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4
在中国戏曲学院晋剧班讲座讲稿曲润海一、办艺术教育、搞培训,是山西的重要经验有人问我:山西为什么戏曲梅花奖文华表演奖获奖演员多?我说,根本的原因是艺术学校多、戏曲青年团多。
山西的戏曲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共42人,除了田桂兰、王万梅、郭彩萍、高翠英、杜玉梅五位获奖时是中年演员外,其余37人都是当时的青年演员,而且多数是我在山西时办的9个戏曲青年团的,只有阳泉晋剧团没有梅花奖。
42人中,从艺术中专毕业的32人,随团培养的10人,出自9个戏曲青年团的29人。
这个事实证明,戏曲表演人才的出现、成长,离不开艺术教育。
艺术中专教育是个重要环节,是个基础工程。
忽视、轻视艺术中专教育,基础打不好,首先出不来青年尖子,以后也很难造就戏曲表演艺术家。
但是现在全国普遍地忽视了艺术中专这个基础教育,山西也不例外。
戏曲表演人才的造就、成熟、成名,有一个小周期一个大周期,即十年一个小周期,二十年一个大周期。
如果十年没有一批青年尖子,二十年没有一定数量的成熟的演员或表演艺术家,一个剧团甚至一个剧种就危险了。
山西的10个青年团如今都人到中年,已经不是青年团了。
现在只有临汾的小梅花蒲剧团和运城的蒲剧青年实验团基本解决了这个后继乏人的问题。
省晋剧院靠着省戏曲职业学院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形势并不乐观。
去年的全省戏曲教学剧目汇报演出,也就晋城市有点气势。
即使解决了小周期的问题,甚至其中有几个获得了梅花奖,也还有个再提高的问题。
37个过去的青年现在的中年梅花奖和文华奖演员,目前并不都在舞台上,有的调走了,有的当了领导干部,有的做了导演、教师,还在山西舞台上演戏的27人,他们仍有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提高创造力的必要,更何况刚毕业的青年演员!在这样的形势下,你们升入中国最高的戏曲学府来深造,既是你们个人的幸事,也是振兴山西戏曲艺术所需。
你们肩负的任务不轻啊!二、保护传承,继往开来你们都是从艺术中专学校毕业又考上大学的优秀学生,你们在学校时都从老师那里一招一式地继承了几个传统折子戏,因此才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升学。
演讲的流程表和台词(邬上台,致开场白):a:大家好,现在由我们来为同学们展示中国戏曲的相关资料,希望这些资料可以对大家了解我们祖国的文化传承起到帮助的作用。
(邬,退场)(王上台)王:接下来由我为同学们介绍:什么是中国戏曲。
王: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在所有戏剧中,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淮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王:当然无论是什么戏曲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1、以歌舞演故事2、远离生活之法3、超脱的时空形态4、虚拟手法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
(王,退场)(董上台)董:大家好,接下来由我向大家介绍戏剧的主要特色。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
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
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
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国粹演讲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中国的国粹。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而国粹正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国粹是指一种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它代表着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中国国粹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京剧、书法、中国画、茶道、园林、中医、太极拳等。
今天我将重点介绍中国国粹中的京剧和中国画。
首先是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京剧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而且还有独特的脸谱和服饰。
京剧的表演艺术非常丰富多彩,演员们需要通过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表演经验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京剧中的唱腔、念白和动作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能够深深吸引观众的眼球,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是中国画,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统称,它包括了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多种类型。
中国画以墨、笔、纸为主要工具,通过勾勒线条和运用水墨渲染,表现出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和艺术理念。
中国画强调意境和意象的表达,注重笔墨的韵律和节奏,追求形神兼备,寓意深远。
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人民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中国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国粹,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国国粹中汲取灵感,不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国粹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谢谢大家!。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中国皮影戏的精彩故事。
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走进皮影戏的世界,感受这项古老艺术的无穷魅力。
一、皮影戏的起源与发展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宫廷娱乐活动。
据史料记载,皮影戏起源于西汉,盛行于唐宋,发展于明清,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皮影戏经历了多次演变,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流派。
北方皮影戏以陕西、山西、河北等地的“陕西皮影”、“山西皮影”、“河北皮影”为代表,具有浓郁的北方风情。
南方皮影戏则以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广东皮影”、“福建皮影”、“浙江皮影”为代表,具有鲜明的南方特色。
二、皮影戏的艺术特色1. 造型独特皮影戏的影子人物造型生动活泼,极具艺术魅力。
人物形象夸张、传神,服饰华丽,色彩鲜艳。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巧妙地运用线条、色彩、造型等手法,使皮影人物形象富有立体感。
