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酒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18
中国古代酒文化1.追根求源——酒的源关于中国古代酒的发明,首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年代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发明的酒?谁发明的酒?有以下几种说法:一个是古猿造酒法,说酒不是人造的,是猿猴造出来的。
这种说法听起来是有点幼稚,似乎应该排除在话题之外,因为不属于人类的一种行为;第二个说法是仪狄造酒。
仪狄是夏代人,传说是大禹时期的;另一种说法是杜康造酒,是从汉代就开始的传说,叫做“少康造秫酒”。
少康就是杜康,曹操的诗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说明古代以杜康为酒名的酒很早就有了。
中国古代的酒有几千年的历史,比较可信的应该是考古学上的证据。
在河北的中山王墓里头,出土过战国时候的酒,经过科学家的鉴定,确定确实是酒。
比战国时代更早的时候,商代甲骨文中,对酒已经有明明白白的记载。
甲骨文中,占卜的时候问神灵说,我们可以用酒去祭祀祖先。
就说明商代确实有酒。
“酒龄万岁”说,所指的是果酒。
果酒的年龄其实不止万岁。
原始人过着采摘渔猎生活,采摘的野果要设法储存,在储存的过程中,水果自然发酵,果酒也就问世了。
在仰韶文化(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遗存中,已发现有储酒的器具,有“具”也有“据”。
酒龄万岁之说也就由此立论。
龙山文化时期(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开始使用谷物作为酿酒原料,谷物不能直接发酵成酒,必须经过糖化才能酿成酒。
使谷物中的淀粉糖化后制酒的工艺相当复杂,无疑是渐进的长期过程。
殷商时期,我国的酿酒业完成了由“单发酵酒”向“复式发酵酒”的转变。
龙山文化的出土器物中,尊、斝(jia)之属的酒器均已出现。
时至商代,用谷物造酒更加普遍,殷人嗜酒,各阶层均好饮。
出土文物中贮酒器、饮酒器的数量很大,有陶制器,也有青铜制品,工艺均很精美。
20世纪70年代,河北省平山县战国古墓中出土了两个铜制酒壶,内装有10斤陈酒,鉴定结果系曲酿酒,距今约2200多年,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酒。
《齐民要术》中载有“九酿烹酒法”,其酿造工艺已与现代大体相同。
唐代以前,我国的酒含酒精的浓度不高,制酒过程中所产生的糟要用压榨法除去,故归之为压榨酒。
中国酒的发展历史中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酒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过程,包括酿造技术的创新、酒文化的传承以及酒的地理分布的变迁等方面。
一、中国古代酒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
当时的人们开始利用水稻、小麦等谷物来酿造酒精饮料,这种酒被称为“神仙酒”。
随着农业的发展,酿酒技术逐渐完善,出现了以黍、稷、粟等谷物为原料的酒,如“黍酒”、“稷酒”等。
在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和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酒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酒被用于祭祀、宴会和社交活动,成为了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
同时,酿酒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
二、中国古代酒文化的繁荣中国古代酒文化的繁荣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这一时期,酒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了贵族和士人的象征。
酒文化也逐渐形成,包括饮酒礼仪、酒诗、酒曲等方面。
在这个时期,酒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包括黄酒、米酒、糯米酒、麦酒等。
其中,黄酒是最为著名的一种,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风味而闻名于世。
黄酒的酿造过程繁琐,需要进行糯米的蒸煮、糯米和麦曲的混合发酵等多个步骤。
黄酒色泽琥珀,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因此备受推崇。
三、中国酒的地理分布中国酒的地理分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迁。
古代中国的酿酒技术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中心地区。
黄河流域的酿酒技术以黄酒为主,而长江流域的酿酒技术以米酒为主。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酒的地理分布逐渐扩大。
在唐宋时期(公元7世纪-13世纪),中国南方的酿酒技术逐渐兴盛,出现了以糯米为原料的糯米酒和以黄米为原料的黄米酒等。
同时,中国北方的酿酒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以高粱、小麦等为原料的白酒。
四、中国酒的现代发展中国酒在现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酒产业迎来了快速的发展。
饮酒文化中国古代酒文化的深厚影响饮酒文化:中国古代酒文化的深厚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传统。
