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高中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唐诗之旅(下)11 咏物诗四首教师用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格式:doc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6
7 白居易诗四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朱绂.( ) (2)紫绶.( )(3)樽罍.( ) (4)衢.州( )(5)京畿.( ) (6)蠲.免( )(7)醅.酒( )【答案】(1)fú(2)shòu(3)léi(4)qú(5)jī(6)juān(7)pēi2.词语释义(1)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帝心恻隐知人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晚来天欲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切细的肉(2)新酿的米酒,表面上浮着细小如蚁的酒渣,微呈绿色,故称“绿蚁”(3)对官员考评定级,以定升降(4)困顿(5)下雪3.名句背诵(1)食饱心自若,________。
(2)________,虚受吾君蠲免恩。
(3)________,紫绶或将军。
(4)虐人害物即豺狼,________!(5)晚来天欲雪,________?【答案】(1)酒酣气益振(2)十家租税九家毕 (3)朱绂皆大夫(4)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5)能饮一杯无[作者名片]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8 杜牧诗三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虏弦.( ) (2)胡骑.( ) (3)潇.湘( )(4)菰.米( ) (5)莓苔.( ) (6)荔.枝( )(7)不期.( )【答案】(1)xián(2)jì(3)xiāo(4)ɡū(5)tái(6)lì(7)qī2.词语释义(1)金河秋半虏弦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莫厌潇湘..少人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山顶千门次第..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胜败兵家事不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胡人拉弓控弦射雁,暗指军事侵略(2)潇水、湘水,均在湖南(3)依次(4)难以预料3.名句背诵(1)________,水多菰米岸莓苔。
(2)________,无人知是荔枝来。
(3)胜败兵家事不期,________。
(4)________,卷土重来未可知。
【答案】(1)莫厌潇湘少人处(2)一骑红尘妃子笑(3)包羞忍耻是男儿(4)江东子弟多才俊[作者名片]晚唐“小杜”——杜牧杜牧(803-852),晚唐杰出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诗以七言绝句著称,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课时分层作业11 咏物诗四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00362060】A.芍.药(sháo)芙蕖..(fú qú)B.啼.血(tí) 著.子规(zhù)C.蓬蒿.(hāo) 枯槁.(gǎo)D.新茎.(jīng) 倾.倒(qīng)B[B项,“著”读zhuó。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何树何山著.子规著:附着,这里指栖息B.花开时节动.京城动:使动词,使……惊动C.庭前芍药妖.无格妖:贬义词,矫揉造作之态D.莫辞..添竹引龙须莫辞:不要推辞,这里有希望之意C[“妖”无贬义,是“艳丽、妩媚”的意思。
]3.下列对诗句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是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鸣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冤屈积累很多很重。
B.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C.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唯有”一词,突出强调了只有牡丹才配称“真国色”,表明了诗人对牡丹的偏爱。
后一句表现了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
D.自小刺头深草里:“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
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
A[这里的“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4.下面几句咏花的诗句,依次排列花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0362061】①素颜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
②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③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④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10 酬赠诗四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妻妾.( ) (2)罗襦.( ) (3)执戟.( )(4)缠.绵( ) (5)夫婿.( ) (6)剑铓.( )【答案】(1)qiè(2)rú(3)jǐ(4)chán(5)xù(6)mánɡ2.词语释义(1)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事夫誓拟.同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唯梦闲人..不梦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画眉深浅入时..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海畔尖山似剑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若为..化得身千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丝绸做的短袄(2)苑:园林。
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3)打算(4)不相干的人 (5)合乎时尚(6)刀刃的顶端(7)怎么能够3.名句背诵(1)还君明珠双泪垂,________。
(2)山水万重书断绝,________。
课时分层作业11 咏物诗四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00362060】A.芍.药(sháo)芙蕖..(fú qú)B.啼.血(tí) 著.子规(zhù)C.蓬蒿.(hāo) 枯槁.(gǎo)D.新茎.(jīng) 倾.倒(qīng)B[B项,“著”读zhuó。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何树何山著.子规著:附着,这里指栖息B.花开时节动.京城动:使动词,使……惊动C.庭前芍药妖.无格妖:贬义词,矫揉造作之态D.莫辞..添竹引龙须莫辞:不要推辞,这里有希望之意C[“妖”无贬义,是“艳丽、妩媚”的意思。
