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 格式:docx
- 大小:29.17 KB
- 文档页数:7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一、掌握声母表
声母是拼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正确拼读音节至关重要。
本单元要求掌握21个声母,包括:b、p、m、f、d、t、n、l、g、k、h、j、q、x、z、c、s、zh、ch、sh、r。
二、了解韵母结构
韵母是拼音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要求了解6个单韵母(a、o、e、i、u、v)和18个复韵母(ai、ei、ui、ao、ou、iu、ie、ve、er、an、en、in、un、vn、ang、eng、ing、ong)。
三、学习拼读音节
通过将声母和韵母组合,可以拼读出正确的汉字读音。
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拼读音节,并能够读出相应的汉字。
四、认识常用汉字
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常用汉字,包括家庭成员称谓(爸爸、妈妈、爷爷等)、水果(苹果、香蕉等)、动物(猫、狗等)和数字等。
五、培养语感能力
通过不断的朗读和听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六、掌握基本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画,如横、竖、撇、捺等,为以后学习书写汉字打下基础。
七、练习书写汉字
在掌握笔画的基础上,本单元要求学生练习书写简单的汉字,如"一"、"二"、"三"等。
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八、学习常用量词
量词是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数量单位的词语,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量词,如“个”、“只”、“头”等。
九、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拼音和汉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上的口语练习和朗读训练,让学生能够更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阅读初体验》。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进一步培养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要掌握一些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1.阅读理解技巧: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一些阅读理解技巧,如猜测词义、找出主题句、插图理解、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
通过这些技巧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提高阅读水平。
2.诗歌的欣赏和鉴赏:学生将学习一些常见的诗歌,并通过朗读和鉴赏的方式来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学生需要学习诗歌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拟人等,同时培养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
3.写作技巧: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如注意段落分节、遵循故事情节的逻辑、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等。
通过这些技巧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4.阅读策略:学生将学习一些阅读策略,如有针对性地选取阅读材料、遵循阅读顺序、注意阅读速度和思考等。
通过这些策略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5.文学常识:学生将学习一些与文学相关的常识,如诗歌的基本特点、古代诗人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6.阅读材料的选择:学生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通过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学生能够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提高阅读积极性。
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和写作练习。
通过这些实践的机会,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语文能力。
此外,老师和家长也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阅读和写作机会。
六上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一、词语
凉棚、大鹏鸟、朋友、苔藓、鲜美、草坪、评比、甘蔗、富庶、瀑布、爆炸曝晒、增加、赠送、憎恨、缝隙、谚语、颜色、活生生、软绵绵、农作物
尽量、袖子、抽水、柚木、斗篷、蓬松、退缩、宿舍、疯狂、生病、瓦蓝
衣柜、拒绝、规矩、喧闹、寒暄、甩开、使用、叫嚷、土壤、镶牙、蒜苗
计算、酱油、奖励、船桨、嘴唇、辱骂、蹦跳、情况、预报、遮盖、讲座
逗引、楼梯
窸窸窣窣、安安静静、瓶瓶罐罐、滴答滴答、一丝不苟、照章办事、眉飞色舞晕头转向
二、读音
缝补、裂缝,住处、处分,斗胆、斗争,瓦工、瓦刀,冲床、冲动,晃眼
摇晃,干劲、劲敌
三、积累
ABAB:瓦蓝瓦蓝、火红火红、通红通红、雪白雪白、乌黑乌黑、碧绿碧绿。
三年级第五单元的知识梳理包括以下内容:
1.主题:本单元主题是“秋天的景色”,通过学习描绘秋天的课文,
让学生们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
2.课文: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包括《秋天》、《火红的枫叶》、
《美丽的菊花》和《登上长城》。
3.词汇:学生们需要掌握与秋天相关的词汇,如“金黄色”、“红
褐色”、“枯萎”、“凋谢”、“飘落”、“舞动”、“翩翩起舞”等。
4.句子:学生们需要理解并运用一些描绘秋天的句子,如“秋天的
树叶变得金黄色”,“红褐色的叶子在风中舞动”,“枯萎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等。
5.阅读理解:学生们需要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中描述秋天的
段落和句子,并回答相关问题。
6.写作:学生们需要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子,描述自己眼中的秋
天,写一篇短文。
7.拓展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体验等方式,了解更
多关于秋天的知识和文化。
以上是三年级第五单元的知识梳理,学生们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字词积累:包括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等。
例如,“得”字有多个读音,如“děi”、“dé”、“dàng”等;“削”字也有两个读音,“xuē”和“xiāo”;“商议”和“商量”是近义词。
2. 句子积累:包括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等。
例如,“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马路的洁净。
3. 哲理句:例如,“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这句话引用俗语,说明夏天与世间万物生长的密切关系。
