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四小时养生方法

二十四小时养生方法

二十四小时养生方法
二十四小时养生方法

二十四小时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方

1:子时(23:00~1:00)前要睡觉(胆经)

2:丑时(1:00~3:00)要愉快入眠(肝经)

3:寅时(3:00~5:00)要有较深的睡眠(肺经)

4:卯时(5:00~7:00)宜喝温开水、排便(大肠经)

5:辰时(7:00~9:00)该吃早餐了(胃经)

6:巳时(9:00~11:00)要适量喝水、适时活动(脾经)

7:午时(11:00~13:00)宜小憩(心经)

8:未时(13:00~15:00)消化吸收功能最旺盛(小肠经)

9:申时(15:00~17:00)多喝水,利排尿(膀胱经)

10:酉时(17:00~19:00)工作完毕多休息(肾经)

11:戌时(19:00~21:00)要保持心情愉快(心包经)

12:亥时(21:00~23:00)睡眠以休生养息(三焦经)

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养生——照顾好胆经是最好的进补

丑时养生——养肝如同养护树木

寅时养生——娇生惯养的肺经可以这样养

卯时养生——只有大肠经通了肠道才通畅

辰时养生——辰时是胃经“瓜分”食物的最佳时刻

巳时养生——脾为后天之本

午时养生——心经会告诉你有多棒

未时养生——小肠经能治大病

申时养生——膀胱经上有“灵药”

酉时养生——肾主封藏

戌时养生——心包经是一条让人快乐的经

亥时养生——三焦通则百病不生

子午流注与12时辰养生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12个时辰与人体12条经脉的关系,可以看成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午流注纳支法十二经脉的气血循行:一天中的二十四小时分布,从半夜子时(23时)算起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经脉为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因此中医时间医学将十二地支作为日节律的指称。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起于肺经寅时(3-5时),终于肝经丑时(1-3时),每经历时2小时一个时辰。

⑴寅时(3点至5点),手太阴肺经最旺,是呼吸运作时间。其特点“多气少血”。“肺朝百脉。”肺将肝所储藏的新鲜血液送往全身,迎接新的一天到来。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⑵卯时(5点至7点),手阳明大肠经最旺,有利于排泄。“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蠕动最旺盛,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是吃早餐的时间。

⑶辰时(7点至9点),足阳明胃经最旺,是胃最活跃的时间。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⑷巳时(9点至ll点),足太阴脾经最旺,是脾脏最活跃的时间。“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所以吃早餐不会发胖。“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人脾经。

⑸午时(1 1点至13点),手少阴心经最旺,是养心的时间。“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⑹未时(13点至15点),手太阳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所以午餐一定要在1点前吃完,有利于营养吸收。

⑺申时(15点至17点),足太阳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这时间要多喝水,是一天最重要的喝水时间,肾脏和膀胱不好的人,最好在这段时间多喝水(500毫升),有利于泄掉小肠注下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⑻酉时(17点至19点),足少阴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有利于储存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⑼戌时(19点至21点),手厥阴心包经最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是心包经与脑神经活跃的时间,是看书最佳时机。

⑽亥时(21点至23点),手少阴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是免疫系统,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⑾子时(23点至l点),足少阳胆经最旺是骨髓造血,胆经运作时间,胆汁推陈出新。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⑿丑时(1点至3点),足厥阴肝经最旺。肝藏血,肝血推陈出新,是肝脏修复的时间,必须休息,保障肝脏的正常功能。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24小时生物钟养生法

24小时生物钟养生法 我国中医的《黄帝内经》载:“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意思是说,患有疾病的人,一天中常会出现早晨病情渐轻,中午病情稳定,深夜病情最重的周期性变化。美国阿肯色州大学的劳伦斯教授也认为:“人体每一个器官都有自己的生理节奏,掌握这些生理节奏的奥妙,就等于找到了防治疾病的办法。”这些都提醒我们,养生也要根据生物钟,养成良好的生活节奏,身体才能健康。原苏联科学家费洛诺夫曾研究发现,人体一天24小时的生物钟表现不同,可以有针对性地保养。本期我们特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刘思德教授、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周荣斌、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副主任医师曹启富,为我们解读24小时生物钟养生法。 1点:进入浅睡阶段,易醒。此时人体对疼痛最敏感,一些小隐患会表现出来。比如有人会因后背痛而醒来,可能是颈椎病发作或心脏病的前兆,不可轻易忽视。消化道出血易在半夜(0~2点)发作,此时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增加,加上胃部清空,加剧了消化道损伤。有溃疡的人如出现心率加快、四肢冰冷、头晕目眩,甚至便血等表现,应尽快就医。 2点:肝脏紧张工作。这时是深睡眠期,大多数器官都在休息,肝脏却是最“兴奋”的时候,分解与排出一天的毒素。