]3.下列对诗句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是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鸣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冤屈积累很多很重。
B.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C.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唯有”一词,突出强调了只有牡丹才配称“真国色”,表明了诗人对牡丹的偏爱。
后一句表现了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
D.自小刺头深草里:“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
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
A[这里的“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4.下面几句咏花的诗句,依次排列花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0362061】①素颜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
②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③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④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10 酬赠诗四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妻妾.( ) (2)罗襦.( ) (3)执戟.( )(4)缠.绵( ) (5)夫婿.( ) (6)剑铓.( )【答案】(1)qiè(2)rú(3)jǐ(4)chán(5)xù(6)mánɡ2.词语释义(1)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事夫誓拟.同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唯梦闲人..不梦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画眉深浅入时..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海畔尖山似剑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若为..化得身千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丝绸做的短袄(2)苑:园林。
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3)打算(4)不相干的人 (5)合乎时尚(6)刀刃的顶端(7)怎么能够3.名句背诵(1)还君明珠双泪垂,________。
(2)山水万重书断绝,________。
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第2单元唐诗之旅下10酬赠诗四首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练习[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妻妾.()(2)罗襦.()(3)执戟.()(4)缠.绵()(5)夫婿.()(6)剑铓.()【答案】(1)qiè(2)rú(3)jǐ(4)chán(5)xù(6)mánɡ2.词语释义(1)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事夫誓拟.同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唯梦闲人..不梦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画眉深浅入时..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海畔尖山似剑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若为..化得身千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丝绸做的短袄(2)苑:园林。
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3)打算(4)不相干的人(5)合乎时尚(6)刀刃的顶端(7)怎么能够3.名句背诵(1)还君明珠双泪垂,________。
10 酬赠诗四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妻妾.( ) (2)罗襦.( ) (3)执戟.( )(4)缠.绵( ) (5)夫婿.( ) (6)剑铓.( )【答案】(1)qiè(2)rú(3)jǐ(4)chán(5)xù(6)mánɡ2.词语释义(1)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事夫誓拟.同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唯梦闲人..不梦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画眉深浅入时..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海畔尖山似剑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若为..化得身千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丝绸做的短袄(2)苑:园林。
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3)打算(4)不相干的人 (5)合乎时尚(6)刀刃的顶端(7)怎么能够3.名句背诵(1)还君明珠双泪垂,________。
(2)山水万重书断绝,________。
课时分层作业11 咏物诗四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00362060】A.芍.药(sháo)芙蕖..(fú qú)B.啼.血(tí) 著.子规(zhù)C.蓬蒿.(hāo) 枯槁.(gǎo)D.新茎.(jīng) 倾.倒(qīng)B[B项,“著”读zhuó。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何树何山著.子规著:附着,这里指栖息B.花开时节动.京城动:使动词,使……惊动C.庭前芍药妖.无格妖:贬义词,矫揉造作之态D.莫辞..添竹引龙须莫辞:不要推辞,这里有希望之意C[“妖”无贬义,是“艳丽、妩媚”的意思。
]3.下列对诗句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是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鸣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冤屈积累很多很重。
B.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C.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唯有”一词,突出强调了只有牡丹才配称“真国色”,表明了诗人对牡丹的偏爱。
后一句表现了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
D.自小刺头深草里:“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
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
A[这里的“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4.下面几句咏花的诗句,依次排列花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0362061】①素颜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