2. 演技精湛皮影戏的表演者技艺高超,通过操纵皮影人物进行表演。
他们运用手指、手腕、手臂等部位,灵活地操控皮影,使其在幕布上展现出丰富的动作和表情。
此外,表演者还需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为皮影戏伴奏。
3. 音乐优美皮影戏的音乐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融合了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元素。
曲调优美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表演过程中,音乐与皮影人物的动作、表情相互呼应,使观众沉浸在艺术氛围中。
4. 情节丰富皮影戏的剧目众多,涵盖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等。
这些剧目既有寓教于乐的教育意义,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们通过精彩的演绎,使观众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皮影戏的文化价值1.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皮影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介绍四川川剧演讲稿三百字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的川剧爱好者,今天非常荣幸能为大家介绍四川川剧。
川剧又称四川评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源于明末清初,经历了从各地杂剧的融合发展,到乾隆时期的繁荣昌盛,同治年间的创新巅峰,以及近现代的持续繁荣与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川地方戏曲艺术。
川剧的艺术特点十分鲜明,首先它融合了多种戏曲声腔和表演形式,包括昆曲、儿童戏、黄梅戏等,形成了包容性强的艺术风格。
其次川剧的表演技艺丰富多样,身手气韵脚的动作、“出手”铜锤花、以鞭代笔的“水袖”等都是其独特的艺术符号。
此外川剧的化妆、服装、道具也十分讲究,充分体现了四川的地方特色。
川剧的剧目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也有现代题材和创新之作。
其中《白蛇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
谢谢大家!介绍四川川剧演讲稿三百字(1)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的讲解员,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种富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民间色彩的戏剧艺术——四川川剧。
川剧又称四川评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起源于清朝乾隆时期的四川农村,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地方戏曲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川剧表演风格独特,技巧高超有着丰富的表现手法。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唱腔、华丽的脸谱、夸张的服饰和生动的表演,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川剧的音乐伴奏也极具特色,既有传统的川胡、二胡等乐器,也有创新的电子琴、吉他等现代乐器。
这些音乐元素与川剧的唱腔、表演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川剧音乐。
此外川剧的剧目丰富多样,既有反映古代英雄传奇的古装戏,也有描绘现实生活的现代戏。
其中《白蛇传》、《西游记》等剧目更是家喻户晓,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介绍四川川剧演讲稿三百字(2)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的川剧爱好者,今天非常荣幸能为大家介绍四川川剧。
川剧又称四川评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让戏曲在党旗下传承演讲稿3篇让戏曲在党旗下传承演讲稿3篇第1篇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大家好!走上这讲台,我的心情是这样的激动不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戏曲在党旗下传承》。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阿基米德没有找到这样的支点,他也没有撬起过地球。
可是苦难的中国在八十九年前就找到了拯救中国的支点,那就是中国共产党。
恩格斯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
"法国年鉴学派大师吕西安·费弗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党的历史更需每一个共产党人去敬畏、去珍惜、去创造。
党的历史教会我们如何为官、如何做人。
春风和煦播洒民生雨露,滋养着长白神韵,东风强劲倍显人才精神,装点着华夏大地。
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又是一部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既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又是一部开天辟地的发展史。
抒写着我们的昨天和今天,预示着我们的明天,写着共产党人的灵魂,指引着共产党人将来的命运。
它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使我们心有所依,情有所归。
回眸这40年的历程,党的每一次思想理论践行和升华活动的开展,都引领和激励了一个时代的脉动,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飞跃,带动了全国人民向着小康富裕迈进的步伐,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到"三个代表",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从"科学发展观"到"先进性教育",每一次,都让我们振奋,每一次,都让我们得到了实惠,每一次,都让我们尝到了幸福的甜头。
我们的党,每每在我们国家危难之际总会做出令世人赞叹的惊人之举,救人民于水生火热,救苍生于危难时刻。
历史再次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创先争优",更多的是一种激励,一种示范,一种带动,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更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力量的"新元素"行动起来,强国富民,再创伟业!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国家在党的领导下,经济、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中国在地区和世界的地位都明显提升,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黄梅戏夫妻观灯演讲稿亲爱的各位领导、嘉宾、亲朋好友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分享关于黄梅戏夫妻观灯的演讲稿。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黄梅戏的起源及其与夫妻观灯的关联,并提出一些我们应当从中学到的道理。
