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方证(整理稿)
- 格式:docx
- 大小:15.96 KB
- 文档页数:4
与古代四象对应的方剂药方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四象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我是一名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我在学方剂的学的时候发现几首方剂歌诀和四象中三个吻合:(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真武汤(原名玄武汤),后来我找了一些资料发现果然有说这两者相对映的。
但找了好久还是没有和朱雀对应的正确方剂,希望相关人士联系,多谢现附上方剂的歌诀和介绍。
我财富值不多,感觉给力的就下载支持下,多谢。
1.青龙汤青龙者,四象之东方神也。
东方色青,龙为水族,大可以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可以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
本之两方,有如此之义,故名青龙汤耳。
分为大小,即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细辛半夏甘合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功效:清热化痰,,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亦可作为处方药减轻花粉症病状]。
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热清表解此为良。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3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
2.白虎汤白虎汤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1.治伤寒脉浮滑,表有寒,里有热。
2.及三阳合病,脉浮大,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语遗尿,发汗则? 语,下之则头上生汗,手足逆冷,汗出者。
3.通治阳明病脉洪大而长,不恶寒,反恶热,头痛自汗,口渴舌胎,目痛鼻干,不得卧,心烦躁乱,日晡潮热。
4.或阳毒发斑,胃热诸病。
3.真武汤真武汤真武汤壮肾中阳,术附苓芍加生姜,少阴腹痛寒水聚,悸眩瞤惕急煎尝。
象数配方咽喉肿痛:030·020·070 十分钟好。
喉痛声哑: 7000·620咽喉炎肿痛:(1)020 (2)500·700·20 (3)60·120 (4)400 (5)020·050。
喉很辣,痒,咳嗽密度大:200·60·500·70速止咳。
嗓子不适:00200·050·070急性咽炎,疼痛难忍:02·06·04 咽喉炎:260·530·800·010(头晕,头痛,胃痛,咽炎,神经衰弱都好了。
)咽喉炎:2000·650·3780 (二十年的病史,肾炎,呼吸道有炎症,双腿寒冷,女53岁)咽喉炎:020·640 (51岁,病历史十多年)(方义)2为兑为肺为喉,20消炎止痛,前加0为防助阳太过,6为坎为肾,4为肝为木为目,640滋水涵木(目)以收滋肾补肝的作用。
咽炎:02·06·04 意为泄其火。
咽炎:(风火相搏)吞咽不利,咽痛或肿痛,(1)020(2)050咽炎:(肺肾亏耗)咽痛隐隐,言语多加重(1)60·120(2)400咽炎: 40·60·70·20 咽炎:(阴虚体)02.06.04咽炎:喘气不畅,胃胀,大便干结,颈椎不好,妇科病:070.260.540咽痛:020 顽疾哮喘:0001·000·000·2000·650 奇迹!治好了(36年病史女45岁)喘的厉害:500·370·260 第二天好了。
(68岁男)哮喘:20·50·70 哮喘:病很重,离不开喷雾剂还输氧:070·020·650和0001000·0002000 治愈。
《东武遗稿.四象金匮秘方》六五十七、頭風(傷風冷痛)太陽人:五加皮,煎水,和蕎麥末五錢,熱服。
