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_李丽芬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5
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探求式教学是以自主探求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进程是在教员的启示诱导下,以先生独立自主探求或协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求内容,以先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践为参照对象,为先生提供充沛自在表达、质疑、探求、讨论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先生对以后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停止自主学习、深化探求并停止小组协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到达课程规范中关于认知目的与情感目的要求的一种教学形式。
其中认知目的触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才干的掌握;情感目的注重迷信素养与品德质量的培育。
◆教材剖析水虽然是先生十分熟习的物质,但怎样从化学的角度看法水,先生还是生疏和不习气的。
本课题以人类看法水的组成的简明史实引入并展开,契合事物的看法规律,贴近先生的实践,有利于增加先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惹起先生的学习兴味。
对水的组成的看法是经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剖析取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表达了看法客观世界的迷信进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示先生思想的作用,同时也浸透了迷信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看法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结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结合水的分解反响深化对化学反响的看法——有新物质生成,元素种类不变。
◆思绪说明从迷信家的探求历史中体会到探求的乐趣,进而在课堂上再现水的组成的探求。
然后引出单质和化合物以及氧化物的概念,加深对物质的分类的了解。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看法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进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看法水的组成的进程中体会迷信探求和思想的方法,看法实验探求和创新思想的重要性;2.充沛应用讨论,培育先生观察、剖析、归结实验现象的才干和习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看法物质世界的进程和方法,培育先生迷信探求的肉体。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了解。
化学优质课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课题3 水的组成》【设计理念】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
这样既能培养学会说呢个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来源于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
内容包括认知物质是由元素组成,氢气的性质和纯度检验方法以及物质类别的分类。
历史上人类对于水分子组成上的认识是从水的生成和分解两方面进行,教材在这里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
水生成的部分由氢气燃烧实验和相关讨论组成,水的组成内容则是以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呈现。
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是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开始,需要老师对物质性质及其组成元素的实验探究方法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推断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物质的组成元素上起着入门的重要作用,从情感上可以让学生体会课堂源于生活的乐趣,同时,也为以后探究和判断其它物质的组成做了准备。
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是水到渠成。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元素、氧气等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来源于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
内容包括认知物质是由元素组成,氢气的性质和纯度检验方法以及物质类别的分类。
历史上人类对于水分子组成上的认识是从水的生成和分解两方面进行,教材在这里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
水生成的部分由氢气燃烧实验和相关讨论组成,水的组成内容则是以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呈现。
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是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开始,需要老师对物质性质及其组成元素的实验探究方法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推断的能力。
课题3水的组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化学式及其组成
2.了解水的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
1.水的组成
2.水的化学式
3.水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化学式的书写
2.水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
1.水的组成
1.演示水的电解实验,观察水的气体和电极反应。
2.学生自己搜集水的组成成分和比例。
2. 水的化学式
1.讲解化学式的概念和规律。
2.引导学生推导水的化学式和命名。
3. 水的性质和应用
1.概括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举例解析水的应用。
五、课堂讲授方法
1.案例分析:通过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水的化学式。
2.组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水的电解实验。
3.群体合作:小组内互相讨论、总结水的性质和应用。
六、教学评估
1.学生个人探究报告,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小组展示,检查学生协同学习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以实验为基础,贴近学生生活与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的组成、化学式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个性差异的考虑,采用了多种方法和形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影响学生探究水的组成的因素很多,教学还需更深层次地分析,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水的化学式。
《水的组成》本课题以人类熟悉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和展开,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切近学生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与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通过氢气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探讨得出水的组成结论,既与史实相符,又表现了科学探讨的进程和方式,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渗透了科学思维方式的教育。
在学习水的组成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元素、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明确的熟悉。
整体上,教材以水为载体,将化学实验操作和大体概念的学习贯穿其中,以学科知识充实水的主题,用水的主题衬托学科价值,二者互为补充,有利于整体提高学生对水资源和化学价值的熟悉。
【知识与能力目标】一、明白氢气的性质,能说出查验氢气及验纯的方式; 二、熟悉水的组成,能明确说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进程与方式目标】一、结合伙料,从探讨水的组成进程中体会科学探讨的思维方式,熟悉科学探讨重要性; 二、充分利用活动探讨,培育观看、分析、归纳、合作学习的能力和适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人类熟悉物质世界的进程和方式,进展勤于试探、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电解水的实验。
【教学难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
实验用品:锌粒、稀硫酸、氢氧化钠、启普发生器、火柴、酒精灯、小木条、试管、水电解器等。
一、设置情境,激趣引课1973年的一天,在印度某海域发生一路海水燃烧事件。
那时,海面刮起强烈飓风,风速高达70米/秒,卷起海浪三四十米高,突然峰顶燃起熊熊大火,火光冲天,照亮海面几十千米,观看者目瞪口呆。
海水什么缘故会燃烧呢?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从而引入课题。
