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ppt
- 格式:ppt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19
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区分场独立和场依存这两种认知风格在历年教师招聘考试当中,是一个经常考查的点,通常以单选题、多选题或判断题等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主要考察考生对这两种类型的理解和区分,今天,带着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场独立和场依存两种认知风格。
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其主要特征是持久性和一致性,它是与学生的个性相关的,而且与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特征等联系在一起。
认知方式按照不同心理学家的划分可以分为不同内容,其中考查最频繁的就是场独立和场依存的分类:场独立和场依存这两种认知风格可以采用棒框测验、身体顺应测验以及镶嵌图形测验来进行区分。
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测验找到自己的一种认知风格。
这一分类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
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以上是在教师招聘考试过程中对于场独立和场依存这两种认知风格常考的一些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在做题当中注意这些考点。
【练一练】场依存的教师,在教学时偏好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
( )。
A.讲授式B.发现式C.启发式D.讨论式【答案】A。
解析:场独立型的人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因此场独立的老师在教学时更倾向于不受学生的干扰,默认学生的知识水平可以理解讲授内容,在授课时偏向于讲授法。
认知风格名词解释
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认知风格,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格倾向和人格特征上的差异。
与智力没有必然联系,是自幼形成的一种认知活动的习惯方式。
其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由实验心理学家在知觉、思维等领域所发现的个体差异引起。
认知风格类型
1、场独立与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的学生是“内部定向者”: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独立型的人善于分析和组织。
场依存型的学生是“外部定向者”,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2、沉思型与冲动型
沉思型的学生在做出回答之前倾向于进行深思熟虑的、计算的、分析性的和逻辑的思考,往往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
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根据几个线索做出很大的直觉的跃进,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是很快就做出反应。
场依存与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对学习倾向性影响分析
场依存与场独立是描述不同认知风格的概念。
场依存指个体倾向于将信息和经验整合为一个整体,注重上下文和环境的因素,同时也注重他人的意见和评价。
场独立指个体更倾向将信息和经验分解为独立的部分,注重个体的经验和自己的内部思维过程。
认知风格对学习倾向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认知风格会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影响个体的学习倾向。
场依存型的个体更注重上下文和环境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更加关注周围的情境和他人的意见。
这种倾向使得他们可能更容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更愿意参与集体学习和合作学习。
由于注重他人的意见和评价,这些个体也更积极地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并倾向于根据他人的建议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场依存型的个体可能更善于合作学习和适应集体学习环境。
与此相反,场独立型的个体更注重个体的经验和内部思维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更加关注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倾向使得他们可能更喜欢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索,相对较少依赖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由于他们更注重个体的经验,这些个体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场独立型的个体可能更善于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更善于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
认知风格还可能对个体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产生影响。
场依存型的个体由于更注重他人的意见和评价,可能更容易受到他人的认可和鼓励的影响,从而对学习产生更高的兴趣和动机。
而场独立型的个体更注重个体的经验和内部思维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依赖自己的动机和兴趣驱动。
认知风格可能会影响个体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影响其学习倾向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常见考点:认知风格认知风格这个知识点在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中常常会以单选题的角度出题,整体难度适中,接下来针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梳理。
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其主要特征是持久性和一致性,它是与学生的个性相关的,而且与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特征等联系在一起。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著名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独立的学生比较喜欢理科,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例如:在考场中,如果监考教师站在考生旁边,考生仍然正常发挥,则该考生就是场独立型;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场依存的学生喜欢文科,喜欢结构不严密的教学。
例如:在考场中如果监考教师站在考生身边,该考生无法正常发挥,该考生则属于场依存型。
