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农委多措并举实现机插秧量质提升
- 格式:pdf
- 大小:156.71 KB
- 文档页数:2
简析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插秧机的数量和水田面积显著增长。
江淮地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主要农作物的种类非常多,水稻的生产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但是水稻的种植以人工为主,机械化的程度较低,因而生产效率不高。
随着水稻机械化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地区选择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非常关键。
本文对水稻育插秧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1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1 育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1播种量大。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户依据自身经验作为播种的标准,常用的播种量在每盘250-300g之间,超出规范1倍以上。
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秧苗密植,其茎干直径非常小,难以培育出壮苗;江淮地区多雨水,在遇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的情况下,由于密植导致通风不畅,霉菌滋生,大面积的秧苗腐烂;由于播种量过大,秧苗移栽之后会徒增很多无效穗,付出的努力与收获之间极度不均衡,增加了额外的种植负担。
1.1.2育苗后期的水管理问题。
很多的水稻秧田中没有开挖秧沟,在后期由于水管理不善导致秧块在晴天出现干裂和龟缩,而下雨的时候由于湿度过大提秧过程中容易断裂。
在天气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秧块的干湿程度较好,后续插秧的质量也较高,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会遇上阴雨天,秧块的湿度非常大,对插秧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还有少数情况下可能遇上极端的晴热天气,没有秧沟用于出水,导致秧块没有水分的涵养出现龟缩,后期插秧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此外还存在水稻田每穴栽插的秧苗数量过多以及漏插率较高的问题。
1.2 育插秧机技术问题我国现阶段的插秧机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要想实现正常的工作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1)秧苗必须采用带土移植方式才能够进行操作,要求秧苗至少在15-20天以上,叶龄在3.5-4.5天之间,株高在12-17cm之间。
我国水稻机插秧技术发展现状1. 引言1.1 我国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重要性我国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粮食生产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劳动密集、效率低下,而机插秧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种植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机插秧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和保护水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在当前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发展机插秧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我国粮食需求,并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
我国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完善,相信我国水稻机插秧技术将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粮食生产的提高贡献更大的力量。
1.2 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历程水稻机插秧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将水稻幼苗自动插入水田的一种现代化种植技术。
我国的水稻机插秧技术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逐渐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就。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和研发水稻机插秧机械设备,实现了水稻插秧的自动化。
这一阶段主要以对机插秧机械设备进行改进和优化为主,提高了插秧效率和种植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稻机插秧技术逐渐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从简单的机械插秧到智能化、信息化的机插秧设备,不断提升了插秧效率和种植质量,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目前,我国水稻机插秧技术已经成熟,广泛应用于水稻生产中。
农民通过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插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够减少劳动力成本,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我国水稻机插秧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机插秧技术将会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更大的支持和帮助。
2. 正文2.1 机插秧技术的优势和特点水稻机插秧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设备自动将幼苗插入田地中的种植技术,相比传统的人工插秧方法,具有以下几大优势和特点:1. 提高工作效率:机插秧技术能够大幅提高插秧作业的速度和效率,减少劳动力需求,节约人力成本。
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田作业也逐渐由传统的人工方式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出现,为水稻栽培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下面将从优势和高产栽培技术两个方面来介绍水稻机插秧的相关内容。
