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总复习资料(三)
- 格式:doc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6
第三讲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一、热力学第一定律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2)热传递.2.热力学第一定律(1)内容: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2)表达式:ΔU=Q+W.(3)ΔU=Q+W中正、负号法则:二、能量守恒定律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2.条件性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某一种形式的能是否守恒是有条件的.3.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三、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1)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2)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2.用熵的概念表示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4.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原因是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小题快练]1.判断题(1)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做功和热传递的实质是相同的.( × )(2)绝热过程中,外界压缩气体做功20 J,气体的内能可能不变.( × )(3)在给自行车打气时,会发现打气筒的温度升高,这是因为打气筒从外界吸热.( × )(4)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 √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7.0×104J,气体内能减少1.3×105 J,则此过程( B )A.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2.0×105 JB.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2.0×105 J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6.0×104 JD.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6.0×104 J3.(多选)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BD )A.自然界进行的一切宏观过程都是可逆的B.自然界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是不可逆的C.热量不可能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是可能的,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完全变成功也是可能的考点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自主学习)1.热力学第一定律不仅反映了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式改变内能的过程是等效的,而且给出了内能的变化量和做功与热传递之间的定量关系,即ΔU=Q+W.2.三种特殊情况(1)若过程是绝热的,则Q=0,W=ΔU,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2)若过程中不做功,即W=0,则Q=ΔU,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3)若过程的始末状态物体的内能不变,即ΔU=0,则W+Q=0或W=-Q,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放出的热量.1-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 (多选)(2015·某某卷)图为某实验器材的结构示意图,金属内筒和隔热外筒间封闭了一定体积的空气,内筒中有水,在水加热升温的过程中,被封闭的空气( )A.内能增大B.压强增大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D.所有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大答案:AB1-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多选) (2019·某某实验中学月考)如图,用隔板将一绝热气缸分成两部分,隔板左侧充有理想气体,隔板右侧与绝热活塞之间是真空.现将隔板抽开,气体会自发扩散至整个气缸.待气体达到稳定后,缓慢推压活塞,将气体压回到原来的体积.假设整个系统不漏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自发扩散前后内能相同B.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增大C.在自发扩散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D.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E.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解析:气体向真空扩散过程中不对外做功,且又因为气缸绝热,可知气体自发扩散前后内能相同,选项A正确,C错误;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活塞对气体做功,因气缸绝热,则气体内能增大,选项B、D正确;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因气体内能增加,则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选项E错误.答案:ABD[反思总结]判定物体内能变化的方法1.内能的变化都要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综合分析.2.做功情况看气体的体积: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W 为负;体积缩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为正.3.与外界绝热,则不发生热传递,此时Q=0.4.如果研究对象是理想气体,则由于理想气体没有分子势能,所以当它的内能变化时,主要体现在分子动能的变化上,从宏观上看就是温度发生了变化.考点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自主学习)1.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关键词的理解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中,“自发地”“不产生其他影响”的含义:(1)“自发地”指明了热传递等热力学宏观现象的方向性,不需要借助外界提供能量的帮助.(2)“不产生其他影响”的含义是发生的热力学宏观过程只在本系统内完成,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力学方面的影响,如吸热、放热、做功等.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如热量Q能自发传给低温物体(1)高温物体热量Q不能自发传给能自发地完全转化为(2)功热不能自发地且不能完全转化为能自发膨胀到气体体积V2(较大)(3)气体体积V1不能自发收缩到能自发混合成(4)不同气体A和B混合气体AB不能自发分离成3.两类永动机的比较分类第一类永动机第二类永动机设计要求不需要任何动力或燃料,却能不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2-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多选)根据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因此不可能制成B.效率为100%的热机是不可能制成的C.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表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D.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是提高机械效率的常用手段E.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也不一定增加答案:BCE2-2.[热力学定律的理解] (多选)下列叙述和热力学定律相关,其中正确的是( ) A.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耗散过程中能量不守恒C.电冰箱的制冷系统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到外界,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D.能量耗散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E.