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44.00 KB
- 文档页数:6
2024年1月江苏省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一、考试目的
江苏省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旨在检验学生对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涵盖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和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地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
1. 地球与地图
2. 自然地理
3. 人文地理
4. 区域地理
5.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00分。
题
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
四、考试安排
1. 考试日期:2024年1月
2. 考试时间:150分钟
3. 考试地点:各高中学校
五、备考建议
1. 熟练掌握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素养。
2. 重视地理实践,提高地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地理学科的阅读和思考,培养地理学科思维。
4. 参加模拟考试,了解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六、参考资料
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 江苏省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大纲
3. 高中地理教材
4. 地理学科相关期刊和著作
七、注意事项
1. 考生须携带身份证、准考证参加考试。
2. 考试期间,考生严禁携带手机、电子词典等违禁物品。
3. 考生须遵守考场纪律,诚实守信,不得抄袭、作弊。
祝各位考生在2024年1月江苏省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江苏高考地理考试说明篇一:2014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2014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删繁就简推陈出新解读人:南京市教研室徐晓彬【变化】初步分析,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有五大变化。
其一,删去了原说明考试内容每条下的解说。
在全国众多考试说明的体例中,考查内容条目下再加解说的,本不多见;再加上解说文字,有的切实,有的空疏,未必尽能与条目相吻合;在各地高三复习实践中,也颇多将解说文字零敲碎打、机械切割,使复习更加僵化的,因此,斫去桂婆娑,清光应更多,复习的要点反而更明晰了。
其二,现代文阅读将几种文本的考试内容整合表达。
原说明在“现代文阅读”部分,分A类“文学类文本”和B类“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先后各有数条从理解到探究不同能力层级的考查内容,其中不乏重合牵扯之处。
此次将三种文本等量齐观,将考查能力层级统一合并,强调了现代文阅读教学和考查的异中之同,可称得上是清通的认识。
其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部分删掉题型限制。
原说明试题类型分类值得商榷。
如“表述题”“要点归纳题”与“简答题”并列,难以区分;修订后,只保留“简答题”。
在原说明“试题内容、题量、赋分”之下还规定了考查题型,如加考内容“文言文阅读”中规定“古文断句题6分,简答题4分”,略欠灵活,修订后只规定大致的题量和分值,给复习和命题都留下了空间。
其四,附录部分加星号的篇目、作品有调整。
名句名篇默写,初中篇目去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零丁洋》,增加《蒹葭》《鱼我所欲也》《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山坡羊·潼关怀古》。
附加卷名著阅读去掉《女神》,增加泰戈尔《飞鸟集》、茅盾《子夜》,达11部。
其五,典型题示例有大幅改动。
较之以往,所选试题不仅试题代表性有所增强;而且与考纲前后呼应更为密切,每一考点均有示例;同时各考点题量分布更为合理;另外兼收并蓄,吸纳了全国卷及各地试卷佳制。
【建议】2014年的高三复习工作,首先要重视对考试说明的学习,不能率由旧章,全凭经验,小车不倒只管推,一头栽进题海里。
第十讲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选择【考试说明】农业区位: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水热组合及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气候决定一个地区的农业类型、农作物品种及耕作制度。
(2)地形:不同地形适宜发展不同农业类型。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会引起农业的不同。
(3)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4)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1)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对易腐变质产品影响大。
(3)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
(4)科技:加大科技投入是现代农业提高产出的重要手段。
(5)政策:对农业生产宏观调控。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区位选择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1.大范围地区2.小范围地区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向三农业区位选择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的农业生产若以无限地获取农产品为目的,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违反自然规律,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真题再现】(2008)1.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长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形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土壤C.交通D.科技(2013)埃及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国。
下图为“埃及农业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题。
2.埃及棉花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其主导因素是()A.交通B.科技C.地形D.水源(2016)薰衣草原产于法国东南部的普罗旺斯。
江苏地理高考主要考哪些知识点江苏地理高考是每年考生们备战高考时的重要科目之一。
该科目考察了学生对江苏省地理环境的了解和理解能力,涵盖了较广泛的知识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江苏地理高考的主要考察知识点,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江苏地理高考的第一个重要考点是江苏地理环境。
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面积小而人口密集。
该省地理环境的特点决定了其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状况。
考生需要了解江苏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湖泊、气候特征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比如,江苏的地理位置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带,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这是江苏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个主要考点是江苏的经济地理。
江苏是中国最发达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其经济地理状况对高考考生来说是必备的知识。
江苏的经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特别是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纺织轻工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具有优势。
考生需要掌握江苏的主要工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比如南京的化工和汽车制造基地,苏州的电子信息和纺织轻工产业等。
第三个重要考点是江苏的人文地理。
江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江苏的历史人文地理特征,包括文化名城的分布、历史古迹的保护与利用以及文化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的知识。
比如,南京作为中国古都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和陵园等。
第四个主要考点是江苏的人口与城市地理。
考生需要了解江苏的人口规模、人口分布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江苏是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尤其在苏南地区,大量的人口集中在城市中。
考生需要掌握江苏的主要城市,如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等,以及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和环境的影响。
最后一个重要考点是江苏的环境地理。
江苏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省份,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
考生需要了解江苏的主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土地沙化等。
他们还需要了解江苏政府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江苏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的再认识一、对《说明》和《考纲》的比较:1.删除了一些相对陈旧的、过时的区域地理知识;2.删除了一些死记硬背和中学地理联系不大的“边、角”;3.更加凸显“区域地理”的实用性、生活性,加重了“区域地理”的砝码,体现课改精神;4.把“世界地理、中国地理”融合在“地图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语言更精炼、结构更紧凑,重点强化学生的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对一个区域进行地理分析,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5. 强调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认识、理解和应用的考查,注重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的考查。