2.沉思型与冲动型杰罗姆•卡根据个体解决问题时的速度与精确度的偏好,将认知风格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
沉思型个体在问题解决时常常不急于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先对各种可能的答案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精度而非速度,所以沉思型的人更善于对问题的细节进行思考;冲动型个体则常常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速度而非精度,冲动型的人更善于从整体角度思考问题。
3.辐合型和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和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从多到一;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从一到多,我们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就体现了发散型的认知风格。
学习风格的类型学习风格的类型[1]不同的个体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而具有不同Witkin(1977)、Zenhausern(1980)、周润(1990叶一的性别和年龄特(1985毕世(1992)年龄性别特个体由于遗传和后天环境而具有不同的生Keefee(1979)体质特机能。
也称为与健康有关的行为时间节学习个体有自己的生物节律,分为清晨型Keefee(1979Witkin(1977上午型、下午型、夜晚型,不同的时间段会产生Zenhausern(1980、周润(1990、叶(1992)(1985同的学习效果、毕世感知觉通道Dunn & Dun夫妇Witkin(1977个体倾向于通过某种感觉器官的刺激而接信息和学习。
包括视觉型、动觉型、听觉型Zenhausern(1980、周润(1990、叶(1992)(1985、毕世环境因个体倾向于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物Witkin(197)Zenhausern(1980环境因素:包括对声音、光线、温度、坐姿的偏爱周润(1990叶一(1985毕世(1992)社会环境因素则包含小组竞争、小组合作、独立习、结伴学习、成人支持、亲密关系活动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影响,个体对活动的Dunn & Dun夫妇Keefee(1979)爱程度不同在以上各种因素中,学习时间的偏爱和感知觉通道的偏爱与大学生学习关系较为密切。
因此我们点围绕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学习建议对学习时间的偏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生物节律,表现在学习时间上也有不同的偏爱,在不同的时间段里进行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有人喜欢在清晨,有人喜欢在上午,有人喜欢在下午,还有人喜欢在晚上学习。
根学习者对不同学习时间的偏好,可将学习者分为四种类型清晨型:(又称为百灵鸟型)这类学习者在清晨时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记忆和思维效率高上午型:这类学习者在四个时间段中,上午学习的效率最高。
下午型: 这类学习者偏爱下午学习,此时学习效率最高。
学习风格:指学习者所具有或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相应的学习特征学习风格成了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风格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已经形成,就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学习风格的分类邓恩夫妇的分类1、环境类要素2、情绪类要素3、社会性要素4、生理性要素凯夫的分类1、认知风格2、情感风格3生理风格认知风格:个体组织和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
(一)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场独立型:不受环境因素影响者认知风格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场依存型—场独立型是认知过程变量而不是认知内容变量2、普遍性3、稳定性4、无高低好坏之分场独立型学习者偏爱自然科学,善于分析知觉方式,倾向于冒险、冲动,凡事一个人的意志所决定,喜欢独立的学习活动,有自我定义的学习目标,能对内在的强化做出反应场依附型学习者偏爱社会性科学,对人比对事物更感兴趣,偏爱非分心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更倾向于进行小组学习,频繁地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交互作用。
(二)沉思型—冲动型沉思型学习者在进行反应前进行深思熟虑的思考,仔细考虑所有的可能性,被称为认知沉思型。
特征具有更为成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多地作出不同的假设。
沉思型学生在解决维度较少的任务时比冲动型学生快。
冲动型学习者在简短地考察各种可能迅速地作出决定,因为常常出错在解决多维度任务时冲动性学生比沉思型学生要快得多沉思型学习者往往更易自发地或在外界要求下对自己的答案及理由做出解释冲动型学习者则不宜自发地做出解释,即使在外界要求下必须作出解释时,往往也是不周全、不合逻辑的。
如果问题有一定难度,沉思型认知风格则有诸于问题的解决,而冲动型认知风格会掩盖学习者解决问题实际能力。
(三)齐平化型—尖锐化型具有齐平化风格的个体倾向于将相似的记忆内容混淆起来,倾向于将知觉到的对象或从先前的经验中得出的相似时间联合起来,被记忆对象中的差异往往被丢失,或弄得模糊不清,难以精确回忆。
场依存与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对学习倾向性影响分析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是个体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两种不同类型。
场依存型认知风格指的是个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更依赖于外部环境的信息和线索,整体性思维较强,并且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而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则表示个体更偏向于将信息分解成独立的元素,更强调细节和分析能力。
学习倾向性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好和倾向,包括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以及对学习任务的态度等。
而个体的认知风格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学习倾向性。
下面将从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对学习倾向性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对学习倾向性有如下的影响。
场依存型个体更注重整体性思维,更善于从全局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捕捉和理解整体的概念和结构。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抽象概念和理论时较为优势,在生成和应用知识上也更加灵活。
同时,场依存型个体更加注重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
