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学案+教案: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学案+教案: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学案+教案: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学案+教案: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水电解实验知道水组成.(重点)

2、从组成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区别.(难点)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过程和方法.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与人生理、生活和人类生产活动关系吗?

2、水物理性质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1、装置:如右图所示

2、现象:认真观察水电解实验并做好记录,同时加以分析思考.

该反应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

类型:__________反应。

【巧学妙记】电解水实验简洁记忆法:(电极)正氧负氢,(体积)一

氧二氢,(质量)八氧一氢.

【反思与评价】

1、水中加入少量新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是什么?___________

2、通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

3、实验时要注意哪些细节?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水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

水组成是怎样?

2、实验操作中试管A 、B 两试管气体体积比常大于2:1原因可能

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电解水实验中可见氢气是一种_________气体,试管A 内既有

氢气又有水而氢气体积没有减少

,可见氢气是_________水气体;氢气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火焰,说明氢气具有_______________.

4、氢气点燃前一定要_______,点燃可燃性气体都要____________

5、水沸腾过程与水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

6、有人说水可以开发成能源,你是怎样想?

【交流讨论】

1、从上面实验和发生化学反应可见,水是由氢(H)、氧(0)两种元素组成.那么二氧化碳(CO2)、高锰酸钾(KMn04)、五氧化二磷(P2O5)、氢气(H2)、氧化铁(Fe2O3)、氮气(N2)和氧气(O2)分别由几种元素组成?

2、根据各物质组成元素特点,把上述物质中氢气、氮气和氧气等称之为单质;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五氧化二磷、氧化铁等称之为化合物.试问:什么叫单质?什么叫化合物?

3、上述化合物中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铁(Fe2O3)又称之为氧化物.试问:它们有又什么共同特点?高锰酸钾(KMn04)属于氧化物吗?

【阅读】阅读教材第47~48页内容和“资料”.

1、列表比较化合物和单质:

有元素组成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元素.

【思考】1、由同种元素能否组成混合物?

2、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有什么区别?

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纯净物.如:KClO3、MnO2等.

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如:MnO2、CO2、SO2、P2O5等.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收获】

【知识归纳】1、物质简单分类

2

、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定义

3、完成下表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 49、1~4

1、下列有关电解水说法错误是( )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自然界中水大多是混合物

D .水中加入硫酸是为增加导电性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是( ).

A 、高锰酸钾、氮气

B 、洁净空气、氧气

C 、铝、二氧化碳

D 、硫粉、氧化镁

3、将下列物质分别按照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分

类:①空气、②氮气、③水蒸气、④氧化铁、⑤红磷、⑥二氧化锰、

元素 种类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组 成 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种类 物质

⑦氯酸钾、⑧稀有气体. 并填充到下面图中

4、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实际为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玻璃瓶中,点火时混合气体发生爆炸,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晶莹水珠.请写出这一变化文字表达式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

5、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填空.

(1)氧气既属于_____,又属于______.(2)二氧化锰既属于_____,又属于_____.

【中考直通车】

6、下列关于水说法不正确是()

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物质

B.水是常见溶剂

C.水既可作为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一种氧化物

7、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不正确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数目不变

8、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简易装置:

(1)电源A为______极,B为_______极;

(2)检验乙中气体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可知:水是由___________组

成;

(4)写出该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下列物质:①河水②铁粉③二氧化硫④清新空气⑤过氧化氢⑥液氧⑦高锰酸钾⑧充分加热高锰酸钾后残余物.其中属于单质是_______,属于化合物是______,属于纯净物是_________,属于混合物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是_______

10、物质分类标准有多种,请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氢气、氧气、水、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中三种包括在某一标准内,而另一种不在该标准内. (1)标准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准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被称为“生命之源”水(H2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双氧水(H2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同学用下面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将等体积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

A、B两个试管中.

②分别向A、B两试管中

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

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A试管中无明

显现象

B试管中有气

泡产生

A试管中无色液

体是:

________;

B试管中无色液

体是:________

MnO2

A B

(2)如何验证B试管中产生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2、如下图,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目是_________.

(4)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了?_________.

(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_________气,B管收集到_________气体.

