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直线,平面的方程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19
已知点和直线求平面方程在数学的世界里,有些东西听起来好像一颗难啃的骨头,但其实只要掌握了窍门,哦,真的是“易如反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根据已知的点和直线,求出一个平面的方程。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别担心,跟着我走,保证你会觉得这事儿其实挺简单的。
1. 理解基本概念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几个基础概念。
平面方程通常看起来像这样:( Ax + By + Cz+ D = 0 )。
这里的A、B、C和D就像是拼图的块儿,每一个都有它独特的位置和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道题,我们得搞清楚“点”和“直线”到底是什么。
1.1 点的作用想象一下,点就是那个“孤独的小孩”,在坐标系里坐着,可能坐标是( (x_0, y_0,z_0) )。
这个点就是我们需要用来“牵线搭桥”的关键。
平面方程要通过这个点,所以咱们可以把它视为平面的“固定点”。
1.2 直线的重要性直线呢,则是“拽着一群小伙伴”的角色,通常由两个点决定,或者用一个点和一个方向向量来描述。
我们可以把直线想象成一个有“拖拽能力”的小车,只要有了这条线,我们就能把它拉伸,构建出一个面来。
2. 公式与步骤好啦,咱们有了基本概念,接下来就该“上手操作”了。
整个过程其实可以分为几步,像是做菜一样,先备好材料,然后慢慢烹饪。
2.1 确定直线的方程首先,要找到直线的方程。
假设直线是通过两个点( A(x_1, y_1, z_1) )和( B(x_2, y_2,z_2) )的。
我们需要找出这条线的方向向量。
方向向量就是从点A到点B的“矢量”,可以表示为( vec{d = (x_2 x_1, y_2 y_1, z_2 z_1) )。
记住,方向向量是构建平面的“原料”哦!2.2 选择一个法向量接下来,我们需要一个法向量,这个东西就像是平面的一根支柱。
法向量可以通过方向向量和给定点的坐标计算得出。
咱们可以取法向量( vec{n = (a, b, c) )。
这些参数可以根据直线的方向变化来定,可能需要一些代数运算,但相信我,几步下来你就能理清楚。
2.1.3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学业水平训练]1.直线l 1,l 2的斜率k 1,k 2是关于k 的方程2k 2-3k -b =0的两根,若l 1⊥l 2,则b =________;若l 1∥l 2,则b =________.解析:l 1⊥l 2时,k 1k 2=-1,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k 1k 2=-b 2,∴-b 2=-1,得b =2.l 1∥l 2时,k 1=k 2,即关于k 的二次方程2k 2-3k -b =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Δ=(-3)2-4×2·(-b )=0,即b =-98. 答案:2 -982.设a ∈R ,如果直线l 1:ax +2y -1=0与直线l 2:x +(a +1)y +4=0平行,那么a =________.解析:当a =0时,l 1:y =12,l 2:x +y +4=0,这两条直线不平行;当a =-1时,l 1:x -2y +1=0,l 2:x +4=0,这两条直线不平行;当a ≠0且a ≠-1时,l 1:y =-a 2x +12,l 2:y =-1a +1x -4a +1,由l 1∥l 2得-a 2=-1a +1且12≠-4a +1,解得a =-2或a =1. 答案:-2或13.如图,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 (-1,1),B (1,5),C (-3,2),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解析:因为k AB =1-5-1-1=-4-2=2,k AC =1-2-1--=-12,所以k AB ·k AC =-1,且A 、B 、C 、D 4点不共点,所以AB ⊥AC ,即∠BAC =90°.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答案:直角三角形4.已知A (-4,2),B (6,-4),C (12,6),D (2,12),则下面四个结论:①AB ∥CD ;②AB ⊥CD ;③AC ∥BD ;④AC ⊥BD ,其中正确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k AB =-4-26--=-35,k CD =12-62-12=-35,且A 、B 、C 、D 4点不共线,所以AB ∥CD ,k AC =6-212--=14,k BD =12--2-6=-4, k BD ·k AC =-1,所以AC ⊥BD .答案:①④5.已知P (-2,m ),Q (m,4),M (m +2,3),N (1,1),若直线PQ ∥直线MN ,则m =________. 解析:当m =-2时,直线PQ 的斜率不存在,而直线MN 的斜率存在,MN 与PQ 不平行,不合题意;当m =-1时,直线MN 的斜率不存在,而直线PQ 的斜率存在,MN 与PQ 不平行,不合题意;当m ≠-2且m ≠-1时,k PQ =4-m m --=4-m m +2, k MN =3-1m +2-1=2m +1,因为直线PQ ∥直线MN , 所以k PQ =k MN ,即4-m m +2=2m +1,解得m =0或m =1.经检验m =0或m =1时直线MN ,PQ 都不重合.综上,m 的值为0或1.答案:0或16.已知两条直线ax +4y -2=0与直线2x -5y +c =0互相垂直,垂足为(1,b ),则a +c -b =________.解析:∵k 1k 2=-1,∴a =10.∵垂足(1,b )在直线10x +4y -2=0上,∴b =-2.将(1,-2)代入2x -5y +c =0得c =-12,故a +c -b =0.答案:07.(1)求与直线y =-2x +10平行,且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的直线的方程;(2)求过点A (1,-4)且与直线2x +3y +5=0平行的直线的方程.解:(1)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2x +λ,则它在y 轴上的截距为λ,在x 轴上的截距为12λ,则有λ+12λ=12, ∴λ=8.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2x +8,即2x +y -8=0.(2)法一:由直线方程2x +3y +5=0得直线的斜率是-23, ∵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所求直线的斜率也是-23. 根据点斜式,得所求直线的方程是y +4=-23(x -1), 即2x +3y +10=0.法二: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x +3y +b =0,∵直线过点A (1,-4),∴2×1+3×(-4)+b =0,解得b =10.故所求直线的方程是2x +3y +10=0.8.已知在▱ABCD 中,A (1,2),B (5,0),C (3,4).(1)求点D 的坐标;(2)试判断▱ABCD 是否为菱形?解:(1)设D (a ,b ),由▱ABCD ,得k AB =k CD ,k AD =k BC ,即⎩⎪⎨⎪⎧ 0-25-1=b -4a -3,b -2a -1=4-03-5,解得⎩⎪⎨⎪⎧ a =-1,b =6,∴D (-1,6).(2)∵k AC =4-23-1=1,k BD =6-0-1-5=-1, ∴k AC ·k BD =-1,∴AC ⊥BD .∴▱ABCD 为菱形.[高考水平训练]1.已知A (1,-1),B (2,2),C (3,0)三点,若存在点D ,使CD ⊥AB ,且BC ∥AD ,则点D 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设点D 的坐标为(x ,y ).因为k AB =2--2-1=3,k CD =y x -3, 且CD ⊥AB ,所以k AB ·k CD =-1,即3×yx -3=-1. ①因为k BC =2-02-3=-2,k AD =y +1x -1, 且BC ∥AD ,所以k BC =k AD ,即-2=y +1x -1, ② 由①②得x =0,y =1,所以点D 的坐标为(0,1).答案:(0,1)2.△ABC 的顶点A (5,-1),B (1,1),C (2,m ),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则m 的值为________.解析:若∠A 为直角,则AC ⊥AB ,所以k AC ·k AB =-1,即m +12-5·1+11-5=-1,得m =-7; 若∠B 为直角,则AB ⊥BC ,所以k AB ·k BC =-1,即1+11-5·m -12-1=-1,得m =3; 若∠C 为直角,则AC ⊥BC ,所以k AC ·k BC =-1,即m +12-5·m -12-1=-1,得m =±2. 综上可知,m =-7或m =3或m =±2.答案:-7或±2或33.已知A (-m -3,2),B (-2m -4,4),C (-m ,m ),D (3,3m +2),若直线AB ⊥CD ,求m 的值. 解:因为A ,B 两点纵坐标不等,所以AB 与x 轴不平行.