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7. 飞天畅想1-湘美版
- 格式:docx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7《飞天畅想》|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有关飞天的传说,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2.熟悉水墨画的基本画法和语言;3.通过实践绘画,体验在画纸上完成自己的畅想;4.学会用线条、笔法、纹理等手段,表现飞天者的运动状态和空间动态感。
二、教学重点1.探究传统水墨画中人物的表现方式和画法;2.传导入画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3.学会把个人的审美观写在绘画作品中。
三、教学步骤1. 情境呈现1.展示范画;2.介绍中国古代的“天衣无缝”的神话故事以及一个古代留传的传说——唐代时期,到印度取经的玄奘大师曾梦见自己乘坐神鸟飞向远方的故事,并讲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3.与学生互动,促使学生表达对神话故事和丝绸之路的个人认识、感悟。
2. 感性体验1.学生飞天动作练习:让学生模仿飞天者的动作练习,听取课程中心留言的引导,寻找画面的最佳结构;2.学生想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想象出自己的神话故事,筛选有价值、有亮点的创意,为绘画奠定发想的基础。
3. 技能理念导入1.范画点评:老师对范画的点评,介绍线条、笔法、墨渍、纹理等造型语言在传统水墨画中的表现形式和应用场景;2.知识点讲解:介绍用线条、墨渍、纹理等手段表现飞天者的运动状态和空间感的技巧。
4. 个性画创1.绘画实践:让学生用学习到的技巧、语言,以及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追求,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2.个性发挥:让学生有机会从内在思想、情感和心态入手,表现出自己的风格特色。
5. 评价总结1.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老师对作品逐个点评,指出存在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2.总结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得失;–帮助学生产生情感化的表达,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和去行动。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在讲解技能和技法的基础上,更多从心理层面引导学生“传导入画思维”,并在绘画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个性发挥,在学习中培养各自不同的画观和审美追求。
同时,让学生从自己的作品中寻找不足,不仅有利于错误及时改正,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更深步面向未来,激励学生对美术的追求和创造力的大大释放。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7. 飞天畅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7. 飞天畅想》这一课是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以神话中的飞天形象为主题,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出飞天的神态、动作和服饰等特征。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飞天的来源、特点和寓意,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基础,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但部分学生对飞天的形象和特点了解不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飞天的来源、特点和寓意,增强对民间艺术的认知。
2.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具有个性的飞天形象。
3.提高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飞天的基本形象和特点,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飞天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且寓意丰富的飞天形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飞天的来源、特点和寓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
2.示范法:教师展示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创作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作品展示法: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提高审美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神话故事中的飞天形象,引发学生对飞天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教师讲解飞天的来源、特点和寓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
3.示范:教师展示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4.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展示: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提高审美意识。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飞天的特点和寓意。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飞天的基本形象、特点和寓意等内容,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7. 飞天畅想》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7. 飞天畅想》是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飞天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但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飞天的形象特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培养学生运用彩墨绘画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和审美能力。
3.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彩墨绘画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飞天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飞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飞天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示范教学法: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掌握绘画技巧。
4.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示范作品、绘画材料、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笔记本、水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神秘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些飞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飞天的形象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飞天的起源和发展,讲解飞天的形象特点和象征意义,使学生对飞天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绘画飞天的基本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绘制简单的飞天形象。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7. 飞天畅想》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7. 飞天畅想》是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以中国的神话故事“仙女下凡”为题材,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仙女的形象和飞翔的场景。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绘画技巧的指导,也有创意表现的鼓励,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和对于创作的兴趣。