总的来说,人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是对于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包括语言、文学和文化方面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在考试中重要,而且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文运用也非常关键。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内容概括首先这一单元主要聚焦于几篇经典的课文,在这些课文中,作者们用他们独特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美丽的场景。
我们不仅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还能学到很多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知识点。
此外单元中还包含了一些古诗和传统文化的内容,我们可以欣赏到古人的智慧,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还有别忘了单元后的练习题,这些题目不仅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完成哦!第五单元是一个充满知识和乐趣的单元,让我们一起期待接下来的学习,一起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语文世界吧!1. 简述第五单元主题及内容概述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第五单元的知识吧,第五单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情感的单元,主题是关于生活的点滴美好与成长的故事。
这个单元主要围绕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讲述了一些温馨感人的小故事,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暖。
这个单元里,我们会遇到一些生动的人物和他们经历的事情,从中学习到生活的道理和成长的价值。
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坚持。
让我们一起期待在这个单元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故事,感受生活的无限美好!2. 强调知识点归纳的重要性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知识点归纳可是个重头戏,特别是在五年级下册这个关键阶段。
第五单元的知识点,更是不能忽视。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它们可是夯实语文基础的重要一环,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像是拥有了一把通往知识殿堂的钥匙,能让我们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更有效地进行阅读和写作。
所以呀同学们可得好好重视,用心归纳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这门学科,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住学习不是简单的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梳理一下这个单元的要点吧!二、生字新词这个单元我们的课本里可是藏着不少新朋友哦,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些新朋友吧!这些新朋友都是我们需要在本单元掌握的生字新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一节:识记认读生字词本单元的识记认读生字词主要包括:“病人、关照、抬起”等。
通过识记这些生字词,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
第二节:课文理解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包括《做顿好菜》、《大头娃娃的台灯》、《打猴子》。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应注重理解文章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关系等。
第三节:课文的背诵本单元的课文背诵主要是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可以配合录音听、学生之间互相朗读等方式进行。
第四节:语法知识点本单元的语法知识点主要包括:形容词前定语的使用和语序、趋向性动词的使用和语序、动词后的状语的使用和语序等。
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点时,可以通过例句和练习题进行巩固和理解。
第五节:作文技巧与实践本单元的作文技巧与实践主要包括巩固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如如何正确使用形容词、趋向性动词和动词后的状语等来进行写作。
学生在写作时,应注意语句的通顺和段落的连贯。
第六节:诗歌欣赏本单元的诗歌欣赏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老师可以通过诵读、解读和互动问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七节:阅读理解本单元的阅读理解主要是通过阅读短文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要注意细致阅读,理解篇章中的关键信息。
第八节:课外拓展本单元的课外拓展主要包括相关故事、古诗词等的阅读和欣赏,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广度,培养兴趣和阅读能力。
以上就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梳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字词记忆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一、文言文的尾声1. 结构文言文的尾声分为三个部分:后记、跋、纪(偏)。
2. 翻译方法在翻译尾声时,应将其与全文一起翻译,理解其全文的意义。
3. 创新表达文言文的尾声需要具备创新表达的能力,可以通过修改文言文的故事情节、结尾意义、或改变文言文的写作手法来实现。
二、古诗文选读1. 现代古诗文的层次现代古诗文的层次分为两个方面:文化和句式。
文化层次功能针对读者,需要读者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才能理解诗歌的意义;句式层次则是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通过诗歌的语言形式来传达作者的意义。
2. 古典文学与现代生活古典文学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离不开古典文学的影响,古诗文的价值在于它的丰富内涵,对于现代生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 古诗文在修养上的作用古诗文在修养上的作用在于它可以促进人的思考和感悟,帮助人们了解人生的真谛和人性的复杂性。
三、纪实文学1. 纪实文学的定义纪实文学是以客观、真实的情况为出发点,认真而深刻地描绘当下社会生活和民众情感的文学体裁。
2. 纪实文学的创作方法纪实文学的创作方法有三种,包括纪事、报告文和记录,通过记录发现、分析和反映生活中的问题,当时和未来的读者可以由此获得对生活真实的了解。
3. 纪实文学的价值与意义纪实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可以巧妙地将文学和现实联系起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生活和人性。
此外,纪实文学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促进了人类的思想和文化。
四、小说故事阅读1. 小说的基本元素小说的基本元素包括情节、人物、环境和心理。
情节是小说的总体构成,人物是小说情节的载体,环境是小说情节的支撑,心理是小说人物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刻画。
