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马涛外国经济思想史讲义 外国经济思想史课程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编码:110213210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手段:板演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说、经济范畴和规律产生发展的历史。
揭示经济学说在社会经济发展变革和阶段斗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经济理论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使学生能针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实践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自觉参与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同时为学习其他分支经济学科理论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绪论学习,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及其目的。
教学重点: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内容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经济学说史的学科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一、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内容及其特点。
二、经济学说的历史发展。
三、学习研究经济学说史的目的。
思考题:名词解释经济学说史问答题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了解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及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一、概述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四、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第二节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一、概述二、古代罗马奴隶主的经济思想三、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一、概述二、阿奎那的经济思想三、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四、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经济思想思考题:名词解释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2.柏拉图的“理想国”3.瓦罗的《论农业》4.公平价格问答题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2.简述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及其特点。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重商主义的主要经济思想,并了解重商主义在英国和法国实践的效果和意义。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绪论:经济学说史概述一、经济学、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二、经济学说前史概述三、经济学说史的阶段划分与流派演变第一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经济学说第一节重商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的一般特征;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英国重商主义和托马斯·孟;法国重商主义和柯尔培尔主义。
第二节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者威廉·配第;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者布阿吉尔贝尔。
本章重点: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一般特征及古典经济学创立者威廉·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观点。
难点: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区别;为什么说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创始者得的重大理论贡献。
复习思考:1、主要名词: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贸易平衡论、古典经济学2、思考题:①重商主义为什么会把财富的直接源泉归结为流通领域?②简述重商主义的政策特点。
③简述马克思对配第劳动价值理论的评价。
第二章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先驱——重农学派与魁奈第一节重农主义体系的基本特征重农观点;自然秩序;封建外貌。
第二节魁奈的经济主张“纯产品”学说;财富的流通——《经济表》;赋税论;自由放任思想。
第三节杜尔哥的经济学说本章重点: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基本特征及魁奈《经济表》对社会再生产的理论总结。
难点:《经济表》怎样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流通过程。
复习思考:1、主要名词:重农主义、自然秩序、纯产品2、思考题:①简述重农体系的基本特征。
②试述《经济表》在方法论方面的启示及其经济理论史上的意义。
第三章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亚当·斯密第一节亚当·斯密的生平和著述时代背景;思想渊源;生平和著述。
第二节《国富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国富论》的主题和结构;方法论基础。
第三节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三个阶级和三种收入;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经济机制和经济政策。
本章重点: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方法论基础、理论体系及其主要经济观点。
经济学说史课程大纲【课程功能】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为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同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内容介绍】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学分:3学分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学科基础课主要内容:以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历史,探寻经济学说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课程特色】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时间顺序考察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本课程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在国内首先设置,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教授为主编,编撰了国内第一本《经济学说史》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该教材1979年经修订再版,为国内最早的权威经济学说史教材。
为适应经济学说史教学需要,1992年出版陈孟熙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教程》,将经济学说史考察范围的下限从19世纪末的马歇尔经济学说后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说。
该教材2003年又出版了修订后的第二版。
2003年由姚开建主编出版了新的《经济学说史》,在原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基础上,将20世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全部列入经济学说史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本课程作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
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把握讲授内容的详略程度。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意介绍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之间的联系,突出说明主要经济学范畴或概念的演变,以帮助学生在了解经济学说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记住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探索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课程在教师课堂讲授之外,还辅以课堂讨论、学生主题发言等教学形式。
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不拘形式、随时提问,进行灵活的师生对话,并根据学生的问题,相应增加讲授内容,特别是增加与现时经济学理论特点讨论有关的内容。
