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马涛外国经济思想史讲义 外国经济思想史课程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编码:110213210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手段:板演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说、经济范畴和规律产生发展的历史。
揭示经济学说在社会经济发展变革和阶段斗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经济理论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使学生能针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实践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自觉参与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同时为学习其他分支经济学科理论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绪论学习,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及其目的。
教学重点: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内容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经济学说史的学科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一、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内容及其特点。
二、经济学说的历史发展。
三、学习研究经济学说史的目的。
思考题:名词解释经济学说史问答题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了解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及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一、概述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四、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第二节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一、概述二、古代罗马奴隶主的经济思想三、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一、概述二、阿奎那的经济思想三、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四、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经济思想思考题:名词解释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2.柏拉图的“理想国”3.瓦罗的《论农业》4.公平价格问答题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2.简述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及其特点。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重商主义的主要经济思想,并了解重商主义在英国和法国实践的效果和意义。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绪论:经济学说史概述一、经济学、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二、经济学说前史概述三、经济学说史的阶段划分与流派演变第一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经济学说第一节重商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的一般特征;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英国重商主义和托马斯·孟;法国重商主义和柯尔培尔主义。
第二节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者威廉·配第;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者布阿吉尔贝尔。
本章重点: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一般特征及古典经济学创立者威廉·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观点。
难点: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区别;为什么说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创始者得的重大理论贡献。
复习思考:1、主要名词: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贸易平衡论、古典经济学2、思考题:①重商主义为什么会把财富的直接源泉归结为流通领域?②简述重商主义的政策特点。
③简述马克思对配第劳动价值理论的评价。
第二章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先驱——重农学派与魁奈第一节重农主义体系的基本特征重农观点;自然秩序;封建外貌。
第二节魁奈的经济主张“纯产品”学说;财富的流通——《经济表》;赋税论;自由放任思想。
第三节杜尔哥的经济学说本章重点: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基本特征及魁奈《经济表》对社会再生产的理论总结。
难点:《经济表》怎样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流通过程。
复习思考:1、主要名词:重农主义、自然秩序、纯产品2、思考题:①简述重农体系的基本特征。
②试述《经济表》在方法论方面的启示及其经济理论史上的意义。
第三章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亚当·斯密第一节亚当·斯密的生平和著述时代背景;思想渊源;生平和著述。
第二节《国富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国富论》的主题和结构;方法论基础。
第三节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三个阶级和三种收入;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经济机制和经济政策。
本章重点: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方法论基础、理论体系及其主要经济观点。
经济学说史课程大纲【课程功能】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为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同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内容介绍】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学分:3学分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学科基础课主要内容:以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历史,探寻经济学说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课程特色】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时间顺序考察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本课程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在国内首先设置,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教授为主编,编撰了国内第一本《经济学说史》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该教材1979年经修订再版,为国内最早的权威经济学说史教材。