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答案:ADE考点三气体实验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综合应用 (自主学习)气体实验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结合量是气体的体积和温度,当温度变化时,气体的内能变化,当体积变化时,气体将伴随着做功,解题时要掌握气体变化过程的特点:(1)等温过程:内能不变,即ΔU=0.(2)等容过程:W=0.(3)绝热过程:Q=0.3-1.(多选)(2019·某某一中期中)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其过程如p-T图中从a到b的直线所示,在此过程中( )A .气体的体积减小B .气体对外界做功C .气体的内能不变D .气体先从外界吸收热量,后向外界放出热量E .外界对气体做功,同时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解析:由p 1V 1=p 2V 2得,由a 到b 压强变大,体积减小.故A 正确;温度不变气体内能不变.故C 正确;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外界对气体做功,同时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故E 正确. 答案:ACE3-2.如图所示,一根上粗下细、粗端与细端都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横截面积S 1=4S 2,下端与大气连通.粗管中有一段水银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水银柱下表面恰好与粗管和细管的交界处平齐,空气柱和水银柱长度均为h =4 cm.现在细管口连接一抽气机(图中未画出),对细管内气体进行缓慢抽气,最终使一半水银进入细管中,水银没有流出细管.已知大气压强为p 0=76 cmHg.(1)求抽气结束后细管内气体的压强;(2)抽气过程中粗管内气体吸热还是放热?请说明原因.解析:(1)缓慢抽气过程,粗管内气体温度不变,设抽气后粗管内气体压强为p 1,细管内气体压强为p 2,由玻意耳定律知(p 0-ρgh )hS 1=p 1(h +12h )S 1,由S 1=4S 2知抽气后细管内水银柱长度为2h ,故p 2=p 1+(12h +2h )ρg ,解得p 2=58 cmHg. (2)吸热.抽气过程中,粗管内气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ΔU =W +Q =0,气体体积增大,对外做功,W <0,则Q >0,故气体需要吸热.答案:(1)58 cmHg (2)见解析1.关于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大B.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C.若两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2.(多选)用密封性好、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包裹易碎品,如图所示,充气袋四周被挤压时,假设袋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则袋内气体( AC )A.体积减小,内能增大B.体积减小,压强减小C.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增大D.对外界做正功,压强减小3.(多选)夏天,自行车内胎充气过足,放在阳光下受到暴晒,车胎极易爆裂.关于这一现象对车胎内气体描述正确的有(暴晒过程中内胎容积几乎不变)( BCD )A.车胎爆裂,是车胎内气体温度升高,分子间斥力急剧增大的结果B.在爆裂前的过程中,车胎内气体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剧,气体压强增大C.在爆裂前的过程中,车胎内气体吸热,内能增加D.在车胎突然爆裂的瞬间,车胎内气体内能减少4. 如图所示,一个厚度和质量不计、横截面积为S=10 cm2的绝热汽缸倒扣在水平桌面上,汽缸内有一绝热的“T”形活塞固定在桌面上,活塞与汽缸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气体的温度为T0=300 K, 压强为p=0.5×105 Pa, 活塞与汽缸底的距离为h=10 cm,活塞与汽缸可无摩擦滑动且不漏气,大气压强为p0=1.0×105 Pa.求:(1)此时桌面对汽缸的作用力F;(2)现通过电热丝给气体缓慢加热到T,此过程中气体吸收热量为Q=7 J,内能增加了ΔU =5 J ,整个过程活塞都在汽缸内,求T 的值.解析:(1)对汽缸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F +pS =p 0S ,得F =(p 0-p )S =50 N.(2)设温度升高至T 时活塞距离汽缸底H ,则气体对外界做功W =p 0ΔV =p 0S (H -h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解得H =12 cm.气体温度从T 0升高到T 的过程,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Sh T 0=p 0SH T, 解得T =p 0H phT 0=720 K. 答案:(1)50 N (2)720 K[A 组·基础题]1.(2015·某某卷)某驾驶员发现中午时车胎内的气压高于清晨时的,且车胎体积增大.若这段时间胎内气体质量不变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 D )A .外界对胎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B .外界对胎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C .胎内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D .胎内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增大2. (2018·某某模拟)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 、bc 、cd 、da 四个过程,其中bc 的延长线通过原点,cd 垂直于ab 且与水平轴平行,da 与bc 平行,则气体体积在( B )A .ab 过程中不断减小B .bc 过程中保持不变C .cd 过程中不断增加D .da 过程中保持不变解析:因为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所以bc是等容线,即气体体积在bc过程中保持不变,B 正确;ab是等温线,压强减小则体积增大,A错误;cd是等压线,温度降低则体积减小,C 错误;连接aO交cd于e,则ae是等容线,即V a=V e,因为V d<V e,所以V d<V a,所以da过程中体积发生变化,D错误.3.(多选)根据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A.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表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B.空调机在制冷过程中,从室内吸收的热量少于向室外放出的热量C.科技的进步可以使内燃机成为单一热源的热机D.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将使自然界的能量不断减少,形成“能源危机”4.(多选)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E )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B.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D.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E.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5.(多选) 如图所示,汽缸和活塞与外界均无热交换,中间有一个固定的导热性良好的隔板,封闭着两部分气体A和B,活塞处于静止平衡状态.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加热一段时间,后来活塞达到新的平衡,不计气体分子势能,不计活塞与汽缸壁间的摩擦,大气压强保持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E )A.气体A吸热,内能增加B.气体B吸热,对外做功,内能不变C.气体A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D.气体A和气体B内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E.气体B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总次数减少[B组·能力题]6. 如图所示,—个绝热的汽缸(汽缸足够高)竖直放置,内有一个绝热且光滑的活塞,中间有一个固定的导热性良好的隔板,隔板将汽缸分成两部分,分别密封着两部分理想气体A 和B.活塞的质量m=8 kg,横截面积S=10 cm2,与隔板相距h=25 cm,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当A 气体吸收热量Q =200 J 时,活塞上升了h ′=10 cm ,此时气体的温度为t 1=27 ℃,已知大气压强p 0=1×105 Pa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1)加热过程中,若A 气体的内能增加了ΔU 1=55 J ,求B 气体的内能增加量ΔU 2;(2)现在停止对气体加热,同时在活塞上缓慢添加砂粒,当活塞恰好回到原来的位置时,A 气体的温度为t 2=30 ℃,求添加砂粒的总质量M .解析:(1)B 气体对外做功W =(p 0S +mg )h ′=18 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U 1+ΔU 2=Q -W ,ΔU 2=Q -W -ΔU 1=127 J.