(6)在D处,将使用燃烧着木条还是带火星木条进行检验?【作业布置】

13、总结氢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4、如何检验氢气纯度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氢气性质了解氢气性质,由氢气燃烧实验

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自然界中水,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环境.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氢气性质

提出问题 氢气球可以升上天空,还可以燃烧爆炸,为什么呢? 讨论交流 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气体.

2.化学性质:

(1)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并生成水.

(2)不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3)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 水 点燃

3.验纯:

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倒立着移近火焰,如发生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探究点二水组成

提出问题氢气中含有氢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推测水可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吗?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水组成.

探究实验

1.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流、酒精灯.

2.实验药品:水、氢氧化钠(或稀硫酸).

3.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向水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接通电源.

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极与负极气体体积比约为1∶2.用燃着木条检验正极端玻璃管中气体,发现木条燃得更旺;用燃着木条检验负极端玻璃管中气体,发现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5、实验结论:文字表达式:

课堂讨论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体积与氧气体积比往往大于2:1,造成数据偏差主要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探究点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提出问题物质按组成元素如何分类?它们之间有怎样联系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单质与化合物比较

化合物叫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2)、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等.

知识拓展⑴由同种元素组成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混合物,但绝对不是化合物.

⑵含不同种元素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3)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三者之间关系

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三者之间关系如图

3、物质简单分类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组成

一、氢气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氢气+氧气水

二、水组成

1、实验现象:电源正极产生气体与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

2、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反思

本堂课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体现出其应用价

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效果,在实践中促进

点燃

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新人教版

水的组成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重点 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 对,是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 ,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 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 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预习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无答案)

课题3元素 ●○预习导学 1. 完成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来源:学.科.网 Z.X.X.K]子[来 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291469741.html,]① 6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291469741.html,] 6 [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291469741.html,][来源学科网] ② 6 7 ③ 6 14 表中三种碳原子的共同特点是相同,总称为氧。 2. 氧氧气(O2)氧氧 3. 元素符号“O”表示的意义:,。 ●○知识梳理 1. 元素 (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不同点是它们原子的的不同。 (3)请完成元素、原子、分子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图。 物质 (4)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按质量分数,居前四位的元素为。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2. 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特点 水分解:H2O H2 + O2

反应前反应后 物质 分子 原子 元素 结论: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元素种类 3. 元素符号 (1)书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_____ ,第二个字母要_____ 。如铝元素的符号为______。 (2)含义:①(宏观);②(微观);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后,只表示,不能表示。 (3)元素 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注意:Fe、C、He等三类,其元素符号还可表示相应的物质。 4. 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按元素原子的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原子序数= = = 。 (2)横行(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每周期(第1周期除外)以元素开始,过渡到元素,最后以元素结束。 (3)纵行(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 (4)单元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占据一格,包括四个方面的信息: ●○中考范例 1.(2018 ?牡丹江)硒有防癌、抗癌作用,这里的“硒”指的是() A.分子B.原子C.元素D.离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 水的组成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前预习】:(你准备好了吗?) 1.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氧气? 2.查阅资料获取有关氢气的知识并完成下表。 (1)物理性质 3、法国化学家首先确定了水的组成,得出了的结论。 4、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 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 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定义 2、完成下表

3、物质的简单分类 种物质) 物 质纯净物(种物质)单质(由种元素组成) 化合物(由种元素组成) 二、精讲点拨(解疑答惑) (一).水的电解实验: (1)水的导电性,为了,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2)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1内的无色气体,木条,证明是; 点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2内的无色气体,火焰呈,证明是。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思考与讨论: (1).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到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这种理解对吗?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为什么?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 (1)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色,放出大量的热。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作燃料的优点:①; ②燃烧产物;③是理想的能源。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_李丽芬

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广东省佛山市第十四中学李丽芬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三 2、学科:化学 3、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4、课时:1节 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收集有关水的一些资料。 课题分析 水虽然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本人先引导学生阅读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再通过演示电解水的实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通过讨论分析,获得相关概念,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对概念理解的难度。 整体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会用简单的方法检验氢气和氧气。 (3)了解化合物、单质和氧化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水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1、水的电解实验和生成气体的检验演示 2、对化合物、单质和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霍夫曼电解水器、电源、酒精灯、火柴、水、硫酸溶液、小木条。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练习巩固 六、教学过程 [提问]大家对水有多少的认识和了解呢? [学生回答]略 [导入]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物质,它里面究竟含有什么呢?它能否再分呢? [阅读书本]P81 [分析]水可不可再分,我们从科学实验中寻找答案。 介绍霍夫曼电解水器。 [演示实验]电解水的实验 [提问]实验现象。

