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鸦片战
- 格式:ppt
- 大小:8.44 MB
- 文档页数:33
《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鸦片战争》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1课。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的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给后世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课标要求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签订《南京条约》三个子目的内容。
这样的安排遵照了鸦片战争的开端、经过和结果的完整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时序和逻辑性。
(三)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五大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在讲授课程的时候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鸦片战争。
2.时空观念培养学生在清朝的时间背景下和鸦片战争发生的地理位置中对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和存在的器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3.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培养学生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和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努力重现真实历史的态度,掌握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4.历史解释简述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经过、《南京条约》的签订等基本史实;了解《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签订。
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鸦片战争对于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理性分析能力和客观评判的态度。
5.家国情怀感受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时反抗的斗争精神、林则徐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直面中国曾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使学生对于振兴中华的原因和概念更加透彻,培养学生爱国、努力奋斗的精神。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中国历史的第一课,上承七年级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下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融入工业文明。
既有贯穿中国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
本课分为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三目,呈现的是天朝上国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挑战,最终落败的这一段历史。
从结构上看,这三目内容前后时序衔接,又具有因果关联,可分为背景、过程和影响这三个部分。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他们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有初步的了解,对继续学习中国历史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同时,他们也逐渐了解历史学习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
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加全面的去学习这一课。
但是毕竟才八年级,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
其次,从本课开始,即进入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这一段历史既是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中国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初中学生血气方刚,较为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
2.知道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战败的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2.运用表格,梳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从多个角度探讨鸦片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爆发、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是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变为其附庸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起进行抗争、探索富强的伟大开端。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是该册的开篇,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精美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了解鸦片战争,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鸦片战争的过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鸦片战争。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鸦片战争,认识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是本册的起始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史料和生动的插图,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后果,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鸦片战争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深入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从而形成对鸦片战争的清晰认识。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探究,我将会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史料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分析史料,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