2. 阅读小说的方法阅读小说时,应从情节、人物、环境和心理四个方面入手,理解故事的主旨和目的,特别是理解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3. 小说的社会功能小说的社会功能在于它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和人性,小说通过切实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反映人的生活和意志,富有人文精神。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知识梳理一、单元总体概述本单元为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主题是“思乡之情”。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着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古诗三首》包括《泊船瓜洲》、《秋思》和《长相思》。
《泊船瓜洲》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不觉思绪万千。
《秋思》写的是客居他乡的诗人张籍,在秋风中,提笔写家信,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的词,词的上片描述了词人在行进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表现出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下片则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梅花魂》通过讲述作者与外祖父之间的故事,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桂花雨》则是通过回忆童年时代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小桥流水人家》通过描绘家乡的美景和童年趣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二、知识点梳理1、字词掌握:本单元生字较多,同学们需要认真掌握生字的读音、写法以及含义。
特别是多音字和形近字,更需要重点掌握。
2、诗词理解:本单元涉及的诗词较多,需要同学们认真理解诗词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同时,还要学习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诗意的方法。
3、语法修辞:本单元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4、阅读理解:本单元的课文较长,需要同学们在阅读时更加注重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同时,要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5、写作技巧:本单元需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如如何开头、结尾、突出主题等。
同学们可以尝试通过仿写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单元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及含义;理解诗词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难点:理解一些较难懂的古诗词和长篇课文;掌握通过细节描写来体会作者的情感的方法;学会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一年级语文五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识字:本单元需要掌握的生字包括“春、去、还、来、不、少、牛、果、鸟、早、书、尺、作、业、本、木、林”等。
学生需要正确认识并书写这些生字,理解并记忆每个生字的读音和含义。
2. 词语:本单元需要掌握的词语包括“春天、回来、多少、黄色、猫咪、旁边、苹果、书包、尺子、作业、本子、树木、森林”等。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并能够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3. 句子:本单元需要掌握的句子包括“春天到了,花儿开了;小鸟飞回来了;我有很多好朋友;这只小猫真可爱;书包里有很多书;我有一把尺子;我要写作业;本子上有许多字;树木可以绿化环境;森林是动物的家园”等。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并能够在生活中正确运用。
4. 阅读理解:本单元需要学生通过阅读短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写作:本单元需要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掌握简单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知识点梳理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1.对称轴的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2.找到对应点的连线,如果连线的中点都在一条直线上,说明是其图形的对称轴.3.掌握一般图形的对称轴数目和位置对于快速判断至关重要.知识点二: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一定的度数1.平移:平移前后图形的大小、方向、角度不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2.旋转:(1)三维旋转: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2)二维旋转: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知识点三: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图案1.一个长方形(或正方体)沿一条边旋转就会成为一个圆柱.2.一个已知半圆,以直径为轴翻转后的图形与已知半圆能变成一个圆.3.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一条直角边旋转就会变成一个圆锥.考点一: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典例分析例1.(2020秋•罗湖区期中)这些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一条对称轴,由此即可确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及位置.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第一个图形有1条对称轴,第二个图形有2条对称轴,第三个图形有5条,第四个图形有1条对称轴,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条、2条、5条、1条.【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的灵活应用.真题分析1.(2019春•新华区期末)下面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作答: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一条对称轴.解:据分析可得:故答案为:无数、0、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定义及对称轴的条数,熟记常见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即可解答.2.(2018秋•武侯区月考)写出下面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解:故答案为:1,2,1.【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找出对称轴,看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3.(2015秋•连州市期中)你能找到几条对称轴?