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自发性脑出血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使用胰岛素泵出现低血...贺晓映
- 格式:ppt
- 大小:565.50 KB
- 文档页数:22
胰岛素泵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中,胰岛素泵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工具,它可以提供更精准的胰岛素剂量控制,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水平。
然而,在使用胰岛素泵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胰岛素泵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漏泄问题:有时胰岛素泵可能会出现泄漏的情况,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输送。
这可能是由于胰岛素泵管道系统堵塞或破损引起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首先检查泵管道是否有明显的损坏,如果发现破损,需要更换新的泵管道。
如果没有明显的损坏,在更换泵管道之前可以尝试重新连接和校准泵。
2. 低血糖问题:有时使用胰岛素泵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这可能是由于胰岛素剂量过高或饮食和运动的变化引起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首先检查胰岛素剂量是否过高,如果是,可以调低胰岛素泵的输送速率。
同时,建议患者监测血糖水平,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3. 输液阻塞问题:有时在使用胰岛素泵时,泵的输液路径可能会被阻塞,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输送。
这可能是由于输液管道中的空气、血液凝块或其他污物引起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首先检查输液管道是否畅通,清除可能阻塞的空气、血液凝块或其他污物。
如果无法解决,可以更换新的输液管道。
4. 病人不适问题:有些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病人不适的情况,如皮肤过敏、局部疼痛等。
这可能是由于对胰岛素泵材料的过敏或不适引起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首先检查患者是否对胰岛素泵材料过敏,如果是,可以更换使用其他材料制成的泵。
同时,建议患者在将泵置于皮肤上之前清洁和消毒皮肤,以减少局部疼痛的发生。
5. 电池耗尽问题:胰岛素泵通常是使用电池供电的,因此电池耗尽可能是一个常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患者随时检查泵的电池电量,并及时更换电池。
同时,建议患者携带备用电池,以防止无法及时更换导致胰岛素输送中断。
总之,在使用胰岛素泵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后低血糖症发作时的血糖,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
方法100例40~79岁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例进入本次研究。
以10d为观察期限,监测各时点手指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
结果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发生低血糖频率显著低于有并发症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0.001)。
30~49岁年龄段组在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龄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而50~59、60~69岁年龄段组发生低血糖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分析显示,发生低血糖概率与年龄及并发症的个数呈正相关。
结论2型糖尿病病例经胰岛素治疗之后,年龄和是否有并发症是决定低血糖发生概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年龄较大、并发症较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卫生宣教,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血糖,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标签:2型糖尿病;低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护理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的慢性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是血糖高。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长。
目前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采用胰岛素来控制患者的血糖,以此来缓解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低血糖症一直被认为与糖尿病患者饮食不当、运动过度、口服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应用过量有关[1]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对于胰岛素治疗都存在惧怕的心理,对这种治疗方式比较抗拒,甚至拒绝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要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我们在内分泌病房以100例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监测三餐前后、睡前、凌晨0 点、3点手指部位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血糖水平,探讨初次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低血糖发作与个体差异的相关性,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1998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选取2010年6月~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0例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自行脱落,若意外撕脱或粘性降低再行更换。
参考文献:[1] 孙桂芳,杨秀云.自制药膏用于诺维本之静脉损伤的防护[J ].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0):7732774.[2] 唐映辉,高林春,刘光琼.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置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4):25227.[3] 庞云龙.艾灸加新癀片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探讨[J ].护理学杂志,2005,20(5):39.[4] 龙优花,钟玉蝉,李雪梅,等.PICC 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护理学杂志,2007,15(13):14215.[5] 姜相明,杨树民.药源性静脉炎291例文献分析[J ].医药导报,2007,26(1):42244.[6] 张鸿鹰,郭丽鹃,高琳.冰敷预防诺维本注射致静脉反应的观察[J ].护理学杂志,1999,14(2):1072108.(本文编辑 宋春燕)胰岛素泵治疗中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陈丽湘,孙慧伶,施红艳关键词:糖尿病; 低血糖; 胰岛素泵;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4152(2008)1520042201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分泌科(湖北武汉,430070)陈丽湘(19762),女,大专,主管护师收稿:2008204229;修回:2008205229 胰岛素泵因能模拟人体胰腺分泌胰岛素,可以24h 持续向体内输注胰岛素,使胰岛素在体内的浓度更符合生理水平,能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1]。
因此,胰岛素泵是目前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的先进手段。
但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偶有低血糖发生。
现将我科使用胰岛素泵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至2007年8月我科收治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 )患者150例,均符合W HO DM 诊断标准。
成功抢救因胰岛素泵操作错误致大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1例标签:胰岛素泵;操作错误;大剂量胰岛素;低血糖反应随着糖尿病治疗方法的不断进展,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方法降糖不仅能平稳控制血糖,还给患者带来方便、灵活的生活方式。
但在使用胰岛素泵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方法。
该患者因胰岛素泵操作错误将诺和灵R 338 U一次性皮下注射病例确实罕见且相当危险,尤其老年人本身合并多系统疾病,低血糖的发生可造成各组织器官的严重损害,该病例中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方案,为低血糖昏迷的抢救提供一些成功经验。
