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5.96 MB
- 文档页数:7
龙源期刊网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作者:魏路宽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2期
摘要: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不论是从协调城市发展角度,还是从工业遗产所蕴含的巨大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角度,都是十分有意义且必要的。不同的工业遗产应当根据其具体的地理位置、功能和蕴含的价值大小进行不同的保护和再利用。故本文在借鉴外国改造案例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蚌埠市宝兴面粉厂的具体情况,结合笔者专业,对该面粉厂的保护与再利用提出重点保护其历史和审美价值,在保留面粉厂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基础上,在外观改造中加入蚌埠市淮河文化和铁路文化的设计元素,适当美化厂房建筑。将蚌埠市宝兴面粉厂改造成兼具可恢复性以及历史、审美、文化、经济、技术、旅游等价值的蚌埠工业博览馆等建议,以期促进蚌埠市经济旅游发展,宣传蚌埠特色文化。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宝兴面粉厂
一、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改造案例
(一)公园简介
德国的杜伊斯堡位于鲁尔区西北部,曾经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基地,后随着德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开始落败,仅剩下了大片废弃的工业建筑和设施。后城市继续发展,经济恢复,政府开始注重对废旧的工业遗址进行保护和改造,其中北杜伊斯堡就是一个典型的改造的成功案例。
1.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保护与再利用的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坐落在杜伊斯堡和汉波恩两地之间,内有自然河流流过,并且出于一条连接着两座大城市(杜塞尔多夫和多特蒙德)的自行车道上,交通十分便利。此外,在该公园所在地还有众多文化和娱乐场所,地处IBA艾姆舍公园的文化通道中,对其加以保护和再利用也可以加强各地的联系,发展和带动其他遗产的发展。
(2)遗留设备丰富、价值高。杜伊斯堡风景公园的工业遗址中有许多废弃的工业厂房、仓库货棚、工业设备、铁路桥梁等遗留物。这些遗留物部分可用、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审美价值,可以作为该工业遗产改造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再利用工作的展开。
22 g l蔫 是l 书『I浴 越l壁 器l Q 稚1: 誉f量 签l至 舌l舌 广l卫 I §{重 8 l
【文章编号】1 002—1 329 (2008)02-0022-05 【中图分类号】TU984 1 1 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张毅杉(1 982一),男.苏州 科技学院建筑系城市规划 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夏健(1 963~) 男 苏州科技 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 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0 7—1 0—1 1 塑造再生的城市细胞 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张毅杉夏健
【摘要】在我国,城市工业遗产还是崭新的课题, 在如火如茶的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导致了城市工业遗产的 保护与再利用的不可持续。究其原因,整体观的 缺失是问题的本质所在。在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 的功能定位中需要整体观,只有具备了“自上而 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城市规划的整体 思考方法,城市工业遗产才能成为城市中再生的 细胞。 【关键词】工业遗产;整体观;双向互劝;再生 M0LD REGENERATED ClTY CELLS:PROTEC. TloN AND REUSE OF ClTY lNDUSTRIAL HERI. 1-AGES ZHANG Yishan;XIA Jian ABSTRACT: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ity indus— trial heritage is a new issue in China,and there are unavoidable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and reHse of the city industrial heritages,which lead to the unsus— 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eritages.The absence of holistic concept is the key to the problems.Only with both“top—down’’and“bottom—up’’interactions in the holistic planning method,can the city indus— trial heritages be the regenerated city cells. KEYWORDS:industrial heritage;holistic concept; interactive relation;regeneration 1 引言 21世纪初的世界正在 从工业化时代走向 信息时代,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 从城市 化走向城市世纪 。在这样的 个时代背景下. 中国城市的老城区建设已处于“退二进三 的过 程中,在经济体制转型和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调 整等多重压力作用下 这些老城区内存在着大 量的城市工业遗产 从当初的大拆大建到拆与 保.废弃与再利用的激烈碰撞.再到北京798等 城市工业遗产被列入普查对象.人们对于城市工 业遗产的态度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城市工业 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课题, 需要法规 体制和评价体系,需要全民关注和公 众参与,更需要具可操作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规 划方法。 2 我国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理论 与实践中的问题 城市工业遗产的价值具有不可再生性,与文 化遗产保护不同的是.城市工业遗产需要 活化” 保护,再利用是对其保护的有效方式。但是目前 我国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实践在取得 部分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2 1 建筑界的宠儿 如今.《时代建筑》与《世界建筑》刊登了大 量的城市工业遗产的改造实例,从学生竞赛 建 筑事务所创作实验到高校科研基金,工业遗产成 了建筑界的宠儿。但是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 利用并不仅是具体的空间的重塑、设计手法的创 新就A月 b月 ;'7决的。只有建筑师在微观层面的研究远 远不够.还需要规划师从社会、经济、生态角度 深入研究,深入到方法论层面的探讨,而非价值 观层面的泛泛而谈。 2.2 商业炒作的噱头 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无疑也正在承受着房地 产开发的巨大冲击 有的甚至成为了嗅觉敏锐的
规划研究
[文章编号】1006-3862( 2019)01-0072-10
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的可
持续性评价框架研究
——以重庆“二厂文创园”为例
钱 艳任宏 唐建立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400045)
【摘要】城市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既反映出城市更新中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的协调恢复,也是展示人类工业社会发
展进程飭全息映像一在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过程中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他们有各自的利益诉求而且具有不同的
影响决策的地位。利用关键程度矩阵梳理识别关键利益相关者,明确各自的利益诉求并促进他们协同势力实现工业遗址再
利用项目全过程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性非常重要.研究以重庆“二厂文创园”改造项目为例,根据利益相关者分析与可