其中,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探讨中国古代酒文化的深厚影响,并分析其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酒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考古学家在珠江流域的遗址中发现了距今七千年前的陶制酒具,这表明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酿酒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酿酒技术不断改进,采用更先进的工具和技术,进而推动了酒文化的发展。
二、饮酒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1. 社交仪式:饮酒作为一种社交活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宴席上,人们通过饮酒来交流情感、增进友谊,提高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
2. 文化活动:古代文人雅士常常以饮酒为乐,将饮酒与诗词、书画等文化活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饮酒文化。
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与酒文化息息相关,如《红楼梦》中的贾母饮酒场景、《诗经》中的吟咏酒的诗篇等。
3. 宗教信仰: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中也有大量涉及酒的仪式和活动。
例如,在古代的祭祀仪式中,酒被认为是与神灵交流的媒介,人们通过饮酒向神灵祈福、表达敬意。
4. 医疗作用:古代医学家认为适量饮酒对于人体有益,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增进健康。
酒类药物也被广泛用于古代的医疗活动中。
三、古代酒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社会团结:饮酒活动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促进了社会的团结和和谐。
在饮酒过程中,人们能够释放压力,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
2. 文化传承:酒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古代酒文化通过诗词、歌谣、绘画等形式传承下来,使得中国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3. 促进商业繁荣: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与酒文化密不可分。
商贾在进行贸易时常常会以酒会友,通过酒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4. 人文精神的培育:古代酒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强调温情、雅致的生活态度,对人们的人文精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酒文化的发展历程一、古代酒文化的起源酒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酿造酒,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娱乐活动。
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使用陶罐来存放酒的遗址。
而在商代,酒已经成为了社交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中国古代酒文化的繁荣1.周朝时期周朝时期是我国酒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当时,周王朝以宴会和祭祀为主要活动形式,这也促进了饮食文化和酒文化的发展。
此外,在周朝时期,还出现了“三大名酿”——刘庄、西凉和东方朔。
2.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酒文化繁荣的黄金时期。
当时,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名酿和制作方法,并形成了不同风格和口味的美食佳肴。
同时,在唐宋时期还出现了很多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诗歌中也反映了当时酒文化的繁荣和社交娱乐的重要性。
三、现代酒文化的发展1.近代酒文化的兴起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酒文化也逐渐走向了现代化。
各种新型酒类不断涌现,如啤酒、葡萄酒、洋酒等。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健康生活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也促进了天然有机酿造和绿色环保型生产方式的发展。
2.国际化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性的饮食文化和酒文化也得到了更广泛地传播和推广。
例如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葡萄酒、威士忌等洋酒品牌就是来自于世界各地。
四、未来发展趋势1.绿色环保型生产方式在未来市场中,绿色环保型生产方式将成为酒类生产的主流趋势。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证酒类的品质和口感,还有助于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健康。
2.文化融合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将越来越频繁。
