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1.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213.11 KB
- 文档页数:8
《社会公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共五篇]》第一篇:社会公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七讲社会公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导入】人类作为地球上具有最高智慧的生命,其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生产和生活中结成了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关系。
人是在社会中存在的,人的社会本质,决定了人的交往本质,决定了人与生俱来就要面对社会的公共生活。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1、人们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公共生活中,社会公共生活包括哪些场所范围。
人们需要遵守什么行为规范。
2、在公共生活中,你经历过不讲社会公德的事吗。
【教师总结】出门上路—行人: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过街桥等。
外出乘车—乘客:按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等。
商场购物—顾客:公平交易;买后付钱等。
总之,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需要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
这既是锤炼人格品质、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共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
我们这一讲的课程内容就要探讨公共生活中公共秩序的意义和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道德要求。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私人生活的领域主要是家庭和个人活动,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隐秘性,是家庭内部的事,是个人活动,隐私方面的活动,和社会生活没有关联的活动都是。
它和公共场所不同。
私人生活中的是非判断讲究个人私德,现在主要是家庭方面,称为家庭美德。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的界限,具有社会性、公开性和透明性的特点,这方面的道德建设叫社会公德,是在社会公共场所起作用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和影响他人的关联性。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是什么。
公共生活的特征。
第一、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第二、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第三、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以上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三个特征。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公共生活,它和私人生活是什么关系,特点是什么。
下面核心问题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社会公德的涵义社会公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人们总是要共同遵守一些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秩序即社会公德。
伦理学界关于公德有两种解释,一种为广义,即公德就是利国利民、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维护群体的生存发展。
如我国有人把‚五爱‛作为社会公德或国民公德。
另一种是狭义上的理解,即把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称为社会公德,我们讲的是狭义的社会公德。
例如公共场所的遵守公共秩序,不随地吐痰等。
社会公德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最一般的关系,而不是某一个特殊领域的关系,更不是某一个特定阶级的关系,它是所有阶级公认的必须共同遵守的。
社会公德的特点:(1)社会公德的规范是十分具体明确的。
如电影院中的禁止吃带皮的瓜果,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止在地上吐痰,扔纸屑等。
(2)社会公德的规范是简单易行的。
它要求社会的全体成员都能做到,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
但是要通过教育,使这些规范逐渐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成为个体自觉、自动、自主的选择。
(3)规范的相对稳定性。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公共生活中形成的行为准则方面的共识,因而相对成熟,经得起时间得考验,能保持长期相对不变。
(4)社会公德规范具有普遍适应性。
社会公德的规范绝不是只能在某一地方,某一社会群体中实行的特殊的道德规范,而是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行为规范。
它不仅超越地理界限,而且超越民族甚至国家的界限,成为国际的人类共同的公共生活的行为准则,如国际环境日,国际戒烟日等。
社会公德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具体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在人与人之间;二是人与社会之间;三是人与自然之间。
(1)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要做到讲文明礼貌,助人为乐。
首先是举止文明,接人待物要礼貌大方、和气、亲切、热情,但要适中,要懂规矩。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为了保持公共秩序和和谐,个人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以下是一些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例子:1. 尊重他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尊严和自由。
不论对方是哪个社会阶层、性别、年龄、种族或宗教信仰,我们都应该对待他们平等和友善。
2. 诚实守信:我们应该坦诚待人,遵守承诺,不说谎言,不欺骗他人。
诚实和守信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
3. 礼貌待人:我们应该以礼貌的方式对待他人,包括说“请”、“谢谢”、“对不起”等基本礼仪用语,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不对他人大声喧哗或无理取闹。
4. 尊重公共财产:我们应该爱护和珍惜公共财产,不随意破坏或恶意占用公共设施。
比如,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等。
5. 遵守交通规则: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包括守红绿灯、礼让行人、安全驾驶等。
这样可以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 协助他人:如果看到有人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我们应该伸出援手,尽力提供帮助。
这种关心和支持可以促进社会的团结和互助。
7. 尊重环境: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不滥砍滥伐等。
定期参与环保志愿者等活动,积极参与绿色环保行动。
8. 尊重私人空间: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和隐私权,不擅自侵入他人的住宅或个人领域。
9. 担当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关心弱势群体,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共同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10. 守法遵纪:我们应该遵守法律和法规,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并且主动接受法律的监督和裁决。
这些道德规范是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帮助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