画一画,并填写在()里出【分析】根据对称轴的定义可知,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由此可以确定上图中对称轴的条数.解:【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特征和对称轴的条数.考点二: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一定的度数典例分析例2.(2015春•兴国县校级月考)悉心连一连.【分析】我们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由于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对边相等,长方形或正方形以它的一边为轴旋转一周,它的上、下两个面就是以半径相等的两个圆面,与轴平行的一边形成一个曲面,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就成为一个圆柱;一个直角三角形,以它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它的一面就是一个以另一条直角边为半径的一个圆面,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形成一个曲斜面,由于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点在轴上,旋转后还是一点,这个直角三角形就形成一个圆锥;一个半圆,如果以它的直径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后会得到一个圆.解:连线如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应用.真题分析1.(2014春•海原县月考)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3)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在位置.(4)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分析】根据旋转的特征,一个图形绕某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度数后,某点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可得到图形B;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可得到图形C;图形B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可得到图形D;图形C顺时针方向旋转90°可得到图形D.解:如图,(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3)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所在位置是图形D.(4)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点评】旋转作图要注意:①旋转方向;②旋转角度.整个旋转作图,就是把整个图案的每一个特征点绕旋转中心按一定的旋转方向和一定的旋转角度旋转移动.2.(2014•海安县模拟)小红用彩纸和小棒做了一面长方形的彩旗(如图).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彩旗旋转一周所成的形状.你知道旋转后红色和黄色部分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分析】黄色直角三角形围绕直角边旋转后的形状是一个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圆锥体;红色直角三角形不是围绕直角边旋转的,所以不能形成圆锥体.长方形彩旗旋转后的形状是圆柱体.红色部分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减去圆锥的体积.解:黄色部分体积:3.14×42×3×=3.14×16=50.24(平方厘米)红色部分体积:3.14×42×3﹣3.14×42×3×=3.14×42×3×(1﹣)=3.14×32=100.48(平方厘米)答:旋转后黄色和红色部分的体积分别50.24立方厘米和100.48立方厘米.【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关键明白,一个直角三角形只有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才能得到一个以旋转边为高,另一直角边为底面半径的圆锥,图中只有黄色直角三形才能形成圆锥,而红色三角形则不能,它与黄色三角形组合起来是一个长方形,旋转形成圆柱,只有用圆柱的体积减去圆锥的体积才能求出红色三角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3.(2014春•博野县校级月考)想一想,连一连.【分析】长方形绕长(或宽)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直角三角绕一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锥;半圆绕直径旋转一周得到一个球体;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台;结合图形要看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解:【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立体图形中旋转体,也就是把一个图形绕一条直线旋转得到的图形,要掌握基本的图形特征,才能正确判定.考点三: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图案典例分析例3.(2013春•青铜峡市期中)你知道下面的花边是怎么得到的吗?自己试着设计一组吧!【分析】观图可知:花边是三角形平移后得到的图形;先在图中画一个小旗,然后根据旋转图形的特征,将图中的小旗绕点O顺(或逆)时针旋转90°,点O的位置不动,其余各边都绕点O旋转90°,再旋转90°,再旋转90°,然后再平移即可得到如图美丽的图案.解:由分析作图如下:【点评】本题是考查用平移或旋转设计图案,用平移或旋转设计图案是根据图形平移或旋转后大小、形状不变、位置变化这一特征设计的.真题分析1.(2013春•西安期中)你能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下面的图形吗?试一试吧.【分析】(1)首先画出正方形,然后分别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为圆心,以边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出其余的4段弧即可;(2)首先画出正方形,然后分别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为圆心,以边长为半径,画出其余的4段弧即可;(3)首先画出正方形,然后分别以正方形的四条边中点为圆心,以边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出其余的4段弧即可;(4)首先画出正方形,然后分别以正方形的四条边的中点为圆心,以边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出其余的4段弧;最后以正方形的中心为圆心,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为半径,画出正方形的外接圆,再去掉正方形的四条边即可.解:根据分析,可得(1);(2);(3);(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组图能力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每个图形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2.(2013春•城厢区期末)下面图形是由一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是平移的在括号里画“﹣”,是旋转的在括号里画“○”.【分析】根据平移的意义“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作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和旋转的意义“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来解决问题.解:如图,(1)旋转,(2)平移,(3)首先平移,然后逆时针旋转90°.故答案为:o,﹣,﹣o.【点评】熟练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意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2013春•湖北期末)利用旋转画一朵小花.【分析】把原图绕点O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180°、270°即可成为一朵小花.解:利用旋转画一朵花如下:【点评】根据图形旋转的特征,把原图绕O点旋转时,点O的位置不动,其余各点(线段)均绕点O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角度,旋转成一朵美丽小花.。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盘点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要学习了以下知识点:
