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 格式:ppt
- 大小:330.00 KB
- 文档页数:15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大纲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1 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无处不在1. 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 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
P25.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五个特征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1. 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 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
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 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 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 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8. 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浙教版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编写教材,按照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本教材之后,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操作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健康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
从教材内容设计结构来看,本册教材由7章组成,每一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主题。
其中第一章是概括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和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全书课时分配计划如下表所示,大约需要32课时完成。
课时分配计划表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包含“信息及其特征”、“信息的编码”以及信息技术三节。
这一章是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讲,通过介绍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引入奇妙的信息世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求知欲。
既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也揭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产生对生活中新技术的信息敏感度,能够紧跟信息化时代潮流。
同时,通过一定情境案例展示,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现实应用有所体悟,并且让其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本章的重点是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应实例说出其特征。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本章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的首要环节,分为四节。
第一节“信息获取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有效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同时让学生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意义,学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浏览与获取”,通过搜索引擎的应用,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技巧,学会在网络中高效查找所需信息;第三节“网上资源检索”,掌握运用搜索引擎和主题目录在因特网上检索相关信息资源的方法;第四节“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与评价标准,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五)信息的获取6、信息获取的方法“信息获取的方法”学习任务单一、信息的来源有哪些?1.信息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了解奥运会有关情况的途径是:途径一:途径二:途径三:二、如何获取信息?1.信息的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获取信息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获取信息?1.你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有关奥运会信息的?途径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问题时使用的搜索引擎是_________________使用的关键字是:_______________四、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获取信息的方法一样吗?请填写不同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不同方法:五、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例点评]本课的设计基本以教材的安排为框架,落实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看似简单,关键是在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一、教学内容与分析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2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3、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高效的组织信息需求材料并对信息需求进行分析;2、养成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3、对当代世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实社会中信息获取的方式;(二)目标分析学生充分感受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信息和采用合理的信息获取方式对提高信息获取效率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问题斩断与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分组练习五、教学重点:1、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2、如何定位信息需求及选择信息来源3、信息获取的方法及正确的对信息评价六、教学难点1、如何定位信息需求及选择信息来源2、信息获取的方法及正确的对信息评价七、教学过程复习:回顾第一章中的“信息”的概念,例说明什么是信息(至少2例)【新课引入】任务A:刚刚过去的暑假,你们被丘北县第二中学校录取和我们学校搬迁及开学时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每位同学,至少列举两个可以了解丘北县第二中学校有关情况的途径。
途径一:途径二:小组讨论,整理出获得奥运信息的途径:【探究学习】1、归纳总结信息的各种来源2、进一步总结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任务B:假设明天的课外活动,我们全班要去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