②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③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④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9 李商隐诗三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西畔.( ) (2)灵犀.( ) (3)送钩.( ) (4)射覆.( ) (5)嗟.余( ) (6)转蓬.( ) (7)舞筳.( ) (8)春苑.( ) (9)应⎩⎪⎨⎪⎧答应.( )应.该( ) (10)调⎩⎪⎨⎪⎧调.动( )调.节( ) (11)更⎩⎪⎨⎪⎧更.改( )更.加( ) 【答案】 (1)pàn (2)xī (3)ɡōu (4)fù (5)jiē (6)pénɡ (7)yán (8)yuàn(9)yìnɡ yīnɡ (10)diào tiáo (11)ɡēnɡ ɡènɡ2.词语释义(1)分曹..射覆蜡灯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走马兰台类转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贾生才调..更无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可怜..夜半虚.前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乐游春苑断肠..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何肯.到清秋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分组 (2)被风吹得不断在空中飞旋的蓬草 (3)才调:才华。
第二单元11咏物诗四首11咏物诗四首这个世界真美好!这个世界给我们如此多的美的感动!看着这姹紫嫣红的春天,我们会感叹生命的绚丽;看着那辽远无际的蓝天,我们会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我们会想起纯洁的爱情;看到杨柳,我们会感受到惜别的情;看到黑幕中悬挂的一轮明月,我们会想起一首诗“楚楚心皎洁,盈盈清如晶。
纤柔光似泉,斜移树影倾”,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爱之物以深意,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咏物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就存有咏物诗6 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 455首,晚唐3 556首。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美字体赏美文欲望的水草葛海林有时候我在静定中沉思的时候,总会在脑海浮现这样一幅画面。
仿佛天空就是一个无垠的穹庐,大地就是一个广阔的湖泊,而我们都是其中一汪充满欲望的水草,在尘世的微微泛波的湖泊中招摇,激荡着无边的思想和蠢蠢欲动的欲望。
之所以这样来拿水草作比,是在无意间瞥见了我们人类身上的欲望和落花流水。
那些在暴雨飓风裹挟的日子里的水草,颓唐狼藉四面楚歌,就像我们在困境中的悲哀无助和狼狈不堪。
多么希望我们人类能够摆脱水一样漫漶的欲望,在人生的每个季节都活得开心从容,抛弃草一样立足不稳的肤浅,把根像树一样执着地扎到大地深处,秀出水草一样在湖心葳蕤的风姿,多一些洒脱和坚毅,在我们每一个年轮都镌刻下的光辉的印记和充实的内蕴。
刘禹锡不为厄运而悲:他和白居易是同年出生的,一次相遇使他们交上了朋友。
公元826年,他从和州罢官返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人在扬州相逢共饮。
席间白居易赠他一首诗,对他仕途坎坷深表同情和安慰,也为自己的类似经历而叹息。
白居易在诗中说:“你为我添酒举杯来痛饮,我为你筷子敲着盘儿唱诗助兴。
虽然是举国知名的诗人那又有什么用啊,命运面前只得把头低。
满眼风光遇上这寂寞的心,一大堆官儿站满朝也没你我的份。
※精品试卷※推 荐 下 载 第2单元 单元导读《柳永词两首》忍把浮名掷地,烟花巷,吟晓风残月;留得秃笔生花,柳岸边,叹才子佳人。
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
但无论怎样评价,都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苏轼词两首》苏轼,你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吗?你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行者吗?你虽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但命运却比李白更艰窘!一场乌台诗案,把你从九重天上的朝廷贬谪到荒凉的黄州,让你拿惯了笔的手、吟顺诗的口,去耕种泥土、品尝苦难。
可是啊,黄州的泥土为什么没有埋没你的才华,滚滚的长江水是怎样激活了你的创作灵感,让中国的文学史上,出现了那么多写在黄州的华篇丽章?《辛弃疾词两首》他失去了手里的钢刀利剑,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他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的生活,但今天却空有一身力气、一腔热血。
他登临北固亭,空怀满腔爱国热情,发出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是一位爱国者,却报国无力;他是一位大英雄,却无用武之地。
他,就是辛弃疾。
《李清照词两首》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悲愁,从南宋走来;萧瑟西风中,比黄花更让人销魂的,是你忧郁的眼神。
千年的风雨淡褪了繁华,沉淀下来的却是你的《漱玉词》。
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
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这孤独融入了淡淡的酒中。
在寻寻觅觅的黄昏,在梧桐更兼细雨的晚上,你独自啜饮,缓缓低唱。
李清照——这乱世中的美神!。
11 咏物诗四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著.子规( ) (2)茎.( ) (3)芍.药( )(4)芙蕖..( )( ) (5)蓬蒿.( ) (6)冤.亡( )(7)马乳.( ) (8)恨魄.( ) (9)怨.鸟( )【答案】(1)zhuó(2)jīnɡ(3)sháo(4)fú qú(5)hāo(6)yuān(7)rǔ(8)pò(9)yuàn2.词语释义(1)何树何山著.子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莫辞.添竹引龙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庭前芍药妖.无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而今渐觉出蓬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栖息(2)推辞(3)艳丽、妩媚(4)野草3.名句背诵(1)________,何树何山著子规?(2)若欲满盘堆马乳,________。
(3)________,花开时节动京城。
(4)新茎未遍半犹枯,________。
(5)________,直待凌云始道高。
【答案】(1)若教恨魄皆能化(2)莫辞添竹引龙须(3)唯有牡丹真国色(4)高架支离倒复扶(5)时人不识凌云木[作者名片]华阳真逸——顾况顾况(约727-约820),唐代诗人,字逋翁。
至德二载登进士第。
贞元三年为李泌荐引,入朝任著作佐郎。
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被贬饶州司户参军。
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
有《华阳集》。
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朝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三岁丧父,由伯父韩会抚养。