(2)B 气体的初状态p 1=p 0+mg S=1.8×105 Pa , V 1=(h +h ′)S =3.5×10-4 m 3,T 1=(27+273) K =300 K ,B 气体的末状态p 2=p 0+(m +M )g S ,V 2=hS =2.5×10-4 m 3,T 2=(30+273) K =303 K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 1V 1T 1=p 2V 2T 2,代入数据得M =7.452 kg. 答案:(1)127 J (2)7.452 kg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内能跟温度成正比.在初始状态A 时,体积为V 0,压强为p 0,温度为T 0,已知此时其内能为U 0.该理想气体从状态A 经由一系列变化,最终还回到原来状态A ,其变化过程的p -T 图象如图所示,其中CA 延长线过坐标原点,B 、A 在同一竖直线上.求:(1)气体在状态B 的体积;(2)气体在状态C 的体积;(3)从状态B 经由状态C ,最终回到状态A 的过程中,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解析:(1)由题图可知,从状态A 到状态B 气体温度T 1=T 0,为等温变化过程,在状态B 时气体压强p 1=3p 0,设体积为V 1,由玻意耳定律有p 0V 0=p 1V 1,解得V 1=V 03. (2)由题图可知,从状态B 到状态C 气体压强p 2=p 1=3p 0,为等压变化过程,在状态C 时气体温度T 2=3T 0,设体积为V 2,由盖—吕萨克定律有V 1T 1=V 2T 2,解得V 2=V 0.(3)由状态B 经状态C 回到状态A ,设外界对气体做的总功为ΔW ,从状态B 到状态C ,设外界对气体做功为ΔW BC ,word11 / 11 ΔW BC =p 2(V 1-V 2),联立解得ΔW BC =-2p 0V 0.从状态C 回到状态A ,由图线知为等容过程,外界对气体不做功,所以ΔW =ΔW BC =-2p 0V 0. 由状态B 经状态C 回到状态A ,气体内能增加量为ΔU =0,设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ΔQ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ΔQ +ΔW ,解得ΔQ =2p 0V 0,即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2p 0V 0. 答案:(1)V 03(2)V 0 (3)从外界吸收热量2p 0V 0。
高三物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三物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物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三物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篇一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X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k=9.0X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2.高三物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篇二1.冲量物体所受外力和外力作用时间的乘积;矢量;过程量;I=Ft;单位是Ns。
高三物理复习教案总结高三物理复习教案总结(精选篇1)摩擦力一、教材的特点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
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与老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在生活中,初二学生对摩擦有感性认识,只是还没有从物理学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单元质检三牛顿运动定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惯性的各种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物体的惯性将消失C.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D.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2.(广东顺义高三一模)为检测某公路湿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汽车轮胎的动摩擦因数μ,测试人员让汽车在该公路水平直道行驶,当汽车速度表显示40 km/h时紧急刹车(车轮抱死),车上人员用手机测得汽车滑行3.70 s后停下来,g取10 m/s2,则测得μ约为( )A.0.2B.0.3C.0.4D.0.53.如图,站在滑轮车上的甲、乙两人原来静止不动,甲、乙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滑轮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甲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因为(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大小4.如图所示,6月17日9时22分,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正式发射升空。
英雄出征,穿云破日!对于神舟十二号飞船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船仅受到重力、升力的作用B.飞船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C.飞船的重力与空气对飞船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D.在升力与空气阻力不变下,飞船的质量越大,其加速度值越小5.(北京延庆高三一模)如图所示,将一个质量为m=2 kg的小球与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箱子顶端连接,小球的下端用细绳与箱子下面连接,整个装置放在升降机上。
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0.5 m/s2加速上升时细绳的拉力恰好为F=5 N,若此时将细绳剪断,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0.5 m/s2B.2 m/s2C.2.5 m/s2D.3 m/s2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高中物理学史归纳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学常识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二、物理学五大板块:1.力学(必修1、必修2、)2.电磁学(选修3-1、选修3-2)3.热学(选修3-3)4.光学(选修3-4)5.原子、核物理(选修3-5)三、自然科学三大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其中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统称为“质能守恒”,除此之外还存在电荷守恒)四、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1、伽利略对落体现象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无关】。
(P27)2、胡克研究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成正比——胡克定律(F=-kx)。
(P50)3、牛顿在前人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三条规律:(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这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注: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P77)(2)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P89)(3)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
(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能】叫做【平衡力】。
)(P69)1、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规律的描述——开普勒三定律:(P47)(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
(3)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T2/a3=c)。
2、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作出了结论:宇宙间任意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定律(F引=G·(m1m2)/r2)。
高三物理选修3—1《恒定电流》考点复习资料第1讲 电路的基本定律 串、并联电路考点一 基本概念与定律1.电流:电荷的形成电流。
tqI =,适用于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
在电解液导电时,是正、负离子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用公式I =q/t 计算电流强度时q 为正、负电荷电量的代数和 。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qvS 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I 跟成正比,跟成反比。