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一个工业遗址再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框架"包括明确工业遗址再利用项目中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和建立再
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框架,对我国城市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和可持续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1
城市更新;工业遗产;利益相关者;可持续性;评价框架
【中图分类号I TU984;F29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传统制造业
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迁移,从而形成大量闲置工业建
筑和工业用地。国外将这类废弃的或闲置的或没
有充分利用的工业用地称为"棕地"(Brownfield ),
这些土地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各种利
用限制.从而比其他性质的土地开发更为复杂。早
期处理这些废弃工业用地的简单策略往往是拆除
全部原有工业设施后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针对被
工业污染的地区,则是采取拆除、填埋等方式,造成
废弃地历史、文化和精神彻底消失⑴。2003年《下
塔吉尔宪章》对工业文化的遗存进行了界定,提出
工业遗产的定义,即那些凝结在工业时代具有历
史、科技、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遗存,包括
有形的建筑物和无形的工艺流程或技术工。工业
2017年2月刊第6期当代经济摘要:工业遗产是工业化进程的遗存,是工业文明的见证,具有珍贵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
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工作。本文用文献综述法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的已有研究进行梳
理,以期对各城市的工业遗产改造工作起到理论及实践有所助益。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江西省战略产业选择研究,编号:14YJ29;
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项目,生态文明、环境规制与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创新,编号:JJ1436;江西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江西省景德镇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编号:GJJ14633。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综述
邱婷,冯玉平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
面临被淘汰、改造和迁移的命运。在这一产业结构升
级调整的过程中,遗留下了大量工业遗产,它们承载着一
个城市甚至一个时代的发展记忆。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文
明时代的标志,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等多重价值。而且,
它们多是工厂建筑、机器设备,破败消亡的速度很快,一
旦消失便不可恢复。因此,要充分重视工业遗产的价值,
既要考虑现代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也要有可持续发展
理念,最大限度保存好工业文明的遗迹。
在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制定的《下塔吉
尔宪章》中明确了工业遗产的定义,强调了工业遗产价值
的重要性和保护工业遗产的意义[1]。在我国,2006年在无
锡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发布了《无锡建
议》,呼吁全社会投入到工业遗产普查、认定和评估工作
中[2]。2006年5月,国家文物总局在此次会议的基础上进
行修改完善,正式颁布了工业遗产领域的法律性文
件———《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了工业遗
产保护的方式和任务[3]。来自民间、业界、学界和政府的多
方努力,在谋求发展的同时相当数量的工业遗产也得到
了有效保护利用。研究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已有
研究及实践,对各城市工业遗产的改造和发展起到理论
龙源期刊网
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魏路宽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3期
摘要: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技术发展的见证,具有独特的历史、审美和经济等价值。但我国对工业遗产的认识、保护和再利用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对其充分地保护和利用,大量工业遗产仍处在推土机边缘。故本文拟在对我国现行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与国外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进行比较,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提出保护为主、利用为辅;多方参与、分级保护;综合利用;与城市发展及生态环境相协调等建议,以期对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
工业遗产是在各种工业生产、生活活动中建造的建筑物、建筑设施、建筑工艺等景观的综合呈现,不仅包括厂房车间、器械设施、字号牌匾、档案资料等物质类文化遗产,也包括生产技术、操作流程等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技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对其进行充分而全面的保护与再利用至关重要。
一、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工艺遗产保护的现状
工业遗产虽然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但是由于其与飞速发展的城市化格格不入,因而总是被拆除、破坏。调查数据表明:工业遗产现存完好的,民国时期的不足20%;日伪时期不足30%;建国至民国时期的不足40%,工业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虽然近年来我国在工业遗产的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物质性遗产和非物质性遗产的申报和保护数量都在逐年增加,但是工业遗产的保护力度仍然不够,受到保护的工业遗产仍在少数,存在着社会公众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强;工艺遗产保护的法律体制尚不完善;工业遗产多由政府保护而缺乏企事业单位、民众的多方参与等问题。
(二)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现状
龙源期刊网
河北井陉矿区煤矿工业遗产价值及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
作者:高洁 刘歆
来源:《科技风》2017年第09期
摘 要: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记录城市发展的工业遗产逐渐被提上议程。本文通过挖掘河北井陉矿区工业遗产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通过对其工业遗产价值的分析,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背景下,井陉煤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关键词:工业遗产;井陉矿区;遗产价值;再利用策略
资源型城市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资源衰竭现象,而导致城市发展趋缓、经济衰退、人员过剩等问题的出现。随着城市功能重新定位和产业结构优化,传统工业正逐步被淘汰,许多具有特定文化价值的,承载我国工业文明的工业遗产遗留了下来。2011年11月,国务院将井陉矿区列为第三批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之一,开启了这座遗留下来的百年工矿区的转型的起点。
1 井陉矿区煤矿工业的发展
井陉矿区煤矿开采的历史已有百余年。1898年,井陉县农民张凤起开办了井陉煤矿,但因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等原因,煤矿在经营上一直没有起色。1903年6月27日,通过与德国人的共同投资合作,井陉煤矿成功完成了它的第一次出煤[ 1 ]。1906年袁世凯决定收购井陉煤矿改为官办。后井陉煤矿更名为直隶井陉矿务局。1918年井陉矿务局改为部省合办,正式更名为河北省井陉矿务局。但随着煤矿的不断开采,井陉矿区呈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矿区因此面临着新的挑战。2016年3月25日,处于各种问题之下的井陉矿务局被迫关闭了整个矿区的最后一个矿。
