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作火车模型”教学设计

“制作火车模型”教学设计

“制作火车模型”教学设计
“制作火车模型”教学设计

“制作火车模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在新教材的每一章的后面都安排有一节活动课,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巩固已学知识,使数学知识向生活和实践继续延伸,更重要的是为了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独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重要思想。本节课是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后的一节数学活动课。通过本节活动课的学习,必将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密切联系现实世界,同时也为了激活学生和鼓动学生,我设计-了火车第五次提速和讲故事的呈现形式,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根据活动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发现问题,选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确定科学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尚未形成,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够的现实,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探索圆柱体和四棱台展开图的画法和裁剪。

二、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和活动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三个角度考虑,本节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几何体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2.制作莫比乌斯带并探究其作用。

(二)过程目标

通过对火车模型的制作,让学生经历观察、抽象、比较、动手操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体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发展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过程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本节课宜采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与班级交流相结合的活动方式。

(一)课堂组织

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指定组长一名,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出示小组活动情况的评比表。

数学活动评比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用得到“☆”的多少来评价各小组每项活动的情况,一项活动最多可得5星,得星最多的小组为本节课的优胜组。

(二)活动一:制作火车车厢模型

这个活动我准备分成问题背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评价、拓展运用五个环节来完成。

1.出示问题背景

利用多媒体出示火车第五次提速的相关新闻,引起学生对新型列车的兴趣,接着电脑展示新型客车的图片。根据提供的素材,说明火车提速对列车的要求很高,进而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大量的火车车厢的不同设计。

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实际,使课程具有时代精神,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密切地联系起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提出问题

依然根据提供的素材,告诉学生:明年的火车提速还要采用更先进的车厢,我们能不能也来为明年的火车提速做一点贡献?从而过渡到本节课要探究的课题:如何制作一个火车车厢的模型──长方体、圆柱体、四棱台型的车厢模型的制作,此时电脑展示三种车厢的图片。34

2017-05-20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在新教材的每一章的后面都安排有一节活动课,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巩固已学知识,使数学知识向生活和实践继续延伸,更重要的是为了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独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重要思想。本节课是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后的一节数学活动课。通过本节活动课的学习,必将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密切联系现实世界,同时也为了激活学生和鼓动学生,我设计-了火车第五次提速和讲故事的呈现形式,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根据活动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发现问题,选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确定科学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尚未形成,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够的现实,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探索圆柱体和四棱台展开图的画法和裁剪。

二、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和活动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三个角度考虑,本节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几何体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2.制作莫比乌斯带并探究其作用。

(二)过程目标

通过对火车模型的制作,让学生经历观察、抽象、比较、动手操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体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发展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过程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本节课宜采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与班级交流相结合的活动方式。

(一)课堂组织

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指定组长一名,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出示小组活动情况的评比表。

数学活动评比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用得到“☆”的多少来评价各小组每项活动的情况,一项活动最多可得5星,得星最多的小组为本节课的优胜组。

(二)活动一:制作火车车厢模型

这个活动我准备分成问题背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评价、拓展运用五个环节来完成。

1.出示问题背景

利用多媒体出示火车第五次提速的相关新闻,引起学生对新型列车的兴趣,接着电脑展示新型客车的图片。根据提供的素材,说明火车提速对列车的要求很高,进而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大量的火车车厢的不同设计。

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实际,使课程具有时代精神,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密切地联系起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提出问题

依然根据提供的素材,告诉学生:明年的火车提速还要采用更先进的车厢,我们能不能也来为明年的火车提速做一点贡献?从而过渡到本节课要探究的课题:如何制作一个火车车厢的模型──长方体、圆柱体、四棱台型的车厢模型的制作,此时电脑展示三种车厢的图片。34

2017-05-20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在新教材的每一章的后面都安排有一节活动课,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巩固已学知识,使数学知识向生活和实践继续延伸,更重要的是为了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独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重要思想。本节课是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后的一节数学活动课。通过本节活动课的学习,必将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密切联系现实世界,同时也为了激活学生和鼓动学生,我设计-了火车第五次提速和讲故事的呈现形式,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根据活动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发现问题,选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确定科学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尚未形成,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够的现实,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探索圆柱体和四棱台展开图的画法和裁剪。

二、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和活动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三个角度考虑,本节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几何体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2.制作莫比乌斯带并探究其作用。

(二)过程目标

通过对火车模型的制作,让学生经历观察、抽象、比较、动手操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体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发展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过程分析

火车模型原来有这么多花样-行测数量关系-杨治林

重庆公务员火车过桥原来有这么多花样 乐恩教育公考研究中心 杨治林 重庆公务员公考行测经常出现与火车相关的行程问题,很多人觉得其类型多变,难以捉摸。其实“火车”的考法很简单,掌握基本模型后,举一反三易如反掌,快点来围观! 重庆公务员一、火车过桥模型:火车长L1,以速度V 通过长为L2的桥,需要多长时间:V L L 21+ 二、火车错车模型:甲火车长L1,速度为V1;乙火车长L2,速度为V2 ①:若两火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至车尾离开需要多长时间: 2121V V L L ++ 从车头相对,到车尾离开,甲、乙两火车共走了两个车长 ②:若两火车同向而行,从车头追上至车尾离开需要多长时间:2 12 1V V L L -+ 从车头追上,到车尾离开,甲车比乙车多走了两个车长 重庆公务员三、“火车”与“人”的错车模型:火车长为L ,速度为V1;人的速度为V2 ①:若火车与人相向而行,问火车从人身边经过需要多少时间: 2 1V V L + ②:若火车与人同向而行,火车从人身边经过需要多少时间:21V V L - 明白了其中道理,还是需要练习来检验学习效果哟,先定一个小目标:做对两个真题! 例:一批救灾物资分别随16列货车从甲站紧急调到600公里以外的乙站,每列货车的平均