课题3_《元素》导学案

课题3 《元素》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了解元素的涵义;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逐步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地壳中前四位的元素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2.分子是有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2)、二氧化碳(H2O)分子、过氧化氢(H2O2)分子分别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这些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原子是。 3.不同的原子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是否相同? 【生问师答定向释疑】 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数(即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数(或数),即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不同如: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统称为; 质子数为6的碳原子统称为。 (2)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通过汉子的偏旁来区分。P62资料卡片 有“”字旁的是金属元素(金属例外);有“”字旁的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有“”字头的是气态非金属元素,有“”字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元素。自然界中有一百余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物质。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阅读p59讨论回答) 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 (2)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如: 学会说话: (1)氧气(O2)是由组成的 2)二氧化碳(CO2)是由; 3)氨气(NH3); 4)过氧化氢(H2O2 )是由。 注意: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如:(1)氧气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2)水(H2O)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元素组成的。(3)硫酸(H2SO4)中含有三元素。 4.地壳和生物体中的一些元素的含量:(阅读P60图3-17和表3-3回答) (1)地壳中含量居于前五位的元素分别是:、、、、,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属于非金属的是。

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3 水的组成 蔡河中学艾保书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方法:实验探究 手段: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实验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空气的组成如何? 2、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3、讲授新课: 讨论:地球上哪里有水?水有什么用途? 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3/4;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地层、大气中也含有水; 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1018吨) 分布很广,但不均匀。 用途: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 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想一想:1、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实验3-1]:水的电解 (介绍装置) 现象: 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

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问: 大家猜想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气体? (大家回顾氧气的检验方法) 实验:检验两种气体(看动画) 完成学案中实验表格 讨论总结出结论:: 1. 正极:氧气 负极:氢气 V 02:V H2=1:2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 H 2O ?? →?通电 H 2 +O 2 分解反应 3.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介绍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验纯方法:如图所示(参看动画) 想一想:我们学过那些纯净物?这些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异同? 4.总结:略 5.练习:课后习题 6.作业:见学案 7.教后 元素 种类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 成 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种类 物质

初中化学_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氢气燃烧实验识记氢气的性质,并能判断氢气是否纯净。 2.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巩固氧气的检验、练习氢气验纯操作,推断水的组成。 3.通过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得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画出其范围的集合图。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讨论,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 电解水实验的仪器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1)现象:两极出现气泡,V正极︰V负极=1︰2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通电氢气+氧气 (H 2O)(H 2 )(O 2 ) 2.小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学情分析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对水的组成却是陌生的,所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探究依然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如判断化学变化,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氧气的鉴别,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等,同时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因此本课时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但是化学式书写等相关知识基础还欠缺,所以学习过程中只通过实验探究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涉及水的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惠水四中刘泉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⑴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一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⑵学生在《氧气》一课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电解水分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清晰的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验证,更容易得出结论。 ⑶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⑷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理念 遵循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word教案(7)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水的组成和氢气,学会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观察水的电解实验,观察并检验水的两种电解产物。 2.了解单质、氧化物和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能对一些日常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重点难点】 1.水的组成。 2.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学习内容一 氢气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氢气的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氢气能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 3.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4.氢气燃烧的反应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氢气+氧气――→点燃 水。 【讨论交流】 1.氢气点燃前为什么要验纯? 2.氢气验纯时,试管口为什么朝下? 【温馨点拨】 1.氢气里若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名师归纳】 可燃性气体里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有可能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 【反馈练习】 1.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B ) A .没有听到声音 B .听到很小的声音 C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D .试管爆炸 2.检验氢气纯度时,手拿充满气体的试管,在移近火焰时,应(B ) A .管口向上 B .管口向下 C .试管保持水平 D .以上都可以 3.下列关于检验氢气纯度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用排水法收集的氢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B .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如听不到响声,说明其纯净了 C .做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D .用爆鸣法检验出的含有不纯氢气的试管,可立即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学习内容二 电解水的实验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8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木

