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界址点坐标测量与宗地面积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6
宗地成果测量技术报告模板一、概述本技术报告旨在总结宗地成果测量的方法和过程,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测量过程、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测量结果的解释和应用。
二、测量方法和过程1. 测量设备本次测量采用了高精度的GPS接收机和测距仪,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所有设备均经过校准,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 测量过程宗地成果测量包括界址点测量和地形测量两个部分。
界址点测量主要采用GPS静态观测和RTK实时动态观测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界址点的精确坐标。
地形测量则采用全站仪进行,以获取宗地内的地形地貌信息。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对测量数据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和校验,避免了误差和错误的产生。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宗地成果测量的重要环节,包括数据筛选、数据整理和数据转换等。
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去除了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同时,我们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转换,确保数据格式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2.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宗地成果测量的重要环节,包括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
我们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了宗地的面积、形状、位置等信息。
同时,我们还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使结果更加直观易懂。
四、结果解释和应用1. 结果解释本次宗地成果测量得出了宗地的精确坐标和地形地貌信息,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同时,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宗地的面积、形状、位置等信息,为土地权属争议解决和土地征收补偿提供了依据。
2. 结果应用本次宗地成果测量结果可以为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该结果还可以为土地评估、地价评估等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第八章界址点测量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
它是确定地块(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
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
一旦界址点标志被移动或破坏,则可根据已有的界址点坐标,用测量放样的方法恢复界址点的位置。
如把界址点坐标输入计算机,则可以方便地进行管理和用于规划设计。
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
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家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很高,一般为±(3~5)cm。
在日本则分为6个等级,具体见表8-1。
表中列出的界址点位置误差是指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误差。
具体的施测精度等级由日本国土厅官房长官确定。
表8-1 日本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有不同的等级,具体规定见表8-2。
表8-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5.0 10.0 107.5 15.0 1510.0 20.0 20注:界址点相对于对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系指采用解析法测量的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测量的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
•中误差与允许误差之间的关系:•界址点中误差:5cm•界址点允许误差是中误差的2倍:10cm•如果检测了100个界址点坐标,或100条界址边长,则合格成果的误差分布:•绝对值0.0-5.0cm,多于67个点(边)•绝对值5.0-10.0cm,少于33个点(边)•绝对值大于10.0,少于3个点(边)第一节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加上GPSRTK 方法) 当在实地确认了界址点位置并埋设了界址标志后,通常都要求实测界址点坐标。
一般可用实地测量方法,或用高精度的摄影测量加密技术来获取界址点坐标,这两种方法属于解析法。
对于部分隐蔽的界址点坐标,实测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图解法获取界址点坐标。
界址点坐标取位至0.01m 。
解析法求解界址点及土地面积的方法在土地测量和土地管理领域,解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确定土地边界上的界址点和土地的面积。
通过对地图和实地测量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可以精确地确定土地的边界和面积。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介绍解析法求解界址点及土地面积的方法,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1. 地图测量和解析法在地图测量中,解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确定地图上的界址点和土地的面积。
