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专题2第2节离子反应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92.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区分电解质、非电解质,区分强、弱电解质。
2.能书写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教学重点: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书写电离方程式教学难点: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教学过程:【学习任务1】初中知识回顾,物质导电性实验1、回顾初中水的导电实验,水能导电吗?初中电解水的实验中,水中是加入了Na2SO4或NaOH来增强导电性的,实际蒸馏水能导电,但其导电能力很微弱,用灯泡导电实验的装置无法测出。
2、哪些什么物质能导电?生活常识:铜等金属、石墨能导电。
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盐酸、硫酸、NaOH溶液、氯化钠溶液等能导电。
【学习任务2】宏观辩识,物质导电性实验探究【实验1—2】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干燥的NaCl固体、KNO3固体和蒸馏水,如图所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三个烧杯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NaCl固体KNO3固体蒸馏水小灯泡不亮不亮不亮能否导电否否否取上述烧杯中的NaCl固体、KNO3固体各少许,分别加入另外两个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溶液。
如图所示,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NaCl溶液、KNO3溶液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NaCl溶液KNO3溶液小灯泡亮亮能否导电能能在一个石英玻璃杯中加入干燥NaCl固体,然后熔融后分别做导电实验(如视频),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视频)(是,能导电)【学习任务3】微观探析,探究物质导电的本质1、固态NaCl不导电;熔融状态的NaCl和NaCl溶液,能够导电,原因是什么?提示:电流是怎样形成的?金属为什么能导电?NaCl固体中含有带电荷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由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Na+和Cl—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
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而干燥的NaCl固体不导电。
2、熔融状态的氯化钠和NaCl溶液中,自由移动的带电荷微粒是什么?(Na+、Cl—)3、熔融状态的NaCl和NaCl溶液,能够导电,你认为水对NaCl 起到了什么作用?当将NaCl固体加入水中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和Cl—脱离NaCl固体的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高中化学中,离子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在离子反应中,化学反应中的离子通过离子交换来产生新的物质。
这种反应是通过离子间的电荷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当我们了解离子反应的知识点时,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如何正确预测或描述化学反应的结果。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常见的离子反应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
1. 离子的化学式在进行离子反应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离子的化学式。
化学式是指一种物质中所包含的原子和离子的种类和数量的表示方法。
在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中,阴离子和阳离子通常会分别写在化学式的左和右。
例如,在NaCl中,Na是阳离子,Cl是阴离子。
它们的化学式为Na+ + Cl-。
这意味着在离子反应中,Na+离子和Cl-离子之间会进行离子交换。
2. 离子生成离子生成是指将复合离子分解为离子的过程。
例如,Na2CO3是一种复合离子,在水中可以将其分解为Na+、CO32-离子。
Na2CO3 -> 2Na+ + CO32-这种反应也可以发生逆反应。
例如,当Na+和CO32-离子在一起时,它们会结合成Na2CO3。
3. 双替换反应双替换反应是指在两种离子互相交换后形成两种新的离子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例如:AgNO3 + NaCl -> AgCl↓ + NaNO3在此反应中,Ag+和Cl-离子交换,从而形成了AgCl固体和NaNO3。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原子的氧化和还原状态的变化。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以氧化反应物,而还原剂提供电子以还原反应物。
例如,当铁与氧气反应时,铁被氧化为Fe2O3晶体。
4Fe + 3O2 -> 2Fe2O3在这种情况下,氧气是氧化剂,它接受来自铁的电子。
相反,铁是还原剂,它提供电子。
5.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在酸与碱发生反应时,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酸和碱的H+和OH-离子互相交换。
例如:HCL + NaOH -> H2O + NaCl这是一种酸碱反应。
离子反应专题复习总结(全)概念: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1.离子反应的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又叫离子互换反应,其反应条件是:产生深沉、产生气体或产生难电离的物质如:BaSO4+H2SO4═BaSO4↓+2H2ONa2CO3+2HCl═2NaCl+CO2↑+2H2ONH4Cl+NaOH═NH3·H2O+NaCl这些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反应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因此离子互换反应一般是朝着溶液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但有少数例外,如:CaCO3+CO2+H2O═Ca(HCO3)21.