但同时,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表现和飞翔场景的创造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仙女下凡”的故事背景,掌握绘画仙女形象和飞翔场景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仙女下凡的绘画作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表现飞翔场景和仙女的形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合作法和评价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仙女的形象和飞翔的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仙女下凡”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仙女的形象和飞翔的场景,与同学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示范与讲解:教师进行仙女绘画的示范,讲解绘画技巧。
4.创作与交流:学生进行绘画创作,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5.评价与总结: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课题《7. 飞天畅想》、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等。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绘画技巧、创意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美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时备课单位名称:XX小学课题:飞天畅想适用年级:五年级设计者:一、目标确定依据1 .相关课程标准论述本节课设计中,注重到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之中,以促进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增强。
设置有意味的情境,激发学生热情,提倡以情导入,以趣启智,注重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同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的能力。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想法与创造力相统一。
2 .教材分析现在我们畅想在那浩瀚苍天里的亿万颗星球上会有其他生命的存在,飞天畅想能找到外星人活动的蛛丝马迹,匕天畅想探索宇宙中人类的知音;我们畅想宇宙将会出现形状各异、星罗棋布的太空城。
在太空城里,将是一个“世外桃源”的欢乐世界,每年将有数万人往返干地球与太空之间,进行别有情趣的旅行;我们畅想……O本课S天畅想扣住小学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比较喜爱的题材和富于幻想的特征,进行绘画创作、造型表现方面的训练,借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与探索。
3 .学情分析《飞天畅想》出自湖南美术出版社五年级卜册,本课抓住小学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比较喜爱的题材和富于幻想的特征,进行绘画创作方面的训练,借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与探索。
在教学上选择活动•教学内容,让学生完成太空旅行,探索为主题的想象创作画。
二、学习目标(一)五维目标1 .美术基础知识:学习美术相关基础知识2 .美术表现: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
3 .审美判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创作力。
4 .创意实践: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描绘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5 .审美多元化与文化理解: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
第七课《飞天畅想》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活动一)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学目标: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描绘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对太空,对航天事业有更深的了解,并加入自己的想象,描绘生活场景。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太空知识;太空、空间站、卫星的资料图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1、欣赏图片—美丽而神秘的太空。
人们对神秘而又广袤无垠的宇宙充满了疑问与向往,认识、探索宇宙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
遨游太空一直以来是人类的梦想,也有过许多勇敢的尝试。
(Ppt图片课文第一幅)这是我国“神舟”七号安全着陆,航天员自主出仓的图片,这次航天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ppt介绍飞船发射历程)那么,在浩瀚的宇宙中会有些什么呢?2、板书课题“飞天畅想”。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7. 飞天畅想》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7. 飞天畅想》是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自己对神话中飞天的想象和创造。
教材内容丰富,以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飞天的形象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对于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是,对于如何将飞天的形象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出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飞天的形象特点,并进行适当的示范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飞天的形象特点,能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飞天的形象特点的把握。
2.如何将飞天的形象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出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示范法、分组合作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评价。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飞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飞天的形象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飞天的形象特点,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更多具有个性化的飞天作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飞天的形象特点,以及如何将飞天的形象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出来。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七课飞天畅想︳湘美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飞天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飞天形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飞天的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飞天形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线条和色彩表现飞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飞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飞天是古代壁画中的一种形象,它具有优美的姿态、飘逸的线条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飞天的基本知识,包括飞天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等。