RUI =(适用于金属导体和电解液,不适用于气体导电) 3. 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成正比,跟它的成反比。
表达式:R=ρSL考点二 电功和电热的区别1、电功:在导体两端加上,导体就建立了,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此过程中电场力对自由电荷做功,我们说电流做了功,简称电功。
表达式:。
2、电功率:电流所做的功跟完成这些功的比值。
表达式:。
3、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和成正比。
表达式:纯电阻用电器:电流通过用电器以发热为目的,例如电炉、电熨斗、电饭锅、电烙铁、白炽灯泡等。
非纯电阻用电器:电流通过用电器是以转化为热能以外的形式的能为目的,发热不是目的,而是不可避免的热能损失,例如电动机、电解槽、给蓄电池充电、日光灯等。
☞特别提醒:在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电功等于电热,即W=UIt=I2Rt=R U 2t 是通用的,没有区别,同理P=UI=I2R=R U 2也无区别,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路消耗的电能,即W=UIt 分为两部分,一大部分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另一小部分不 可避免地转化为电热Q=I2Rt ,这里W=UIt 不再等于Q=I2Rt ,应该是W=E 其它+Q ,电 功就只能用W=UIt 计算,电热就只能用Q=I2Rt 计算。
考点三 串、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用导线将、、逐个依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串联电路的特征如下:①I=I 1=I 2=I 3=… ②U=U 1+U 2+U 3+… ③R=R 1+R 2+R 3+… ④11R U =22R U =33R U =…=R U =I⑤11R P =22R P =33R P =…=R P=I 22 、把几个导体连接起来,就构成了并联电路。
2021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电场和磁场第1讲电场和磁场逐题对点特训1.(2021·湖北襄阳调研)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泰勒斯就发觉了用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公元一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也写下了“顿牟掇芥”.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沿电场线方向电场强度越来越小B.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零,则该点电势也必定为零C.等势面一定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垂直D.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一定沿电场线运动解析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电场强度不变,选项A错误;电势与场强无关,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中点处的场强为0、电势不为0(选无穷远处电势为0),选项B错误;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选项C正确;在非匀强电场中,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选项D错误.2.(2021·河北二校联考)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其电势能随时刻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该粒子可能做直线运动B.该粒子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C.t1、t2两个时刻,粒子所处位置电场强度一定相同D.粒子运动轨迹上各点的电势一定相等解析粒子的电势能不变,电场力不做功,而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不可能做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依照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粒子的动能不变,速度大小不变,粒子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在改变,选项B错误;粒子的电势能不变,电场力不做功,依照电场力公式W=qU 知粒子运动轨迹上各点的电势一定相等,而电场强度与电势无关,t1、t2两个时刻,粒子所处位置电场强度不一定相同,选项C错误,D正确.3.(2021·山西重点中学模拟)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放置在质量为M 的光滑斜劈上,斜劈的倾角为θ=30°,斜劈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现在斜劈的底端C 点竖直放置一绝缘杆,绝缘杆的顶端放置一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已知斜劈的斜边长为L ,绝缘杆的高度也为L ,静电力常量为k ,现给滑块一沿斜劈向下的初速度v ,让滑块沿斜面下滑,若滑块始终在斜面上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运动过程中滑块所受库仑力一直增大B .滑块受到的库仑力最大值为4kqQ3L 2C .滑块运动到斜面中点时速度最大D .滑块运动到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解析 滑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与小球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故所受库仑力先增大后减小,当滑块运动到斜面的中点时所受库仑力最大,现在F 库=kqQ L cos θ2=4kqQ 3L2,故选项A 错误,B 正确.当滑块所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库仑力沿斜面向上的分力时,滑块的速度最大,滑块运动到斜面中点时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因此滑块运动到斜面中点时速度不是最大,选项C 错误;滑块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依照对称性,库仑力对滑块做的总功为零,由动能守恒可得12mv 2+mgL ·sin θ=12mv 2C ,故v C >v ,选项D 错误.4.(2021·陕西咸阳模拟)如图,真空中a 、b 、c 、d 四点共线且等距.先在a 点固定一点电荷+Q ,测得b 点场强大小为E .若再将另一点电荷+2Q 放在d 点,则( B )A .b 点场强大小为94EB .c 点场强大小为74EC .若将电子从b 点移动到c 点,其电势能不变D .b 点电势比c 点电势高解析 设a 、b 之间的距离为r ,则b 、d 之间的距离为2r ,a 、c 之间的距离为2r ,c 、d 之间的距离为r ,+Q 在b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E =k Q r2,方向由a 指向d .若再将另一点电荷+2Q 放在d 点,它在b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E ′=k 2Q2r2=kQ2r2,方向由d 指向a .依照电场叠加原理,b 点的场强大小为E b =E -E ′=k Q r 2-k Q 2r 2=k Q 2r 2=E2,方向由a 指向d ,选项A 错误;+Q 在c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E 1=kQ2r2,+2Q 在c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E 2=k 2Qr2,二者方向相反,c 点的场强大小为E c =E 2-E 1=k 2Q r 2-k Q 4r 2=74k Q r 2=74E ,方向由d 指向a ,选项B 正确;若将电子从b 点移动到c 点,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其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选项C 错误;b 点的电势比c 点的电势低,选项D 错误.5.(2021·江苏高考题)如图所示,三块平行放置的带电金属薄板A 、B 、C 中央各有一小孔,小孔分别位于O 、M 、P 点.由O 点静止开释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P 点.现将C 板向右平移到P ′点,则由O 点静止开释的电子( A )A .运动到P 点返回B .运动到P 和P ′点之间返回C .运动到P ′点返回D .穿过P ′点解析 电子在A 、B 板间的电场中加速运动,在B 、C 板间的电场中减速运动,设A 、B 板闻的电压为U ,B 、C 板间的电场强度为E ,M 、P 两点间的距离为d ,则有eU -eEd =0,若将C 板向右平移到P ′点,B 、C 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由E =U d =Q C 0d =4πkQεS可知,C 板向右平移到P ′时,B 、C 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由此能够判定,电子在A 、B 板间加速运动后,在B 、C 板间减速运动,到达P 点时速度为零,然后返回,A 项正确,B 、C 、D 项错误.6.