为适应经济学说史教学需要,1992年出版陈孟熙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教程》,将经济学说史考察范围的下限从19世纪末的马歇尔经济学说后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说。
该教材2003年又出版了修订后的第二版。
2003年由姚开建主编出版了新的《经济学说史》,在原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基础上,将20世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全部列入经济学说史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本课程作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
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把握讲授内容的详略程度。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意介绍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之间的联系,突出说明主要经济学范畴或概念的演变,以帮助学生在了解经济学说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记住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探索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课程在教师课堂讲授之外,还辅以课堂讨论、学生主题发言等教学形式。
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不拘形式、随时提问,进行灵活的师生对话,并根据学生的问题,相应增加讲授内容,特别是增加与现时经济学理论特点讨论有关的内容。
《中国经济史》教学大纲绪论教学目的:经济史是经济发展的历史,它是理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之一,中国经济史是经济史的主要内容之一,研究对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绪论教学的目标在于说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与学习的意义;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方法与范畴;以及《中国经济史》教材的结构与特点。
教学手段和方法:PPT多媒体,教师讲授、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课程学习要求和建议:教学课时设定为1课时,相关理论与方法可以采取指定阅读文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重点难点、课程主要内容:1.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
2.经济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主要范畴。
3.学习经济史的意义。
本教材的结构与特点:本教材的基本框架结构由绪论和上、中、下三篇构成。
绪论阐明本教材的研究对象、指导思想、理论方法与范畴、教材结构特点;上、中、下三篇分别讲述中国古代、近代与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在每一篇的第一章对该时代经济发展的起源(始)进行考察,在最后一章对这一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总体概括和评价。
本教材的特点是:1.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时序为纵向主线,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分别从农业(畜牧业)、工业(手工业)、第三产业对古代、近代和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进行阐述;2.将资源与环境的变迁纳入经济因素的分析;3.将中国的经济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考察。
思考题1.简述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2. 简述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
3. 说明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4. 从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出发论述学习经济史的意义。
参考文献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吴承明:《经济史:历史关于方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西方经济学流派》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21023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流派英文名称:School of Western Economic Thought开课学期:6学时/学分:72 / 4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蒋自强史晋川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参考书:1、吴易风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丁冰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3、刘涤源,谭崇台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修订本(下)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胡代光、厉以宁主编:《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执笔人:魏晓彬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西方经济学流派》是经济学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其他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和各流派之间的关系,并对其理论内容有全面系统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做出相应判断,吸取其中合理的、科学的和先进的部分,并对其中庸俗和错误的观点给予批判,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系统了解主要的西方经济学流派,并结合其产生时代和主要理论内容进行分析。
2、系统掌握本门课程所学习的主要经济学家和他们的理论。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注意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言(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当代主要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掌握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一、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一)古代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公元15世纪)(二)近代西方经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6世纪-19世纪60年代))(三)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四)当代西方经济思潮(20世纪30年代-20世纪90年代)二、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一)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的含义(二)主要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考核要求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当代西方经济思潮第一章新古典综合派(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古典综合派的产生,理解其理论特点;掌握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及经济政策主张。