未来市场中,文化融合将成为酒类生产和销售的重要方向。
例如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葡萄酒、威士忌等洋酒品牌就是来自于世界各地。
3.智能科技未来市场中,智能科技将成为酒类生产和销售的新兴趋势。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品质和口感;而在销售过程中,智能营销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中国酒文化(完整版)课件中国酒文化(完整版)课件一、引言酒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本课件将全面介绍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中国酒文化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酒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的酿酒技术与工具古代中国人使用的酿酒技术和工具包括酒母的制备、泡打酒技术、陶罐、銹铁器和青铜器等。
这些工具不仅为古代酿酒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智慧和文化水平的发展。
2. 酒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在中国古代,酒是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礼仪和宴会的必备品。
酒被赋予了祈祷、庆祝和纪念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和精神寄托,代表着团结、友谊和欢乐。
三、中国酒文化的特点1. 多样性的酒类品种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酒类品种,其中包括黄酒、红酒、白酒、米酒等。
每种酒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酿造工艺,代表着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酒文化。
2. 独特的酒文化仪式中国酒文化有着独特的仪式和礼仪,如敬酒、干杯、碰杯等。
这些仪式不仅表达了对客人的尊重和友好,也凝聚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家族的凝聚力。
3. 健康与养生观念中国人崇尚“饮酒养生”的观念,认为适量的饮酒有益健康,可以消除疲劳、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
饮酒过程中,还注重慢饮和品味,以感受酒的香气和口感。
四、中国酒文化的影响1. 社交和商务场合的重要礼仪中国人对酒文化的重视,使得在社交和商务场合中,饮酒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和沟通方式。
通过酒宴,人们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信任和友谊,促进合作和交流。
2. 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中国的酒文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酒爱好者。
酒文化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3. 丰富人们的生活与情感交流中国酒文化的深厚积淀,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在家庭和友人聚会中,分享美酒成为表达情感、增进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品酒、赏酒,不仅增长知识,也享受到生活的愉悦与乐趣。
一白酒又名烧酒酒的起源(1)酒的起源- - 猿猴造酒的传说。
《粤西偶记》中,还有这么一段记载猿猴“造酒” 的说法:平乐等府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
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
饮之香美异常,曰:“猿酒”(2)酒的起源 - -仪狄、杜康作酒的传说。
《北山酒经》开头说“酒之作尚矣,仪狄做酒醪 l áo ,杜康做秫酒,岂以善酿得名,盖柳贻始于此耶?(3)酒的起源- - 3000年说。
在河南安阳市的最新考古发现表明,公元前3000多年,中国人已经开始发酵酿酒了。
二分类中国白酒以黄酒演化而来,虽然中国早已利用酒曲及酒药酿酒,但在蒸馏器具出现以前还只能酿造酒度较低的黄酒。
蒸馏器具出现以后,用酒曲及酒药酿出的酒再经过蒸馏,可以得到酒度较高的蒸馏酒,即中国白酒。
1、按生产原料分:粮食白酒:以高粱、玉米、大米及大麦等为原料酿制而成。
出名及优良白酒中绝大多数为此类酒。
薯干白酒:以甘薯、马铃薯及木薯等为原料酿制而成。
薯类作物富含淀粉和糖分,易于蒸煮糊化,出酒率高于粮食白酒,但酒质不如粮食白酒,多为普通白酒。
其它原料白酒:以富含淀粉和糖分的农副产品和野生植物为原料酿制而成。
如大米糠、高粱糠、甘蔗、土茯苓及葛根等。
这类酒的酒质不如粮食白酒和薯干白酒。
2、按酿造用曲分:大曲法白酒:以大曲(麦曲)(一种粗制剂,由微生物自然繁殖而成)作为酿酒用的糖化剂和发酵剂。
因其形状像大砖块而得名。
酒醅经蒸馏后成白酒。
具有曲香馥郁、口味醇厚、饮后回甜等特点。
多为名酒和优质酒。
但因耗费粮食,生产周期长等原因,发展受到限制。
小曲法白酒:以小曲(米曲)(相对于大曲而言,又因添加了各种药材而又称为药曲或酒药)作为酿酒用的糖化剂和发酵剂。
此酒适合气温较高的地区生产。
具有一种清雅的香气和醇甜的口感,但不如大曲酒香气馥郁。
麸fu 曲法白酒:以麸曲(用麸皮为原料,由人工培养而成。
因生产周期短,又称快曲)为糖化剂,酵母菌为发酵剂制成。
以出酒率高,节约粮食及生产周期短为特点,但酒质不如大曲白酒及小曲白酒。