识字:认识了会意字“小”“土”“尘”“人”“从”“众”“林”“森”等。
写字:会写“在”“后”“我”“好”等 4 个汉字。
偏旁部首:掌握了“女字旁”“宝盖头”“月字旁”“提手旁”“八字头”等偏旁部首。
词语:积累了“你们、家里、上山、三年、男生、蓝色、写字、报纸”等词语。
标点符号:认识逗号、句号,并能在句子中正确使用。
口语交际:能够用“……在……”的句式介绍自己和家庭成员。
阅读理解: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小小的船》,感受夜空的美丽。
古诗积累:背诵了古诗《咏鹅》,了解了作者骆宾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四声的学习: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的学习及辨别。
2. 声母的学习: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的学习及辨别。
3. 正确书写汉字:学习常用汉字的书写方法,培养正确的字体、字形和笔画顺序。
4. 词语的辨析:学习相似意思的词语辨析,如“打”和“敲”,“离开”和“走开”等。
5. 词组的学习:学习常用的词组表达方式,如“大家好”、“有礼貌”等。
6. 四书五行的学习:学习《弟子规》中的内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
7. 故事理解: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8. 表演和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一、简易方程
1. 用字母表示数
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比如一个未知数、变化的数、运算定律等等。
当字母与数字相乘时,数字要写在字母前面,乘号可以省略,比如 5×x 可以写成 5x 。
当 1 与字母相乘时,1 可以省略不写,比如 1×x 就写成 x 。
2. 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比如说,5 + 3 = 8 是等式,但不是方程,因为里面没有未知数。
3. 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4. 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解方程的时候,咱就根据等式的性质来操作。
5. 实际问题与方程
遇到实际问题,咱可以设未知数,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来解决。
比如说,小明有 x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 2 倍还多 3 个,小红有11 个苹果,那就能列出方程 2x + 3 = 11 ,然后解出 x 的值,就知道小明有几个苹果啦。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让你在数学的海洋里畅游无阻,加油哦!。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第一、本单元主要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以《诗经选录》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古代诗歌,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也通过学习《关雎》、《小雅》等古代诗歌,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第二、主题词汇解析及解释1. 《诗经》:我国古代文献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家的政治、经济、宗教和风俗习惯。
2. 《关雎》:《诗经》中的一篇诗歌,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抒情诗之一,描写了古代爱情的甜蜜和痛苦。
3. 《小雅》:《诗经》中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
4. 传统文化: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创造的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礼仪、科技等各个方面。
第三、主题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经》中的《关雎》、《小雅》等古代诗歌,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诗歌,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特点。
学生也能够通过诗歌的学习,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深化理解与知识拓展1. 通过学习《关雎》、《小雅》等古代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深情笔触,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2.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风俗习惯,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和认识。
3. 通过学习《诗经》中的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厚底蕴,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了解将更加深入。
第五、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深切感受到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古代诗歌中的情感、哲理和文学技巧,不仅让我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诗歌创作有了更深的感悟。
这些古代诗歌也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中,成为我心灵深处的一片净土。
部编版三上第五单元基础复习【学问梳理】第五单元基础学问梳理一、易读错的字搭:左窄右宽,“合”的撇、捺要伸开放。
嘴:中“口”窄小偏上,右边上半部分短扁,下半部分瘦长。
沙:“少”的第四笔撇要写长吞:撇、捺写伸展,“口”宜小。
蒲:上边宽扁,“艹”宜写宽,“甫”不宜过宽,横画间距均匀耍:留意上部是“而”,不是“西”钓:左窄右宽。
不要遗忘最终一笔“、”拢:左窄右宽。
不要遗忘最终一笔“、”。
察:上下窄中间宽,中间撇、捺要伸展,上中下对正。
趣:中“走”平捺稍长,托住上部,“取”略窄。
三、一字组多词。