经济思想史复习纲要1.经济学历史属性的涵义①表明经济学理论功能主要是解释世界和认识世界,即经济学不过是对历史状况的归纳性判断②经济学属于历史的规定表明它在说明已经发生的事件时有可能真实,它可以在人类思维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但不属于未来,更不属于未来的真实世界,它也就永远只能在经济实践创造未来的经济活动中产生某种不确定性的启示作用③还表明任何理论和学说都只有相对的真理性,经济学理论生命是有限的,通常只有历史真理的价值。
只有那些历史的阐释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经济问题与经济现象而形成的历史性的理论,结论才是科学的。
2.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在既定的评价标准下,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的某种逻辑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做客观的分析,它遵循假定演绎分析的模式,在确定的假设条件下,分析主要的经济要素与结构,理清各种经济要素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关系,在给定初始状态后,构造理想的模型并据此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至于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不予问津。
规范经济学:考察经济活动的评价问题,从活生生的经济现实或经验数据入手,讨论经济现象的历史发展规律,讨论经济现实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经验性理由与奥秘,理解各种经济制度变迁的社会动力与原因,同是根据历史经验发展的逻辑演绎,推论着人类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前途,解释着经济现实与现象为什么如此存在的状况。
3.任何经济理论和学说都具有相对的真理性4.经济学理论是否科学的判定标准只有那些历史地阐释了一定历史条件的历史经济问题与经济现象而形成的历史性的理论,结论才是科学的5.范式的涵义和功能涵义:范式起源于希腊文,语言学词根、词源。
今指在一门科学里面被人们共同接受、使用并作为交流思想的共同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
功能:①范式为一门科学研究者在相当长的历史是期里提供某种共同的理论信念②范式内在的蕴含着独特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③范式有一套以自己的信念或基本观念为背景的概念和文字表达系统④范式具有组织功能,表现为范式对一门科学的从业者具有感召力6.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逻辑范式与范式的转换7.最早的经济思想古希腊奴隶主的经济思想8.柏拉图在《理想国》里面提出了所谓跟人类理性相一致的正义的原则组织奴隶制国家。
绪论(4学时)一、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前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学说史三、政治经济学史的基本历史线索四、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方法五、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意义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第一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前史——重商主义(4学时)第一节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线索和基本内容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线索(一)早期重商主义(二)晚期重商主义二、重商主义的基本内容第二节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一、早期重商主义(一)内容(二)代表人物二、晚期重商主义(一)内容(二)代表人物第三节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前史一、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前史二、重商主义的地位与作用本章重点:为什么说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前史?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异同。
本章难点: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第二章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学说(4学时)第一节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概述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含义二、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一)地位(二)作用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一、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二、配第的生平、著作与经济理论(一)生平(二)著作(三)经济理论第三节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一、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二、布阿吉尔贝尔的生平、著作与经济理论(一)生平(二)著作(三)经济理论本章重点:如何评价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配第的价值理论;布阿吉尔贝尔关于农业的思想本章难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阶段;配第的劳动价值论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第三章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重农学派(4学时)第一节重农学派的产生一、重农学派产生的历史条件二、重农学派的地位与作用(一)地位(二)作用第二节魁奈的经济学说一、魁奈的生平、著作(一)生平(二)著作二、魁奈的经济学说第三节杜尔哥的经济学说一、杜尔哥的生平、著作(一)生平(二)著作二、杜尔哥的经济学说本章重点:重农学派的特点;魁奈的经济表本章难点:魁奈的经济表;魁奈的阶级结构理论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四章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6学时)第一节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经济条件二、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政治、社会条件(一)政治条件(二)社会条件第二节斯密的生平、著作和研究方法一、斯密的生平二、斯密的著作——《国富论》二、斯密的研究方法第三节分工、交换和货币理论一、分工理论二、交换理论三、货币理论第四节价值理论一、价值决定理论二、价值理论的评价第五节三个阶级和三种收入的理论一、三个阶级理论二、三种收入理论第六节资本、生产劳动和再生产理论一、资本理论二、生产劳动理论三、再生产理论四、斯密教条第七节斯密的经济政策观点一、自由经济理论二、政府理论三、税收理论本章重点:斯密的价值理论;斯密的三种收入理论;斯密的经济政策观点本章难点:斯密的价值理论;斯密的经济政策观点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五章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李嘉图的经济学说(6学时)第一节李嘉图的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李嘉图经济学说产生的经济条件二、李嘉图经济学说产生的政治、社会条件(一)政治条件(二)社会条件第二节李嘉图的生平、著作和研究方法一、李嘉图的生平、著作(一)生平(二)著作二、李嘉图的研究方法第三节价值理论一、价值理论的内容二、对价值理论的评价第四节货币理论一、货币理论的产生二、货币理论的内容第五节分配理论一、分配理论的产生二、分配理论的内容第六节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理论一、自由贸易理论二、和比较成本理论第七节积累和再生产理论一、积累理论二、再生产理论本章重点:李嘉图的价值理论;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比较成本理论。
