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14.57 KB
- 文档页数:1
乳腺恶性肿瘤的分类及表现特点乳腺恶性肿瘤有癌、肉瘤及癌肉瘤等。
而乳腺癌占大多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
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
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
——乳腺癌的分类:(1)恶性程度较高者:占乳腺癌的大多数。
病理形态上都属未分化腺癌。
分为:硬性癌:约占70%;髓样癌:较少见;急性乳腺癌:又称炎性乳腺癌,好发于年轻女子的妊娠期或哺乳期;胶样癌:甚少见。
(2)恶性程度较低者:这类乳腺癌有乳头状癌、导管癌、腺癌、乳头湿疹样癌和小叶癌等数种。
——乳腺癌的扩展:乳腺癌的扩展通常分为乳腺内与乳腺外两种。
(1)乳腺内扩展:乳腺癌主要发源于乳管上皮细胞,仅约5%来自腺泡癌瘤初发为局限性单发或多发病灶,继则沿下述方式在乳腺内扩展:继续新生癌瘤病灶;连续或跳跃式的沿乳管蔓延;沿筋膜间隙外展;侵出乳管,先引起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而后向结缔组织侵犯;肿瘤沿腺泡及乳管周围和神经周围的淋巴管扩展。
(2)乳腺外扩展:皮肤受侵、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肺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肺转移后可侵及胸膜,乳腺癌晚期还可转移到肝、脑、卵巢、肋骨、盆骨或脊椎骨等处。
——临床表现:1、肿块:为首要症状。
2、疼痛:约30%的病人有疼痛感,多为钝痛。
3、皮肤的改变:当肿瘤侵犯皮肤时,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点,称为“酒窝”征。
随着肿瘤继续发展,可出现皮肤变粗增厚等“桔皮样变”与皮肤粘连现象,此症多见于肿瘤位置较浅者。
肥胖或悬垂乳病人,乳房下方常出现水肿,继之肿瘤周围又可出现皮下小结节,即所谓“卫星结节”,癌瘤继续发展侵蚀皮肤便可发生破溃。
4、乳房轮廓及弧度的改变5、乳头溢液:可为纯血性、浆液血性、乳样或水样液。
6、乳头形状的改变7、区域淋巴结肿大8、当癌瘤发生肺、肝及骨等处转移是,则出现相应的症状。
乳腺肉瘤:虽不多见,但种类繁多,如纤维肉瘤、腺肉瘤、癌肉瘤、骨肉瘤、脂肪肉瘤、肌肉瘤、脉管肉瘤、淋巴肉瘤及黑色素瘤等。
肿瘤的分类包括哪些?一、良性肿瘤的分类(1)上皮组织肿瘤:上皮组织包括被覆上皮与腺上皮。
上皮组织肿瘤常见,人体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是上皮组织恶性肿瘤(癌),对人类危害甚大。
①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称为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尿路上皮瘤等。
②腺瘤:是腺上皮的良性肿瘤,如肠道、乳腺、甲状腺等器官发生的腺瘤。
(2)间叶组织肿瘤①脂肪瘤:主要发生于成人,是最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
外观常分为分叶状,有被膜,质地柔软,切面呈黄色,似脂肪组织。
②血管瘤:常见,可发生在许多部位,如皮肤、肌肉、内脏器官等。
③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构成,内含淋巴液。
淋巴管可呈囊性扩张并互相融合,内含大量淋巴液,称为囊状水瘤,多见于小儿。
④软骨瘤:自骨膜发生者称骨膜软骨瘤。
发生于手足短骨和四肢长骨骨干髓腔内者,称为内生性软骨瘤,使骨膨胀,外有薄骨壳。
切面呈浅蓝色或银白色,半透明,可有钙化或囊性变。
二、恶性肿瘤的分类(1)上皮组织肿瘤: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癌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①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镜下,分化好的鳞癌癌巢中央可出现层状角化物,称为角化珠或癌珠;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
分化较差的鳞癌可无角化珠,细胞间桥少或无。
②腺癌:是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的腺体或腺样结构,细胞常不规则的排列成多层,核大小不一,核分裂象多见。
③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头面部。
生长缓慢,表面常形成溃疡,浸润破坏深层组织,但很少发生转移,对放射治疗敏感,临床上呈低度恶性。
④尿路上皮癌:也称移行细胞癌,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或移行细胞癌Ⅰ级、Ⅱ级、Ⅲ级。
级别越高,越容易复发和向深部浸润。
级别较低者,亦有复发倾向。
有些病例复发后,级别增加。
(2)间叶组织肿瘤:统称肉瘤,较癌少见。
镜下肉瘤细胞大多不成巢,弥漫生长,与间质界限不清。
间质的结缔组织一般较少,但血管常较丰富,故肉瘤多先由血道转移。
肿瘤的常用组织学分类肿瘤是恶性细胞的异常增生,根据细胞来源、病理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等特征,可进行多种组织学分类。
以下是肿瘤的常用组织学分类列表:一、按细胞来源分类1.上皮性肿瘤:由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等。
2.间叶性肿瘤:由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如骨肉瘤、脑胶质瘤等。
3.神经性肿瘤:由神经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胶质瘤等。
4.淋巴性肿瘤:由淋巴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霍奇金氏病等。
5.造血性肿瘤:由造血系统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6.肌肉性肿瘤:由肌肉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如横纹肌肉瘤、平滑肌瘤等。