2.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飞天形象,并讲解绘画技巧。
三、学生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尝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飞天形象。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欣赏、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2. 教师强调飞天的艺术特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想象,培养想象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展示与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飞天的基本知识,掌握了绘画技巧,培养了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飞天艺术特点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飞天,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欣赏古代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鼓励学生运用飞天形象进行创作,如制作手抄报、绘画作品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7. 飞天畅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7. 飞天畅想》是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敦煌莫高窟艺术,尤其是壁画中的飞天形象。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欣赏到飞天的美丽姿态,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并运用想象和创造能力,设计自己心中的飞天形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敦煌莫高窟艺术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欣赏飞天艺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艺术中飞天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能力,设计自己心中的飞天形象。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设计飞天形象的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能力,设计出独特且有创意的飞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让学生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如何设计飞天形象,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能力。
3.练习法:学生动手绘制自己心中的飞天形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敦煌莫高窟艺术中飞天的相关资料,准备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带好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敦煌莫高窟艺术,引导学生关注壁画中的飞天形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飞天壁画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飞天的特点。
教师总结飞天的艺术特点,如姿态优美、动作轻盈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设计飞天形象,引导学生动手绘制。
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飞天形象,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展示作品,评价他人的飞天形象。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想象和创造能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7飞天畅想|湘美版课时安排•课程名称:飞天畅想•适用年级:五年级下册•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审美能力2.学生能自由地运用所学基本造型技巧,进行创作3.能运用自己所学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教学内容知识点•飞天畅想的概念•中华飞天文化的历史•创意思维的培养•创意表现技巧的学习技能•运用基本造型技巧完成创作•运用不同的色彩表现手法,表现主题•运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创作情感•学生了解祖国的飞天文化,体验祖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由创作、探索、自我表达、锻炼自身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与同伴交流作品,感受分享和鼓励的成就感和快乐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介绍课程名称和内容,并介绍中华飞天文化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理论授课讲解创意思维的培养,以及创意表现技巧的学习,如运用材料和技术,进行色彩表现手法等。
让学生对飞天畅想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步:实践操作学生自由发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
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术,也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画风和表现手法,重点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第四步:展示分享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感受和经验,一起分享和交流心得,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第五步:总结对今天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和中华飞天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中华飞天文化,体验祖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创意表现技巧的学习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由创作、探索、自我表达的能力课堂扩展可以通过探索更多关于中华文化中“飞天”的精髓,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式创作。
如组织学生进行旅游创作,选取不同城市或景点的飞天文化进行感性创作,从而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创作思路。
参考文献1.《美术》五年级下册,湘美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7. 飞天畅想1-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仙女”的形象。
