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最新名校模考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12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与敌战,可密候邻国君臣交接有隙,遣谍者以间之。
彼若猜贰,我以精兵乘之,必得所欲。
法曰:“亲而离之。
”战国,周赧王三十一年,燕上将乐毅伐齐,破之,泯王出奔于莒。
燕军合兵攻之。
楚将淖齿将兵救齐。
因为齐相,欲与燕将分齐地,乃执王数其罪而诛之。
复坚守莒城、即墨以拒燕兵,数月不下。
乐毅并围之,即墨大夫战死,城中推田单为将军。
顷之,昭王薨,惠王立,为太子时与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乃使骑劫代毅。
毅遂奔赵,燕将士由是不和。
单乃列火牛阵,大破燕军;复齐七十余城,迎襄王自莒入临淄。
(节选自《百战奇略·离战》)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乐毅缓攻即墨,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疾。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毅归.赵,燕军共忿。
田单与士卒分功,尽散饮食飨士。
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凿城数十穴,夜纵牛,烧其端,牛尾热,怒而奔,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节选自《智囊·兵智部》)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乐毅与燕新王A有隙B欲连兵C王齐D齐人未附E故且缓F即墨以待G其事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面,古代君主临朝坐南朝北,因此把登上帝位称为“南面为王”。
B.归,指归附,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的“归”的意义不同。
高考文言文训练及重点字词解析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虽欲以汉为名,其实无所受命,将何以见信于众?(2)隗嚣负陇城之固,纳王元之说,虽遣子入质,犹持两端。
14.王元建议隗嚣与光武帝分庭抗礼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归纳。
(3分)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挖空训练】臣窃(私下里)迹(追寻,追踪)前事,大抵(大都是)强者先反(反叛)。
然则(既然这样)天下之大计可知己。
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不如)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把人杀死剁成肉酱),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定,太平)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削弱)其力(势力)。
力少(小)则易使以义(使之遵守朝廷法纪);国小则亡(通“无”)邪心。
令海内(天下)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服从)。
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车轮的辐条)凑(聚合)并进而归命(听命)天子虽(即使)在细民(平民)且知其安(安定)故天下咸(都)知陛下之明(英明)。
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都)以(按照)次(次序)各受(承受)祖之分地(分封),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
其分地众(多)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放置)之,须(等到)其子孙生者,举(全)使(之)君(名词做动词,做国君)之。
诸侯之地其削颇(大量)入汉者,为徙(迁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偿还)之;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无”,没有)所利焉,诚(实在)以定治(安定)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
地制壹定(确定),宗室子孙莫虑(担心)不王,下无倍(通“背”)畔(通“叛”)之心,上无诛伐之志(志向),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
法立而不犯(触犯),令和而不逆(违背),细民乡(通“向”)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
当时大治,后世诵圣。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和睦),而固当改正朔(帝王新颁的立法,正:正月,一年的第一个月。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名校模考新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2023年2月3日,我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进入静态验收阶段,为后续线路开通运营创造条件。
验收完成后,预计4月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年内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静态验收是高速铁路竣工验收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工程建设、系统设备等的第一次全面“体检”。
铁路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将检查确认工程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质量合格。
福厦高铁于2017年9月全线开工,正线全长277.42公里,设计最高行车时速350 公里。
建成通车后,福厦高铁将推动福州、厦门形成“一小时生活圈”,串联起一条“黄金旅游带”,加速经济贸易,让城市更繁荣。
福厦高铁的修建,将成为我国高速铁路网中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长三角与大湾区的南北贯通带来益处。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19.根据文中信息,给"静态验收"下定义。
不超过50个字。
