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哲理故事_特别的减肥俱乐部
- 格式:docx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照理说,奉养双亲是儿女们应尽的责任,虽然时代变迁,旧日的道德观念多已被抛弃,然而新时代的人们还不至于明显地置双亲的生活于不顾。
但是奉养双亲的责任,却常在兄弟之间引起争执,这种情形,在社会上也是普遍的现象。
从奉养着老人的家庭中,最常听到媳妇们有如下的怨言:“我先生最差劲了,情愿自己一生负起奉养父母的责任,却让兄弟们乐得逍遥,小叔小婶们的日子过得真轻松,他们大概认为侍奉公婆的事与他们毫不相干吧,看了真令人生气,我跟我丈夫说了几遍,他还数落我的不是呢,你看气不气人。
”的确,一般人都认为老大负起奉养父母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事,其他的儿媳们,如果偶尔来探望一下或带点东西来孝敬老人家,就觉得已经尽了孝道了,这种情形也真怪不得长媳在为之愤愤不平了。
都说男人心胸较宽大,女人较狭窄,就以此种情形来说,这话大致是不错的,当丈夫对独立奉养父母而安之若素时,多半会使妻子满腹牢骚,甚至会在夫妻间引起一场严重的争吵。
就丈夫的立场来说,奉养自己父母是尽孝道,至于兄弟们不肯分担奉养的责任,心中虽也不以为然,或许因为心胸较宽大,或许是因为面子问题。
如果兄弟们不主动说自己也分担一些,做哥哥的是不愿意计较的,或许他的脾气倔强,认为兄弟们为了父母的奉养问题而争执计较,甚至因此而强迫兄弟们来分担,那就毫无意义了。
就妻子的立场来说,则较客观而不带感情。
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来看,她认为让兄弟们提供劳力或经济方面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兄弟妯娌间的袖手旁观才会令她大为生气,况且,即使公婆留有财产,依现行的法律来看,也要兄弟姐妹们平分,又不是由长子独得,那么为什么非要由长子来负起奉养的责任呢?这是不公平的。
立场不同,想法也就不同,如果不设法加以协调的话,夫妻间的一场大吵,终究是难免的,严重的话,很可能造成夫妻间的决裂。
有一次,有位朋友很烦恼地诉苦说:“家父现年将近80,而母亲也已70多岁,本来年事已高理应接来与我们同住,但二老又坚持住在郊外的老家,只好由我与内人每天去探视他们。
(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让孩子更聪明的成长故事_世界上没有笨蛋(最终定稿)第一篇:(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让孩子更聪明的成长故事_世界上没有笨蛋沃斯一直觉得生活很压抑。
他父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而他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学生,甚至要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才勉强读完学习课程。
“我怎么办?为什么不能像父亲那样出色?”沃斯这样问自己。
每一天,他都不快乐,因为他从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安妮是父亲为他请来的家庭教师,她很奇怪沃斯总是沉默寡言。
“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不快乐吗?”安妮问道。
“我没有个性,也从没有获得过成功。
”沃斯对安妮说,“你知道,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而我作为他的儿子,却非常平凡。
我对学习不感兴趣,几乎找不到可以让我感到自豪的事情。
我是个笨蛋。
”“哦,沃斯,你听过一句话吗?”安妮问。
“什么话?”沃斯抬起了头,看着安妮。
“世界上没有笨蛋!”安妮说,“这是我的老师告诉我的,而我现在把这句话告诉你!”“每个人的智商都不一样,但是上帝是公平的,或许你不擅长某些东西,但总有你擅长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你自己没有发现而已。
”安妮接着说,“所以你要去寻找你所擅长的,也就是你所感兴趣的东西。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带你去一个好玩儿的地方。
你一定还没有尝试过飞翔的感觉吧?”“好吧,也许你说得对。
”沃斯轻轻地说。
“好棒的感觉!”他兴奋地对安妮说道,“我擅长飞行,仿佛我天生就有这种本领。
我把一切都投入到这疯狂的追求中,并由此获得了自信心。
”沃斯终于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东西,他也从此获得了自信和快乐。
“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但我有一种不同寻常的能力,我会飞翔。
”他常常这么对别人说。
长大的沃斯后来接管了父亲的公司,并把公司带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阶段,比他父亲那时候还要好。
公司的规模已经是当时父亲公司的20倍。
每个人的智商都不一样,但除了极少数智商特别高的人以外,大多数人的智商都相差无几。
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对自己有信心。
一个美国画商看中了一个印度人的3幅画,印度人说要250美元,画商嫌贵。
