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怎样进行默读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默读技巧训练一、默读技巧训练的意义默读是语文教学和阅读训练中常用的一种阅读方式,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默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默读技巧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二、默读技巧训练的方法1.明确默读目的在默读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默读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例如,在进行一篇记叙文的默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默读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等。
2.掌握默读方法在默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默读方法,如扫视、回视、预测等。
扫视是指快速浏览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和主要内容;回视是指对于重要的信息或关键词句进行反复阅读;预测是指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测和想象。
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注意默读时的呼吸和姿势,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避免影响阅读效果。
3.培养默读习惯在默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集中注意力、不回视、不指读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阅读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影响阅读效果。
4.强化默读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教师还应该注重强化默读训练。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限时阅读、快速阅读等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默读技巧训练的效果通过对学生进行默读技巧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首先,学生的阅读速度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快地完成阅读任务。
其次,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
最后,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加自信地进行阅读和表达。
四、反思与总结在进行默读技巧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默读训练的操作办法及策略默读,就是不出声地用眼睛读书。
它同朗读一样,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
事实上,小学生的默读训练明显少于朗读训练,而且默读训练的操作办法显得简单化、成人化。
一、默读训练“四步法”下面的片段,能不动嘴唇,不用手指,只用目光扫视,在半分钟内读完吗?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上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凝视着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深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察觉到。
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以上150个字,半分钟读完,就符合小学生默读的速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一般每分钟不少于300个字”。
默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式,我在训练中尝试运用“四步法”,既易操作,又有实效。
1.轻读。
低年级学生捧起课本“哇啦哇啦”地念书成为习惯,练习默读要压低嗓门过渡,轻轻悄悄地小声读。
这一步训练的最佳期在二年级。
2.引读。
将句子的前部分轻声读,而后部分闭上嘴,用眼睛看。
例如引读“毛主席——披着——坐在——他右手——左手……”用句首引出句尾,顺接着默读下去。
这一步训练的最佳期在三年级。
3.指读。
眼光随着手指或笔尖,一句句一行行扫视,不出声地读。
这一训练是默读的关键阶段,要多多练习,主要安排在四年级。
4.默读。
不动口,不出声,不用手指,能边看边想。
例如,默读“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就想到:毛主席在艰苦的年代,每晚都在灯下操劳,为人民谋幸福啊!当然,要达到这一步,要经过长时间练习才行。
五、六年级是默读训练的重点阶段。
二、默读要养成“好习惯”默读训练,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1.初学默读,要从慢读开始,不要图快贪多。
要克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不良习惯。
2.指导默读,要仔细地边看边想,想想每个词的意思,想想每句话的内容。
默读能力训练四法作者:李进许梦娟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12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要达到“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许多专家也在各种场合呼吁广大语文教师要重视默读的指导与训练,把课标中的这一要求落到实处。
但是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关于默读只是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至于到底如何进行指导、训练却没有提出可行性方案,各级各类的教材培训活动中也几乎听不到具体的操作措施的介绍。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了默读训练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总结出了默读能力训练四法。
一、横向闪示法横向闪示法,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逐行阅读的速度。
打开powerpoint软件,插入一个文本框,把若干词语、句子或语段录入文本框内(文字大小以36号字左右为宜),点击菜单中的“幻灯片放映”,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自定义动画”,添加自定义动画效果为“右侧飞入”,即可实现字幕的横向滚动(制作滚动文本的软件很多,比如powerpoint、frontpage、authorware、flash等都可以轻松实现这一效果,本文仅以易上手的powerpoint为例作说明)。
训练时通过背投电视或液晶投影仪等进行播放,让学生观看后立即记下所见内容。
在训练中,可逐步加大滚动字幕播放的速度,还可以逐步增加滚动文本的内容。
二、扩大视幅法默读速度的提高不光要能快速逐行阅读,同时还要求能够进行“组块式”阅读,即在一定范围的长度和宽度范围内,能一目多行,而不必摆动脑袋左右回视。
这就要进行扩大视幅训练。
打开powerpoint,插入一个文本框,把阅读材料录入文本框内,设置文字大小为36号左右,调整文本框的宽度和高度,保证每行只有两三个字,每张幻灯片可放置10行左右。
设置好一页之后,再插入新幻灯片,把其余内容用同样的方法录入新幻灯片内,以下类推。
初中语文教学中默读的技巧与训练一、默读的意义默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语文教学中,默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
通过默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主题,感受文本情感,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默读的技巧1.确定阅读目的和任务在默读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和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阅读的重点和方向,提高阅读效率。
2.调整呼吸,放松心情默读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要过于紧张。
如果心情过于紧张,会影响阅读效果。
因此,要学会调整呼吸,放松心情,保持平和的心态。
3.正确地阅读默读时,要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身体要坐直,头要正,不要趴在桌子上。
同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不要回视或重复阅读。
默读时要关注文本的整体结构,不要只关注个别字句。
4.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在默读时,要学会抓住重点,把握中心。