(2021·河南郑州推测)等量异种点电荷在周围空间产生静电场,其连线(x 轴)上各点的电势φ随x 的分布图象如图所示.x 轴上AO <OB <,A 、O 、B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φA 、φO 、φB ,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 A 、E O 、E B ,电子在A 、O 、B 三点的电势能分别为E p A 、E p O 、E p B .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D )A .φB >φA >φOB .E A >E O >E BC .E p O <E p A <E p BD .E p B -E p O >E p O -E p A解析 正电荷周围电势较高,负电荷周围电势较低,φA >φO >φB ,选项A 错误;依照电场强度的合成可知B 点场强最大,O 点最小,选项B 错误;电子带负电.依照电势能E p =qφ,可知E p B 最大,E p A 最小,选项C 错误;由图象可知U OB >U AO ,依照电场力做功W =qU ,电子带负电,可知W BO >W OA ,即E p B -E p O >E p O -E p A ,故选项D 正确.7.(2021·湖北武汉调考)(多选)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 、B 连接一恒定电压,两个质量相等的电荷M 和N 同时分别从极板A 的边缘和两极板的正中间沿水平方向进入板间电场,两电荷恰好在板间某点相遇,若不考虑电荷的重力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 .电荷M 的电荷量大于电荷N 的电荷量B .两电荷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相等C .从两电荷进入电场到两电荷相遇,电场力对电荷M 做的功大于电场力对电荷N 做的功D .电荷M 进入电场的初速度大小与电荷N 进入电场的初速度大小一定相同解析 从轨迹能够看出y M >y N ,故12·Uq M dm M t 2>12·Uq N dm N t 2,运算得出Uq M dm M >Uq Ndm N,q M >q N ,选项A 正确,B 错误;依照动能定理,电场力的功为W =12mv 2y ,质量m 相同,M 电荷竖直分位移大,竖直方向的末速度v y =2yt也大,故电场力对电荷M 做的功大于电场力对电荷N 做的功,选项C正确;从轨迹能够看出x M >x N ,故v M >v N ,选项D 错误.8.(2021·宁夏银川模拟)(多选)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为S ,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 .若两极板之间为空气,则电容为C .若将此电容器串联一个电阻R 后接到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的电源两端充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 .若保持开关闭合,增大d ,则极板带电荷量Q 不变B .若保持开关闭合,减小S ,则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不变C .若断开开关,增大d ,则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不变D .若断开开关,在两极板间插入云母片,两极板之间的电压不变解析 若保持开关闭合,则两极板之间的电压不变.增大d ,依照C =εr S4πkd ,可知电容减小,由C =Q U ,可知极板带电荷量Q 减小,选项A 错误.由E =U d可知,减小S ,则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不变,选项B 正确.若断开开关,则极板带电荷量Q 不变,由E =U d =Q Cd=4πkQεr S,可知增大d ,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不变,选项C 正确.在两极板间插入云母片,电容增大,由C =Q U,可知两极板之间的电压减小,选项D 错误.9.(2021·河北保定调研)(多选)在匀强电场中,一电荷量为+q 的粒子(不计重力)以初动能E 0由A 点沿某一方向射出;通过C 点时其动能为3E 0;若将该粒子还以初动能E 0由A 点沿另一方向射出,粒子通过B 点时动能为9E 0.如图所示,A 、B 、C 三点构成直角三角形且∠ABC = 30°,匀强电场平行于△ABC 所在平面.U AB 、U AC 分别表示A 、B 两点与A 、C 两点间电势差,已知AC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 .U AC ∶U AB =1∶3 B .U AC ∶U AB =1∶4C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4E 0qdD .匀强电场沿BC 方向 解析带电粒子由A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qU AC =3E 0-E 0,带电粒子由A 到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qU AB =9E 0-E 0,解得U AC ∶U AB =1∶4,选项A 错误,B 正确;由分析可知,C 点的电势比B 点的电势高,且在AB 上与C 点电势相等的点为D 点,D 点为AB 的四等分点,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知CD ⊥AB ,因此电场强度的方向由A 指向B ,又AB =2d ,则E =U AB 2d =4E 0qd,选项C 正确,D 错误.10.(2021·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多选)如图所示在两个等量同种负点电荷连线的中垂面上以连线中点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两圆上有a 、b 、c 、d 四个点,Oac 三点共线,则( BD )A .a 、c 两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大小不可能相等B .a 、b 两点的电势相同C .将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在平面内从b 移到d 点,电场力不做功D .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在此平面内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解析 依照两个等量同种负点电荷电场线特点,a 、c 两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大小可能相等,选项A 错误;a 、b 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两点的电势相同,选项B 正确;由于b 、d 两点不在同一等势面上,将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在平面内从b 移到d 点,电场力做负功,选项C 错误;在中垂面内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始终受到方向指向O 点的电场力,在此平面内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选项D 正确.11.(2021·广西柳州模拟)(多选)如图甲所示,竖直极板A 、B 之间距离为d 1,电压为U 1,水平极板C 、D 之间距离为d 2,GH 为足够长的荧光屏,到极板C 、D 右侧的距离为L .极板C 、D 之间的电压如图乙所示.在A 板中央有一电子源,能不断产生速率几乎为零的电子.电子经极板A 、B 间电场加速后从极板B 中央的小孔射出,之后沿极板C 、D 的中心线射入极板C 、D 内.已知t =0时刻射入C 、D 间的电子经时刻T 恰好能从极板C 的边缘飞出.不计阻力、电子的重力以及电子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 .电子在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线长度为d 23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大d 1,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线长度变长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大d 2,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线长度变短D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大L ,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线长度变长解析 t =0时刻射入C 、D 间的电子,eU 22md 2⎝ ⎛⎭⎪⎫T 22+eU 2md 2⎝ ⎛⎭⎪⎫T 22=d 22,则t =T2时刻射入C 、D 间的电子,eU 22md 2⎝ ⎛⎭⎪⎫T 22=d 26,因为电子穿过C 、D 运动的时刻相等,则出电场时竖直方向的速度恒定,所有电子均平行射出电场,故亮线长度为d 22-d 26=d 23,选项A 正确;若只增大d 1,则电子射入C 、D 间时的速度不变,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相长度不变,选项B 错误;若增大C 、D间距离为d ′2,则有eU 22md ′2⎝ ⎛⎭⎪⎫T 22+eU 2md ′2⎝ ⎛⎭⎪⎫T 22=d 222d ′2和eU 22md ′2⎝ ⎛⎭⎪⎫T 22=d 226d ′2,d 222d ′2-d 226d ′2=d 223d ′2<d 23,即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线长度变短,选项C 正确;因为电子均平行射出电场,故亮线长度与L 无关,选项D 错误.12.