不少加班的人要注意尽量不喝咖啡、茶等含咖啡因的饮料,饿了喝点小米粥,吃点水果。避免情绪激动,工作两个小时放松半小时。在深睡眠期醒来,会导致整体睡眠质量下降,因此睡前避免饮水过多,以免起夜。 3点:血压低,脉搏、呼吸次数少。此时是急诊科最忙碌时刻。中老年人若在凌晨被憋醒,要警惕心衰的可能。少数糖尿病患者在凌晨3点左右,血糖逐渐升高,导致清晨空腹血糖高。患者可少食多餐,不要吃得过饱;临睡前1小时左右加餐1次,少量摄入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如一杯牛奶、一小碗稀饭或几片面包等,有助于提高夜间胰岛素的分泌量和敏感性。 4点:猝死、中风高发。江苏省人民医院曾统计发现,该院急诊科抢救的30%的心肌梗死、20%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在凌晨4点左右。此时人体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变慢,容易引发血栓。夜晚迷走神经兴奋,如果熬夜太久,会导致血压波动大,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若出现呼吸不畅、肢体麻木、口角歪斜等症状,应想到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可能。凌晨4点还是夜间低血糖的高发时刻,表现为出汗、心慌、做噩梦等。胃不好的糖尿病患者睡醒后要留意自身感觉,可在睡前吃点可缓慢吸收的食品,如一杯酸奶、一份水果、几块饼干等。 5点:阳气升华,精神饱满。这时很多老人已经醒了,

疏通经络的保健方法

疏通经络的保健方法 疏通经络的保健方法 古人疏通经络法——“导引” 大家都很忙,告诉大家一个诀窍“忙里偷闲”。偷闲做什么?做导引。 中医有五大技法:针砭按摩艾灸毒药导引。前四种方法都是外援的,是帮助你的,就是现在网络语言“给力”。导引是患者自己要做的就叫“导引”,叫接力,他给力我要把他接过来。 “易筋经”是导引的一种易筋经是一部完整的导引术. ——易“改变” 日为阳月为阴。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在变的,就是“易”的,《易经》就是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筋“筋经” 筋是人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能动肩能负脚能走都是筋在起作用。 ——经“经典” 就是宝典 筋络的松紧与健康有密切关系 人体有两部分。在体表运行的叫筋经。在人体内通到五

脏的叫经络。经络是无形的,筋经是有形的。可以把经络比作筋经的影子。筋经正了经络也是正了。筋经出现问题了经络也会出现问题。 筋松和筋紧对人的健康确实是有很大的关系。但不一定是筋特别长寿就特别长。寿命的长短跟筋经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跟健康肯定是有关系的。 筋也可以解释为韧带韧带膜筋膜。练筋骨就是练这个筋。 人体里面有12条筋经,相互之间和了健康就有保证。这是《总论》里讲的6句话。 “易筋经”主要是发掘人体的本能就是舒展筋骨。 两手握拳慢慢向上升起。易筋经就是伸懒腰。易筋经就是把人体的本能给它恢复起来。 人分上下前后都称为阴阳。它12个动作,从前到后从内到外一个一个松,人体的筋全部松了人就舒服了,这就是松筋骨。 自我按摩足尖和手指尖也是一种导引 捻脚趾捻手指在古代养生法里面就有的。筋经的起始点就在十个脚趾和十个手指上面。

晚上洗完脚上床了,不要急于睡觉,倒头睡不一定睡得好,睡着了睡眠质量不一定高。先坐在床上,把窗帘拉上把灯关掉,感受一下黑暗。现在白天光污染太厉害,要让人体的神经系统安静下来。然后用手指一个一个捻,先捻小脚趾,捏着指肚前后捻,捻得就是摸上去特别痛,把小脚趾往反方向掰一下。,然后再放松,再捻一下它就不痛了。不痛了就是通了。痛你就继续捻继续扳扳道它不痛为止。由小到大,一个一个挨着捻。把脚趾手指都这样捻一遍。 任督二脉与人体健康的关联任脉在人体的前面,任一身之阴。督脉在人的后面,督一身之阳。督脉不好中医就说是阳虚气虚。任脉不好,就是阴虚血虚。这是两个最重要的阴阳,实际上就是气血。 小孩是纯阳之体,由于现在孩子动的少,所以也会阳虚。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用导引术,任脉可以下来,督脉可以上去。 易筋经演示 易筋经的预备式。先扎个腰带。 ——运动前绑腰带有益人体健康 扎腰带非常重要。现在有很多人腰椎胸椎颈椎都出现了问题。实际上根还是在腰上面。再往下看根还是在腿上面。所以腰腿腰腿,腰一定要给它护住。护住我们的腰就可以保护我们的筋。