4.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元素概念,学会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描述物质的组成。 技能:学会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理解元素概念,学会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描述物质的组成。 难点:学会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________的种类不变,________也不会改变。 3.地壳中含量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 4.生物细胞中含量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形成的?这是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在人们认 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元素 1.定义 注意:(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2)元素只讲不讲 (3)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变”、“不变”)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原子 定义 区分1.只讲,不讲。 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2.组成物质 1.既讲,又讲。有 数量多少的含义。 2.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使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联系 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有关物质的两种说法:(1)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水是由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2)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例:一个水分子是由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出示一杯水,你对水的认识有哪些,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水的组成 (板书)4-3 水的组成

思考,提出猜想 创设环境,引入新课 【过渡】在探究水的组成前,我们先认识下氢气的性质。(板书)一、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观察一瓶氢气,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神舟九号升空使用的燃料是什么? 【讲解】神舟九号升空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那我们现在来研究下氢气燃烧。 【实验演示】现在我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呢,我们要先对气体进行验纯,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 【设问】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什么?验纯的操作是怎样的? 【归纳】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进行验纯,方法:先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慢慢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声音很小,则说明气体较纯。 【实验演示】现在我就可以对氢气进行点燃实验了,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提问】火焰呈什么颜色?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怎样验证?写出反应方程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3单元课题3元素

课题3 元素 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2.通过对单质与化合物和对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3.学会常见的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元素 阅读课本第59—6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氧气是由 氧 元素组成的,水是由 氢、氧 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碳、氧 元素组成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它们的核内质子数都是8,化学上把这些氧原子统称为 氧元素 。元素就是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2. 质子数 决定元素的种类。 3.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从高到低的前四位是: 氧、硅、铝、铁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氧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元素和原子的对比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原子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地壳中各种元素含量的记忆歌:养闺女,我铁心。 1.用“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填空。

从宏观上来看,铁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从微观上来看,铁由许多原子构成。 从宏观上来看,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从微观上来看,二氧化碳由许多分子构成。 2.日常生活中的碘盐、含氟牙膏等中的碘、氟指的是( A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3.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C ) A.H B.2N C.Cu D.O2 4.卟啉铁(C34H32ClFeN4O4)对人体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 B.卟啉铁是由卟啉铁分子构成的 C.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 D.“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 D ) A.Fe2O3 B.SiO2 C.CaO D.Al2O3 6.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C ) A.氧原子 B.氧元素 C.氧分子 D.氢原子 7.在CO2、SO2、NO2三种分子中一样多的是( B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气分子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8.如果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那么该物质里一定含有什么元素? 碳元素和氢元素。 元素符号 阅读课本第6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书写元素符号时要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用3分钟集体诵读课本第62页表3—4中的元素符号和名称。老师出示元素名称,学生写符号,看谁写得又快又准。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个原子。 4.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1.对于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来讲,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有几种? 2.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表示什么意义? 元素符号通常表示一种元素、一个原子。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导学案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导学案 第2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锈鉵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理解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课堂预习: 1、铁制品锈鉵 (1)铁制品锈鉵的过程实际上是、等了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铁锈(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很_______________,不能阻止里层的铁继续被腐蚀。 (1)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铁制品表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镀等。(2)改变铁的组成结构,可制成耐腐蚀的合金,如不锈钢。 3、金属资源的保护 (1)防止金属___________,(2)金属的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地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金属的腐蚀和保护 阅读第19—21页内容,结合你们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铁制品锈蚀的实质是?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比铁活泼,为什么生活中铁易生锈而铝却不生锈? (3)、如何防止铁生锈? (4)、完成课本第20页“讨论” (5)、如图:在一试管中放有一根铁钉,使其一半在液面以上,一半在液面以下, 然后置于空气中,则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 A.a点B.b点 C. c点D.无法判断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2、金属资源保护 根据课堂预习中的问题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20—21页内容。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当堂训练: 1、铁钉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容易生锈( ) A 干燥的空气中B在潮湿的空气中C 部分浸入食盐水中D浸没在植物油中 2、下列相关铁的叙述中,准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铁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铁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有D.常用水冲洗铁器表面,能够防止生锈 3、在下列各种环境中,埋在地下的铸铁输气管道被腐蚀速率最慢的是( ) A.沼泽地中B.含较多沙粒、潮湿透气的土中 C.河流附近的盐碱地中D.干燥、有黏性、透气性差的土中 4、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 A.氧化铁B.四氧化三铁C.硫酸亚铁D.氧化亚铁 5、①汽车②机器上的齿轮③门把手④锯条⑤铁制盆具⑥铁柜等常见的铁制品,为防止它们生锈,通常适合采取下面哪一种方法?(填序号) (1)在其表面刷一层油漆__________________ (2)在表面涂上机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______________ (4)在表面烧制搪瓷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其表面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报警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7、如图所示,在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钉 用带U型管的胶塞塞紧,U型管内水面处于同一高度 一周后观察铁钉和U型管内水面变化() A.铁钉未锈蚀,水面一样高 B.铁钉锈蚀,水面左低右高 C.铁钉锈蚀,水面左高右低 D.铁钉锈蚀,U型管内水从右边全部逸出 8、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 装置 实验 现象 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 附近锈蚀最严重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相关外,还可能都 与(填物质名称)相关。 (4)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实行填空: 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教学反思:

