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鸟语花香》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17
教案美术鸟语花香美术是一门具有独特魅力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教学中,如何设计一份既富有趣味又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美术教案成为了教师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份名为“”的教案,并探讨其设计理念和教学效果。
首先,这份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通过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鸟类和花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态、色彩和纹理等特征,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力,还能够锻炼他们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这份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观察和绘画鸟类和花卉,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作品。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花卉和鸟类进行绘画,并赋予它们不同的色彩和表现方式,展现自己的艺术思想和个性。
再次,这份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大型作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这样的合作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这份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意识。
通过观察和创作鸟类和花卉的艺术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的魅力,并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传统和审美观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并与他们的创作进行对比和思考,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总之,这份名为“教案美术鸟语花香”的教案在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审美能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能够。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鸟语花香》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学情分析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
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以麻雀为例写意花鸟画,麻雀一鸟一花鸟画一山水画一中国画,引申到历史,技法,章法。
以解剖麻雀,从理论到实践,从物理--画理--情理这条主线(框架),告诉学生丰富的国画知识。
花鸟画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
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追求。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以麻雀为例初步掌握写意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解剖麻雀观察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从物理--画理--情理这条主线,让学生初步掌握丰富的国画知识。
3、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过程与方法: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验中国写意画的笔墨情趣,领悟麻雀的动态造型练习。
教学难点:通过解剖麻雀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历史,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鸟语花香》教学设计教案名称: 鸟语花香科目:美术教学对象:初中七年级所用教材版本: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鸟语花香》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课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花鸟是我国民族绘画的经典,属于国画,历史悠久。
在本课中涉及到很多中国画的欣赏,这对中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在本课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体验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学情分析:初中的学生对美术技能、技法的掌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对中国画的作品欣赏十分感兴趣,因此学生对本课有很大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但对本课中笔墨技法的运用以及各种笔墨效果的掌握是很难的,故本课的关键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以及笔墨的运用。
设计思路:根据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教学从“鸟语花香”这个问题着手展开。
并让学生初步欣赏中国画的作品,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以及笔墨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不同的笔墨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画通过对中国花鸟的学习,初步掌握笔墨的运用及花鸟画的技法。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观察荷花及花鸟的画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笔墨运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笔墨的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的学习通过笔墨的运用创造鸟语花香的世界,丰富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以及审美的眼光,提高艺术感知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文化。
教学重点:欣赏历代花鸟作品,了解中国画的审美以及笔墨的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笔墨技法及花鸟画法。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的。