《经济史》(中外)课程教学大纲绪 论一、经济学大师谈经济史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范畴三、经济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经济史的研究动态及研究方法五、课程安排与参考书第一篇 古代东西方经济生活的类型及发展特征第一章 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类型、特征第一节 农业革命-------四大文明发源地与农业(历史学与地理学的方法)“经济之源”-------农业-------粮一、农业革命的发生及在经济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教材P251、第一次农业革命的内涵,从“采集、狩猎经济”“种植、畜牧业经济”这个转变是“质变”,因此称之是“农业革命” 教材P26 2、农业革命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① 西亚两河流域 ② 埃及尼罗河流域 ③ 中国黄河流域④ 印度和流域3、农业革命产生的重要影响①财产制度产生需求 供给 研究经济史的意义也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各国经济发展的路径的状况a 、 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②农业本身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能力的进步——技巧(技术)③农业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进步⑤ 为其他经济形式(村、营、乡、镇)第二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自学)主要掌握“东方普遍奴隶制”问题第三节专制主义国家制度(教材P34)问题:为什么在东方的国家类型及制度特征方面表现为专制主义呢? 有哪些直接、间接原因?特别是在经济史领域有哪些因素成为了专制主义国家制度的基础(经济基础)?一、东方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1、 国王为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统治方式)解析:教材P342、 灌溉系统发达(组织方式)解析:教材P34-35无论埃及、还是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河流漫长,通过像西方(意大利)那样的有商人、企业主自愿联合“治水”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在东方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
因此“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教材P35中国的“大禹治水”二、以埃及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的特征1、 特征:以法老为核心统治者的金字塔式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法老——贵族——奴隶主——农民——奴隶2、 评价:① 积极方面:制度的催生② 消极方面:等级制度森严,对土地实行国有三、巴比伦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1、《汉穆拉比法典》 P382、巴比伦专制主义国家的特征① 国王拥有对土地支配权b 、财产制度诞生 组织结构 制度的变革与变迁②私有制开始出现③父权制家庭发达四、印度五、中国第四节城市和工商业▲城市经济起源▲城市化问题一、城邦国家和城市1、城市出现的四个标准及三个条件①四个标准——四个方面:分工;城防、围墙;人口;房屋建筑、道路交通②三个条件——周边有发达的农业;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有较发达的贸易2、城邦文明的诞生 [意味着工商业发展]①苏美尔城邦——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②帝国城邦——巴比伦文化时期③商业城邦——腓尼基人④古代印度、中国关于城、城邦文明的记载二、古代工商业的起源1、手工业——制造物品①古埃及:P42 石材加工、建筑、金属加工、造船、织物②古中国:P43 商代手工业制品大量诞生于手工业作坊手工制品种类多,做工细腻2、商业——交换物品(从物物交换到出现具有货币职能的物品的出现)①古埃及的“进出口贸易”往来增大——物物交换为主②中国货币关系大发展(海贝——骨币——铜币)第五节亚细亚生产方式一、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1、“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的由来——马克思提出 P432、“亚细亚生产方式”引发的论争 P44①普列汉诺夫与列宁针对P44第三段②马扎亚尔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论断引发争议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1、土地所有制为公有制(国有:国王,皇帝一人所有)2、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为左基本的生产单位 P45(这种自然经济的特征: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导致生产目的成为自给自足,导致农村公社独立并得以长期存在)三、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1、研究误区(或对前人的概括)2、马克思的观点3、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与西方之间的差别(重要!)P46第二章古代西方社会经济生活的类型及发展特征▲关于“东西方经济形态起源”的论证实际上是对“东西方经济形态的历史路径”的考察,提出“历史路径”这个概念,列举相关实例,解释它在解决经济问题上的重要性,这是用“历史学”解决“经济学”的具有实效的方法。
《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741010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s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经济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6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
课程的任务在于简要介绍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想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政策主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思潮和发展动态,以加深学生对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经济政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素质。
