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精品教案】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汽车过纸桥》
- 格式:doc
- 大小:8.38 KB
- 文档页数:3
中班科学活动小汽车过纸桥教案反思中班科学活动小汽车过纸桥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幼儿通过猜想和动手实验,探索出让纸桥不塌的方法,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并能在活动中大胆动手操作,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小汽车过纸桥教案吧。
设计思路:纸是生活中幼儿最常见到也最常接触到的很普通的东西,孩子平时也很喜欢玩纸,设计本次小汽车过纸桥的活动,创设了主题情境,孩子在故事的引导下,以小工程师的身份融入故事情境,开始了探索和实验,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
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猜想和动手实验,探索出让纸桥不塌的方法。
2、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并能在活动中大胆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教师怎样引导幼儿能大胆的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实验。
活动准备:1、瑞吉欧课件故事情境和声音。
2、两个外观一样的模型纸桥(一个不会塌掉、一个会塌掉),遥控汽车。
3、实验操作材料:不同形状的积木和废旧的A4打印纸、4个玩具汽车。
4、投影仪、记录单、彩色笔。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小汽车过纸桥播放课件声音嘀嘀嘀这是什么声音啊?(小汽车的声音)播放课件场景(一次播放小汽车、两座桥、游乐场)小叮当要开汽车去游乐场玩咯!到达游乐场的途中要经过两座桥。
第一次过中间夹有波浪形的纸桥,小汽车顺利的开过了小桥。
接着小汽车在第二座桥上开,哎呀!桥塌了,小汽车掉下去了小叮当伤心极了,播放小叮当哭的声音课件。
小汽车为什么会掉下去呢,谁来帮助我一下啊?老师引导幼儿发现: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小工程师,看看这这两座桥为什么一座会塌掉、一座不会塌掉呢?(教师聆听幼儿的各种想法,)教师预想幼儿会说的是:1、纸的材质不一样,请一个小朋友近距离观察和摸一摸。
2、纸的厚度不一样,可以准备尺子量一量将两座桥桥面撕开后,让幼儿再观察发现:这两座桥里面有什么呀?(原来中间多了一张纸。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汽车过纸桥》教案标题:小汽车过纸桥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
2. 纸、小汽车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小汽车过纸桥》。
2. 教师向幼儿提问:大家知道小汽车是怎么过桥的吗?有没有过纸桥的经验?二、实验前准备(10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一起观察和探索。
2.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辆小汽车和一张纸。
三、实验过程(25分钟)1. 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小汽车能过纸桥吗?为什么?2. 幼儿围坐在桌面上,将纸张叠成一个桥,放在桌子上。
3. 幼儿一起观察和思考怎样才能让小汽车过纸桥。
4. 利用讨论和合作,尝试不同的方法让小汽车过纸桥。
5. 幼儿通过实验和探索,发现将桥调成一定角度会更容易让小汽车过桥。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有关小汽车过纸桥的规律。
2. 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你们觉得怎样才是小汽车过纸桥的最佳方法?3. 幼儿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并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如果桥的高度不同,小汽车能过吗?2. 幼儿可以尝试调整桥的高度,继续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索小汽车过不同高度纸桥的情况。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鼓励幼儿将实验经验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作业布置(2分钟)1. 教师布置幼儿课后作业:用纸做一个桥,然后找一个小玩具过桥。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幼儿们通过实验和探索,了解了小汽车过纸桥的规律,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汽车过纸桥》教案:小汽车过纸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小汽车在桥上的运动过程,理解车轮在桥上滚动的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孩子团体协作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小汽车过纸桥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汽车在纸桥上的运动过程。
2.难点:帮助幼儿理解车轮在桥上滚动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1.纸张、小汽车模型。
2.大型纸桥。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关于不同交通工具的知识,并与幼儿讨论:“小汽车从哪里能过?”“我们平时在哪里看到小汽车?”等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张大型纸桥,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汽车过纸桥。
然后,教师用手指着纸桥上的车轮向幼儿解释:“车轮是小汽车的重要部分,它可以帮助小汽车在路上滚动。
”让幼儿仔细观察车轮,引导幼儿思考车轮是如何在纸桥上滚动的。
3.实验操作(10分钟)教师提供一辆小汽车模型给每个小组,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每个小组选择一辆小汽车,将小汽车放在纸桥的一端,然后慢慢推动小汽车,观察小汽车在纸桥上的运动过程。
4.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总结观察到的结果和现象,引导幼儿发现小汽车轮子在纸桥上滚动的原理。
5.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幼儿回答下列问题:a. 小汽车为什么能过纸桥?b. 车轮在纸桥上滚动的原理是什么?c. 这个实验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和问题?6.巩固(10分钟)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得出的结论。