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它源于中国湖北省的黄梅地区,因此得名黄梅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黄梅戏以其婉转柔美的唱腔、绚丽多彩的服饰、动人心魄的表演形式,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关注与喜爱。
而夫妻观灯,作为黄梅戏剧目中的一种形式,具有浓郁的夫妻情感和家庭婚姻的主题。
夫妻观灯常常讲述的是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共同奋斗的故事,通过情感的交织与碰撞,展现了婚姻和家庭的力量与温暖。
夫妻观灯是黄梅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扮演,它不仅仅展现了角色本身的戏剧性和艺术美感,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和婚姻的价值。
在夫妻观灯中,我们可以看到丈夫和妻子之间的一团和气,他们虽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是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共同面对,最终克服了困难,走向了幸福。
通过观看黄梅戏夫妻观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首先,夫妻观灯告诉我们,婚姻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需要共同努力和执著的坚持。
在婚姻中,丈夫和妻子之间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在困难面前相互支持,保持相互信任。
只有这样,婚姻才能够更加幸福美满。
其次,夫妻观灯给了我们一个关于家庭的启示。
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小天地,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地方。
夫妻观灯通过展示夫妻之间的爱情和家庭的力量,告诉我们家庭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陪伴家人,与家人分享快乐与痛苦。
最后,夫妻观灯教会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不论是来自于爱情,还是来自于家庭。
每一个当下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用心感受,感激身边的人和事。
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不要等到伤痛才懂得珍惜。
在结束演讲之前,我想引用一句经典的台词: “夫妻百事亲,半点不分身”的黄梅戏台词。
传承粤剧文化演讲稿
粤剧,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它承载着粤剧文化的丰厚底蕴,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传承粤剧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传承粤剧文化的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传承粤剧文化的重要性。
粤剧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丰富的剧目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因此,传承粤剧文化不仅是对粤剧艺术的传承,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
其次,我们需要探讨如何传承粤剧文化。
传承粤剧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强对粤剧艺术的传统教育,培养一批优秀的粤剧传承人才。
其次,要加强粤剧剧目的保护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粤剧。
同时,要积极探索粤剧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推动粤剧艺术的创新发展。
最后,要加强粤剧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和喜爱粤剧文化。
总之,传承粤剧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粤剧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粤剧文化,让粤剧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广东粤剧文化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广东粤剧文化》。
广东粤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分支,承载着广东人民的情感和文化记忆。
广东粤剧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明代。
与其他地方的戏曲相比,粤剧在表演形式、唱腔和演员扮相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被誉为华南地区的艺术明珠。
首先,广东粤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而闻名。
它将音乐、舞蹈、表演、唱腔等元素相互结合,在舞台上以独特的身手和动作方式展现故事情节。
广东粤剧独特的身段技巧和扇子、绢帕等道具的运用使得演员在舞台上如鱼得水,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其次,广东粤剧的唱腔也是其魅力所在。
广东粤剧有“文白合璧”的特点,既有白字喇叭唱,也有文字半分唱。
喇叭唱以快速、生动、活泼的唱腔闻名,而半分唱则以缓慢、柔美的唱腔打动人心。
通过不同的唱腔方式,广东粤剧可以准确表达不同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这种特色的唱腔使得广东粤剧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辨识度。
最后,广东粤剧在演员扮相上也独具特色。
演员们的脸谱和服饰都经过精心设计,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脸谱,红色、蓝色、黑色等颜色象征着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
演员们戴着重头的假发,身穿华丽的戏装,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惊喜和享受。
广东粤剧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近年来,广东粤剧不仅在中国国内广受欢迎,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许多国内外的学校纷纷设立粤剧专业,培养更多的粤剧人才,促进了粤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广东人,我们应该自豪地母校粤剧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观赏粤剧演出、学习粤剧表演技巧等方式来深入了解和传承广东粤剧。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广东粤剧的支持和保护,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让我们用热爱和行动,传承和弘扬广东粤剧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广东这一独特而。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元代是中国戏曲成型的时期。