因为AB ⊥CD ,所以CD 与x 轴不垂直,故m ≠-3.当AB 与x 轴垂直时,-m -3=-2m -4,解得m =-1,而m =-1时,C ,D 纵坐标均为-1,所以CD ∥x 轴,此时AB ⊥CD ,满足题意.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由斜率公式得k AB =4-2-2m -4--m -=2-m +, k CD =3m +2-m 3--m =m +m +3. 因为AB ⊥CD ,所以k AB ·k CD =-1,解得m =1.综上,m 的值为1或-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PQR 的顶点按逆时针顺序依次为O (0,0),P (1,t ),Q (1-2t,2+t ),R (-2t,2),其中t >0.试判断四边形OPQR 的形状.解:如图所示,由已知两个点的坐标得:k OP =t -01-0=t , k RQ =+t -2-2t --2t=t , k OR =2-0-2t -0=-1t. k PQ =t -+t 1--2t =-1t, 所以k OP =k RQ ,k OR =k PQ ,所以OP ∥RQ ,OR ∥PQ ,所以四边形OPQR 是平行四边形;又k OP ·k OR =t ·(-1t)=-1, 所以OP ⊥OR ,∠POR 是直角, 所以四边形OPQR 是矩形;过点P 作PA ⊥x 轴,垂足为A , RB ⊥x 轴,垂足为B ,那么由勾股定理得: OP 2=OA 2+AP 2=1+t 2.∴OP =1+t 2,OR 2=OB 2+BR 2=(-2t )2+22=4(1+t 2),∴OR =21+t 2.∴OP ≠OR ,所以四边形OPQR 不是正方形, 综上可知,四边形OPQR 是矩形.。
平面方程的基本形式一、为什么需要平面方程?在几何学中,平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是一个无限大的二维平面,由无数个无限小的点组成。
研究平面的性质和特点,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和应用数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平面方程则是描述平面的数学工具,具体来说,它是用来表示平面上所有点的方程。
二、平面方程的基本形式平面方程的基本形式通常是通过平面上的点和平面的法向量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有两种常见的基本形式,分别是点法向式和一般式。
2.1 点法向式点法向式是平面方程的一种常见形式,它通过平面上的一点和平面的法向量来表示平面方程。
点法向式的一般形式如下:Ax + By + Cz = D其中A、B、C是平面的法向量的分量,D是平面方程中的常数。
2.2 一般式一般式是另一种常见的平面方程形式,它通过平面上的点和平面的法向量的法向量分量来表示。
一般式的形式如下: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是平面的法向量的分量,而D则是平面方程中的常数。
三、如何确定平面方程确定平面方程的关键在于确定平面上的一点和平面的法向量。
一般来说,确定平面上的一点是比较容易的,可以通过给定的条件或者已知的点来确定。
而确定平面的法向量则需要一些特定的方法。
3.1 平面上的两个向量确定法向量平面上的两个向量可以确定平面的法向量。
具体来说,如果已知平面上的两个向量u和v,那么它们的叉乘u x v即为该平面的法向量。
3.2 通过法线方向确定法向量如果已知平面上的一点和平面的法线方向,那么可以通过求解法线方向的单位向量来确定平面的法向量。
求解法线方向的单位向量,可以通过将法线方向向量除以其模长得到。
四、平面方程的性质和应用平面方程的基本形式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和应用:4.1 平面方程与直线的关系平面方程可以用来判断一条直线是否与平面相交,以及求解它们的交点。
如果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那么它们没有交点;如果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则它们要么没有交点,要么有无数个交点;如果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既不垂直也不平行,则它们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求通过直线且垂直于平面的平面方程
设直线的方程为l: r = r0 + tv,其中r0为直线上一点的坐标,v为直线的方向向量,t为参数。
设平面的方程为P: n · (r
r0) = 0,其中n为平面的法向量,r0为平面上一点的坐标。
由于直线l与平面P垂直,所以直线的方向向量v与平面的法
向量n垂直,即v · n = 0。
假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v = (p, q, r),则有ap + bq + cr = 0。
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关系来求解通过直线且垂直于平面的平面
方程。
假设直线l的方程为Ax + By + Cz + D = 0,直线的方向向量
为v = (p, q, r),则直线l的方向向量可以表示为v = (A, B, C)。
根据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到平
面的法向量n与直线的方向向量v的关系式为An + Bq + Cr = 0。
因此,通过直线且垂直于平面的平面方程可以表示为Ax + By
+ Cz + D = 0,并且满足An + Bq + Cr = 0。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通
过直线且垂直于平面的平面方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推导过程中涉及到了向量的点积和向量的垂直关系,以及平面方程的一般形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直线和平面的参数来求解满足条件的平面方程。
第3课时一般式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掌握直线的一般形式.(重点、难点)2.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关系.(易错、易混点)3.能灵活应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求直线方程.(重点)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核心素养。
1.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A,B不全为0)来表示.(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A,B不全为0)都表示一条直线.2.直线的一般式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个表示这条直线的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任何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直线.方程Ax+By+C=0(A,B不全为0)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2)对于直线Ax+By+C=0,当B≠0时,其斜率为-错误!,在y 轴上的截距为-错误!;当B=0时,在x轴上的截距为-错误!;当AB≠0时,在两轴上的截距分别为-错误!,-错误!.(3)直线一般式方程的结构特征①方程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②方程中等号的左侧自左向右一般按x,y,常数的先后顺序排列.③x的系数一般不为分数和负数.④虽然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有三个参数,但只需两个独立的条件即可求得直线的方程.1。
思考辨析(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都表示一条直线.()(2)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两点式方程都可以化成一般式方程,反之,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也都可以化成点斜式方程、两点式方程.( )(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同二元一次方程Ax+By+C=0(A,B 不同时为零)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4)方程①x+2y-3=0;②x-3=0;③y+1=0均表示直线.( )[答案] (1)×(2)×(3)√(4)√2.过点(1,2),斜率为0的直线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为________.y-2=0 [过点(1,2),斜率为0的直线方程为y=2,其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为y-2=0.]3.方程错误!-错误!=1,化成一般式为________.2x-3y-6=0 [由错误!-错误!=1,得2x-3y-6=0。
