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第六单元之被动语态和名词从句的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36
英汉两种语⾔都有被动语态,但由于表达习惯上的差异,英语往往习惯⽤被动语态来表达,⽽汉语则和主动语态来表达。
如:That young man cannot be relied upon.译成汉语就应该是“那位年轻⼈不可信赖”或者“我们不能信任那位年轻⼈”。
如果将此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那位年轻⼈不可以被信赖”,译⽂就会显得很别扭,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由此可见,翻译时经常进⾏语态的转换是⼗分必要的。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分⼴泛,尤其在考研翻译中,这种现象更为多见。
相⽐之下,汉语被动语态使⽤的范围要⼩得多。
因此,在英译汉时,⼤量被动语态的句⼦需要通过种种⽅法加以处理,以保证译⽂通顺流畅地表达原意。
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般有以下⼏种⽅法。
⼀、译成汉语主动句 将英语被动语态译成汉语主动语态的⽅法⼀般包括以下⼏种: (⼀)保存原⽂主语 当英语被动句中的主语为⽆⽣命的名词,⽽且句中不出现由by引导的⾏为主体时,翻译时往往将原句中的主语仍然译成主语。
The meeting is scheduled for April 6th. 会议定于四⽉六⽇举⾏。
Water can be changed from a liquid into a solid. ⽔能从液体变成固体。
When rust is formed , a chemical change has taken place. 当锈形成的时候,就发⽣了化学变化。
(⼆)主宾颠倒 英语中很多被动句⼦在表⽰⾏为主体的词前都加上by,翻译时可将这类by结构中的宾语译成主语,⽽将原来的主语译成宾语。
She was given a new pen by her father. 她爸爸送给她⼀⽀新钢笔。
Heat and light can be given off by this chemical change. 这种化学反应能放出热和光。
Only a small portion of solar energy is now being used by us. 现在我们只能利⽤⼀⼩部分太阳能。
被动语态的翻译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凡是在不必或不愿说出或无从说出施动者以及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或者为了强调动作的承受者等场合,往往都用被动语态。
英语被动句的翻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译成汉语主动旬。
1.原句中的主语、谓语不变,译文中没有表示被动的标志,如“被、把”字等,形式上是主动句,表达被动意义。
例如:On Practice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foreign languages.《实践论》已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
The whole country was armed in a few days.几天以内,全国就武装起来了。
2.原句中的主语移到谓语之后,译作宾语。
Another middle school has been set up in our district.我们区又办了一所中学。
1,200 people had been saved soldiers in the earthquake.在地震中,战士们已救出1200人。
3.译成带表语的主动句。
The decision to attack was not taken lightly.进攻的决定不是轻易作出的。
In the old society,women were looked down upon.在旧社会,妇女们是受歧视的。
4.含主语从句的被动句型译为主动句。
以it作形式主语的英语句子,翻译时常要转为主动形式,有时可加上“有人”、“大家”、“我们”等不确定主语。
例如:It is reported that the enemy has been breeding new strains of killer viruses.据报道敌人正在培育新的杀人病毒。
It is suggested that meeting be put off tillnext Monday。
有人建议会议推迟到下星期一举行。
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用分析及其翻译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结构,它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被动语态的特点和功能,并探讨其翻译策略。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通常强调动作的承受者,将焦点放在动作的影响和结果上。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突出动作承受者的地位和作用,使得动作承受者更加明显地被。
与强调动作承受者相对应,被动语态也可以用来弱化动作的施事。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避免提及施事的名称,从而使得施事在语境中不那么重要。
被动语态通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
使用被动语态可以避免提及动作的执行者,从而使得整个句子更加客观,减少主观色彩。
在某些情况下,被动语态可以将信息焦点放在动作上,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上。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使得整个句子更加简洁明了,突出动作的重要性。
在翻译英语被动语态时,最直接的翻译方式是将英语中的主语和谓语翻译成汉语中的主语和谓语。
这种翻译方式可以保留原文中的主被动关系,同时也可以保留原文中的信息焦点。
在翻译英语被动语态时,有时候需要将英语中的主语和谓语进行转换。
这种翻译方式主要是为了适应汉语表达习惯,使得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
当英语被动语态中的动作承受者无法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主语时,可以采用意译翻译的方式。
这种翻译方式将英语被动语态中的动作承受者翻译成汉语中的动词短语或者介词短语等成分,从而使得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
在英语被动语态中,有时候会省略施事或者使用虚词来表示施事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省略翻译的方式,直接将施事省略不译,从而使得译文更加简洁明了。
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用分析和翻译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进行。