速度都为125公里/小时。若两列相邻的货车在运行中的间隔不得小于25公里,则这批物资全部到达乙站最少需要( )小时。【2015-重庆选调】 A.7.4 B.7.8 C.8 D.8.2 解析:B 。16列火车以最小间距25公里连接的总长度为15×25=375公里,当成一个“火车串”,当“火车串”的尾巴到达乙站时,物资全部到达。故这批物资全部到达需要用时(600+375)÷125=7.8小时。 例:一列火车长110米,现以30km/h 的速度向北缓缓行驶,10:14追上向北行走的路人甲,15秒钟后离开甲。10:20迎面遇上向南行走的路人乙,12秒后离开乙。甲乙两人几时相遇? 【2014-重庆选调】 A.10:50 B.10:44 C.11:10 D.11:00 解析:B 。火车速度130km/h=30000/3600= 325m/s ,火车追上甲后15s 离开甲,即(3 25-v 甲)×15=110,解得V 甲=1。同理,火车遇上乙后12秒离开乙,即(3 25+v 乙)×12=110,解得V 乙=5/6。10:20时,甲乙相距的距离为325×6-1×6=44。故相遇还需44÷(1+65)=24分钟,即10:44相遇。

模型制作教学大纲

模型制作教学大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 地位和作用 《模型制作》实验,配合《造型材料与加工工艺》和《模型制作》专业理论课,开展的实验教学课。在学生学习各种材料加工设备和模型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验的实践过程,掌握常用加工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以及模型制作技术方法。对学生消化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有极大的帮助,对学生将来工作中,正确选择模型制作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产品设计、模型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完成培养方案中哪项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培养要求 通过模型制作,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产品材料 以及加工工艺的认识,进一步完善产品设计中内部结构设计模块,使设计产品与市 场接轨。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了解“曲线锯”、“砂光机”、“万能线锯机”、 “木工车床”、“油泥模型制作工具”、“电热丝切割仪”、“空气压缩机”、 “塑料焊枪”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方法;掌握油泥刮削、泡沫切割及打 磨、木材加工、石膏雕刻、反求、旋转成型的方法和技巧。使理论学习更好地和实 际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实习项目名称:模型制作 (二)实习内容:

第一部分油泥模型制作 1、“工”形、“T”形板、底板,轮廓卡板制作 ①教学内容 介绍“工”形、“T”形板、底板、轮廓卡板制作方法。 ②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要求运用木加工工具进行模板制作。 熟悉内容:输出带网格的图纸,一份做模板用,一份做挂图用。 2、胎基制作 ①教学内容 内胎基制作方法、粘合、打磨。 ②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内胎基制作、胎基如何打磨及胎基与底板的连接。 熟悉内容:胎基制作相关要求,胎基在油泥模型制作中的重要作用。 3、涂敷油泥 ①教学内容 填敷油泥方法;利用卡板确定油泥厚度。 ②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填敷油泥方法(推和勾,力道均匀并挤出油泥与内胎之间的空气)。 熟悉内容:油泥如何加热。 4、初刮油泥、精刮油泥 ①教学内容 初刮使用的工具及方法,;精刮使用的工具及方法。 ②教学要求

“制作火车模型”教学设计

“制作火车模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在新教材的每一章的后面都安排有一节活动课,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巩固已学知识,使数学知识向生活和实践继续延伸,更重要的是为了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独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重要思想。本节课是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后的一节数学活动课。通过本节活动课的学习,必将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密切联系现实世界,同时也为了激活学生和鼓动学生,我设计-了火车第五次提速和讲故事的呈现形式,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根据活动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发现问题,选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确定科学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尚未形成,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够的现实,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探索圆柱体和四棱台展开图的画法和裁剪。 二、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和活动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三个角度考虑,本节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几何体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2.制作莫比乌斯带并探究其作用。 (二)过程目标 通过对火车模型的制作,让学生经历观察、抽象、比较、动手操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体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发展应用意识。

模型制作教案

教案 ~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教师所在单位:

课程名称:模型制作 课程所属院(部):艺术学院 课程代码:BK0216013 授课班级: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 □其他 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应用课程。本课程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模型制作的原理、方法、步骤和不同材料的性能,以及不同模型制作的工艺流程。使学生在今后产品设计学习时,能够将自己构想的设计图,选用恰当的材料进行制作,提升学生的手脑结合的能力。 总学时:总80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62学时 总学分:5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构成比例:平时成绩*30%+末考成绩*70% 使用教材:桂元龙,李楠.产品模型制作及材料.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 主要参考书目: [1] 闫冬云.手工制作[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9. [2] 钱志屏.泡沫塑料[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