韩会能文章,对韩愈有影响。
韩愈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
贞元二年,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第,直到贞元八年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
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皆不中。
直到29岁才在汴州董晋幕府中谋得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
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
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吴元济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
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被宪宗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
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长庆四年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
“诗豪”——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人。
贞元九年登进士,又登博学鸿词科,授太子校书,迁监察御史。
曾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活动,失败后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
入朝为礼部郎中,复出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又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
官终校检礼部尚书。
刘禹锡与白居易齐名,自称之为“诗豪”,世称“刘白”。
其诗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格律精切。
仿民歌而作的《竹枝词》,在唐诗中别具一格,影响较大。
九华山人——杜荀鹤杜荀鹤(846-907),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人。
昭宗大顺二年(891)进士。
生长于农村,遭逢乱离,善用近体诗反映民间疾苦,抨击社会黑暗。
诗歌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后人称“杜荀鹤体”。
[探究·精研文本]子规[背景介绍]顾况是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和白居易、元稹、王建等大力推行“新乐府运动”。
诗歌要揭露朝政弊端,反映民生疾苦。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成的。
借“子规”来讽刺世道不公,反映百姓中冤魂太多。
[文脉梳理][文本深读]1.首句中的“有时”与后面哪个词相照应?这两个词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有时”与第二句中的“年年”照应。
这两个词强调了杜宇化鸟传说的时间之久,为下文诗人写历代冤魂之多,对当时黑暗现实不满的感慨作铺垫。
2.后两句的反诘语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后两句的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名句鉴赏]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鉴赏】 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委婉地指明世道不公、受冤普遍的社会现实。
葡 萄[背景介绍]这首诗是诗人元和元年五月在江陵(今属湖北)写给他的好朋友张署的,原诗题为《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此诗为其中之一。
诗人于贞元十九年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亦被贬至临武(今属湖南)。
元和元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
诗人在旅舍中写下此诗与张署共勉。
[文脉梳理]《葡萄》 物(葡萄)⎩⎪⎨⎪⎧⎭⎪⎬⎪⎫茎半枯倒复扶添竹引须―→志(扶持奖掖) [文本深读]1.诗的前两句分别表现了葡萄树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两句写葡萄在春夏之交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而且枝条杂乱攀附,需要照顾。
2.诗的末句是如何托物言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表面上说护理葡萄时,应该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并多扶持枝蔓生长。
实际上,诗人以葡萄自比,借葡萄树需要善意照顾来表达自己贬谪后希望有人援引、帮助的心情。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鉴赏】“马乳”,马的奶头,这里比喻成熟的葡萄。
“添竹”指种葡萄的人在架子上多添些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
“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谪后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赏牡丹[背景介绍]牡丹娇艳多姿,雍容大方,有“百花之王”的美誉。
据记载,从隋朝起牡丹就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到了唐代观赏牡丹的场景更是盛况空前。
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有“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的描述即可说明。
随着牡丹花在唐朝社会的备受宠爱,咏牡丹诗也随之大量出现。
刘禹锡的《赏牡丹》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文脉梳理][文本深读]1.诗的前两句写芍药与芙蕖,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前两句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蕖的“净少情”,其目的是与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真国色”的独特魅力。
2.“唯有”“真”两个词语在诗中有何表达效果?在诗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唯有”写出牡丹在诸花中独一无二的地位,“真”字加强语气。
如此高度的评价,顺势引出末句,即写了时人对牡丹的痴狂般的观赏习俗,又反映了牡丹“动京城”的独特魅力。
[名句鉴赏]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鉴赏】作者先评赏芍药和芙蕖。
芍药花开得艳丽,但开得太妖艳,因而显得缺乏格调,即“无格”。
至于“芙蕖”,也就是荷花,素以高洁闻名,但往往孤芳自赏,故作者认为其净少情,即纯洁而寡情。
作者写芍药、荷花并没有完全否定它们,而是抑中有赞,为写牡丹“真国色”的独特魅力起侧面烘托作用。
小松[背景介绍]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致屡试不第,报国无门。
诗人心中颇感苦闷,于是写下了这首《小松》,来表达自己被埋没于深草的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