当每个个体都能自觉遵守这些规范,社会就能实现秩序井然、和谐稳定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通过遵守这些规范,我们培养了自律、责任感和良好的品格,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因此,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对于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至关重要。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社会秩序和和谐发展的基础,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我们与他人相处的基本原则。
道德规范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表现,更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它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首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我们与他人相处
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不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对他人进行侮辱和伤害。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睦。
其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我们遵守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社会运行的
基础,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基本保障。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闯红灯、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行为。
只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保证我们的生活有序、安全。
此外,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关爱弱势群体。
在社会中,有一些弱势
群体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比如老人、残疾人、流浪者等。
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只有关爱弱势群体,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总之,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准则,是我们与他人相处的基
本原则。
只有遵守道德规范,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遵守道德规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
许多,以下是一些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 礼貌:尊重他人,文明礼貌地待人,不使用粗鲁的语言或行为。
2. 诚实:诚实守信,不说谎,不欺骗。
3. 正义:不歧视他人,不侵犯他人的权利,不利用权力或地位来欺压他人。
4. 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逃避责任。
5. 公德:爱护公共财物,不乱扔垃圾,排队等候,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
6. 关爱他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7. 自律:自律,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不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事情。
8. 敬老爱幼:尊重老人和年幼者,不欺负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9. 爱国爱家:爱国爱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国家和家庭的发展做出贡献。
10. 诚心诚意:做事情真诚、认真,不浮躁,不虚伪,不做欺骗的事情。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的地方,人们在这里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工作。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规范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还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与和谐。
下面,我将从尊重他人、守时守信、诚实守信、爱护公物和尊重环境等几个方面阐述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首先,尊重他人是公共生活中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
我们在公共场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不以人身攻击、侮辱或歧视他人,要平等地对待每个人。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隐私,不偷窥他人的行动和思想,不私自查询他人的资料和信息。
此外,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不私自干涉或指责他人的决定和行为。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建立和谐的公共生活。
其次,守时守信是公共生活中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
守时是指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行动或活动,不迟到或早退。
在公共场合,我们要严格遵守各种规定的时间,如上班时间、会议时间、开课时间等。
守信是指遵守承诺和信用,言行一致,不说谎、不打架、不盗窃等。
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要靠谱,做到言而有信,不轻易失信于人。
诚实守信也是公共生活中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
诚实是指说真话,不撒谎不欺骗。
在公共场合,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虚报、不夸大,不忽略重大事实,不散布谣言。
守信是指履行承诺,遵守约定的规定和规则。
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要信守承诺,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推诿、不拖延。
爱护公物也是公共生活中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
公物是指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拥有的财产和资源,如学校、办公室、图书馆、公园等。
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要爱护公物,不随意破坏、乱涂乱画或偷窃公物。
我们要正确使用公物,不浪费和挥霍公共资源。
最后,尊重环境也是公共生活中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
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尊重和爱护环境。
在公共场合,我们要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不随地乱扔垃圾。
我们要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和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不破坏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规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我们在公共场
合行为举止的准则,也是我们与他人互动时的基本标准。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道德规范的遵守越来越重视,因为它们不仅能够维护社会秩序,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首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包括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个人空间,不侵犯他人的利益,不干涉他人的生活。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闯红灯、乱扔垃圾,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
同时,当他人需要帮助时,我们也应该伸出援手,给予关爱和支持。
其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还包括了诚实守信和公平竞争。
在商业活动中,
我们应该诚实守信,不欺骗消费者,不偷税漏税,不参与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尊重职业道德,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偷懒怠工,不恶意竞争。
在学习和考试中,我们应该遵守学术规范,不抄袭、不作弊,不串通作弊。