[3] 张文兵. 陶瓷模型制作[M].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 [4] 刘志强. 立体思维: 从雕塑到模型[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5] 贺松林,姜勇,张泉. 产品设计材料及工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6] 王所玲. 家具制造实训[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4.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1 一、教学题目:泡沫塑料成型实验 二、教学课型:理论课+实践课 三、目的要求:该实验项目要求学生了解泡沫塑料的性质以及加工工具的使用手法,理解泡沫塑料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并能熟练运用泡沫塑料这种材质来塑造产品模型。 四、重点和难点:该实验项目是模型制作实验的入门课程,重点是对泡沫塑料模型的外形塑造,难点是如何准确地理解和塑造塑料模型的结构形体.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实践 六、参考资料: 1. 钱志屏.泡沫塑料[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 2. 闫冬云.手工制作[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9. 七、作业: 泡沫模型制作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让学生了解制作泡沫模型的流程,并能运用工具动手制作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编创开火车-人教新课标(2014秋)

开火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 2.感受X-,X,X这三种节奏,并进行创编。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有保护自己身体的安全意识。 4. 能采用不同形式读儿歌。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X-,XX X 节奏,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运用X-,XX X 节奏并进行创编。 三、活动准备 椅子若干、音乐《开火车》、电子琴、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 在上课之前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你们猜一猜是什么? 模仿火车的声音,用电子琴弹奏 二、游戏方式进行节奏练习 下面我们玩一个小游戏,你们愿意加入其中吗?游戏规则: 老师拍节奏并先起头说小朋友坐上来开着火车去哪玩,小朋友听着音乐依次开 火车完成下面的节奏。 掌握节奏XX X XX X XX X X XX X 生:北京 小朋友坐上来开着火车去哪玩 讲解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 XX X XX X 三、听歌曲 同学们玩好开心啊让我们高兴唱起来吧 听第一遍音乐分发打击乐器,跟着音乐拍节奏 歌曲当中用什么来表现火车的?火车的声音是怎样的?是谁来让火车跑和开的?

四、创编节奏 1.火车马上要开了但是我们需要在开车之前买到车票, 让我们去火车站买火车票。售票员阿姨说你能读懂这几张车票吗? (请学生念念拍 拍)看清了车票,这下我们该上车了。请小朋友们坐好了,出门在外,一定要遵守我们团队的纪律,如果谁在火车上乱走乱跑,我们就不能评他为文明乘客了。火车很快就要开了,这时候,列车广播站突然传来这样的声音:"欢迎小朋友乘坐本次列车,我们的目的地是杭州。在列车出发之前,我们要出几道题目,只有答对了这些题目,火车才能开走。我们的题目是:火车开动的声音有哪些,你能把这些声音编刚才的节奏车票里去吗? 让我们一起来想想火车开之前,会发出什么声音? 这是火车的汽笛发出的长鸣声。 那么给这个声音选择哪张节奏车票比较合适呢?你为什么这样选择,请你说说理由。 (选择"X - | X - |"这张节奏车票,因为这个声音很长,所以这样先择。) 谁还能说说别的声音?X X X X | X X X X | ka ca ka ca ka ca ka ca 我们是依次模仿火车的这三种声音,那能不能让它们一起来唱歌呢? 2.指导学生模仿火车离站情景。 你能不能把这三种声音排列一下, 来演一演火车从车站出发慢慢开远的情景呢?(强调声音强弱有什么变化,速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用动作和声音一起展示: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弱。 X - | XX | XX | XX | Wu kaca kaca kaca 那火车从远处开来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讨论得出: | XX | XX | X - | X - | Kaca kaca wu wu 这时候列车广播站又说话了:"亲爱的小朋友,下一站我们要到上海去。出发之前,请你用车票按节奏说一句和火车有关的话。"今天我们学习了开火车这首歌曲,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这首歌曲呢?

铁路模型教具招标书

铁路模型教具招标书 篇一:教具采购申请报告 采购申请报告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特此向学校申请采购相应的数学教具箱两套具体如下表: 以上表内打√的为教学必要的教具,望学校董事会审批。 申请人:(签名)校长: 教务主任: 数学组长: 篇二:初一上册数学:“制作火车模型”教案 【编者按】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在新教材的每一章的后面都安排有一节活动课,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巩固已学知识,使数学知识向生活和实践继续延伸,更重要的是为了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独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重要思想。本节课是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后的一节数学活动课。通过本节活动课的学习,必将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

问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密切联系现实世界,同时也为了激活学生和鼓动学生,我设计-了火车第五次提速和讲故事的呈现形式,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二)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活动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发现问题,选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确定科学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尚未形成,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够的现实,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探索圆柱体和四棱台展开图的画法和裁剪。二、目标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活动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三个角度考虑,本节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几何体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2.制作莫比乌斯带并探究其作用。(二)过程目标通过对火车模型的制作,让学生经历观察、抽象、比较、动手操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体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发展应用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三、过程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

《模型制作》教案胡校峰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模型制作班级14环艺1、2班,14室内6、7、8班 授课学期:2015 ~2016 学年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胡校峰 教研室:室内设计 教学分院(系): 设计分院

完成课时登记表

授课方案 课题模型制作的基本概念课次:1 重点内容:模型制作的基本概念 模型的种类 模型制作的工具与材料介绍1:简易裁切工具材料训练 难点内容:模型的属性与价值 模型的特点 讲授方法与实验方法:讲述,实例分析与讲解,提问,师生互动。