中医养生保健小常识

中医养生保健地小常识 相对西医来说,中医离我们地生活最近,也最为密切! 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一喝,盖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地中药.我们在吃生姜地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 地中药. 而“薄荷”(比如我们吃地薄荷糖、用地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地中药,属于““寒凉”型地中药.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 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以上,只是最简单地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 型、寒型. 事实上,中医地分类更加细密些,一般分成五类:风、热、湿、燥、寒.这种 分法实际上是”五行“地体现. 春天(木月)容易起“风”;夏天(火月)就会炎“热”;长夏淫雨霏霏产生“湿”气;秋天(金月)容易干“燥”;冬天就会“寒”. 下面,我们就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或者时常听说地中药: 祛风药:能让“风”型地疾病发散. 生姜(偏热);薄荷(偏寒);菊花这是生活中最常见地.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够达到“发散”病邪地作用. 祛热药(寒凉药):能够驱除“热性疾病”.

大家都会记得,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发烧症状地非典,一时间,板兰根成为药店里最强手地药物,那只很长时间脱销,那时候,要送礼,一大袋板兰根是最为贵重而有情谊地礼品.非典地症状是发烧,而板兰根地特点是“寒型药”,能 有驱散热疾之效. 黄连,是大家最熟悉地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说地就是黄连. 祛湿药:能够泻利祛湿、化瘀活血、理气化滞(注意:“湿”地概念很广, 包括痰、瘀、滞等). 冬瓜皮,也是中药,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汤就能很快通畅水道.而巴豆,是大家在电影中常看到地,古人捉弄人和喜欢让对方误食巴豆,这样就会让人大 泻不止. 月季花,也是中药;桃仁,也是中药.你可以想象:武侠小说中,桃花岛上地黄药师,能用月季花、桃仁制造化瘀活血地妙药,避免武打争斗中地淤血之 疾. 祛燥药:能够驱除“燥性疾病”. 杏仁能够润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够起到润燥通肺地作用(秋天属金、肺). 蜂蜜也是中药,如果老年人大便干燥不畅,蜂蜜具有润华、宣泄地功效,喝 点蜂蜜,很开能够通泻肠道,畅通大便. 祛寒药(温热药):能够驱散“寒型疾病”. 花椒、胡椒,都能让人吃得满头大汗(陈佩斯在春节晚会小品中就演过一个喜欢猛撒胡椒粉、吃面条大汗淋漓地人).花椒、胡椒就是典型地热型中药. 这样,我们对中药有了简单而直观地认识. 其实,以上我们对中药只是说了一半,现在开始说剩下地另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药包括两大类,一大类是用于“祛邪”,即对病邪(具体指上节所说地“风、热、湿、燥、寒”六邪)进行驱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邪实”.

第十章 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单选题)重点

第十章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单选题) 1. 中医认为正确的四季养生是: A.春秋养阳 B.夏季养阴 C.秋冬养阳 D.春秋养阴 E.春夏养阳 2. 中药的“五味”指: A.寒热温凉平 B.辛甘酸苦咸 C.喜怒悲恐惊 D.相需相使相畏相杀相恶 E.以上均不是 3. 根据中医理论五味适量有益五脏,适量的苦味食品有益于: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并,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摘自: A.《吕氏春秋尽数》 B.《黄帝内经素问》 C.《伤寒论》 D.《千金要方》 5. 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下列事物具有阳性属性的是: A.静的、不括跃、柔和 B.抑制、消极、晦暗、 C.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 D.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 E.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肉体 晚点试试,晚上或者明天 6、有关形神合一不正确的是() A.因神以形为物质基础,故应先养形 B.守神全形 C.保形全神 D.形神共养 7、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学科分支,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的养生保健思想和原则,()中医的方法手段,()预防疾病、保障和促进人体健康的一门学科。 A.运用、研究、完成 B.运用、施行、实现 C.研究、运用、实现 D.研究、施行、达到

8、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学科分支,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的养生保健(),运用中医的(),实现预防疾病、()人体健康的一门学科。 A.思想、方法、保障 B.思想原则、方法、保障 C.思想原则、方法手段、保障 D.思想原则、方法手段、保障促进 9、阴阳就成为中国古代认识和阐释天地万物()的一对哲学范畴。 A.发生 B.发展 C.变化 D.以上都是 10、只有()的事物或现象,才能根据各自属性的不同而分别归属于阴和阳。 A.对立 B.关联 C.A和B D.A或B 11、()是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属阳的事物也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 A.阴阳消长 B.阴阳转化 C.阴阳对立制约 D.阴阳互根互用 12、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的通道。 A.运行气血 B.联络脏腑形体官窍 C.沟通上下内外 D.以上都是 13、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包括()经脉、奇经()脉和()经别三大类。 A.8、8、12 B.8、12、8 C.12、8、8 D.12、8、12 14、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的正经,它们分别起于四肢,循行于体内,联系脏腑,上出颈项浅部。十二经脉不仅可以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而且因其联系了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从而补充了