(4分)二、2023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经,在城市街道拐角,一部补鞋机,一个工具箱,外加剪刀粘胶纤维线和几只大小不一的棉拖鞋,修鞋匠与修鞋人聊着家长里短,开胶、断线、破掌的鞋子也就修补好了;曾经,丢了钥匙的孩子急得团团转,爸妈没有过多责备,走出小区,请配钥匙师傅重新再配一把;曾经,骑自行车上班一族,车胎扎了、车圈瓢了、车链断了,一点也不慌,只要往单位门口的修车摊一放,和修车大爷打个招呼,下班骑走就好。
曾经,留守家中的老人总能听见“磨剪子戗菜刀”吆喝声;曾经,换纱窗、洗油烟机、空调加氟,各类服务①……一双双灵活熟练的手,让一件件破损的物品②,修补物品的同时修复了心情。
这,何尝不是温暖的一幕?可是,近年来,曾经和人间烟火气紧密联系的“小修小补”摊点,感觉是越来越少啦!一些专修老物件的摊点,跑遍通城也难寻踪影;那些手工业艺人,走遍街角也难觅足迹。
专题3 文言文阅读一、(2024届安徽合肥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题材:明代人物传记】材料一: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A.目,指条目、纲目,在文中的意思与成语“巧立名目”中的“目”意思相同。
B.拔,指攻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意思不同。
C.外,指向外,“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表示向西,两者用法相同。
D.遮道,指阻挡道路,文中是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题型:内容理解】A.太公建议武王在选任将帅前,要从“五材十过”等方面对这些人进行综合考察,这对战争胜负和国家存亡都至关重要。
B.王铭追随元帅俞通海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时,从作战开始就率领士兵冲锋陷阵,之后被选拔充当奇兵,多次立有战功。
C.王铭曾独自突入敌阵,即使被敌兵操槊刺伤脸部,仍能三进三出敌营,杀敌颇多,因此获得赏赐且被选为皇帝的警卫。
D.王铭随从作战,攻取了江州,在康郎山和泾江口一带作战时,又攻克了英山的各个营寨,凭借功劳被擢升为管军百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题型:句子翻译】(1)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
(2)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14.从王铭移守温州的经历来看,他符合太公“五材”的哪些标准?(3分)【题型:内容理解与梳理】二、(2024届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题材:先秦子书+儒家】〔注〕①曾西,曾参的孙子。
②镃基:耕田农具。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题型:断句】地未有过A千里者也B而齐C有其地矣D鸡鸣狗吠相闻E而达乎F四境G而齐有H其民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题型:词语解释】A.诏,文中指告诫,与《陈情表》中“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诏”意思不同。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
”“四夷..未服邪?”曰:“服矣。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
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
”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
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
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
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
”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
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ꞏ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新课标卷地区选做】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徐渭,字文长,山阴人。
为诸生,有盛名。
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歙余寅、鄞沈明臣同宪书记。
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
渭知兵,好奇计。
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
藉宗宪势,颇横。
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
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
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
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
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
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
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
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选自《明史·徐渭传》,有删改)文本二: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宗宪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
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
”皆曰:“如命。
”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2024届全国新高考复习语文历年好题专项(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建议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二月乙酉,(晋悼)公即位。
使吕宣子将下军,曰:“邲之役,吕锜佐智庄子于上军,获楚公子穀臣与连尹襄老,以免子羽。
鄢之役,亲射楚王而败楚师,以定晋国而无后..,其子孙不可不崇也。
”使彘恭子将新军,曰:“武子之季、文子之母弟也。