要注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关键段落,以及文本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同时,要注意把握文本的结构和思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在默读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要注意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和使用方式,不要孤立地理解词语。
三、默读的训练默读的技巧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掌握和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默读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课堂默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默读时间,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
在默读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把握阅读的重点和方向。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进行训练和提高。
2.课外默读除了课堂默读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默读。
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文章等,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在课外默读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和技巧。
3.定期默读比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默读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来锻炼自己的默读能力。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默读,是朗读的一种重要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其中就默读还特别指出:高年级“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地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
”默读是粗粗的读,主要用来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我们不妨与朗读对比来看。
首先,朗读是大声地读,而默读是安静地读。
其次,朗读时,有的学生容易受其它人声音的影响,会从众或盲从,而默读彼此不影响能够自己完成读的过程。
第三,朗读重在读,默读重在思。
通过比较,默读的优点就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由于默读不出声,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
可见,默读更能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默读可以给学生提供有更大的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更能独立思考,实现个性化阅读。
默读的好处显而易见,关键在于如何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
(一)激发默读兴趣开始学习默读时,可以领学生到图书馆去看看,观察人们是怎样默读的。
注意观看人家默读时的姿势。
如怎样持书?眼睛和书保持怎样的距离以及怎样的坐姿?大家一起议一议,做一做,以便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默读的感性认识。
平时,还可以班里默读做的较好的学生,讲讲他们的默读体会。
还可以让他们进行现场默读表演,从而使每一位学生乐于接受默读训练。
(二)掌握不同的默读方式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精读等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加强这些方式的训练。
略读,顾名思义就是粗略地默读,主要目的是为了快速地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学会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这种默读方式一般都在初读课文或阅读了解读物时使用。
浏览,主要是从阅读媒介(网络、报刊等)中捕捉自己需要的,或是一些重要的信息,搜寻主要事实,捕捉个别细节,讲究的是既快又对,以节省时间,确保阅读的高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五六年级“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小学语文默读技巧的训练)一、引言默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默读技巧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二、默读技巧训练的重要性1.提高阅读效率:通过掌握正确的默读技巧,学生可以更快地阅读和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2.增强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默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意思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促进自主学习:掌握正确的默读技巧,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默读技巧的训练方法1.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在默读时,学生需要保持情绪稳定,集中注意力。
可以采用舒缓的音乐或视觉提示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集中注意力。
2.掌握默读速度:通过逐渐增加默读时间,训练学生的默读速度。
可以先从短篇文章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长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默读速度。
3.扫视法:在默读时,可以采用扫视法,即目光快速地扫过文本内容,捕捉关键信息。
训练学生养成扫视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获取文本信息。
4.预测下文法:在默读时,可以训练学生预测下文内容,即在阅读时根据已知信息预测下文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或出现什么人物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5.把握关键词法:在默读时,要训练学生把握文本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6.朗读与默读结合:可以将朗读与默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默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7.运用工具书:在默读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辅助阅读,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8.反馈与评价:教师需要定期对学生的默读技巧进行反馈与评价,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默读技巧。
四、案例分析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为例,进行默读技巧的训练。
语文新课标关于默读的要求
朗读学习要求默读学习要求
动词修
饰
形容词动词+
名词
实验稿修订稿
1-2年级学
习
用
普
通
话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朗读
课文
学习默读,
做到不出声,不
指读
学习默读。
3-4年级用普
通
话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朗读
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
学习略读。
初步学会默读,
做到不出声,不
指读。
学习略读。
5-6年级能
用
普
通
话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朗读
课文
默读有一定速
度。
每分钟不少
于300字。
学习浏览
默读有一定速
度。
每分钟不少
于300字。
学习浏览。
7-9年级能
用
普
通
话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朗读养成默读习惯,
每分钟不少于
500字。
养成默读习惯,
每分钟不少于
500字。
新课标对默读的解读一、理解默读的意义在新课标中,默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相对于朗读,默读更加适用于快速、大量地获取信息,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默读的意义,积极采用默读方式进行阅读。