离子反应的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又叫离子互换反应,其反应条件是:产生深沉、产生气体或产生难电离的物质如:BaSO4+H2SO4═BaSO4↓+2H2ONa2CO3+2HCl═2NaCl+CO2↑+2H2ONH4Cl+NaOH═NH3·H2O+NaCl这些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反应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因此离子互换反应一般是朝着溶液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但有少数例外,如:CaCO3+CO2+H2O═Ca(HCO3)2(1)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又叫离子互换反应,其反应条件是:产生深沉、产生气体或产生难电离的物质如:BaSO4+H2SO4═BaSO4↓+2H2ONa2CO3+2HCl═2NaCl+CO2↑+2H2ONH4Cl+NaOH═NH3·H2O+NaCl这些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反应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因此离子互换反应一般是朝着溶液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但有少数例外,如:CaCO3+CO2+H2O═Ca(HCO3)2BaSO4+H2SO4═BaSO4↓+2H2ONa2CO3+2HCl═2NaCl+CO2↑+2H2ONH4Cl+NaOH═NH3·H2O+NaCl这些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反应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因此离子互换反应一般是朝着溶液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离子反应》讲义一、离子反应的定义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通常发生在电解质溶液之间,因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例如,将氯化钠(NaCl)溶解在水中,它会电离出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当溶液中加入硝酸银(AgNO₃)溶液时,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离子反应。
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生成沉淀当溶液中的两种离子结合能够生成难溶物质时,离子反应就会发生。
例如,上述提到的氯化银(AgCl)就是一种难溶的沉淀。
常见的沉淀还有氢氧化铜(Cu(OH)₂)、硫酸钡(BaSO₄)等。
2、生成气体如果离子之间结合能够产生气体,离子反应也会发生。
比如,盐酸(HCl)和碳酸钠(Na₂CO₃)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生成弱电解质当离子结合形成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或水时,离子反应得以进行。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NaOH)反应生成水。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离子相遇,发生电子转移,产生氧化还原反应。
比如,铁(Fe)与硫酸铜(CuSO₄)溶液的反应。
三、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书写步骤(1)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例如:碳酸钙(CaCO₃)与盐酸(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2)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上述反应中,HCl、CaCl₂要拆成离子形式,CaCO₃、H₂O、CO₂保持化学式,得到:CaCO₃+ 2H⁺+ 2Cl⁻= Ca²⁺+ 2Cl⁻+ H₂O + CO₂↑(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在这个例子中,两边相同的 2Cl⁻要删掉,最终得到离子方程式:CaCO₃+ 2H⁺= Ca²⁺+ H₂O + CO₂↑(4)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材总结
在离子反应的第二课时中,我们研究了以下重要知识点:
1. 离子的定义和分类
离子是带电粒子,可以是正离子(即带正电荷的离子)或者负离子(即带负电荷的离子)。
根据离子的组成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单原子离子和多原子离子。
2. 化学式表示离子配离
化学式可以用来表示离子的配离情况。
在化学式中,正离子位于负离子的前面,并且负离子的个数要根据正离子的价态来确定。
3.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离子反应方程式描述了离子之间的反应过程。
在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需要将参与反应的离子写在方程式的左边,并写上对应的系数以平衡方程式。
4. 溶液中离子的反应
在溶液中,离子会与其他离子或者溶质发生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导致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发生变化。
5. 债离规则
债离规则(Zumdahl离子反应规则)是一套用于判断离子反应是否发生的规则。
根据债离规则,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离子才会发生反应。
综上所述,离子反应的第二课时主要围绕离子的定义和分类、离子配离、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溶液中离子的反应以及债离规则展开。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解析离子反应过程非常重要。
2013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教案:专题二第二节离子反应(人教版)考纲内容要求名师解读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Ⅰ离子反应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之一,考查方式主要以“离子共存”题和“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题型较多,同时也是易错点。
考查的主要能力有:1.应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判断常见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2.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能鉴别常见离子以及进行综合推断。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Ⅰ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II4.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Ⅱ5.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判断其正误。
III基础巩固一、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__________________能够导电的________叫做电解质。
(2)非电解质在________ ______都不能导电的__________叫做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能____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____电离的电解质电离平衡溶液中存在微粒种类水合离子、______ 水合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电离过程举例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强碱:KOH、NaOH、Ba(OH)2等,绝大部分盐:BaSO4、BaCl2等。