通过对地图上的各种地物和地貌特征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绘制出土地的边界和面积。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小范围的土地测量和绘图工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2. 实地测量和解析法在实地测量中,解析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确定土地边界上的界址点和土地的面积。
通过实地测量和采集各种地理数据,可以准确地确定土地的边界和面积。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大范围的土地测量和调查工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3. 解析法的计算步骤在使用解析法求解界址点及土地面积时,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计算步骤:- 收集地图和实地测量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确定界址点的坐标和位置- 计算土地的面积和边界线4. 解析法的优缺点解析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土地测量和土地管理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精度高:通过对地图和实地测量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可以获得较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 可靠性强:由于解析法是一种经过验证和验证的方法,因此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然而,解析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时间和成本高:使用解析法进行土地测量和测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 对操作人员要求高:解析法需要专业的地理信息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计算,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要求。
5. 个人观点和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解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地测量和土地管理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然而,使用解析法进行土地测量和测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对操作人员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坐标解析法计算宗地面积公式的变形【摘要】程序计算器计算宗地面积,输出界址点间距和宗地面积。
【关键词】坐标解析法;宗地面积;界址点间距;程序计算器一、公式的提出原公式:P= 1/2∑Xi(Yi+1-Yi-1) (1)其中: P:宗地面积,m2;Xi、Yi:界址点纵横坐标,m;Y0=Yn;Yn=Yn+1;i:界址点序号,按顺时针方向顺编,从1到n, n是界址点个数;由于象fx-4000p等可编程序计算器的广泛使用,给广大测绘工作者带来极大方便。
但是计算器不能实现带下标变量的赋值,往往是循环一次把前一次数值清除。
如果使用程序型计算器,采用公式(1)计算宗地面积,需同时给出相邻三点的坐标值才能计算一次,完成整个计算,每个点的横坐标值需要输入两次,界址点增多时容易混乱和出错。
而且不能随着各点坐标值的输入同时输出相对应的界址点间距,计算起来很繁琐。
下面公式(2)是对公式(1)的变形,使用公式(2)计算宗地面积很容易把上面的困难解决了。
变形公式:P= 1/2∑(XiYi+1-YiXi+1) (2)其中: P:宗地面积,m2;Xi、Yi:界址点纵横坐标,m;Y0=Yn;Yn=Yn+1;i:界址点序号,按顺时针方向顺编,从1到n, n是界址点个数;二、1、公式推导由公式(1)得当i=1时:P1=1/2X1(Y2-Y0)=1/2X1Y2-1/2X1Yn(以Yn代替Y0) (3)当i=2时:P2=1/2X2(Y3-Y1)=1/2X2Y3-1/2X2Y1 (4)当i=3时:P1=1/2X3(Y4-Y2)=1/2X3Y4-1/2X3Y2 (5)…………………………当i=n时:Pn=1/2Xn(Yn+1-Yn-1)=1/2XnY1-1/2XnYn-1(以Y1代Yn+1) (6)将(3)、(4)、(5)、(6)两边同时相加并整理如下:左边=P1+P2+P3+…+Pn=P右边=1/2X1Y2-1/2X1Yn+1/2X2Y3-1/2X2Y1+1/2X3Y4-1/2X3Y2+…+1/2XnY1-1/2XnYn-1=1/2(X1Y2-X2Y1)+1/2(X2Y3-X3Y2)+…1/2(XnY1-X1Yn)=1/2∑(XiYi+1-YiXi+1)即P= 1/2∑(XiYi+1-YiXi+1)2.结论:宗地面积是相邻两界址点纵横坐标交叉乘积之差的总和。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中的界址点测量方法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目前正在全面开展,选择什么样的界址测量方法,需要多角度综合考虑。
实测法、航测法各有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我们应合理选择、扬长避短,从而达到最优作业效果。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测法航测法面积误差1、引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健全农村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按照中央和各省市的安排部署,已在全国各地展开。
在确权登记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中,界址点测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是否能解决承包地块空间位置不明、四至不清、面积不准的问题,关键是依靠界址点测量。
界址点指认是否准确,测量精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直接关系到确权工作的质量与成败。
2、界址点测量的方法界址点是承包地块的边界线的转折点或交点。
依据农业部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界址点测量允许采用三种方法,即实测法、航测法、图解法。
实测法是利用 GNSS 接收机、全站仪等仪器,实地获取或解算界址点坐标;航测法是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采集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图解法是以已经测得的大比例尺航天数字正射影像、地籍图或地形图为基础,通过图解量算获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