中国传统酒文化概论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饮食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而中国传统酒文化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酒文化进行一概论,介绍其历史渊源、酒文化的内涵以及酒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历史渊源中国作为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其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
据考古发现,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了酿酒的技术和品酒的习俗。
商代时期,酒文化已经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和社交方式,而西周时期则出现了专门的酒官来管理宫廷的酿造和饮用。
而饮酒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不仅在宗教祭祀、宴席和节日庆典中扮演重要角色,更成为了文人墨客雅集、交往往来的重要娱乐方式。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可以看到酒文化的描写和诗人对酒的赞美,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
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酒文化在文化领域中的深远影响。
二、酒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酒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单纯地饮酒或者酿酒,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寄托,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
中国古人将酒看作是一种仪式和交流的媒介,同时也视之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传统酒文化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酒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的人情味和交际之道。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酒是人们社交、交际重要的方式,人们在饮酒时会倾吐心事,表达情感,加深友情。
在酒宴上,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共饮美酒,交心聊天,增进情谊。
中国传统酒文化也被看作是一种交际之道和人情味的体现。
酒文化也承载了中国传统的礼仪之道。
在中国古代,酒文化一直成为重要的礼仪和仪式。
在古代的祭祀仪式中,酒是必不可少的祭品,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
而在宴席上,人们也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来斟酒敬客,展现自己的礼仪之道。
酒文化也成为了传统礼仪的一部分,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古代酒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史前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酒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载体,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和社会习俗中。
中国古代酒文化博大精深,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意象、传统礼仪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涵。
一、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酒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黄河文明时代。
当时的人们利用大米和小麦等粮食经过发酵酿制成酒,逐渐形成了传统酒文化的雏形。
在商代,酒开始与祭祀活动有机结合,逐渐成为祭祀神明和祖先时不可或缺的供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古代酒文化逐渐丰富和发展。
到了周代,酒在国家典礼和外交交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酒不仅成为国家对外交好的手段,也是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象征。
同时,酒的饮用也与社会礼仪紧密相连,既有了规范的使用方法,也有相应的酒令和行为礼节。
二、酒文化的意象与象征中国古代酒文化给人们以丰富的意象与象征,包含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以及人生的哲理。
酒被视为一种令人陶醉的艺术,具有开阔胸怀、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功能。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酒作为写作的题材,借酒以发泄自己的思绪和情感,也从中赋予了诗词和散文以更深刻的内涵。
在酒的意象中,酒被赋予了烈火、灵泉、岁月等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既可以象征热情洋溢的生命之火,也寓意着洗去尘埃与烦恼的灵泉。