弱酸:CH3COOH、HCN、H2S、H2CO3等,弱碱:NH3·H2O、Cu(OH)2等,H2O及小部分盐:(CH3COO)2Pb等。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________表示。
如H2SO4、NaOH、(NH4)2SO4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________表示。
①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电离程度逐步减弱,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2013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专题二 第二节 离子反应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要求名师解读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离子反应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之一,考查方式主要以“离子共存”题和“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题型较多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II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判断其正误。
III实验探究 原理氯化铁水解,溶液显酸性。
在氯化铁溶液中主要存在Fe3+和H+两种阳离子,这两种阳离子在琼脂内的扩散速度不同。
尽管氢离子的浓度比较小,但它的扩散速度却大大超过Fe3+离子。
因此胶柱的上端为蓝色层,即产生的是普鲁士蓝沉淀。
Fe3++3[Fe(CN)]4-=Fe4[Fe(CN)6]3↓蓝色段的底线是Fe3+移动到达的位置,它说明Fe3+在竞赛中是倒数第一名。
中段白色层,由于H+离子扩散速度比Fe3+离子快,H+与OH-结合生成水分子,琼脂中溶液失去碱性,酚酞恢复无色。
最下段是由于H+离子还没有扩散到,仍然呈粉红色。
小烧杯、玻棒、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天平、大试管、量筒。
琼脂(俗称洋菜)、酚酞、5%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10%亚铁氰化钾溶液、1 mol/L氯化铁溶液。
操作在一只小烧杯中加入50毫升蒸馏水,煮沸。
一边搅动一边加入15克琼脂。
待琼脂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趁热加入10%的亚铁氰化钾溶液2毫升、6~8滴酚酞指示剂,搅动均匀。
酚酞呈淡红色(因亚铁氰化钾水解,溶液呈弱碱性),把琼脂也染成淡红色。
如琼脂溶液中红色不明显,再滴加1滴5%的氢氧化钠溶液,搅匀。
将琼脂溶液趁热倒入一大试管中,让其冷却(或者放在冷水中冷却),琼脂很快在试管中凝成淡红色胶冻。
这就是离子赛跑的“跑道”。
这时在大试管的胶冻上面小心加入1摩/升氯化铁溶液10毫升,千万不要搅动。
用厚纸将试管口包扎好,静置。
4~5小时后,试管内琼脂形成了一个三色柱,显示出赛跑的结果:最上一段红色琼脂变成蓝色,中段琼脂变成白色,下段琼脂仍是粉红色。
第二节离子反应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节离子反应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酸、碱、盐的概念(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如:盐酸(HCl)HCl=H++Cl-硝酸(HNO3)HNO3=H++NO-3硫酸(H2SO4)H 2SO4=2H++SO2-4(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如:氢氧化钠(NaOH)NaOH=Na++OH-氢氧化钾(KOH)KOH=K++OH-氢氧化钡[Ba(OH)2]Ba(OH)2=Ba2++2OH-(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如:碳酸钠(Na2CO3)Na2CO3=2Na++CO2-3硝酸铜[Cu(NO3)2]Cu(NO3)2=Cu2++2NO-3硫酸铁[Fe2(SO4)3]Fe2(SO4)3=2Fe3++3SO2-4氯化钡(BaCl2)BaCl2=Ba2++2Cl-说明:①铵根离子NH+4虽不是金属阳离子,但化合物NH4Cl、NH4NO3、(NH4)2SO4、(NH4)3PO4等也属于盐。
②盐的分类方法及盐的种类都较多,其中根据盐是否还能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可将盐分类为:a.正盐:CaCl2、BaCO3、Al2(SO4)3b.酸式盐:NaHCO3、NH4HCO3、NH4H2PO4、(NH4)2HPO4、NaHSO4c.碱式盐:Cu2(OH)2CO3、Mg(OH)Cl课本知识导学运用课本知识诠解重要提示1.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定义在溶于不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有溶于水或熔化的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物质种类大多数酸、咸盐大多数有机物化合物CO2、SO2、NH3能否电离能不能在溶液中存在形态离子或离子与分子分子实例H2SO4、NaOH、NaCl、HCl等酒精、蔗糖、CO2、SO3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子的电工学解质化合物种类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电离条件水或加热溶化水电离程度完全部分溶液里的粒子离子分子、离子物质类别实例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如KNO3、NaCl、HCl、H2SO4、HNO3、NaOH、KOH弱酸、弱碱、水,如CH3COOH、H2CO3、NH3•H2O3.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1)原因: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闭合回路。
初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整理离子反应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它描述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过程。
通过整理离子反应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下面将介绍离子反应的定义、离子的形成与溶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离子反应的应用。
一、离子反应的定义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包含的离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溶液中,通常会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存在,它们可以结合或分离,并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二、离子的形成与溶解大部分离子是由化合物在水中溶解而形成的。
在水溶液中,水分子会吸引并包围离子,使它们稳定地存在。