印度人便烧掉其中的一幅。
画商见这么好的画被烧掉了,甚感心痛,问印度人剩下的两幅画卖多少钱?印度人还是要250美元,画商又拒绝了。
印度人又烧掉了其中一幅画。
这时,画商只好乞求道:“千万别烧掉这最后一幅!”又问印度人这一幅画要卖多少钱?印度人还是要250美元,画商说:“难道一幅画与三幅画能卖一样的价钱吗?”于是印度人把这幅画的卖价提高到500美元,最后竟成交了。
有人问印度人为什么要烧掉两幅画?印度人说:“物以稀为贵;再则,美国人收藏名画,只要他爱上这幅画是不肯轻易放弃的,所以我烧掉两幅,留下一幅卖高价。
”
哲理箴言
聪明的商人明白物品的价值,更明白顾客的心理。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而美国人则该出手时不出手,犹豫不决,只能痛失良机。
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一个人急匆匆地上了车,可是他的一只脚被门夹了一下,鞋子掉了下去。
火车开动了,这个人毫不犹豫地脱下另一只脚上的鞋子朝第一只鞋子掉下去的方向扔了下去。
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捡到一双鞋,这或许对他很有用。
”这个人叫甘地,在印度,他被尊称为“圣雄”。
哲理箴言
伟人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呼风唤雨,一个细节就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自己不能得到,为何不让别人完美呢?让任何东西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刚念大学时,爸爸和小峥约定,每月的15日给小峥寄500元的生活费。
因为开支毫无规律可循,三天两头地,小峥就找个理由与同寝室的舍友们到校园餐馆挥霍一顿。
第一个月,爸爸容忍了小峥,提前把第二个月的生活费寄了过来。
然而小峥却恶习难改,第二个月、第三个月依然如此。
终于,在离第四个月的收款日还遥遥无期的时候,小峥又捉襟见肘了。
万般无奈小峥拍了一封极其简短的电报回家:“爸爸,饿坏了。
”
爸爸很快就回了电报,也很简短:“孩子,饿着吧。
”
生活真是太伟大了,在那之后只有10块钱的10天里,小峥绞尽脑汁节衣缩食,出手之前锱铢计较,竟然也把那段难挨的日子熬过去了。
从此,小峥学会了精打细算,并且发现,其实只要稍稍收敛一下不必要的支出,每月400元生活费就够用了。
这样,每月小峥都可以积攒下一些盈余,这些钱可以买书、买磁带、买CD、旅游、捐款,当然也包括吃餐馆,但是比起单一地花在吃上,当然是有意思得多。
哲理箴言
父母应让孩子学会花钱的方式,学会如何生存,而不是一味地给予。
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聪明的懒孩子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聪明的懒孩子(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_聪明的懒孩子存有一个小孩子有个坏毛病,那就是好吃懒做。
孩子的父亲时时刻刻都寄希望于他能够记住这个不良习惯。
然而那个孩子一点也没废止自己缺点的意思。
父亲不得不随时随地提防自己的孩子,担心他会把家里的钱或值钱的东西偷到外面去换吃的,这位父亲觉得自己每天都活得很累很辛苦。
不过说来也怪,孩子虽说好吃懒做,却从没偷过家里的钱,也没有听说过他在外面偷过左邻右舍的东西。
他弄钱的办法完全是一种正当的手段。
比如说你给他钱买酒,他会少买一点酒,然后把剩余的钱一股脑儿买了吃的。
无论是买油盐还是酱醋,他总会用相同的办法省出钱来满足他那张不太争气的嘴……为了并使孩子的不吃习性不再滋生,父亲同意给孩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搞,包含给他钱回去小店卖东西。
只是父亲在付钱的时候秉持使他严格遵守这样一个原则:太少付钱多办事。
尽管如此,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把父亲的话当做耳旁风。
有一回,父亲一气之下扔了1美分给孩子,让他去买油。
父亲心想,我看你难道会把钱掰成两半,一半买油一半买吃的不成?孩子至了店里,售货员给他装进了油,把瓶子还给他,手却不缩回去。
孩子晓得售货员就是借钱,就装模作样地在自己身上捏了一遍,然后痛着脸说售货员说道钱偷啦。
售货员无奈,只好把瓶子里的油好像出,把空瓶子给孩子。
结果,孩子嘴里噙着一粒糖,双手抱着那个油瓶子,兴致勃勃地回到家里。
一进门,父亲劈头就问:“油呢?”孩子握了握瓶子。
瓶子壁上附着的油正慢慢流回瓶底里,差不多有一小勺。
父亲大怒:“这点油怎么喝?”孩子说:“1美分只能买这么多。
”父亲若有所思地点了摇头,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其实钱就是这么去的,也就是这么跑的。
”拥有智慧是一件幸事,它可以在你成功的路上帮你绕过很多阻碍。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在阳光普照的公园里,许多小孩正在快乐地游戏,其中一个小女孩不知绊到了什么东西,突然摔倒了,并开始哭泣。
这时,旁边有一位小女孩立即跑过来,别人都以为这个小女孩会伸手把摔倒的小女孩拉起来或安慰鼓励她站起来。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小女孩竟在哭泣着的小女孩身边也故意摔了一跤,同时一边看着小女孩一边笑个不停。
泪流满面的小女孩看到这幅情景,也觉得十分可笑,于是破涕为笑,两人滚在一起乐得非常开心。