武子宣法以定晋国,至于今是用。
文子勤身以定诸侯,至于今是赖。
夫二子之德,其可忘乎!”故以彘季屏其宗。
使令狐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
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兴也。
”君知士贞子之帅志博闻而宣惠于教也,使为太傅。
知栾纠之能御以和于政也,使为戎御。
知荀宾之有力而不暴也,使为戎右..。
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无忌镇静,使兹四人者为之。
夫膏粱..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使文敏者导之,使果敢者谂之,使镇静者修之。
惇惠者教之,则遍而不倦;文敏者导之,则婉而入;果敢者谂之,则过不隐;镇静者修之,则壹。
”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
公知祁奚之果而不淫.也,使为元尉。
知羊舌职之聪敏肃给也,使佐之。
知魏绛之勇而不乱也,使为元司马。
知张老之智而不诈也,使为元候。
知铎遏寇之恭敬而信强也,使为舆尉。
始合诸侯于虚朾以救宋,使张老延君誉于四方,且观道逆者。
吕宣子卒,公以赵文子为文也,而能恤大事,使佐新军。
五年,诸戎来请服,使魏庄子盟之,于是乎始复霸。
(节选自《国语ꞏ晋语七》)材料二 魏绛事晋悼公。
悼公三年,会诸侯。
悼公弟杨干乱行,魏绛僇辱杨干。
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
或说悼公,悼公止。
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
戎、翟亲附。
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
”赐之乐,三让,然后受之。
(节选自《史记ꞏ魏世家》)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高考真题专项(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
荣本齐桓公后。
桓公作伯,支庶用其谥立族命.氏焉。
少学长安,治《欧阳尚书》,事博士朱普。
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
桓荣勤学,讲论不怠。
桓荣拜议郎,入侍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卿几晚。
”《欧阳尚书》博士缺,上欲用桓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
”帝曰:“俞,往,女谐。
”因拜荣为博士,引.闳为议郎。
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人,儒者莫之及,特为加赏赐。
建武二十八年,以桓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
荣大会诸生,陈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乎!”初,桓荣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桓元卿俱捃拾,投闲辄诵《诗》。
元卿谓荣曰:“卿但尽气尔,当安复施用时乎?”荣笑而不应。
后荣为太常,元卿来候荣,荣诸弟子谓曰:“平生笑君尽气,今何如?”元卿曰:“我农民,安能预知此。
”显宗即位,尊桓荣以师礼。
常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荣门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时执经生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
即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其恩礼如此。
永平二年,辟雍初成,拜荣为五更。
每大射养老礼毕,上辄引荣及弟子升堂,执经自为下说。
明帝诏曰:“五更沛国桓荣,以《尚书》辅朕十有余年,《诗》云:‘日就月将,示我显德行。
’其赐爵关内侯,食邑.五千户。
”(节选自《东观汉记ꞏ卷十五》)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贫A窭B无C资D常E客F佣G以H自I给J精K力L不M倦N十O五P年Q不R窥S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命,指命名,与《琵琶行并序》中“命曰《琵琶行》”的“命”字意思相同。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新课标卷地区选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
公曰:“从筮。
”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
”弗听,立之。
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骊姬嬖,欲立其子。
晋侯①使太子中生伐东山皋落氏。
里克②谏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渠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
君行则守,有守则从。
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
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太子之事也。
师在制命而已,案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
故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
君失其官,帅师不威,将焉用之?且臣闻皋落氏将战,君其舍之。
”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不对而退。
见太子,太子曰:“吾其废乎?”对曰:“告之以临民教之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且子惧不孝,无惧弗得立。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太子帅师,公衣之偏衣③佩之金玦。
里克谢病,不从太子。
狐突御戎,先友为右。
梁余子养御罕夷,先丹木为右。
羊舌大夫为尉。
先友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无慝,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狐突叹曰:“衣之尨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
尨,凉;金,寒;玦,离,胡可恃也?虽欲勉之,狄可尽乎?”梁余子养曰:“帅师者,受命于庙,有常服矣,不获而尨,君命可知也。
死而不孝,不如逃之。
”罕夷曰:“尨奇无常,金玦不复,虽复何为?君有心矣。