当化合物溶解时,其化学键被水分子取代,形成离子。
离子的形成和溶解过程可以用下面的示例来说明:1. 钠氯化物的溶解:NaCl(s) → Na+(aq) + Cl-(aq)钠氯化物晶体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中溶解,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水合离子。
2. 硝酸铜的溶解:Cu(NO3)2(s) → Cu2+(aq) + 2NO3-(aq)硝酸铜晶体中的铜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在水中溶解,形成铜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水合离子。
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用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如下:1.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例如,反应物是铁(II)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物是铁(III)离子和硫酸离子。
2. 将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离子分离出来。
例如,铁(II)离子写为Fe2+,硫酸根离子写为SO4²-,铁(III)离子写为Fe3+,硫酸离子写为SO4²-。
3. 根据离子之间的交换关系写出反应方程式。
例如,Fe2+(aq) + SO4²-(aq) → Fe3+(aq) + SO4²-(aq)四、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离子反应的几个典型应用:1. 制备盐类:离子反应可以使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结合生成盐类。
2013化学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专题二第二节离子反应考纲内容要求名师解读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Ⅰ离子反应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之一,考查方式主要以“离子共存”题和“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题型较多,同时也是易错点。
考查的主要能力有:1.应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判断常见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2.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能鉴别常见离子以及进行综合推断。
[来源:学§科§网]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Ⅰ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II4.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Ⅱ5.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判断其正误。
III基础巩固一、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__________________能够导电的________叫做电解质。
(2)非电解质在________ ______都不能导电的__________叫做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能____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____电离的电解质电离平衡溶液中存在微粒种类水合离子、______ 水合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电离过程举例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强碱:KOH、NaOH、Ba(OH)2等,绝大部分盐:BaSO4、BaCl2等。
弱酸:CH3COOH、HCN、H2S、H2CO3等,弱碱:NH3·H2O、Cu(OH)2等,H2O及小部分盐:(CH3COO)2Pb等。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________表示。
如H2SO4、NaOH、(NH4)2SO4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________表示。
①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电离程度逐步减弱,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如H2S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但一步写出。
如Cu(OH)2Cu2++2OH-。
③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
如Al(OH)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式盐①强酸酸式盐完全电离,一步到底。
如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多元弱酸酸式盐,第一步完全电离,其余部分电离。
3H++CO2-3。
如NaHCO3===Na++HCO-3,HCO-二、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1)概念:有__________或有__________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条件:在稀H2SO4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发生反应的请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A.加入BaCl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加入CH3COONa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加入Na2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加入Zn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加入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A~E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生成难溶的物质;②生成________的物质;③生成__________的物质;④发生______________。
(3)离子反应的本质:4的物质的量减少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H+物质的量减少A~E中,混合后溶液中SO2-的是____________;因此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的________。
2.离子方程式(1)离子方程式: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按“写—拆—删—查”四步进行,但我们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需要用上述步骤书写,而是要抓住离子反应的实质,直接书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如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①首先分析溶液中的离子有:Cu24、Ba2+、OH-;②然后分析哪些离子相互结合:Cu2+与OH-反应生成Cu(OH)2、+、SO2-4与Ba2+反应生成BaSO4;最后根据离子的个数比配平方程式。