太陰人:白芷五錢,蘿葍子二錢,煎服。
O蔓刑子五錢,杏仁二錢,煎服。
少陰人:川芎,去油,五錢,當歸二錢,煎服。
0半夏、白术各三錢,煎服。
少陽人:防風,爲末,糊丸,彈子大,每一丸,嚼,茶温下。
五十八、頭痛(傷寒痛,或疾痛)太陽人:蕎麥粉一兩,溫水下。
太陰人:葛根一兩,皂荚三錢,煎服。
0藁本五錢,同黃芩二錢,煎服。
〇蘿葍子三錢,煎服。
〇竹茹五錢,煎服。
少陰人:南星二錢,香付子一錢,煎服。
O香付子六錢,烏藥二錢,煎服。
少陽人:荆芥穗五錢,石膏一兩,煎服。
O童便,服頓。
0牛旁子、石膏各五錢,爲末,茶湯和下。
五十九、面病(瘢壓,面風,刺黑)太陽人:五加皮,爛煎,一以内服,一以洗面。
太陰人:黑丑和鷄子清,夜夜傅之。
O皂角、杏仁,各等分,爲末,和麻油傅之。
少陰人:半夏,焙乾,和醋傅,連三日後,以艾葉湯洗之。
少陽人:馬齒莧湯洗,日二次。
O白伏令,爲末,和蜜傳之。
六十、眼疾(内外障,一切赤痛)太陽人:松花,爲末,和人乳,頻頻入眼。
〇松葉作湯,洗之。
O蕎麥作枕,枕之。
太陰人:白礬,細研,點眼。
O杏仁,麪裹煨熟,去油爲研,點眼。
〇石菖蒲,取自然汁,火熬成膏,日日點之。
O麻黃根,炒黑,入麝香少許,爲末,頻頻搐鼻。
O白芷,同石雄黄,煉蜜作丸,龍眼大,每服一丸,食後日二次,名【還睛丸】。
少陰人:白鹽,炒黑,細研,點之。
O白鹽,爲湯,頻洗之。
O當歸、蒼术,各等分,水煎多服,五錢式。
少陽人:川黄連,同黃栢,作湯,洗之。
O山猪膽,和人乳,點之。
O决明子二升,爲末,每食後服方寸匙。
O决明子,炒研,作餅,傅于兩太陽穴。
六十一、鼻病(鼻渊,鼻塞,鼻中息肉,鼻疮)太陽人:葡萄末,吹鼻孔。
0葡萄,搗,裹絹,塞鼻。
太陰人:白攀,烧末,同蓖麻子,入麝香少許,作丸,綿裹塞鼻中。
O杏仁,研末,和人乳塞鼻孔。
少陰人:細辛,爲末塞鼻中,裹以綿。
O百草霜,為末,每三錢,冷水服。
中医药四大法王之朱雀汤仲景融《内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汇《汤液经法》成《伤寒论》数十卷,397条,113方。
其中以四方神兽命名的诸方极具特色,即青龙汤、真武(玄武)汤、白虎汤,但惟缺朱雀一方,是原书既无此方,还是传抄遗漏,或者转誊误写,如今不得而知,但从他处旁证或许能管窥一二。
1、青龙、朱鸟、玄武、白虎之概念青龙、朱鸟、白虎、玄武四神兽,也称作四象,是天文学的概念。
古人观察天文,以其在地球上的位置观察天体运动,把天空中所观察到的28颗恒星,按东南西北4个方位分成4组,每组各自相连,构成一副抽象的图案。
东方青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构成龙象;南方朱鸟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构成鸟象;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构成虎象;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构成龟蛇相缠之象。
中国人富有想象力,长久以来善于运用“象”的思维,即把飘渺的事物形象化,取象比类使之更加容易理解接受。
因此,四方的星宿位置形成了特定的图案,东方乃龙之象,南方为鸟之象,西方为虎之象,北方为龟蛇相缠之象。
按照五行学说,将其分门别类,即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玄色),四方星宿分别称为青龙、朱鸟、白虎、玄武。
然朱鸟究竟为何物?《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
”又“依人小鸟也”。
《经籍纂诂·朱》:“朱鸟谓赤鸟也。
”故朱鸟又名赤鸟。
《梦溪笔谈》:“四方取象,苍龙、白虎、朱雀、龟蛇。
唯朱雀莫知何物,但鸟谓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
谓之长离或云,鸟即凤也”。
朱鸟就是朱雀,同时朱雀也是凤凰的别名。
2、朱雀汤阙疑《伤寒论》以四方神兽命名的方剂,惟缺朱雀汤之方名。
关于此方的存废,历来医家多赞同确有其方,然其究竟何方则莫衷一是。
有医家认为其为十枣汤,也有医家认为是黄连阿胶汤。
根据文献及医理,朱雀汤是黄连阿胶汤更为妥切。