1 一般资料患者,女,65岁,既往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病史15年;半个月前因视物模糊在我科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给予安置胰岛素泵降糖治疗,血糖控制平稳。
此次患者因操作错误睡前将诺和灵R 338 U一次性皮下注射,20 min 后患者出现心悸、气促、乏力急诊入院抢救。
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126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8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心率126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啰音;腹部膨隆,全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双下肢踝部轻度水肿。
实验室检查:入院时测末梢血糖(试纸法)6.7 mmol/L。
抢救过程:立即给予静脉大量补糖,同时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针静滴升血糖治疗;并每30分钟监测末梢血糖。
发现血糖最低降至4.3 mmol/L,伴血钾降低至2.65 mmol/L,并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双下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低血糖反应。
立即口服葡萄糖粉补糖,同时给予生长抑素0.1 mg皮下注射抑制胰岛素释放,治疗后患者头昏、双下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消失,血糖逐渐上升。
抢救 4 h 后患者血糖升至8.0 mmol/L,自诉心悸、乏力症状明显好转。
糖尿病患者长期留置胰岛素泵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处理1. 背景介绍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依靠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胰岛素泵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工具,可以持续输送胰岛素。
然而,使用胰岛素泵长期留置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风险增加。
本文旨在分析长期留置胰岛素泵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并提供处理方法。
2. 长期留置胰岛素泵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分析2.1 胰岛素泵设置错误胰岛素泵的设置不正确是导致低血糖的一个重要原因。
设定错误的胰岛素剂量以及输送速度过快都可能引起血糖水平下降过快或过低。
2.2 胰岛素泵系统故障胰岛素泵自身的系统故障也可能是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之一。
例如,泵输送胰岛素的速度不稳定、剂量错误等。
2.3 运动或剧烈运动运动会导致患者消耗更多的能量和血糖,而长时间不断输送的胰岛素可能无法及时适应血糖的变化,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2.4 饮食调整不当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时,需要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整。
如果患者通过胰岛素泵获得了更大的进食自由度,但对饮食调整的理解不到位,可能会导致血糖快速下降。
2.5 睡眠失眠睡眠状态下,胰岛素敏感度降低,而长期留置的泵可能会持续输送胰岛素,导致血糖降低过快。
3. 处理低血糖的方法3.1 及时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特别是在运动、剧烈活动或其他可能引起血糖下降的情况下,需要更加频繁的监测。
及时发现低血糖的发生,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2 调整胰岛素泵设置当发生低血糖时,应及时检查胰岛素泵的设置是否合理。
根据医生的指导,适当调整胰岛素泵设定的胰岛素剂量和输送速度,避免过度输送或剂量不足。
3.3 专业指导与教育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胰岛素泵需要得到专业医生的指导与教育,包括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胰岛素剂量设定、饮食调整等。
通过专业指导,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胰岛素泵的使用技巧,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3.4 患者自我管理患者需要主动参与自身疾病管理,加强对糖尿病知识的研究,学会识别低血糖的症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口服或进食饮料含糖物质。
一、引言胰岛素泵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用治疗工具,在血糖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使用胰岛素泵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感染、皮下硬结、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泵故障等。
为了确保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并处理胰岛素泵并发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 提高医护人员对胰岛素泵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3.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三、应急预案内容1. 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操作,确保注射部位清洁。
(2)发现感染迹象(如红肿、疼痛、脓液等)时,及时更换注射部位,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3)若形成脓肿,应切开引流。
2. 皮下硬结(1)定期更换注射部位,避免重复注射。
(2)使用较纯的胰岛素制剂,减少脂肪萎缩和硬结的发生。
(3)必要时,可采用局部理疗或按摩促进吸收。
3. 低血糖(1)密切关注患者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2)当空腹血糖小于4.4毫摩尔每升时,减少基础胰岛素的注入量。
(3)指导患者正确进食,避免低血糖发生。
4. 酮症酸中毒(1)密切关注患者酮体水平,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
(2)指导患者调整饮食,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治疗。
5. 泵故障(1)定期检查胰岛素泵,确保其正常运行。
(2)发现泵故障时,立即停用胰岛素泵,并告知患者。
(3)及时更换故障泵,确保患者治疗不受影响。
四、应急处理流程1. 发现并发症后,立即停止胰岛素泵的使用。
2. 根据并发症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给予心理支持。
4. 针对并发症,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
5. 定期评估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胰岛素泵并发症的培训,提高其识别和处理能力。
2. 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
3. 根据演练结果,不断优化应急预案。
六、总结胰岛素泵并发症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旨在保障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安全。
一、胰岛素泵风险1. 低血糖风险:胰岛素泵通过持续输注胰岛素,使血糖水平更加稳定,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低血糖。
特别是当患者忘记进食、活动量增加或胰岛素剂量设置错误时,低血糖风险会增大。
2. 导管感染:胰岛素泵需要通过导管将胰岛素输送到皮下组织,若导管护理不当,容易引发感染。
3. 胰岛素泵故障:胰岛素泵可能出现故障,如电池耗尽、泵体损坏等,导致胰岛素输注中断,影响血糖控制。
4. 吸收问题:胰岛素泵输注的胰岛素可能因皮肤吸收不良而无法发挥预期效果。
5. 胰岛素剂量错误:胰岛素泵的剂量设置可能因操作失误或软件故障导致错误,进而影响血糖控制。
二、胰岛素泵应急预案1. 低血糖处理:(1)立即停止胰岛素泵输注,监测血糖变化。
(2)根据血糖水平,给予患者口服葡萄糖或含糖饮料。
(3)若患者意识不清,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治,如拨打急救电话。
2. 导管感染处理:(1)及时更换导管,使用无菌操作。
(2)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3)加强导管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 胰岛素泵故障处理:(1)立即更换备用胰岛素泵。
(2)联系医生,了解故障原因及维修方法。
(3)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胰岛素剂量。
4. 吸收问题处理:(1)检查胰岛素泵设置,确保剂量准确。
(2)观察患者皮肤吸收情况,必要时调整输注部位。
(3)与医生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5. 胰岛素剂量错误处理:(1)立即停止胰岛素泵输注,监测血糖变化。
(2)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胰岛素剂量。
(3)加强胰岛素泵使用培训,避免类似错误发生。
三、预防措施1. 定期检查胰岛素泵,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按时更换导管,避免感染。