”先丹木曰:“是服也,狂夫阻之。
君曰‘尽敌而反’,敌可尽乎?虽尽敌,犹有内谗,不如违之。
”羊舌大夫曰:“不可。
违命不孝,弃事不忠。
虽知其寒,恶不可取,子其死之。
”(节选自《左传》,有删改)【注】①晋侯:指晋献公。
②里克:晋献公的重臣。
③偏衣:杂色的军衣,下文的“尨”与此义同。
1.文中斜体加粗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告之A以临民B教之C以军旅D不共E是惧F何G故废乎?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嬖,指被宠爱,《六国论》“洎牧以谗诛”的“诛”表示被诛杀,两者用法相同。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节选自《孙子兵法·虚实篇》《孙子兵法·九地篇》《孙子兵法·计篇》)材料二:张仁愿,华州下邽人。
本名仁亶,以睿宗讳音近避之。
有文武材。
武后时,累迁殿中侍御史。
万岁通天中,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清边军,战还,自图先锋当矢石状。
武后叹曰:“御史乃能如是乎!”擢为右肃政台中丞,诏仁愿即叙其麾下功。
仁愿先问承景破敌曲折,承景实不行,所问皆穷。
仁愿劾奏承景罔上,虚列虏级。
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为突厥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之。
既至,贼已去,引兵踵击,夜掩其营破之。
始,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界。
北涯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解,然后料兵渡而南。
仁愿请乘虚取漠南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绝虏南寇路。
唐休璟以为:“两汉以下皆北守河,今筑城虏腹中,终为所有。
”仁愿固请,中宗从之。
表留岁满兵以助功,咸阳兵二百人逃归,仁愿禽之,尽斩城下,军中股栗,役者尽力,六旬而三城就。
又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候千八百所。
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益无寇,岁损费亿计,减镇兵数万。
初建三城也,不置壅门、曲敌、战格。
或曰:“边城无守备,可乎?”仁愿曰:“兵贵攻取,贱退守。
寇至,当并力出拒,有回望城者斩。
何事守备,退忸其心哉!”景龙二年,封韩国公。
还朝,卒。
仁愿为将将吏信伏按边抚帅赏罚必真功罪。
后人思之,为立祠受降城,出师辄享焉。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卷九》)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仁 A 愿 B 为 C 将 D 将 E 吏 F 信G 伏H 按I 边J 抚K 帅L 赏M 罚N 必O 真P 功Q 罪2.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旧时指不敢直称帝王或尊长名字,张仁愿因本名与唐睿宗之名音近而改名。
2024届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高考一模卷【文言文阅读题】2024.12024届松江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1分)溯江纪源徐霞客①①余邑正当大江入海之冲,邑以江名,亦以江之势至此而大且尽也。
生长其地者,望洋击楫,知其大不知其远;溯流穷源,知其远者,亦以为发源而已。
②余按其发源,江自昆仑之南,流经石门关,始东折而入丽江,为金沙江,又北曲与岷山之江合。
岷江经成都至叙州,不及千里,金沙江经丽江、云南、乌蒙至叙,共二千余里。
江源从无问津,故仅宗其近,其实岷之入江,为支流。
既不悉其孰远孰近,第见《禹贡》“岷山导江”之文,遂以江源归之,而不知导江自岷山,而江源不出于岷山,岷流入江,而未始为江源。
③不第此也,岷流之南,又有大渡河,西自吐蕃,经黎、雅与岷江合,在金沙江西北,其源亦长于岷而不及金沙,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
不第此也,宋儒谓中国三大龙②,而南龙之脉自岷山,濒大江南岸而下。
此亦不审大渡、金沙之界断其中也。
不第此也,并不审是南龙盘曲去江之南且三千里,而谓南龙濒江乎?不第此也,不审龙脉,所以不辨江源。
南龙磅礴半宇内,而其脉亦发于昆仑,与金沙江相持南下。
龙远江亦远,脉长源亦长。
不第此也,南龙自五岭东趋、南散,正脉北度,回龙西结金陵,余脉东趋余邑。
是余邑不特为大江尽处,亦南龙尽处也。
龙与江同发于昆仑,同尽于余邑。
(有删改)【注】①徐霞客:江阴(文中“江邑”)人。
明代地理学家、探险家、文学家,夙好远游,欲讨江源,崇祯丙子秋,辞家出流沙外,至庚辰秋归。
计程十万,计日四年。
②龙:龙脉,因山脉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中国风水学将山脉喻为龙。
21.根据文意,可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1分)A.昆仑B.岷山C.金沙江D.黄河22.根据第②段内容,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2分)A.长江发源地的发现是他亲自考察的结果。
B.真正了解河流长短远近才能推算其源头。
C.根据《禹贡》区分出长江支流和干流。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名校模考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2024学年福建泉州高三一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塞上·高适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注] ①本诗作于唐开元.二十年(732年),诗人初次处边塞欲从军立功之时。
②转斗:连续作战。
④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一说指战国时赵将李牧,二人均抗击匈奴,使其不敢犯境。
④按节:持节。
⑤纵横谟:合纵连横之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总起全诗,前一句交代诗人行踪,后一句则凝练简洁地概括诗人的感想。
B、“亭堠列万里”与《燕歌行》“旌旆逶迤碣石间”类似,都以军中场景寫军队士气。
C、“常怀”两句对“纵横谟”未具体解说,但谈者仍可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抱负与自信。