再如Ca(HCO3)2溶SO2-3再液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是HCO-3与OH-反应生成更难电离的H2O,同时生成的CO2-与Ca2+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aCO3沉淀,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三种离子的个数比写出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自我校对:一、1.(1)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化合物(2)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化合物2.(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完全部分不存在存在水分子水分子弱电解质分子不可逆、不存在电离平衡可逆、存在电离平衡3.(1)===H2SO4===2H++SO42-NaOH===Na++OH-(NH4)2SO4===2NH4++SO42-(2)①;H2S H++HS-;HS-H++S2-2+H2O Al(OH)3Al3++3OH-③H++AlO-(3)①NaHSO4===Na++H++SO42-NaHSO4===Na++HSO-4二、1.(1)离子参加离子生成(2)A.Ba2++SO42-===BaSO4↓B.CH3COO-+H+===CH3COOHC.CO32-+2H+===CO2↑+H2OD.Zn+2H+===H2↑+Zn2+E.H++OH-===H2O②难电离③易挥发④氧化还原反应(3)A B、C、D、E减少2.(1)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2)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实验探究拓展实验:有趣的离子“赛跑”【原理】氯化铁水解,溶液显酸性。
在氯化铁溶液中主要存在Fe3+和H+两种阳离子,这两种阳离子在琼脂内的扩散速度不同。
尽管氢离子的浓度比较小,但它的扩散速度却大大超过Fe3+离子。
因此胶柱的上端为蓝色层,即产生的是普鲁士蓝沉淀。
4Fe3++3[Fe(CN)6]4-=Fe4[Fe(CN)6]3↓。
蓝色段的底线是Fe3+移动到达的位置,它说明Fe3+在竞赛中是倒数第一名。
中段白色层,由于H+离子扩散速度比Fe3+离子快,H+与OH-结合生成水分子,琼脂中溶液失去碱性,酚酞恢复无色。
最下段是由于H+离子还没有扩散到,仍然呈粉红色。
【准备】小烧杯、玻棒、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天平、大试管、量筒。
琼脂(俗称洋菜)、酚酞、5%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10%亚铁氰化钾溶液、1 mol/L氯化铁溶液。
【操作】在一只小烧杯中加入50毫升蒸馏水,煮沸。
一边搅动一边加入15克琼脂。
待琼脂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趁热加入10%的亚铁氰化钾溶液2毫升、6~8滴酚酞指示剂,搅动均匀。
酚酞呈淡红色(因亚铁氰化钾水解,溶液呈弱碱性),把琼脂也染成淡红色。
如琼脂溶液中红色不明显,再滴加1滴5%的氢氧化钠溶液,搅匀。
将琼脂溶液趁热倒入一大试管中,让其冷却(或者放在冷水中冷却),琼脂很快在试管中凝成淡红色胶冻。
这就是离子赛跑的“跑道”。
这时在大试管的胶冻上面小心加入1摩/升氯化铁溶液10毫升,千万不要搅动。
用厚纸将试管口包扎好,静置。
4~5小时后,试管内琼脂形成了一个三色柱,显示出赛跑的结果:最上一段红色琼脂变成蓝色,中段琼脂变成白色,下段琼脂仍是粉红色。
如上图所示。
一星期以后,可以观察到最下段琼脂的粉红色完全消失。
练一练: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Cl-、SO42-、Fe3+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C.c(H+)=10-12 mol·L-1的溶液:K+、Ba2+、Cl-、Br-D.碳酸氢钠溶液:K+、SO42-、Cl-、H+重点突破一.直击考点:考点一电解质该考点主要以选择题题型出现。
该知识点是理解电解质溶液的基础,主要题型是: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的比较、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要抓住实质,灵活分析。
【例1】下列有关强、弱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易溶于水,而弱电解质难溶于水B.强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是放热过程,而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是吸热过程C.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D.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强,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弱【点评】(1)判断电解质注意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相同点是研究的对象都是化合物,二者的主要不同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要注意: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铁、铝等金属单质。
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金刚石、单质硫等一些非金属单质。
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否则不属于电解质。
如CO2、NH3、SO2等物质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它们并不是电解质,因为它们是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电解质,才使溶液导电的。
(2)判断电解质强、弱的注意点①电解质的强弱是由物质结构决定的,与任何外界因素无关。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
某些盐如BaSO4等虽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相反,能溶于水的未必都是强电解质,如CH3COOH、NH3·H2O等虽然能溶于水,但溶解时只有部分电离,故这些是弱电解质。
③电解质溶液之所以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数,和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如1 mol·L-1的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就大于0.00001 mol·L-1的盐酸,所以说盐酸的导电能力一定大于醋酸是错误的。
考点二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该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题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