每个小组可以通过口头陈述、图片、小报告等形式进行展示。
7.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小汽车在纸桥上滚动时,为什么会发出“滋滋”的声音?”引导幼儿思考声音的产生原理,并向幼儿解释声音的产生是因为车轮与桥面摩擦时发生的。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科学公开课,幼儿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了小汽车在纸桥上的运动过程以及车轮在桥上滚动的原理。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汽车过纸桥》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纸的承重原理。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纸的承重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三、教学准备1.纸张若干(A4纸、报纸、硬纸板等)。
2.小汽车模型若干。
3.桥梁模型或图片。
4.记录表格。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辆小汽车,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汽车的名称和特点。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汽车是怎么过桥的吗?”2.实验一:尝试让小汽车过纸桥(1)教师将一张A4纸铺在桌子上,让幼儿尝试让小汽车从纸的一端开到另一端。
(2)引导幼儿观察小汽车在纸上的行驶情况,并提问:“为什么小汽车不能顺利过桥呢?”3.实验二:探索纸的承重原理(1)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纸张,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分别将A4纸、报纸、硬纸板放在桌子上,让幼儿尝试让小汽车从纸的一端开到另一端。
(3)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不同纸张的承重情况。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A4纸的承重能力增强。
5.实验三:改进纸桥(1)教师出示桥梁模型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桥梁的特点。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改进纸桥,使A4纸的承重能力增强。
(3)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改进纸桥。
6.成果展示与评价(1)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改进成果,并分享实验过程和心得。
(2)教师组织幼儿对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7.教学延伸(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除了我们今天实验的这些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纸的承重能力增强呢?”(2)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更多关于纸的承重原理的实验。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纸的承重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汽车过纸桥》教学目标1.了解纸桥的结构及其特点。
2.了解小汽车在运动时的速度和行驶能力。
3.运用基本的物理和数学知识,设计制作一个纸桥,用小汽车通过。
4.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5.培养孩子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纸桥设计的基本知识及其实际应用。
2.小汽车行驶的基本力学知识。
3.如何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小汽车和纸桥的设计来解决问题。
2.如何在团队工作中合理分工。
教学准备1.小汽车玩具及纸桥制作材料(纸板、剪刀、胶水等)。
2.教师可提前准备好样例纸桥,作为孩子们进行设计和构建的示范。
3.可预备一些实用的小物件作为奖品,以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介绍纸桥结构和小汽车运动学知识教师介绍纸桥的结构和特点,以及小汽车在运动时的速度和行驶能力,引导孩子们了解关于物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如行进路线、行驶速度等。
第二步:设计构建纸桥教师为孩子们提供案例纸桥,要求孩子们根据所学的结构知识,图纸及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构建。
第三步:测试纸桥稳定性孩子们分组逐一测试纸桥的稳定性。
教师可请一名学生代表车手,一个组可以有多名学生。
如果纸桥不稳定,孩子们需要合作解决问题,找出问题并进行调整。
第四步:小汽车通过孩子们在通过前要先认真检查。
为了对孩子们进行小汽车通过的技巧指导,教师可以提前讲解小汽车通过的技巧。
同时,组员之间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协调,完成小汽车通过纸桥的任务。
第五步: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润色、加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经验,总结经验。
教学体会本次公开课以小汽车和纸桥为载体,通过探究和实验的形式,帮助孩子们了解物理及数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培养出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等。
通过公开课,老师也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了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小汽车过纸桥科学教案 - 小汽车过纸桥第一节:观察小汽车和纸桥的特征(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小汽车和纸桥的特征,提问以下问题:- 小汽车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纸桥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小汽车可以通过纸桥吗?2. 让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第二节:小组讨论和预测(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名学生。
2. 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负责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预测。