作业:要学生们准备好模型制作的工具与材料。 授课方案 课题:第一章第二节模型制作方法与实践课次:2重点内容:模型制作的工具与材料 难点内容:模型制作的工具与材料的应用 讲授方法与实验方法:讲述,实例分析与讲解,教师先做示范演示,学生再按要求做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练习。 作业:练习1:简易模型训练制作训练基础:用A3卡纸,制作:1、

50个高、宽为1CM的窗户,2、50个高为3CM、宽1.5CM,顶部为半圆形的窗户.要求:裁切工整,并保持纸张整洁、干净。不得有折痕、破损、污迹等。 授课方案 课题:第一章第三节易加工材料的单体模型制作训练一课次:3 重点内容:纸质模型制作练习:1、特点介绍:适宜构思的训练,常作为短期实体建筑的模型.2、读懂立体图(三视图)3、立面展开图4、模型的尺寸与比例 难点内容:制作工艺:1、画制作图2、工具材料的正确使用3、模型的裁切方法4、模型的组装(卡纸模型具有制作简便,材料加工方便、粘接容易、在表现质感方面容易进行模拟处理等特点。纸质模型容易受潮而产生变形,不宜长期保存。) 讲授方法与实验方法:讲述,实例分析与讲解,教师先做示范演示,学生再按要求做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练习。

火车卧铺床宜人性设计1

目录 一、设计背景 (1) 二、现有产品特点调查与分析 (2) 三、老年人生理特点调查与分析 (5) 1骨头僵硬 (5) 2. 易起夜下床 (5) 3. 感官迟钝 (5) 4. 孤独寂寞感强 (5) 四、设计总结与分析 (6) 五、设计草图 (9) 六、方案优化设计 (13) 七、工程图 (13) 八、效果图 (14)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一、设计背景: 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老年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铁路运输在各种交通工具运输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人们出行大多选择较为经济和舒

适的硬卧车厢,如何对铺位进行设计以满足基本乘坐要求的基础上向舒适化、人性化发展,从而达到尽可能减少旅客出行的疲劳的目的。 二、现有火车硬卧的分析: 衣食住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火车是我们出行最重要工具之一。 至于舒适安全的旅行,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故希望我们这次的设计能帮助提高火车的舒适度,使各位中老年旅客有个愉快的旅行。 图一 针对现阶段我国列车的硬卧理论资料,分析我国硬卧在安全人机学的不足与问题。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广大中老年乘客对硬卧的看法,吸取更广泛的建议。 (1)理论资料收集:如下表 表1 项目长度(mm) 上铺到车顶的距离670 上铺到中铺间的距离685 中铺与下铺间的距离900 下铺到火车地板的距离315 床长1900 床宽700

对面两铺位的距离500 餐桌的高715 餐桌的宽450 附:我国普通列车硬卧的车厢的几何尺寸。 通过网络和工具书的查找,我们找到YW25型和YW22型硬卧车厢尺寸。其中,YW25型硬卧车已经成为中国铁路硬卧的主力车型。这种车采用的是三层铺位。这显然是为了最大限度提高车厢内的利用率。在25型铁路硬卧车厢中,铺位的安排方式是靠车厢的一个侧壁安排11个敞开式和半封闭式的6人单元卧铺间,每个单元间内有两列靠两侧间壁分置上、中、下三层铺位。中、上层卧铺的旅客借助梯蹬上下。每节车厢的定员一般在66人20型硬卧的定员为60人。 YW25型车厢空间尺寸参数如下: 车体长度:25500mm 车体宽度:3104mm 车体高度:4433mm 车厢宽度:3305mm 车厢高度:3104mm 车厢顶高度:821mm(圆弧形) 去圆弧形顶高度:2434mm 包厢长度:1950mm 通过对车厢尺寸机床铺间距离以及床铺尺寸的分析。YW25型列车硬卧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上层和中层铺位间距离地板的高度过高,旅客上下铺的难度大,动作复杂, 不方便,也不够安全。尤其不适合体质较差旅客乘坐。即便对于青年人来说,攀上离地板高度超过2米的上铺,也是一个要加倍小心的危险而困难的过程。 2、上层铺位上方的活动空间过小,乘客的上下起坐活动都比较困难。床铺上方 净高不足0、65米的空间让人弯腰起坐都很困难,躺卧时,如果抬身弓背到脚底拿东西,甚至有窝脖致伤危险,同时人心里会感到压抑。 3、上、中层铺位没有为旅客提供类似底层铺位边的可供站立或者搁脚地板空 间,因而,上、下中层铺位的旅客要想站起来,只能先以杂技般的动作顺着不规则的梯蹬小心翼翼的爬下来,才能站到车厢地板上,很不方便。期间,下面的其他乘客也不得不小心的注意着他的姿态动作,准备应付意外情况,并且被迫享受着眼前晃动的脚丫的熏陶。 4、上、中层铺位构造不能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坐姿环境。若希望像坐在座椅上那 样做一会儿,只能先顺梯蹬爬下来后,在下层铺位上暂时借座,或者到走廊通道边仅有20cm宽的简易折叠凳上暂时搭坐一会儿,不仅自己麻烦,也影响其他人休息或走路。 5、各层铺位(尤其是中上层铺位)的布置方式使旅客在躺卧姿势下很难观察窗 外景观。当有乘客看到窗外精彩景色而兴奋骚动时,在上铺的乘客往往只能尽可能低头伸颈,以求欣赏一下一掠而过的景色,但结果往往令其失望。 即使是中铺、下铺的乘客,在保持正常躺卧姿态下也很难得到理想的面向窗外的观察视角。对于所谓的旅游专列来说,各层铺位上的乘客往往都很难兼顾卧休息和观察窗外美景的矛盾。 6、这种布局的铺位难以实现为每个铺位提供单独使用的独立的桌位。即使是相 对而邻的两个下铺乘客,也只能共用一张小桌子。至于中上铺的乘客,就只能轮流共享走廊靠窗的一个袖珍小桌了。 7、中老年乘客记忆力、听力及视力也不好,容易忘掉或看不清站牌而延误下车,