其中航测法与图解法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获取了现势的正摄影像图,其界址点采集方法都是在图上量取即图解。
3、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3.1实测法精度实测法测定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表1的规定,两倍中误差为其限差。
表1 实测法界址点精度指标单位为米3.2航测法精度航测法测定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表2的规定。
两倍中误差为其限差,特殊困难地区放宽50%。
表 2 航测法界址点精度指标单位为米3.3 图解法精度图解法测定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表3的规定。
实验一房屋调查、丈量、计算与分摊一、实验目的1.丈量一栋房屋的边长,计算该房屋基底的面积、建筑面积,绘制房屋的平面草图。
2.丈量并计算该房屋的共有面积,根据共有面积分摊的原则和方法对共有面积分层(分户)进行分摊计算。
3.掌握用钢尺进行房屋丈量的测量、记录、计算的方法。
4.掌握房屋基底面积、建筑面积计算的方法,掌握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中计算全部建筑面积、计算一半建筑面积和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5.掌握共有面积的含义、构成和计算。
6.掌握共有面积分摊的原则及分摊计算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1.房屋丈量。
2.绘制房屋平面图和房屋分层平面图。
3.计算房屋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
4.编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仪器设备1.每个小组准备经检验的钢尺一副,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一支,小三角板一块。
2.每个小组边长钢尺量距记录表两张,空白房屋平面图一张,共有面积计算表一张。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首先选定校内或校外一栋多功能的多层独立建筑物,层数在10层左右为宜。
实验小组由4人组成,两人量距,一人记录,一人协助。
1.沿房屋外墙勒脚以上用钢尺丈量房屋的边长,每边丈量两次取其中数,如房屋的占地面积与房屋的底层建筑面积不相等,还要丈量房屋占地范围各边的边长。
2.绘制房屋的平面示意图,并注记每个边边长数据。
3.用钢尺丈量房屋的共有部分的边长,如果各层情况不同,要分层丈量。
4.绘制房屋分层图,并计算各层的分户建筑面积和共有面积。
5.按房屋的几何形状,利用实量数据和简单的几何公式计算房屋的建筑面积和房屋的占地面积。
6.计算房屋的共有面积,并利用公式计算各户的分摊面积。
四、注意事项1.钢尺操作要做到三清:零点清楚—尺子零点不一定在尺端,有些尺子零点前还有一段分划;读数认清—尺子读数要认清m,cm的注记和mm分划数;尺段记清—尺段较多时,容易发生漏记的错误。
2.钢尺容易损坏,为维护钢尺,应做到四不:不扭、不折、不压、不拖。
用完擦净后才可以卷入尺壳内。
3.丈量用的钢尺需进行检校,合格后方能使用。
界址测量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
它是确定地块(宗地) 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
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
一旦界址点标志被移动或破坏,则可根据已有的界址点坐标,用测量放样的方法恢复界址点的位置。
如把界址点坐标输入计算机,则可以方便地进行管理和用于规划设计。
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
徳国、奧地利、荷兰等国家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很高,一般为±(3、5)cm。
在日本则分为6个等级, 具体见表7-1。
表中列出的界址点位置误差是指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误差。
具体的施测精度等级由日本国土厅官房长官确定。
表7-1日本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规上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有不同的等级,具体规定见表7-2。
7-2注:界址点相对于对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系指釆用解析法测量的界址点应满足的稔度要求;界址点问距允许误差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测量的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
第一节界址点的测量方法界址点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荻得的界址点坐标,一旦履行确权手续,就成为确定土地权属主用地界址线的准确依据之一。
界址点坐标取位至0. 01m o(1)解析法。
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叫解析法。
地籍图根控制点及以上等级的控制点均可作为界址点坐标的起算点。
可釆用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等方法实测界址点与控制点或界址点与界址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元素,按 相应的数学公式求得界址点坐标。
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精度为±0. 05m 时必须解析法测 量界址点。
所使用的主体测量仪器可以是光学经纬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电磁波测距仪和 电子经纬仪或GPS 接收机等。
(2) 图解法。
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图解法。
作业时,要独立量测两次, 两次量测坐标的点位较差不得大于图上0.2mm,取中数作为界址点的坐标。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管理、规划和确权工作日益重要。
界址点测量作为地籍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地块(宗地)地理位置、权属界线以及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工作。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界址点测量实践,掌握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方法和界址点坐标的计算,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籍权属调查在实习的第一阶段,我们进行了地籍权属调查。