最后,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还包括了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
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自然资源,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我们行为举止的准则,是我们与他人互动的基
本标准。
遵守道德规范不仅能够维护社会秩序,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让我们共同遵守道德规范,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案例:外国人的社会公德新加坡: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抛杂物、随地吐痰,禁止在地铁里吃东西,否则罚款。
在禁烟区吸烟者及失职的管理人员,属初犯的,罚款1000元(新加坡币,下同)以下,重犯者被罚款高达2000元。
上公厕如不冲水,受批评,若再犯,名字连同照片将会上报纸。
1994年,18岁的美国青年费伊在新加坡损坏出租车,向停放的出租车扔鸡蛋、摘牌照,结果被判处有期徒刑,连当时的总统克林顿亲自出面说情也无济于事。
朝鲜:平壤多雪,每逢一夜人雪过后,次日清晨,居民不用动员自觉拥向马路,清扫积雪。
排长队上公共汽车。
街道干净整洁,不见杂物。
戴着红领巾的学生向身边驶过的外宾车辆举手行礼或鞠躬致意,使人感到,朝鲜确实堪称礼仪之帮、文明之国。
约旦每年4至5月间,首都安曼的居民都要参加公益劳动,打扫环境卫生,清理垃圾。
还乐于助人。
韩国:韩国人的特点是爱国,以使用国产品自豪。
政府重视倡导精神文明,严惩那些伤风败俗、有损国格的行为。
1996年7月,在泰国边境发生的5名韩国游客捕杀野生熊被泰国当局逮捕的事件曝光后,韩国总理李寿成认为这丢尽了韩国人的脸,于是立即下令外交部严厉制裁这5名在外国出丑和犯法的人,以端正风气。
瑞典:在富国瑞典,节俭之风十分盛行,行贿、受贿的现象十分鲜见。
举行各种会议,大都是咖啡一杯,有的再备些点心。
红包、礼品之类是十分少见的。
对来访者极少送纪念品,即使非赠送不可,其价值最多也只相当于当地人一两个小时的工资。
如果双方是公务上的关系,即使送一瓶酒也属贿赂行为。
瑞典贿赂现象极少见的原因:一是大家都比较富裕,不追求奢侈生活,没有必要再贪贿赂小便宜;二是国家颁布了严厉的反贿赂法;三是对贿赂行为有着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一般而言,人们把社会公德定义为“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社会公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从适用范围上讲,它具有普遍适用性,每个公民都有遵守的责任和义务;从功能上讲,它具有公共性,维护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从内容上讲,它具有广泛性,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8.1.1 公共生活与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
1、私人生活
(1)什么是私人生活: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
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2)私人生活的特点:具有封闭性和隐秘性。
2、公共生活
(1)公共生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
(2)公共生活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3)公共生活的发展历程
人类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 ---- 农业社会(公共生活较大发展) ---- 工业社会(公共生活得到极大的扩展)以及当代社会生活扩展的促进要素不同阶段。
私人生活领域和公共生活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私人意识只有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公共生活秩序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健康合理的发展。
在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增强公共生活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来发展自己的个性。
(4)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新兴的证劵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的虚拟世界等。
②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以往“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与陌生人打交道。
③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
链接案例:
大学生张某每逢周末,经常邀请老乡来寝室唱卡拉 OK 和跳舞至深夜,高兴时常大喊大叫。
周围寝室同学无法正常休息,多次与他交涉无效,张某认为这是个人自由,他人无权干涉。
你是怎样认为的?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一)公共秩序
1、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
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
2、公共秩序
(1)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公共秩序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说明这个道理的现象,请大家列举。
例如:上学上课遵守时间纪律;体育比赛有赛场规则;食堂就餐要排队买饭等等。
这些现象提示共同道理:无规矩不成方圆①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
矩;②公共生活需要共同的准则——公共秩序。
案例:出国讲究文明,还包括尊重当地人的习惯和风俗。
有一次,有个仁兄在华盛顿航空博物馆参观。
在电梯上,他看到一位非洲裔小孩的卷发,顿生好奇,便伸手抚弄起来。
他没有注意到,旁边一位女士随即拨通了手机。
走出电梯,在大厅参观不到两分钟,一位警察走来,不由分说将他带走:据事后了解,他被指控企图性骚扰。
等待他的,不仅仅是行程被迫中断,还有警方的讯问,直至官司。
三、社会公德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人类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方面面
临的环境和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观念比较淡薄,
第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公约等不能得到普遍遵守。
第三,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足,对与自己有亲情、友情的人,方可投入十分的热心,肯于关心和帮助。
第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
第五,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视,尊重他人的基本礼仪规范未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一)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的含义: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
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从性质上看,社会公德具有一种场所道德的性质(你进入这个场所,就要遵守为了维护这个场所的公共秩序的道德要求。
)从相对于社会其他道德规范而
言,社会公德又具有底线的性质即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的性质。
是没有阶级性的。
(3)社会公德的特点: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
您认为:现在社会上有哪些公德缺失的现象呢?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想一想:
1、我们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2、我们周围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链接案例:老人的海滩
一位台商来海南投资,母子二人开发椰林系列产品,几年下来,千顷椰林伴着十里海滩,蔚然成为游人的观光胜地,事业大获成功,成为创业名人。
电视台采访他临结束的时候,请他用一句话说说对事业的感想,他沉吟良久,讲了一个老人怎样感动了他的一件事:在早晨跑步的时候,连续几天看到一位老人在海滩椰子树下捡拾地上的垃圾,一次他停下脚步,询问老人是哪个部门的职工,老人回答说我不是职工,是慕名前来旅游的游客。
问他:为什么天天来拾地上的垃圾?老人说:多么漂亮的海滩呀,谁看到垃圾也该捡起来。
一个毫不相识的老人,这样无私维护景观,热爱自然,那高尚的公德境界深深感动他无法忘怀,激励了事业的发展。
四、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1、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