《开火车》教案

《开火车》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节奏,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 2、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3、丰富对城市和地名的认识。 4、学会与同伴一致地进行对话,并随歌曲轮流对答进行问答游戏。 5、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并快速地接说游戏儿歌。 教学准备: 风琴、火车头图片、动物头饰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是什么地方?(天安门。)我们要去北京玩,怎么去呢?(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小结:我们可以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去北京。 2、出示火车图片看看“是什么车开来了?” 火车怎么开?会发出什么声音?(呜呜——咔擦,咔擦,咔擦,咔擦……)听音乐,(教师弹琴)感知节奏。 二、音乐游戏《开火车》。 1、同学们,你想去哪里游玩?我们开火车去吧。 教师当火车头,其他人一个跟一个挨在车头后面做车厢。随音乐一起往前开。 火车到站了,(下蹲)请同学们上火车。(同学们,快快来,我们的火车就要开。)动物园到了,(娃娃家)你看到什么?火车回家了,听音乐,开火车回家。 琴声快——火车开的快(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安全)琴声慢——火车开的慢。 2、小动物开火车。 (1)给同学们带上头饰,开火车。 (2)教师引导学生将火车开往全国各地,丰富游戏的内容。 1)教师:火车除了能开到北京去,还可以开到哪儿去呢? 2)学生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先请学生扮演开火车的,大家一起边拍手边回答。 三、编创活动。 同学们让我们自己来用卡片中的节奏,编创完成第13—16小节好不好,然后大家拿出自己的作品,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我们会挑出做的比较好的,然后等以后有机会做活动的时候拿出来展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把握额。

火车座椅问题的人机学评析与改进设计方案

火车座椅问题的人机学评析与改进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铁路运输在各种交通工具运输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人们出行大多选择较为经济和舒适的硬卧车厢,如何对座位进行设计以满足基本乘坐要求的基础上向舒适化、人性化发展,从而达到尽可能减少旅客出行的疲劳是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是单个座椅的总体结构。具体流程为设计单个座椅的基本,对座椅舒适 性做出优化。 乘客处于坐姿状态时,支持 人体的主要结构是脊柱、骨盆、 腿和脚等。其中腰椎、骶骨和 椎间盘及软组织承受着人体上 半身大部分负荷,同时还要承 受弯腰扭转等动作负荷。从图1 可以看到人体脊柱侧面有四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及骶曲。坐姿状态的差异影响了身体对脊柱的压力,为了乘坐舒适必须保证人体处于正常生理曲线状态,列车座椅应全方位提供给坐姿人体头部、颈部、背部、腰部、肘部、腿部和足部的合理支撑。 人体骨盆下面有两块粗壮的圆骨,称为坐骨结节,能比周围肌肉承受更大的压力。当座面呈水平状态时,两坐骨结节外侧的

股骨处于正常的位置未受压迫,当座面呈凹形状态时,会迫使股骨向上转移而造成髋部肌肉承受反常压力,人体会下意识涌动臀部或者求助肘部和肩部分散受力,从而引起不适。同时过软的座面使腿部压力过大,影响了大腿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而感到不适。医学论证显示,座垫应根据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设计,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小,至大腿部位时压力将至最低。图2是座垫倾斜5°~10°时较为理想的座垫体压分布曲线,其中各封闭曲线为等压力线,所标数字的压力单位为kPa。 图2 人体测量一般包括形态测量、生 理测量、运动测量三个方面. 根据 座椅设计研究需要,采用抽样测量 法将其中的形态测量和生理测量 作为主要测试项目. 根据座椅类家具设计所需人体尺

幼儿园小班社会《开火车》教案和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开火车》教案和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开火车》教案和反思 活动过程记录:(详案) 一、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说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和年龄。 2、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在教室里用桌子区分几个区域,分别在桌子上摆上幼儿喜欢的玩具、代表不同的地区。 2、已学过的儿歌《拍拍手》。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游戏:开火车去游乐场。引导幼儿正确的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年龄。 1、在音乐的伴奏下,师幼搭成一列长的火车在教室里做开火车状。 教师:今天,我们要坐火车去游乐场玩,出发咯。 2、火车每经过一个游乐场。教师便向幼儿介绍这个活动区的玩具,请愿意在这个游乐场玩的小朋友,大声说出:“我叫xxx,我x岁了。”说对了即可下车去玩。 3、火车将所有幼儿送到自己喜欢的游乐场。引导幼儿正确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年龄。(所有的活动区都走完后,还

