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工尘肺患者肺部真菌感染123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5.72 KB
- 文档页数:2
淄博矿区煤工尘肺病例分析尘肺病是我国发病最多,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
从行业分布来看,以煤炭行业最为严重,其现患病例几乎占全部病例的二分之一[1]。
严重危害着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
做好煤炭企业的尘肺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淄博矿区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煤炭开采,百年的煤炭开采,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因时代及技术原因,也存在许多职业危害,其中以粉尘危害最严重,现将47年尘肺诊断情况汇总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963年至2009年经淄矿集团职防所查体后确诊尘肺病4203例,发病年龄27岁至93岁。
1.2方法按照《全国尘肺现状调查实施方案》收集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3.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质量控制对已输入计算机中的调查记录进行逻辑纠错、查重;对资料缺失严重的年份,核查病历,确保资料准确、可靠。
2结果2.1尘肺患者基本情况累计初次查体51922人,尘肺发病率8.1%,与我国煤矿中煤工尘肺发病率0.92%—24.1%相比[1],发病率处于中下水平。
2.2工种及接尘工龄其中依据煤矿工尘肺患者工种,分别统计纯掘进工、纯采煤工、混合工种与辅助工种,以掘进工人接触的矽尘危害严重,发病工龄最短,见表1。
2.3尘肺分期及合并结核情况诊断的尘肺以Ⅰ期为主,且期别越高,合并肺结核的比率增加,见表2。
2. 4 不同入矿年代发病分析1949年前接尘人员发病率较高,与没有采取防尘及个人防护措施有关。
1960年后接尘人员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与1963年综合防尘措施的全面实施,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进一步下降有关。
1990年至2009年入矿的11人,均有私营小煤矿的粉尘接触史。
2.5 尘肺病人死亡情况至2009年底死亡2512人,死亡率62.2%,较全国统计死亡率明显增高,与职防所诊断尘肺年代较早有关。
死亡原因主要是肺癌15.6%,肺部感染13.5%、肺心病12.7%、尘肺本身8.7%、肺结核7.1%、呼吸衰竭4.2%,气胸1.5%,因肺部疾病死亡占了63.2%。
尘肺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尘肺病是由于肺内长期吸入大量有害的粉尘,导致肺组织广泛纤维化,其病变程度随年龄密切相关。
临床患者除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外,易并发肺部化脓性细菌或结核杆菌的感染为其突出特点。
并发肺部感染的尘肺患者,可呈现出严重的呼吸、循环的功能失调,以致危及生命。
因此,积极进行尘肺病房环境消毒,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隔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时治疗并发症是延缓尘肺病进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3年至今收治的325例尘肺患者,其中男性301例,女性24例,年龄在39-74岁,住院时间为73-833天。
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肺部感染46例次,占11.08%,对出现感染者做进一步的痰液培养,其结果是:肺炎双球菌9株,占19.57%;链球菌8株,占17.39%;金葡菌12株,占26.09%;流感杆菌7株,占15.22%;克雷白杆菌3株,占6.52%,变形杆菌3株,占6.52%;军团菌2株,占4.35%;霉菌2株,占4.35%;合计46株。
由此可见,尘肺患者肺部感染菌种以球菌为优势菌,肠道杆菌也占一定比例。
感染患者并发症情况:上呼吸道感染27例,占58.69%;急性支气管炎10例,占21.74%;支气管扩张2例,占4.35%;肺炎3例,占6.52%;心衰2例,占4.35%;呼衰2例,占4.35%;合计46例。
可见感染患者并发上呼吸道感染占58.7%,为最多;急性支气管炎次之,占21.7%。
根据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抗生素应用情况:青霉素类18例,头孢菌素类32例,氨基糖甙类24例,大环内酯类7例,喹诺酮类9例,磺胺类27例,合计117例。
根据临床症状转归,结合细菌敏感试验应用抗生素情况分析,本组患者首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次为磺胺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2.讨论2.1尘肺病患者机体免疫机能降低,易受细菌的侵蚀引起感染。
由于医院是多种致病微生物聚集的地方,相对家庭和社会环境来讲,发生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煤工尘肺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分析摘要目的调查煤工尘肺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状况,了解细菌的耐药情况,为煤工尘肺合并肺部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煤工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273例,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的培养和血非典型病原体的检测。
结果273例煤工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13例(41.4%)细菌学检查阳性,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6例(9.5%)、肺炎链球菌20例(7.3%)、肺炎克雷伯菌18例(6.6%),其次为大肠杆菌16例(5.9%)、流感嗜血杆菌属10例(3.7%)。
行血清学检测的煤工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非典型病原体20例(7.3%),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为13例(4.8%),肺炎衣原体5例(1.8%),嗜肺军团菌2例(0.7%)。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75%,对红霉素耐药率为77.2%,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55%;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为65.4%,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1.5%。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是煤工尘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对莫西沙星和万古霉素较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性菌对氨苄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较敏感。
关键词煤工尘肺;肺部感染;病原体;耐药性煤工尘肺是矽肺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煤工尘肺由于煤尘堵塞沉积肺部,导致患者呼吸功能受损,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加重煤工尘肺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虽然抗生素的更新换代使肺部感染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由于煤工尘肺患者长期不规律使用抗生素,并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及免疫力下降,以及病原体变迁和细菌耐药率的上升,使肺部感染的诊治面临许多新问题。
因此,作者调查了本院住院的煤工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以了解细菌的耐药情况,为本院的煤工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
煤工尘肺肺功能100例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煤工尘肺肺功能状态,探讨肺通气功能损害类型、工龄、尘肺期别的不同对肺功能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煤工尘肺病患者,检测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变,内容包括fvc、fev1及fev1/fvc等。
结果肺功能的损害率与尘肺期别呈正比,ⅰ期尘肺肺功能异常率占总数的69.4%,ⅱ期尘肺肺功能异常率为76.9%,ⅲ期则达到100.0%。
此外随着尘肺期别的增加,呼吸障碍类型不断朝混合性发展,ⅲ期尘肺中呼吸障碍类型为混合性的达到了100%。
此外,接尘工龄与肺功能损害的检出率成正比,入选病例汇总接尘工龄不足10年的,肺功能损害的检出率为57.1%,超过25年的为93.8%。
结论煤工尘肺肺功能的损伤与期别的增加呈正比,且随着接尘工龄的增加而加重,呼吸障碍类型从限制性或阻塞性转变为混合性。
【关键词】煤工尘肺;肺功能;损伤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7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63-01尘肺是一种以肺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肺功能的损伤往往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下降。
因此,肺功能不仅能够作为观察尘肺病的具体情况以及判断其预后的主要指标,也能够成为鉴定劳动能力致残的标准,为赔偿的支付提供依据[1]。
为了能够明确煤工尘肺期别同肺功能损害各项指标间的内在关系,使肺功能检查在煤工体检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院针对入选的100例各期煤工尘肺病患者汇总分析其肺功能相关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研究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100名煤工尘肺病例,均为男性患者,ⅰ期36例,ⅱ期52例、ⅲ期12例。
年龄分布为59-81岁,平均年龄为67.4岁,接尘工龄分布为17-29年。
入选病例均为井下采掘工种。
已排除哮喘、糖尿病、肺心病、活动性结核病及其他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近期内所有入选病例均未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