酒还被用来抒发对时光流转的思索,表达人们对岁月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叹。
这些象征意义使得中国古代酒文化具有了深远的内涵和创造力。
三、酒文化的传统礼仪中国古代酒文化与丰富的传统礼仪紧密相连,酒的使用与礼仪的演绎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古代的祭祀仪式、朝廷盛宴到民间的喜庆婚礼,酒作为重要的媒介与仪式进行了无数次的交融。
在古代宴会中,饮酒有着一套独特的仪式。
主人首先要敬酒给客人,以示尊重和欢迎;客人们则要恭敬地行礼接受酒杯。
在酒杯相交之际,通常会有一些仪式性的言辞和祝词。
此外,古代酒宴中还有酒席菜肴的排列顺序、用具的挑选等方面的考究。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酒文化与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在不同的时期,中国人对待酒的态度和习俗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的角度探讨中国古代酒文化的演变。
1. 商周时期的饮酒礼仪在商代和周代时期,酒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和社交活动。
在这个时期,人们饮酒是为了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和家族的繁荣。
饮酒时,人们会先向神灵敬酒,然后再与亲友共饮。
这种饮酒礼仪的传统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历史时期。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饮酒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饮酒文化开始流行于文人士大夫之间。
饮酒成为了文人们交流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他们常常在诗歌、文章和书信中描述饮酒的场景和情感。
饮酒时,他们会一边品味美酒,一边吟诗作画,形成了独特的文人饮酒文化。
3. 唐宋时期的宴饮文化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酒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宴饮文化中,宴会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和文化展示。
宴会上,人们会邀请亲朋好友共饮美酒,互相娱乐。
这种文化在唐朝达到了高峰,许多宫廷和文人的诗词作品中都有对宴饮的描写。
宋代则更加重视琴棋书画和品茶,酒文化有所减弱。
4. 明清时期的饮酒习俗明清时期,饮酒习俗逐渐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礼节和风俗。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跪九叩”的敬酒礼仪。
在宴会上,人们会按照先辈等级的高低,进行三跪九叩的敬酒仪式,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对友人的友好。
同时,酒文化也进一步融入到艺术和文学中,成为了文人雅士们赞美和表达情感的重要主题。
5. 当代酒文化的再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国的酒文化在当代得到了再次探索和发展。
在一些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人们会重现古代的饮酒礼仪和习俗。
同时,在文化产业的推动下,中国的酒文化也在多层面上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既有传统的酒文化的继承,也有新潮的酒文化的创新。
总结而言,中国古代的酒文化与习俗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从商周时期的饮酒礼仪,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饮酒文化,再到唐宋时期的宴饮文化和明清时期的饮酒习俗,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酒文化中的酒与中国古代故事传说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酒文化的国家,酒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位。
通过探索中国古代故事传说中与酒有关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对酒的热爱和酒文化的内涵。
第一部分:酒与中国古代文化1. 百里挑一的佳酿在中国古代,佳酿被视为稀世之宝,象征着高贵和珍贵。
许多著名的佳酿,如玉液琼浆、续杯问酒等,都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和传说中。
这些故事描绘了极其难得的佳酿如何令人陶醉,并表达了对优质酒品的推崇和敬重。
2. 酒与礼仪之道中国古代非常重视饮酒礼仪,认为饮酒是一种社交和交流的方式。
在《礼记》中,有关于饮酒仪式的详细记载,包括选酒、斟酒、敬酒、辞别等环节。
这些礼仪的遵循不仅彰显了尊重和关怀,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待酒的认真态度和品质生活的追求。
3. 酒与医学传统中国古代医学非常注重药食同源的理念,将酒视为一种药物。
在《本草纲目》中,著名药物学家李时中提出了“酒能散寒邪,也能挫热毒”的观点。
在许多传统的中药制剂中,都使用酒作为媒介,以增加药效和改变口感。
同时,中国医学也提倡适量饮酒与身心健康相结合,如“酒肉穿肠过,佳肴入腹空”之类的说法。
第二部分:酒与中国古代故事1. 《酒德》《酒德》是中国古代故事中描述酒的寓言故事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魏武王的君主,通过举办酒席考察他的臣子,从而选拔出了一个能善饮而德行高尚的人才。