通过深入理解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用功能和翻译策略,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被动语态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进行跨语言交流和翻译工作。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是常见的语法现象,尤其在商务信函和合同中。
被动语态的使用能够强调动作的接受者,使文本更加客观、正式,并提高文本的可信度和规范性。
被动语态翻译被动语态是英语语法中常用的一种语态。
在被动句中,动作的承受者(即主动句中的宾语)成为句子的主语,而动作的执行者(即主动句中的主语)则成为被动句中的介词短语(通常由介词“by”引导)或省略掉。
被动语态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接收者或者操纵者的不重要性。
下面是一个关于被动语态的例子:主动语态:John wrote the article.翻译:约翰写了这篇文章。
被动语态:The article was written by John.翻译:这篇文章是约翰写的。
被动语态在以下情况下常常被使用:1. 当动作的执行者不明确或不重要时。
例如:The car was repaired.(这辆车已经修好了。
)2. 当我们想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结果时。
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a famous author.(这本书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写的。
)3. 当我们想避免重复使用主动句中的主语时。
例如:The tickets were sold out quickly.(这些票很快就卖光了。
)4. 在科学或者学术写作中,常使用被动语态来描述实验或研究结果。
例如:The data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数据已被收集和分析。
)被动语态的构成:被动语态的构成方式为:be动词(am, is, are, was, were, been, being) + 过去分词(V-ed)。
例如:主动语态:She opens the door.被动语态:The door is opened by her.被动语态也可以用于不同时态和不同人称,只需要根据上述构成方式进行相应的变化。
例如:主动语态:They will finish the project.被动语态:The project will be finished by them.被动语态的使用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决定,不适合所有情况。
被动语态的翻译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 尤其是在科技英语中, 被动语态几乎随处可见, 凡是在不必、不愿说出或不知道主动者的情况下均可使用被动语态。
汉语中的被动结构不那么常用,因为从习惯上讲,汉语中的“被”、“遭”、“受”、“挨”等字眼总是给人以不那么舒服的感觉,因此英汉翻译时,应尽量将被动语态化为主动结构。
但也有少数仍保持被动语态。
一、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英语原文的被动结构翻译成汉语的主动结构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
(1)英语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做主语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意译。
eg1. Most trees are denuded of leaves in winter.大多数树木冬天要落叶。
eg2. The village is populated by about 13,000 farmers.这个村子里住着大约13,000农民。
eg3. A new student is kept on probation for one semester.新学生规定要见习一学期。
eg4. The news was passed on by word of mouth.众口相传,消息不胫而走。
eg5. She and her husband have been asked out for the banquet.她和丈夫应邀赴宴去了。
eg6. He has been wedded to translation.他与翻译结下不解之缘。
(2)将英语原文中的主语翻译为宾语, 同时增补泛指性的词语(人们, 大家等)作主语。
eg7. Salt is known to have a very strong corroding effect on metals.大家知道,盐对金属有很强的腐蚀作用。
eg8. I am afraid I shall be laughed at.我怕大家笑话我。
eg9. If you had spoken clearly,you would have been understood.假如你早说清了,别人就会理解你了。
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在英语中,被动语态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结构,表示主语被动作所影响或行为被执行。
在翻译被动语态时,我们需要考虑中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以便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一、英语被动语态的构成英语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e、动词的过去分词和主语组成。
助动词be 是被动语态的标志,它有现在时和过去时的形式,如is、are、was、were等。
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given、done、written 等。
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通常在句子的开头。
二、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1、转换为主动语态中文习惯使用主动语态,因此在翻译英语被动语态时,我们可以将其转换为主动语态。
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John”可以翻译为“这本书是由约翰写的”。
2、添加“被”字中文中可以使用“被”字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翻译英语被动语态时,我们可以添加“被”字来明确动作的接受者。
例如,“The car was hit by a bus”可以翻译为“这辆车被公交车撞了”。
3、使用“受”、“遭”等词除了使用“被”字外,中文还可以使用“受”、“遭”等词来表示被动关系。
例如,“The city was attacked by the enemy”可以翻译为“这个城市遭到了敌人的攻击”。
4、省略“被”字在一些情况下,中文可以省略“被”字,直接将主语作为动作的接受者。
例如,“The house was cleaned”可以翻译为“房子被打扫了”。
翻译英语被动语态时,我们需要根据中文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考研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引言在考研英语中,被动语态是考生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语法结构。
由于中英文的语言习惯差异,被动语态的翻译成为了很多考生的难点。