D、尾句的“郁纡”既写关河迁回的眼前景,又写诗人愁闷的心中情,情景妙合无间,16、“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与“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都写到“李将军”,但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2023-2024学年江苏省高三期初学情调研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 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在异域历尽艰难困苦的苏武,骤然见到汉使者,表现出极为激动、复杂的感情。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材料一:李及字幼幾,郑州人也。
举进士,寇准荐其才,擢知兴化军。
(及)迁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
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
僚佐惊曰:“江使者兄弟,荣枯..大臣如反掌耳。
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独不畏其为祸乎?”及曰:“待之如是足矣。
”既而德明谓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闲郡以自处,而居杭繁剧之地邪?”僚佐走语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惧也。
”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
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
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
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
(节选自《东都事略·李及传》)材料二: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
上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
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非守边之臣,不足以继玮。
杨亿以众言告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
会有屯驻禁军白昼夺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
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
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观书如故。
将吏皆惊。
不日,声誉达于京师。
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谓旦曰:“向者相公..初用及,外廷之议谓及不胜其任,及今材器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议,何其易得也。
夫以禁军戍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
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
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
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节选自《涑水记闻》卷六)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杨亿以众A言B告C旦D不答E及至F秦州G将吏H心亦轻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荣枯,指使人穷达,与贾谊《过秦论》中“以愚黔首”的“愚”用法相同。
高考语文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B.中篇批判秦二世不行仁政,沿袭无道,过分迷信武力而失掉民心,提出了“牧民之道,务在之”的观点。
C.下篇重点批评子婴的过失,忠臣不谏,智士不谋,而天下大乱。
认为秦的本末都未能守住,没办法长久。
D.三个选段分析天下形势,总结秦亡原因,批评秦的过失,提出“仁政安民”的主张,为汉朝治提供借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
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
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
”此之谓也。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B.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C.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D.臣无汗马之劳/徒以侍从左右/时赞圣谟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旄节/乃大愿也6、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指调动官职,与“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传》)中的“徙”意义相同。
B.委,意为呈献,与“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中的“委”意义相同。
C.县官,旧指天子,也可指县级的行政长官。
本文中指朝廷、官府。
D.栉沐,与成语“栉风沐雨”的意思相同,都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励精图治,振兴国运。
他凭借武力平定汴州、洛阳,成就帝业,天下初定时,他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对郭崇韬委以重任。
B.庄宗猜忌权臣,贪图逸乐。
他轻信后宫、伶人的话,疏远有功劳的将领,沉迷于荒淫的享乐,最终导致朝政混乱,身死国灭。
C.郭崇韬劳苦功高,深谋远虑。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C.长孙皇后认为,生死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而大赦是国家大事,不能因为她一个妇人就扰乱天下之法,因此没有接受皇太子的请求。
D.从两则材料来看,唐太宗虽然反对对罪犯颁布赦令,认为这样做会使愚笨之人怀有侥幸心理,但实际上,他也曾赦免死囚近四百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
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
(4分)(2)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