二、活动探讨,探讨新知:一、猜想与假设:(学生讨论,进行猜想)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提示:化学反映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方案一、点燃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看是不是有水生成。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水的组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水的组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所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本课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
2.确定水的组成。
3.物质的简单分类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引言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
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课题3 水的组成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巩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教学难点: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教学用具电教手段水电解试验器教学过程展示:一杯水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
问题:你认识水吗?请大家谈谈对水的认识。
设问:让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认识水的!展示史实:《国语》中的《郑语》里明确地提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元素。
同时还提出不同的物质元素在一起,方能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如果只是同一物质元素,那是产生不出新物质的。
知识链接:2000多万物质100多种元素数十万个英文单词26个英文字母点疑:物质间能相互转化,就足以说明,不同的物质之间有着相同的基本成分,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不变成分。
问题:既然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那么他们认为水可以继续分解吗?追问:你也认为水不可以分解吗?(教师手拿一杯水)过渡:水可不可以继续分解呢?让我们从科学实验中寻找答案!演示:实验3-1水的电解实验(教师边实验边说明实验方法)组织小组交流,观察并记录小组讨论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讨论问题:水可不可以分解,为什么?大家观察的真细致!化学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不过,正如大家所想的,判断水是否分解还得找出实验中生成的气体到底是什么气体?生成的气体会是水蒸汽吗?强化问题:如果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那么生成物会是两种什么气体呢?实际上这个问题,早在18世纪化学家就开始研究了。
展示史实: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发现水可以分解,产物为氢气和氧气。
板书:水氢气+氧气H2O H2 O2大家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两支玻璃管中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吗?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
水的组成知识与技术熟悉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进程与方式1.从人类熟悉水的组成的进程中体会科学探讨的进程和方式,熟悉实验探讨的重要性。
2.通过度析、讨论,培育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适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熟悉物质世界的进程和方式,培育学生科学探讨的精神。
重点 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一、导入新课前面咱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紧密相关呢?对,是水。
从太空上观察。
地球是一个湛蓝色的星球,这种湛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
水在地球上散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
水与生物关系超级紧密,各类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咱们走进水的世界,第一,咱们一路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动新课师:前人以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转变,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
因此他们认为水不能够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以后要求学生按照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不同。
(2)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1)通电后,正负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刻后,试管1和试管2搜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提问]两极上取得的气体别离是什么呢?学生猜想:可能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师:下面,咱们就来查验这两种气体别离是什么。
202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word教案编号 12习拉瓦锡发觉水的组成的故事(书本资料)1.今天,我们来探究水的组成。
那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提供资料:氧化汞→汞+氧气通过电解水的方式把水分解,然后验证产物。
2.如何检验氧气?3.如何检验氢气?介绍检验氢气的方法。
链接实验,引导学生观看实验:1.电解水2.检验氧气3.检验氢气探讨教材中的“讨论”栏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指导学生自学依照氧气、氢气、水、红磷、五氧化二磷、氯酸钾等物质的化学符号,从元素种类的多少看,你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吗?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体会?阅读教材第一段,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回忆旧知;摸索讨论。
观看:气泡、气体体积、检验氧气、氢气等现象。
分析、讨论、交流、发言书写文字表达式学生阅读教材P47的最后两段内容,让学生对这段内容进行明白得提出质疑讨论、发言、归纳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讨论、交流、发言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样、从一样到个别的学习方法。
培养观看能力和体会实验探究的辛劳与成功的欢乐。
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的能力使知识形成脉络,让学生巩固知识。
合作共建知能应用巩固小结诊断评价作业布置与预习提纲板书设计2.小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O2、H2、N22.化合物:H2O、CO2、Fe3O4、Al2O3、P2O5教学札记本课题通过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学生比较有爱好,也专门容易把握,在介绍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时学生专门容易明白,同时把握较好。
介绍有关单质等概念教师语言不宜过多,能够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明白得概念,然后通过练习不断加深对概念的明白得。
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广东省佛山市第十四中学李丽芬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三
2、学科:化学
3、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4、课时:1节
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收集有关水的一些资料。
课题分析
水虽然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人先引导学生阅读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再通过演示电解水的实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
通过讨论分析,获得相关概念,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对概念理解的难度。
整体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会用简单的方法检验氢气和氧气。
(3)了解化合物、单质和氧化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水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1、水的电解实验和生成气体的检验演示
2、对化合物、单质和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霍夫曼电解水器、电源、酒精灯、火柴、水、硫酸溶液、小木条。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练习巩固
六、教学过程
[提问]大家对水有多少的认识和了解呢?