3.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胰岛素泵,避免剂量错误。
4.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泵的了解和认识。
5. 鼓励患者参加糖尿病相关活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了解胰岛素泵的风险及应急预案,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目的探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其价值。
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2例。
A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B组患者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在血糖控制时间,住院天数,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快速控制血糖方面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且在禁食、禁水期间,使用胰岛素泵降糖安全有效、缩短住院天数、胰岛素使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率降低。
临床使用效果优于传统使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标签:胰岛素泵2型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慢性高血糖导致各种脏器,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和衰竭。
2型糖尿病占大多数,其显著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索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或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胰岛素在机体内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或两者共同存在。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
糖尿病及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
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也明显增多。
但目前对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期血糖控制治疗的报道并不多见。
2型糖尿病患者应激情况下血糖波动大,需要频繁监测血糖及调整胰岛素剂量,容易出现血糖控制差或低血糖等发生。
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简单、安全的降糖方法。
随着胰岛索泵的问世,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期应激情况下禁食、水时应用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可能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方法[1]。
我院在浙西地区较早开展了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降糖治疗,在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估方面有了一定经验。
本文探讨了2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性期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及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的血糖控制效果,在连续皮下输注降糖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作者:高淑霞,赵竹玲,李继霞【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将20例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胰岛素皮下泵组(CS Ⅱ组)10例,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Ⅱ组)10例。
观察血糖降至正常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
结果:两种方法在血糖降至正常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上差异有显著性,且CS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Ⅱ组。
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给药治疗能缩短调整胰岛素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且更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关键词】胰岛素泵;2型糖尿病;疗效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传统的一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血糖波动明显,易发生低血糖,而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治疗的先进手段[2]。
本科从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以来,对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给药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2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给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例均为符合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自愿分为CSⅡ组和MSⅡ组。
CSⅡ组男6例,女4例,年龄(54.8±10)岁,病程(7.5±3.7)a,治疗前FBG为(14.7±3.6)mmol/L;MS Ⅱ组男5例,女5例,年龄(53.6±10)岁,病程(6.0±4.8) a,治疗前FBG为(15.1±3.9)mmol/L。
在年龄、病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CSⅡ组患者应用北京产圣唐Ⅲ号胰岛素泵,选择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将其在安泵前2 h~6 h从冰箱中取出至室温下,调整胰岛素泵,设定日期、时间、按医嘱设定基础量,用储药器抽取所需胰岛素剂量置于泵内,选择腹部,用稀碘酊消毒,然后通过连接导管及皮下埋置针头持续泵入胰岛素。
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的疗效及护理观察王晓红;周明丽【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6年3月~9月在我院住院的40例2型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40例病人在使用胰岛素泵后,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其平均达标时间为5.0 ±1.5天,达标时平均胰岛素用量为50.0±4.5U.40例病人中,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顾虑,予以心理护理后,顾虑消除,均自愿接受胰岛素泵治疗;2例在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进食后低血糖得到纠正;1例出现埋泵部位的红肿,更换部位重新置泵,红肿处外用百多邦治疗,红肿得以控制;4例出现胰岛素泵报警,其中3例针头堵塞,1例输注管扭曲,予更换针头及调整输注管位置后,报警解除,胰岛素泵工作恢复正常.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对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使胰岛素泵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期刊名称】《临床护理杂志》【年(卷),期】2008(007)001【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糖尿病,2型/药物疗法;糖尿病,2型/护理;胰岛素/治疗应用【作者】王晓红;周明丽【作者单位】241001,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内分泌科,芜湖;241001,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内分泌科,芜湖【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8.5;R587.105.3;R977.15;R473.5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慢性病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胰岛素泵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且操作较为复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仍有大量的技术问题和护理需求困扰着病人及其家庭成员。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发生低血糖的分析王凌云【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情况.方法将130例患者按照治疗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实施胰岛素非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时间分布特点.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1.43%,较对照组26.67%高(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空腹及三餐后2h内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凌晨三点低血糖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时的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餐后2h,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要注意控制药物剂量.【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01【总页数】2页(P81-82)【关键词】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低血糖【作者】王凌云【作者单位】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一病房,辽宁大连116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目前,胰岛素已经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而因胰岛素强化治疗所致低血糖的发生率也随之提升[1]。