二、掌握默读的基本技巧在默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等。
这些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意调整呼吸,保持稳定的呼吸节奏,以确保长时间的默读不会影响阅读效果。
三、培养速读和跳读的能力在默读中,学生需要具备速读和跳读的能力。
速读是指快速获取文章中的主要信息,跳读则是指根据需要选择性地阅读某些部分。
通过训练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速读和跳读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四、注重默读中的思考与总结默读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更是思考和总结的过程。
学生在默读时应该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思考其中的观点、论证方式和结构等。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五、增强默读中的情感体验在默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色彩,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
这种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六、学会运用默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默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学生应该学会将默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阅读资料、解决问题、获取信息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默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应用能力。
七、提升默读的速度和效率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需求,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默读速度和效率。
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定期练习和科学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合理分配注意力,充分利用眼睛的余光进行阅读,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效率。
八、培养良好的默读习惯和态度良好的默读习惯和态度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培养阅读素养的重要保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默读训练一、默读训练的重要性默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默读训练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默读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意图,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二、默读训练的方法1.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姿势和习惯正确的默读姿势和习惯是保证默读质量的前提。
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的默读姿势和习惯,如坐姿端正、眼睛与书本保持适当距离、视线不离开书本等。
2.掌握默读技巧默读技巧包括控制阅读速度、把握文章结构、理解关键词句等方面。
教师应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默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3.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默读不仅仅是机械地阅读文章,还应伴随着思考。
教师应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意图等,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三、默读训练的实施1.制定合理的默读训练计划教师在实施默读训练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默读训练计划。
计划应包括训练时间、训练内容、训练方式等方面,以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创设良好的默读环境良好的默读环境是保证默读质量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安静、舒适、适宜阅读的默读环境,如控制噪音、调节光线、选择合适的书籍等。
3.循序渐进地进行默读训练默读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训练难度和强度。
例如,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默读练习,如看图默读、分段默读等,然后再进行较复杂的默读练习。
4.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默读训练需要学生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同时,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默读技巧和方法。
四、总结总之,默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训练计划、良好的环境创设、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以及充分的练习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下怎样进行默读训练”研讨会
张鹤君 2012.10默读能力是在初步掌握了朗读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发展起来的。
叶老先生曾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就是凭借国文教本”。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默读训练呢?
张鹤君明确默读要求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并且在“课程目标”中对各个学段的默读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二学段(3—4年级)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三学段(5—6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由此可见,“新课标”对各学段提出的默读要求是有层次的,而且是随着学段的升高,默读要求也随之提高。
因此,默读则要按“新课标”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韩评分保证默读时间
默读需要时间。
默读一篇课文,一般要三五分钟。
如果要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真正做到自悟自得,那就要若干个三五分钟。
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默读静思,去揣摩体会,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一堂语文课,应该既有朗读,又有默读,形成有静有动、动静搭配这样一个组合过程。
一堂课的静与动,在时间上要合理分配,不可顾此失彼。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设计,取消烦琐的分析、讲解和“苦读”。
有了时间的保证,默读技能就容易形成。
石欣荣教给默读方法
默读,要讲究方法,要形成好的习惯。
默读的基本方法和习惯有:①做到“三不”。
默读要不出声,不动嘴,不指读。
②边读边想。
看到哪儿,想到哪儿,学会在默读中思考,在默读中分析综合、质疑问难、欣赏评价。
③边读边画。
“不动笔墨不读书”,默读时动笔圈圈、点点、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提高思考的质量。
④“一目十行”。
默读既要会精读,又要会速读。
既要“咬文嚼字”,又要“一目十行”。
刘国平强化默读训练
默读同样需要反复地训练,反复地运用,才能形成终生受用的良好习惯。
学生掌握默读基本技能后,默读时,不仅要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有一定的速度。
训练时,根据读物的性质和学生已有的阅读技能,提出默读任务。
在速度上也要有一定的要求,默读的
速度加快了,对理解能力的提高也会起促进作用。
合理安排默读训练,从而培养默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默读能力的提高。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倘若学生从小就养成了默读习惯,形成了默读能力,他们将会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