通过对西方主要经济学思想的介绍、分析和比较,使学生的经济学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扩展,引导学生把握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趋势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走向,使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对其中有用的理论、观点、方法更可以为我所用。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对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想的介绍与评论,要求学生对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的人物、观点、理论内容、分析方法及政策主张有比较广泛的了解,以引导学生把握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趋势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新动向。
提升学生理论思维和创新思维水平,注意引导学生采取辩证的态度汲取科学合理的经济思想,为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实施说明在讲授时要集知识性、学术性与通俗性于一体,以便使学生以一种较为简洁的方式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把握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和政策的不同见解,并且能够利用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分析中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围绕本大纲,结合课堂讨论,思考题和课外作业,凸显各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重点,完成各章和整个课程的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讲授、课堂讨论、思考题和作业均须联系当今现实,并与现代经济理论相结合;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的方法论,运用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从现代化的过程中去理解历史中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去理解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经济制度及制度变迁过程。
经济学系《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课程代码:ZX1019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学分:2学时:36(理论学时:36;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经济学专业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面向经济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授经济学说史的基本概念、古希腊罗马的经济思想、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斯密经济思想、李嘉图经济思想、米尔经济思想、边际革命的奠基者、马歇尔的经济学说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经济学说历史理论发展的脉络、重大经济理论流派的基本思想;2.深入阅读经济学说史的经典著作,理解和掌握经济学说的基本分歧所在;3,熟悉不同经济思想分析方法和政策建议;4.对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前沿与实证分析方法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能够独立完成一篇有独立见解的论文。
三、课程考核要求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不同经济学思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经济学说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口头考试,采取演讲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演讲考试占70‰›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经济学说史》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一章古希腊罗马的经济思想 2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3第三章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3第四章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先驱者 4第五章法国重农学派及其先驱者 2第六章斯密的经济思想 2第七章李嘉图的经济思想 4第八章萨伊的经济思想 4第九章米尔的经济思想 2第十章边际革命的奠基者 2第十一∙章边际革命的发展与深化 4第十二章马歇尔的经济思想 4合计36第一章古希腊罗马经济学说史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古希腊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古希腊罗马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西方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李晓编写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18 目录前言 (323)绪言 (324)一、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学科特点 (324)二、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意义及必要性 (324)三、西方经济思想史的主要线索 (324)第一章欧洲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 (325)第一节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325)一、古希腊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25)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325)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325)四、亚里斯多德的经济思想 (325)五、古希腊文化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 (325)第二节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325)一、古罗马经济产生的背景 (325)二、古罗马农学家的经济思想:对于农业的重视。
(325)三、古罗马哲学家的经济思想:西塞罗对大商业的重视。
(325)四、古罗马法学家的经济思想 (326)思考题 (326)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327)第一节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概述 (327)一、重商主义概述 (327)二、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27)三、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 (327)第二节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思想 (328)一、重商主义的基本特征 (328)二、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328)第三节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影响 (328)一、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328)二、重商主义的观念持久地影响了人们对于商业活动的态度。
(328)三、重商主义的政策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