目前矿区拥有全国保存最好的德式工业建筑物——皇冠水塔。塔高36米,是河北省内唯一一处具有整体德意志风格的、德国进口建材的大型工业建筑。井陉矿区段家楼建筑群是十分珍贵的近代民族工业历史文化遗产。历经时间的打磨,段家楼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小姐楼和总经理办公大楼尽管保存完整,但木构件开裂严重、砖石构件风化磨蚀,天花板、墙皮等出现大面积剥脱。煤师院、矿警所、公子楼小北楼等建筑均存在相似状况,且情况更为糟糕。公子楼与小中楼的室外台阶已出现塌陷的迹象,其他建筑的屋顶也存在坍塌的现象[ 2 ]。
第41卷第19期 2 0 1 5年7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1.41 No.19 Ju1.2015 ・5・
文章编号:1009-6825(2015)19—0005—02
长沙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万华‘ 甘灿
(1.湖南省联铭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4;
2.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128;3.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摘要:通过回顾长沙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明确了长沙工业遗产的价值,揭示了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紧迫性,从工业遗存
现状调查中分析了长沙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TU一87 文献标识码:A
2006年无锡论坛和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后,工业
遗产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调查和研究也随即迅猛展开。工
业遗产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对工业遗产加以保护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 - 。
1 长沙近现代工业简况
长沙地处我国内陆,与沿海城市不同,它是较晚被打开城门
的城市之一。从布局方面看,长沙工业区多集中在以湘江和京广 线为轴线的南北走向的狭长地域内,形成了东郊树木岭,南郊新
开铺、井湾子,河西工业区,北郊黑石渡、新河三角洲,新开铺、黑
石铺工业区,三汊矶冶炼化工区等为代表的六大工业片区 j。
随着长沙城市的快速更新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大量近现代工
业企业或转向、或重组、或搬迁,给长沙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工业遗
存。这些工业遗存不仅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更记录着长沙城市
发展演变的历史,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改造利用成为一个日益受
人关注的问题。
2长沙工业遗存现状调查分析
2.1 工业遗存急速消失
近年长沙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许多工业建筑物及相
关遗存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正急速从城市中消失。如
长沙船舶厂、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和丰火柴公司、湘利黔织布
科技风2017年5月上 环境科学 DOI:IO.19392 ̄.cnki.1671-7341.201709138 河北井陉矿区煤矿工业遗产价值及保护与再利用 策略研究 高 刘歆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300401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记录城市发展的工业遗产逐渐被提上议程。本文通过挖掘河北井陉矿区工业遗产的发展历史及 现状,通过对其工业遗产价值的分析,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背景下,井陉煤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关键词:工业遗产;井陉矿区;遗产价值;再利用策略 资源型城市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资源衰竭 现象,而导致城市发展趋缓、经济衰退、人员过剩等问题的出现。 随着城市功能重新定位和产业结构优化,传统工业正逐步被淘 汰,许多具有特定文化价值的,承载我国工业文明的工业遗产遗 留了下来。2011年11月,国务院将井陉矿区列为第三批国家级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之一,开启了这座遗留下来的百年工 矿区的转型的起点。 1井陉矿区煤矿工业的发展 井陉矿区煤矿开采的历史已有百余年。1898年,井陉县农 民张风起开办了井陉煤矿,但因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等原因,煤 矿在经营上一直没有起色。1903年6月27日,通过与德国人的 共同投资合作,井陉煤矿成功完成了它的第一次出煤…。1906年 袁世凯决定收购井陉煤矿改为官办。后井陉煤矿更名为直隶井 陉矿务局。1918年井陉矿务局改为部省合办,正式更名为河北 省井陉矿务局。但随着煤矿的不断开采,井陉矿区呈现出了一系 列的问题,如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矿区因此面临 着新的挑战。2016年3月25日,处于各种问题之下的井陉矿务 局被迫关闭了整个矿区的最后一个矿。 目前矿区拥有全国保存最好的德式工业建筑物——皇冠水 塔。塔高36米,是河北省内唯一一处具有整体德意志风格的、德 国进口建材的大型工业建筑。井陉矿区段家楼建筑群是十分珍 贵的近代民族工业历史文化遗产。历经时间的打磨,段家楼建筑 群的主要建筑:小姐楼和总经理办公大楼尽管保存完整,但木构 件开裂严重、砖石构件风化磨蚀,天花板、墙皮等出现大面积剥 脱。煤师院、矿警所、公子楼小北楼等建筑均存在相似状况,且情 况更为糟糕。公子楼与小中楼的室外台阶已出现塌陷的迹象,其 他建筑的屋顶也存在坍塌的现象 2井陉矿区煤炭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 工业遗产价值构成包括技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 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1。其遗产价值的关键在于技术价值。 2 1井陉矿区工业遗产的技术价值 井陉矿区工业遗产的技术价值,体现在其精湛的煤矿开采 技术上。例如:复采残煤技术。井陉矿区各矿为延长其矿井产量, 各矿均进行了全面残煤复采,复采后的煤炭产量达到全部煤炭 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大大提高了井陉矿区煤矿出产量。 2.2井陉矿区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 工业遗产作为我国民族工业和近现代化发展过程的见证, 记录着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活动信息,具有及其重要的历史 价值。井陉矿区作为河北省煤炭工业除唐山外的又一主要分布 区,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经历过了数百年的发展,产生了丰富的 工业遗产。井陉矿区的煤矿业记录了石家庄从无到有的成长轨 迹,见证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 2.3井陉矿区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 井陉矿区段家楼建筑群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巧妙,布局紧凑, 技术精湛,做工精细,石、木雕刻生动逼真。作为石家庄规模最大 的德式建筑群体,以及中西建筑艺术完美融合的建筑艺术珍品, 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历史本来的样貌,称得上是国内近代煤炭 工业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2.4社会价值 井陉矿区煤炭工业承载着矿区人民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 精神,具有相当丰富的社会价值。井陉矿区煤炭工业发展史也是 石家庄人民的艰苦奋斗史。如青年矿工刘顺堂——严寒天气,在 煤井一丈余深的水中,连续四天修理好罐道木的英雄事迹。宁死 不屈的矿工杜明伦——井陉煤矿在蒋匪黑暗统治时期,矿工的 斗争史里显示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开国劳模史五元——兢兢 业业数次避免停电事故的发生。而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先进人物 的努力奋斗,勇于奉献,才有了石家庄这座钢铁城市。 3井陉矿区煤矿工业保护及再利用策略 井陉矿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地区,然而随着近年来城 市化的发展,井陉矿区煤炭工业遗产的未来令人担忧。工业遗产 的再利用自然成为为矿区发展注入活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 关键。 