[学生回答]略
[导入]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物质,它里面究竟含有什么呢?它能否再分呢?
[阅读书本]P81
[分析]水可不可再分,我们从科学实验中寻找答案。
介绍霍夫曼电解水器。
[演示实验]电解水的实验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略)
[投影答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而且两支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不同,一端时间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1:2。
[设问]实验中产生的是水蒸气吗?
[学生回答](略)
[设问]如果不是水蒸气,那是什么气体呢?
[学生思考]
[分析]从大家阅读的资料看,这问题早在18世纪化学科学家就开始研究了。
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发现水可以分解,产物是氢气和氧气。
[提问]大家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这两支试管收集的是氢气和氧气吗?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
[投影提示]氢气在通常状态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在点燃的条件下,纯净的氢气可以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燃烧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就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反应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
水 符号表达式为:H 2+O 2——H 2O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用燃着的木条或者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邀请学生演示]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氢气和氧气。
[提问]看到了什么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略)
[投影答案](略)
[分析]正极的气体能使燃着木条烧得更旺,所以它是氧气。
负极的气体能燃烧,说明它是氢气。
氧气的体积与氢气体积的比为1:2,我们可以这样记住: “父亲多”(负氢多);“父亲痒痒”(负氢阳氧)。
[归纳]电解水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符号表达式为:H 2O
——H 2 + O 2
[提问]通过表达式,你能说出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分析]对,水在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而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概念引出]像水这样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我们称它为化合物。
[提问]我们学过的化合物还有哪些,请大家列举一下。
[学生回答
]如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二氧化硫……
[提问]在表达式中,氢气和氧气是化合物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是,因为它们只由一种元素组成。
[归纳]像氢气和氧气这样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我们称它为单质。
[投影]二、单质和化合物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化合物中的小方框里,那些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通电 通电 点燃 点燃
[学生回答]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而且其中含有氧元素。
[分析]对,像这些由两种元素组成,而且其中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我们称它为氧化物。
[提问]从图来看,单质与化合物是什么关系?化合物与氧化物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单质与化合物是并列关系,化合物与氧化物是包含关系。
[练习]1、臭氧主要成分分布在离地面10-15km 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臭氧(O 3)属于( )
A 、混合物
B 、化合物
C 、单质
D 、氧化物
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KMnO 4
B 、P 2O 5
C 、H 2SO 4
D 、KOH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
A 、高锰酸钾、氮气
B 、洁净的空气、氧气
C 、加碘盐、二氧化碳
D 、硫粉、氧化镁
4、现有下列纯净物:①氧气②氢气③铁④水⑤氧四化三铁⑥高锰酸钾。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5、下图是分别装有不同气体的容器,它们都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甲中含有 种元素, (填“是”或“不是”)单质;乙中含有 种元素, (填“是”或“不是”)化合物。
[观看水电解的电脑模拟演示,再次加深印象]
[总结]电解水实验的其他推论:
(1)通过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的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水可以表示为H 2O 。
(2)证明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为新的分子。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学生总结课堂收获]本节课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知道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知道了物质分类的方法。
[随堂练习]1 、根据下图所示电解水装置中的现象,判断所接电源的正、负极,图中A 点表示 极,B 点表示 极。
甲
乙
2、判断并改正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所以水是混合物。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3)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所以水生动植物能在水中获得呼吸所需的氧气。
3、实验室测定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
B、一定是纯净物
C、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佛山市第十四中学李丽芬
本节课总体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三维目标,完成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的教学任务,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发掘了教材,更好的使用了教材,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活跃了课堂,教师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注意采用实验演示的方式;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几个亮点:
1、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的做到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化学知识,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能够注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演示中去,增强了学习兴趣。
3、为了使氢气燃烧现象更加明显,教师还加插了用氢气燃烧的火焰去点燃一张纸。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让学生做笔记的时间比较短,如果能留多一点时间给学生做笔记就更好了。
2、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能让学生多回答问题,或者上黑板写出反应表达式就更好了。
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是什么?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在化学学习上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水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已经学习的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和氧气的性质的一些内容,从而从氧气的学习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水的知识。
学习的障碍点是:在讲完了第二单元的内同后,我们就接着讲《自然界的水》。
由于我们把这个单元的内容提前了讲,学生不知道元素的概念,对物质组成的知识的缺乏,并且对如何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方法还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