《中国经济史》教学大纲绪论教学目的:经济史是经济发展的历史,它是理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之一,中国经济史是经济史的主要内容之一,研究对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绪论教学的目标在于说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与学习的意义;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方法与范畴;以及《中国经济史》教材的结构与特点。
教学手段和方法:PPT多媒体,教师讲授、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课程学习要求和建议:教学课时设定为1课时,相关理论与方法可以采取指定阅读文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重点难点、课程主要内容:1.经济史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
2.经济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主要范畴。
3.学习经济史的意义。
本教材的结构与特点:本教材的基本框架结构由绪论和上、中、下三篇构成。
绪论阐明本教材的研究对象、指导思想、理论方法与范畴、教材结构特点;上、中、下三篇分别讲述中国古代、近代与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在每一篇的第一章对该时代经济发展的起源(始)进行考察,在最后一章对这一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总体概括和评价。
本教材的特点是:1.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时序为纵向主线,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分别从农业(畜牧业)、工业(手工业)、第三产业对古代、近代和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进行阐述;2.将资源与环境的变迁纳入经济因素的分析;3.将中国的经济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考察。
思考题1.简述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2. 简述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
3. 说明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4. 从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出发论述学习经济史的意义。
参考文献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吴承明:《经济史:历史关于方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西方经济学流派》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21023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流派英文名称:School of Western Economic Thought开课学期:6学时/学分:72 / 4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蒋自强史晋川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主要参考书:1、吴易风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丁冰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3、刘涤源,谭崇台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修订本(下)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胡代光、厉以宁主编:《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执笔人:魏晓彬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西方经济学流派》是经济学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其他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和各流派之间的关系,并对其理论内容有全面系统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做出相应判断,吸取其中合理的、科学的和先进的部分,并对其中庸俗和错误的观点给予批判,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系统了解主要的西方经济学流派,并结合其产生时代和主要理论内容进行分析。
2、系统掌握本门课程所学习的主要经济学家和他们的理论。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注意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言(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当代主要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掌握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一、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一)古代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公元15世纪)(二)近代西方经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6世纪-19世纪60年代))(三)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四)当代西方经济思潮(20世纪30年代-20世纪90年代)二、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一)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的含义(二)主要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考核要求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当代西方经济思潮第一章新古典综合派(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古典综合派的产生,理解其理论特点;掌握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及经济政策主张。
经济思想史复习纲要1.经济学历史属性的涵义①表明经济学理论功能主要是解释世界和认识世界,即经济学不过是对历史状况的归纳性判断②经济学属于历史的规定表明它在说明已经发生的事件时有可能真实,它可以在人类思维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但不属于未来,更不属于未来的真实世界,它也就永远只能在经济实践创造未来的经济活动中产生某种不确定性的启示作用③还表明任何理论和学说都只有相对的真理性,经济学理论生命是有限的,通常只有历史真理的价值。
只有那些历史的阐释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经济问题与经济现象而形成的历史性的理论,结论才是科学的。
2.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在既定的评价标准下,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的某种逻辑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做客观的分析,它遵循假定演绎分析的模式,在确定的假设条件下,分析主要的经济要素与结构,理清各种经济要素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关系,在给定初始状态后,构造理想的模型并据此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至于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不予问津。
规范经济学:考察经济活动的评价问题,从活生生的经济现实或经验数据入手,讨论经济现象的历史发展规律,讨论经济现实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经验性理由与奥秘,理解各种经济制度变迁的社会动力与原因,同是根据历史经验发展的逻辑演绎,推论着人类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前途,解释着经济现实与现象为什么如此存在的状况。
3.任何经济理论和学说都具有相对的真理性4.经济学理论是否科学的判定标准只有那些历史地阐释了一定历史条件的历史经济问题与经济现象而形成的历史性的理论,结论才是科学的5.范式的涵义和功能涵义:范式起源于希腊文,语言学词根、词源。
今指在一门科学里面被人们共同接受、使用并作为交流思想的共同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
功能:①范式为一门科学研究者在相当长的历史是期里提供某种共同的理论信念②范式内在的蕴含着独特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③范式有一套以自己的信念或基本观念为背景的概念和文字表达系统④范式具有组织功能,表现为范式对一门科学的从业者具有感召力6.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逻辑范式与范式的转换7.最早的经济思想古希腊奴隶主的经济思想8.柏拉图在《理想国》里面提出了所谓跟人类理性相一致的正义的原则组织奴隶制国家。