3.1体验策略 段家楼建筑群是井陉矿区旅游业发展的头号工程。段家楼 将结合台阳山、清凉山等自然资源,依靠百年煤矿开采所积淀的 文脉,打造以近代工业文明遗产为内容的特色旅游地。 3.2更新策略 矿区过去曾依靠煤炭资源,建立了4个大型焦化厂。矿区正 在实施煤焦油、焦炉气等项目,形成循环经济链条。冀中能源井 矿集团旗下新晶科技公司,是我国第一家以推广焦炉煤气制天 然气技术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新技术、新能源带动矿区经济的 发展。 3.3综合策略 井陉矿区的再利用发展应融人区域和城市的整体发展布局 中综合考虑。厂区内建筑物、构筑物、围墙、管道、历史标语及古 树等,统一采取综合策略、进行统一布局、综合治理,形成景观构 筑物、景观工业生产风貌、景观围墙,打造具有工业特色的展览 参观区。 4小结 井陉矿区的保护工作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应有针对 性地制定个性化转型方案。矿区煤炭工业遗产是河北省的一笔 宝贵的财富,是石家庄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以及社会 各界还应积极参与到井陉矿区煤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 作中来。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让井陉矿区煤炭工业遗产得到更 加充分的保护与利用,使其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I1]凌宇.近代河北井陉煤矿矿难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 2007:35-36. 【2】煤化工产业动态:标题新闻【 .煤化工,2013—06一O3. f3】曹凛.长沙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口[)】.湖南:国防科学技 术大学,2008:12-13. f4】郭璇,郭小兰,孙莹.河南省工业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卟工业建筑,2013,43(7):13—17. 基金项目及编号: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5456113D);河北 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项目(QN2017315);河北省 文化艺术科学科研项目(HBwY2014-Y—D013)
重庆特钢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重庆特钢滨水历史地段城市设计
Industri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Reuse of Chongqing Special Steel Factory
— rban Planning ofHistorical Zone ofChongqing Special Steel Factory
戴志中陈洁DAI Zhizhong,CHEN Jie
摘 要:重庆特钢厂是重庆工业遗产的重 Abstract:Chongqing Special Steel Factory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hongqing
要代表。本文通过对重庆特钢的实地调 industrial heritage.In the urban design proposal ofChongqing Special Steel Factory,and
研,结合重庆大学研究生课程设计分析了 based on the site investigation ofthe existing buildings and facilities,the paper conducts
工业区内现存的建、构筑物,提出了相应 an analysis ofcurrent constructions and structures andpromotestheplanning principles
的规划原则、目标、保护层次、保护手段 andtargets,thepreservationlevels,preservationmethod andthe conceptofre-usage.
以及再利用的初步构想。 Keywords:Chongqing Special Steel;Industrial Heritage;Preservation;Re—usage
关键词:重庆特钢;工业遗产;保护;
湖南辰溪861工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中国正进入一个以更新再开发为主的城市发展阶段,建筑更新问题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由于经济快速的发展,大量的工业遗产面临着闲置和废弃,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妥善处理工业遗产,使近代废弃工业遗产不仅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并能开发其再利用的价值,顺利实现城市工业用地的更新置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同时也是城市更新改造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工业建筑遗产进行合理的改造及再利用,不仅能够较好地保留建筑文化的延续性,挖掘工业建筑在当今时代的特有价值,还能创造出可持续性的有机更新且具有地区特色的建筑与城市环境。由此带动和促进旧工业区、工厂的更新和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新的建筑、城市应当通过旧建筑改造更新这一途径去解决城市中的旧工业建筑问题,这一做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国外发达国家,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已经走过了早期的摸索和实践阶段,他们的保护观念以及保护方法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目前,工业遗产的改造性再利用已经成为主导模式。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象逐渐兴起,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
不仅从理论上针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进行分析,在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实践上也有大量的研究。湖南辰溪861工厂是我国抗战时期的四大兵工厂之一,也是解放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兴起时以生产“白云”牌冰箱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本文以辰溪861工厂为研究对象,作为辰溪县地区传统工业城镇,861工厂拥有不少工业遗产,通过对对工业遗产从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情感价值等角度进行评价分析,讨论出辰溪861工厂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应当受到重视和保护。
总结已有的国内外工业遗产的保护原则和内容及改造的理论研究成果,对861工厂工业建筑现状进行分析,对保护方法进行探讨,进而以热电厂的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为案例,提出在改造设计过程中可尝试的多种实践模式及需要重视的具体改造措施。
62国际城市规划2009 Vol.24, No.1The Comparison Research on Conservation and Reus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Between France and China王颖 孙斌栋中法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比较研究初探
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和城市内部功能不断更新,城市土地价格持续上升,部分位于城市内部的工业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存在搬迁、置换的压力。其中一些工业建筑具有相当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作为遗产范畴的工业建筑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更是成为城市建设实践中方兴未艾的热点领域,如上海就面临大量产业建筑及其历史地段再利用开发、老工业地区整体功能转型等问题。本文选择法国与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进行对比研究,主要是考虑到法国的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比较完善,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也有专门的工业遗产研究机构。2007年,法国文化部夏乐高等学院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以“法国建筑与遗产保护体制和法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为主题的培训计划,考察了巴黎及法国北部几个重要的工业城市南锡(Nancy)、隆维(Longwy)、里尔(Lille)、鲁贝(Roubaix)等。