专题2.1 坐标平面上的直线【章节复习专项训练】【考点1】 :直线的方程例题1.(2020·上海师大附中高二期末)直线方程20x y m -+=的一个方向向量d 可以是( ) A .(2,1)- B .(2,1) C .(1,2)- D .(1,2)【答案】D【分析】先根据直线方程得直线的一个法向量,再根据法向量可得直线的方向向量. 【详解】解:依题意,()2,1-为直线的一个法向量,∴方向向量为()1,2, 故选:D .【变式1】(2021·上海市奉贤中学高二期末)如图,平面上过点P (1,2)的直线与x 轴正半轴交于点A ,与y 轴正半轴交于点B .过点P 分别作直线垂直于x 轴与y 轴,垂足分别为M ,N .则满足2020PAMPBNS S-=的直线有( )条A .0B .1C .2D .3【答案】B【分析】设直线AB 为y =k (x -1)+2()0k <,分别令x =0,y =0,求得点A ,B 的坐标, 然后由2020PAMPBNSS-=求解.【详解】因为过点P (1,2),且斜率存在, 设直线AB 为y =k (x -1)+2()0k <, 令x =0,y =2-k ; 令y =0,x =2k k- 2(,0),(0,2)k A B k k-∴-, 2,2,AM PM BN k k∴=-==-,2020PAMPBNSS-=,121()21()202022k k ∴⨯-⨯-⨯⨯-=, 即2404040k k --=,0k <,所以k 的取值只有一个, 故这样的直线有一条. 故选:B【变式2】(2021·上海高二期末)直线1123x y l -+=:的一个方向向量可以是( ) A .(2,3) B .(2-,3)C .(3,2)D .(3-,2)【答案】A【分析】将直线方程转化为()3112y x +=-,求得斜率即可. 【详解】直线1123x y l -+=:可化为:()3112y x +=-,所以直线的斜率为32k, 所以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可以是(2,3) 故选:A【变式3】(2020·上海曹杨二中高二期末)已知直角坐标系xOy 平面上的直线1x ya b+=经过第一、第二和第四象限,则,a b 满足( ) A .0,0a b >> B .0a >,0b < C .0a <,0b < D .0a <,0b <【答案】A【分析】求出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令0x =,则y b =;令0y =,则x a = 所以(0,),(,0)b a 在直线1x ya b+=上因为直线1x ya b+=经过第一、第二和第四象限 所以0,0a b >>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由直线所过象限求参数范围,属于基础题.例题2.(2020·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二期末)过点()1,2C ,且与直线20x y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______. 【答案】30x y +-=【分析】先由垂直关系求出所求直线的斜率,再利用点斜式可求出直线方程 【详解】解:因为所求直线与直线20x y --=垂直, 所以所求直线的斜率为1-, 因为所求直线过点()1,2C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2(1)y x -=--,即30x y +-=, 故答案为:30x y +-=【点睛】此题考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考查直线方程的求法,属于基础题【变式1】(2020·上海曹杨二中高二期末)过点()3,2P -且与直线210x y ++=垂直的直线方程是______. 【答案】270x y --=【分析】根据直线的垂直关系,设出所求直线方程,将()3,2P -代入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所求直线与直线210x y ++=垂直, 设该直线方程为20x y c -+=,()3,2P -代入上式方程得7c =-,所以所求的直线方程为270x y --=. 故答案为:270x y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位置关系求方程,利用直线的位置关系合理设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容易题. 【变式2】(2020·上海市控江中学高二期末)经过点()1,0,且以()2,5d =为一个方向向量的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答案】5250x y --=【分析】求出直线l 的斜率,可得出直线l 的点斜式方程,化为一般式即可. 【详解】直线l 的斜率为52k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512y x =-,即5250x y --=. 故答案为:5250x y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方程,考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斜率的关系,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变式3】(2020·上海高二期末)已知点()1,2A ,()3,0B ,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_____. 【答案】10x y --=【分析】先求出AB 的中点M 的坐标,再求出直线AB 的斜率,根据两直线垂直时斜率乘积为1-得到垂直平分线的斜率,最后用点斜式公式即可求出直线方程. 【详解】解:设M 的坐标为(),x y , 则1322x,2012y,所以()2,1M . 因为直线AB 的斜率为120113k , 所以线段AB 垂直平分线的斜率2111k , 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112y x 化简得10x y --=. 故答案为:10x y --=【点睛】本题考查求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即要求垂直平分线线上一点与直线的斜率,根据中点坐标公式求出AB 的中点M 的坐标利用A 与B 的坐标求出直线AB 的斜率根据两直线垂直时斜率乘积为1-得到垂直平分线的斜率根据M 的坐标和求出的斜率写出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即可.【变式4】(2020·上海高二期末)若直线l 过点3(2,)A -且平行于向量(6,5)d =,则直线l 的点方向式方程是___________. 【答案】2365x y -+= 【分析】利用直线l 的点方向式方程即可得出. 【详解】由已知可得:直线l 的点方向式方程是2365x y -+=.故答案为:2365x y -+=.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变式5】(2021·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二期末)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42mx y m x my m +=+⎧⎨+=⎩无解,则实数m =________ 【答案】2-【分析】根据方程组无解,得到直线42+=+mx y m 与直线+=x my m 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即可求出结果.【详解】因为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42mx y m x my m +=+⎧⎨+=⎩无解,所以直线42+=+mx y m 与直线+=x my m 平行,所以24024m m m m ⎧-=⎪⎨+≠⎪⎩,解得:2m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由方程组无解求参数,熟记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灵活运用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即可,属于常考题型.【变式6】(2020·上海师大附中高二期末)直线10x y -+= 上一点P 的横坐标是3,若该直线绕点P 逆时针旋转90°得直线l ,则直线l 的方程是____________. 【答案】70x y +-=【详解】(,3,4)P l 的倾斜角为4590135,tan1351k ︒-︒=︒=︒=-, 则其方程为43y x -=-+,即70x y +-=. 故答案为:70x y +-=.【变式7】(2021·上海市奉贤中学高二期末)数学家欧拉在1765年提出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之为三角形的欧拉线.已知ABC 的顶点A (4,0),B (0,2),AC BC =,则ABC 的欧拉线所在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答案】2x -y -3=0【分析】根据题意求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即可求解. 