搭(dā)搭配搭车搭台父(fù)父亲祖父神父舱(cāng)船舱机舱货舱沙(shā)风沙沙滩沙土啦(lā)好啦错啦夫(fū)渔夫农夫轿夫翠(cuì)翠绿翠竹翠鸟漂(piāo)漂移漂泊漂洗嘴(zuǐ)嘴巴张嘴多嘴悄(qiāo)悄然静静静吞(tún)吞吐忍气吞声蒲(pú)蒲草蒲扇蒲苇英(yìng)英语英国英俊盛(shèng)盛开盛情盛饭耍(shuǎ)玩耍玩耍耍猴哈(hā)哈腰哈欠哈气欠(qiàn)欠条欠缺欠佳钓(diào)钓鱼钓竿垂钓察(chá)观看察觉视察趣(qù)爱好趣味风趣喜(xǐ) 宠爱喜悦欣喜睡(shuì) 睡梦沉睡睡眠答(回答) 父(父亲) 响(响声) 沙(沙子) 悄(静静静) 搭(搭船) 爸(爸爸) 向(方向) 纱(纱巾) 哨(口哨)吴(吴国) 捕(捕获) 要(要好) 钓(钓鱼) 欠(哈欠)吞(吞下) 铺(铺路) 耍(玩耍) 钩(鱼钩) 吹(吹气)捶(捶打) 蒲(蒲扇) 英(英语) 盛(盛开) 察(观看)睡(睡觉) 捕(捕获) 央(央求) 成(成功) 祭(祭祀)趣(好玩) 羽(羽毛) 喜(宠爱) 喊(喊声) 拢(合拢)取(取得) 习(习题) 嬉(玩耍) 咸(咸味) 胧(朦胧) 六、重点词语搭船母亲沙啦响声羽毛翠鸟用力嘴巴吞下好哦捕鱼乡下窗前盛开经常玩耍绒毛假装哈欠钓鱼而是观看合拢好玩宠爱睡觉起床外祖父静静静蒲公英一本正经七、近义词秀丽—秀丽莫非—莫非时候—时间认真—认真盛开—开放假装—伪装傍晚—黄昏观看—观测合拢—收拢假装—伪装欢快—欢快一本正经—不苟言笑八、反义词秀丽—丑陋告知—隐瞒静静静—闹哄哄合拢—张开认真—马虎盛开—凋谢合拢—张开欢快—哀痛可爱—可恶好玩—乏味宠爱—厌烦经常—间或九、词语解释静静静:形容格外安静,没有声响。
语文六上五单元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细思巧语1. 细思巧语的起源:《细思巧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撰写的一篇议论文,通过剖析“言之隐峥嵘”领会其含义。
2. “巧语”的含义:指的是善于巧妙地运用语言,能够表达深刻意义的言辞。
3. 文学鉴赏素养: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如《论语》、《史记》等,培养对古代文言的理解和运用。
4. 修辞手法的学习:本单元主要讲解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修辞手法的应用。
第二单元:诗歌鉴赏1. 古诗文的特点:对古诗文的特点进行介绍,包括字字珠玑、含蓄意蕴等。
2. 《古诗文鉴赏》:学习《琵琶行》、《静夜思》等古诗文,感受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3. 诗歌的形式:对诗歌的韵律、格律进行介绍,拓展学生对诗歌的认识。
4. 诗歌的写作:通过学习古诗文,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展开诗歌写作的训练。
第三单元:散文鉴赏1. 散文的形式特点:介绍散文的特点,包括自由的形式、广泛的内容等。
2. 《散文鉴赏》:学习《岳阳楼记》、《父亲》等名篇,领略散文的意境和魅力。
3. 散文的语言运用: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4. 散文的创作:引导学生通过模仿经典散文,展开散文创作的练习,拓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单元:实用文阅读1. 实用文的类型:介绍通知、广告、寻物启事等实用文的类型和特点。
2. 实用文的结构:分析实用文的组成结构,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署名等要素。
3. 实用文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实用文的阅读,掌握实用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实用文的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模仿实用文的写作,提高实用文的应用能力。
第五单元:写记叙文1. 记叙文的特点:介绍记叙文的特点,包括时间顺序、人物描写等。
2. 《记叙文写作》:学习《勇敢的母亲》、《捉泥鳅》等记叙文作品,感受记叙文的真情流露。
3.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结构,包括起承转合的布局、情节的安排等。
七下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一、字词17.《紫藤萝瀑布》瀑布pù bù迸溅bèng jiàn 挑逗tiǎo dòu 凝望níng wàng忍俊不禁jīn 繁密fán mì笼罩lǒng zhào 枯槐kū huái遗憾yí hàn 仙露琼浆qiòng18.《一颗小桃树》忏悔chán 哆嗦duōsuo 矜持jīn chí执着zhízhuó服侍fú shì猥琐wéi suǒ渺小miáo xiǎo 魂魄hún pò幼稚yòu zhì颤抖chàn dǒu 赤裸chì luǒ褪tuì气血方刚 gāng 轰轰烈烈hōng 祸不单行xíng 19.《外国诗二首》瞬间shùn jiàn 涉足shè zú萋萋qī qī幽寂yōu jì伫zhù立: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仙露琼浆:古代传说中神仙所喝的美酒。
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来指极少,不多见。
盘虬卧龙: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
迸溅:向四处飞溅。
伶líng仃dīng:瘦弱无力的样子。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忍俊,含笑。
矜持:自鸣得意;自负。
孱càn头:称呼软弱无能的人。
猥wěi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忏悔: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忧伤、愁闷。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霎时,刹那。
怀恋:动词,怀念依恋。
人迹:人的足迹。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
二、课文概要1.《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
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红豆》等,散文集《丁香结》。
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本文选自《铁箫人语》。
《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不足以使人畏惧人生,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的信念,扬起生命的风帆,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2.《一棵小桃树》的作者是贾平凹,他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浮躁》《兵娃》等。
《一棵小桃树》作者叙写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风雨中摇曳的小桃树的情景,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借此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
3.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国籍)诗人普希金,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诗人满怀生活热情,以劝告的口吻,热诚坦率地表达自己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诗歌用象征手法谈人生道路的选择的问题。
4.《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面对悠悠天地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内心忧愤孤苦。
《望岳》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多角度望泰山,面对高大巍峨、神奇秀丽的泰山发出要征服一切困难,勇于进取的豪迈气概。
《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中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
诗人告诉我们只要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崭新境界。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诗中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三、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导读(一)内容简介《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书中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随“诺第留斯号”潜水艇船长尼摩及两位同伴一起周游海底的故事。