二十四小时养生方法

二十四小时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方 1:子时(23:00~1:00)前要睡觉(胆经) 2:丑时(1:00~3:00)要愉快入眠(肝经) 3:寅时(3:00~5:00)要有较深的睡眠(肺经) 4:卯时(5:00~7:00)宜喝温开水、排便(大肠经) 5:辰时(7:00~9:00)该吃早餐了(胃经) 6:巳时(9:00~11:00)要适量喝水、适时活动(脾经) 7:午时(11:00~13:00)宜小憩(心经) 8:未时(13:00~15:00)消化吸收功能最旺盛(小肠经) 9:申时(15:00~17:00)多喝水,利排尿(膀胱经) 10:酉时(17:00~19:00)工作完毕多休息(肾经) 11:戌时(19:00~21:00)要保持心情愉快(心包经) 12:亥时(21:00~23:00)睡眠以休生养息(三焦经) 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养生——照顾好胆经是最好的进补 丑时养生——养肝如同养护树木 寅时养生——娇生惯养的肺经可以这样养 卯时养生——只有大肠经通了肠道才通畅 辰时养生——辰时是胃经“瓜分”食物的最佳时刻 巳时养生——脾为后天之本 午时养生——心经会告诉你有多棒 未时养生——小肠经能治大病 申时养生——膀胱经上有“灵药” 酉时养生——肾主封藏 戌时养生——心包经是一条让人快乐的经 亥时养生——三焦通则百病不生 子午流注与12时辰养生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12个时辰与人体12条经脉的关系,可以看成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午流注纳支法十二经脉的气血循行:一天中的二十四小时分布,从半夜子时(23时)算起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经脉为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糖尿病日常中医保健方法

糖尿病日常中医保健方法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从整体认识疾病、综合防治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通过合理运用中成药、中药饮片,配合中医饮食调养、运动治疗、非药物防治技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西药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防治并发症。 一、常见中医辨证食疗推荐方 饮食养生法对防治消渴病尤为重要。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具体应用应该在辨体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合理选用。 (一)阴虚燥热证 证见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食疗应以养阴消渴饮为基础。 食疗药膳方为: 1.玉粉杞子蛋:天花粉、枸杞、玉竹煎水,沥出,打入鸡蛋,蒸。 2.杞蓣粥: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3.三豆饮:绿豆、黑豆、赤小,煎汤服用。 4.乌梅生津茶:乌梅、麦冬,泡水当茶饮。 5.石斛芩叶茶:石斛(干、鲜均可)、黄芩叶,开水沏泡,代茶饮。 主食以荞麦面粉为主。副食以冬瓜、南瓜、苦瓜、藕叶及绿

叶菜等食物。 (二)气阴两虚证 证见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红暗、边有齿痕,舌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 食疗药膳方为: 1.参杞粥:西洋参、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2.归芪鸡:黄芪、当归、母鸡剁大块,加水抄煮,去浮沫,纳入黄芪、当归炖至肉熟。 3.苦瓜炒肉:鲜苦瓜、瘦猪肉,武火炒后食用等。 4.首乌适量加水煎半小时,取汁煮鸡蛋,每日1个。 5.益气生津茶:西洋参、石斛,开水沏泡,代茶饮。 主食以黄豆、玉米面粉为主。副食以洋葱、莲藕、豆腐、胡萝卜、黄瓜等。 (三)阴阳两虚证 证见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食疗药膳为: 1.苁蓉山药苡仁粥:肉苁蓉、山药、薏苡仁适量,煮粥食,每日两次。 2.枸杞明目茶:适用于2型糖尿病肝肾阴虚证,表现为头晕眼花、双目干涩者。用法用量:枸杞子、桑叶、菊花,开水沏泡代茶饮。 主食以未精加工面粉,全麦豆类等。副食以山药、蘑芋、南瓜、芋艿、芹菜、胡萝卡、油菜、洋葱等。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日常养生保健知识