(328)思考题 (328)第三章英国古典经济学 (329)第一节威廉.配第的经济学说 (329)一、配第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29)二、配第的生平和著作 (329)三、配第的经济学方法论和理论特点 (329)四、配第的主要经济思想 (329)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二节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330)一、斯密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30)二、斯密的生平和著作 (330)三、斯密的主要经济思想 (330)四、斯密思想的影响 (331)第三节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331)一、李嘉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31)二、李嘉图的生平和著作 (331)三、李嘉图的主要经济思想 (331)思考题 (334)第四章法国重农学派的经济学说 (335)一、魁奈的经济学说 (335)二、杜尔阁的经济学说 (336)三、重农学派的重大功绩 (336)思考题 (336)第五章萨伊、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337)第一节萨伊的经济学说 (337)一、萨伊经济学说的性质特点 (337)二、萨伊的经济学体系 (337)第二节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337)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337)二、马尔萨斯的价值理论 (338)三、马尔萨斯的地租理论 (338)四、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 (338)思考题 (338)第六章以辩护和综合为特点的经济理论 (339)第一节西尼尔的经济学说 (339)一、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339)二、资本“节欲”说 (339)三、最后一小时论 (339)第二节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339)一、穆勒学说的特点 (339)二、生产理论 (339)三、收入分配理论 (340)四、交换理论 (340)第三节巴师夏的经济学说 (341)一、巴师夏为代表的法国经济自由主义的特点 (341)二、巴师夏的“经济和谐论” (341)思考题 (341)第七章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342)第一节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说产生的理论背景 (342)319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20一、德国历史学派产生的历史条件 (342)二、德国历史学派的一般特点 (342)第二节德国历史学派开创者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342)一、李斯特的生平与著述 (342)二、李斯特的经济政策主张 (342)三、李斯特经济理论的核心 (342)第三节德国旧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 (343)第四节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343)一、新历史学派产生的背景 (343)二、新历史学派基本经济观点的特征 (343)三、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各自特点 (343)四、历史学派的解体及其影响 (343)思考题 (343)第八章边际效用学派的经济学说 (344)第一节边际学派的先驱 (344)一、安东尼.古诺 (344)二、海因里希.屠能 (344)三、海因里希.戈森 (344)第二节边际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边际学派的特点 (344)一、边际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344)二、边际学派的特点 (344)第三节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 (345)一、奥地利学派概况及理论特点 (345)二、门格尔的经济理论 (345)三、维塞尔的经济理论 (345)四、庞巴维克的经济理论 (345)第四节数理学派的经济学说 (346)一、数理学派概述 (346)二、杰文斯的经济理论 (346)三、瓦尔拉斯的经济理论 (347)四、帕累托的经济理论 (347)思考题 (347)第九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 (348)第一节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 (348)一、克拉克经济学说产生的背景及理论地位 (348)二、克拉克的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 (348)三、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348)第二节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 (348)一、美国制度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48)二、制度经济学的一般特点 (349)三、凡勃仑的经济思想 (349)西方经济思想史四、康蒙斯的经济思想 (349)五、米契尔的经济思想 (349)思考题 (350)第十章马歇尔的经济学说 (351)第一节马歇尔经济理论的特点及产生背景 (351)一、马歇尔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 (351)二、马歇尔的生平和著述 (351)三、马歇尔经济理论的特点 (351)第二节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 (352)一、需求理论 (352)二、供给理论 (353)三、均衡价格的形成 (353)第三节马歇尔的收入分配理论 (353)思考题 (353)第十一章马歇尔之后的经济理论 (354)第一节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354)第二节张伯仑和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 (354)第三节魏克塞尔的货币、利息理论 (354)一、魏克塞尔的生平与著述 (354)二、关于货币与信用 (354)三、利率与价格 (354)第四节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355)一、彼特的生平与著述 (355)二、创新理论 (355)三、经济周期理论 (355)思考题 (355)第十二章凯恩斯的经济理论 (356)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356)第二节有效需求理论 (356)一、有效需求与总收入、总消费、总投资 (356)二、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失业的根本原因 (356)三、消费倾向 (356)四、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356)第三节投资理论 (357)一、乘数理论 (357)二、资本效率 (357)三、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357)四、预期不确定性 (357)第四节利息和工资理论 (357)一、流动(灵活)偏好 (357)二、利息与利率的本质 (358)321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22三、工资理论 (358)第五节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 (358)第六节凯恩斯理论的影响 (358)思考题 (358)参考及阅读书目 (359)西方经济思想史前言课程性质:《西方经济思想史》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和历史特点的经济理论学科。