7.间皮性肿瘤:由间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如胸膜间皮瘤、卵巢囊膜上皮癌等。
二、按病理形态分类1.上皮肿瘤: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移行细胞癌等。
2.肉瘤:主要包括横纹肌肉瘤、脂肪瘤、纤维肉瘤等。
3.混合瘤: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如混合性唾液腺肿瘤、胶样囊肿瘤等。
4.神经外胚层肿瘤:主要包括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胶质瘤等。
5.泡腺瘤:主要包括生殖细胞瘤、胆管细胞瘤、脑膜瘤等。
6.肾上腺皮质肿瘤:主要包括髓质肿瘤、皮质腺瘤等。
7.淋巴瘤:主要包括霍奇金氏病、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等。
三、按生物学行为分类1.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一般不会对患者造成威胁,如乳腺纤维瘤、子宫肌瘤等。
2.恶性肿瘤:生长快、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容易复发和扩散,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如肝癌、胃癌等。
3.低度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低,具有较低的侵袭性和转移性,生长较慢,如滤泡性甲状腺癌、鳞状细胞癌等。
4.中度恶性肿瘤:恶性程度中等,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性,生长快,如乳腺癌、肺癌等。
5.高度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具有极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性,生长快,如黑色素瘤、胰腺癌等。
以上是肿瘤的常用组织学分类,不同的分类方式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肿瘤性质、选择治疗方法和预测预后。
who第五版皮肤肿瘤分类标准
根据WHO第五版皮肤肿瘤分类标准,皮肤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具体如下:
1. 良性肿瘤:包括色素痣、皮肤乳头状瘤、皮脂腺囊肿等。
其中,色素痣可以分为交界痣、复合痣和皮内痣,皮肤乳头状瘤可以分为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等。
2. 恶性肿瘤:包括皮肤癌和黑色素瘤两大类。
其中,皮肤癌可以分为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恶性黑色素瘤可以分为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结节性黑色素瘤等。
此外,根据组织学特点,皮肤肿瘤还可以分为脂肪瘤、梭形细胞脂肪瘤、非典型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脂肪肉瘤等。
其中,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被认为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而脂肪肉瘤则可以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三种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皮肤肿瘤的分类标准并不是绝对的,不同分类标准之间可能存在交叉或重叠的情况。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皮肤肿瘤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什么是恶性肿瘤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恶性肿瘤的基本概念•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征•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结论目录01恶性肿瘤的基本概念恶性肿瘤是指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疾病,包括癌和肉瘤等。
定义根据组织来源和形态特征,恶性肿瘤可分为癌、肉瘤、淋巴瘤和白血病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1恶性肿瘤的病因23部分恶性肿瘤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病相关。
遗传因素长期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病毒等环境因素可增加恶性肿瘤发病风险。
环境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不规律作息等也会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
生活习惯03血液学诊断对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需要进行血液学检查,观察肿瘤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01病理学诊断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和异常细胞形态是确诊恶性肿瘤的金标准。
02影像学诊断对于某些肿瘤,如肺癌、肝癌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肿瘤病灶,结合病理学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02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征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和形态特征,分为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等。