日常养生保健知识睡眠养生护体之道 任何试图更改生物钟的行为,都将给身体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20、30年之后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一、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 二、晚间11-凌晨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三、凌晨1-3点,胆的排毒,亦同。 四、凌晨3-5点,肺的排毒。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因排毒动作已走到肺;不应Medicine,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五、凌晨5-7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便。 六、凌晨7-9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点半前,养生者在7点半前,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9、10点吃都比不吃好。 七、半夜至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手、脚、身体各个穴位所对应的内脏(图) 下面这几张图显示了,咱们的手、脚、身体各个穴位所对应的内脏。按摩的时候,对准穴位下力,才能对我们身体有益。 如图所示,比如我们的脚趾分别代表了我们眼睛和耳朵,而整个脚底就相当于人体身体的主干。 下面是手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会了自己给自己按摩一下吧。 拉拉耳朵养护全身器官 肾是人体重要脏器之一,乃先天之本。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健康长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

经常进行双耳锻炼法,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 一、提拉耳垂法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二、手摩耳轮法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病症。 三、提拉耳尖法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四、搓弹双耳法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两三次,每次20下。此法可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有健肾壮腰之功效。 五、双手拉耳法左手过头顶向上牵拉右侧耳朵数十次,然后右手牵拉左耳数十次。这一锻炼还可促进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减轻喉咙疼痛,治慢性咽炎。 六、双手掩耳法两手掌掩两耳廓,手指托后脑壳,用食指压中指弹击24下,可听到“隆隆”之声,曰击“天鼓”。此刺激可活跃肾脏,有健脑、明目、强肾之功效。 七、全耳按摩法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八、双手扫耳法以双手把耳朵由后面向前扫,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以上八法,可根据各人所需选择,或单项或几项配合进行,只要能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简单易学的强肾健体保健法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步履轻快,神思敏捷,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生疾病等。 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肾阴虚者,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红等症状。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

老年人体质的中医药保健方法

(一)平和质 1.情志调摄 宜保持平和的心态。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弹琴、下棋、书法、绘画、听音乐、阅读、旅游、种植花草等放松心情。 2.饮食调养 饮食宜粗细粮食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食品;不要过饥过饱,也不要进食过冷过烫或不干净食物;注意戒烟限酒。 四时饮食调养:①春宜多食蔬菜,如菠菜、芹菜、春笋、荠菜等。②夏宜多食新鲜水果,如西瓜、番茄、菠萝等,其他清凉生津食品,如金银花、菊花、鲜芦根、绿豆、冬瓜、苦瓜、黄瓜、生菜、豆芽等均可酌情食用,以清热祛暑。③长夏宜选用茯苓、藿香、山药、莲子、薏苡仁、扁豆、丝瓜等利湿健脾之品,不宜进食滋腻碍胃的食物。④秋宜选用寒温偏性不明显的平性药食。同时,宜食用濡润滋阴之品以保护阴津,如沙参、麦冬、阿胶、甘草等。⑤冬宜选用温补之品,如生姜、肉桂、羊肉等温补之品。 3.起居调摄 起居宜规律,睡眠要充足,劳逸相结合,穿戴求自然。 4.运动保健 形成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可根据个人爱好和耐受程度,选择运动健身项目。 5.穴位保健 老年人体质的中医药保健方法

(1)选穴:涌泉、足三里。 (2)定位:涌泉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见图1)。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见图2)。 (3)操作: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度,按揉2-3分钟。每天操作1-2次。 图1足底部涌泉穴位臵示意注:图中黑点为涌泉穴 图2小腿外侧足三里穴位臵示意注:图中黑点为足三里穴 鲤城区江南·金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基本理念和知识

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基本理念和知识 一、基本理念和知识 1.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保健活动。 2.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3.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4.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5.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6.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 7.药食同源。常用药食两用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8.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9.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10.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 11.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12.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 13.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14.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15.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 16.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17.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18.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19.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20.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21.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生理周期,养生保健各有特点。 22.不抽烟,慎饮酒,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23.人老脚先老,足浴有较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24.节制房事,欲不可禁,亦不可纵。 25.体质虚弱者可在冬季适当进补。 26.小儿喂养不要过饱。 三、常用养生保健内容 27.情志养生:通过控制和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养生方法。 28.饮食养生:根据个人体质类型,通过改变饮食方式,选择合适的食物,从而获得健康的养生方法。 29.运动养生:通过练习中医传统保健项目的方式来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常见的养生保健项目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 30.时令养生:按照春夏秋冬四时节令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 31.经穴养生: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运动等方式,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养生方法。 32.体质养生:根据不同体质的特征制定适合自己的日常养生方法,常见的体质类型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 四、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33.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牙齿坚固。 34.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生活养生-最健康作息时间表 从早到晚24小时安排