这个故事强调了饮酒可以显示人的品格和智慧,并且提倡以酒德来选拔人才。
2. 《汉代酒令》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常通过酒令来娱乐和放松。
《汉代酒令》是一部记载了汉代人们饮酒时玩的游戏的文献。
这些游戏要求参与者在饮酒的同时完成一些特定的动作或答题,不仅考验了参与者的酒量和反应能力,也增加了欢乐和交流的氛围。
3. 《百里樊酒罚》故事中,百里樊因为误杀了王侯之子,被判处酒罚,即喝下一杯无法空饮的美酒。
然而,百里樊在三天内毫无困扰地完成了罚酒,展现了他的勇敢和机智。
这个故事强调了酒能够激发出人的智慧和勇气,体现了人对酒的控制和应对困境的能力。
中国喝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特点酒,作为一种重要的饮品,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喝酒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渊源悠久。
本文将探讨中国喝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酒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酒扮演着重要的社交角色。
早在商代时期,人们就开始酿造酒。
酒在古代中国的社交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宴会、祭祀、婚礼等各种仪式上都少不了酒。
古代中国人对酒有着深厚的情感,将其视为与朋友间交流感情的工具,将围坐共饮的仪式视为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
此外,古代中国酒文化还与文人墨客息息相关,许多古代文人以饮酒作为启发灵感的方式。
二、中国喝酒的特点1. 社交性中国人喝酒往往与社交活动紧密相连。
人们常常在家庭聚会、朋友聚会、商务会谈等场合下喝酒。
久而久之,喝酒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礼仪,不仅仅是单纯的饮酒行为。
2. 仪式感中国的饮酒活动中充满着仪式感。
比如,在古代祭祀活动中,酒被视为必备的祭品。
在婚礼上,新郎与新娘会共饮交杯酒,象征着新婚夫妻间的情感契合。
这些仪式给人们的喝酒活动赋予了一种庄重和神圣感。
3. 尊重传统中国人喝酒时注重宴席的秩序与仪式,且有着许多传统习俗。
比如,在百年寿宴上,人们会按照正式的程式为寿星敬酒。
另外,与年长者共饮酒也是一种表达尊重的方式。
4. 温馨氛围中国人喝酒的氛围多数是温馨而亲密的。
人们喜欢和家人、朋友一起共同品酒,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在这样的氛围下,酒成为了联系感情的桥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5. 健康观念中国人喝酒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养生与保健。
早在古代,中国人就将酒视为一种药物,认为适度饮酒有益于身体健康。
如今,在喝酒的文化中,人们逐渐将健康饮酒的观念融入其中。
三、中国喝酒文化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喝酒文化正在逐渐演变。
新一代年轻人在饮酒时更加注重健康和品质,对酒文化的传统看法发生了变化。
同时,崇尚简约、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他们对喝酒文化的态度。
然而,无论如何变化,中国喝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特点是不可否认的。
中国古代酒文化中国古代酒文化第一节酒的起源在中国酒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上古时期。
《史记》中便有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诗经》中“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都以人类不同的社会活动表明中国酒的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
中国酒的原始发明者到底是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酒究竟源于何时,源于何方呢?虽然没有有形的文字记载,但在民间具有天才想象力的老百姓却把酒的发明归功于神,从而诞生了许多与酒有关的美丽动人的传说。
一、酒星酿造说中国民间流传“酒星造酒”的传说,把酒星当作天神,说酒是天上的酒星酿造的。
宋代窦革在《酒谱》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
意思是酿酒的起源与宇宙的生成有关。
现代天文学家通过宇宙光谱分析发现,宇宙外层空间存在着酒精分子,这些酒精分子是如何生成的?这个至今仍是个谜。
酒旗星是中国古天文学中用来确定某颗星的一个专用名词,酒星究竟在哪里?据《晋书·天文志》说,在“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
”轩辕,我国古星名,共十七颗星。
酒旗星就在它的东南方。
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周记》一书中,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二十八宿的说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创造之一。
古代诗文中也常提到“酒星”或“酒旗星”。
如号称“酒仙”的大诗人李白《月下独酌 &S226; 其二》一诗中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的诗句。