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国经济思想史开课学期:4年级第1学期学时/学分:40/3课程类型:选修课开课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主要参考书:1、《中国经济思想通史》赵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叶世昌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执笔人:王连忠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经济学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对经济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既可为其他经济学理论学科的学习提供坚实的经济思想基础,又可为深入学习与进一步深造提供帮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能系统地掌握中国有史以来整个经济思想发展的脉络,掌握主要代表人物经济思想演变的轨迹,加深对中国历代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思想基础的了解,更好地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思想发展的进程,加深理解我国现行经济政策的历史继承性与实用性,为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和灵活运用经济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全面掌握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的基本理论,加深对我国经济思想发展轨迹的整体性认识。
2.全面了解中国历史上各种社会制度更替过程中所出现的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思想,深刻理解经济思想对政府制定政策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3.重点掌握我国特殊历史发展阶段一些代表人物提出的重要观点,合理界定这些观点在当时所起的历史作用。
4.通过对建国以来经济思想发展状况的分析,合理评价建国以后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5.深刻把握我国当前经济政策的制订与执行,从经济思想的角度阐明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6.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能够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上篇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18学时)导言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春秋时期的经济思想一、管仲的“四民分业定居”思想二、“子母相权”钱币理论三、范蠡的商业经营思想和粮食价格思想第三节儒家的经济思想一、自然财富观和生产劳动观念二、“欲利”观念和“义利观”三、富民思想和财政观念四、“均”和“明分”的分配思想五、“黜奢崇俭”和“导欲”的消费思想六、“大同”和“小康”的社会思想第四节墨家的经济思想一、交利论二、价格概念三、生产和节用观点四、人口思想第五节法家的经济思想一、反对“雕文刻镂”和“谷贱伤农”的思想二、“农战”和“抑商”的思想三、自利观念和“民弱国强”说四、“农本工商末”思想五、人口思想第六节《管子》的经济思想一、“自利”说和“义利”观二、“轻重”理论三、价格和贸易思想四、“贫富有度”的分配思想五、“侈靡”思想第七节道家的经济思想一、早期道家的“贵己”思想二、《老子》的“无为”思想了解各学派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儒家经济思想的重要性掌握《管子》的经济思想第二章封建地主经济发展前期(秦汉至隋唐)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掌握秦汉直到隋唐时期各主要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汉代的经济思想一、“重农、贵粟”的思想二、“限民名田”、“王田”和“占田”的土地思想三、官营垄断思想与“法自然”经济思想四、“农、虞、工、商”并重思想与人口思想五、王莽的改制思想第三节三国、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思想一、“屯田”、“占田”和“均田”的土地思想二、各种钱币理论和钱币拜物教三、财政原则和“分民定业”思想第四节隋唐的经济思想一、财政赋税思想的变化二、土地和地租思想的变化三、商业、钱币思想的变化了解土地思想的演变过程理解各种钱币理论掌握王莽的改制思想第三章封建地主经济发展后期(宋至鸦片战争前夕)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宋元及明清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宋、元的经济思想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思想二、两宋的土地思想三、宋、元的商业、货币思想四、对儒家传统经济思想教条的怀疑第三节明、清的经济思想一、中国古代土地思想的终结二、中国古代财政赋税思想的近代化三、商业、货币思想的进一步演变四、人口思想的新发展五、新历史时期的“义利观”第四节中国古代起义农民的经济思想一、早期阶段:秦汉起义农民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黄天太平”思想二、中期阶段:唐宋起义农民的“均平”和“等贵贱,均贫富”思想三、成熟阶段:明末起义农民的“均田免粮”口号和清代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所反映的经济思想了解宋元时期的商业货币思想理解洪亮吉的人口思想掌握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思想下篇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22学时)导言第一章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经济思想(6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良派和顽固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龚自珍的经济思想一、社会改革论二、财富平均论三、农宗论四、“食固第一、货即第二”说第三节魏源的经济思想一、奢俭论二、“货先于食”说三、银币论四、“师夷长技以制夷”论第四节谢阶树、徐鼒的经济思想一、谢阶树的保富抑商论二、徐鼒的务本贱银论第五节王瑬、许楣的经济思想一、王瑬的名目主义货币论二、许楣的金属主义货币论了解龚自珍的经济思想理解许楣的金属主义货币论掌握魏源的经济思想第二章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4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太平天国领袖的经济思想以及地主阶级保守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洪秀全的经济思想一、平等论二、均贫富论第三节洪仁玕的经济思想一、“审时度势”说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论三、对外通商论第四节汪士铎经济思想一、“人多则穷”论二、“人多致乱”论三、“减民”说第五节冯桂芬的经济思想一、复宗法论二、“师夷自强”说三、裕国论第六节王茂荫的经济思想一、以实运虚论二、似实而虚论了解洪秀全的经济思想理解洪仁玕的经济思想掌握汪士铎的人口论第三章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前后的经济思想(8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洋务派的经济思想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李鸿章、张之洞的经济思想一、李鸿章的富强说二、张之洞的利权说第三节王韬、马建忠的经济思想一、王韬的商本论二、马建忠的富民说第四节薛福成、郑观应的经济思想一、薛福成的商纲工基论二、郑观应的商战论第五节陈炽的经济思想一、生财之道说二、机器养民说三、重农说第六节康有为的经济思想一、富国养民论二、定为工国说三、大同说四、救国论第七节梁启超的经济思想一、发展工业论二、生利分利论三、反对闭关论四、土地私有论第八节严复的经济思想一、自由经济论二、供求价值论三、奢俭论四、本末论了解康有为的经济思想理解严复的经济思想掌握郑观应的经济思想第四章辛亥革命前后的经济思想(4学时)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经济思想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孙中山的经济思想一、三民主义二、平均地权论三、节制资本论四、钱币革命论第三节廖仲恺的经济思想一、贫穷之源说二、人口论三、平均地权论四、合作经济论五、货物本位论第四节朱执信的经济思想一、资本论二、社会革命论三、土地国有论第五节张謇的经济思想一、贫富调和论二、实业救国论了解廖仲恺的经济思想理解张謇的经济思想掌握孙中山的经济思想。
