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和倍问题PPT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61
(四年级)备课教员:×××第12讲和倍问题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与思考,理解有关解和倍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例题的线段示意图,引导学生化抽象为具体,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领会和倍问题的求解技巧,增强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去的意识。
4、通过师生互动,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抽象与概括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会利用和倍问题的解题规律来求解相关问题。
2、引导学生掌握求解和倍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公式:两数和÷(倍数+1)=小数(1倍数)小数×倍数=大数(几倍数)两数和-小数=大数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6分)师:同学们,元旦快要到了,欧拉正在布置班级的时候,遇到了阿派,正好欧拉听说最近阿派变得越来越勤奋了,于是就想考一考阿派。
师:欧拉对阿派说道:马上到元旦了我和卡尔一共准备了150个黄气球和红气球,黄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2倍,你知道我们准备的黄气球和红气球各多少个吗?阿派想了想说到,红气球你们准备了50个,黄气球准备了100个。
欧拉高兴地说道,看样子你说得没错,你最近进步确实很大嘛,不过你是怎么去计算的呢?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阿派是怎么计算的吗?生:不知道。
师:看来,阿派学到的知识比你们多呢!想不想超越阿派?生:想。
师:很好,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能超越阿派了,有信心吗?生:有信心。
师:很好,那今天到底要学什么呢?【出示课题“和倍问题”并板书。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有没有什么想说的?生:跟我们之前学的“和差问题”类似。
师:对了,之前我们学的是“和差问题”,还记得吗?生:记得。
师:掌握了吗?生:掌握了。
师:很好,既然掌握了,那我们今天学习的“和倍问题”也可以用之前所学的“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来考虑问题,那样会变得容易了。
最新《倍的认识》公开课课件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倍的认识”章节,详细内容涉及倍的概念引入、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较大倍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苹果和橙子的图片,提出问题:“如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那么3个苹果的价格是多少元?如果每个橙子的价格是1元,那么6个橙子的价格是多少元?”引导学生发现倍数关系。
2. 例题讲解讲解倍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倍数的计算方法。
如:2的3倍是多少?4的5倍是多少?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倍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3的4倍、5的6倍、7的8倍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工资等。
六、板书设计1. 倍的概念2. 倍数的计算方法3. 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8的4倍、9的5倍、12的7倍等。
(2)应用题: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含有倍数关系的等式并解答。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32、45、84等。
(2)应用题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学生掌握了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在较大倍数的计算上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倍数的性质,如倍数的奇偶性、倍数的因数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