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蒙古兴安盟看WTO框架下的民族地区财政支农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89.96 KB
- 文档页数:2
兴安盟农业审计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保驾护航-----记兴安盟审计局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科先进事迹材料近几年来,根据自治区审计厅的安排和兴安盟委行署的工作部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科相继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四项补贴及农牧业专项、扶贫、环保、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业价款等项目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
通过这些项目审计,揭示和反映了各级资金管理部门决策失误、资金渠道不畅等问题造成的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损失浪费等问题。
仅2007—2008年间,纠正各类违纪资金4000多万元,上缴财政资金112万元,移送案件线索3起,使农牧民直接受益资金450万元,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9条。
对突泉县农业四项补贴及其他农牧业专项资金审计项目被评为审计厅表彰项目;2007和2008年,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科工作在自治区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工作通报中,均获得工作业绩突出的表彰。
可以说,兴安盟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为兴安盟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牧区的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践行科学发展,明确工作思路,促进审计工作上水平。
几年来,我科始终把“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和“改进方法、加大力度、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文明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盟委和行署的中心工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护生态环境等热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同时加大效益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的分量,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为促进我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作用。
1、紧紧围绕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围绕盟委、行署的农村中心工作安排农牧审计项目,开展农牧业审计。
兴安盟是个农牧业大盟,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对兴安盟农村牧区的投入,特别是在农业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土地治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的投入,对我盟农牧业的发展、农村牧区的稳定和农牧民的增收,对我盟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起了关键作用,因此,管好用好涉农资金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也成为我们两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
内蒙古兴安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调查研究作者:徐晓颖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5期摘要:本文围绕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为基本内容,结合内蒙古兴安盟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深入研究和分析兴安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现状和成效,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政策调整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民族;经济;民生;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F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经济发展与民生问题不仅与人民群众的各方面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且还直接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发展。
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在国内处于东北经济区,在国际上处于东北经济圈,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并且兴安盟是少数民族地区,因此,研究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与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安全,也有利于党和国家制定的“兴边富民”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和民生的稳定和谐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促进兴安盟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的改善,更好得实现这一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兴安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现状兴安盟坚持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战略基调,积极应对内、外部经济缓行压力,千方百计抓机遇、挖潜力、稳增长、促民生,全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15年全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5.34亿元,比上年增长8.0%;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73亿元,增长6.4%。
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促动下,社会民生状况也得到了持续改善。
尽管在经济稳健发展的同时我盟在民生问题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更应看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够协调,公共基础建设、就业、教育、医疗、环保、安居等方面民生保障和改善的力度不足等问题,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加快给予解决。
二、影响兴安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因素(一)社会结构不合理社会结构主要包括人口数量、就业形势、阶层结构等方面,在兴安盟边境民族地区,社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口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逐渐呈现出老龄化和年轻化趋势。
老少边穷地区农牧民增收难题怎么破作者:王伟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8年第15期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处于内蒙古自治区较低水平。
2017 年,兴安盟农牧民收入9242 元,比全区平均水平12584 元低3342 元,比全国平均水平13432 元低4190 元。
到2020 年,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当前7.5%的增速估算,全区农牧民收入将达到15633 元;按照全国当前7.3% 的增速估算,全国农牧民收入将达到16594 元;按照兴安盟当前8.5% 的增速估算,全盟农牧民收入将达到11805 元,比全区平均水平低382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789 元。
兴安盟农牧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老化,以量取胜难持续。
兴安盟农牧业发展资源相对丰富,全盟人均耕地面积15 亩、人均草场面积40 亩,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0 亿立方米,居内蒙古各盟市第二位。
富集的资源禀赋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全盟粮食产量达到100亿斤以上,牲畜年存栏头数稳定在1100 万头(只)以上,形成了拼资源、靠总量的发展模式。
但是,随着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市场的多样化、精品化、品牌化需求快速增长,兴安盟产业发展中结构性、体制性矛盾逐步凸显,失去了以量取胜的优势。
经营主体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够。
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总体规模偏小,抗风险和创新能力不足,带动农牧户的增收能力较差。
主要表现在:企业单体规模小,全盟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0家,仅占全区总量2.5% ;10 亿元以上只有蒙牛、蒙佳2 户,而自治区达到40 余户。
