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和芳香烃的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5.49 MB
- 文档页数:29
苯芳香烃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苯芳香烃》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五章烃》的第五节。
这一节的内容包括苯的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芳香烃的涵义,苯的同系物的涵义及其性质。
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苯的物理性质、结构及部分化学性质(燃烧、加成、溴代)。
第二课时:苯的化学性质,芳香烃的涵义,苯的同系物的涵义及其性质。
下面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学习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烷、烯、炔的结构(碳的四键理论、碳链学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这一内容又是后面学习苯的同系物、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基础,也是理解芳香族化合物性质的基石!如果说从无机到有机是化学知识的一个飞跃,那么由烷、烯、炔的结构到苯的结构就是另外一个飞跃。
2、教材的重点、难点:由于苯中的碳碳键,跟前面所学的几种键的类型都不一样,所以苯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决定的苯的性质,就成了这节内容的重点;而理解苯的结构,理解苯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又是一个难点。
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苯的物理性质。
②苯的结构,苯中碳碳键的特点。
③苯的部分化学性质(燃烧、加成、溴代)。
(2)能力方法①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苯的化学式的方法和能力。
②由苯的分子式书写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的方法和能力。
③由结构简式推测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①通过对苯的凯库勒式及其现代结构理论的研究过程进行多媒体模拟再现,教育学生只有严谨、勤奋才能把握机遇。
②通过介绍苯的结构的研究历史,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验证明→推理突破→再实验验证”这一严谨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螺旋式上升”和“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教育。
二、说教法:苯的结构的研究史在有机化学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为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认知方法,所以确定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苯芳香烃》一、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苯、芳香烃安排在人教版第二册《化学》第五章第五节,排于烷烃.烯烃和炔烃之后,使学生在学习了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典型代表物质的性质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苯。
本节先直接给出苯的分子式和结构式,通过分析、假设,进一步用实验验证苯的分子结构;再给出苯的物理性质和苯的结构特征,在这基础上指出苯的化学性质特点是:比烯烃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从整体上看,教材内容体现了课程要求和认识物质的规律。
于是我将“苯分子的结构”这一教学内容设计成为探究性活动, 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苯”之前已学习了烷烃——甲烷、烯烃——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一些特征反应,少部分学生甚至还有碳碳叁键及环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先备知识”,这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我们应引导学生对比前面刚刚学过的甲烷和乙烯的性质得出苯的独特的性质,帮助他们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逐步熟悉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需要注意,此时学生有机知识储备并不多,更谈不上知识的综合整理,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不能随意增加难度,随意补充知识如苯的磺化反应等,更不能将知识面拓展到苯的同系物甚至芳香烃,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苯的主要物理性质;了解苯的结构特点及证明方法;使学生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类比推测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氛围,渗透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养成求真务实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苯结构的认识及苯的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芳香烃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芳香烃》。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芳香烃》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2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本节内容是对化学必修2中已经介绍的苯的化学性质的提升,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之后有机合成和有机推断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和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的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独特结构,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并从中了解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依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下。
四、说教法化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考、动手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化学本身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但又鉴于实验存在的一些危险,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手段:①实验探究:苯的化学性质。
②观察实验:苯的溴代或硝化反应。
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
③阅读与交流: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交流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归纳反思法。
芳香烃说课稿芳香烃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芳香烃》。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芳香烃》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2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本节内容是对化学必修2中已经介绍的苯的化学性质的提升,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之后有机合成和有机推断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和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的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独特结构,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并从中了解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依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下。