【详解】线段AB 的中点为(2,1),201042AB k -==--, 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2(x -2)+1,即2x -y -3=0 AC =BC ,∴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依次位于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ABC 的欧拉线方程为2x -y -3=0. 故答案为:2x -y -3=0.【变式8】(2020·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高二期末)直线l 经过点(3,5)P -,且(1,2)n =是直线l 的一个法向量,则直线l 的一般式方程是________. 【答案】270x y ++=【分析】由直线的法向量可得直线的方向向量,进而可得直线的斜率,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直线的法向量为(1,2)n =,则直线的方向向量为(2,1)m =-,直线的斜率为12k =- 由点斜式可得:1(5)(3)2y x --=--,即270x y ++= 故答案为:270x y ++=【变式9】(2020·上海市三林中学高二期末)过点()1,0且与直线20x y +=垂直的直线的方程______. 【答案】210x y --=【分析】方法一,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斜率之积等于-1,求出垂线的斜率,再求垂线的方程; 方法二,根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系,设出垂线的方程,利用垂线过某点,求出垂线的方程. 【详解】方法一,直线20x y +=的斜率是-2, 则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的斜率是12, ∴过点()1,0且与直线20x y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1012y x -=-, 即210x y --=;方法二,设与直线20x y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20x y a -+=, 且该垂线过过点()1,0,∴11200a ⨯-⨯+=,解得1a =-,∴这条垂线的直线方程为210x y --=. 故答案为:210x y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方程的求法与应用问题,也考查了直线垂直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例题3.(2021·上海高二期末)已知直线l 与直线250x y +-=平行,并且直线l 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4,求直线l 的一般式方程. 【答案】240x y ++=或240x y +-=【分析】设所求直线方程为()205x y C C ++=≠-,求出直线l 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结合已知条件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进而可求得直线l 的方程.【详解】由于直线l 与直线250x y +-=平行,设直线l 的方程为()205x y C C ++=≠-, 在直线l 的方程中,令0x =,可得y C =-;令0y =,可得2Cx =-. 所以,直线l 交x 轴于点,02C ⎛⎫-⎪⎝⎭,交y 轴于点()0,C -. 由于直线l 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4,则214224C C C ⨯-⨯-==,解得4C =±. 因此,直线l 的方程为240x y ++=或240x y +-=.【变式1】(2020·上海高二期末)已知直线1:220l x y +-=和2:10l mx y -+=. (1)当12l l //时,求m 的值; (2)当1l 与2l 的夹角为4π时,求m 的值. 【答案】(1)2-;(2)3或13-. 【分析】(1)直接利用线线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应用求出结果. (2)直接利用夹角公式的应用求出结果.【详解】(1)直线1:220l x y +-=和2:10l mx y -+=. 所以20m --=,解得:2m =-.(2)由于1:220l x y +-=的斜率12k =-,2:10l mx y -+=的斜率2=k m .所以2112tan||141k kk kπ-==+,解得3m=或13-.【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线线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应用,夹角公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及思维能力,属于基础题型.【考点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例题1.(2020·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高二期末)直线210x y+-=的倾斜角为().A.arctan2B.arctan2-C.()arctan2π--D.arctan2π-【答案】D【分析】先根据所给直线的斜率-2,直线的斜率是倾斜角的正切,得到[)tan=20ααπ-∈,,,根据倾斜角的范围和正切的反三角函数的值域确定结果.【详解】因为直线210x y+-=的斜率2k=-,所以[)tan=20ααπ-∈,,,所以=arctan2απ-.所以直线210x y+-=的倾斜角为arctan2π-.故选:D【点睛】求斜率的方法:①定义法:()tan90kαα=≠;②两点法求斜率:()212121y yk x xx x-=≠-;③由直线方程求斜率;④由直线的方向向量求斜率.【变式1】(2020·上海高二期末)下图中的直线1l、2l、3l的斜率分别为1k、2k、3k,则()A.123k k k<<B.312k k k<<C.321k k k<<D.132k k k<<【答案】D【分析】根据斜率与直线倾斜角的关系判断即可.【详解】由图可知:10k <,20k >,30k >,且直线3l 的倾斜角小于直线2l 的倾斜角,所以32k k <,综上可知:132k k k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属于基础题.【变式2】(2020·上海高二期末)已知l 过定点()4,5的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是()2,3d =-,则直线l 的点方向式方程可以为( ) A .()()3425x y -=- B .45=23x y --- C .()()34250x y -+-= D .45=32x y -- 【答案】B【分析】利用直线的点向式方程可以直接得到所求的方程. 【详解】因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2,3d =-且经过点()4,5, 故直线l 的点向式方程为45=23x y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点向式方程,注意点向式方程的标准形式,此题属于基础题.【变式3】.(2021·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二期末)直线l 的倾斜角为θ,则直线l 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不可能为( ) A .θ B .2θπ- C .πθ-D .32πθ- 【答案】C【分析】可分类讨论求出对称直线l '的倾斜角,然后判断. 【详解】当[0,]2πθ∈时,直线l '的倾斜角为2θπ-,当,2πθπ⎛⎫∈ ⎪⎝⎭时,直线l '的倾斜角为32πθ-,当4πθ=时,直线l '的倾斜角为4πθ=,因此ABD 均可能,只有C 不可能.实际上当直线l '倾斜角为πθ-时,直线l '与直线l 关于和x 轴垂直的直线对称. 故选:C .【变式4】.(2020·上海市洋泾中学高二期末)若直线0ax by c 的一个法向量()3,1n =-,则该直线的倾斜角为( ) A .6πB .3πC .23π D .56π 【答案】B【分析】根据直线的方程可得直线的法向量,结合题设条件可得,a b 的关系,从而可求直线的斜率进而得到直线的倾斜角.【详解】由直线的方程为0ax by c可得直线的法向量为(),m a b =,故,m n 共线,所以()1b a ⨯-=,即ab-=,设直线的倾斜角为[)()0,θθπ∈,则tan θ=3πθ=.故选:B.例题2.(2020·上海市进才中学高二期末)直线210x y -+=的倾斜角为________. 【答案】1arctan2【分析】根据直线方程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求出倾斜角. 【详解】直线210x y -+=的斜率12k =, 所以直线的倾斜角是1arctan 2. 故答案为:1arctan2. 【变式1】(2020·上海高二期末)直线40x my 的倾斜角为4π,则m 的值是_____. 【答案】1【分析】由直线的倾斜角求出斜率,再由斜率列式求得m 值. 【详解】解:直线40x my 的倾斜角为4π. 