2.熟悉中国传统中的赤膊上阵与其他文化中的特色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让其通过描绘“仙女”的形象理解常见的图像化手法。
4.提高学生的彩色画笔技能,让其学会画出一幅面部特征清晰、富有个性的“仙女”形象。
二、教学材料1.画纸、铅笔、橡皮、涂色铅笔等画画工具。
2.《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材。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让学生以文学的方式表述民间传说“飞天”的故事,引导他们了解贯穿民间传说的“仙女”形象。
2.让学生观看神话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引导他们对“仙女”形象进行感性认识。
第二步:知识讲解1.呈现绘画中常见的图像化手法,比如:包括造型上的畸形变形和视角问题、实现光影亮度的方法、色彩的运用等。
2.介绍民间故事中常出现的具体人物形象,比如:蜡戳、妖怪、狐仙、道士等。
第三步:重点讲解讲解如何画出富有个性的“仙女”形象。
1.首先学生需要掌握面部特征的绘制方法,包括: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的特点与技巧。
2.授予学生关于肢体的特征与画法,如:椭圆和锤头形的脸、高鼻梁、化妆的眼部、轮廓分明的嘴巴等,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绘制出自己想要的形象。
3.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绘画技法的本质,手持画筆,通过冷静的思考实现画面的构图,以技能达到表现出艺术家的目的。
第四步:实践操作1.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指示进行美术实践,运用在课程中学到的绘画技巧,实现一幅富有个性的“仙女”形象的彩色绘制作品。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完成后集体鉴赏绘画作品,让学生加强对自己作品的理解,以及体现对彩色画笔技能的掌握。
2.让学生自己分别讲述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在画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3.总结今天课程,加强学生的知识记忆和领悟,增强对美术形态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四、教学评价1.优化教学问答交互模式,使学生提问能够更充分得到回答。
2.重视学生的学习作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评估和帮助。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七课飞天畅想︳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从写实到写意”的发展过程。
2.学习使用线条和运动轨迹营造动感的表现手法。
3.学习通过色彩搭配和形体设计表现风格。
2.情感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自身创作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中“从写实到写意”的发展和演变。
2.学习使用线条、运动轨迹表现动感,同时学会进行色彩搭配和形体设计。
2.教学难点1.通过线条运动轨迹表现动感,同时表现出课题的主题和氛围。
2.使用形体和色彩表现出风格特点,体现出自身对艺术创作的探究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流程1.教学内容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从写实到写意”的发展和演变。
2.学习使用线条和运动轨迹表现动感的表现手法。
3.学习使用形体和色彩表现出风格特点。
4.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创作能力。
2.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以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到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
第二步:学习动感线条的表现(20分钟)通过给学生讲解动感线条的表现方式以及对应的用途,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出课题主题的氛围等,让学生运用动感线条来组织自己的画面设计,并选择合适的颜色。
第三步:形体设计和色彩搭配(20分钟)通过讲解形体设计和色彩搭配一些基本的规律,如图案路线与主体的配合,颜色搭配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主体形态和颜色设计。
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第四步:创作(5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创作自己的作品,此时教师可以进行指导或者解答学生的问题。
学生可以在三遍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作品。
第五步:展示与点评(15分钟)教师要从颜色搭配、线条运用和作品整体性三个方面进行点评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七课飞天畅想︳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飞天”文化,并能在绘画中加以表现。
2.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巧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讲解飞天的由来、代表意义和唐代壁画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并感受飞天文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自由的想象中发挥创造力,绘制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飞天文化氛围的画作。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内容1.飞天文化介绍2.飞天形象欣赏3.飞天形象分析4.飞天绘画创作教学步骤第一步:飞天文化介绍1.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飞天的由来、代表意义和唐代壁画的表现形式。
2.引导学生思考飞天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并和学生共同探讨飞天形象的表达形式和特点。
第二步:飞天形象欣赏1.展示飞天形象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感受。
2.引导学生发现飞天形象的共性和个性特点。
第三步:飞天形象分析1.让学生对飞天形象进行分析,在笔记本上记录分析结果。
2.引导学生提取飞天形象的共性和个性特点,梳理形象绘画的重点和难点。
第四步:飞天绘画创作1.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在与飞天文化相联系的背景中进行画作的创作。
2.指导学生在绘画中充分表现飞天文化,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观察发现法:通过观察飞天形象,引导学生发现形象的共性和个性特点。
2.讨论引导法: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3.想象创造法:通过自由想象和创造,激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体验互动法:通过互动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飞天文化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展开创作。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的,评价标准如下:1.符合飞天文化相关要求。
2.图案设计独特、生动,充分表现了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色彩搭配协调。
3.笔画有力,线条流畅,细节处理到位,符合美术创作的要求。
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飞天畅想》教案飞天畅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课件引入、欣赏,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探索的情景。