四、说教法化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考、动手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化学本身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但又鉴于实验存在的一些危险,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手段:①实验探究:苯的化学性质。
②观察实验:苯的溴代或硝化反应。
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
③阅读与交流: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交流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归纳反思法。
《苯芳香烃》说课稿课题:苯芳香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五节)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课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编排在烷烃、烯烃、炔烃之后,是建立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有机化学知识基础上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但可以进一步强化“结构决定性质”这一主线,同时为以后学习并推导以苯环为母体的有机物如二甲苯、苯酚等甚至更复杂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苯的发现和物理性质2、掌握苯的碳碳键的特征及苯分子的平面结构3、掌握苯重要的化学性质[情感目标]1、通过苯与溴水或高锰酸钾的反应,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检验假设,发现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既不同于一般的碳碳单键,也不同于一般的碳碳双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并且苯分子的十二个原子共平面结构特征,对于初涉有机化学的高二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难题。
而苯环是一切芳香族化合物的母体。
所以我确定苯的结构及化学性质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学法学生在学本节内容前已经有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能够认识到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别,在这个基础上,1、可引导学生用实验去验证假设,因此获得苯的碳碳键是一种特殊的键的知识。
2、对于苯的平面结构则可以运用苯分子的结构模型,让学生得到最直观和形象的认识。
3、苯的物理性质和燃烧现现象,则可以从苯的实物获取了深刻的了解。
4、从学生的好奇心强出发,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并分析苯与液溴反应和苯的硝化反应。
将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设计成不同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分析。
三、说教法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比如,引导学生用苯分别和溴水、酸性KMnO4混合而均不起反应,培养他们通过实验检验假设,发现问题的能力,了解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科学方法,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芳香烃【教材分析】必修2中的第三章我们已经学习了苯的相关知识,我们通过苯的复习来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本节课主要复习苯的结构以及相关性质,在教材上呈现时突出了苯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以便大家很好的理解苯分子的相关化学性质,关于苯的化学性质是以探究实验形式给出。
本节内容是对化学2中已经介绍的苯的化学性质的提升,重点介绍的是苯及的结构和其化学性质。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学习有机知识是在高一下学期,距今已经半年之久,所以对已学过的苯的知识已经大多忘却,仍然必须重点复习,要帮助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贯彻好,通过学习苯的构性知识让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真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特殊结构特点;2进一步了解苯的相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进一步了解有机分子中有机物的构型以及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理论【教学重点】苯的相关结构特点以及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结构和化学性质。
【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先对比复习甲烷、乙稀和苯的结构和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究【课程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必修2中所学的关于苯的知识吗?老师手里拿的这瓶是苯,请大家结合实物来总结苯的相关物理性质【板书】一、苯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大于0℃【板书】二、大家应该都记得苯的分子式吧(点人回答) C6H6 我们来计算一下它的不饱和度 u=4 大家记不记得前面我们学过的烯烃和炔烃的不饱和度那他们都具有那些性质呢?答:可以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发生反应使其退色那根据苯的不饱和度大家猜猜它具有哪些性质呢?提出猜想做实验论证假设反应结束后发现不能使高锰酸钾退色使溴水分层说明苯是一种良好的萃取剂但是却不能使高锰酸钾和溴水退色说明苯不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引入对苯结构的探究解答学生疑问苯分子里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为了表示苯的分子结构特点,常用下列结构式表示苯分子。
由于苯环中6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而且六个碳原子间的键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决定了苯环的稳定性。
《芳香烃》教案一、教材分析:芳香烃》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2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在教材上呈现时突出了苯的分子结构和苯的同系物的构性知识,苯的化学性质是以探究实验形式给出的,苯的同系物的性质是根据苯的性质推导,并用实验验证得到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节内容是对化学必修2中已经介绍的苯的化学性质的提升,重点介绍的是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苯结构特征,掌握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2.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1.类比分析法:利用苯的架构的性质类比探究苯的同系物的性质…2.实验探究法: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得出物质的性质,培养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勇于实验创新的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比较、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及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三、教学重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制备溴苯实验方案的设计,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四、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的作用现象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2.学案导学法:见学案}3、多媒体展示法:见课件4.类比分析法:比较苯与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视频播放奇妙的芳香烃世界情景导入:奇妙的燃烧实验《我这里有两条滤纸,现在我要用他们作一组对比的燃烧实验,哪位同学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学生活动]:学生演示滤纸的燃烧实验:①一条直接点燃②一条用神奇的液体湿润再点燃[教师活动] :揭开它的面纱,这个物质就是苯!我们在必修2中已经学习了苯的性质,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学案上苯的复习知识。