所以该直线的斜率为tan 14π=,所以11m=,解得:1m =.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是基础题.【变式2】(2020·上海市七宝中学)直线l 的倾斜角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0,【分析】由直线的倾斜角定义来确定. 【详解】由直线倾斜角的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范围: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及范围,还考查了理解辨析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变式3】(2020·上海高二期末)若直线l 的倾斜角的范围为,43ππ⎡⎫⎪⎢⎣⎭,则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分析】利用直线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出. 【详解】直线l 的倾斜角,43θππ⎡⎫⎪⎢∈⎣⎭,则l 的斜率tan [1θ∈.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直线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三角函数的单调性,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变式4】(2020·上海复旦附中高二期末)一个方向向量为(1,3d =的直线的倾斜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 【答案】60︒【分析】根据直线的方向向量可得直线的斜率,然后可求直线的倾斜角.【详解】因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为(1,3d =,所以直线的斜率为k = 所以直线的倾斜角的大小是60︒. 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倾斜角,明确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斜率间的关系是求解的关键,侧重考查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变式5】(2020·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期末)直线l :4y =+的倾斜角的大小为______.【答案】3π;【分析】由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可得tan θ=. 【详解】解: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θ,由直线l 的方程为:4y =+可得tan θ= 又[)0,θπ∈, 所以3πθ=,故答案为:3π.【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属基础题.【变式6】(2021·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二期末)若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2,()12x t t y t =+⎧∈⎨=--⎩R ,则l 的斜率为________. 【答案】-2【分析】把参数方程消参化为斜截式方程即可求出斜率.【详解】由2,()12x t t y t =+⎧∈⎨=--⎩R ,消去参数t 可得23y x =-+, 所以直线的斜率2k =-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参数方程与一般方程的互化,属于基础题.【变式7】(2021·上海市奉贤中学高二期末)直线23y x =-+的倾斜角是___________(结果用反三角表示). 【答案】arctan 2π-【分析】根据斜率公式tan k α=化简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tan 2,arctan 2k ααπ==-∴=- 故答案为:arctan 2π-.【变式8】(2021·上海高二期末)直线1:10l x y +-=与直线2:20l x y -+=夹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 【答案】2π 【分析】根据直线方程求得两直线的斜率,进而可求得倾斜角,即可求得答案.【详解】直线1:10l x y +-=的斜率为-1,因为倾斜角[0,)απ∈,即tan 1α=-,所以1l 的倾斜角为34π, 同理直线2:20l x y -+=的斜率为1,所以2l 的倾斜角为4π, 所以直线1l 与2l 的夹角为3442πππ-=. 故答案为:2π 【变式9】(2021·上海曹杨二中高二期末)若直线l 的倾斜角为34π,则l 的一个方向向量d 可以是______.(只需填写一个) 【答案】()1,1-【分析】利用直线倾斜角确定直线斜率,进而确定方向向量的横纵坐标之比,写出方向向量. 【详解】直线l 的倾斜角为34π,故直线的斜率3tan 14k π==-, 故方向向量的横纵坐标之比为1-, 故d 可以是()1,1-, 故答案为:()1,1-.【变式10】(2020·上海曹杨二中高二期末)设()1,2A ,()3,1B -,若直线2y kx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14,-∞-+∞【分析】画出图象求出定点与A 、B 两点连线的斜率,即可求出实数k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直线2y kx =-恒过定点()0,2-,由题意平面内两点()1,2A ,()3,1B -,直线2y kx =-与线段AB 恒有公共点,如图求出定点与A 、B 两点连线的斜率,()122410k --==-.()212130k --==---,所以直线2y kx =-与线段AB 恒有公共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14,-∞-+∞,故答案为:(][),14,-∞-+∞【点睛】本题考查直线斜率的求法,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变式11】(2020·上海高二期末)已知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是(1,2),则它的斜率为______________. 【答案】2【分析】根据直线方向向量与直线斜率关系求斜率即可. 【详解】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是(1,2),则直线的斜率为:2=21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直线方向向量以及直线斜率,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 【变式12】(2020·上海高二期末)直线210x y +-=的倾斜角为________. 【答案】arctan 2π-【分析】先求直线210x y +-=的斜率,进而用反三角函数转化为倾斜角即可. 【详解】直线210x y +-=的斜率为2k =-,设倾斜角为α,所以tan 2α,则arctan 2απ-= 故答案为:arctan 2π-【点睛】本题关键是倾斜角以及反三角函数的问题,考查计算能力.【变式13】(2020·上海市控江中学高二期末)若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10kx y -+=与直线20x y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25,则实数k 的值为_____.【答案】34【分析】设直线20x y -=的倾斜角为α,记β=k 的方程,进而可求得实数k 的值.【详解】设直线20x y -=的倾斜角为α,记β=,则tan 2α=,cos 5β=,sin 5β=,1tan 2β=,由题意可得tan 21tan 1tan 122k k k k αβα--===++,解得34k =.故答案为:3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夹角公式的应用,涉及两角差的正切公式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变式14】.(2020·上海交大附中高二期末)直线223x ty t =+⎧⎨=+⎩(参数t R ∈)的倾斜角为_________.【答案】12arctan【分析】代入消参,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再根据斜率求得倾斜角. 【详解】由3y t =+可得3t y =-,代入22x t =+,可得()223x y =+- 整理得: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为240x y -+= 则直线的斜率为12k =,设其倾斜角为θ,[)0,θπ∈ 故12arctanθ=. 故答案为:12arctan. 【点睛】本题考查将直线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以及由直线斜率求解倾斜角,属基础题.例3.