东汉末年以“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自称的孔融在《与曹操论酒禁书》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的语句,反对曹操禁酒。
此外,古人还有“仰酒旗之景曜”,“拟酒旗于元象”的诗句,都提到天上有管酿造的酒星。
酒,是酒星之作,这是古人的一种想象,这是由于古代科学很不发达,人们以为人世间的一切,包括美酒都是天上的星宿主宰的,地上的一切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因此,就产生了“酒星造酒”的神话。
二、猿猴造酒说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对“猿酒”有不少的记载。
明代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中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之,众猱伺得人,必溢死之。
”《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也说:“粤西平乐(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人关于“猿猴造酒”的记载,听起来近乎荒唐,其实倒很有科学道理。
我们知道,当成熟的野果坠落下来后,由于受到果皮上或空气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生酒,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那么,猿猴在捡到发酵的野果后,偶然地尝一尝,觉得别具风味,于是,从捡拾进而将野果采下来,放在“石洼中”,让它受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发酵,而后再享用,是完全可能的,当然,猿猴的这种“造酒”,充其量也只能说是“带有酒味的野果”,与人类的“酿酒”,是有质的不同的。
但不管怎么说,猿猴造的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可以说是最原始、最古老的酒了。
三、仪狄作酒说仪狄造酒说始载于《世本》。
《世本》是秦汉间人辑录古代帝王公卿谱系的书,书中讲:“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
”认为仪狄是酒的始作人,后来又衍生出西汉人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魏二》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东汉人许慎在撰《说文解字》“酒”条中,也记载了“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
到三国时,蜀汉学者谯周著《古史考》也说“古有醴酪,禹时仪狄作酒”,将仪狄奉为酒的发明人。
当然,很多学者并不相信“仪狄始作酒醪”的说法。
在古籍中也有许多否定仪狄始作酒的记载,有的书认为神农时代就有酒了,也有说帝尧、帝舜时就有酒了,这神农、黄帝、尧、舜都早于夏禹,可见仪狄始作酒是值得怀疑。
最初的酒绝不是有意制造,而只能是无意中发现的,如前所述,是粮食和果品自然发酵形成的。
粮食,水果在一定温度下滋生出酵母菌,就会变馊,到一程度,恰好就是酒味。
晋朝人江统的《酒诰》中就指出了这个秘密,他说:“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事实上酿酒方法的创造发明,不可能由某一个人完成。
四、杜康造酒说“杜康造酒”,在民间也广为流传,特别得力于三国时代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而推广,诗中道:“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里,杜康已成为美酒的代名词了,人们都因此把杜康当作了酿酒的祖师爷。
杜康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人?自古到今扑朔迷离。
《说文解字》中说,“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五代君主。
宋代窦革认为,杜这个姓,是周朝才有的。
周武王灭纣建周后,把商代豕韦氏封于杜(今西安市东南),其后裔在周宣王时做官,称杜伯,为周宣王所杀,子孙逃至晋国,才以封地杜为姓。
因此,如果有杜康这样一个人,应该是春秋时代人,最早不会在周朝以前。
可见杜康出世太晚,不可能是酒的始作人。
但是,有一点却值得注意,《说文解字》“帚”条文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明确提到杜康是“秫酒”的初作者。
这个说法,很可能比较符合实际。
我国最早的粮食栽培作物是黍、稷、粟、稻,后来才有高粱。
杜康很可能是周秦间一位著名的酿酒大师,凭着他对高梁的认识,开始用它的种子酿酒,留下的高粱秸则制成箕、帚等工具。
由于高梁是极好的酿酒原料,酿出的酒味道不同凡响,格外美好,杜康之名也因之鹊起。
宋代《酒谱》的作者窦革也是这样推论的。
第二节酒名与酒类一、酒名中国酒的名称历来是以产地、原料、水源、配方、香型及名人典故确定的。
上下数千年,历经演变,形成了一个洋洋大观的酒名王国。
从酒产生至今,我们的祖先不断改进酿造技术, 生产出了无数的名酒佳酿,有众多琼浆玉液一直流传至今。
有些虽已失传,但酒名犹存。
中国传统酒名丰富多彩,不胜枚举。
有的端庄,有的凝重 ,有的富丽堂皇 ,有的纯朴素雅,反映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名酒以产地命名的居多,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区都有佳酿,以地命名,古已有之。
如茅台酒产于贵州仁怀县茅台镇而得名;汾酒产于山西汾阳县,因取“汾”字而得名;西凤酒产自陕西凤翔,昔日曾有“西府凤翔”之称,故取名“西凤”;七宝酒产于上海市七宝古镇,故取名“七宝大曲”等。
有些酒是以人名而命名的。
中国酒名自古以来就讲究名人效应,最初以善酿者的名字命名,后来发展到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墨客,这是名人文化与酒文化结合的特殊文化现象。