通过对某一小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土地使用权归属、界址点现状等基本情况,为后续的界址点测量工作提供依据。
调查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查阅相关资料、与产权单位沟通以及填写调查簿册等技能。
2. 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点的测量实习的第二阶段是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点的测量。
在此阶段,我们学会了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进行界址点的定位和坐标测量。
测量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处理测量数据,求算界址点坐标。
3. 地籍图的测绘在实习的第三阶段,我们进行了地籍图的测绘。
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出地籍图,以反映地块的位置、权属界线等信息。
在此过程中,我们掌握了AutoCAD等绘图软件的使用,提高了自己的绘图能力。
4. 宗地图的编绘实习的第四阶段是宗地图的编绘。
我们根据地籍图和测量数据,编制出宗地图,以明确各宗地的权属、面积等信息。
在此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制作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宗地图。
5. 面积量算和平差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进行了面积量算和平差工作。
通过对宗地面积的计算和分析,确保面积数据的准确性。
在此过程中,我们掌握了面积计算公式和平差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界址点测量在土地管理、规划和确权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界址点测量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课间实验一界址点的测量时间:第十周周一3、4节地点:中苑报告提交时间:第十四周,每人一份。
一、实验目的掌握极坐标法、交会法(角度和距离)、分点法、直角坐标法测量界址点的野外操作和内业计算,比较分析极坐标法、角度和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测量界址点的精度。
二、实验任务1、分别用坐标法、交会法(角度和距离)、直角坐标法测量4个界址点坐标(1个界址点用4种不同方法),每种方法观测20次(5人一组,1人4次),采用分点法测量1个位于已知点连线上的界址点的坐标(观测20次)。
2、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三、实验仪器设备1、每个小组配备全站仪一套,经检验的钢尺一副。
2、每个小组记录板一块,水平角观测记录表一张,钢尺丈量记录表一张,界址点成果表一张。
3、控制点成果资料。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本实验在室外进行,要求场地开阔,各小组之间尽可能不相互干扰。
利用原有的控制点(每组2个已知控制点),埋设好界址点,界址点的位置与控制点位置的关系要满足各种测量方法的图形条件。
实验小组由5或6人组成,轮流操作和记录。
1、利用全站仪直接测出界址点坐标。
2、极坐标法。
在一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测出已知方向和界址点之间的角度,用钢尺量测测站点与界址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
3、角度交会法。
分别在两个控制点上设站,在两个测站上测量两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
4、距离交会法。
在两个控制点上分别用钢尺量出至一个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界址点的位置。
5、内外分点法。
当界址点位于两个已知点的连线上时,分别量测出两个已知点至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出界址点的位置。
五、注意事项1、极坐标法本次试验采用全站仪测角,用钢尺量距,其测站点为控制点;角度交会法一般用于测站上能看见界址点位置、但无法测量出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的情况;内外分点法必须是界址点位于已知点的连线上。
2、当采用直角坐标法时,引垂足点时操作要精细,确保界址点坐标的精度。
3、用角度交会法时,交会角应在30°~150°的范围内。
2023年土地登记代理人之地籍调查全国通用试题单选题(共60题)1、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宗地权属状况调查时,调查人员应将调查核实的结果等填写到()上。
A.土地登记证书B.变更调查表C.地籍调查表D.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书【答案】 C2、宗地是被()封闭的地块。
A.权属界线B.街坊界线C.街道界线D.初始权属【答案】 A3、下列各项不属于地籍调查成果服务范围的是()。
A.为土地管理服务B.为房地产管理服务C.为决策服务D.为人类、科技的发展服务【答案】 D4、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当事人协商不成由法院进行处理时,如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A.10B.15C.30D.90【答案】 C5、变更权属调查和变更地籍测量通常由()外业组完成。
A.多个B.同一个C.特定的D.两个【答案】 B6、初始地籍调查成果经验收合格后,可提供社会使用。
在提供使用时,应根据有关规定,办理必要的手续实行()。
A.跟踪服务B.有偿服务C.点对点服务D.无偿服务【答案】 B7、地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是()。
A.GPS定位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地籍管理信息系统D.遥感技术【答案】 C8、在1989年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城镇土地有24个()。
A.一级类B.二级类C.三级类D.四级类【答案】 B9、下列情形中,应实地采用解析法重新进行地籍测量,并利用变更地籍测量成果取代原成果的是()。
A.宗地所属地区的行政区划发生变动B.宗地内新建建筑物、拆迁建筑物等情况发生的地籍变动C.整宗地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D.土地权利人或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对原宗地进行精确测量界址点坐标或精确测算宗地面积【答案】 D10、在变更地籍调查结束后,应立即将变更资料通过所用的地籍信息系统软件写入地籍信息系统中,变更系统数据库,以保证地籍信息系统中资料的()。