(2019·上海高二期末)已经直线:1l y kx =-与两点()()1,5,4,2.A B - (1)若l 与直线AB 平行,求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及l 的倾斜角;(2)若l 与线段AB 无公共点,求k 的取值范围. 【答案】(1)d =;3arctan 5θπ=-;(2)36,4⎛⎫- ⎪⎝⎭【分析】(1)由两点连线斜率公式可求得AB k ,即k ,从而得到直线l 方程及tan θ、直线AB 方程;根据反三角函数可求得倾斜角θ,利用平行直线间距离公式可求得所求距离d ;(2)首先确定直线恒过定点()0,1C -,可知临界状态为,AC BC ,利用两点连线斜率公式求得,AC AB k k ,可知(),AC AB k k k ∈,从而得到结果. 【详解】(1)由,A B 坐标可得:523145AB k -==--- ∴直线AB 方程为:()3245y x -=--,即35220x y +-= l 与直线AB 平行 35AB k k ∴==- 3:15l y x ∴=--,即3550x y ++=设直线l 倾斜角为θ 3tan 5θ∴=- 3arctan 5θπ∴=-直线l 与直线AB之间距离34d ==(2)由题意知,直线l 恒过点()0,1C -51610AC k +∴==---,213404BC k +==- l 与线段AB 无公共点 (),AC AB k k k ∴∈,即36,4k ⎛⎫∈- ⎪⎝⎭【点睛】本题是对直线部分知识的综合考查,涉及到直线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平行直线间距离公式、根据直线与线段交点情况求解斜率范围的问题,属于基础题. 【考点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例题1.(2020·上海高二期末)直线210x y ++=与直线36100x y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重合C .平行D .垂直【答案】C【分析】根据直线的一般方程满足111222A B C A B C =≠,则两直线平行. 【详解】解: 直线210x y ++=与直线36100x y ,满足1213610, 故直线210x y ++=与直线36100x y 平行.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若两直线满足111222A B C A B C =≠,则两直线平行. 【变式1】.(2020·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期末)已知两条直线1l 与2l 不重合,则“1l 与2l 的斜率相等”是“1l 与2l 的平行”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分析】“1l 与2l 的平行”则有“1l 与2l 的斜率相等”或“1l 与2l 的斜率均不存在”两种情况,再判断即可得解. 【详解】解:因为两条直线1l 与2l 不重合,由“1l 与2l 的斜率相等”可得“1l 与2l 的平行”; 由“1l 与2l 的平行”则可得“1l 与2l 的斜率相等”或“1l 与2l 的斜率均不存在”, 即“1l 与2l 的斜率相等”是“1l 与2l 的平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的充分必要条件,重点考查了直线的斜率,属基础题. 【变式2】.(2020·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高二期末)14a =是“直线(1)310a x ay +++=与直线(1)(1)30a x a y -++-=相互垂直”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分析】对a 分类讨论,利用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与斜率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 【详解】解:对于:直线(1)310a x ay +++=与直线(1)(1)30a x a y -++-=, 当0a =时,分别化为:10x +=,30x y -+-=,此时两条直线不垂直,舍去;当1a =-时,分别化为:310y -+=,230x --=,此时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因此1a =-满足条件; 当1a ≠-,0时,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13a a +-,11a a -+,由于两条直线垂直,可得11131a aa a +--⨯=-+,解得14a =或1-(舍去). 综上可得: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为:14a =或1-. ∴14a =是“直线(1)310a x ay +++=与直线(1)(1)30a x a y -++-=相互垂直”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与斜率之间的关系,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例题2.(2021·上海闵行中学高二期末)过点()3,5与直线y x m =+垂直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 【答案】80x y +-=【分析】设与y x m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y x n =-+,利用过的点,求出n 即可. 【详解】设所求直线为y x n =-+ 过点()3,5,故8n = 直线方程为80x y +-= 故答案为:80x y +-=【变式1】.(2021·上海位育中学高二期末)已知直线1:230l ax y a ++=与直线2:3(1)70l x a y a +-+-=互相垂直,则a =________ 【答案】25【分析】利用两条直线垂直的等价条件可得()3210a a +-=,解方程即可求a 的值. 【详解】因为直线1:230l ax y a ++=与直线2:3(1)70l x a y a +-+-=互相垂直, 所以()3210a a +-=,解得:25a =, 故答案为:25.【变式2】.(2021·上海市进才中学高二期末)若直线1:210l ax y ++=与2:(1)10l x a y +++=互相垂直,则a 的值为_________. 【答案】23-【分析】根据两个直线垂直的公式代入计算. 【详解】因为12l l ⊥,所以2(1)0a a ++=,得23a =-. 故答案为:23-【变式3】.(2021·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高二期末)已知直线220x y +-=和10x y -+=的夹角为______. 【答案】arctan 3【分析】求出两直线的斜率,利用相交两直线的夹角公式求解而得. 【详解】直线220x y +-=和10x y -+=的斜率分别为k 1=-2,k 2=1, 设直线220x y +-=和10x y -+=的夹角为(0)2πθθ<≤,而两直线不垂直,由夹角公式得:121221tan ||||311(2)1k k k k θ---===++-⋅,所以arctan 3θ=. 答案为:arctan 3【变式4】.(2020·上海闵行中学高二期末)已知直线1:10l ax y -+=,2:10l x ay --=,且12l l ⊥,则实数a =_________. 【答案】0【分析】依据两条直线垂直充要条件12120A A B B +=直接计算即可. 【详解】因为12l l ⊥,所以()()1100a a a ⨯+-⨯-=⇒= 故答案为:0【变式5】..(2020·上海高二期末)已知直线1:42l mx y m +=+,2:l x my m +=,若12//l l ,则实数m =________.【答案】2-【分析】根据直线互相平行的判定公式得到结果. 【详解】直线1:42l mx y m +=+,2:l x my m +=, 若12//l l ,则24102m m -⨯=⇒=±,当2m =时,1l 和2l 化简为:1:22l x y +=,2:22l x y +=,此时,1l 与2l 重合,故2m =时不符合题意当2m =-时,1l 和2l 化简为:1:20l x y -=,2:220l x y -+=,此时,1l 与2l 不重合且平行,故2m =-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2-.【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已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求参数的应用,属于基础题.【变式6】.(2020·上海高二期末)直线10x y ++=与直线30x y -+=的夹角大小等于___________. 【答案】2π【分析】算出两条直线的斜率,根据它们的乘积为1-可得它们的夹角. 【详解】设两条直线的夹角为θ,直线10x y ++=的斜率为11k =-,直线30x y -+=的斜率为21k =, 因为121k k =-,所以两条直线垂直,所以2πθ=.故答案为:2π.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夹角,注意先判断它们是否垂直,如果不垂直,则利用夹角公式1212tan 1k k k k θ-=+来计算,本题属于容易题.【变式7】.