本文试图通过中法工业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比较,从而认识我国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上的欠缺与不足,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观念和体系。1 工业遗产保护方法与思路比较1.1 法国工业遗产保护方法与思路法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始于1970年代,当时石油危机重创了法国纺织业、煤矿业和炼钢业,这场危机留给了法国北部和东部洛林省(Lorraine)许多工厂废墟。工业废墟有些古旧、神秘、充满想象的空间,吸引了艺术家和摄影家。由艺术界认识的关注而萌生了工业遗产保护意识,这点与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发端相当类似,区别仅是时间上的差异[1]。1970年代法国的工业遗产成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是法国文化遗产范围扩张的一个重要新领域。随之针对工业遗产开始进行研究和普查,进而保存这些工业活动的建筑、机器和文献资料。城市里每个时代建筑的连贯性是法国城市很重要的特色。因此对应于工业化时期,就应该有代表性的建筑存在。这一“使历史的每个时代都清晰可了解”(《威尼斯宪章》)的传统不同于中国很多城市“拆除旧建筑、兴建新建筑”的做法。法国对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开始时采用的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实地摘要:本文主要对中法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从工业遗产的保护思路与方法、发展历程和再利用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反思我国目前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上的欠缺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若干启示。Abstract: The author compares the conservation and reuse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between France and China and mainly focuses on such three levels as notions and ways, process and effects of reus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the paper proposes some enlightenment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onservation and reuse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关键词:法国工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 工业遗产再利用 Keywords: French Industrial Heritage;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dustrial Heritage Reuse
西安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的意义
摘要:工业遗产景观作为当代景观设计实践中的一部分,有着自身独特的设计领域和方法论。但是国内目前对于工业遗产景观的的研究还停留在案例的介绍上面,缺乏对工业遗产景观理论与实践的系统专门研究。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景观设计
工业遗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对其的保护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西安作为西北地区近代工业的发源地,自从 1896 年陕甘军务长左宗棠创建了西安机器局以来,西安的近代工业开始启动。新中国成立以前,先后在西安市繁华地段,成立了较多的工业企业,如中南火柴厂、西京电厂、华丰面粉厂、成丰面粉厂和大华纱厂,分别分布在城东、城西和陇海铁路沿线。当时的西安实际已经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和工业中心。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改变我国工业分布的不均衡,改变西部落后的经济面貌,在苏联人的帮助下,中央政府决定启动著名的“156项工程”。156 项工程帮助西安发展工业,发展经济,使得西安成为西北的工业中心城市。逐步形成了以纺织城工业区、大庆路工业区、韩森寨工业区和以陇海铁路为主的工业区。还有一些小的工业区如洪庆工业区、韦曲工业区、渭滨工业区、三桥工业区和户县工业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传统工业开始衰退,一些有价值的工业建筑在企业的关停并转中被废弃。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中实现对工业遗产的有效保护,为老厂房注入新的生机,使其延续工业文明文脉,带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1、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1)从遗产保护学的视角审视工业遗产,对西方发达国家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思想和实践加以介绍,分析工业遗产资源的经济、文化和美学价值。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确立了后工业景观实践的核心价值观,即尊重和保护工业历史。
(2)详尽分析西安工业遗产特征,研究其历史演变、遗产边界生态现状、景观空间格局等内容,提出工业遗产地开发中对于历史展示、遗产保护的具体战略,同时对西安工业遗产保护下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进行简单分类,并适当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改造的设计策略;
2010_年第1期 学 术 论 坛 NO.1。2010 (总第228期) ACADEMIC FORUM (Cumulafiveiv No.228)
城市化进程中:I:业遗产保护与再剃用决策研究
任宣羽
[摘要]文章分析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充分地认识和科学评价工业遗产的价值,针对不同价值 的.x-,_Ik遗产作出不同的决策,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原则。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决策
[作者简介]任宣羽,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专业博士生,四川 成都610064;攀
枝花学院教师,四川 攀枝花617000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0)01—0130—05
一、城市化进程中必然面对的遗产问题
截至2007年底,我国城市化率已达44.9%, 据测算,到2025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60%左右,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城市经济对我国 GDP的贡献率已超过70%,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
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化水平每 提高一个百分点,新增加的城市人口大约为1500
万,与之相应的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又需新投入 1200多亿元…,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是直接而且明
显的。根据国际经验,城市化水平越高,中央商务
区(CBD)也会随之扩大,第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 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中的 比重越大。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中心城区的
土地拥有较高的级差效益,理所当然地也会成为新 的投资热点…。许多的大城市难以“保留古城,另
辟新城”,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严格 控制农用土地的征用,城市建设重点就转到了对旧
城区的开发和城市的扩容上。在利益的驱动下,把 原本具有城市特色的历史街区进行推倒,建立起了
风格雷同的高楼大厦;在利益驱动和产业结构调整 的情况下,把原本地处城市近郊的现在已成为城市的