学生活动一:完成学案苯的相关复习知识苯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物理性质)色、气味的体,溶于水,密度比水,熔沸点,易 ,有化学性质)燃烧反应现象:取代反应)与液溴与浓硝酸加成反应与H2过渡:苯分子组成为C6H6(碳6氢6),从组成上看具有很大的不饱和性,根据苯的凯库勒结构式,苯分子是单键和双键相互交替,那么事实上是否为单键和双键相交替呢,根据已学知识如何验证(用哪些物质可以来验证是否存在碳碳双键)#[学生活动] 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探究实验一:分别用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验证是否有碳碳双键的存在请一组同学展示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得出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小结:实验表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加成说明含有不饱和键,两者结合得出苯具有特殊的碳碳键。
芳香烃(第一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独特结构,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并从中了解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科学方法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引言]在烃类化合物中,有很多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这样的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我们已学习过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苯[板书]第二节芳香烃(arene)一、苯(benzene)的结构与化学性质[复习]请同学们回顾苯的结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投影]1、苯的物理性质(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2)、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3)、熔沸点低,易挥发,用冷水冷却,苯凝结成无晶体(4)、苯有毒2、苯的分子结构(1) 分子式:C6H6最简式(实验式):CH(2)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
(3)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为40×10-10m,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化学键。
(4) 结构式(5) 结构简式(凯库勒式)3、苯的化学性质(1) 氧化反应: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或CC CHHHHHH[讲]苯较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燃烧,但由于其含碳量过高,而出现明显的黑烟。
[投影](2) 取代反应○1卤代:[投影小结]溴代反应注意事项:1、实验现象:烧瓶内:液体微沸,烧瓶内充满有大量红棕色气体。
锥形瓶内:管口有白雾出现,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2、加入Fe粉是催化剂,但实质起作用的是FeBr33、加入的必须是液溴,不能用溴水,苯不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只能是萃取作用。
4、长直导管的作用是:导出HBr气体和冷凝回流5、纯净的溴苯为无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高二化学苯和芳香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卤代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等性质。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推测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介绍,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重点与难点]本课时的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1.在烃分子中去掉2个氢原子形成一个C=C键是吸热反应,大约需117~125kJ·mol-1的热量,但1,3-环己二烯失去2个氢原子变成苯是放热反应,反应热为23.4 kJ·mol-1。
以上事实表明()(A)1,3-环己二烯加氢是吸热反应(B)1,3-环己二烯比苯稳定(C)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是吸热反应(D)苯比1,3-环己二烯稳定2.能说明苯分子苯环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中, 碳碳链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的事实是(A)苯的一元取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B)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C)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D)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3.苯的硝化反应中,浓硫酸作用是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制得的初级产品为______色的油状液体, 有________气味,比水______(重或轻)______(有或无)毒。
4.二甲基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六种同分异构体,可用还原法制得三种二甲苯,它们的熔点分别如下表:各种溴二甲苯的熔点(℃)234 206 213.3 204 214.5 205对应二甲苯的熔点(℃)13 -54 x -54 -27 -54 试推断并写出熔点为13℃和234℃的有机物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高二化学苯芳香烃说课教案赤壁一中涂柳琴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苯芳香烃》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五章烃》的第五节。
这一节的内容包括苯的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芳香烃的涵义,苯的同系物的涵义及其性质。
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苯的物理性质、结构及部分化学性质(燃烧、加成、溴代)。
第二课时:苯的化学性质,芳香烃的涵义,苯的同系物的涵义及其性质。
下面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学习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烷、烯、炔的结构(碳的四键理论、碳链学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这一内容又是后面学习苯的同系物、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基础,也是理解芳香族化合物性质的基石!如果说从无机到有机是化学知识的一个飞跃,那么由烷、烯、炔的结构到苯的结构就是另外一个飞跃。
2、教材的重点、难点:由于苯中的碳碳键,跟前面所学的几种键的类型都不一样,所以苯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决定的苯的性质,就成了这节内容的重点;而理解苯的结构,理解苯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又是一个难点。
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苯的物理性质。
②苯的结构,苯中碳碳键的特点。
③苯的部分化学性质(燃烧、加成、溴代)。
(2)能力方法①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苯的化学式的方法和能力。
②由苯的分子式书写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的方法和能力。
③由结构简式推测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①通过对苯的凯库勒式及其现代结构理论的研究过程进行多媒体模拟再现,教育学生只有严谨、勤奋才能把握机遇。
②通过介绍苯的结构的研究历史,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验证明→推理突破→再实验验证”这一严谨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螺旋式上升”和“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教育。
二、说教法:苯的结构的研究史在有机化学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为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认知方法,所以确定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苯芳香烃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五章烃》第五节。