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第1课时) 编写:刘新华审阅:韩金梅、赵金花、王舒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检验方法; 3、能够正确书写氢气燃烧、水的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水的电解的过程。 【课前预习】认识氢气 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化学性质:具有性(燃烧时火焰呈色)。 3、氢气的验纯: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因此点燃前必须。方法:试管口,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表明氢气不纯,声音表明氢气较纯。 【实验活动1】利用氢气燃烧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 。 2、上述实验中有何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实验结论:。 【实验活动2】利用水的电解实验能够验证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 ⑴通电后,电极上有产生;气泡产生的速度正极,负极; 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证明是) ⑷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证明是) 2、上述实验中有何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实验结论:。 【水的电解的微观解释】 水的电解的微观过程:。 例:如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从以下三方面谈谈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1)宏观:; (2)微观:; (3)反应的基本类型:。 小组活动:用水的分子模型展示水的电解的微观过程。

【课堂练习】 1.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 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未听到声音 C.听到声音很小 D.试管爆炸 2.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分子(H2O)中含有氢分子(H2)D.水的电解是化合反应 3.如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电解水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向外塞紧,A、B两电极用镀铬回形针做成.试回答: (1)该同学所用电源为______电(填“直流”或“交流”),由图可知B 端为______极;(2)若与B端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 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检验A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3)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该实验说 明。 【当堂检测】 1.下列叙述中有关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2.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B.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a、b处标上电源的正、负电极; (2)据图已知: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B试管内收集到的 气体是; (3)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课题内容 本节选自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三水的组成。 二、课型 实验探究课. 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水的组成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认识水的组成,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因此,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重点应该让学生通过检验确定两种气体,以及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点,清晰的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明确水的组成,之后再通过验证实验的方式进行活动探究,并设计了具体的实验问题供学生填写。而在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部分。最后,教材简要的说明也可以通过氢气的燃烧证明水的组成。通过分析,我认为应该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水分解产物的检验,以及水的元素组成的推理上,同时,我大胆的在本节课中引导鼓励学生从分解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水的组成。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设计实验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因此需要教师的有意培养。而且学生在由实验现象提升到实验结论这一部分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而在水

分解的微观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感知与认识,通过动画及图片的设置,可以增强他们进行多视角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能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水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动画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客观事物,爱护自然资源的情趣。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六、教学重点: 电解水的实验。 七、教学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 的奥秘 课题3元素 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学习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 学习难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课前预习: 1.人民币防伪技术之一是光学变色油墨。某变色油墨中含有汞的碘化物,汞的元素符号是( ) A.Ag B.Hg C.Mg D.I 2.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氧化物 B.氧气 C.水 D.氧元素 3.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研究成果使稀土元素的分离变得更加简单。稀土元素包括镧(La)与钇(Y)等17种元素,被