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
《鸟语花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学习,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学习花鸟的画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情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花鸟画作品及相关诗词,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荷花、竹子、梅花等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梅花和鸟的画法。
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颜料、笔等示范用具、名画印刷品若干张。
教学过程导入:(1)、考考学过的知识,第一课的时候我们学了《走进美术》,那么同学们还记得美术有哪几类呢?(学生回答)(2)、那么请同学们再来说说看,美术种类中的其中之一绘画又包含哪几种呢?(3)、多媒体出示若干幅中国画让学生欣赏,提问:a.同学们知不知道刚刚我们看的画是美术种类之一绘画种类中的哪一种呢?b.中国画按照题材分可分为哪几类?新课授受:今天呢,我们将来学习中国画中的其中一类——花鸟画(引出学习的主题)(1)、出示花鸟画图片,让学生欣赏,在欣赏的时候了解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请学生读一下周敦颐的《爱莲说》,教师分析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让学生思考古人为什么喜欢画荷花,感受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人文特点。
(3)、欣赏近现代画家潘天寿的《雁荡山花》。
(4)、介绍清代诗人马曰璐的诗《杭州半山看桃》:“山光焰焰映明霞,燕子低飞掠酒家。
红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恋桃花。
”再欣赏海派画家王震的《桃花飞燕》,对比、欣赏、感受中国花鸟画的诗情画意。
课题《鸟语花香》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花和鸟的各种形态,大胆进行表现创造2.掌握头饰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让学生在游戏创造活动中体验愉悦感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萌发爱护花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难1.掌握制作头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体会美术创作活动的快乐2.头饰的制作的方法教学准备范品,各类制作的用具课时安排二课时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双面胶(学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准备绘画制作工具,规范绘画制作习惯。
二、导入新课 1.上堂课,我们帮助小鸟找到了家,小鸟、小鸟妈妈为了感谢我们,今天他们带着许多的小鸟来感谢我们。
2.欣赏课件:小鸟在花丛中嬉戏,花儿竞相开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他们在干什么? 3)小鸟是怎么飞?大家模仿飞一飞。
4)花儿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开放的?大家表演。
三、欣赏感知 1.课件演示小鸟形态。
1)他是什么鸟?是什么颜色的? 2)他有几个部分组成? 3)师生同练:通过小鸟的组成部分分析,画画小鸟的基本结构。
2.小结交流:今天,小鸟们要去参加森林的舞会,要评评谁是最美的小鸟,所以他们想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们帮忙出出主意,为他们打扮打扮,你有什么好主意呢?该从小鸟哪里入手为他打扮呢?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各种不同的尾巴、身体、翅膀、皇冠等,给小鸟换新衣。
2)教师展示刚才“打扮”的美丽的小鸟,多美的小鸟,美的象公主,你想说些什么?3)你想打扮一只怎么样的小鸟?(战士小鸟、飞行员小鸟,空姐小鸟等有职业的各种小鸟)。
四、学生尝试练习:打扮小鸟 1.将小鸟有个性的打扮。
2.涂上美丽、鲜艳的颜色。
3.自己学着剪一剪。
五、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时间: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课堂小结 1.展示小鸟作品,让学生自由思考:我该如何展示我的小鸟? 2. 师生共同探讨展示的方法。
3.制作头饰,胸饰等。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花和鸟的各种形态,大胆进行表现创造2.掌握头饰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让学生在游戏创造活动中体验愉悦感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萌发爱护花鸟的环保意识重点:掌握制作头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体会美术创作活动的快乐难点:头饰的制作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具:范品,各类制作的用具学具: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双面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准备绘画制作工具,规范绘画制作习惯。
美术课题鸟语花香教案反思教案标题:美术课题鸟语花香教案反思教案简介:本教案针对美术课程的鸟语花香主题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通过综合利用观察、绘画和创造等艺术手段,帮助学生感知自然界中鸟儿和花朵带来的美好,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知鸟儿和花朵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2.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运用不同材料和手段,创造出独特的鸟和花的形象。
二、教学准备:1. 学生绘画工具和材料:画笔、颜料、纸张、铅笔、橡皮擦等。
2. 展示素材:包括图片、录像、书籍等,让学生能够观察和了解鸟类和花卉的多样性。
3.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等,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美丽的鸟类和花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发表关于鸟类和花卉的感受和想法。
2. 知识讲解:通过投影仪或计算机,向学生展示一些鸟类和花卉的多样性及其重要性的图片和视频。
讲解有关鸟类和花卉的基本知识,如名称、外貌特征、生长环境等。
3. 观察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观看相关视频,让他们仔细观察鸟类和花卉的特征、颜色、形状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活动。