大量医学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除了与其降糖药物的使用方法、活动量相关外,胰岛素使用剂量是其关键原因。
我院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到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分组对照方式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情况,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实验对象,130例患者均与WHO所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合。
其中,男67例,女63例,年龄为36~82岁,平均年龄为(68.42±7.61)岁;体质量为62~86 kg,平均体质量为(73.65±5.33)kg;病程为2~13年,平均病程为(7.05±3.93)年;排除合并意识障碍者、妊娠期糖尿病者、合并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者、心力衰竭患者和继发性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比较王晓巍【摘要】目的比较胰岛素泵组(CSII组)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在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胰岛素泵组为治疗组50例,应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笔芯300 U,注入美敦力712E系统泵24 h持续皮下注射.每日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为对照组50例,应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特充,三餐前即刻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晚睡前10 pm皮下注射.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的情况.结果CSII组与MSII组均可使血糖达标,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案均可使血糖达标,胰岛素泵更迅速,更平稳,更安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27【总页数】2页(P113-114)【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注射;疗效【作者】王晓巍【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辽宁辽阳 11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2010年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为11.6%[1]。
怎样控制好血糖成为医患共同面对的问题。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方法,短程强化胰岛素治疗后可以最大程度去除高糖毒性的影响,改善胰岛素B细胞功能,重塑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诱导疾病缓解。
胰岛素泵模拟人体的内分泌系统,24 h连续皮下给药,操作简便,灵活,起效快,吸收好,已成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诊断均符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杨茜;严臻泉;柳晓锋;张金峰;门焕丽;侯永革【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临床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将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continuous subcutaneousinsulin infusion,CSII)组43例,普通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II) 40例,观察2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MSII组,每日胰岛素用量少于M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预后GCS>8分的比例高于MSII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少于MSII组(P<0.05或<0.01).结论胰岛素泵治疗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快速平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6)010【总页数】4页(P1139-1141,1145)【关键词】颅脑损伤;糖尿病,2型;胰岛素输注系统【作者】杨茜;严臻泉;柳晓锋;张金峰;门焕丽;侯永革【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科重症监护室,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科重症监护室,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科重症监护室,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科重症监护室,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科重症监护室,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科重症监护室,河北石家庄0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R587.1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多见,颅脑损伤后更易出现高血糖,研究表明高血糖会加重脑损伤,影响中枢神经功能恢复[1]。
胰岛素泵治疗中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蒋岳霞;杨玲凤;黄金;毛季萍;姚小红
【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6(012)009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108例使用胰岛素泵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糖谱进行观察,分析其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结果108例使用胰岛素泵患者中16例发生低血糖.主要原因为胰岛素过量、不合理进食、运动不当、肾功能减退、胰岛素泵故障等.结论针对低血糖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胰岛素泵知识培训等措施,努力避免低血糖的诱发因素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的必要举措.
【总页数】2页(P826-827)
【作者】蒋岳霞;杨玲凤;黄金;毛季萍;姚小红
【作者单位】410011,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410011,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410011,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410011,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410011,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中低血糖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 [J], 李萍
2.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莫华冰
3.胰岛素泵治疗中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陈丽湘;孙慧伶;施红艳
4.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中低血糖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 [J], 李萍
5.胰岛素泵治疗中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陈丽湘;孙慧伶;施红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