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全套精品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24 MB
- 文档页数:537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阶段,步骤或每个阶段或步骤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任务、内容、方法和技巧。
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要求:(一)接案1、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2、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二)预估1、预估的目的和任务。
2、预估的基本步骤。
(三)计划1、服务计划的构成。
2、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3、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
(四)介入1、介入的分类。
2、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五)评估1、评估的目的。
2、评估的方法。
3、评估应注意的事项。
(六)结案1、结案的任务。
2、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第一节接案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1、接案前的准备(1)什么是接案。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类型。
(3)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面谈提纲。
2、面谈主要掌握面谈的主要任务:(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
(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5)达成初步协议。
(6)决定工程进程。
面谈的技巧:1主动介绍自己2.沟通3.倾听3、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1)收集资料的内容和范围A:个人资料B:身体健康C: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D: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2)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A:询问B:咨询C:观察D:利用已有资料E:问卷调查4、做接案会谈记录二、接案应注意的事项(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
第二节预估第二节预估一、预估的目的、任务。
目的:在于达到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他们所处环境的了解,并对之形成概念化的认识,从而建构一个计划去解决或消除问题。
任务: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一)接案前的准备服务对象三种来源:1.主动求助2.他人转介3.外展工作主动接触服务对象两种类型:P2 1.自愿性服务对象2.非自愿性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两种类型: 1.现有服务对象 2.潜在服务对象(2014年真题)小郑在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精神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希望重新就业。
经医院转介,小郑进入一家机构接受职业康复服务。
小郑属于()服务对象。
A.自愿B.外展C.非自愿D.潜在[参考答案] A P2[考点解析]按照寻求服务时的意愿可将服务对象分为自愿型服务对象和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题中小郑希望重新就业,其本身有意愿成为职业康复机构的服务对象,应属于自愿型服务对象。
(2014年真题)74岁的老李在接受居家养老服务时,向社会工作者提起孙女小红正在上初中,学习成绩不好,希望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
此案例中,小红属于()服务对象。
A.正式B.潜在C.非正式D.现有[参考答案] B P2[考点解析]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协助和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即是潜在服务对象。
题中小红属于潜在服务对象。
(2012年真题)小张夫妻俩发现儿子小明上初中以后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性格变得很叛逆。
夫妻俩教育孩子时,感到束手无策,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他们的孩子。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是( )的服务对象。
A.潜在B.现有C.外展D.自愿[参考答案] A[考点解析]现有服务对象:主动求助和转介及外展而来(二)会谈1.会谈目的和场所安排2.会谈的主要任务3.会谈的技巧(1)主动介绍自己P5 (2)沟通:事实性沟通、治疗性沟通(3)倾听(三)收集服务对象资料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2.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2014年真题)与服务对象初次接触后,社会工作者小李来到其居住的社区,向居委会了解其家庭和生活状况,并拟定了一份初次面谈提纲。
小李的做法属于()A.接案准备B.接案面谈C.面谈安排D.问题界定[参考答案] A P1[考点解析]为了顺利进行接案会谈,接案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两方面:(1)一是事先研读服务对象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二是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三是走访社区,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会处境两方面的情况;四是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而需要谨慎小心处理。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讲义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第一节接案——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n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n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
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
n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
n(一)接案前的准备n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Ø主动求助者(自己找来的)Ø他人转介而来的(别人介绍的)Ø社工主动接触的(通过外展工作主动接触的)n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Ø自愿性服务对象(自己找来的,动机强,工作好做)Ø非自愿性服务对象(有抗拒,不好处,难度大不好对付)n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n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务对象通常带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需求。
n一般来说,大多数服务对象来求助是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不果后所作的最后选择。
n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n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或者当服务对象并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协助,或者是虽然没有求助但已妨碍他人或其它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
工作者的任务是不仅要与“现有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同时还要联系潜在的服务对象,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们的意义,促使“潜在服务对象”也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二)面谈n面谈是接案阶段的第二个主要工作。
n1.面谈的目的和面谈的场所的安排n面谈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人际互动。
n面谈地点尽量让服务对象感觉自由、舒畅和随意,促进无拘束的沟通与交流n2、面谈的主要任务n(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他有什么问题)n(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想干什么,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格子期望)n(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别急,慢慢讲)n(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你有没有试过?)n(5)达成初步协议n(6)决定工作进程n3、面谈的技巧n(1)主动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