称作当代的“工业味精”。镧、钇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电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 g 、镁1.28 g 、钙0.40 g 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 A 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5.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 是( )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该元素的原子质量为28.09 6.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氯化钙溶液中只含有氯元 素和钙元素 7.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 代表五种不同元素。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C >B B.核内质子数:A=E C.B 、C 同周期 D.A 、D 同族 8.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B C D E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学案+教案: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水电解实验知道水组成.(重点) 2、从组成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区别.(难点)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过程和方法.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与人生理、生活和人类生产活动关系吗? 2、水物理性质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1、装置:如右图所示 2、现象:认真观察水电解实验并做好记录,同时加以分析思考.

该反应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 类型:__________反应。 【巧学妙记】电解水实验简洁记忆法:(电极)正氧负氢,(体积)一 氧二氢,(质量)八氧一氢. 【反思与评价】 1、水中加入少量新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是什么?___________ 2、通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 3、实验时要注意哪些细节?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水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 水组成是怎样? 2、实验操作中试管A 、B 两试管气体体积比常大于2:1原因可能 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电解水实验中可见氢气是一种_________气体,试管A 内既有 氢气又有水而氢气体积没有减少 ,可见氢气是_________水气体;氢气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火焰,说明氢气具有_______________. 4、氢气点燃前一定要_______,点燃可燃性气体都要____________ 5、水沸腾过程与水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 6、有人说水可以开发成能源,你是怎样想?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备课资料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的组成 1.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电解水的实验:①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1∶2。②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③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知识点1: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故名“氢气”。 2.化学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 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如图所示)。 3.验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下靠近酒精灯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净,若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例】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下列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 A.产生淡蓝色火焰 B.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C.接触烧杯感到发烫

D.开始安静地燃烧,时间久了就会发生爆炸 答案:D 点拨: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地燃烧,若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知识点2: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原理:(1)水氢气+氧气。 (2)根据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实验用品:水电解器、直流电源、水、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 实验步骤: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并向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源。 分析论证实验现象:(1)电极上出现气泡,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正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燃烧更旺,说明是氧气;负极端玻璃管中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 (2)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端玻璃管和负极端玻璃管中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实验分析与结论:(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2)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此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误差分析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但实验中往往大于2∶1,原因是: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稍强;其次是氧气的氧化性很强,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实验点拨由于水的导电性很弱,产生气体的速率太慢,故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 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水的电解速率,但不影响实验结果。 巧记速记水中通入直流电,正氧负氢会出现,氢二氧一体积比,任何时候都不变。 【例】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答案:D 点拨: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它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知识点3: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导学案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常见金属矿物的照片以及资料“金属资源在地壳中的含量”引入,介绍地球上及我国金属资源情况。 2、通过实验,了解炼铁的原理,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3、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的介绍,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2、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生活动成为有机整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导学(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15---P22,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少数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如、等,其余多数以 形式存在。 2、写出下列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赤铁矿,黄铁矿,菱铁矿,铝土矿 黄铜矿,辉铜矿 3、炼铁用到的原料有、、,原理是 。 4、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实验探究:参考课本P19,活动与探究,仪器药品可以用家中常用的物品来代替,一周内完成) 5、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几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至少列举3种) 三、要点精讲: 1、铁的冶炼 A B 问题与讨论:(1)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 (2)实验现象是 (3)装置B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4)实验中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2、有关生产实际中含杂质问题的计算 例题、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3、金属资源的保护 (1)结合课前自己完成的探究实验,展示并讨论自己的探究成果,并总结出铁生锈的条件。(2)结合收集到的日常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总结分析原理是什么? 四、达标检测 1.下列情况常常会使铁制品锈迹斑斑的是() A.表面涂油B.任其风吹两淋 C.表面喷漆D.表面保持干燥 2.下列铁制品在使用和保存时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 ) A.避免铁制品长时间接触潮湿空气 B.应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 C.用铁制容器盛装食醋 D.为防止机床生锈,在机床表面上涂油 3.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现代家庭封闭阳台时的首选材料,这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 ..的是() A.较小的密度B.较大的硬度 C.良好的导电性D.较好的延展性 4.下列金属的用途与性质不相应的是() A.用铜做电线是由于其导电性良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