(2021·江苏南京模拟)(多选)一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在x 轴上从-x 1向x 1运动,其速度v 随位置x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BD )A .电荷从x =-x 1运动到x =0的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从x =0到x =x 1,电场强度逐步增大C .在x 轴上,x =0处电势最低D .从x =-x 1到x =x 1的过程中,电荷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解析 速度随着位移逐步减小,但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A 错误;从x =0到x =x 1,速度与位移成正比,速度的平方对位移求导表示加速度,因此电场强度逐步增大,选项B 正确;从x =-x 1到x =x 1的过程中,动能先减小后增大,因此电荷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选项D 正确;在x 轴上,x =0处电势最高,选项C 错误.13.(2021·山西重点中学联考)如图所示为一多级加速器模型,一质量为m =×10-3kg 、电荷量为q =×10-5C 的带正电小球(可视为质点)通过1、2级无初速度地进入第3级加速电场,之后沿位于轴心的光滑浅槽,通过多级加速后从A 点水平抛出,恰好能从MN 板的中心小孔B 垂直金属板进入两板间,A 点在MN 板左端M 点正上方,倾斜平行金属板MN 、PQ 的长度均为L =1.0 m ,金属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7°,sin 37°=,cos 37°=,重力加速度g =10 m/s 2.(1)忽略在加速级中带电小球重力的阻碍,求A 点到M 点的高度以及多级加速电场的总电压U ;(2)若该平行金属板间有图示方向的匀强电场,且电场强度大小E =100 V/m ,要使带电小球不打在PQ 板上,则两板间的距离d 至少要多长?解析 (1)设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时刻为t 1,小球的初速度为v 0,A 点到M 点的高度为y ,则有v 0gt 1=tan θ, ① L2cos θ=v 0t 1,② y -L 2sin θ=12gt 21,③ 联立①②③并代人数据解得v 0= 3 m/s ,y =1730 m .④带电小球在多级加速器加速的过程,依照动能定理有qU =12mv 20-0,⑤代人数据解得U = V.(2)进入电场时,以沿板向下为x 轴正方向和垂直于板向下为y 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重力正交分解,则沿y 轴方向有F y =mg cos θ-qE =0,⑥ 沿x 轴方向有F x =mg sin θ,⑦故小球进入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设刚好从P 点离开,则有F x =ma , ⑧L 2=12at 22, ⑨ d min =v 0sin θt 2,○10 联立④⑦⑧⑨⑩并代人数据,解得d min =526 m ,即两板间的距离d 至少为526m.答案 (1) V (2)526m14.(2021·四川重点中学联考)如图,将一内壁光滑的绝缘细圆管做成的圆环BDC 固定在竖直面内,圆环的圆心为O ,D 为圆环的最低点,其中∠BOC =90°,圆环的半径为R =2L ,过OD 的虚线与过BC 的虚线垂直且交于点S ,虚线BC 的上方存在水平向右的范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圆心O 的正上方A 点有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绝缘小球(可视为质点),其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AS =L .现将该小球无初速度开释,通过一段时刻小球刚好无碰撞地进入圆管中并连续在圆管中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用g 表示.(1)求虚线BC 上方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2)求当小球运动到圆环的最低点D 时对圆环压力的大小;(3)小球从管口C 离开后,通过一段时刻后落到虚线BC 上的F 点(图中未标出),则C 、F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多大?解析 (1)小球被开释后在重力和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 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则现在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即加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则tan 45°=mg Eq ,解得E =mg q.(2)小球从A 点到D 点的过程中,依照动能定理得 12mv 2D -0=mg (2L +2L )+EqL , 当小球运动到圆环的最低点D 时,依照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DR,联立解得F N =3(2+1)mg ,依照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运动到圆环的最低点D 时对圆环的压力大小为3(2+1)mg . (3)小球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依照动能定理得 12mv 2B =mgL +EqL ,解得v B =2gL , 小球从C 点抛出后做类平抛运动,抛出时的速度大小v C =v B =2gL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g ′=2g .当小球沿抛出方向和垂直抛出方向的位移相等时,回到虚线BC 上,则有v C t =12g ′t 2,解得t =22L g,则小球沿虚线BC 方向运动的位移x CF =2v C t =2×2gL ×22Lg=8L ,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则C 点与F 点间的电势差为U CF =-Ex CF =-8mgLq.答案 (1)mg q(2)3(2+1)mg (3)-8mgLq15.(2021·安徽师大附中模拟)如图所示,在场强大小为E 、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内取一个半径为R 的圆周,圆周所在平面平行于电场方向,O 点为该圆周的圆心,A 点是圆周上的最低点,B 点是圆周上最右侧的点.在A 点有放射源,在圆周所在的平面内沿着垂直电场向右的方向开释出相同的粒子,这些粒子从A 点射出时的初速度大小各不相同,已知粒子的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不计重力.(1)某一粒子运动轨迹通过圆周上的B 点,求该粒子从A 点射出时的初速度大小; (2)取圆周上的C 点,使OC 连线与OA 夹角为θ,试求出粒子通过C 点时的动能表达式; (3)若第(2)问中的C 点位置满足θ=60°,则从B 、C 之间穿过圆周的这些粒子中通过圆周时所获得的最大动能和最小动能分别是多少?解析 (1)依照牛顿第二定律得a =qE m, 水平方向有R =v 0t , 竖直方向有R =12at 2,联立解得v 0=qER 2m. (2)水平方向有R sin θ=v 0t , 竖直方向有R -R cos θ=12at 2,得v 20=qER sin 2θ2m 1-cos θ,11 / 11 12v 20=qER sin 2θ41-cos θ=qER 1+cos θ4, 通过C 点时的动能 E k =Eq (R -R cos θ)+12mv 20=14EqR (5-3cos θ). (3)由(2)中的结论能够看出,当θ从0°变化到180°时,电荷通过圆周时的动能逐步增大,因此穿过C 点的电荷的末动能最小,穿过B 点的电荷的末动能最大 E k C =14EqR (5-3cos 60°)=78EqR ,E k B =14EqR (5-3cos 90°)=54EqR .答案 (1)qER 2m (2)3mv 202qL (3)见解析。
第3讲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1.重力做功的特点(1)重力做功与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2)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2.重力势能(1)表达式:E p=mgh。
(2)重力势能的特点:①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②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但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1)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定量关系: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W G=-(E p2-E p1)=-ΔE p。
二、弹性势能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和劲度系数有关。
2.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即W弹=-ΔE p。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表达式:E k1+E p1=E k2+E p2。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对单个物体,只有重力做功;对系统,只有重力或系统内的弹簧弹力做功。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被举到高处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不为零。