二、应对策略1.加强对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2.加强对“小区域”的地理分析,追求表述的“科学性、严密性”;3.加强学生对“图和材料”分析能力的培养,重在有用信息的提取和原理的运用;4.做好“最后一题”的攻坚工作,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做好各种准备。
江苏地理高考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地理科(江苏卷)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助于高等学校科学公正地选拔合格新生,又要有助于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并结合江苏省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制订本学科的能力要求与考试内容。
(一)能力要求(次序的调整,措辞更精确)地理科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即主要包括地理基本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侧重要求考生对所学地理课程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1 .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分布,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国内外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
地理科一、命题指导思想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江苏卷)的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反映高校招生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整体要求。
地理科考试的命题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坚持能力立意,考查考生对所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在遵循国家统一考试要求的同时,适当体现江苏特色。
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力求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公平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并贴近联系社会生活。
试卷保持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确定地理科考试的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
●正确解读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调动并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判读、填绘地理图表,完成地理计算,进行地理实验、考查、调查的方案设计。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用文字和图表等方式准确简洁地表达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
●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和综合,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发现并探究地理现象和问题●观察地理现象,并提出地理问题。
●探究、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并如以评价。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两部分。
必考内容由共同必修课程“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组成。
2019江苏咼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扬州市高中地理学科指导小组2019年地理(选修)考试说明与2019年相比,变化不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在“考试内容与要求”中删除了“参照《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I模块开设指导意见》并结合江苏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这样使表述更加简洁。
二、在“考试内容要求”方面有两处细微的变化。
一是将“锋面、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改为“锋面、低压、高压天气系统与天气。
”此变化对理解考试要求与命题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强调了天气系统与对天气的影响。
二是将“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改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此删除的内容很难落实,考查意义不大。
三、“典型题示例“部分换了比较多的例题,主要是用2019年的高考题进行替换,这种变化已成为惯例。
地理1考点解读一、宇宙中的地球考点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最基本的天体、天体系统的结构和等级♦太阳系概况:成员、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019年江苏卷)图4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A •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B •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C •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D •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 .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B. 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 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 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考点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考点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a. 理解昼夜更替及地方时产生的原因b. 能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2019江苏)我国“神舟六号”飞始于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2日9时许成功发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
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为了更好地指导考生备战高考地理考试,特制定此地理考试说明。
根据《高考地理课程标准》和《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理考试的题型、内容、评分标准及备考建议,帮助考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复习重点,提高考试成绩。
一、考试内容和题型地理考试主要包括两个模块:知识与能力应用和综合分析与拓展。
详细划分如下:1. 知识与能力应用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计算题。
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测试考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解答题则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计算题则考察考生地理数据的运算与分析能力。
2. 综合分析与拓展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跨学科应用能力。
题型涉及地理实例分析、地图阅读和图表分析,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推理,进一步说明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二、考试评分标准考试评分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情况进行。
主观题的评分主要基于对解答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条理性的评价;客观题的评分则根据考生的选择、填空或计算结果来进行判定。
评分过程中要求评卷教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卷,确保公正、客观。
特别要强调的是,答案的描述应该准确清晰,行文流畅,用词得当,逻辑严谨。
三、备考建议1. 理清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考生首先要仔细研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深入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
对于每个模块、每个题型的考点,要确保理解透彻。
2.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和个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时间,分配好各个章节和知识点的学习进度。
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应用和拓展性的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3. 多种复习方式并重复习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课本复习、学科网站资源学习、模拟试题练习等。
通过做题训练,模拟考试,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提高空间,夯实地理知识基础。