没有下车的幼儿,教师询问他们想去哪个区,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年龄,或者跟着老师学说) (二)巡回指导幼儿在活动区的游戏。 (三)情景游戏:坐火车回家。引导幼儿正确的说出自己的性别。 1、游乐场关门的时间到了,请所有的男孩子上车。 2、用同样的方法请女孩子上车回家,从而让幼儿分自己的性别。 3、火车开到了家,请幼儿下车。教师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引导幼儿回答“我是x孩”。回答正确即可下车。 (四)游戏:拍拍手。让幼儿进一步区分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1、请全体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拍拍手,拍拍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男孩举起手,女孩点点头。” 2、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尝试变换男孩、女孩的动作。 (五)结束活动 自我反思: 本节《开火车》活动中孩子们都玩的很开心,游戏里孩子们多数能说出姓名和年龄,但到性别这一个环节,孩子们还是不能取分出男孩、女孩,有些模糊,我会在以后的游戏中和活动中多多提醒,让孩子们从游戏中学会区分性别。

制作火车模型知识

☆做沙盘过程中石膏该怎么用? 石膏要少,山体用报纸揉成团做基,用卷纸做面,按照石膏:百乳胶:水(1:1:8)的比例刷在山体表面,记得滴几滴餐具洗洁精,用于消除表面张力。这种效果比纯石膏要好的多,塑性也方便。 ☆轨道长 1根:23.9cm ☆火车模型的级别 国际上将火车模型分成不同的级别(CLASSES),也可以叫做不同的规格(GAUGES)。每个级别都有自己的比例规定,但不要求百分百地精确,上下可以有点误差。 火车模型通常有 G、O、S、HO、N、Z等六个级别,专门的商家也都按照这些级别生产产品,所以您到商店购买火车模型时可以先入为主地按照级别来选购,大小就不会拿错。 ●级别G:是火车模型中最大的一类,它们和原型车辆的比例通常为1:20。由于爱好者喜欢选择这个级别的火车模型来制作室外沙盘,所以国际上又将这种玩法统称为“庭院铁路”(GARDEN RAILROAD),这个级别也就使用了英文“庭院”的第一个字母“G”来命名。 ●级别O:是第二大的火车模型,比例一般是 1:48左右。美国特快车辆模型用这个比例的较多。 ●级别S:模型与原型的比例一般为 1:64,追求精密制作的爱好者采用这个级别的比较多。 ●级别HO:是一项最被普遍采用的模型级别,其比例为1:87左右。这种比例的商品模型非常多。由于它的比例是“O级别”的一半(英文HALF),所以被命名为“HO”。 ●级别N:其比例又约为“HO级别”的一半,在 1:160左右。这个级别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流行,相当多的爱好者喜欢制做N级别的铁路沙盘,因为他占用的空间比较小。 ●级别Z:是最小的火车模型级别,比例一般是1:220。因为它太小而难以看清楚细部,所以许多爱好者用不了这个级别。 ☆玩複線的話是否要兩個控制器 ●在非數位情況下:複線1組控制器也可以控制2部列車,但會同時起步同時停車. ●非數位時一個控制器可控制複線兩部列車.不過因電力關係兩列列車行徑時.速度會一快一慢 ●如果你的複線軌道也接上來自同一控制器的電,那就可以同時跑兩輛車,不過會是同向方同速度行 駛(因同一組電源),如果你要在另一複線上行駛但相反方向的話,只要將複線兩軌的電反接即可

通用技术教案-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通用技术教案-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三节制作模型一内容分析:立足实践是通用技术课程的一个特色。 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制作模型》是苏教版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动手操作的章节,其内容也包含着思想和方法,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过程,实现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这一节课要上得好,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以后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加强书中内容前后章节的连贯与交融,本章的制作项目选择了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作为示例。 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模型的制作过程。 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案例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模型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如:生物中所用的人体模型人体器官的模型,物理中用到的弹簧振子等模型。 本节应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完成一个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并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应加强巡视和指导,并强调操作的安全性。

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型与原型的制作,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 过程与方法()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体验和领悟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四重点难点:重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制作成功后,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完成设计报告。 难点:对模型制作把握的准确性。 知道模型是设计整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根据自巳的设计方案合理地编排制作步骤(即流程)。 五教学策略:由学生自己参照教材及教师提供的模型的设计方案,独自完成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模型的设计,不要求学生做出千篇一律的设计,鼓励学生设计几组具有创意的,富有个性化的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然后从中选出最满意的作品进行制作。

关于火车站候车室座椅的研究1

关于火车站候车室座椅的研究 现状: 1.两座中间座位后面都有互通的空间,有不安全因素. 2.座椅宽度,深度尺寸不适,椅面面积太小,人坐着不舒适.3座位底下没有放置行李的地方,很多人将行李放在过道上,占用了过道的空间等 改善方案 座椅的尺寸设计包括3个方面: 椅面的高度,宽度,深度和椅面倾角;靠背的高度和倾角;扶手的高度和面积。 1、椅面高度 椅面高度应使就坐者大腿近似水平,小腿自然下垂,脚掌平放在地面上,既保证不因椅面过高而使大腿肌肉受压,又保证不因椅面过低而增加背部肌肉负荷。2、椅面宽度: 宽度应该适合个小的人 3、椅面xx: 指椅面的前后距离 4、靠背的高和宽 靠背的高和宽与坐姿肩高和肩宽有关,对于工作座椅,靠背的高和宽应以不妨碍手臂的操作活动为前提。 5、靠背倾角 靠背倾角是指靠背与椅面之间的夹角。 6、扶手高度