3.通过学习本课能够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浓厚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并能够运用手中的绘画工具畅想未来太空世界。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太空是个无限而遥远的空间,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奥秘,下面我们就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来看看太空吧!展示课件视频。
大家感觉太空神秘不神秘,美丽不美丽。
认识、利用、征服太空是我们人类梦寐以求的梦想,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就反映出我国古人对月球构造的朦胧认知,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梦想,到了近现代我们人类不仅已经进入太空,并且登陆了月球,同时也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去太空看看吧!展示课题飞天畅想二、展示教学目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哪位同学可以起来给大家读一下。
1.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现在我们明确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这一目标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吧!三、自学回答下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自学本课活动一的内容,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人在太空中是一种什么状态?为什么?2.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是谁?他于那一年乘坐那艘飞船进入太空。
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好时间到。
哪位同学可以起来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
同学回答。
教师小结:人在太空中是一种失重漂浮的状态,展示图片,适当讲解。
由于在太空中没有大气,处于失重的真空状态,人失去重心,产生一种漂浮的感觉。
哪位同学可以起来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
同学回答。
教师小结: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是杨XX,看他正在向我们招手。
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7课《飞天畅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飞天畅想》是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中国古代壁画中的飞天形象,了解飞天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飞天图片,以及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指导,如线条的流畅、色彩的搭配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飞天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的形象,对于飞天的艺术价值和背后的故事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欣赏飞天的特点,挖掘其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飞天的特点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具有个性的飞天形象,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飞天的特点和艺术价值的理解。
2.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具有个性的飞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欣赏飞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飞天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讲解法:教师讲解飞天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实践法:学生动手描绘飞天形象,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飞天的图片资料,包括壁画、绘画作品等。
2.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3.准备相关资料,如飞天的故事、壁画的历史背景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飞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飞天的形象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飞天的相关知识,包括飞天的定义、艺术价值以及壁画的历史背景等。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飞天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描绘飞天形象,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具有个性的飞天形象。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7. 飞天畅想1》湘美版一. 教材分析《7. 飞天畅想1》是湘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飞天形象,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飞天的起源、飞天的形象特点、飞天的绘画技法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飞天形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同时,学生对于传统绘画技法和艺术欣赏的认知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飞天的绘画技法,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飞天的起源、形象特点和绘画技法,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飞天特点的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飞天的起源、形象特点和绘画技法,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飞天特点的绘画作品。
2.难点:掌握飞天的绘画技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绘画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飞天的起源、形象特点和绘画技法。
2.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飞天的绘画技法,提高绘画能力。
3.欣赏法: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7. 飞天畅想1》湘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
2.示范作品:飞天绘画作品。
3.绘画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4.教学课件:飞天的起源、形象特点、绘画技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示范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飞天的起源、形象特点和绘画技法。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飞天畅想-湘美版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通过分析蒲公英的构成形态,引导学生探索自然和美的奥妙,了解天空的构造和交流视觉交流。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天空构造原理。
2.引导学生感知空气和天空的交互作用关系,在视觉上把握层次质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掘和表达自我。
教学难点1.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天空的形态和造型。
2.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比例和颜色。
教学方式1.线上教学。