4. 提高解题技巧针对不同的题型,要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
比如,在地图阅读题中,要注意图例和比例尺的解读,灵活运用地图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在计算题中,要注意结果的单位和精度要求。
2017江苏高考地理考试说明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重视和加强对考试说明的研究对高三总复习很有必要。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2017江苏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仅供参考!2017江苏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自然灾害”中增加了“泥石流”考点说明:1.微调个别考试内容。
例如,在“自然灾害”中增加了“泥石流”。
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积极意义和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中,删除了“积极意义”。
选考内容中删除了个别重复性或背景性考点,同时对个别表述进行微调。
2.加强典型题的解读。
深入分析了命题立意和解题思路,以帮助广大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命题的主要思路和具体考查目标。
解读:在“命题指导思想”部分,将“贴近考生生活”修改为“紧密联系考生生活”,并删除“不出偏题和怪题”的表达,因为这是考试命题中坚持的基本原则,无需在考试说明中特别强调。
在“考试内容与要求”中,作了相关内容修改。
在第一部分“考核目标与要求”中,将“进行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等”,修改为“进行地理实验和实践的方案设计”,这更加符合实际高考情形。
“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必修内容也有更改,如自然灾害中在原有“旱涝、台风、寒潮、地震”的基础上增加了“泥石流”,这是因为泥石流也是我国发生较为频繁的灾害类型。
选修内容中,将“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删除,主要是因为海底地形侧重考查的是海底地形类型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是学习海底地形相关知识的背景知识,无需专门列为考点。
将“旅游线路的设计”修改为“旅游线路的选择和设计”,旅游线路的选择与设计是两种不同能力的要求。
将“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进行了删除。
在典型题示例部分,选择了2016年具有创新性和方向性的一些地理高考试题,这些试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均较好。
2017江苏高考地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苏高考地理考试说明删除了初中课本考点,难题将出在自然地理。
一、存眷变化1、考试内容和试卷布局: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内容比例:自然地理约40%~60%,人文地理约40%~60%。
必修内容约85%,选修内容约15%。
试卷布局:试卷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
选择题(18道单项选择题和8道双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满分60分。
综合题共60分,此中必做题满分40分,选做题满分20分(4选2)。
难度比例:简略题、中等难度题、难题三者的比例大抵为3:5:2。
2、删减了很多考点: 在自然地理中,并没有夸大内容的系统性。
比方,“大气”只对气压带风带的漫衍、移动纪律及对气候的影响做了要求,删减了成因。
关于“板块布局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对地表的影响”也没有在考试说明中专门涉及。
在人文地理中,最大的变化是弱化了地区地理。
以前的考试说明中无论是产业、农业、生齿、城市,都有关于地区,特殊是中国的具体要求。
3、增加了一些考点: 在有关农业和产业的考点中到场了“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自然地理要素中具体要求了“地形、气候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增加了比较新的地理知识,如“地理信息系统”,“产业转移”等,表现了地理学科的时代性。
《说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特殊具体。
比方,在“大气的受热历程”中特殊明确地要求“大气的受热历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历程”。
在“水循环”中,明确要求了水循环的历程和主要环节。
二、研究《说明》1、目前江苏省选用的地理课本有人教版、湘教版和鲁教版,各版本的体系、内容均有所差异,有超出考试说明要求的,也有课本中没有涉及而考试说明中有要求的内容,因此老师和学生应以说明为纲,认真研读,有针对性地温习。
以南京选用的人教版课本为例,必修部分缺少考试说明中的“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地区文化对生齿或城市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和产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考试说明最大的变化是删除了初中《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的4本课本的考试要点,大大减轻了学生包袱。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更多资料请访问.(.....)更多企业学院:...../Shop/《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Shop/43.shtml 《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Shop/45.shtml 《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Shop/46.shtml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Shop/47.shtml2008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科)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2008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江苏卷)的命题以有利于推进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有利于高等学校更加科学自主地择优选拔合格新生的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反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实行江苏省新高考方案中设置的选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既加强了对普通高中的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又为高等学校招生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考生信息。
因此,选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即考生对所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江苏卷)的命题以有利于推进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有利于高等学校更加科学自主地择优选拔合格新生的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反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实行江苏省新高考方案中设置的选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既加强了对普通高中的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又为高等学校招生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考生信息。
因此,选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即考生对所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力求稳中有变、稳中出新,试题设计应在科学性、基础性、公平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贴近考生实际,不出偏题和怪题。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参照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I模块开设指导意见》,并结合江苏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确定地理科考试的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
•能够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
•能够掌握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填绘地理图表,完成地理计算,进行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
•能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两部分。
必考内容由共同必修课程“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组成。
选考内容由选修课程中的“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四个模块组成,考生可根据本人的选修情况,在选考的内容中,选择其中两个模块的题目,对题目要求作答。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要求。
第一部分必考内容
地理1
地理2
地理3
第二部分选考内容
海洋地理
环境保护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为120分。
(二)内容比例
自然地理约40%~60% 人文地理约40%~60%
必考内容约85% 选考内容约15%
(三)试题类型及分值比例
试卷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等。
选择题分为18道单项选择题和8道双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满分60分。
综合题共60分,其中必做题满分40分,选做题满分20分(选做题共4道,每位考生只需选做2道)。
(四)试题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三者的比例大致为3:5:2。
四、典型题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