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
(4分)5.材料一中,唐太宗引用古语及《尚书》中的话,分别想说明什么道理?请简要概述。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八)杜甫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西戎外甥①国,何得迕天威②。
【注】①外甥:开元年间,吐蕃王上表给唐玄宗,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
②迕:冒犯。
天威:指唐朝的威严。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地僻”“山髙”号出秦州的环境特点,暗寓诗人思家未归的感伤。
B.颔联明写阴云多现、日光暗淡的边德景象,暗写战事频仍、朝廷声威不足。
C.颈联中的“常”“屡”既凸显军情紧急,又渲染出唐朝将士勇赴国难的豪迈。
D.诗人深切关注着秦州的动态,写景叙事,抒情感怀,前后呼应,似断实连。
7.本诗尾联与杜甫《登岳阳楼》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据史书记载,谢灵运好游山水,他备有特制的鞋子专门用于登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这典故。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楼阁依地势而建、精致工巧的特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名校模考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江西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武三思慕其(一行)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逸匿以避之。
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
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
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选自《旧唐书·僧一行》)材料二:玄宗既召见一行,谓曰:“师何能?”对曰:“惟善记览。
”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
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
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御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
先是,一行师事普寂于嵩山,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
时有卢鸿者,道高学富,隐于嵩山。
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
至日,鸿持其文至寺,其师受之,致于几案上。
鸿请普寂曰:“某为文数千言,况其宇僻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为传授。
”乃令召一行。
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致于几上。
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
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兴裁,一无遗忘。
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从其游学。
”一行尝至天台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步,门有流水。
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中僧于庭布算,其声簌簌。
既而谓其徒曰:“今目当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道达耶?”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
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借扬雄《太玄经》。
数日,复诣崇,还其书。
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
”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诀》一卷以示崇。
崇大嗟服。
一日,普寂禅师焚香端坐。
坐未久,忽闻叩门,连云:“天师一行和尚至矣。
”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寂惟云:“是,是,无不可者。
”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阖其户。
寂乃徐命弟子云:“遣钟,一行和尚灭度矣。
”左右疾走视之,一行如其言灭度。
后宽乃服衰绖葬之,自徒步出域送之。
(选自《酉阳杂俎》)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一行固A辞以B疾C不应命D后步往E荆州当阳山F依沙门G悟真以H习梵律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出家为僧”与“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寻”字含义不同。
B.“一行立于门屏间”与“提刀而立”庖丁解牛》两句中的“立”字含义相同。
C.“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与“执图诣寺后”(《促织》两句中的“诣”字含义不同。
D.“左右疾走视之”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疾”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行为了躲避武三思,出家为僧,在嵩山隐居,拜师普寂。
唐睿宗时,他以生病为托词,拒绝了睿宗的征召。
B.虽然宫中人数众多,但一行仅将花名册看了一遍,就将花名册合上背诵,一连几页背诵下来,一字不差,唐玄宗对一行十分佩服。
C.卢鸿所写文章,长达几千字,且多有生字,措辞怪异;一行只看了一遍,便放在了桌上,卢鸿认为一行粗率,但事实证明他错了,D.一行曾在环境优雅的天台山国清寺跟随普寂禅师学习算法,普寂禅师十分赏识他。
一行在这里废寝忘食,将算法全部掌握。
13.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
(2)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从其游学。