哲理箴言
一帆风顺的人生是没有滋味的人生,挫折、失败是生活中最特别的调料,把它当成游戏,笑着对待,人生才会一路阳光明媚。
在20世纪初,一家日本移民到了美国的旧金山。
那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
他们整出一块地做苗圃,种植玫瑰花。
花儿长得很好,他们每周3次开着小货车将花卉送到市场去卖,生意挺不错。
不久,一个来自瑞士的移民家庭做了他们的邻居。
这家人也整出了一块地,种植玫瑰花,并拿到市场去卖,生意也很好。
两家的玫瑰花在旧金山市场都是出了名的。
两家人和睦相处,做了40年的邻居。
父母老了,儿子们接替他们的活计。
但在1941年9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美国公布了《战时安全法》,将日本侨民全部清查并拘留。
这家日本人的后代虽已成为美国公民,但因其老父亲仍保留了自己的国籍,所以也没有例外。
在这家日本人被遣送前,他们的邻居前来探望并说:“别担心,我们一定会照看好你家的苗圃。
”这家日本人被送到科罗拉多州哥瑞纳达的一片荒芜的山丘,住进了油毡顶的简陋的房子,在空荡荡的大院子四周,是铁丝网和持枪的哨兵。
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他们的邻居一直在苗圃里耕耘,孩子们放学后都要去苗圃松土、浇水;为了照看好两个大苗圃,孩子们的父亲每天要干十六七个小时……终于有一天,在1945年5月,德国人投降了,二战就要结束了,这家日本人收拾了简单的行装,登上了回家的火车。
在火车站,手捧鲜花的老邻居一家人满面笑容地迎接他们。
当他们接近自己几年没见的苗圃时,一股花香扑鼻而来;这家日本人惊呆了,苗圃仍像当年那样花朵艳丽,土地松软湿润,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旋。
他们的家中仍是那样一尘不染,在餐桌上,一大瓶含苞欲放的红玫瑰散出醉人的幽香……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说“心本无生因境有”。
总之,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
内心坦然,则无往而不乐。
吃饭睡觉,稀松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
大珠《顿悟人道要门论》:“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素,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了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询问,快乐到底到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年轻人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成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了水,年轻人们把老师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学生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到。
”
哲理箴言
快乐寓于追求奋斗之中,有人成天快乐,是因为善于寻找快乐,而人只有在收获用自己汗水浇灌出的果实时才是最快乐的。
巴黎的圣马丁大教堂附近,每日游客如织,一个盲人在此乞讨,他的面前摆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一出生就瞎了眼睛。
”纸条上边摆着个破帽子,但并没有多少人给他钱。
一天,一位美国游客到此游玩,见此情景就和他的法国朋友打赌,说他有办法让那乞丐的帽子中盛满钱。
法国朋友自然乐于打赌,然后这位从事销售工作的美国游客就走上前去,把乞丐的纸条翻过来,在上边重新写了几句话。
说来真怪,自从重新写的纸条摆出来后,不一会儿帽子中就装满了钱。
纸条上是这样写的:
“春天来了,各位到此欣赏美景,一定很快乐。
而我却什么也看不见,因为我一出生就失去了光明。
”
哲理箴言
让干巴巴的事实变得有血有肉,激动人心,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同,纸条的两面都是同样的事实,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语言的魅力就在于此。
减肥是令许多人望而却步的难事,是许多肥胖者的大难题。
但有一家减肥健美俱乐部却效果显著,久负盛名。
一天,一位胖男子慕名而来,他已有过多次失败的经历了。
他抱着最后一试的态度问教练他该怎么办。
教练记下了他的地址,然后告诉他:“回家等候通知,明天有人告诉你怎么做。
”
第二天一早,门铃响了,一位漂亮性感的青春女郎站在门口,对胖子说:“教练吩咐,你要能追着我,我就是你的。
”胖子大喜,从此每天早晨都在女郎后边狂追。
如此数月下来,胖子已逐渐身手矫健起来,他早都忘了这是在减肥,只是想一定要把那姑娘追到手。
直到有一天,胖子心想:今天我一定能追到她了。
他早早起来在门口等着。
然而,那位姑娘没来,来的是一位同他以前一样胖的女士。
胖女士对他说:“教练吩咐,我要能追到你,你就是我的。
”
哲理箴言
把困难想象为一种快乐的目标,做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些,也会更心甘情愿,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