3. 引导小组成员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小汽车可以通过纸桥?- 纸桥的形状和材料有什么影响?4.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第三节:实践探究(2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纸板- 剪刀- 小汽车玩具2. 每个小组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制作两座纸桥,一个形状较高,一个形状较低。
- 将小汽车玩具放在纸桥上,观察它是否可以通过。
3.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造成结果差异的可能原因。
第四节:结果分析和总结(15分钟)1.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那个形状的纸桥小汽车可以更容易通过?为什么?- 什么因素决定了小汽车能否通过纸桥?3. 鼓励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并进行总结。
第五节:延伸活动(15分钟)1. 提供一些延伸活动的选项,让学生选择一个进行深入探究: - 制作不同形状和材料的纸桥,并测试小汽车通过的能力。
- 探究其他物体通过纸桥的能力,比如玻璃球、纸飞机等。
2. 让学生按照科学实验的步骤进行探究,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分析。
第六节:回顾和评价(10分钟)1. 回顾整个教案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 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评价:- 你觉得这个教案对你有帮助吗?为什么?- 你最喜欢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结语:通过这个科学教案,中班的学生们将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了解小汽车通过纸桥的原理和条件。
小纸桥大力量中班科学教案科学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引发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作为一名中班的科学教师,我将分享一堂有关小纸桥的科学课。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纸桥的形成原理和简单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纸、牙签、小夹子、剪刀。
2. 资料准备:一张小纸桥的图片,描述小纸桥形成原理的简单图文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好奇心)老师拿出一张小纸桥的图片并展示给幼儿看,问他们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引导观察(培养观察力)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小纸桥,并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如:它是怎样悬空的?为什么它能承载重物?幼儿可以自由发言,教师引导他们开展讨论。
3. 学习小纸桥的形成原理老师给幼儿讲解小纸桥的形成原理,简单明了地解释为什么小纸桥能悬空并承载重物。
可以使用漫画或简单的图文资料辅助讲解,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
4. 制作小纸桥(培养动手能力)老师向幼儿演示制作小纸桥的方法,并分发材料给每个幼儿。
在指导下,幼儿们动手制作小纸桥。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幼儿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5. 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起制作小纸桥。
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幼儿们相互合作、交流和帮助,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完成制作后,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小纸桥。
鼓励幼儿们说出自己制作的过程和遇到的困难,并通过分享交流的方式互相学习。
7. 总结老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总结小纸桥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方法。
可以提问幼儿一些问题,如:你们觉得这个活动有什么意义?你们通过这个活动学到了什么?四、教学评价在这堂科学课中,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评价:1. 观察力:幼儿是否能够仔细观察小纸桥的图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中班科学教案过纸桥中班科学教案:过纸桥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于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其中一种非常有趣且适合中班幼儿的实践活动是“过纸桥”。
这个活动能够帮助幼儿了解物体的稳定性和平衡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下面将为您介绍中班科学教案中的“过纸桥”。
一、教学目标通过“过纸桥”这个实践活动,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 帮助幼儿了解物体的稳定性和平衡原理;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 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纸张(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纸);2. 学生桌椅;3. 记录表格;4. 食物夹子。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以故事或读书的形式引入活动。
可以准备一本与桥梁和平衡有关的图书,让幼儿们在故事中了解桥梁的作用和平衡的重要性。
2. 观察和讨论教师带领幼儿们观察和讨论不同形状的纸张如何保持平衡。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纸张,让幼儿们试着将其放在桌子上,观察纸张的稳定性和平衡情况。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们观察纸张的翘起和平衡点,并让他们自由发表意见和观点。
3. 实践活动:过纸桥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幼儿组成。
给每个小组发放不同形状的纸张和一些食物夹子。
教师解释活动的规则:每个小组需要利用提供的纸张和夹子,建造一座纸桥,桥上可以放置小石子作为负载。
然后,幼儿需要依次让桥上的石子通过,不允许手动支撑纸桥。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纸桥,并让其他小组的成员尝试通过。
4. 总结和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们一起坐下来讨论他们在活动中的观察和感受。