(2020·上海市洋泾中学高二期末)已知直线1:220++=l x ay 与直线2:(1)310l a x y -++=平行,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2-或3【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直接列式求解. 【详解】12//l l ,22131a a ∴=≠-,解得:2a =-或3a =. 故答案为:2-或3【变式8】.(2020·上海高二期末)直线1:210l x y -+=与直线2:210l x y ++=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_. 【答案】90︒【分析】先利用斜率之积为1-,判定两直线垂直,即可得解.【详解】由直线1:210l x y -+=与直线2:210l x y ++=的方程可知,两直线的斜率分别为:1212,2k k ==-,∴121k k =-,∴12l l ⊥,∴两直线的夹角为90︒. 故答案为:90︒.【点睛】本题考查两直线的夹角的求法,关键根据两直线的方程求得斜率,根据斜率是否乘积为1-,从而判定两直线是否垂直是关键点.【变式9】.(2020·上海格致中学高二期末)若直线1:2310l x y +-=的方向向量是直线2:20l ax y a -+=的法向量,则实数a 的值等于__________. 【答案】32【分析】由题意结合直线方向向量、法向量的概念可得12l l ⊥,再由直线垂直的性质即可得解. 【详解】直线1l 的方向向量是直线2l 的法向量,∴12l l ⊥,∴230a -=,解得32a =. 故答案为:32.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方向向量、法向量概念的应用,考查了直线垂直的性质,属于基础题.【变式10】.(2020·上海高二期末)已知直线1l :210ax y -+=、2l :()130x a a y ++-=,若12l l ⊥,则实数a =_________.【答案】0或12- 【分析】若直线1l :1110A x B y C ++=与直线2l :2220A x B y C ++=垂直,则12120A A B B +=,代入数据计算即得. 【详解】直线1l :210ax y -+=、2l :()130x a a y ++-=,且12l l ⊥,()()1+210a a a ∴⨯-⨯+=,即220a a +=,解得0a =或12a =-. 故答案为:0a =或12a =-.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位置关系,属于基础题.【变式11】.(2020·上海市三林中学高二期末)已知直线1l :()6180x t y +--=,直线2l :()()46160t x t y +++-=,若1l 与2l 平行,则t =______.【答案】-5【分析】由平行关系可得()()()6641t t t ⨯+=+-,解方程验证排除重合可得.【详解】由题意可得()()()6641t t t ⨯+=+-,解方程可得5t =-或8t =,经验证8t =时直线重合,应舍去故当5t =-时,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和平行关系,属基础题.【变式12】.(2021·上海市奉贤中学高二期末)已知直线()()1:3410l k x k y -+-+=与()2:23230l k x y --+=平行,则k 的值是____.【答案】3或5【分析】由两直线平行得出()()()23243k k k --=--,解出k 的值,然后代入两直线方程进行验证. 【详解】直线()()1:3410l k x k x y -+-++=与()2:23230l k x y --+=平行,()()()23243k k k ∴--=--,整理得()()350k k --=,解得3k =或5.当3k =时,直线1:10l y +=,23:02l y -=,两直线平行; 当5k =时,直线1:210l x y -+=,23:202l x y -+=,两直线平行. 因此,3k =或5.故答案为3或5.【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一般方程与平行关系,在求出参数后还应代入两直线方程进行验证,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例题3.(2020·上海高二期末)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32232120k x y k x k y k ⎧--=⎪⎨++++=⎪⎩无解,求k 的值: 【答案】32k 【分析】根据题意知两直线平行,根据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关系建立方程,求解验证即可.【详解】解:因为二元一次方程组()()32232120k x y k x k y k ⎧--=⎪⎨++++=⎪⎩无解, 则()322k x y k --=与()32120x k y k ++++=平行, 由3223212k k k k ---=≠++,解得:32k . 经过验证满足题意. 32k ∴=时方程组无解. 【点睛】本题考查两直线平行,求参数,是基础题.【考点4】 :点到直线的距离例题1.(2020·上海市七宝中学)直线l 经过点()2,1P -,且点()1,2--A 到l 的距离为1,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答案】2x =-或4350x y ++=【分析】当直线l 斜率存在时,设出点斜式并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算出l 的方程为4350x y ++=;当直线与x 轴垂直时,l 方程为2x =-也符合题意.由此即可得到此直线l 的方程.【详解】设直线l 的方程为()12y k x -=+,即210kx y k -++=∵点()1,2--A 到l 的距离为1,1=,解之得43k =-, 得l 的方程为4350x y ++=.当直线与x 轴垂直时,方程为2x =-,点()1,2--A 到l 的距离为1,∴直线l 的方程为2x =-或4350x y ++=.故答案为:2x =-或4350x y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经过定点,且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直线l 方程,着重考查了直线的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知识,属于基础题.【变式1】.(2020·上海高二期末)若O 为坐标原点,P 是直线20x y -+=上的动点,则||OP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分析】线段OP 的最小值,就是原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详解】解:原点到直线的距离d==故||OP【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转化方法,属于基础题.【变式2】.(2020·上海高二期末)已知点()4,1P,点Q的坐标(),x y满足212x y=,则点P与点Q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分析】先将212x y=转化为直线220x y--=,再求点P到直线220x y--=的距离即可.【详解】解: 点Q的坐标(),x y满足212x y=,则点Q在直线220x y--=上,则点P与点Q距离的最小值即为点P到直线220x y--=的距离:d===故点P与点Q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二阶行列式的运算,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基础题.【变式3】.(2019·上海市进才中学高二期末)圆22240x y x y+-+=的圆心到直线3450x y+-=的距离等于________。
空间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公式空间解析几何中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公式空间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其中直线与平面的距离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直线与平面之间的距离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应用。
一、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公式在空间解析几何中,直线和平面都可以通过一般式方程表示。
设直线的方程为Ax+By+Cz+D=0,平面的方程为Ex+Fy+Gz+H=0。
1. 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公式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 = |Ax₀ + By₀ + Cz₀ + D| / √(A² + B² + C²)其中,(x₀, y₀, z₀)为直线上一点的坐标。
2. 推导过程为了理解直线与平面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两个概念:点到平面的距离和向量的投影。
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 = |Ex₀ + Fy₀ + Gz₀ + H| / √(E² + F² + G²)其中,(x₀, y₀, z₀)为平面上一点的坐标。
