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网上第5次作业复习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756.00 KB
- 文档页数:13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一、公平和效率1、公平:本小组同学经讨论认为,公平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
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
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对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观的内容。
公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2、效率:本小组同学经讨论认为,效率是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
人类任何活动离不开效率问题,人作为智慧动物,其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的人投入少,但实现的目的多,即我们所说的事半功倍,而有的人投入很大,但实现的目的少,或者实现不了其目标,即我们所说的事倍功半,前者是高效率,后者是低效率。
所以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产出。
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1、洛伦兹曲线:本小组同学经讨论认为,是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兹(M.Lorenz)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也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①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分配的平等程度。
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②如果任一人口的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的百分比,此时洛伦兹曲线为正方形对角线OL,这是完全平等的收入分配线。
③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其余人口一无所有,显然,这时洛伦兹曲线为图中OHL,这是完全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线。
电大会计本西方经济学第五次任务收入差距过大的症结目的:这是一道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效率和公平的现实问题。
让学生理清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理论,理解我国实施经济发展政策的背景和时机,增加理解经济发展理论的同时,加深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理解,在工作中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目前,中国的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学者就指出,我国居民收入的整体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0这一公认警戒线。
在那以后,情况并没有改善,基尼系数近年来进一步上升到0.45-0.50的高水平。
近来,有些人把收入差距的这种不正常的扩大,归因于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和中国领导80年代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
他们说,市场化改革过分强调效率,导致贫富差别扩大和平等的受损;他们的具体主张,则是限制企业主、中高层经理人员、专业人员等“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对其课征高额累进税。
吴敬琏则认为,上述分析是缺乏根据的,据此提出的对策更存在方向性的问题。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针对计划经济时代占有统治地位、上世纪80年代仍旧有广泛影响的平均主义思想提出的。
当时,平均主义不但在国有企业中造成消极影响,而且对农民和民营企业创业致富构成了严重的思想障碍。
旗帜鲜明地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于拨乱反正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导致贫富悬殊的人们的逻辑,是把公平和效率对立起来,宣称平等和效率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负相关关系。
平等和效率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理论,最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平等与效率——一个巨大的权衡》一书中提出的。
然而奥肯在书中说得很清楚,他所考察的,是结果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机会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前者的确是负相关的,后者却不是负相关。
机会平等使有才能的人有动力、有可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而机会不平等会抑制人们才能的发挥,因而对社会效率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网上形考(作业一至六)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会计学(统计系统方向)、金融学、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学员网上形考;同时资料也是学员期末纸质考试的必备资料。
形考作业一试题及答案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
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
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M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A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
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TP)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AP),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AP)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AP);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AP)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
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 姓名范志刚所在教学点大丰课程代码110076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评阅教师第五次任务共五次任务任务内容:【第五次形成性考核】(理论教学)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等于消费。
2.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的依存关系,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的依存关系。
3.消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不取决于收入的自发消费,另一部分是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引致消费。
4.短期宏观经济总需求分析中,45°模型揭示了总支出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
5.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总支出与总供给相等。
6.自发总支出增加时,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自发总支出减少时,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7.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8.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
9.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
10.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11.汇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汇率的影响而影响净出口。
12.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垂线。
13.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物价水平上升。
1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的。
15.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揭示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
16.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
17.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8.紧缩性货币政策包括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
为什么AA制通常会使晚餐的账单变得更大13秋工商管理(本科)第5小组第一部分答案正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空间。
“AA制”这种生活方式,在朋友聚会、娱乐、出游时早已被中国人接受并广泛使用。
像“拼”和“团”打头的活动,都是由“AA制”衍生出来的。
但对于夫妻双方,“AA制”常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有些人认为夫妻间实行“AA制”伤感情,而有些人则认为“AA 制”是个不错的理财方式。
一、要讨论为什么AA制通常会使晚餐的帐单变得更大,首先要理解什么是AA制。
在中国,AA制本意指的是在餐馆吃完饭以后各自支付自己消费的费用,相对于夫妻共同财产而言,就称夫妻AA制,但很多情况下中国人实际是在平分公共费用,应该称为shareequally。
也可以理解为达成一个共同的或者共有的目标,而各自贡献出自己一部分力量,完成的一个利益的共享。
两者的不同之处,AA制是均分,而“拼一族”在平均上不是很明确,只要能够组合起来能够实现目标就可以。
二、AA制消费模式的好与坏?1、好处:AA制的好处: AA制对现今社会是一个十分好的方法,在现今社会大部分人的收入,有多少人能经常独自请客,现今社会大多数人的收入都是2000~3000元左右,这样的薪金对于工作者来讲无疑是一个比较头痛的数字,除非一愿意一世孤,父母留有房屋和大量金钱,物品给你,要不然,以这个薪金计算:一个人一个月,煤气130元,柴米油盐150,出行车费用200,住房500,电费70,购日常生活所需250,偶尔感冒发烧少则100多则数百,每月的社交费300,上述数据只是粗略统计,但比较接近大部份人,试问,以这种消费数额,一个月能请客多少次,请人者心痛,被请者开心。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男女观念,很多人都认为男人和女人出街一定要男方请客才显出男人的豪迈,要是女方请客就显得男方不中用,是一个吃“软饭”什么的,这未免对男人太不公平了吧?多少AA制就提出了男女平等了。
(0379)《西方经济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6:第六次作业1:[单选题]工人的工作日是指A: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B:工人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C: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和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D:工人生产全部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时间总和参考答案:C第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
第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地组织和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进行。
第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和利益,保证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五,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避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悲剧在中国重演。
2:[单选题]个别企业的资本所有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A:追求绝对剩余价值B:追求相对剩余价值C:追求超额剩余价值D:降低劳动力价值参考答案:C第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
第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地组织和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进行。
第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和利益,保证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五,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避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悲剧在中国重演。
3:[单选题]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绝对延长工作日的结果B: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D: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参考答案:D第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
第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地组织和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进行。
第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和利益,保证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西方经济学电大作业1题目及答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
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
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这些变量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通俗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
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即: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IS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
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L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
答:一、通货膨胀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重点强调俩点:“普遍的”、“持续的”。
一是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上升,是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一种或几种产品或劳务价格上升,不算是通货膨胀;二是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持续上涨,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产品或劳务价格的一次性或暂时上涨也不算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品和劳务价格等不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属于通货紧缩,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从商品供求关系方面分析,有以下三种情况: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在社会总需求中,无论是消费、投资增加,还是政府支出或净出口的增加,都可能使需求增加,都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在未充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不会引起价格上涨,不会产生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在正常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增加,使价格水平提高。