中国古代戏曲与印度的的梵剧、古希腊的悲喜剧并成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剧种”,而我国戏曲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包括昆曲、京剧以及诸多的地方戏曲,如川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秦腔、评剧等。
【京剧】
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从徽班进京算起,也只有二百多年。
1、京剧音乐:以皮黄腔为主(皮指“西皮”源于秦腔,黄指“二黄”),伴奏乐队称为“场面”,分“文场”(京胡、月琴、小三弦、京二胡、笛、笙等)与“武场”(鼓、板、锣、钹等)。
2、板式:我们经常会说做事情有板有眼的,板眼就是在京剧中标记拍子的方式,在这儿我们插入一个知识点: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强弱规律。
在乐曲中有强拍与弱拍之分,二拍子为强、弱,三拍子为强、弱、弱,四拍子为强、弱、次强、弱。
而京剧中板就强拍、眼就是弱拍,一板一眼就是二拍子、一板三眼就是四拍子、有板无眼是一拍子,而无板无眼自由拍子。
3、行当:京剧舞台上的角色根据其性别、性格、年龄、职业及社会地位的不同,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是扮演女性的角色,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
净:俗称“花脸”,一般扮演男性角色,分正净、副净和武净。
丑:又称“三花脸”,多演伶俐幽默或阴险狡猾的角色。
4、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
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典韦。
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5、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的代表剧目,《贵妃醉酒》中的《海岛冰轮初转腾》
《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乾隆时花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是梅派代表剧目,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的拿手杰作之一。
故事发生在唐玄宗时代、唐明皇(玄宗)与贵妃扬玉环相约在百花亭设宴,饮酒赏花。
到了这天,贵妃在百花亭候驾多时,未见驾临,太监来禀,皇帝已转至西宫。
贵妃听知此讯,心中极为不悦,只得一人独自饮酒,赏花解闷,不觉喝得大醉,后来满怀怨恨,独自回宫。
【昆曲】
1.(课件)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自形成以来变化较少,但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200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2.(课件)剧目有:汤显祖《牡丹亭》、《紫钗记》,孔尚任《桃花扇》。
洪昇《长生殿》,著名的折子戏《游园惊梦》等。
其中《游园惊梦》出现在嫦娥一号上。
《游园惊梦》选自昆曲的保留剧目《牡丹亭》,“游园”、“惊梦”又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两出戏。
3.(课件)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
【川剧】
1.(课件)川剧: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
川剧善于利用绝技创造人物,如:钻火圈、藏刀、托举、开慧眼等,其中“变脸”是川剧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
2.(课件)变脸: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
它是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变脸的方法大体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
抹脸: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就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
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
扯脸: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
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张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根丝线。
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随着表演的需要,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张一张地扯下来。
【越剧】
(课件)浙江剧种,诞生于1906年。
越剧是浙江众多地方戏曲中,第一个吸收女子参加演出、并从清一色男演员变成清一色女演员的剧种。
(课件)主要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西厢记》等。
【黄梅戏】
(课件)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
(课件)重要剧目有《天仙配》、《打猪草》、《女驸马》等。
【豫剧】
原名河南梆子,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
是全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之一。
(课件)主要剧目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
著名的豫剧演员有常香玉等。
【秦腔】
发源于陕西、甘肃一带,也称陕西梆子,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约三千个,多是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
它的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的共2748本。
【评剧】
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
约有七十多年的历史。
它产生于河北东部。
是全国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
(课件)主要曲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
【练习】
1.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国古老戏曲艺术是(昆曲),而被誉为“国粹”的戏曲艺术是(京剧)。
2.“变脸”是(川剧)戏曲艺术表演的特殊技巧之一。
3.越剧是(浙江)省的地方戏曲,黄梅戏是(安徽)省的地方戏曲,豫剧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秦腔是(陕西)省的地方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