向量的投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roj_u(v) = (v · u) / |u|其中,v和u分别为两个向量,且u不为零向量。
通过将直线与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推导:将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转化为参数方程:x = x₀ + aty = y₀ + btz = z₀ + ct其中,(x₀, y₀, z₀)为直线上一点的坐标,(a, b, c)为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分量。
将直线上一点的坐标代入平面的方程,得到点到平面的距离表达式:d = |Ex₀ + Fy₀ + Gz₀ + H| / √(E² + F² + G²)由于点(x, y, z)在直线上,所以直线上的点向量与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即向量(u = (x - x₀, y - y₀, z - z₀))·(a, b, c) = 0。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方程一、空间直线的方程空间直线是三维空间中的一条直线,可以通过两点或者一点和方向向量来确定。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情况下的空间直线方程。
1. 两点确定空间直线的方程假设空间直线上有两个不同的点A(x1, y1, z1)和B(x2, y2, z2),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点来确定一条直线L。
那么直线L上任意一点P(x, y, z)都可以表示为:P = A + t(B - A)其中t为实数,表示P点在直线L上的位置。
根据上述表达式,我们可以得到空间直线的参数方程:x = x1 + t(x2 - x1)y = y1 + t(y2 - y1)z = z1 + t(z2 - z1)2. 一点和方向向量确定空间直线的方程如果我们知道空间直线上一点A(x1, y1, z1)和一条方向向量d(a, b, c),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量来确定直线L。
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P(x, y, z)满足以下条件:AP与d平行,即 (x - x1)/a = (y - y1)/b = (z - z1)/c(x - x1)/a = (y - y1)/b = (z - z1)/c这就是一点和方向向量确定的空间直线方程。
二、空间平面的方程空间平面可以通过一个点和法向量来确定。
下面介绍这两种情况下的空间平面方程。
1. 一个点和法向量确定空间平面的方程假设空间平面上有一点P(x0, y0, z0),并且法向量为n(a, b, c)。
空间平面上任意一点Q(x, y, z)都满足以下条件:PQ与n垂直,即 (x - x0)*a + (y - y0)*b + (z - z0)*c = 0根据上述条件,我们可以得到空间平面的一般方程:ax + by + cz + d = 0其中d为常数,满足 d = -ax0 - by0 - cz0。
2. 三个点确定空间平面的方程假设空间平面上有三个不共线的点A(x1, y1, z1),B(x2, y2, z2)和C(x3, y3, z3)。
高一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大纲1. 直线与平面1.1 直线的方程1.2 平面的方程1.3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1.4 平行和垂直关系2. 二次函数与分式函数2.1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2 二次函数的平移、伸缩与翻转2.3 分式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2.4 分式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三角函数3.1 常用角的三角函数值3.2 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3.3 三角函数的四象限定义3.4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3.5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换4. 概率与统计4.1 随机事件与概率4.2 条件概率与乘法定理4.3 排列组合与计数原理4.4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分析4.5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5. 矩阵与行列式5.1 矩阵的定义与运算5.2 方阵的逆矩阵5.3 矩阵的转置与伴随矩阵5.4 行列式的定义与性质5.5 克拉默法则与解线性方程组6. 空间几何6.1 基本概念与定理6.2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6.3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6.4 线面角与平面角的性质6.5 空间几何模型的解析几何表示7. 三角恒等变换与三角方程7.1 三角恒等变换的推导与证明7.2 三角方程的解法与应用7.3 泰勒展开与三角函数的近似计算8. 导数与函数的应用8.1 导数的定义与基本性质8.2 常用函数的导数8.3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8.4 函数的图像与变化规律8.5 函数的应用问题解答方法以上是高一必修二数学知识点的大纲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能够掌握直线与平面的方程、二次函数与分式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概率与统计的应用、矩阵与行列式的运算、空间几何的相关理论、三角恒等变换与三角方程的解法,以及导数与函数的应用等重要概念和方法。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打下牢固的数学基础,为接下来的学习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平面直线方程平面直线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平面上的直线。
平面直线方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般式和截距式。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形式的平面直线方程,并讨论其应用。
一、一般式平面直线方程一般式平面直线方程是直线的一般表达形式,其形式为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且A和B不同时为0)。
一般式平面直线方程中,A和B的系数决定了直线的斜率,而C则决定了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
对于给定的两点P(x1, y1)和Q(x2, y2),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推导一般式平面直线方程:1. 计算斜率k:k = (y2 - y1) / (x2 - x1)。
2. 计算常数C:C = -Ax1 - By1,其中A和B分别为k的分子和分母。
3. 得到一般式平面直线方程:Ax + By + C = 0。
例如,已知两点P(2, 3)和Q(4, 7),我们可以按照上述步骤计算出一般式平面直线方程:4x - 2y - 2 = 0。
截距式平面直线方程是直线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其形式为x / a + y / b = 1(其中a和b为常数)。
截距式平面直线方程中,a和b分别表示直线与x轴和y轴的截距。
给定两个非零斜率的直线L1和L2,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推导出它们的截距式平面直线方程:1. 计算L1和L2的斜率分别为k1和k2。
2. 计算L1和L2分别与x轴和y轴的截距为a1和b1,a2和b2。
3. 得到截距式平面直线方程:x / a1 + y / b1 = 1和x / a2 + y / b2 = 1。
例如,已知直线L1斜率为2,与x轴截距为4,与y轴截距为6;直线L2斜率为-1/3,与x轴截距为3,与y轴截距为9。
我们可以按照上述步骤计算出L1和L2的截距式平面直线方程:L1:x / 4 + y / 6 = 1L2:x / 3 + y / 9 = 1平面直线方程的应用广泛,下面我们将介绍两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直线的交点计算当我们已知两条直线的方程时,我们可以通过求解它们的交点,来确定它们是否相交以及交点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