解是指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所学知识的含义和意义,能够描述事物的特征和属性,或者解释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学生能够解释一个物理实验的结果,理解一篇文章的大意等。
3.应用(Application)应用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具体的问题。
例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科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等。
4.分析(Analysis)分析是指学生能够将学习对象进行拆解,分解为其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出其中的结构、目的和功能。
例如,学生能够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分析一个文本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等。
5.综合(Synthesis)综合是指学生能够将学习对象的各个部分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整体,并表现出创造性的思维。
例如,学生能够整合各种信息制作一份报告,整合各种材料设计一个方案等。
6.评价(Evaluation)评价是指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信息或观点进行评价和判断,能够根据标准进行评估或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布卢姆认知目标过程维度分类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布鲁姆认知目标过程维度分类布卢姆认知目标知识维度分类二维分类框架运用举例教育目标(educationalobjectives)同教育目的或宗旨(aim,purposesandgoal)关系密切,在课程改革中又紧紧地同内容标准(contentstandards)或课程标准(curriculumstandards)联系在一起。
但不管我们怎么称呼,教育目标在系统设计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简单的说,我们希望学习者学会的东西,既是教学的预期结果,也就是教学的目标;而教学活动,像阅读教材,做实验,参观旅行等都是达到这一目标(的)的手段。
所以,教学活动不是目标。
同理,测验本身也不是目标。
教育目标分类学是对教育目标作出分类。
修订的认知目标分类学坚持以学习者为取向,基于学习,重视了外部表现和可评价等特点,以此要求对预期的认知结果能作出陈述和评价。
一个教育目标的陈述包括了动词和名词。
动词一般说明预期的认知过程;名词则一般说明期望学习者所获得或建构的知识。
请看这样一个实例:"学习者将学会区分(认知过程)政府体制中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如何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知识)"。
其中,"区分"是属于认知过程中"分析"的一个具体类别;名词短语"政府体制中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如何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预期学习的知识类型提供了线索――"体制"是一个概念性知识。
所以,根据二维矩阵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一目标就落在"分析"和"概念性知识"相交的方格内。
既然知识维和认知过程维构成了一个二维矩阵,矩阵内每一个具体结合就是教育目标指导教学实践的用武之地。
用最简明的话来说,布卢姆认知目标修订的框架旨在帮助教师教学,学习者学习和评价者评价。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过程维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过程维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在1956年提出的一种分类教育目标的方法。
他认为,认知过程是人类思维的核心,通过对认知过程的分类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布鲁姆认为,教育的目标可以根据认知过程的不同维度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取、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六个认知过程维度。
1. 知识的获取(Remembering):指学生能够回忆和记忆相关的信息,包括事实、概念、原理、定义等。
在这个维度上,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建立起知识网络的基础。
2. 理解(Understanding):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理解其内涵、意义和关系。
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解释、比较和分类知识,形成自己的概念和理论。
3. 应用(Applying):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
应用要求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原理和概念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4. 分析(Analyzing):指学生能够将复杂的问题、信息进行分解,找出问题的要点,分析问题的结构和关系。
分析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分类、归纳、选择和推理,识别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5. 综合(Evaluating):指学生能够评价所学的知识,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和评价。
综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估,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6. 评价(Creating):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创造新的观点、理论、方法或产品。
评价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创新和创造性的思考,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合和应用。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过程维度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还能指导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通过对不同维度的目标进行区分和分类,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此外,布鲁姆的认知过程维度也为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参考,可以通过对学生不同维度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在不同认知过程上的掌握程度,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措施。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24个目标单元分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提出的针对教育目标分类的一种理论体系。
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的目标对教学进行系统规划。
目前,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一种广泛使用的理论体系。
一、认知层次。
1. 记忆(Remembering):指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和资料,并将其存储起来,以便日后回忆和使用。
因此,记忆是认知过程的基础。
2. 理解(Understanding):指对已知信息加以分析,从中概括出主要的思想或概念,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 应用(Applying):指能够将已知的信息或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4. 分析(Analyzing):指通过各种途径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以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5. 综合(Synthesizing):指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组合,以创造新的知识或处理问题。