4. 绘画实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运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创作自己独特的鸟类和花卉形象。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绘画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5. 成果分享: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对彼此的绘画技巧和创意给予评价和建议。
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画展,让更多的人欣赏学生们的作品,并了解他们对鸟类和花卉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在教案编写之初,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 教学资源是否充足: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展示素材和教学辅助工具,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感受美丽的鸟类和花朵。
鸟语花香--中国花鸟画的欣赏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鸟语花香》单元,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三大学科之一,通过该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对五年级学生来说,首先是会欣赏,然后才是在一定造型基础上的笔墨技法的学习。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体会花鸟画中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表现方式;2、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花鸟画,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提高对花鸟画的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2、难点:学生对花鸟画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音乐《鸟语花香》,提问你联想到什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起来感受音乐,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花、鸟叫、流水、树等)2、花、鸟、树是属于中国画的哪个题材,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点题:鸟语花香--中国花鸟画的欣赏体验中国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
二、展开1、什么是花鸟画?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些作品,这些作品上画了什么呢?(生答略)小结:回答得真不错,那么也就是说花鸟画的题材不仅限于花鸟。
中国画家喜爱表现自然界的事物,如花卉、禽鸟、鱼虫、蔬果等,人们把这类作品统称为花鸟画.2、比较荷花照片与国画,国画荷花仅仅表现荷花的外形美吗?让学生思考古人为什么喜欢画荷花?荷花有什么象征意义?感受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人文特征——借荷花题材,抒发画家个人的情感。
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
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
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
人与自然《鸟语花香》教学背景: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学生了解了美术的开阔领域,建立、增强了绘画的自信,并在实践中学会了对身边各种信息的处理,通过合适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课则是增加了传统绘画艺术所独具的文化内涵、民族的人文精神。
在无限的几个课时中,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的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至少可以做到使学生了解东方绘画体系中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感悟中国花鸟画这一优异传统艺术的魅力。
使学生在当下这一多元的文化格局中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心爱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责任、有义务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并把她一路传承下去。
教案设计:本章共有四课时,从学生实践的角度,学生分别要体验中国画特有的工具材料,了解掌握它们的特性,学习花鸟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竹、梅、麻雀的画法即笔墨技法,而教师则要完成完成技法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精神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学习,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学习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竹子的画法、梅花的画法及花鸟的表现技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竹子、梅花及其他花鸟类。
2、在优良的文化情趣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异传统,心爱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重点:结合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学习中国花鸟画,欣赏历代作品及相关诗词,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点,了解荷花、竹子、梅花等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
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梅花和鸟的画法。
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浙教版七年级美术说课稿鸟语花香
美术课《鸟语花香》说课稿
说教材:
说课内容:浙教版七年级《鸟语花香》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设计的“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它分四课共同组成《鸟语花香》这一单元。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本单元第一课通过对《出水芙蓉》、宋代崔白的《寒雀图》、近代画家王震的《桃花飞燕》及近现代画家潘天寿的《雁荡山花》等作品的欣赏,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中国画的审美以及荷花的象征意义,初步尝试、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并运用中国画技法画出各种笔墨效果。
第二课选取了郑板桥的《竹石图》及陆抑非的《竹子课徒稿》,通过对郑板桥的作品及竹子诗词的学习,了解诗书画相映成趣的中国画传统及竹子的象征意义。
