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2
- 格式:doc
- 大小:35.55 KB
- 文档页数:4
《大禹治水》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禹治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主题思想领悟。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2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大禹治水的精神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大禹为百姓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自己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大禹治水的精神品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到大禹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洪水灾害图片,让学生了解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从而引出大禹治水的故事。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圈出生字词。
3. 合作交流(10分钟)小组内交流生字词,互相解答疑问,共同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悟大禹治水的精神品质。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大禹治水2. 生字词3. 课文结构4. 大禹精神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大禹治水精神的理解。
2. 答案:(1)课文重点段落:第一、二、五自然段。
(2)大禹治水精神:勇敢、智慧、无私奉献、为百姓造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大禹治水的精神品质。
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还需加强,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_大禹治水的民间故事(2)大禹治水的经过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
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
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舜帝说:“禹!你也谈谈高见吧。
”禹拜谢说:“是啊,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
”皋陶说:“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
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
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和肉食。
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开始得到治理。
”皋陶说:“是啊!你这番话说得真好。
”以后禹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
大禹在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
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
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
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
他还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
于是禹大刀阔斧,改“堵”为“疏”。
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
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
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
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
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
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
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
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五章《大禹治水》中深入探讨第二课时。
这一课详细讲述了大禹如何带领人民治理洪水,以及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
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大禹的智慧和无私奉献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劳动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及方法,体会其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治水过程图解。
4. 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洪水灾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治理洪水,从而引入本课。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尝试朗读。
3. 讲解生字词(10分钟):针对学生找出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课文解析(15分钟):详细讲解大禹治水的过程,通过图解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句子结构,讲解语法。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句子仿写。
7. 朗读课文(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列表。
2. 大禹治水过程图解。
3. 课文重点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大禹治水的过程。
答案:大禹带领人民,开凿河渠,引导洪水入海,从而使百姓安居乐业。
2. 作业题目:用“因为……所以……”造句。
答案:因为大禹善于治理洪水,所以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大禹治水的其他故事,下节课分享。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从自己做起,保护水资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的性格特征,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决心,以及坚强的意志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2、推荐阅读《山海经》,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培养他们群文阅读的兴趣。
3、由大禹治水延伸到李冰治水再到现代的武警官兵抗洪抢灾,升华情感。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神话故事师:同学们一定读过或者在电视上看过关于中国远古居民的神话故事吧,谁能说说你知道中国有哪些神话故事呢?(幻灯片2)生自由回答来看一看,猜一猜,好不好?(幻灯片3——6)生相机回答(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2、导入课题籍——《山海经》,老师专门为你们挑选了一本拼音版的,同学们有兴趣看这本书吗?想看就要表现好,老师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为集体利益而努力,能做到吗?—板书:禹(yǔ),跟老师一起读。
补充课题:15、大禹治水,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读懂了什么?大禹治理洪水。
(板书:洪水)师:同学们见过洪水吗?我们一起来观看视频(课件播放视频幻灯片7),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小结: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流离失所,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请同学们看到桌上的课文纸,看一看课文中是怎么描述洪水的?谁愿意试着读给大家听?师:对,正因为洪水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幻灯片8),所以人们才要去治理它。
那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之前先来看一看朗读提示(幻灯片9)2、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说一说文中讲了几个人治水的办法?他们分别采用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2)全班交流:A、文中讲了两个人治水的办法,分别是鲧和鲧的儿子禹(板书:鲧、禹)。
B、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幻灯片8)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开通了很多河道,最终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治理了洪水。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大禹治水》是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
主要讲了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不辞辛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把洪水治理好了的故事。
这篇课文将单元主题——奉献呈现得淋漓尽致。
孩子们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继而造就孩子公而忘私的精神。
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治水的缘由。
肆虐的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为全文定下了基调,但三年级的孩子对“洪水”的感性相识比拟少,很难读到位,我采纳教师范读的方式,让他们说说看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既造就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又能让孩子们边读边悟,抓出描写洪水可怕的重点词语,如:“沉没、倒塌、冲走、冲垮、四处逃荒”。
只有感受到洪水的可怕,才能领悟鲧为什么临死前还不忘嘱咐禹“必须要把洪水治理好”。
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自然而然明白治水是势在必行、燃眉之急的事。
关于治水结果的学习紧随其后。
“大地又复原了蒸蒸而上的景象”紧扣重点词语“蒸蒸而上”的理解,与洪水时形成显明参照,这巨大的改变都要归功于禹,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终一句话:“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爱和爱戴的英雄。
”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孩子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有了明确的源头,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隐而不晦,使他们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针对全文学习的重点——禹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先引导孩子们找到禹遇到的困难:“晚上,他时时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启程了。
他的脚常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时时、又、常年、都、只好”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突出禹无畏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比照学习两句话:“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道别了妻子。
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道别了妻子。
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淡村镇仲勋学校教案教学课题大禹治水
教学课时第二
课时
主备教师
高军
利
复备人
(签字)
复备时间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2、总结全文,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与难点
知道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与手段
教学基本程序个人修改意见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大禹
治理洪水的故事。
大禹是上古时代伟大的治水英难,那么大
禹到底是怎样治水的?我们将在这节课共同学习。
二、自主学习。
1、仔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句子。
2、自由读课文,把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有感情地
读一读。
三、交流讨论。
1、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指名读课文3-4自然段(“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进
去看一看”)。
教师用画图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
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
呢?(“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
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
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
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
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2、学生自由读课文,把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有感
情地朗读。
指名反馈自己感动的地方,说说自己感动的原因。
3、同学们,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苦难,吃了不少苦,最令人感动、钦佩的是“为了治水,禹( )才结婚,……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0年,他治水( )年,曾经()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填读第一句话)你们发现填的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吗?,你体会到什么呢?你能读一读吗?
引导学生想象大禹三次经过家门的情形,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不能因为看亲人耽搁了治理洪水的时间。
)
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这是一种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是一种大爱。
板书:大爱——奉献
他所做的是常人不能做到的,所以课文中用上了这些词语(为了、、、、、、才、、、、、、仅仅、、、、、、就、、、、、、)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指导读第4自然段。
4、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读第5自然段)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
5、为什么禹的父亲没有成功治水呢?鲧是怎样治水的?(都有奉献精神,但是禹变堵为引,更显出了禹的大智慧。
)板书:大智——引
四、总结拓展
正因为禹无私的奉献,治水成功,带给人们幸福安宁,
他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所以后人尊称禹为大禹。
板书:大
有这样一些赞美奉献的名人名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吧。
(出示语文天地第四题)
板书设计:
大智——引
大禹治水
大爱——奉献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包组领导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