他们喜欢倾听他人的观点和经验,并将其纳入到自己的学习中,这有助于他们在团队合作中更好地发挥。
然而,场依存型个体在细节和分析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因为他们更倾向于看待事物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对于细节和独立元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
这可能使得他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或需要分析细节的任务中表现不佳。
此外,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对于个体的主观意识和个性化的思考会相对较少。
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比之下,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对学习倾向性的影响则有所不同。
场独立型个体更加注重细节和分析能力,善于将问题分解为独立的元素进行思考。
这使得他们在解决具体问题和逻辑推理方面表现出色,并且在学习科学、数学等精细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时有一定的优势。
此外,场独立型个体对于个体的主观意识和个性化的思考更为重视,更习惯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然而,场独立型个体在整体性思维方面相对较弱。
他们倾向于将信息看作独立的细节元素,对于整体的概念和结构不够关注和理解。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的人有哪些区别?在考试中,认知风格分类中的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考得是非常多的,那这两种认知风格类型到底有哪些区别呢?快让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吧。
一、什么是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具体的说是指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所偏好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
对认知方式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60年代非常盛行,7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后逐渐趋向衰落。
人们研究兴趣转移,并非是因这一领域的研究不重要,而是人们开拓了更多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进入90年代以来,认知风格的研究再度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而且在教育领域内的应用研究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 Witkin)提出的一对认知方式。
场意指问题的空间。
场独立型是指当个体面对一个作为认知目标的问题时,很少或甚至不依赖于该问题空间的其他一些线索,而是根据认知目标本身的结构来搜索信息;场依存型是指当个体面对一个作为认知目标的问题时,较多甚至完全依赖于该问题中的其他一些线索,从这些线索中搜索信息。
用隐藏图形或镶嵌图形来测验,可以有效地测量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差异。
测验图形是由一种比较复杂的图形构成,其中隐藏着一个简单的图形,要求被试迅速地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出简单的图形,如图所示。
在这个测验中,复杂图形就是一个场,在这个场的里面,有我们要辨认的目标,即简单图形,还有围绕简单图形的多余线条,甚至阴影。
如果没有这些多余线条和阴影,那么,看出指定的简单图形是很容易的。
有了这些多余线条和阴影,就给辨认简单图形带来了困难。
这些困难可以描述为场内多余线条和阴影影响个体对目标图形的辨认。
有的儿童可以迅速、准确地辨认出目标,表明他们认知活动较少受场内多余线条和阴影的影响,这就是独立于场,这样的儿童就叫作场独立型者。
有的儿童要花较多的时间才能辨认出目标,甚至最后还是辨认不出或认错,表明他的认知活动较多地受场的影响,这就是依存于场,这样的儿童就叫作场依存型者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作为一种认知方式的个体差异表明,为了认识事物而获取参照信息时,个体之间在侧重信息源的习惯性或偏爱性上有所不同。
学⽣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为以下⼏种类型:学⽣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为以下⼏种类型:
-------- 摘⾃学情分析能⼒专题
1. 场独⽴型与场依存型。
场独⽴型孩⼦倾向靠于独⽴思考来判断事物;场依存型孩⼦倾向于以⽼师或周围同学的影响来判断事物。
场独⽴型孩⼦对学习更多地依赖于资料本⾝,不喜欢过多讲解,喜欢独⽴思考;场依存型孩⼦遇到问题时喜欢请教别⼈,并喜欢有⼈进⾏系统讲解。
场独⽴型孩⼦擅长对理⼯学科的信息材料加⼯、处理;场依存型孩⼦擅长对⼈⽂社会学科的信息材料加⼯、处理。
2. 冲动型和慎思型。
在课堂上,冲动型孩⼦想到什么就脱⼝⽽出,解题虽快,但错误可能较多;慎思型孩⼦反应慢,在有⼏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思考的时间长,但错误较少。
3. 整体型和序列型。
整体型孩⼦习惯于从整体上感知材料,阅读理解的跨度⼤;序列型孩⼦习惯于按照材料顺序,直线地阅读理解,步步为营地学完整个材料。
4.分析型和综合型。
分析型孩⼦长于逻辑思维;综合型孩⼦长于直观思维。
对不不同认知⽅式和学习风格的学⽣,⾸先,教师应尊重学⽣特有的认知⽅式,因材施教,发扬每个学⽣的优势认知风格;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引导学⽣弥补其学习风格的不利因素。
如如对场依存型的学⽣,注意培养其独⽴思考的能⼒;如对冲动型的学⽣,注意培养其有条理地、细⼼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等。
认知风格这一术语,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包括接受、贮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
由于学生在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时习惯采用的方式往往是自认为最合适的策略,因而,认知风格与认知策略常常是紧密相关的。
目前心理学界对认知风格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定义。
不过,大多数人认为,认知风格具有三个特征:(1)它们是学生的理智特征;(2)它们描述的是那些在时间上相对稳定的过程;(3)学生在完成类似的任务时始终表现出这种稳定性。
认知风格这一概念与智力或能力这类概念的不同在于:智力或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智力测验或学业测验的成绩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可以有高和低、好与差之分,也就是说,只有一个维度;而认知风格一般是根据两极来描述的,例如,有些学生倾向于采用求异思维方式,有些学生则趋于使用求同思维方式,但我们并不能说求异思维方式就比求同思维方式好些。
因为对于某些问题说来,求异思维可能有效些;而在另一种场合,求同思维可能更合适些。
因此,求异思维者与求同思维者同样都可能具有较高的智商,我们不能说这一端比那一端高明些。
而且,我们每个人并不就是处于这两极的某一端上。
而是说,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会采用哪一种认知方式。