6. 评价(Evaluating):指通过各种统计和评估方法,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评价和优化。
二、情感层次。
1. 接受(Receiving):指愿意接受新的思想和知识。
2. 回应(Responding):指往往对所学知识有正面的回应和情感反应。
3. 敬意(Valuing):指视所学知识为其自身价值之一,并努力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4. 信任(Organizing):指将所学知识与个人价值观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理性信仰体系。
5. 情感参与(Internalizing values):指将已接受、回应的、敬重的和信任的情感状态,转化为个人行为所需的情感参与。
三、技能层次。
1. 意愿和能力(Volition and capability):指能够控制行为,使其符合个人价值观,以及具备完成某项任务所需要的技能。
2. 意向(Intending):指具有意识地去做某件事情的决心和决定。
3. 物态行动(Performance):指执行任务的完成情况和行为表现。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一、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从低到高的六个层次: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知道(知识)(knowledge)是指认识并记忆。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这种知识是特定知识,如:术语和事实;处理特殊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的知识:序列、分类、标准、方法等;一般或抽象的知识:原理、理论、知识框架等。
与这一层次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等。
2。
领会(comprehension)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
包括(1)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2)解释: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3)推断:估计将来的趋势或后果.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等。
3.应用(application)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
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等.4。
分析(analysis)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 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等。
5.综合(synthesis)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
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等。
布卢姆认知目标过程维
度分类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布鲁姆认知目标过程维度分类
布卢姆认知目标知识维度分类
二维分类框架运用举例
教育目标(educationalobjectives)同教育目的或宗旨(aim,purposesandgoal)关系密切,在课程改革中又紧紧地同内容标准(contentstandards)或课程标准(curriculumstandards)联系在一起。
但不管我们怎么称呼,教育目标在系统设计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简单的说,我们希望学习者学会的东西,既是教学的预期结果,也就是教学的目标;而教学活动,像阅读教材,做实验,参观旅行等都是达到这一目标(的)的手段。
所以,教学活动不是目标。
同理,测验本身也不是目标。
教育目标分类学是对教育目标作出分类。
修订的认知目标分类学坚持以学习者为取向,基于学习,重视了外部表现和可评价等特点,以此要求对预期的认知结果能作出陈述和评价。
一个教育目标的陈述包括了动词和名词。
动词一般说明预期的认知过程;名词则一般说明期望学习者所获得或建构的知识。
请看这样一个实例:"学习者将学会区分(认知过程)政府体制中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如何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知识)"。
其中,"区分"是属于认知过程中"分析"的一个具体类别;名词短语"政府体制中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如何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预期学习的知识类型提供了线索――"体制"是一个概念性知识。
所以,根据二维矩阵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一目标就落在"分析"和"概念性知识"相交的方格内。
既然知识维和认知过程维构成了一个二维矩阵,矩阵内每一个具体结合就是教育目标指导教学实践的用武之地。
用最简明的话来说,布卢姆认知目标修订的框架旨在帮助教师
教学,学习者学习和评价者评价。
假设我们有一个很笼统的教育目标或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欧姆定律",我们怎么用修订的认知目标分类学来加以细化呢(可参见下表)首先要考虑到这一学习任务所包括的知识类型有:事实性知识――如知道测量电流需要用到电压,电流和电阻等知识;程序性知识――如会用欧姆定律的公式(电压=电流*电阻);概念性知识――如"电路图";元认知知识――如要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记忆方式和理解方式。
如果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保持",那么。
可以检查"识别"或"回忆"四种类型知识的程度。
例如,分别用哪三个字母来代表欧姆定律中的三个变量;回忆欧姆定律公式或回忆书本上讲过的电路图等。
如果教学目标旨在促进"迁移",那么,具体分类就可以是:(1)解释事实性知识――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话来界定关键术语(如"电阻")。
(2)说明概念性知识――学习者能解释当采用串联或并联方式时,电路图中的电流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3)执行程序性知识――已知电流和电阻,学习者能运用欧姆电定律来计算电压。
(4)区分概念性知识――学习者能确定在运用欧姆定律的应用题中的哪一个信息对决定电阻是必不可少的(电灯泡瓦数大小电线的粗细还是电池的电压)(5)核查程序性知识――学习者能确定在解决欧姆定律一类问题时,哪一种解决办法可能是最佳的。
(6)评判元认知知识――学习者能选择一个解决欧姆定律一类问题的计划,判断其是否与现有的理解水平最相吻合。
(7)生成概念性知识――如果一个电路图中电池容量大小不变,学习者能生成几种增加电灯亮度的方式。
新的认知目标分类学,是对将近使用了近半个世纪的布卢姆等人的分类学的全面修订,主要面向教师,面向教学实践,将学习,教学和评价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其一致性。
我们相信,这个新的分类体系,对课程编制,教育测评,教师培训,教育技术开发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实现布卢姆在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40年的回顾》中撰文所表达的一个最大心愿:"加深对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解,提高教育目标分类的有效运用"。
以上三个繁体字表格摘自:
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版之探讨,台湾教育研究月刊
其余表格和文字重新编排自: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盛群力褚献华《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9期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二维应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