但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增加,价格水平提高,但国民收入不再增加,这是由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所致。
此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对价格水平提高的影响更大。
在上述正常的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条件下,由于社会总需求增加引起价格总水平普遍持续的提高,就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主要是由政府支出、投资及转移支付增加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刺激消费力度过大等原因引起的。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我们在理解上应注意两点:一是成本提高可能使价格上涨,但不是必然上涨;二是当社会总需求不变或增加不大时,成本提高会使价格上涨,但社会总需求增加很快,成本提高时价格不一定不涨。
那么,我们来分析成本提高为什么价格会上涨:原因是由于成本提高,供给曲线上升,则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提高;如果成本进一步提高,总供给曲线继续上升,则国民收入进一步减少,而价格更进一步提高,这种由于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普遍持续上涨就构成了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网上第5次作业1.如果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8,政府增加100万元支出将使国民收入增加()A. 500万元B. 80万元C. 400万元D. 100万元满分:2 分2.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A. I=SB. I+G=S+TC. I+G+X=S+T+MD. AD=AS满分:2 分3.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A. 减少货币供给量B. 降低失业率C. 提高失业率D. 增加工资满分:2 分4.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 水平线D. 垂线满分:2 分5.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A. 增加,利率上升B. 增加,利率下降C. 减少,利率上升D. 减少,利率下降满分:2 分6.进口边际倾向的上升()A. 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减少B. 使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向上移动C. 将改变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斜率D. 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增大满分:2 分7.若自发总需求增加1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万元,则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A.1B. 0.1C. 0.9D. 0.5满分:2 分8.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A. 边际消费倾向为0.6B. 边际消费倾向为0.4C. 边际消费倾向为0.64D. 边际消费倾向为0.2满分:2 分9.如果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A. 出口和进口都减少B. 出口和进口相等C. 出口和进口相等且减少D. 出口小于进口满分:2 分10.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 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B. 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C. 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D. 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满分:2 分11.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A.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B.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C.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满分:2 分12.“滞胀”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即:()A. 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B. 一条长期存在的斜率为正的直线C.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断外移D. 一条不规则曲线满分:2 分13.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A. 卖出国债B. 提高准备金率C. 降低再贴现率D. 减少货币供应满分:2 分14.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A. 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B. 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C. 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 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50%以上满分:2 分15.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A. 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B.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C.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D.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满分:2 分16.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A. 财政部B. 中央银行C. 商业银行D. 中央政府满分:2 分17.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 消费减少B. 储蓄减少C. 消费增加D. 政府支出减少满分:2 分18.需求拉动通货膨胀()A.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 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C. 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 以上均不是满分:2 分19.一般来说,外贸乘数比投资乘数要()A. 大B. 小C. 相等D.无法比较满分:2 分20.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A. 总需求B. 公债C. 税收D.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满分:2 分1.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变动成了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A. 再贴现率下降表示货币当局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B. 再贴现率下降表示货币当局减少货币和信贷供给C. 再贴现率上升表示货币当局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D. 再贴现率上升表示货币当局减少货币和信贷供给E. 表示政府采取旨在使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满分:4 分2.在经济衰退时期,依靠发行公债扩大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有下述影响()A. 缓和经济萧条B. 增加政府债务C. 缓和了通货膨胀D. 减少了政府债务E. 税收增加满分:4 分3.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A. 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B. 消费增加的数量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C. 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D. 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上升E.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差额随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大满分:4 分4.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A. 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B. 政府决定紧缩开支,减少政府购买C. 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D. 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E. 消费和投资的减少满分:4 分5.要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就要()A. 提高边际消费倾向B. 降低边际消费倾向C. 提高边际进口倾向D. 降低边际进口倾向E. 提高边际储蓄倾向满分:4 分1.从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殊的扩张型财政政策,是不同于发达国家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双重手段的扩张型财政政策。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由政府制定,以调节经济。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3.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4.按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时,转移支付也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5. 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6.汇率在我国使用直接标价法,美国使用间接标价法。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7.当其它因素不变时,物价水平的变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平行移动。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8.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的提高。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9.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因为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而变小了,进口倾向越大,乘数越小。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0. 自动稳定器不能完全抵消经济的不稳定。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四、概念连线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平均储蓄倾向:()A. 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B.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满分:2 分2.财政赤字:()A. 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B. 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C. 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D. 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E. 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满分:2 分3.财政政策:()A. 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B. 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C. 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D.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满分:2 分4.税收乘数:()A. 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B. 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C. 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D. 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E. 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满分:2 分5.汇率:()A.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 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C. 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D. 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满分:2 分6.A. 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B. 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C. 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D. 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满分:2 分7.总需求曲线:()A.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D. 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E. 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满分:2 分8.失业率:()A. 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B. 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C. 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D. 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E. 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满分:2 分9.A. 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B. 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C. 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D. 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E. 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满分:2 分10.国际收支平衡表:()A.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 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