文章导读 对于多数选手而言,能否拥有一份完美的健康作息时间表完全取决于你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坚强的毅力。从清晨睁开眼睛的那一刻,你的生活就要踏入健康的生活轨道里。在以下为您推荐的作息时间表里,涵盖了每天进食、运动、休息所需要的最佳时间长度,帮您更合理规划作息时间。 7:30:起床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早上5:22―7:21分起床的人,其血液中有一种能引起心脏病的物质含量较高,因此,在7:21之后起床对身体健康更加有益。 打开台灯。“一醒来,就将灯打开,这样将会重新调整体内的生物钟,调整睡眠和醒来模式。”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教授吉姆?霍恩说。 喝一杯水。水是身体内成千上万化学反应得以进行的必需物质。早上喝一杯清水,可以补充晚上的缺水状态。 文章导读 7:30―8:00:在早饭之前刷牙 “在早饭之前刷牙可以防止牙齿的腐蚀,因为刷牙之后,可以在牙齿外面涂上一层含氟的保护层。要么,就等早饭之后半小时再刷牙。”英国牙齿协会健康和安全研究人员戈登·沃特金斯说。 文章导读 8:00―8:30:吃早饭 “早饭必须吃,因为它可以帮助你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营养师凯文?威尔伦说。早饭可以吃燕麦粥等,这类食物具有较低的血糖指数 文章导读 8:30―9:00:避免运动 来自布鲁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早晨进行锻炼的运动员更容易感染疾病,因为免疫系统在这个时间的功能最弱。步行上班。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走路的人,比那些久坐不运动的人患感冒病的几率低25%。 文章导读 9:30:开始一天中最困难的工作

纽约睡眠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人在每天醒来的一两个小时内头脑最清醒。 文章导读 10:30:让眼睛离开屏幕休息一下 如果你使用电脑工作,那么每工作一小时,就让眼睛休息3分钟。 文章导读 11:00:吃点水果 这是一种解决身体血糖下降的好方法。吃一个橙子或一些红色水果,这样做能同时补充体内的铁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 文章导读 13:00:在面包上加一些豆类蔬菜 你需要一顿可口的午餐,并且能够缓慢地释放能量。“烘烤的豆类食品富含纤维素,番茄酱可以当作是蔬菜的一部分。”维伦博士说。 文章导读 14:30―15:30:午休一小会儿 雅典的一所大学研究发现,那些每天中午午休30分钟或更长时间,每周至少午休3次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几率会下降37%。 文章导读 16:00:喝杯酸奶 这样做可以稳定血糖水平。在每天三餐之间喝些酸牛奶,有利于心脏健康。 文章导读 17:00―19:00:锻炼身体 根据体内的生物钟,这个时间是运动的最佳时间,舍菲尔德大学运动学医生瑞沃·尼克说。 文章导读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生命 生命是具有生长、发育活力,并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探索生命 的规律,对于中医养生学来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一、生命的起源 《内经》认为,生命物质是宇宙中的“太虚元气”,在天、地、日、月、水、火相互作用下,由无生命的物质演变化生出来的。天地之间所以有品类无限多样的物种,都是物质自己的运动和变化,在时间进行中形成的。《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说:“太虚廖廓,肇基化元……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就是 这个意思。人是最高等的动物,但也不过是“物之一种”,是 从万物群生中分化出来的。所以《素问·宝命全记沦》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以天地之气生”,是说人类生命的起源,源于天地日月, 其中主要源于太阳的火和地球的水。太阳是生命能量的源泉,地球的水(凡其所溶解的各种营养物质)是生命形质的原料。有生命的万物必须依靠天上的太阳和地上的水才能生存,人类当然也不例外。 “四时之法成”,是说人类还要适应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才能 发育成长。因为人生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变化、

必然会直持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而人体的内环境的平衡协调和人体外界环境的整体统一,是人体得以生存的基础。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可使内环境与外界自然环境为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人的活动违反自然变化的规律,或外界自然环境发生反常的剧变,而人体的调节功能又不能适应时,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都会遭到破坏而产生疾病。这说明“适者生存”,仍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人类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 二、生命的运动形式 《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这就是说,生命活动是自然界最根本的物质-—气的聚、散、离、合运动的结果,生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活着的人体,是一个运动变化着的人体。《素问·六微旨大论》进一步指出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这就说明,只有运动,才能化生万物,宇宙间的一切吻质,尽管有大小和生存的时间长短不同,但运动是一致的。 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也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矛盾的基本过程。因此,在生理上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如肺的宣发与肃降,