优势:1.提高工作效率: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机插秧可以实现大规模、快速的插秧作业。
机械插秧机每分钟可以完成约4-5株水稻的插秧,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
2.保证插秧质量:机械插秧机可以保证插秧的均匀性和密度。
传统的人工插秧由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同,往往出现插秧不均匀的情况,而机械插秧机可以根据设定好的参数,实现插秧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了稻苗的生长出苗率和品质。
3.减少病虫害发生:机械插秧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机械插秧机可以将秧苗直接插入土壤中,避免了传统插秧中人工接触稻田的情况,减少了人与稻株之间的接触,从而减少了病虫害的传播。
4.节约用水:机械插秧可以实现精准灌溉,减少用水量的浪费。
传统的人工插秧中,由于插秧速度较慢,需要提前将稻田进行灌溉,导致部分水分浪费。
而机械插秧由于作业速度快,可以在插秧的同时进行灌溉,有效地节约了用水量。
高产栽培技术:1.合理选择品种:选择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根据农田条件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应当地的优势水稻品种,以便提高产量和品质。
2.优化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水稻品种需要不同的种植密度,一般可以根据品种的生长特点和地块的土壤条件来确定。
恰当增加水稻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光能的有效利用率和地下生物产物的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3.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土壤检测,并根据结果合理进行施肥。
合理的施肥可以提供水稻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4.合理灌溉管理:水稻对水要求较高,合理的灌溉管理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灌溉可以提供稳定的水分供应,保证水稻正常生长,促进产量的增加。
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机插秧的优势:
1.提高劳动生产率:传统的手工插秧需要大量的人力,而水稻机插秧可以取代大量的人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提高插秧质量:水稻机插秧可以保证一定的插秧深度和孔隙度,使得每棵水稻的生长条件相对一致,从而提高插秧质量和水稻产量。
3.节约成本:采用水稻机插秧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种植的场地和灌溉成本。
高产栽培技术:
1.优化施肥:选择合适的化肥品种和施肥时间,以实现营养平衡和减少营养损失。
2.科学管理: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要进行浇水、修剪、杀虫等管理措施,以保持作物的生长环境和健康状况。
3.适当调整种植密度:适当缩小密度可以提高每株水稻吸取养分的能力,从而达到高产的效果。
4.选用高产品种:选择高产的水稻品种,以确保得到高品质和高产量的水稻产品。
仪征市机插杂交水稻高产创建项目专业化服务工作探讨摘要开展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工作对顺利实施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项目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全面分析总结了开展专业化服务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对现代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改进服务方法,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业专业化服务;水稻高产示范;江苏仪征为使水稻高产增效创建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充分显示农业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仪征市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分别成立育秧服务专业队、机插服务专业队、肥水管理专业队、植保服务专业队、机械收割专业队等6个专业化服务组织,让这些专业服务队负责实施示范片各项技术措施。
实践证明,这些服务队在项目全程实施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组织培育与管理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时期的技术实施要求分别组织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机械操作手、病虫防治能手、有经验的农民操作能手组成不同任务分工的精干团队,保证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及时、准确、标准、均衡、高质量实施到位[1,2]。
(1)育秧服务专业队。
由农技服务中心主任任队长,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全程现场操作指导,同时组织3~5名有经验、肯吃苦、责任心强的农民为队员,分村设立育秧服务队。
每个服务队育秧期间完成33.33hm2大田的育秧任务,由于服务队成员懂技术、严操作,技术规程实施不走样,确保了大面积塑盘育秧工作的开展能够顺利实施。
专业人员待遇按周边农民打工平均工资的1.5倍发放,播种繁忙时节每天工作量大,超过8h以外的工作量按双倍工资给予补发。
技术人员农忙季节按工资额的50%补贴。
每天要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并达到技术操作要求,播种结束即给予报酬兑现。
育秧后的秧田管理配有专人指导、专人操作,责任明确,报酬严明,使育秧团队人人有责,劳有必得。
由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报酬合理,育秧专业队成员对组织满意度高,对工作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确保了任务实施到位,技术操作不走样,使得万亩示范片首次大面积推广新的塑盘育秧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并能保证足苗壮秧移栽,为大面积塑盘育秧机插打下坚实的基础。
DOI:10.16815/ki.11-5436/s.2023.31.035江苏仪征市粮食机收减损措施与成效纪晨曦,刘洪武,高子越(仪征市农业农村局,江苏 仪征 211400)摘要:粮食机收减损工作是稳产保丰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扛稳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有力抓手。