扶手的主要作用在于支撑手臂重量,以减轻肩部负担,增加舒适感。 根据以上尺寸设计标准,改善方案如下: 1、增加座椅宽度,以符合大多数人的尺寸要求(通常以女性臀部宽度尺寸的第95百分位进行设计,以满足最宽人体的需要,一般可取400-450mm,对于扶手椅一般不小于500mm)。 2、椅面深度是指椅面的前后距离,其尺寸应满足三个条件: 使臀部得到充分支持,腰部得到靠背的支持,椅面前缘与小腿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以保证大腿肌肉不受挤压,小腿可以自由活动。因此,椅面深度不宜过深,应以坐深的第5百分位进行设计。 3、适当调整座椅的高度,确保能放下行李,以节省空间;同时在背靠背的座椅底下应该设置隔板(用以分割双方的行李),以保证旅客的行李安全(座椅高度的调整范围通常在女性第5个百分位到男性的第95%个百分位之间)。 4、紧挨的座椅中间设立靠背,靠背的高度、宽度还有腰部支持参数应方便旅客伸展颈部,保证人因学的舒适原则。从保持脊柱的正常自然形态,增加舒适感考虑,最适宜的靠背角度约为115度。 5、在座椅上增添扶手,其高度应与肘同高,稍宽于胳膊即可,这样与以往没有扶手相比,大大的减少了手臂疲劳,也不至于手部无处可放。在就坐与起坐或变换姿势时,手臂可利用扶手支撑身体。在摇摆颠簸状态下,扶手可帮助保持身体稳定,扶手还可以作为人身空间的标志。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开火车》含反思

小班教案《开火车》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活动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愿意回应“哎!我来了”,体验与教师、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大胆说出自己对的理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开火车》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愿意回应哎!我来了,体验与教师、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大胆说出自己对的理解。 让幼儿感受歌曲《开火车》的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音乐《开火车》、火车头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开火车》 1.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边听音乐边做开火车动作(两手握拳在胸前绕圈)。 2.师幼一起做开火车动作。 二、游戏开火车 教师做火车头,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念幼儿的名字,被点到名字的幼儿回应:哎!我来了。跟在教师身后做车厢,直到所有幼儿都被请到为止。 温馨提示: 1.请幼儿游戏时用有节奏的语言,如快快来,我们的火车就要开,

呜。 2.逐渐增加难度,丰富回应语言。 3.刚开始,车厢不易过长(5~6名做车厢),熟悉游戏后,可以逐渐加长。 4.会玩开火车游戏后,请几名婴幼儿做火车头(戴上火车头头饰),其余婴幼儿做车厢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语言表达能力不够或是不愿张口讲话的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受到过别人的嘲笑或是父母的原因。长此就造成了孩子不爱说话的习惯。日常生活中,我要让孩子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是点头、摇头。在游戏中尽量安排那些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和语言发展较差的孩子在一起玩,这样不但会培养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孩子的语言发展。在预设教学活动中,尽量给予语言发展较差孩子发言的机会,并及时概括和纠正。只要孩子张嘴了,就要给予表扬。孩子在幼儿园受到的集体教育,是家庭无法给予的。在幼儿园里孩子学会了与同龄人交流,学会了与人合作,享受集体活动的喜悦和快乐。 总之,根据幼儿实际情况与身心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小百科:火车、又称铁路列车,是指在铁路轨道上行驶的车辆,通常由多节车厢所组成,为人类的现代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苏教版 高中通用技术 模型教案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一节模型 【教材版本】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设计理念】 以兴趣为入手点,以模型的学习为载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落脚点,让学生在学习体验模型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实际,实现方法的迁移。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苏教版教材中属于第七章的第一节,是在学生完成了方案构思和设计图样绘制的学习后,进入模型或原型制作的过度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从模型的概念入手,使学生体会模型的功能及模型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作用,渗透制作模型的重要性,明确模型制作过程不仅是设计思想体现的过程,还是发展构思的创造性过程。教材中案例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且数量较少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故教材处理时补充了部分模型案例,变更了榨汁机的模型为汽车模型。 【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前面的一段时间的学习,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学生了解了设计的一般过程,体验了发现、明确问题和方案构思、呈现,应当顺理成章的进入模型活原型的制作环节,但大量的理论消磨了学生的兴趣,此时的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正在减弱时期,如何恢复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从模型的学习中感悟出来影响自己其他学科学习的潜在根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习通用技术有没有用、重不重要等问题,因此教师的引导就很重要。【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模型及其功能,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模型的过程,理解模型是技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模型及其功能的认识过程体会动手“做”的重要性,加强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实现方法的迁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模型不仅是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从模型的学习中体悟到“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念的延伸,让学生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 【教学思路】 从回顾设计的一般过程开始,让学生明确已经学习过的环节和应该开始学习的环节,引入要想制作模型或原型,必须想了解模型;从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接触过、、曾经见过、曾经听过的模型入手,展示常见的各种模型,体会不同模型的特点和共同点,引出1.1模型的概念,辨析明确后,引导学生讨论“购房时,在图纸中挑房和在模型中挑房的优缺点”,引出1.2模型的功能,辨析明确后,指导学生讨论教材中的“神州飞船”和“大东方号”案例,加深理解“模型在技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把其体会到的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举克服物理的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的方法加以印证,以实现方法的迁移;由设问:技术设计过程中是否只做一个模型?引出2、模型在设计的不同阶段的作用,以汽车模型为例,引导学生完成草摸、概念模型、结构模型、功能模型和展示模型的学习,加深“模型对设计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小结本节课后以设问:是否在任何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都要制作所有的模型?结束,引起学生在课后的思考 【教学过程】 ◆环节1引题 教师活动1: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常见的技术图样,技术图样是制定设计方案中方案呈现的一种方法,那么设计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学生活动1: 回忆后回答: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教师活动2: 追问:我们已经学过了那些环节?应该进行哪个环节? 学生活动2: 回答:已经学过了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应该进行制作模型或原型