2.通过PPT讲解,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3.课后学生自行制作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图像欣赏1.分享画作和照片中的天空元素,让学生感知并了解天空的构图原理。
2.分析图片中的蒲公英群,让学生感知蒲公英的特点和表现方法,提供思路对画面中的天空作出表现。
第二步:素材筛选1.让学生在自然中寻找、摄影、收集参与元素,依据一定的构图原则筛选出符合作品的素材。
2.引导学生参考PPT所示的蒲公英图片,进行素材编排和合成。
第三步:制作作品1.参考拍摄的素材和PPT所示的作品,让学生运用线描表现,了解线条的特性和效果。
2.在静态的空间环境中运用比例关系,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变形和造型的方法。
3.运用色彩和明暗关系,让学生理解色彩产生的空间效果和视觉感受。
第四步:课堂分享1.每位学生呈现自己的作品。
2.导师提供详细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学生的美术知识和审美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熟练掌握线描和色彩运用的方法。
但是,有些学生还需要加强构思能力,尤其是在元素的选择和组合方面。
这需要导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在视觉、审美和构思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五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7. 飞天畅想1-湘美版一、教材背景本次课程的教材为湘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主题为“飞天畅想1”,本课程将引导学生理解人类从古代到现代对于“飞向天空”的憧憬与探索,并带领学生通过创意构思与绘画形式实现飞天梦想。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从古代到现代对于“飞向天空”的憧憬与探索。
2.学习创意构思的基本方法,发挥自由想象,构建个人的飞天作品。
3.绘制具有层次、透视感的飞天图案,并掌握修饰细节的技巧。
三、教学流程(一)导入新知识1.导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人类从古代到现代对于“飞向天空”的憧憬与探索;2.接着,导师让学生讨论自己心中的飞天理想,介绍构思部分的注意点;3.介绍本次教材内容的相关背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创意构思1.首先,导师让学生应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列举出与“飞天”相匹配的关键词;2.根据关键词,让学生开始构思自己的飞天场景;3.导师可适当给予创意指导,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三)构图设计1.根据学生的构思,导师引导学生将场景用草图形式表现出来;2.在参考各种飞天图案的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将草图转换成有层次、透视感的图案;(四)绘制色彩1.在完成图案绘制后,导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理想,在图案上进行色彩布局的规划;2.导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色彩的明暗变化来表现明暗效果,加强整幅作品的层次感;(五)表现细节1.完成色彩规划后,导师让学生通过补充细节来突出和丰富整幅作品的内容和氛围;2.导师还可对学生的构图、色彩、细节等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1.在整个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飞天作品;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构思的过程和心得体会;3.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程的收获,回归到学习目标上,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四、作业要求1.完成在课上制作的绘画作品,并用文字说明自己的作品意义;2.学生可以将作品在家完成,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3.作品可以为纸媒体或者数码媒体。
《飞天畅想》教案李月华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描绘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都想去外太空看看吗?学生:想老师:外太空是个无限而遥远的空间,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
老师也想去,而且认识、利用和征服宇宙一直都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幻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飞天畅想,一起到外太空转一转,探索一下它的奥秘。
二.出示课件1.出示第一张幻灯片:课题2.出示第二,三张幻灯片:认识银河系,了解月球,地球,太阳,木星,金星,火星,水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等。
3.出示第三张幻灯片: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太空里面都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举手回答。
卫星,太空城,太空船,外星人4.出示第八张幻灯片:如果我们“游”太空,怎么“游”呢?1、分组讨论2、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突出“游”的方法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
(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5.出示第十一,十二张幻灯片:总结和评论两幅画的特点。
提问:你心中的太空城什么样子?找两个同学回答。
三.课堂作业下面我们都来当想象创作人,利用你的奇思妙想,大胆设计描绘出一座只属于你的奇特太空城作品。
四.扩展延伸航天发射中心和宇航员补充五.教师小结:我没想到同学们的想象力这么丰富这么棒,。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作品,也可以上网收集材料收集资料。
《飞天畅想》
梦想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
2、学生运用易拉罐、铁丝、吸管、纸盒等材料进行人造卫星的主体造型表现的训练。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易拉罐、铁丝、吸管、纸盒等材料设计制作人造卫星的模型。
课前准备:
PPT、易拉罐、纸盒、剪刀、双面胶、卡纸、吸管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揭示课题
1.播放视频
师:在晴朗的夜晚,仰望天空,除了可以看到点点的繁星,还可以看到围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各具本领的卫星。
(视频)
2.板书课题:飞天畅想(学习活动二)
二、搜集资料,交流学习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情况,并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功能强大的人造卫星在各个领域中默默的为人类服务着。
三、欣赏卫星,方法探究
1.出示图片,了解结构。
人造卫星的种类繁多,造型奇特,但从基本结构上可分为主体部分和展开部分。
此外卫星还由防热外壳、主体、天线、能源板等各部分组成。
2.欣赏范作,探究方法
展示神舟N号卫星模型,学生观察模型提出问题。
3.讲解过程,掌握方法
人造卫星制作步骤:选材——设计——制作。
4.拓展思维,学会创新
欣赏同年龄人作品,分析他们哪些地方制作地巧妙。
5.分组讨论,明确分工
(1)讨论本组将制作的卫星外形及功能,明确主要结构并画出设计草图。
(2)材料利用,根据本组材料的外形特征合理利用。
(3)分工合作,各组根据卫星的组成部分分配到组内的每一个成员。
四、提出要求,自主创作
1.作业要求:观察各种人造卫星的外部造型和结构特征,用纸盒、塑料瓶、包装盒、细铁丝、吸管等材料,制作一件有创意的卫星模型。
2.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赏析,完善作品
1各组展示作品,介绍一下本组制作的卫星和名称与功能。
2.学生互评,说说其他小组可借鉴的地方。
六、总结诵读,拓展延伸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布置课后作业,诵读温家宝同志的诗歌——《仰望星空》,让学生怀揣梦想,探索浩瀚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