该文分析了仪征市粮食机收减损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强化组织领导、舆论宣传、技术培训指导、监测调查、监督检查等减损措施,明确了减损成效,提出持续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升农机实用技术水平等发展建议,以期有效降低粮食机械收获损失,实现增产增效。
关键词:粮食;机收减损;机具;农机手;培训;农机农艺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仪征市纪晨曦,刘洪武,高子越. 江苏仪征市粮食机收减损措施与成效[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31):59+61.仪征地处长江之滨,是宁镇扬的重要城市,全市耕地面积62.5万亩,粮食种植以稻麦为主,2021年水稻种植面积34.6万亩,小麦种植面积15.9万亩,稻麦总产量26.17万吨。
2020年,仪征市成功创成国家级、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整体农机化水平和农业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目前,仪征市高度重视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围绕收获机械与机手操作水平多举措、抓关键、提水平,全力推进机收减损,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一、粮食机收损失因素粮食作物损失的主要原因分为自然因素(不可预知因素),如大风、暴雨等灾害造成作物倒伏、歉收、田地积水等问题,造成机械作业困难;非自然因素,包括田地宜机化、收获时机、收获机具选择、作业技能水平、收获作业质量等。
1、收获机具目前农机销售市场联合收割机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机手购买时,受经销商价格折扣吸引或熟人介绍就盲目购买,不能准确判断机具的制造品质、适应性能,部分机具可能不适宜本地农艺要求,直接影响作业质量,造成较大收获损失。
当前智能化、大功率、高喂入量的联合收割机正在迅速普及,但少量老旧、几近报废的收割机仍在使用,作业性能与新机具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超过较佳使用年限的收割机一般零部件磨损严重,机具作业质量严重下降,导致机收损失较大。
仪征市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技术及推广措施
高士莘;李晓燕;张文杰;宋早芹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4(000)019
【摘要】分析了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的优势,从配制营养土、确定播期、药剂浸种、播种、秧苗管理、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育秧技术,并阐述了该技术推广的措施,以期促进仪征市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技术的推广。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高士莘;李晓燕;张文杰;宋早芹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农业委员会,江苏仪征 211400;江苏省仪征市农业委员会,江苏仪征 211400;江苏省仪征市农业委员会,江苏仪征 211400;江苏省仪征市农业委员会,江苏仪征 211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
【相关文献】
1.湘阴水稻集中育秧模式推广(1)水稻集中育秧模式及应用效果介绍 [J], 喻永华;刘明辉
2.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现状及推广建议—以新余市为例 [J], 胡梦谷;胡福根
3.实行集中育秧是普及推广机插秧技术的必然选择——对加快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思考 [J], 严章林;李晴;吕进
4.杂交水稻商品化育秧技术及推广措施 [J], 席建才
5.实行集中育秧加快机插秧技术推广——对加快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思考 [J], 严章林;李晴;吕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速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扬州市2010年提出“里下河、沿江地区率先发展,丘陵山区加快步伐,整乡整村推进”的机插秧发展方针,促进了仪征丘陵地区机插秧的发展。
仪征市水稻种植面积近2万hm2,其中约三分之二分布在丘陵地区。
丘陵地区农田地形复杂、道路崎岖,四级提水灌溉面积约占水田面积50%以上,农活费工费力。
在丘陵地区发展机插秧等农机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是一项难度大的开创性工作。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积极进行农机服务组织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创新,推行标准化育秧、商品化供秧、机械化插秧,实行先机插后全程承包农机作业模式,可以有效推进丘陵地区水稻种植机械化。
1丘陵地区影响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要因素丘陵地区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传统种植方式和农田水利条件是主要制约因素,经济基础薄弱和新技术应用缓慢是主要难点。
1.1土地分散经营,矛盾突出仪征市以丘陵地带为主,人均水田仅为0.07hm2左右,而且分散在不同的田垅,农民喜欢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作物品种和决定种植时间,作物品种五花八门,落谷育秧、栽插、成熟期不一致。
1.2土地分散、地块小,插秧机难以发挥作业优势如一台久保田插秧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工作10小时可插秧1.33hm2,而插秧机每天需转移作业地点十多次,作业效率只能发挥60%左右。
仪征市目前2~3m宽的机耕道多数变成了人行道,路面坎坷不平,一到雨天泥泞不堪,行人不便,机械更是寸步难行,还有个别村几乎没有机耕道,在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稻田中,有相当一部分田间道路不畅,农民使用的农业机械难以进入田间作业。
1.3水源条件、水利设施的制约手工插秧时,稻田主要采用漫灌方式,而机插秧要求浅水栽插、浅水灌溉,水的深度应保持在1~3cm之间。
秧苗分蘖时,还需放水晒田,对水源要求较高。
仪征市处于江淮之间,江淮分水岭横贯东西,地貌以丘陵为主,难以保障机插秧的农田用水,且多数村渠系不配套或年久失修,稻田进水、放水渠道不畅,不能适应机插秧田间管理的农艺要求。