285济源三线建设时期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摘要:济源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再利用是济源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济源市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遗产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济源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的现状及问题,进而对济源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模式进行探讨,旨在为济源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济源;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模式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根据国际形势部署战略决策:以战备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国防科技为基础的三线建设战略。所谓三线,是指根据经济和国防要求,由沿海沿边向内地收缩的三道线:一线建设为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建设由四川、贵州、自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以及湖南、河南、湖北、山西的西部地区和广西的西北部部分地区构成;二线是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部地区。其中西南、西北地区俗称为大三线,各省份自己靠近内地的腹地俗称小三线。依托三线建设战略部署,济源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成为河南小三线建设的根据地。国家在这里安排了代号为1060、4001、531的三个国防重点工程。并且在三线工程建设期间,不断借鉴先进的工业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逐步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目前依然还有身处深山腹地的国营红阳机械厂、531工程等诸多军工企业。经过时代的变迁,这些曾经为国家奉献了自己一份力量的工业建筑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但是作为见证了一个时代城市发展的痕迹,这些工业遗产却是锈迹斑驳。更多的已经被城市化进程需求被拆除,但是还有很多有保护价值的工业遗产亟待我们去保护,并将那些工业遗产作为丰碑展现在世人面前。一、济源市工业遗产济源地处交通要塞,北依太行,南邻黄河,西踞王屋,东接华北平原。这里有很多20世纪60年代的工业遗产,由于其保密需要,所以大多都建在深山之中,不为人知。以最为著名的“531工程”为例,其总指挥部位于济源市西部王屋山脚下,是1970年国家批准的一个大型军工企业,以军用坦克为主要产品。后期为了发展需要,军用转民用,总部为兴华机械厂,目前依然存在的是一分部、总部、四分部,剩余军工厂都已经废弃。其中依托531工程,在总指挥部的一部分工厂厂房基础上,建设河南中原特殊钢厂。二、济源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及问题(一)政府缺少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认识由于中国关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起步较晚,从国家层面上,只是大框架的规定工业遗产的价值并加以宣传,但是政府层面,特别是像济源这个曾经的小三线城市,由于对工业遗产的认识不够,因此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被废弃。济源目前没有任何关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法规及措施规定。没有对现存的工业遗产进行分类和评估其价值,并提出新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所以脱离了文件和法规,那些工业遗产只能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逐渐被废弃直至拆除。(二)对工业遗产历史价值认知欠缺作为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对现存废弃的工业建筑的认识是不同的。一些生存在这个区域的人们,他们认为这些老工业建筑是他们的记忆,甚至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更多的人,只是把他们当作废弃的工业垃圾对待,并不认为有什么保护与再利用的历史价值。同时政府出台的政策保护只是针对各方面价值都较高的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对一般的工业遗产保护力度不够。(三)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自身局限性问题工业遗产的保护相对简单,但是再利用就受到很多因素影响[1]。第一,自身结构限制,工业遗产的厂房建设年代比较久远,工程主体结构以及地基都受当时施工条件的限制,因此在再利用设计时需要首先多厂房进行现场勘察并提出保护与加固措施。第二,由于工业遗产在设计之初对于热工性能要求较低,所以在改造过程中需要加强,节省资源消耗。最后,由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定,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按照现行规范及技术措施规定来进行设计,因此工业遗产在改造后的功能就会收到限制,比如厂房改造成民宿,使用用途改变,所依据的规范也发生变化,同时在防火规范上的要求也会有所改变。这都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战。三、济源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策略(一)工业旅游模式再利用由于是济水发源地而得名的济源,是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一,所以济源市在河南省的工业地位十分显著,如今,一些“三线”时期建成的绝密军事工程,已经褪去神秘的面纱,成为旅游景区和国防教育基地。鲁山地下军事指挥中心、航空展览馆等一些军事工程,早已对外开放。而工业遗产旅游业就可以成为新的宣传着力点,作为工业旅游模式进行开发再利用,如531工程,现在有大量的厂房被废弃,更有甚者人们养牲畜的地方,可以将其打造成十里军工文化走廊和历史文脉与城市生活有机结合、特色鲜明的工业旅游遗址。(二)办公loft模式再利用由于工业厂房多是大空间建筑,因此就为空间的灵活划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工业遗产大多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周围交通比较便利,因此也给办公loft模式提出了新的可能。而济源小三线建设时期,围绕着工厂周边都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生活区,有的还有配套的学校、医院,比如说531工程,周围配套家属区4个,还有531医院、531小学等,虽然家属区已经破败,但是随着办公loft模式的开启,周围的配套设施会继续完善。(三)商业艺术中心模式再利用由于工业遗产区曾经的军工生产厂房,交通便利,空间比较灵活,因此可以模仿大城市的再利用案例,改造成为艺术中心的模式,可以和工业旅游模式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聚集区。同时还可以依托周围旅游资源,改造成民宿,方便满足来此旅游的人们居住需求。比如531工程的礼堂,利用现有的大空间,改造成艺术中心。而其它厂房可以改造成民宿,商业用途。四、结语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在我国各城市进程紧密进行中,根据济源工业遗产情况提出适应济源三线建设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策略,更希望政府可以摒弃历史原因,民众可以深刻认识到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真的将济源这些工业遗产保护起来,对于有价值的工业厂房进行再利用。旨在今后为大家展现更多的三线精神,更多的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遗产。参考文献[1]于红 沈锐 天津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规划策略[J].《现代城市研究》.2013.08: 63-66[2]展二鹏 对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工业遗产问题认识——机遇、问题与对策:以青岛市旧城区老工业改造为例[J].《城市规划》.2010.07: 48-52[3]于红霞 张佳乐 青岛老工业保护与再利用研究[J].《工业建筑》.2014.02;55-58(作者单位: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只雨佳文 化 WEN HUA
首钢工业区工业遗产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Study on Preservation and Re—usag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Resource in Capital Steel Industrial District
刘伯英李
L L J b N .LI h.r L
精l:飘I 是北 市 巽代表 * *珊地嚣氆是 犀 ** 担I 避 曲碴R髓昔蕾错帕 体德 惶
护蔷莉 好 地 的各抻I 存越城 7 十 要薛拇箍
目 鞠芏 R R亭 冉 嵇 I甘德握备
§ 鼎 , 护与苒利 鹤 拦 7* I—监 饼栌 范 瓤牟储肆 虢轴保护 再和 8 赫赫
并对擐护 静疆 &I 遗 再 曲^式 h 探
蕾锕I监 柱新q 蛔规如番供 据.