企业有效加工能力弱,全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在56%,兴安盟只有24% 左右。
仅以水稻和肉羊为例,全盟虽然号称有近80 万吨水稻和500 多万只肉羊加工能力,但每年水稻实际加工在15~18 万吨,肉羊屠宰在70~100 万只的水平。
而农牧户养殖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能力不足,不能保质保量地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WTO框架下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发展趋势摘要:wto的《农业协议》规定了三个基本的农业政策,即“黄箱政策”、“绿箱政策”以及“蓝箱政策”。
“黄箱政策”明确规定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达到的关于粮食补贴的水平,而我国加入wto11年来,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仍然与wto的规定有着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通过立法和完善政策等方式弥补差距,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保证粮食安全以及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wto农业协议;农业补贴;政策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752;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3)08-0021-02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农业大国。
对于一个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多数的国家而言,农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村是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消费市场,农业部门向其他生产部门提供生产资料,因此,更应该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
wto多哈回合谈判试图建立更为严格的农业补贴规则框架,从而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业竞争环境。
在此背景下,重新审视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我国农业的开放程度远大于一般发展中国家,但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却明显不足。
面对这种不利局面,重新审视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研究农业补贴政策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一、wto关于农业的政策规定wto农业协议以“政府执行的农业政策和计划是否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为标准,将各种国内支持措施划分为要求减让承诺的和可免除减让承诺的国内支持措施。
不引起贸易扭曲的政策,称“绿箱”政策,可免予减让承诺。
这些政策对贸易只产生极小的影响。
wto列举的主要绿箱政策包括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行农业服务、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支付的存储费用、粮食援助补贴、单亲家庭农村补贴、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农业生产者退休或专业补贴、农业生产资源闲置补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补贴、地区发展补贴。
容易产生贸易扭曲的政策,叫“黄箱”政策。
财政支农政策是什么财政支农是指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是国家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主要手段,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财政支农政策是什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支农政策是什么财政支农是指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是国家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主要手段,是国家与农民分配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资金投入优惠政策和制度建设。
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用于国家扶持的项目,包括农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等。
二是用于支援农村发展生产的资金,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费、支援农村生产组织资金、农村农技推广和植保补助费、农村草场和畜禽保护补助费、农村造林和林木保护补助费、农村水产养殖补助费等。
财政支农资金实际是指财政支出中直接用于支援农业生产或与农业生产联系较为密切的资金。
主要有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农口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业研究经费、社会福利救济费、政策性补贴支出等。
财政支农的内容按照公共财政原则,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突出财政支农重点。
(一)支持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森林生态效益补助等。
(二)支持抗灾救灾,确保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特大防讯抗旱资金、动物疫病防治补助资金、农业税减免补助资金等。
(三)增加财政扶贫投入,支持扶贫开发。
主要内容包括: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扶贫资金,其重点是中央补助地方财政扶贫资金。
(四)积极支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人。
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化、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等。
(五)支持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治理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两部分。
(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投资,支持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贫困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
适应加入WTO财政应采取的对策措施适应加入WTO财政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措施,措施是管理学的名词,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
那么相关的措施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适应加入WTO财政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效益农业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将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开放,国外低成本、高质量的农产品将进入我国市场。
面对开放的市场,我国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农业生产是难以与之相抗衡的,但我们可以利用WTO《农业协议》中的保护条款,即“绿箱”政策来支持和保护我国的农业,优化农产品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和效益农业建设,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
实施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综合开发,符合世贸组织的“绿箱”政策要求,是在中国农业走向国际化环境下,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途径。
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要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投入政策,优化投资结构,实行地区差别。
具体包括提高财政资金中无偿投入的比例,降低有偿投入的比例;根据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力差别,适当调整各地配套资金比例;在土地治理项目和多种经营项目投入比例保持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地区适当调整。
二是加大力度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可考虑设立农业科技基金,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
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政府掌握的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并逐步引导农民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牢固树立市场意识,立足国内市场,放眼国际市场,实现内外贸结合,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探索新的销售方式,健全营销网络;并针对现实的市场需求,指导当前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满足市场多层次、多样化、优质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