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掉到怪物的脊背上。
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
潜水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做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进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
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水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资源来提供能源。
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
尼摩船长对战俘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他不允许他们离开。
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
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例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连接在金属梯子上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诺第留斯号”;在印度洋的采珠场,他们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救下尼摩船长;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和开水把底部厚10米的冰层砸薄,用潜艇的重量压碎冰块,逃到大海;在大西洋,“诺第留斯号”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不幸惨死;在北大西洋,“诺第留斯号”遇到一艘英国驱逐舰(这艘驱逐舰的国籍在原文中并未说明,在《神秘岛》中才说明是英国的)的炮轰,除那三位俘虏外,所有船员个个义愤填膺,用“诺第留斯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
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
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航行线路: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四、重点古诗文要点梳理(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赏析:第一二句: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来者:后世求才的明君。
这两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
第三四句: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悠悠(幽幽)怆(仓)(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第一二句: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此句使用设问,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
“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未了”是表现山势坐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
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两句: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这句写近望之势。
一个“钟”字使用拟人手法,生动有力写出大自仿佛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泰山,突出泰山秀美无比。
“割”字形象贴切,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表明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突出泰山的雄伟挺拔。
四、六两句: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故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两句写细看之景,并由静转动。
“荡胸生曾云”用层云衬托出山高。
“决眦入归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
最后两句:终有一天要登上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这句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直抒胸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凌”字是“登上”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登顶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曾(层)眦凌(临)(三)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前两句: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使用夸张手法,突出塔之高。
后两句: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1. 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自(只)身(生)(四)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首联: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足。
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表现村民的热情好客。
“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腊酒,指腊月所酿的酒。
豚,是小猪,这里指猪肉。
足鸡豚,指菜肴丰足。
颔联: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时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写山间水畔的优秀景色,写景中寓含困境中蕴含希望的哲理,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颈联: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农家祭社祈年,满怀对丰收的期待。
陆游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乡村的热爱。
尾联:今后如果还能趁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无时”,即随时。
使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五)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广大无边。
“白日斜”,夕阳西斜。
诗中用“浩荡”来形容离愁,说明愁绪之深。
这个“愁”是对国事的忧虑,体现作者的爱国之心。
“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是说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地方,体现作者回归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