本文将详细讲解考研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用法和特点,并介绍相应的翻译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翻译中的挑战。
知识点讲解被动语态是英语中常见的语法结构之一,通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英译汉时被动语态的基本的翻译方法如下:01直接译为主动语态(1) 译为无主句或添加模糊主语It is said that…据说…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The boy can be assumed(我们可以)假设这个男孩…有时为了译为明确行文,可以适当添加“我/我们”“人们”等模糊的主语The students were seen reciting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有人看见学生们在背新单词和短语。
(2) 在主语明确的情况下,保留原句主语。
The food was exhausted only in a few days.食物在几天内就吃光了。
02译为被动语态不能译为主动语态的,可采用中文中的被动语态的句式来译,常见的被动句式有“为…所”“让…给”Unifies our country's condition as our country's historic tradition, causes these to be adopted by us.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的历史传统, 使这些为我所用。
Her dress was caught by a nail.她的衣服让钉子给钩住了。
03科技文献中译为“能够”“可以”Because it is very slippery,it is used for lubrication.04用“是…的”字句表示被动“是…的”是一种形式主动,实际上是不用“被”字的被动句,例如:War is invented by the human mind.战争是人的智慧发明的。
再如冰心的《梦》,“五色的丝线,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计的;香的,美丽的花,是要插在头上的;镜子是妆束完时要照一照的;在众人中间坐着,是要说些很细腻很温柔的话的;眼泪是时常要落下来的。
女孩子是总有点脾气,带点娇贵的样子的。
被动语态的译法(Translation of the Passive)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
凡是在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者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等场合,往往都用被动语态。
汉语中虽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狭窄得多。
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译成汉语时,很多情况下都可译成主动句,但也有一些可以保持被动语态。
一、译成汉语主动句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译成汉语主动句可有几种不同情况:(一)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为主语1)The whole country was armed in a few days.几天之内全国武装起来了。
2) The sense of inferiority that he acquired in his youth has never been totally eradicated.他在青少年时期留下的自卑感,还没有完全消除。
3)Most trees are denuded of leaves in winter.大多数树木冬天要落叶。
4)He has been wedded to translation.他与翻译结下了不解之缘。
5)She was delivered of a boy.她生了一个男孩。
6) Visitors are requested to wait.来宾请等候。
7) He was given a prize.他得了奖。
8) I have the honor of being elected.我荣幸地当选了。
(二)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作宾语1)By the end of the war 800 people had been saved by the organization,but at a cost of over 200 Belgian and French lives.战争结束时,这个组织拯救了八百人,但那是以二百多比利时人和法国人的生命为代价的。
1. Translation of Passive V oice被动语态的翻译合同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比较广泛。
凡是在不必说出合同所涉及的当事人的场合,或为了突出和强调行为动作的承受者以及便于行文上的连贯等原因,往往使用被动语态。
合同英语中被动语态所表达的概念,译成汉语时大多采用主动语态表示。
但在具体翻译的处理上,应采用较灵活的翻译技巧,做到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在语言形式上规范通顺。
以下就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分述如下:1. Transforming the Passive V oice被动语态的转换翻译在进行合同文件的英汉翻译时,为使译文成为规范的汉语,一般应对原句中某一成分进行转换。
运用转换法翻译被动语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把动作的发出者转换为主语:在合同英语中的一些被动句子中,往往出现由by或between 引起的短语,在句中作状语,其中名词是本句涉及的行为当事人,为突出句中动作的发出者,可将它转换为主语。
例如:①If any terms and conditions to this Contract are breached and the breach is not corrected by any party within 15 days after a written notice thereof is given by the other party, then the no breaching party shall have the option 10 terminate this Contract by giving written notice thereof to the breaching party.如果一方违背本合同的任何条款,并且在另一方发出书面通知后15日内不予以补救,未违约方有权选择向违约方书面通知终止本合同。
②This Contract is made by and between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 whereby the Buyer agrees to buy and the Seller agrees to sell the under-mentioned commodity according to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stipulated below.买卖双方同意按下列条款购买、出售下述商品,并签订本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