教师可以向幼儿们提问:- 你们觉得哪种形状的纸桥更稳定?- 你们在建造纸桥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你们是如何克服问题的?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们思考纸桥稳定性和平衡的原理,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趣的纸桥中班科学教案引言:在幼儿园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常常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和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合作精神。
其中,纸桥实验是一项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科学活动,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有趣的纸桥中班科学教案,帮助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实践。
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纸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2.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3.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纸巾、纸板、胶水等材料;2.幼儿园的教室或室外场地。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们介绍纸桥的特点和用途,如承重能力强、能够连接两个地方等,并展示一些有趣的纸桥图片,引发幼儿对纸桥的好奇心。
2.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幼儿组成,让他们一起讨论如何设计一座牢固的纸桥。
鼓励幼儿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展示出色的小组合作能力。
3. 材料准备:教师提供一定数量的纸巾、纸板等材料,并让幼儿们自由选择和搭配。
同时,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些胶水和剪刀等工具。
4. 动手实践:教师给予幼儿们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和计划进行纸桥的设计和搭建。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和提示,例如如何利用材料的特点来增强纸桥的稳定性等。
5. 观察记录:在幼儿们搭建纸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观察纸桥的结构和稳定性,并鼓励他们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可以通过绘画、拍照或口头表达等形式进行记录。
6. 测试承重能力:在纸桥搭建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重物(如小石头、玩具等)进行测试,检验纸桥的承重能力。
让每个小组轮流放置重物,看纸桥能否承受并保持稳定。
7. 分享展示:每个小组在测试后,可以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纸桥设计和测试结果。
同时,幼儿们还可以向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幼儿园精品教案】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汽车过纸桥》
【活动设计】
纸是生活中幼儿最常见到也最常接触到的很普通的东西,孩子平时也很喜欢玩纸,设计本次“小汽车过纸桥”的活动,创设了主题情境,孩子在故事的引导下,以“小工程师”的身份融入故事情境,开始了探索和实验,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猜想和动手实验,探索出让纸桥不塌的方法。
2、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并能在活动中大胆动手操作。
【活动重难点】
教师怎样引导幼儿能大胆的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实验。
【活动准备】
1、瑞吉欧课件故事情境和声音。
2、两个外观一样的模型纸桥(一个不会塌掉、一个会塌掉),遥控汽车。
3、实验操作材料:不同形状的积木和废旧的A4打印纸、4个玩具汽车。
4、投影仪、记录单、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汽车过纸桥。
播放课件声音“嘀嘀嘀”这是什么声音啊?(小汽车的声音)
播放课件场景(一次播放小汽车、两座桥、游乐场)“小叮当要开汽车去游乐场玩咯!到达游乐场的途中要经过两座桥。
”
第一次过中间夹有波浪形的纸桥,“小汽车顺利的开过了小桥”。
接着小汽车在第二座桥上开,“哎呀!桥塌了,小汽车掉下去了”小叮当伤心极了”,播放小叮当哭的声音课件。
“小汽车为什么会掉下去呢,谁来帮助我一下啊?”
老师引导幼儿发现:“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小工程师,看看这这
两座桥为什么一座会塌掉、(屈老师 )一座不会塌掉呢?”(教师聆听
幼儿的各种想法,)
教师预想幼儿会说的是:
1、纸的材质不一样,请一个小朋友近距离观察和摸一摸。
2、纸的厚度不一样,可以准备尺子量一量
将两座桥桥面撕开后,让幼儿再观察发现:“这两座桥里面有什
么呀?”(原来中间多了一张纸。
)
“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呀?”(波浪形状)
“原来多了这张变了波浪形状的纸,小汽车过桥就可以不塌了呀”
二、幼儿用投放的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怎样让小纸桥不
塌(每4人一组)
“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一下小叮当,怎么样才能让他的小汽车开到
游乐场去呢?”
“小工程师们来说说你们想到的让桥不塌的方法吧!”(老师聆
听幼儿的大胆的猜想)
鼓励幼儿大胆实验,教师注意观察孩子是怎样运用提供的材料试
验的,并给与引导式的提问。
“小工程师们开始搭桥吧!再用画笔记录你们的搭桥实验吧!
(可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各种形式记录)”
“这一队的小工程师们,你们为什么要把纸变成这样呢?”
“你们为什么要把积木这样放呢?”
“你在做什么?为什么?”
教师预想的幼儿回答:
1、我多用几张纸,桥就变得更硬了。
2、我把纸这的厚厚的,纸就变硬了。
3、积木是桥墩,多几个就更稳。
4、积木桥墩距离靠近一些,小汽车也可以过去。
(教师在幼儿想出办法以后,要给予鼓励:“”这位小工程师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其他小工程师相信你们能想出更多的办法。
)
三、投影仪展示记录单并请幼儿说一说。
根据时间请1—2组展示记录单:“谁来告诉大家,你们的小汽车过了小桥了吗?你们的小桥是怎样搭的?为什么塌了或没塌?”(实验有可能没成功,重在探索过程)
结束语:“我们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把小桥搭好了,让我们开着小汽车嘀嘀嘀的过小桥,去游乐园吧!”(幼儿排队和老师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