第三课选取了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关山月的梅花作品,其作品具有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
同时教材还选取了不同风格的梅花作品,通过对梅花绘画、梅花诗词的学习,了解花鸟画中梅花绘画的特点与风格。
在第四课鸟的画法中,通过对李苦禅等画家的花鸟画作品欣赏以及对中国画的笔墨方法。
初中美术鸟语花香的教案初中美术鸟语花香篇一:鸟语花香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认识和欣赏花鸟画名家作品,感受花鸟画独特的魅力,激发学对传统文化和生活的热爱。
2.学习写意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和技巧,尝试在宣纸上进行花鸟画练习,训练学生心手相应的表现能力。
3.体验中国花鸟画用笔,用墨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表现花鸟,体验笔墨趣味。
教学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巧,理解笔墨情趣。
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美丽自然风景图片、中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教师国画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毛笔、墨汁、生宣纸、调色盒、国画颜料、水桶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导入:播放鸟鸣声音,课件展示美丽的花卉和鸟儿的图片。
导语:听到小鸟婉转的歌唱,看到这么多漂亮的花鸟,我们就仿佛来到了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闻到了芬芳扑鼻的花香。
2. 欣赏:出示中国画名家作品图片。
课件对比出示美术作品和生活实物图片,加深学生视觉印象。
引出本课主题“鸟语花香”二、学习新知1. 请同学们说说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师现场展示:毛笔、宣纸、墨、中国画颜料等等。
(重点讲解毛笔、宣纸的特点)2. 欣赏:看看国画大师是怎样表现花鸟的。
——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了花鸟的外形和色彩,更重要的是画面富有深刻的寓意。
3. 探索中国画的技巧。
① 用笔的方法教师示范中锋、侧锋用笔及其轻重缓急的基本笔法。
(注意讲解线条的粗细、曲直变化)② 用墨的方法教师演示蘸墨的方法,及其墨色的变化。
4. 探究花鸟画法学习花鸟画,主要要通过对描绘对象的细心观察,研究和体会,掌握不同花的形态特点和不同鸟的形体特点,反复练习,才能画出好的作品来。
① 观察齐白石《麻雀》图(顺带讲解齐白石这名画家)。
② 了解麻雀的基本结构(头、身子、两条腿、两翅、尾巴)。
③ 学习鸟的画法。
教师边示范边教步骤。
鸟的基本形体我们可以用两个圆表示。
a 用羊毫笔调墨,一笔点出“头”,二笔点出“身子”。
美术《鸟语花香》教学反思范文尊敬的各位老师、专家:下午好,这是我第四次踏上这个地方,和前几次的心情相比,此时此刻,我心里首先想到的是感谢,感谢陆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和各位老师,同仁交流学习,也感谢在座的各位和我重温那段难忘的经历。
下面我就谈谈参加这次优质课展评的一些感想。
一、积极准备在题目公布之前,我对浙美版7—9年级的所有教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每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教学思路的设计,同时也观摩了大量的优质课录像,加上自己10几年的教学经验,感觉自己内心也有了一些思路,但是在10月23日拿到课题之后,我还是蒙了,感觉这节课很难处理,这是一堂技法课,要上出新意,的确不是那么简单。
二、多次磨课所以在定教学方案时,我也犹豫了很久,做了3个不同的方案,在我无法定夺的时候,是唐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指导。
一遍遍的改,课件也随着相应的改,期间我也为自己的课堂进行了2次摄像,通过观看自己在课堂上的录像,再进行修改。
综合权衡之后,决定上第一课时的水墨荷花。
三、回顾课堂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聆听鸟鸣声,脱离常规的眼耳共同体验,引起学生的多方联想,发散思维,带着好奇感走进鸟语花香的水墨世界。
新课的第一环节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国画的基本知识。
第二环节的笔墨体验,首先是设计了一个叫一位学生来黑板上尝试的环节,让学生直接感受,为下面的技法知识讲解埋下伏笔。
教师的'示范,学生的体验同步进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生体验氛围。
通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一张作品,了解学生对笔墨技法的理解掌握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安排,梯度式进行训练。
第三环节的感受体验设计:以荷花为载体,运用写意的笔墨技法去临摹,学生体验作业的同时PPT循环播放一些写意花鸟的作品,配上朱自清《荷塘月色》描绘荷塘的文章朗诵和悠扬的古琴音乐,让学生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细细感受,慢慢体验。
作业展示环节设计:是展示在一个已经设计好的长轴上,等学生作业展示后题上班级等字后是一幅“十里荷塘”的长卷,再次感受国画的用笔技巧和墨色变化。
鸟语花香——傲雪梅花教学目标:1、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2、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梅花的画法及精神内涵,体验笔墨情趣。
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教学设计:一、导入: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请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理解,教师补充:陆游以梅花自喻,虽处境艰困,风雨侵凌,却不改本色,即便粉身碎骨,其别有韵的香味也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体会梅花的人格魅力。
引出课题——傲雪梅花二、笔墨尝试。
1、用笔、用墨方法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用笔:中锋、侧锋、顺锋、逆锋分析哪些地方要用哪些笔法。
2、欣赏梅花图片,学生在音乐声中体验笔墨技巧。
三、欣赏、体验。
图片展示名家作品,分析梅花画法。
欣赏与分析: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情绪? 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特点吗? 说说你的想法。
( 学生互相讨论后作答)教师总结:( 由欣赏作品直接感受梅花的铮铮铁骨)四、跟我画。
传授画梅花技巧:(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跟画)(1)、画梅先立枝,侧锋画枝干,干有老、嫩之分。
老干画法宜苍劲、曲折,新枝宜柔嫩、挺直。
出枝要有粗细、曲直、长短的变化、左右顾盼纵横交错才能生发自然之妙。
(2)、点花用大白云兼毫笔(秃笔为宜),蘸色由浅到深。
点花瓣的形态亦求方圆之间,一笔点一瓣,自瓣梢入笔从外向里点,当中空出白心。
瓣与瓣之间要有透视形成的角度变化,即大小、宽窄的不同,不要每朵花都是几个圆点,既无深浅又无大小的排列。
传授小知识点:用笔:中、侧锋,轻、重、缓、急等。
用墨:干、湿、浓、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