外国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结外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外国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各种思潮和理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且复杂。
下面是对外国经济思想史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古代经济思想:古代经济思想受到哲学和宗教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贸易和货币等方面。
古代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塞涅卡和圣奥古斯丁等。
2. 封建经济思想:在封建社会,经济被封建等级制度所支配,经济活动主要以农业为主。
封建经济思想主要关注土地、农民和农业生产的问题,反应了封建社会经济关系的特点。
重要的封建经济思想家包括欧洲的托马斯·阿奎那和中国的王安石。
3. 商品经济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商品经济思想开始出现。
亚当·斯密是最早研究商品经济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自由放任经济的理论,主张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能够实现经济繁荣。
另外,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对商品经济的理论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社会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的崩溃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奠基人,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做出了重要的发展和完善。
5. 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兴起,它试图通过边际效用和供求关系来解释经济问题。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供求均衡理论,并在经济学研究方法和范围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还包括瓦尔拉斯、门格尔等人的研究成果。
6.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在大萧条后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这一观点,并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
1
315.043.1.01外国经济思想史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s of foreign countries)
学分数3 周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财经类专业选修课。
基本内容:本课程依次对前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边际主义经济学、
历史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当代
经济学的流变和发展进行简要系统的讲授和评论。本课程的特点是从经济学
范式与范式转换角度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进行阐述和解读,揭示西方经济
思想的发展何以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和流派。
基本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西方经济思想的基本发展脉络,
对西方经济思想发展中所反映出的经济学方法论有所了解,增强经济学理论
的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式:基本原理讲解,适度课堂讨论。
教材:马涛编著:《经济思想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教学内容:
1·导论
1·1经济学的历史属性
1·2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逻辑
2·中外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次交汇
2·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回顾
2·2中国古典思想对重农学派和斯密的影响
3·重农学派
3·1魁奈与重农学派的创立
3·2杜尔哥对重农学派的发展
3·3重农学派对亚当·斯密的影响
4·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4·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4·2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4·3亚当·斯密对后世的影响
5·古典经济学的分化
5·1萨伊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5·2李嘉图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6·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与综合
2
6·1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6·2巴师夏的“经济和谐论”
6·3西尼尔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6·4约翰·穆勒对古典经济学的综合
7·古典经济学分析范式中的新方向
7·1西斯蒙第的新经济理论
7·2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与有效需求不足论
8·历史学派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8·1历史学派的特点
8·2李斯特:历史学派的先驱
8·3罗雪尔:历史学派的奠基人
8·4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9·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继承
9·1《资本论》解读
9·2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与发展
9·3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理论
9·4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历史定位与再评价
10·边际效用学派: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建立
10·1门格尔与奥地利学派
10·2克拉克:美国的效用学派
10·3杰文斯与数理经济学派
11·马歇尔与剑桥学派: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完善
11·1马歇尔局部均衡的理论体系
11·2庇古、罗宾逊、张伯伦对马歇尔理论的发展
12·维克塞尔与凯恩斯: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完成
12·1维克塞尔的货币经济理论
12·2“凯恩斯革命”与凯恩斯理论的发展
13·凡勃伦与加尔布雷斯的制度分析:现代经济学范式的补充
13·1凡勃伦与早期制度学派
13·2加尔布雷斯与新制度学派
14·弗里德曼与拉弗: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复归
14·1弗里德曼与货币学派
14·2供给学派
15·科斯与交易费用:现代经济学范式发展的新方向
15·1交易费用概念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3
15·2产权理论
15·3制度的构成与作用
15·4制度变迁理论
15·5新经济史学
16·总复习
17·考试(最后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