组织学类型根据肿瘤的生长特性,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与恶性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分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
原发性与继发性病理学类型恶性程度分级根据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象数目和浸润范围等指标,将恶性肿瘤分为高、中、低分化等级别。
TNM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将恶性肿瘤分为Ⅰ、Ⅱ、Ⅲ、Ⅳ期。
恶性肿瘤的分级与分期恶性肿瘤的转移与扩散肿瘤细胞直接侵入周围组织器官。
直接浸润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肿瘤细胞通过淋巴道转移至淋巴结或远处组织器官。
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远处组织器官。
肿瘤细胞脱落至腹腔或胸腔,形成种植性转移。
03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恶性肿瘤在原发部位可出现肿块、疼痛、溃疡、出血等症状。
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的TNM分类、分期背景介绍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耳、鼻和咽喉部位的恶性肿瘤,包括但不限于耳癌、鼻咽癌等。
TNM分期系统是一种常用的肿瘤分期系统,旨在描述肿瘤的肿瘤大小(T)、淋巴结累及情况(N)和远处转移(M)情况,从而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
TNM分类耳鼻喉部位TNM分类•T(Primary Tumor):描述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范围–TX:主肿瘤无法评估–T0:没有原发肿瘤–Tis:原位癌–T1、T2、T3、T4:根据肿瘤大小和侵袭程度分级•N(Regional Lymph Nodes):描述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N2、N3:根据淋巴结受累数量和部位分级•M(Distant Metastasis):描述是否有远处转移–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耳鼻喉科恶性肿瘤分期基于TNM分类结果,将耳鼻喉科恶性肿瘤划分为不同分期,常用的分期系统包括:AJCC(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分期•阶段Ⅰ:T1N0M0•阶段Ⅱ:T2N0M0、T1N1M0•阶段Ⅲ:T3N0M0、T2N1M0、T1N2M0、T4a、N1•阶段Ⅳ:T4b、任何T、N3、M1UICC(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分期•第Ⅰ期:T1N0M0•第Ⅱ期:T2N0M0、T1N1M0•第Ⅲ期:T2N1M0、T3N0M0、T4a、T3N1M0、T1N2M0•第Ⅳ期:T4b、任何T、N2-3、M1临床意义正确的TNM分期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
同时,分期还能够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有助于决定后续治疗方向及监测方案的制定。
结语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的TNM分类和分期是临床治疗工作中重要的参考依据,有效的分期系统有助于规范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水平。
UICC的胃癌TNM分期TNM描述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1 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T2 浸润至肌层或浆膜下层T3 穿透浆膜,但未累计周围器官T4 直接侵及临近器官,包括腔内扩展至十二指肠或食管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距原发灶边缘3cm以内的淋巴结转移N2 距原发灶边缘3cm以外的淋巴结转移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分期T N MⅠa T1 N0 M0Ⅰb T2 N0 M0 T1 N1 M0ⅡT3 N0 M0 T2 N1 M0 T1 N2 M0Ⅲa T4 N0 M0 T3 N1 M0 T2 N2 M0Ⅲb T4 N1 M0 T3 N2 M0ⅣTn Nn M1AJCC肝癌TNM分期TNM描述T1 单个,最大直径<2cm,无血管侵犯T2 单个,最大直径<2cm,有血管侵犯单个,最大直径>2cm,无血管侵犯多个,限于一叶,直径<2cm,无血管侵犯T3 单个,最大直径>2cm,有血管侵犯多个,限于一叶,直径<2cm,有血管侵犯多个,限于一叶,直径>2cm,有或无血管侵犯T4 多个,侵犯一叶以上肿瘤侵犯主要门脉或肝静脉分支N0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N1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AJCC的肝癌TNM分期分期T N MⅠT1 N0 M0ⅡT2 N0 M0ⅢT1 N1 M0 T2 N1 M0 T3 Nn M0Ⅳa T4 Nn M0Ⅳb Tn Nn M1UICC的胆囊癌TNM分期TNM描述T0 无肿瘤病理学依据Tis 原位癌T1 浸润限于粘膜层和肌层T2 浸润限于肌周结缔组织,浆膜未侵犯T3 侵犯浆膜,或累及一个邻近器官,或两者都有,直接浸润<2cm T4 侵犯浆膜,直接浸润≥2cm,或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周围器官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胆囊管上下LN;胆总管右侧缘的LNN2 