A.现实性B.延续性C.完整性D.可靠性【答案】 A11、土地勘测定界外业测量工作中,界址点放样的中误差应控制在______,允许误差为______。
实验一房屋调查、丈量、计算与分摊
一、实验目的
1.丈量一栋房屋的边长,计算该房屋基底的面积、建筑面积,绘制房屋的平面草图。
2.丈量并计算该房屋的共有面积,根据共有面积分摊的原则和方法对共有面积分层(分户)进行分摊计算。
3.掌握用钢尺进行房屋丈量的测量、记录、计算的方法。
4.掌握房屋基底面积、建筑面积计算的方法,掌握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中计算全部建筑面积、计算一半建筑面积和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5.掌握共有面积的含义、构成和计算。
6.掌握共有面积分摊的原则及分摊计算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房屋丈量。
2.绘制房屋平面图和房屋分层平面图。
3.计算房屋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
4.编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仪器设备
1.每个小组准备经检验的钢尺一副,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一支,小三角板一块。
2.每个小组边长钢尺量距记录表两张,空白房屋平面图一张,共有面积计算表一张。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首先选定校内或校外一栋多功能的多层独立建筑物,层数在10层左右为宜。
实验小组由4人组成,两人量距,一人记录,一人协助。
1.沿房屋外墙勒脚以上用钢尺丈量房屋的边长,每边丈量两次取其中数,如房屋的占地面积与房屋的底层建筑面积不相等,还要丈量房屋占地范围各边的边长。
2.绘制房屋的平面示意图,并注记每个边边长数据。
3.用钢尺丈量房屋的共有部分的边长,如果各层情况不同,要分层丈量。
4.绘制房屋分层图,并计算各层的分户建筑面积和共有面积。
5.按房屋的几何形状,利用实量数据和简单的几何公式计算房屋的建筑面积和房屋的占地面积。
6.计算房屋的共有面积,并利用公式计算各户的分摊面积。
四、注意事项
1.钢尺操作要做到三清:零点清楚—尺子零点不一定在尺端,有些尺子零点前还有一段分划;读数认清—尺子读数要认清m,cm的注记和mm分划数;尺段记清—尺段较多时,容易发生漏记的错误。
2.钢尺容易损坏,为维护钢尺,应做到四不:不扭、不折、不压、不拖。
用完擦净后才可以卷入尺壳内。
3.丈量用的钢尺需进行检校,合格后方能使用。
4.丈量边长读数取cm。
边长要进行两次丈量,两次丈量结果较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D = 0.04×D(D的单位为m)
5.房屋面积测算的中误差M
按下式计算:
P
=±(0.04√P+0.003P)
M
P
式中:P为房屋面积,单位为m。
6.房屋建筑面积使用的单位为m2,面积数值取位至0.1 m2。
实验二数字测绘软件的学习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利用CASS9.0软件学习成图软件的特点,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2.由指导教师对CASS9.0成图软件的使用作简单的操作演示。
3.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数字测图软件环境、数据的采集和通信、流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实验任务
了解数字测图的原理与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数字测图软件中的各种功能操作。
三、实验仪器设备
CASS6.1成图软件。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安装CASS9.0成图软件。
2.打开CASS9.0利用展点功能,将木材公司加工厂的界址点点号和坐标及木材公司加工厂的地物点坐标、点号分别展到屏幕内。
3.利用成图软件的绘制界址线功能,将木材公司加工厂的界址线绘出来。
4.利用四点房屋功能将木材公司加工厂的外部轮廓线画出来。
5.将围墙以及房屋属性标注上。
实验三地籍图、宗地图和房产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掌握根据不动产调查资料、外业测量数据成果,应用地籍成图软件完成地籍图和房产图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任务
1.掌握宗地图和房产分丘图的基本特征。
2.掌握CASS9.0软件的安装和操作、FCFH房产测绘软件的操作。
3.利用软件作出某块宗地的宗地图和房产分丘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CASS9.0成图软件、FCFH房产测绘软件。
四、实验步骤
熟悉测量成图软件;地籍图成图(宗地图);房产图成图(分户图、分丘图、分幅图)。
实验四界址点的测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极坐标法测定界址点坐标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规范对界址点的测量精度要求;
3.掌握利用界址点坐标计算宗地面积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用极坐标法测定一个宗地的所有界址点坐标,填写界址点成果表;
2.进行界址线边长检核;
3.利用坐标计算出宗地面积。
三、实验仪器设备
全站仪1套、对中杆2根、记录板1块、自备铅笔盒表格。
四、实验内容、技术要求与步骤
(一)界址点坐标测量
1.在实地标定一个宗地(由4个界址点组成)的界址点位置。
2.利用现有控制点观测角度和水平距离,计算界址点坐标;角度与距离均观测
一个测回。
3.用全站仪测量界址线边长(边长取位至厘米),与通过坐标反算的边长进行比
较,并填写界址线边长检核表。
4.填写界址点坐标成果表。
5.界址点编号按现行规范《房产测量规范》;界址点精度要求按二级精度要求。
《房产测量规范》规定
各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相邻界址点的间距超过50m的相邻界址点之间的间距误差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对间距未超过50m的界址点间距误差的限差不超过下式的计算结果。
式中:
(二)宗地面积计算
利用已测量计算出来的坐标和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本宗地面积,面积取位至平方厘米。
五、实验数据记录
1.水平角观测记录表
2.水平距离测量记录表
六、实验数据处理
1.界址点坐标计算表
2.界址点坐标成果表
3.界址点边长检核表
4.宗地基本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