*囊调 铷I , 护々冉稚目
舶 c i ’f n ff 删 f拇 …e≈ , 。 ,
-r 口f 。“ … 0 -1.1 v c u~ 。t1【)r ¨Ⅲ ( }
}、 t 。} 。1㈨ A m 。。 } D船。 喇n 。
Ⅲ-, H 。 f “ il .… c ・JU ̄7/ 日』 肿
H 一排 - ii; , ・. } ,/I r J _ 一
| IF s -t*:。 } r、 t it a -}H}} 、H.…一ei
:y 。 、 -i. 。.}k。1 、 14 n-{i Fm
mf 艄 , mm f] r … r :r __ 一I】 me 谁 蛳}噼‘t书i mt q …q w a№ n 啦
f”tff flr9 蜘 恤 t J ≠h-蚪 怖, r ㈨lJ }舒哦. t 商∞・q{med rl_k l ca : 撕}a
0 )
‰yw0t嫩蛳 日孵F +。。 2 4 矾 。 n m
} 龃胖
口 肆T 1 A 普…B3 : }…0-
目 自t赶
茁铜__ 日位 北京 石 i 自晰 定,■ 景
末 K 街 噩长鼓 8 L ∞带 南侧 m定 f目) 北朴 【 古城盎
江苏建筑 2010年第2期(总第133期) 7
我国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及再利用研究
从三个实例看工业遗产在我国的再利用
安娟. 德清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144)
【摘 要1 文章对工业遗产保护中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研究中的三个实例:北京798艺
术工厂、中山岐江公因、沈阳铁西铸造博物馆。进而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未来的发
展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TU7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270(2OlO)02~Oo07—04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tection and Reutilization for Urban Industrial Heritage
——Reutilizati0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Our Country from Three Examples
AN Juan BU De-qing
(College of Architecture,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44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som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Chinese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work in three examples:Beijing 798 Art Factory,Zhong Shan Qi Jiang Park,Shenyang Tiexi Cast—
ing Museum.At last summed up Chinese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issues and gave the ideas of future de—
遗产保护 | 131 Research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Reuse of Modern Industrial Heritage in Chongqing重庆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宋紫阳 王 林 SONG Ziyang, WANG Lin
现代工业遗产是我国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距今年代较短而价值发掘不足的困境。以重庆现代工业遗产为例,
系统梳理其随着国家战略更迭的形成与演变,认定整理重庆现代工业遗产名录,归纳其整体布局、厂区规划、保护管理
及再利用模式等特点。在剖析城市关系、保护体系、再利用效果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重庆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再利
用的思考和建议,应结合历史风貌的空间修复、搭建全面长效管控的平台、注重多方利益的机制推行、挖掘工旅融合发
展的模式等。
Modern industri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industrial heritage. It is facing the dilemma of a short history and
insufficient value exploration. Taking Chongqing's modern industrial herita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it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with the change of national strategy, identifies and sorts out the list of Chongqing's modern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summarizes its overall layout, plant planning,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and reuse mode.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urban relations, conservation system, reuse effects and other issu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multi-
level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use of Chongqing's modern industrial heritage by combining the space restoration
of historical features, building a platform for comprehensive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mplementing the
mechanism focusing on multiple interests, and mining the mode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tourism.
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重庆
modern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reuse; Chongqing
文章编号 1673-8985(2022)05-0131-07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220520摘 要
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作者简介宋紫阳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王 林(通信作者)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责任教授*********************.cn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号18AGL025)资助。0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不同历史时
期,工业文明在工业城市中留下宝贵的工业
遗产,但我国的工业遗产研究总体上存在重
近代、轻现代的现象,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工业遗产的数目占
据八成[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现代工业