绪论(4学时)一、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前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学说史三、政治经济学史的基本历史线索四、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方法五、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意义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第一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前史——重商主义(4学时)第一节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线索和基本内容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线索(一)早期重商主义(二)晚期重商主义二、重商主义的基本内容第二节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一、早期重商主义(一)内容(二)代表人物二、晚期重商主义(一)内容(二)代表人物第三节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前史一、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前史二、重商主义的地位与作用本章重点:为什么说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前史?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异同。
本章难点: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第二章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学说(4学时)第一节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概述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含义二、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一)地位(二)作用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一、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二、配第的生平、著作与经济理论(一)生平(二)著作(三)经济理论第三节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一、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二、布阿吉尔贝尔的生平、著作与经济理论(一)生平(二)著作(三)经济理论本章重点:如何评价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配第的价值理论;布阿吉尔贝尔关于农业的思想本章难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阶段;配第的劳动价值论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第三章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重农学派(4学时)第一节重农学派的产生一、重农学派产生的历史条件二、重农学派的地位与作用(一)地位(二)作用第二节魁奈的经济学说一、魁奈的生平、著作(一)生平(二)著作二、魁奈的经济学说第三节杜尔哥的经济学说一、杜尔哥的生平、著作(一)生平(二)著作二、杜尔哥的经济学说本章重点:重农学派的特点;魁奈的经济表本章难点:魁奈的经济表;魁奈的阶级结构理论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四章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6学时)第一节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经济条件二、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政治、社会条件(一)政治条件(二)社会条件第二节斯密的生平、著作和研究方法一、斯密的生平二、斯密的著作——《国富论》二、斯密的研究方法第三节分工、交换和货币理论一、分工理论二、交换理论三、货币理论第四节价值理论一、价值决定理论二、价值理论的评价第五节三个阶级和三种收入的理论一、三个阶级理论二、三种收入理论第六节资本、生产劳动和再生产理论一、资本理论二、生产劳动理论三、再生产理论四、斯密教条第七节斯密的经济政策观点一、自由经济理论二、政府理论三、税收理论本章重点:斯密的价值理论;斯密的三种收入理论;斯密的经济政策观点本章难点:斯密的价值理论;斯密的经济政策观点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五章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李嘉图的经济学说(6学时)第一节李嘉图的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李嘉图经济学说产生的经济条件二、李嘉图经济学说产生的政治、社会条件(一)政治条件(二)社会条件第二节李嘉图的生平、著作和研究方法一、李嘉图的生平、著作(一)生平(二)著作二、李嘉图的研究方法第三节价值理论一、价值理论的内容二、对价值理论的评价第四节货币理论一、货币理论的产生二、货币理论的内容第五节分配理论一、分配理论的产生二、分配理论的内容第六节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理论一、自由贸易理论二、和比较成本理论第七节积累和再生产理论一、积累理论二、再生产理论本章重点:李嘉图的价值理论;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比较成本理论。
1
315.043.1.01外国经济思想史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s of foreign countries)
学分数3 周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财经类专业选修课。
基本内容:本课程依次对前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边际主义经济学、
历史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当代
经济学的流变和发展进行简要系统的讲授和评论。本课程的特点是从经济学
范式与范式转换角度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进行阐述和解读,揭示西方经济
思想的发展何以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和流派。
基本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西方经济思想的基本发展脉络,
对西方经济思想发展中所反映出的经济学方法论有所了解,增强经济学理论
的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式:基本原理讲解,适度课堂讨论。
教材:马涛编著:《经济思想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教学内容:
1·导论
1·1经济学的历史属性
1·2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逻辑
2·中外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次交汇
2·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回顾
2·2中国古典思想对重农学派和斯密的影响
3·重农学派
3·1魁奈与重农学派的创立
3·2杜尔哥对重农学派的发展
3·3重农学派对亚当·斯密的影响
4·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4·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4·2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4·3亚当·斯密对后世的影响
5·古典经济学的分化
5·1萨伊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5·2李嘉图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6·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与综合
2
6·1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6·2巴师夏的“经济和谐论”
6·3西尼尔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6·4约翰·穆勒对古典经济学的综合
7·古典经济学分析范式中的新方向
7·1西斯蒙第的新经济理论
7·2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与有效需求不足论
8·历史学派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8·1历史学派的特点
8·2李斯特:历史学派的先驱
8·3罗雪尔:历史学派的奠基人
8·4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9·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继承
9·1《资本论》解读
9·2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与发展
9·3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理论
9·4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历史定位与再评价
10·边际效用学派: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建立
10·1门格尔与奥地利学派
10·2克拉克:美国的效用学派
10·3杰文斯与数理经济学派
11·马歇尔与剑桥学派: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完善
11·1马歇尔局部均衡的理论体系
11·2庇古、罗宾逊、张伯伦对马歇尔理论的发展
12·维克塞尔与凯恩斯: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完成
12·1维克塞尔的货币经济理论
12·2“凯恩斯革命”与凯恩斯理论的发展
13·凡勃伦与加尔布雷斯的制度分析:现代经济学范式的补充
13·1凡勃伦与早期制度学派
13·2加尔布雷斯与新制度学派
14·弗里德曼与拉弗: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复归
14·1弗里德曼与货币学派
14·2供给学派
15·科斯与交易费用:现代经济学范式发展的新方向
15·1交易费用概念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3
15·2产权理论
15·3制度的构成与作用
15·4制度变迁理论
15·5新经济史学
16·总复习
17·考试(最后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