”14.僧一行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二、(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
十月而拔蓟城。
燕王姬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
”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
秦复进兵攻之。
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
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
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
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
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
”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
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城流客之,闻于秦始皇。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④。
使击筑,未尝不称善。
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
血食,享受祭祀。
②庸保:帮工,伙计。
庸,同“佣”。
被雇用的人。
③家丈人:东家,主人。
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
嚯,熏瞎。
10.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
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
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13.把文中画横线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宋子城流客之,闻于秦始皇。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三、(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梁字曼山,一名岑,东平宁阳人也。
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
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党,乃著《破群论》。
时之览者,以为“仲尼作《春秋》,乱臣知惧。
今此论之作,俗士岂不愧心”。
其文不存。
又著《辩和同之论》。
其辞曰:夫事有违而得道,有顺而失义,有爱而为害,有恶而为美。
其故何乎?盖明智之所得,暗伪之所失也。
是以君子之于事也,无适无莫,必考之以义焉。
得由和兴,失由同起。
以可济否谓之和,好恶不殊谓之同。
《春秋传》曰:“和如羹焉,酸苦以剂其味,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同如水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是以君子之行,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以救过为正,以匡恶为忠。
经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则上下和睦能相亲也。
”昔楚恭王有疾,召其大夫曰:“不穀不德,少主社稷。
失先君之绪,覆楚国之师,不穀之罪也。
若以宗庙之灵得保首领以殁请为灵若厉大夫许诸?”。
及其卒也,子囊曰:“不然。
夫事君者,从其善,不从其过,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正南海,训及诸夏,其宠大矣,有是宠也,而知其过,可不谓恭乎!”大夫从之。
此违而得道者也。
及灵王骄淫,暴虐无度,芋尹申亥①从王之欲,以殡于乾溪,殉之二女。
此顺而失义者也。
鄢陵之役,晋楚对战,阳穀②献酒,子反③以毙。
此爱而害之者也。
臧武仲④曰:“孟孙之恶我,药石也;季孙之爱我,美疢⑤也。
疢毒滋厚,石犹生我。
”此恶而为美者也。
……桓帝时,举孝廉,除北新城长。
告县人曰:“昔文翁⑥在蜀,道著巴汉:庚桑⑦琐隶,风移碨磥⑧。
吾虽小宰,犹有社稷,苟赴期会,理文墨,岂本志乎!”乃更大作讲舍,延聚生徒数百人,朝夕自往劝诫,身执经卷,试策殿最,儒化大行。
此邑至后犹称其教焉。
特召入拜尚书郎。
累迁,后为野王令,未行。
光和中,病卒。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①②③④⑥⑦:都是人名。
文翁,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
⑤chèn,泛指病。
⑧地名。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若以宗庙之灵A得保B首领C以殁D请为灵E若厉F大夫G许诸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资”,本义“钱财”,引申为“资助,供给”,文中“卖书于市以自资”,与《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的“资”都取这个义项。
B.不穀,又作“不谷”,本意是不结果实。
对人来说,就是没有子女,用来比喻人没有德行,所以绝后。
古代王侯以此自警、自谦。
C.“经”“传”此处指儒家的经文和传文,和韩愈《师说》中所言“六艺经传”属于同类,其中“传”是解释经文的著作。
D.“举”“召”“除”“迁”,在古代都表示官职变化,但意思有细微差别。
其中,“除”指任命、授职,“迁”则指升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梁,字曼山,为人自尊自强。
他虽是梁宗室后裔,但因年少时父亲早逝,家族已经落败,便依靠自己“卖书于市”来维持生计。
B.刘梁学识修养深厚。
他撰写的《破群论》《辩和同之论》两文流传后世:担任北新城长时,他不但创办官学,还躬身教化,评判优劣。
C.刘梁政治理想远大。
在施政告白中,他用“文翁治蜀”和“庚桑改变硬磲之俗”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移风易俗、改良社会的志向。
D.《辩和同之论》中,刘梁列举历史上多个典型例证,分别论述君臣、人我之间“违而得道,顺而失义,爱而为害,恶而为美”的情况。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虽小宰,犹有社稷,苟赴期会,理文墨,岂本志乎!(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14.在《辩和同之论》中,找出作者刘梁对“和同”加以定义的一句话,并根据此文内容用自己语言简要说明什么是“和”,什么是“同”。
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