事实上,大多数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利用多种认知风格。
由于认知风格的主要特征是一致性和持久性,因而,它们必然是与学生的个性相关的。
心理学家们早就发现,个性不同的人,不仅在行为方面,而且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例如,学生的性格是内倾还是外倾,与他们的思维方式相关,从而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定的影响。
据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认知风格不仅同个性有关,而且是与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特征等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在学生采用截然不同的认知方式时,更是这样。
认知风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即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认知任务上始终会有一致的表现,从这一点上讲,认知风格与智力或能力这类概念又有相似之处。
不过,各种认知风格在与智力或能力的相关性方面是不同的。
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和二语习得摘要:本文对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两种认知风格研究作了综述,并就该两种风格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进行讨论。
研究表明,具有场独立风格的学习者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功;而场依存风格学习者在自然二语习得环境中具有优势。
关键词: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场依存性第二语言习得1 引言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又称认知模式,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教育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将心理学的认知风格移植到二语习得当中,对认知风格与二语习得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
在所有认知风格中,场独立和场依存是最为重要和受关注的一组,对学习者外语学习策略的选择和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采取怎样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习者更好地习得语言有很大的影响。
2 场依存和场独立性认知风格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
美国心理学家Witkin 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
他把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场独立者善于从比较复杂的背景中识别出独立的个体,能够把部分和整体分开,在分析某一因素的时候可以不受相关因素的影响。
而场依存者则把整个环境看作一个联合的整体框架轮廓,难以将个体从整体中分离出来(李志雪,李绍山,2008) 。
为了测量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Witkin(1962) 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相继设计棒框测验(Rod and Frame Test, RFT)、身体顺应测验(Body Adjust Test, BAT)、转屋测验(Rotating Room Test, RRT)和镶嵌图形测验(Embedded Figures Test, EFT) 等测量工具,研究垂直知觉和图形分离问题,从而发现了人们在知觉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外界参照依据的不同程度。
邓恩夫妇五大类学习风格 27项邓恩夫妇的分类1、环境类要素2、情绪类要素3、社会性要素4、生理性要素(一)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场独立型:不受环境因素影响者认知风格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场依存型—场独立型是认知过程变量而不是认知内容变量2、普遍性3、稳定性4、无高低好坏之分场独立型学习者偏爱自然科学,善于分析知觉方式,倾向于冒险、冲动,凡事一个人的意志所决定,喜欢独立的学习活动,有自我定义的学习目标,能对内在的强化做出反应场依附型学习者偏爱社会性科学,对人比对事物更感兴趣,偏爱非分心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更倾向于进行小组学习,频繁地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交互作用。
(二)沉思型—冲动型沉思型学习者在进行反应前进行深思熟虑的思考,仔细考虑所有的可能性,被称为认知沉思型。
特征具有更为成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多地作出不同的假设。
沉思型学生在解决维度较少的任务时比冲动型学生快。
冲动型学习者在简短地考察各种可能迅速地作出决定,因为常常出错在解决多维度任务时冲动性学生比沉思型学生要快得多沉思型学习者往往更易自发地或在外界要求下对自己的答案及理由做出解释冲动型学习者则不宜自发地做出解释,即使在外界要求下必须作出解释时,往往也是不周全、不合逻辑的。
如果问题有一定难度,沉思型认知风格则有诸于问题的解决,而冲动型认知风格会掩盖学习者解决问题实际能力。
(三)齐平化型—尖锐化型具有齐平化风格的个体倾向于将相似的记忆内容混淆起来,倾向于将知觉到的对象或从先前的经验中得出的相似时间联合起来,被记忆对象中的差异往往被丢失,或弄得模糊不清,难以精确回忆。
具有尖锐化风格的个体倾向于不将记忆中相似的时间进行混淆,甚至可能夸大相似记忆内容之间较小的差异,能察觉出新旧信息的细微不同和变化,从而精确回忆尖锐化的学生也就是记忆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初对新旧学习材料进行了精细分化,并用合理的方式进行了实际齐平化的学生也就是记忆能力较差的学生,对材料进行了大只笼统的记忆。
威特金等在垂直视知觉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了两种认知方式的个体差异,即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差异。
这两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对外部环境(“场”)的不同依赖程度上。
场依存与场独立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
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人,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来判断客观事物,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
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人则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容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是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无优劣好坏之分,不能决定学习或问题解决水平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