10大常用养生保健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年发布了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结果。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为8.55%,即15~69岁的人群,每100个人中有近9人具备了基本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了解基本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和知识,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了解常用养生保健内容与方法。 这个调查结果提醒我们,正确的养生方法还需要大力普及。在此,让我们重温《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一起跟随中医养生保健专家来学习其中推荐的十种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1. 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牙齿坚固。 【解读】中医有个健齿功法叫作“叩天钟”,也就是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民间有谚语形容叩齿的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每天早晨上下牙齿反复相互咬叩60~360次,不仅能强健牙齿,对身体其他器官也是很好的锻炼。经常叩齿,能使经络畅通、强肾固精。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使皱纹减少,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2. 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解读】中医认为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类经?摄生类》指出:“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呼吸吐纳,可调理气息,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 3. 咽津法: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解读】因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这里所说的玉泉就是指唾液。现代医学发现,唾液中有一种唾液腺激素,能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延缓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衰老,预防老年性疾病,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唾液中还有一种过氧化物酶,可以抑制致癌物质的毒性。唾液还具有消炎、解毒、助消化及润肌减肥等多项功能。 4. 搓面法: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十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解读】搓面疗法是用手轻轻搓擦面部的一种民间疗法,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可防治一些身体疾患。清代医学家吴尚先就说:“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此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治疗面神经麻痹、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面部神经痛等病症。长期坚持可延缓颜面衰老,推迟老年斑产生。 5. 梳发: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100次。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解读】这套保健养生功法中医叫作“拿五经”。先是用五指分别点按人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称之为“拿五经”。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功能,增强分泌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经常梳头,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此外,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 6. 运目法: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十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十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解读】这个方法有助于预防眼病。具体做法是:闭目转睛,左右各7次,然后忽然睁大眼睛快速查看物体,自觉眼内有热气。转动眼睛时口鼻短暂闭气,睁眼时尽力用口呵出浊气,吸入清气,各7次。通过眼睛的主动运动,使眼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有助于消

一天24小时里的12时辰养生法则

一天24小时里的12时辰养生法则 子时:胆经当令23:00~1:00 此前要睡觉 常见症状:头晕目眩、口苦、善太息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人体侧面而下,一直到脚的四趾。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春天把生发之机养住了,一年都好;少年时把生机养好了,对一生至关重要;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子时不要吃夜宵,不易消化。"胆有多清,脉有多清"。 丑时:肝经当令1:00~3:00 要愉快入眠 常见症状:胸闷、疲倦、黑眼圈、特别容易烦躁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如果要是养肝的话,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如果一夜一夜地打牌,是养不起肝的。 在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是你要有所收敛,你不能让它一下子就生发上去,所以一定要让它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 所谓升中有降,用一个比方来说:大家都看过九龙壁,看龙图就会发现,升龙的头都是降下来的,降龙的头是升上去的,就是所谓升的东西你一定要有降才可以,生发的东西一定要有收敛,而收敛之中也一定要有生发,这就是中国学问,非常灵活,不能只有生发没有收敛,只有收藏而没有生长,都是不可以的。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丑时前未入睡的人,面色会显得膏灰,情志倦怠而易烦躁。 寅时:肺经当令3:00~5:00 要有较深的睡眠 常见症状:肺部胀满、咳嗽气喘、缺盆部(包括喉咙)疼痛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候是肺经当令。中医的经脉也是从肺经开始的,现在所谓的正月也是从寅时开始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天真正的开始是从寅时开始的。 人体的气机都讲顺其自然,也就是从肺经开始的。这个时候是阳气的开端,所以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老人为什么到这个时候容易早醒?实际上就是气血能量不足了。寅时时常醒来,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应加以注意。"肾有久病者,可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吸七遍,以引颈

中医养生调养的方法

中医养生调养的方法 中医可谓是我国一种特有的养生方法,中医的好处有很多种,在我们看来我们养生,使用中医的方式也要多注意几点,可不能胡乱来养生,不能别人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还是要根据个人不同身体来进行养生的,那么关于中医养生保健学或许大家并不了解,接下来的文章就来为大家介绍下相关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养生之法被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或道生。卫生就是保卫生命的意思;养生就是养护生命的意思;厚生就是厚待生命 的意思;道生就是要求以上养生都要有一个度。 《道德经》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告诫人们要遵循自然界和宇宙的规律。 所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规律,采用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以延年益寿的一种措施,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保健活动。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之道与养法.jpg

养生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在维护人类健康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和延续性。 由于养生活动涉及到研究人的生命现象,其内容自然会贯彻到日常生活诸多方面,这就必然涉及到各种文化现象,因此古代养生的内容多分散在许多文化范畴之中,如医药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武学文化等。 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验的角度不同,他们的养生活动在调节饮食起居、服用药物、采用医术(针灸、按摩、推拿等)、练习武术气功、修养精神、节制欲望、修养品德等方面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 中医养生的基本内容与特色 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1.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天人合一”道家思想,说的是