(×)2.重力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反而是减小的。
(√)3.弹簧弹力做正功时,弹性势能增加。
(×)4.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5.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其他力作用,但其他力不做功,则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有关重力势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受拉力和重力作用向上运动,拉力做功是1 J,但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有可能不是1 JB.从同一高度将某一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平抛或斜抛,落到地面上时,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相同的C.从同一高度落下的物体到达地面,考虑空气阻力和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是相同的D.物体运动中重力做功是-1 J,但物体重力势能一定不是1 J解析根据重力做功特点与经过路径无关,与是否受其他力无关,只取决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再根据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可知B、C两项正确,且重力势能与零势能面选取有关,所以D项错误;当物体加速运动时克服重力做功少于1 J,重力势能增加少于1 J。
高三物理复习计划及备考策略一、物理复习指导思想1、全面复习,打好基础,彻底扫除知识理解上的障碍,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2、指导学生,学会复习,提高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3、强调创新,质疑并联系实际,强化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多视角地观察、思考、理解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问题,学会物理知识的应用。
4、严格规范,认真审题,减少失分,学会考试,提供学习成绩。
二、学情分析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
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学习能力: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三、复习进度高三物理复习从今年的____月份开始到次年的____月份结束,共____个月多的复习时间,大概____周的时间,根据复习的指导思想已经学生的现状,特将高三物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称为基础复习阶段,计划从____月份开始到下年____月份结束。
在这个阶段,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扫除理解上的障碍。
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各种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这轮复习的主要对象就是基础知识,主要强调“全面”、“系统”两点。
学生复习中的障碍主要有:概念不清、公式不会运用、计算不准、原理模糊等等。
因此,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复读课本这一环节,要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逐字逐句地复习,做到毫无遗漏。
(1)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
(2)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
全盘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懂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理解会更深。
让学生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循序渐进、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节余出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高三物理总复习资料(三)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
1. 如图所示,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粗糙传送带上用恒力F 与传
送带成a 角的方拉一质量为m 的木箱A 匀速的沿传送带向上运动,
a =θ=30o 则( )
A .F=mgsin θ/cos a
B .F=mg
C .A 受三个力作用
D .A 一定受到四个力作用
2.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实线所示,已知此时
刻质点Q 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 (△t<T)后波形曲线
如图中虚线所示,则质点P 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
A .0.09m
B .1m
C .0.03m
D .3m
3.如图所示,长为L 的轻杆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有固定轴O ,杆可在竖直面内绕轴O 无摩擦转动,已知小球通过最低点Q 时,速度的大小为
,则小球运动情况为:( )
A .小球能到达圆周轨道最高点P ,且在P 点受到轻杆对它向上的弹力
B .小球能到达圆周轨道最高点P ,且在P 点受到轻杆对它向下的弹力
C .小球能到达圆周轨道最高点P ,但在P 点不受轻杆的作用力
D .小球不可能到达圆周最高点P
4.如图所示.在一较轻的导热气缸中装有空气和乙醚混合气体,活塞A 可在缸内无摩擦地上下移动,系统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力推或拉活塞运动,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 .迅速推活塞向下,气体凝结,且气体压强增大
B .缓慢推活塞向下,气体点火,但气体压强却减小
C .迅速拉活塞向上,气体凝结,且气缸随之拉离地面
D .缓慢拉活塞向上,气体点火,但气缸不可能离开地面
5.在倾角为θ的两平行光滑长直金属导轨的下端,接有一电阻R ,导轨自身的电阻不计,有一匀强磁场与金属导轨平面垂直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质量为m ,电阻可不计的金 属棒ab ,在沿着导轨平面且与棒垂直的恒力作用下沿导轨匀速上滑,上升高度为h ,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
A .恒力F 在数值上等于θsin mg
B .恒力F 对金属棒ab 所做的功等于mgh
C .恒力F 与重力的合力对金属棒ab 所做的功等于零
D .恒力F 与重力的合力对金属棒ab 所做的功等于电阻R 上释放的焦耳热
6.如图所示,线圈M 与导轨、金属棒ab 构成一闭合电路,导轨位于均强磁场中,磁感线垂直于导轨平面,若使接在线圈N 的电流表G 中电流从c 到d ,则金属棒ab 的运动应( )
A .匀速向右
B .匀速向左
C .加速向右,且加速度越来越大
D .加速向左,且加速度越来越大
gL v 3=
7.如图所示。
A 、B 为两个等量的点电荷 MN 为AB 的中垂线,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 从P 点运动到O 点,且在P 点和Q 点的速率相同,P 、Q 分别在A 、B 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且a>b ,则( )
A .粒子及A 、
B 的电性相同
B .电场力对粒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C .粒子在O 点时不受电场力作用,O 点电势为零
D .粒子在运动中受到阻力作用。
且阻力做功大小 等于粒子电势
能的减小量
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有—用质量为m 的活塞.封闭有空气
的空心钢管,钢管质量为M ,活塞与钢管 间无摩擦,今使系统以V 。
的速度向右墙P 运动,已知钢管与墙P 碰撞时间极短,且无能量损
失,则( )
A.钢管与墙P 碰后,钢管与活塞m 的速度大小均为V 0,方向向左
B.碰后当钢管与活塞速度B.碰后当钢管与活塞速度相同时它们的速度V=V 0
C.碰后钢管与活塞不可能存在速度相同的状态
D.碰后活塞m 可能以大于V 0的速度飞出钢管,而钢管静止在地面上
二实验题
9.[2004北京18分] 为了测定电流表A 1的内阻,采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
其中:A 1是待测电流表,量程为300μA 内阻约为100Ω;
A 2是标准电流表,量程是200μA ;
R 1是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
R 2是滑动变阻器;R 3是保护电阻
E 是电池组,电动势为4V ,内阻不计;
S 1是单刀单掷开关,S 2是单刀双掷开关。
(1)根据电路图1,请在图2中画出连线,将器材连接成实
验电路.