胰十二指肠上、后LN;腹腔动脉周围LN;肠系膜上动脉周围LN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分期T N M NevinⅠT1 N0 M0 肿瘤限于粘膜ⅡT2 N0 M0 肿瘤侵犯肌层ⅢT3 N0 M0 肿瘤侵犯胆囊壁全层Ⅳa T4 N0 M0 Tn N1 M0 肿瘤侵犯胆囊壁全层伴有胆囊管淋巴结转移Ⅳb Tn N2 M0 Tn Nn M1UICC的胆囊癌TNM分期TNM描述T1 肿瘤限于粘膜和肌层T2 累及肌层周围结缔组织T3 累及邻近组织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N2 其他部位淋巴结转移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分期T N MⅠT1 N0 M0ⅡT2 N0 M0ⅢT1 N1-2 M0 T2 N1-2 M0Ⅳa T3 Nn M0Ⅳb T3 Nn M1UICC的胰腺癌TNM分期TNM描述T1a 肿瘤局限在胰腺,直径<2cmT1b 肿瘤局限在胰腺,直径>2cmT2 肿瘤直接扩展至十二指肠、胆管、胰周组织T3 肿瘤直接扩展至胃、脾、结肠、邻近大血管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分期T N MⅠT1 N0 M0 T2 N0 M0ⅡT3 N0 M0ⅢTn N1 M0ⅣTn N1 M1UICC的大肠癌TNM分期TNM描述T1 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T2 浸润至固有肌层T3 浸润至浆膜下或者浸润至无浆膜的大肠周围组织T4 侵至浆膜外或直接侵及临近器官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肠管旁1~3枚淋巴结转移N2 肠管旁3枚以上淋巴结转移N3 沿具有解剖名称的系膜血管淋巴结转移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分期T N MⅠT1 N0 M0 T2 N0 M0ⅡT3 N0 M0 T4 N0 M0ⅢTn N1 M0 Tn N1 M0 Tn N3 M0ⅣTn Nn M1大肠癌Dukes分期分期描述DukesA1 肿瘤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DukesA2 肿瘤浸润至浅肌层,无淋巴结转移DukesA3 肿瘤浸润至深肌层,无淋巴结转移DukesB 肿瘤超出浆肌层,或侵入浆膜外或指肠周围组织,无淋巴结转移DukesC1 癌灶附近肠管旁淋巴结及系膜淋巴结转移,系膜血管根本无转移DukesC2 系膜血管根本淋巴结转移DukesD 伴有远处转移,或因局部广泛浸润或淋巴结广泛转移而无法根治切除UICC 的乳腺癌TNM 分期分 期 T N M0 Tis N0 M0Ⅰ T1 N0 M0Ⅱ T0-1 N1 M0 T2 N0-1 M0 T3 N0 M0Ⅲ T0-2 N2 M0 T3 N1-2 M0 T4 Nn M0 Tn N3 M0ⅣTn Nn M1UICC 的甲状腺癌TNM 分期UICC 的甲状腺癌TNM 分期TNM 描 述T0 原发癌未查出Tis 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腺癌)T1 肿瘤长径≤2cm T2 2cm<肿瘤长径≤5cm T3 肿瘤长径>5cmT4 无论大小,累及皮肤或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炎性乳癌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N2 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N3 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TNM 描 述 T1 肿瘤限于甲状腺,最大直径≤1cm T2 肿瘤限于甲状腺,1cm <最大直径≤4cmT3 肿瘤限于甲状腺,最大直径>4cm T4 肿瘤不论大小,超出甲状腺包膜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 同侧单发或多个淋巴结转移 N1b 双侧、中线、对侧、纵隔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3.1 肺肿瘤分期T N M分类标准3胸膜播散(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胸膜结节)归为M1 1.T2bN0M0由IB期改为IIA期。
恶性肿瘤有多少种?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2014-07-08 12:58 cn****** |肿瘤科|
优质回答
人体的任何部位,任何组织几乎都可以发生肿瘤,按恶性肿瘤的起源组织不同,凡从上皮(表皮)组织如皮肤、内脏的粘膜生长出来的恶性肿瘤都叫做癌,例如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子宫颈癌、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鼻咽癌、卵巢癌、肾癌、膀胱癌、甲状腺癌和皮肤癌等。
凡从间叶组织如肌肉、脂肪、骨骼、血管、淋巴等长出来的恶性肿瘤叫做肉瘤,例如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血管肉瘤、淋巴肉瘤等。
还有一些恶性肿瘤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有另外一些名称,例如白血病、霍奇金病、威尔姆氏瘤(肾母细胞瘤)、黑色素瘤、视网膜细胞瘤、精原细胞瘤、颗粒细胞瘤、枯根勃氏瘤、尤文氏瘤、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乳房派杰氏病等。
由于癌比肉瘤(和其他恶性肿瘤)远为多见,大约为9:1,也就是说10个恶性肿瘤病人中,有9个病人是患癌,1个病人是患肉瘤。
所以,一般把恶性肿瘤通称为癌症。
人类癌症按国际疾病分类有62种,在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是消化道癌症和呼吸道癌症,如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
大肠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