开火车小班教案

开火车小班教案 篇一开火车小班教案】文章来源课件ww活动目标1.学习一个跟着一个走。 2.能遵守简单的规则,体验集体活动乐趣。 活动准备1.场地上画一个大圆。 2.开火车音乐磁带。 活动进程1.教师模仿火车的声音,请幼儿辨别,引起的兴趣。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 教师当火车头,小朋友在教师后面,沿场地上的圆圈一个跟一个地走,同时双手在身体两侧模仿火车的样子。 注意不要掉队。 3.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 (1)先由教师带着做,待游戏熟悉后,请能力强的幼儿当火车头,或将火车变成两列或四列,分别进行游戏。 (2)加上情节,如钻山洞、过大桥等,增加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 活动延伸此游戏可用在生活活动中,如让幼儿开着火车去喝水、小便、洗手、睡觉,增加情趣。 文章来源课件ww上一篇幼教下一篇幼教【篇二开火车小班教案】文章来源莲活动目标1、乐于参加活动,初步感受的乐趣。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选择喜欢的颜色作画,并画出长长的、直直的线。

活动重点活动难点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选择喜欢的颜色作画,并画出长长的、直直的线。 活动准备1、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2、轻松的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我们散步时一直要开火车是吗火车怎么开得呢请个别幼儿讲一讲。 二、感知“火车”直直长长的特性。 1、我们开的火车是什么样子的“火车是长长的、直直的”(教师可配以形象的手势动作) 2、你们开火车开心吗嘘,谁在说话原来是油画棒,他说什么呢,我来听听。 “油画棒说刚才看到大家开火车这么开心,他也想开火车了,我们帮一帮他们好吗”三、学习“画笔宝宝开火车”。 1.介绍方法。 “这里有两个火车站,一个是前面的站,一个是后面的站,油画棒宝宝可以在这两个站之间开火车,你们想先让哪种颜色的油画棒宝宝来开火车”(根据幼儿的意愿选色)2.边念儿歌边示范。 油画棒宝宝开火车还有一个有趣的儿歌呢“画笔宝宝手中拿,先从站台开始画,慢慢慢慢直直画,呜呜呜到站啦”(示范两次)3.幼儿个别尝试。 请幼儿自愿上来演示。

《产品模型制作》教学大纲

《模型制作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型制作实习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及层次:工业设计本科 课程总学时(周数):60学时(3周) 课程总学分:3学分 一、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该门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实践课中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用材料的性质、加工工艺和方法,能够用石膏、粘土、塑料、泡沫及其他常用材料等进行现代产品设计,并提高在设计中对材料的运用能力。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三、单项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粘土成型实验 实验教学内容:雕塑刀的制作、粘土的前期加工、骨架的搭建、粘土的塑型实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粘土的成型技法 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按照模型制作要求,用粘土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和构造特点;掌握不同粘土的表现方法;正确把握结构造型特征,以完整泥模型形式体现。 主要仪器设备:美工刀、铲子、雕塑刀、锉刀等 2、石膏成型实验 实验教学内容:石膏的凝结、泥型的石膏翻制、石膏的雕刻

实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石膏的成型技法 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按照模型制作要求,用石膏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和构造特点;掌握石膏的翻制方法;以完整石膏作品形式体现。 主要仪器设备:雕塑刀、铲子、锯子、美工刀、塑型棒等 3、塑料成型实验 实验教学内容:塑料的材质分析、塑料剪裁、塑料的弯曲、塑料的粘接 实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塑料的成型技法 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按照模型制作要求,用塑料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和构造特点;掌握不同塑料的表现方法;正确把握结构造型特征,以完整塑料模型形式体现。 主要仪器设备:勾刀、手术刀、黏结剂注射器、烤箱、电吹风、锉刀、砂纸等 4、模型后期处理 实验教学内容:塑料/树脂的打磨、加工工具的使用、喷漆的处理 实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各种模型后期处理的技法 实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按照模型制作要求,用各种的打磨工具进行后期的处理;掌握各种加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最后喷漆处理,以完善之前模型。 主要仪器设备:、锉刀、砂纸、喷漆等 四、考核方式和要求 考核方法:根据学生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作业质量进行评分,包括:设计图、标准尺寸、造型表现、后期处理、最终效果、完成情况、模型制作过程、评语。 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给出,共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档次。 要求:课前充分准备,积极参与,及时提交模型作业。 五、实验指导书(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实验指导书(选用教材) 《模型制作》周玲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0年8月第一次出版 (二)主要参考资料 《产品设计表现手法》戴端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1年1月 《产品建筑环境模型制作》郑建启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大纲编写人(签字):康乐教研室主任(审核): 教学单位负责人(审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