(2)连接好电路,将开关S 2扳到接点a 处,接通开关S 1,调整滑动变阻器R 2使电流表A 2 的读数是150μA ;然后将开关S 2扳到接点b 处,,保持R 2不变,调节电阻箱R 1,使A 2的
读数仍为150μA。
若此时电阻箱各旋钮的位置哪图3所示,电阻箱R1的阻值是Ω,则待测电流表A1的内阻R3= Ω。
(3)上述实验中,无论怎样调整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端位置,都要保证两块电流表的安全。
在下面提供的四个电阻中,保护电阻R3应选用:(填写阻值相应的字母)。
A.200KΩB.20KΩC.15KΩD.20Ω
(4)下面提供最大阻值不同的四个滑动变阻器供选用。
即要满足上述实验要求,又要调整方便,滑动变阻器(填写阻值相应的字母)。
A.1kΩB.5kΩC.10kΩD.25kΩ
三、计算题
1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砝码质量为0.6kg,弹簧秤示数为2N,滑轮摩擦不计。
求:轻轻去掉砝码后,木块A在水平方向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弹簧秤的示数。
11.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OX为边界上O 点的切线,如图所示,从O点在纸面内向各方向发射速率均为V的α粒子,设α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和重力都忽略,且α粒子在磁场中偏转半径也为R,已知α粒子的电量为q,质量为m,试回答下列各问:
(1)速度方向分别与OX方向夹角成30°和90°的α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2)所有从磁场边界射出的α粒子,速度方向有何特征。
(简要说明理由)
(3)若在OX上距O点L处有一点P(L>2R),请设计一种匀强磁场分布,使得从上述
磁场边界射出的α粒子都能够汇聚到P点.
12.如图所示,坐标空间中有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和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y 轴为两种场的分界面,图中虚线为磁场区域的右边界,现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
从电场中坐标位置(-l ,0)处,以初速度v 0,沿x 轴正方向开始运动,且已知qE
mv l 20 。
试求:使带电粒子能穿越磁场区域而不再返回电场中,磁场的宽度d 应满足的条件。
13.如图所示,下端封闭、上端开口、高h=5m 内壁光滑的细玻璃管竖直放置,管底有一质 量m=10g 、电荷量q=0.2C 的小球,整个装置以v =5m/s 的速度沿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B=0.2T 、 方向水平的匀强磁场,由于外力的作用,玻璃管在磁场中的速度保持不变,最终小球从上端 管口飞出。
取g=10m/s 2。
求:
(1)小球的带电性;
(2)小球在管中运动的时间;
(3)小球在管内运动过程中增加的机械能。
1、D 2.A 3.B 4.C 5.D 6.D 7.D 8.D
10.
解:A 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静止 f = F 拉 – F 弹 = 4N
去掉砝码,A 物体受两个力仍保持静止F 弹 = f ' F 弹 = 2N f '= 2N
11.(1)6/R πV ;2/R πV (2)与OX 平行 (3)以P 点正上方距离P 点r 处为圆心,
半径为r ,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13.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运动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qE=m a …………………………………………………………………………(1分) 设粒子出电场、入磁场时速度的大小为v ,此时在y 轴方向的分速度为v y ,粒子在电场
中运动的时间为t ,则有:
v y =at ……………………………………………………………………(1分) l =v 0 解得:v y =v 0 v =02202v v v y =+ 设v 的方向与y 轴的夹角为θ。
则有:
45:2
2cos ===θθ得v v y
粒子进入磁场后洛仑兹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有:
qB
mv R = 由图中的几何关系可知,要使粒子穿越磁场区域,磁场的宽度条件为:
d<R(1+cos θ)
结合已知条件,解以上各式可得
qB
mv d 0)21(+< 说明:对角度的表示可以有不同方式,
只要结果正确均可。
12.解:(1)小球受洛仑兹力方向向上,故小球带正
电。
………………(1分)
(2)小球的实际运动速度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速度v 和竖直方向的速度v y 。
与两个分速
度对应的洛仑兹力的分力分别是竖直方向的F y 和水平方向的F x 。
其中,竖直方向的洛伦兹力F y =q v B 不变,在竖直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q v B -mg=a
又有h=2
1a t 2 解得t=1s
(3)小球飞出管口时,竖直速度为: v y =a t
又飞出管口的合速度为:v 合=22v v y +
动能增量222
121mv mv E k -=∆合 重力势能的增量△E p =mgh 解上述各式得机械能增加量为△E k +△E p =1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