这种以人名为酒名的命名,起源于曹操所吟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句。
于是,如“杜康酒”、“文君酒”、“刘伶醉”、“太白酒”、“关公酒”、“包公酒”等一个个应运而生,为中国的酿酒业平添了浓郁的人文色彩。
能促进原料发酵的发酵剂为“曲”,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就用曲酿酒了。
“曲”又分为“大曲”和“小曲”,根据“曲”的类别加上产地便是这类酒的酒名。
如“洋河大曲”产在江苏泗洋县的洋河镇;“全兴大曲”由四川成都全兴号老作坊酿制,后来作坊的名号便成了酒的名字;类似的还有“双沟大曲”、“习水大曲”、“德山大曲”、“益阳小曲”、“衡水小曲”等。
酿酒使用的发酵窖对酒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泸州老窖”酒,就是用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窖而发酵的。
属于类似命名的还有“大连老窖”酒,以及采用传统地窖发酵的“平坝窖”酒、“鸭溪窖”酒等。
以工艺特点而命名的酒,如北京的“二锅头”,旧时酿造酒用装冷水的大锅作为冷却设备,以换第二次冷水时流出的酒液味道最为纯正,故称“二锅头”。
根据酒质特点命名的酒也为数不少,江西的“四特酒”具有颜色清亮透明、香气芬芳扑鼻、味道柔和甘醇、饮后提神清爽四大特点;“桂林三花酒”缘由是两广民间每每在鉴定酒的质量时,采用摇动酒液的方法,看起花多少及起花时间的长短,而最好的酒可以连起“三花”,“三花酒”即由此而来。
中国名酒以春命名的不在少数,而且酒名高雅别致,这是一种有趣的酒文化现象。
自古以来,凡秋冬之季酿酒,到来年春季酿成的,称之为春酒。
相传饮用此酒可延年益寿。
以春名酒,唐宋时期尤为突出。
见于唐宋诗词中的就有“金陵春”、“洞庭春”、“曲来春”、“木兰春”、“中山春”等酒名。
始酿于清康熙初年的“剑南春”产于四川绵竹县,剑南春的前身是唐代古酿“剑南之烧春”名酒,绵竹在唐代属剑南道,所以称之为“剑南春”。
我国的酒与诗有着不解之缘,以诗取名的酒如湖北的“白云边”酒,当年李白路过此地,曾留下一首名诗:“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所以此酒取名为“白云边”。
北京的“醉流霞”酒,出自孟浩然的诗“金灶初开花,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总而言之,中国酒名精彩纷呈,各有风骚,并且大都有一番来龙去脉。
这也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我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酒史中,酒这个杯中物还有许多的代称、别称。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为欢伯。
此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酒为欢伯,除忧来乐”中。
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
”扫愁帚,钓诗钩宋代大文豪苏轼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
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
因酒能扫除忧愁,且能钩起诗兴,使人产生灵感,所以苏轼就这样称呼。
后便以“扫愁帚”,“钓诗钩”作为酒的代称。
般若汤佛教徒用的隐语。
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才有这样的称谓。
苏轼在《东坡志林 &S226; 道释》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的记载。
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对甘肃皇台酒的题词“香醇般若汤”,可知其意。
绿蚁、碧蚁酒面上的绿色泡沫,也被作为酒的代称。
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曲生,曲秀才据郑棨在《开天传信记》中记载,“唐代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
有朝客十余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
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吭声谈论,一座皆惊。
良久暂起,如风旋转。
法善以为是妖魅,俟曲生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美酒盈瓶。
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
后来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为酒的别称。
天禄语出《汉书 &S226; 食货志》,“酒者,天子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
”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对诸臣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青州从事”是美酒的隐语。
“平原督邮”是坏酒的隐语。
据南朝宋国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 &S226; 术解》记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 '青州从事’,恶者谓 '平原督邮’。
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
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