学习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烷、烯、炔的结构和性质(碳的四键理论、碳链学说)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苯是芳香族化合物的母体,所以学好这一内容是后面学习芳香烃、苯的同系物及其衍生物的基础!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智力多元的特点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苯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②苯的结构,苯中碳碳键的特点。
芳香烃的概念。
③苯的化学性质(燃烧、溴代、硝化、加成)。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苯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实验,推测和验证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苯的凯库勒式及其现代结构理论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通过介绍苯的结构的研究历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螺旋式上升”的教育,并用凯库勒的故事教育学生只有严谨、勤奋才能把握机遇。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难点:苯的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苯作为芳香族化合物的母体,苯的结构及性质决定着芳香族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而苯中的碳碳键,跟前面所学的几种键的类型又都不一样,所以苯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决定的苯的化学性质,就成了这节课教学的重点。
从分子式来看,苯分子中的含氢量很少,应该有较多的双键或叁键,并且教材中苯的结构简式大多也以单双键交替的凯库勒式出现,而事实上,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学生由此会对苯的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产生疑问。
所以苯的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就成了这节课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美国生物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课程专家施瓦布(Schwab)指出:知识,包括科学在内,并非是真理的集合,而是有待于证明和改进的假设的集合;知识也决不是稳定的体系,而是随着证据的增多而不断被修正的系统。
第四节苯、芳香烃苯[学习目标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理解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典型化学性质。
3、通过解析推测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苯的化学性质学习过程:活动单元一、认识苯的物理性质苯的物理性质。
苯通常是、气味的体,溶于水,密度比水,熔点为 5.5℃,沸点80.1℃ , 有毒,易挥发。
活动单元二、确定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结构简式最简式空间构型。
结构特点:含碳量 C%=92.3% ,相对分子质量为78,如何说明苯分子结构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而不是单双键交替。
活动三、探究苯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可燃性:现象:含碳量对比:苯分子中的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决定了苯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又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2、取代反应:( 1)苯的溴代反应 --- 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图选择一定的试剂完成实验:(铁粉最后加入)①实验现象:烧瓶:,锥形瓶:。
②加入 Fe 粉的作用。
③长直导管的作用是什么?④纯溴苯为无色不溶于水且比水重的油状液体,反应中生成的溴苯呈黄褐色,为什么?如何分离得到较纯的溴苯 ?液溴、苯、铁粉硝酸银溶液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两者相比,后一装置有哪些优点?(1)冷凝效果更好⑥如何除去溴苯中混有的溴?(2)有尾气吸收装置,能防止污染。
(3)NaOH 溶液除去溴苯中的溴,使现象更明显( 2)、苯的浓硝酸的反应 ------ 苯的硝化1步骤如下:①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酸,加入试管中。
②向室温下的混合酸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使混合均匀。
③在 55-60 ℃下发生反应,直到反应结束。
④除去混合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 5%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
⑤将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硝基苯。
讨论:(1)你认为药品添加顺序如何?(2)怎样控制反应温度在 60℃左右 ?(3)试管上方长导管的作用 ?(4)浓硫酸的作用?(5)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6)硝基苯不纯显黄色(溶有NO 2)如何除杂?(7)请同理写出苯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加成反应: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与氢气发生反应?氯气呢?并注明反应类型。
《苯芳香烃》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苯芳香烃》,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五章第五节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包括苯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下面我将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设计理念:布鲁纳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形成过程。
”化学课程不仅仅包括化学知识,而且包括学生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
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亲历知识获得的过程,才能将知识内化,才是真正地学会了、会学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烷烃、烯烃、炔烃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饱和烃和不饱和烃性质的应用,是新一类烃—芳香烃的代表,也是以后学习苯的同系物、芳香烃知识的基础,通过对苯的学习使整个烃的知识得到完善和升华。
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
更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知识点之一。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苯结构的探索过程,掌握苯的结构特征。
(2)了解苯的物理性质,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设计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及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介绍苯的结构,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学的态度及创新精神。
3、教学重、难点:重点:苯的分子结构难点:苯的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三、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烷烃、烯烃、炔烃的相关知识及碳的四价理论和碳链学说。
2、能力储备:通过近两年的高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根据分子式的特点,推断出可能的结构式;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其结构的正误。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1)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资料、图片、模型等,使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化、生动化。
)(2)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提问、实验探究、启发总结、再实验再总结的教学方法,在学生主动参与和教师指导下探究得出苯的结构及其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