遗产是曾经担负中国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重
担不可忽视的部分,在如今快速城市化和后
工业时代变革的冲击下,面临着重视不充分、
价值发掘不足、遭遗弃损毁的困境。
作为重要的西部工业城市,重庆于1997
年被中央划定为直辖市后加快了城市建设的
步伐,但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起步较
晚,尤其因所处区位的差异、城郊关注度的差
异等客观因素导致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措施与效用上的层次差异。重庆工业遗产研究成
果主要有大尺度区域型面状研究、中尺度廊
道型多点型研究和小尺度单体型研究,如赵
万民等纲领性地阐述了重庆工业发展脉络、
工业遗产构成与特征,李和平等探索了重庆
工业遗产评价指标和保护层次分类,郭剑锋
等从重庆市整体发展角度提出功能、文化、景
观、旅游的多层次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策略。目
前有关重庆抗战陪都和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
遗产研究已有一定成果,而重庆现代工业遗
产的整体梳理和保护再利用模式评估等有待
进行深入挖掘。
现代工业遗产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新开工建设或原有企业改扩建的具有历史、
科技、艺术、社会、经济等价值的工业遗产[2]。具有建成年代较新、成规模工业区较多、可利用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32 | 遗产保护
价值较高等特点,范围涵盖建筑单体、建筑群
(工业厂区)、历史地段(街坊),包含建构筑
物、厂房设备、办公居住等配套设施,也包含
周边过渡区的工业历史环境。本文以1949—
1982年的重庆现代工业遗产为例,在城市化水平提升、工业周期性淘汰升级,以及“退二
进三”政策推行的时代背景下[3],更加关注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业
遗产,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评估并发掘
现代工业遗产的多方面价值,实现存量发展
背景下现代工业遗产的渐进式、可持续、可生
长的有机更新,是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共同关
注且需审慎思考的重要命题。
1 重庆现代工业遗产的构成与特点1.1 重庆现代工业遗产的构成
1.1.1 重庆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重庆现代工业承接于近代基础,发展于
国家战略(见图1)。近代开埠通商给予重庆
从农业小镇转为工商口岸的机会,火柴厂、缫
丝厂、采煤厂等相继落成;抗战时期随着都府
迁渝和全国第一次工业大内迁,重庆打下战
时大后方的工业之基,兵器机械制造、化工冶
金工业得到集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修复重振,“一五”计划时期实行“重化工
业优先”战略,国家部署了一批能源、机械项
目,并支持冶金、化工等企业,建立起现代重
工业骨架;三线建设时期是战略发展高潮,经
过全国第二次工业大内迁,扩大了重庆工业
布局,重点布局国防及配套民用项目,形成机
械、冶金、化工、纺织、食品的支柱工业;改革
开放后转向重振转型政策,发展了小型交通
设施、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
空间演变上,工业布局的变迁是工厂企
业对区位择优的结果(见图2)。解放前受限
于地理因素,陆地运输力量较为薄弱,工厂往
往以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为中心沿江发展;
解放后随着交通铺展成熟,水运比重相对降
低,越来越多企业向铁路沿线靠近;直辖以
来,重庆高速公路等交运更加便捷,初步形成
靠近枢纽的工业园区[4],空间由点线状向面状扩展,逐渐发展成有机城市副中心形态。
1.1.2 重庆现代工业遗产的构成重庆现代工业遗产主要涉及8个工业门
类(见图3),分别是冶金及加工、机器与兵
器制造、化工、自动化仪表、能源开采、基础设
施、食品纺织等,其中重工业尤其是机器与兵
器制造门类占比较高。经过研究重庆市工业
遗产分布地图、已公布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
史建筑名单及有关学者资料等,梳理得到104
处重庆现代工业遗产名录,其中城区40处,郊区6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
物保护单位2处,市优秀历史建筑46处。
沙坪坝区鹅公岩抗战兵器工业遗址群和
大渡口区老重钢厂区于2013年被评为第七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大渡口重庆
钢铁厂是重庆现代工业遗产冶金门类代表。
前身为创办于1890年的汉阳铁厂,1938年
抗战时期内迁至重庆选址于大渡口江畔,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了新中国第一根钢
轨;“一五”时期在全国钢铁业排名前三,有
图1 重庆近现代工业发展时间轴Fig.1 Timeline of Chongqing moder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a 抗战时期第一次工业大内迁 b 三线时期第二次工业大内迁 c 21世纪大型国企搬迁出内环线计划图2 重庆工业布局演变Fig.2 Evolution of Chongqing industrial layout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参考文献[4]14,16,20改绘。
图3 重庆现代工业遗产的时间—门类发展轴Fig.3 Time and category development axis of Chongqing modern industrial heritage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遗产保护 | 133
着“北有鞍钢,南有重钢”的声誉;三线建设
时期产业调整为军用钢生产,改革开放后成
为首批试点国家企业之一; 2012年因环保要
求搬迁至长寿区,留下大渡口工业遗址(见
图4)。拥有20世纪50年代的炼钢厂房、大型轧
钢厂房等生产区建筑,钢村宿舍、招待所等生
活区建筑,烟囱、高炉、蒸汽机等核心物件;总
占地达5.7 km²,上下交错如立交桥的运输系
统与建构筑物一同构成视觉特征极强的工业
景观(见图5)。
渝中区大溪沟发电厂专家招待所旧址和
涪陵区816工程遗址于2009年被列入市级文
物保护单位。其中816核工程是重庆现代工业
遗产的兵器与机器制造门类代表。其诞生于
三线建设时期,1967年作为一项机密工程选
址建设于西南深山腹地;后因国家定位变化
于1984年停建,性质转为建峰化工厂,即现在
的建峰集团。由地下洞体部分和地面生产生
活区组成,地下容纳20余万平米建筑和诸多
先进设备,以全国第二个核原料产地、世界最
大的地下人工洞体闻名(见图6);地面保留
有较为完整的生活区建筑和物项(见图7),
例如石垒打和干打垒方式建造的简易工棚和
家属楼,是当时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三线精
神的象征[5]。
1.2 重庆现代工业遗产的特点
1.2.1 整体分布呈带状和片状,体现小集聚大分散特点
结合区位地理、社会经济等宏观因素来
看,将不同阶段的工业遗产落到重庆地图上,
1956年以前的企业倾向落点于两江交汇处的中心城区,此区域人口较为密集,地势较
为平坦,交通较为便利;1956—1963年随着
城市扩张、工厂开始外迁,沿江往下游拓展;
1964—1980年三线建设时期,工业厂区更加深入郊区山地腹地,彼此间距扩大。总体形
成主城—近郊—远郊的多层次工业空间格局
(见图8)。
重庆现代工业遗产在城区与郊区均有分
布,呈现水陆“带状”和城郊“片状”特点。带状分布的工业遗产格局体现在“滨江沿岸
带”(长江和嘉陵江)和“铁路沿线带”(成渝
铁路和渝黔铁路)(见图9)。现代工业企业出
于航运便利和工业生产用水量巨大的缘故临
水而建,约有80%沿着长江和嘉陵江延展分
布[6];1952年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成渝
铁路建成,其钢轨由重庆钢铁厂生产,1965
年全线通车的渝黔铁路更是开启了新一轮西
南铁路建设的篇章,后来1960年竣工的白沙
沱长江铁路大桥连接了成渝铁路和渝黔铁
路,成为现代工业遗产的一部分。这些陆上快
速交通的建成方便了物资运输,新兴企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