《伤寒论》中的确存在朱雀汤。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四诊心法要诀上毕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吉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五行五色,青赤黄白,黑复生青,如环常德。
变色大安,生克顺逆。
青赤兼化,赤黄合一,黄白淡黄,黑青深碧,白黑淡黑;白青浅碧,赤白化红,青黄变绿,黑赤紫成,黑黄黧立。
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面颐,肝青心赤,脾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
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
新病脉夺,其色不夺。
久病色夺,其脉不夺。
新病易巳,色脉不夺。
久病难治,色脉俱夺。
色见皮外,气舍皮中,内光外泽,气色相融,有色无气,不病命倾,有气无色,虽困不凶。
缟裹雄黄,脾状并臻。
缟裹红肺,缟裹朱心。
缟裹黑赤,紫艳肾缘。
缟裹蓝赤,石青属肝。
青如苍壁,不欲如蓝。
赤白裹朱,衃赭死原。
黑重漆炱,白羽枯盐。
维黃罗裹,黄土终难。
舌赤卷短,心官病常。
肺鼻白喘,胸满喘张。
肝目毗青,脾病唇黄。
耳黑肾病,深浅分彰。
左颊部肝,右颊部肺,额心颏肾,鼻脾部位。
部见本色,深浅病累,若见他色,按法推类。
天庭面首,阙上喉咽,阙中印堂,候肺之原。
山根候心,年寿候肝,两傍候胆,脾胃鼻端。
颊肾腰脐,颧下大肠,颧内小府,面王子膀。
当颧候肩,颧外候臂,颧外之下,乃候手位。
根傍乳膺,绳上候背,牙车下股,膝胫足位。
庭阙鼻端,高起直平,颧颊蕃蔽,大广丰隆,骨胳明显,寿享遐龄,骨胳陷弱,易受邪攻。
黄赤风热,青白主寒,青黑为痛,甚则痹挛,恍白脱血,微黑水寒,痿黄诸虚,颧赤劳缠。
视色之锐,所向部官。
内走外易,外走内难。
官部色脉,五病交参。
上逆下顺,左右反阽。
沉浊晦暗,内久而重,浮泽明显,外新而轻。
其病不甚,半泽半明。
云散易治,抟聚难攻。
四象方证释仁航编著
概论
一年之中分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一日之中晨温、午热、午后凉、夜间寒,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成,《易》有太极,人体浑然一气,形与神具,太极生两仪,阴与阳,两仪阴阳生太阴(寒)、太阳(热)、少阴(凉)、少阳(温),在人体太阴与阳明相表里,少阳与厥阴相表里,这样六经证就可以用四象来概括,某一经之症候可以用表里经来调理。
四象五臭
太阳焦苦而热,可以治太阴之寒湿,少阳膻温可以去少阴之凉腥;太阴之药质润甘而寒可以润太阳之燥热,少阴辛凉多汁可以治少阳之酸温。
太阳
伤寒
太阳伤寒属于寒束毛窍、热不宣达之证,太阳伤寒、脉浮紧、头项僵痛而恶寒,是因为寒在外将毛孔闭塞,体内热量不能到达体表,所以体表恶寒,实际上是强壮的人体内发热,这时候只要用麻黄汤就可以开启汗毛孔,将体内的热释放到体表形成卫外之气,这样内热消除,恶寒就消失了,体温也就恢复到正常。
伤风
太阳伤风属于体表的卫气被风吹走,这样体内的营气就需要运行到体表,此时会出现气虚不能收摄津液之汗出、恶风。
桂枝汤桂枝与甘草相配形成辛甘温,主气升,增强心脏循环,将血液从心脏推送到全身各处,生白芍苦寒与甘草相配苦甘寒,主气收敛,将全身之血液收回心脏,生姜、大枣配伍增加脾胃之营养,服药后再啜热稀粥一碗是要将桂枝汤的力量增强,这样营气足了,微微汗出,体表的卫气也就够用了,恶风、汗出之症就会消失。
运动后出汗过多就会伤营,如果再受风寒,营血不能润筋脉就会出现颈项强痛,此时用桂枝汤益阴补阳,葛根生津液,麻黄加速血行,诸症就会消失。
热咳、温病
一天之中只有中午最热,其他时间大都寒凉,因此临床上出现咳嗽,中午时咳嗽重是热咳,热咳就要宣肺将肺中蕴热从体表排出体外,打开毛孔麻黄汤属于首选,清除内热首选石膏,为防止胃气损伤再加生姜大枣以助药力,这样方子的组合就是大青龙汤,这个方子也治内热外寒、咳吐浊唾之太阳温病。
寒咳
除了中午之时发热咳嗽,其他时间一般属于寒咳,一般情况下会出现背心寒凉,这还需要寒热真假辨别,方不至于寒者寒之、热者热之,寒咳就用小青龙汤。
若将人体的疾病以四象来分,无非寒热温凉。
太阴病
概论