60.常用的防松方法有三种

常用的防松方法有三种:摩擦防松、机械防松和永久防松。 机械防松和摩擦防松称为可拆卸防松, 而永久防松称为不可拆卸防松。 常用的永久防松有:点焊、铆接、粘合等。这种方法在拆卸时大多要破坏螺纹紧固件,无法重复 使 用。 常见摩擦防松有:利用垫片、自锁螺母及双螺母等。 常见的机械防松方法:利用开口销、止动垫片及串钢丝绳等。 机械防松的方法比较可靠,对于重要 的联接要使用机械防松的方法。 下面分述如下。 (1)摩擦防松 (2)①弹簧垫片防松弹簧垫圈材料为弹簧钢,装配后垫圈被压平,其反弹力能使螺纹间保持压紧力和摩 擦力,从而实现防松 ②对顶螺母防松利用螺母对顶作用使螺栓式中受到附加的拉力和附加的摩擦力。 由于多用一个螺母, 并且工作不十分可靠,目前已经和少使用了。 ③自锁螺母防松螺母一端制成非圆形收口或开缝后径向收口。当螺母拧紧后,收口胀开,利用收口 的弹力使旋合螺纹间压紧。这种防松结构简单、防松可靠,可多次拆装而不降低防松性能。 ④弹性圈螺母防松螺纹旋入处嵌入纤维或尼龙来增加摩擦力。该弹性圈还起防止液体泄漏的作用。 2)机械防松 ①槽形螺母和开口销防松槽形螺母拧紧后,用开口销穿过螺栓尾部小孔和螺母的槽,也可以用普 通 螺母拧紧后进行配钻销孔。

②圆螺母和止动动垫片使垫圈内舌嵌入螺栓(轴)的槽内,拧紧螺母后将垫圈外舌之一褶嵌于螺母 的一个槽内。 ③止动垫片螺母拧紧后,将单耳或双耳止动垫圈分别向螺母和被联接件的侧面折弯贴紧, 实现防松。如果两个螺栓需要双联锁紧时,可采用双联止动垫片。 ④串联钢丝防松用低碳钢钢丝穿入各螺钉头部的孔内,将各螺钉串联起来,使其相互制动。这种结 构需要注意钢丝穿入的方向, 3)永久防松 ①冲边法防松螺母拧紧后在螺纹末端冲点破坏螺纹 ②粘合防松通常采用厌氧胶粘结剂涂于螺纹旋合表面,拧紧螺母后粘结剂能够自行固化,防松效果 良好。

中医养生 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要对时对症,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养生方法,每天不同的时辰也有具体的养生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一天24小时的养生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

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法

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方 法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法 食积是由于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脾胃,运化失健引起的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不调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中药治疗验方: 高良姜2g,槟榔4g,共研细末,敷脐中,纱布覆盖固定,每日一次。用于脾 虚夹积证。 中成药疗法: 小儿健脾丸每次一丸,一日2次,开水送服,用于脾虚夹积证者。 针灸治疗: 主穴取足三里、中脘、建里、气海。配穴取脾俞、胃俞、公孙。一日一次,实证用泻法,虚中夹实证先泻后补。 推拿治疗: 捏积法:患儿俯卧,医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反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到大椎穴即可,如此反复5次,但捏第3次时,没捏3把,将皮肤捏起一次。每日一次,连续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再作下一疗程。 调摄护理与预防 严格控制饮食,禁食肥甘厚味,定时定量进食,饮食应易消化并丰富营养;有呕吐者以生姜汁数滴加入少许糖水饮服;腹胀痛时可揉摩脐部,脾虚者常灸足三里;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者可以蜂蜜10~20ml冲服,3天以上未大便者 可用甘油栓或开塞露通便。 1.宝宝腹泻时的饮食要适当减量,吃辅食的宝宝要以吃面汤、米汤、米粉为主。可以把面炒微黄,把炒面、细姜丝做成面汤,再把姜丝挑出后喂宝宝,炒后的面易消化,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补肚子”(注意,患湿热泻的宝宝不可加姜丝)。还可以煮苹果水喝,蒸苹果吃也有止泻作用。 要忌吃高蛋白、高脂肪、多糖的食品,如鸡蛋、鱼、肉类、油炸及油腻食品、奶油、含糖量高的饮料、点心等,还有蔬菜,因为蔬菜中的粗纤维可加重腹泻。母乳喂养的宝宝要减少奶量,妈妈不可吃辛辣、油腻食品。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把奶粉换成适用宝宝腹泻期的不添加乳糖的豆奶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