机插秧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名称:机插秧项目实施方案1. 项目背景机械插秧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提高插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并减少插秧过程中对土壤的破坏。
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我国农业部决定推行机插秧项目,在农村地区推广机械插秧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生产效益。
2. 项目目标- 提高插秧效率:通过机械化插秧,提高插秧速度,减少人工插秧的时间。
- 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农民插秧的体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 减少土壤破坏:机械插秧可以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保护土壤资源。
- 促进农业现代化:通过推行机械插秧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3. 项目实施步骤3.1 项目准备阶段- 召开项目启动会议,确定项目实施计划和目标。
- 成立项目管理团队,明确各个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 进行项目需求调研,了解农民对机械插秧技术的需求和意见。
- 制定项目预算,确定项目所需资金和资源。
3.2 推广宣传阶段- 制定宣传方案,利用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宣传机械插秧技术的优势和效果。
- 组织农民培训班,培训农民使用机械插秧设备的操作技术。
- 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农民使用机械插秧设备,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
3.3 设备采购和安装阶段- 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农民使用的机械插秧设备。
- 与供应商洽谈,订购机械插秧设备,并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
- 组织农民参观学习,了解机械插秧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4 实施管理阶段- 建立机械插秧技术的使用和维护标准,指导农民正确使用和维护机械插秧设备。
- 建立机械插秧用户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和分析农民的使用情况和反馈意见。
- 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农民对机械插秧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水平。
4. 项目评估与总结- 定期进行项目评估,根据插秧效率和农民满意度等指标评估项目的实施效果。
- 分析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方案。
- 将项目实施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分享,推动机械插秧技术在更多地区推广。
狠抓机插秧作业质量加快发展水稻机械化
强维青
【期刊名称】《江苏农机化》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而发展水稻机插秧、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对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具利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狠抓机插秧作业质量,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机手的服务行为,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机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强维青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农机推广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33.71
【相关文献】
1.破解水稻机插秧难题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 [J], 廖启国
2.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促进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 [J], 姜爱敏
3.认真总结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经验加快推进我省水稻机插秧工作 [J], 周洪;徐兆基;陈建清
4.影响水稻机插秧作业质量的原因浅析 [J], 王忠良
5.大力推广水稻盘育苗机插秧促进水稻生产系列机械化 [J], 张树棠;佟国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插秧育、供、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汝霞;韩国路;闵思桂;倪艳云;宋桂香;宋宏梅
【期刊名称】《北方水稻》
【年(卷),期】2013(043)002
【摘要】目前机插秧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其健康快速地发展.介绍了高邮市机插秧育秧、机插的3种主要模式,分析了机插秧服务减少成本、追求利润、机械故障现象频繁、取土困难、服务面临弱化等社会问题,以及秧池质量差、备土不足、播种量大、用盘数多、窨水播种程序颠倒、苗床管理粗放、机插质量下降等技术操作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合格的农技队伍、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大补贴和考核、农技农机相结合等对策.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高汝霞;韩国路;闵思桂;倪艳云;宋桂香;宋宏梅
【作者单位】高邮市农业委员会,江苏扬州225600;高邮市农业委员会,江苏扬州225600;高邮市农业委员会,江苏扬州225600;高邮市农业委员会,江苏扬州225600;高邮市农业委员会,江苏扬州225600;高邮市农业委员会,江苏扬州225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33.71
【相关文献】
1.水稻机插叠盘出苗育供秧模式与技术 [J], 叶玉珍
2.水稻机插叠盘出苗育供秧模式与技术 [J], 黄雄;徐红辉;刘创业
3.水稻机插叠盘出苗育供秧模式 [J], 朱德峰;王岳钧;陈惠哲;徐一成;陈一平
4.机插水稻叠盘暗出苗育供秧模式示范成效初报 [J], 冯伟;寿建尧;黄淑浩
5.加快机插水稻集中育供秧的探讨 [J], 蔡亚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