太阴病属于寒与湿,一般情况腹胀满而吐,食不下,太阴之寒是因为体内酸腐之物未能消化,辛能治酸,克酸,焦苦能化腐,所以要选辛、苦、大热之药,疗寒之药虽汗牛充栋,莫过于生川乌之去大寒,生草乌去寒痰,生半夏去湿痰、生天南星其性燥热可去风痰,此四味药配伍,寒湿无可遁形,但是这几味药药性峻烈、需要其他药来佐治,他们共同的对头是生姜、生甘草,生南星太燥,还需要大枣来柔和之,一般情况下,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每次各用七克,生南星一般用3至5克即可,这样生姜与甘草一般是各55克,生姜可以多用至150克之250克,效果会更好。
临床上有多日不大便,腹部胀或者不胀口不渴或者口渴喜热饮,也不矢气,这是太阴寒湿、少阳枢机不转,一般还会出现四肢厥冷、口苦咽干甚至目眩,甚至口鼻生疮,此是上热下寒,这时候就用少柴胡汤加上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服药后患者会矢气频频,奇臭难闻,大便逐渐通畅,临床上出现少阳病主证同时出现所有椎体病变时都可以用小柴胡汤、桂枝汤、麻黄汤、加上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若还有游走性疼痛就要再加生天南星。
所有的椎体病变一般情况下先是贪恋酒色伤了肾精,然后感受风寒汗,寒凝筋脉而出现转侧不利,此时若手足厥冷无少阳证就用当归四逆汤加上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各七克。
少阳病
少阳病就是身体的侧面或者出现口苦咽干目眩之证时用小柴胡汤,柴胡走少阳与厥阴经其气香,性平偏温,与黄芩相配清少阳郁热,生半夏去湿痰寒痰,令脾气健,党参性温和质柔润味甘美,走太阴补虚损,生甘草甘寒多汁,走太阴、少阴补津液同时解半夏之燥毒,生姜大枣生津液助消化,诸药配伍令枢机运转,寒者不寒、热者不热。
太阴少阳合病
上热下寒、口渴喜热饮、腹胀满、多日不大便,大便干结或者稀溏,同时出现口苦咽干目眩,或者四肢厥冷,不管是胆囊炎、胰腺炎、乙肝、丙肝、风湿、类风湿、僵直性脊柱炎都可以用小柴胡桂枝麻黄四生汤。
小柴胡桂枝麻黄四生汤
柴胡15(后下)生麻黄5(后下)桂枝25(后下),以下药先煎黄芩10生半夏、生川乌、
生草乌各7生南星7生甘草45生姜250大枣15枚(掰开)麦冬55生白芍9麻黄5,七剂水煎服。
少阴病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手足逆冷,是因为伤寒直中少阴导致阳气生发障碍,可以用四逆汤。
四逆汤
生附子7、干姜25、生甘草45。
少阴虚劳
少阴病,脉微细,昏昏欲睡,乏力心悸、胸闷、短气、口苦咽干目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或者干结。
此属于久病之后,太阴、少阴、少阳虚损。
可以用小柴胡桂枝麻黄四逆汤。
厥阴病
寒热错杂
厥阴病病的主证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则利不止。
此时寒热错杂用乌梅丸。
虚劳
厥阴病四肢厥冷,若口不渴、或者口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就用当归四逆汤加四生(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野生甘草)。
厥阴热利
热陷阳明之热利,大便烫热口渴咽干,虽然四肢厥冷是热陷于内,阳虚于外,用白头翁汤。
肝郁
厥阴病,四肢厥冷,无寒热,胸协胀满,郁郁寡欢,此属肝郁,情志不畅,用四逆散。
阳明病
阳明病一般属于津液亏虚,口渴发热,用白虎汤。
伤寒发热不解热传阳明,胃中杜闷用调味承气汤,堵在小肠、矢气频频用小承气汤,大便干结、口渴用大承气汤。
有了这些基础,临床上只要出现某种证,我们不要管西医叫什么病,只要方证对药即可,如此不管什么疑难病都会有的放矢。
一般情况下,太阳病只按太阳方证料理即可;少阳病只按照少阳方证即可;太阴病除太阴寒湿外一般兼有少阳证,可以用小柴胡汤加上四生;厥阴病按照厥阴方证料理即可。
阳明病之寒证治诸太阴,阳明之热证治诸白虎汤,大、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
少阴病可以从少阳病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