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下册数学五六单元,智慧冲浪
智慧冲浪是指运用智慧和技巧来处理问题和困难。
在数学上,智慧冲浪可以用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五六单元,智慧冲浪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掌握数学运算技巧: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训练,例如分别计算、逆运算、口算练习等,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发现规律并应用:通过观察问题中的规律,例如数字规律、图形规律等,可以推导出解题方法,并灵活运用到不同的问题中。
3. 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建立数学模型等,帮助学生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4.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多样化的问题情境,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利用图表、图形、表格等工具,进行问题分析和解答。
智慧冲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不断地思考和实践,通过不断挑战和反思,提高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一年级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二年级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4、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
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三年级倍的认识1、一个数里面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就可以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用这个数乘以倍数。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这样计算简便:可以先用乘法口诀计算出一位数与另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的积,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有余数的除法:学生需要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并会进行除法列竖式计算。
认识万以内的数:学生需要掌握10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读写,以及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
他们会从右边起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并了解个、十、百是计数单位。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10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认识方向:学生需要了解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早晨起床时面向太阳则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以及指南针的指向。
认识图形:学生需要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会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此外,他们还会了解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等特性。
以上知识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二年级下册数学所有知识点以下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所有知识点:1.计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并能灵活运用于不同的题目中。
2.数的读写:从0到100的数的读法及写法。
3.数字的大小比较: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包括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4.数字的序数:学习数字的序数形式,如第一、第二等。
5.数量的概念:理解数字表示的数量概念,如1个苹果、2个鸟等。
6.数的合并和拆分:学习将数字合并或拆分成不同的组合,如将5个苹果分成1个和4个。
7.数字的进位和退位:学生需要理解十进制的概念,包括进位和退位的运算。
8.图形和图形的变化:认识各种基本的二维图形,如圆、方形、三角形等,并能理解它们的变化。
9.折纸图形:学习通过折纸制作图形,并了解相应的几何形状。
10.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学生能够简单地理解和解决排列和组合问题,如有多少种方式可以排列3个人。
11.长度的比较和测量:学习比较不同长度的物体,以及如何使用标准单位(如厘米)进行测量。
12.时间的理解和测量: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并通过钟表测量时间的长短。
13.重量的比较和测量:学生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并用标准单位(如克)进行测量。
14.金钱的理解和计算:学生能够认识并计算各种面额的货币,并能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15.分数的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和表示分数的概念,如1/2、1/4等。
16.分数的比较和排序:学习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并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7.分数的简单运算:学生能够进行有限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1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并通过制作表格和图表来整理数据。
19.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所有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一、复习与提高1、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1)例如:14个6用乘法表示:14×6①可以将14个6拆成10个6个4个6,10个6是60,4个6是24,加起来是64,所以14个6是14×6=84②可以将14个6拆成9个6加5个6,9个6是54,5个6是30,加起来是84……(2)写法:① 14×6 ② 14×6=10×6+4×6 =9×6+5×6=60+24 =54+30=84 =84总结:这种方法就是利用巧算书写递等式,要求上下等号对齐。
练习:14×8 6×17 8×152、相差多少1利用算线进行计算算线就是从数射线演变而来的,变得更简化,只需标出数的大致位置,但数与数之间的位置不能出错,观察一下,这些数怎样排列?(小的数在左,大的数在右)(1)加法中借助算线表示计算方法时常用的方法是例如19+27:①第一步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第二步再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
19+27=19+20+7=39+7=46.②第一步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第二步再加第二个加数十位上的数。
19+27=19+7+20=26+20=46.③先将第一个加数加几凑成下一个整十数,再加上第二个加数中去掉已加的数后剩余的数。
19+27=20+26=46(2)减法理解相差用减法减法中借助算线表示计算方法时常用的方法是例如:47 - 28①第一步用被减数减减数十位上的数,第二步再减减数个位上的数。
47-28=47-20-8=27-8=19②第一步用被减数减减数个位上的数,第二步再减减数十位上的数。
47-28=47-8-20=39-20=19③先将减数变成离它最近的整十数,多加了最后减去,多减了最后加上。
47-28=47-30+2=17+2=19相差多少,用大数减小数。
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1、认识千以内的数(1)算盘拨数①认读算盘上的1-9,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②注意定位点的位置,定位点表示个位所在位置。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认识厘米和米,了解其基本单位换算。
2. 学习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物体长度。
3. 掌握比较长度的方法,理解“长度相同”的含义。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1. 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
2. 掌握竖式加减法的书写格式,理解其运算过程。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差值等。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 了解角的基本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 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3. 学习画角,如直角、锐角、钝角等。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 学习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 掌握2-6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拼图、物品组合等。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
1. 学习除法的意义,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
2. 掌握6-9的除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分糖果、分配任务等。
二下五六单元解决问题
班级:姓名:
1.小汽车每辆能坐4人,大客车能坐25人,有3辆小汽车和1辆大客车,一共能坐多少人?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3.学校买回3盒乒乓球,每盒8个,平均发给二年级4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乒乓球?
4.一本故事书,小明每天看5页,看了9天,还剩2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5.“六一”儿童节,30个同学去公园游玩,大客车限乘8人,至少需要租几辆这样的车?
6.要做60个灯笼,每天最多可以做8个,至少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7.王老师带40元去买书,《趣味数学》7元一本,《智力开发》6元一本,最多可以买几本《趣味数学》?《智力开发》最多可以买几本呢?
8.有25片扇叶,每台电风扇装3片,这些扇叶最多可以装多少台电风扇?
9.有45枝花,每个花瓶插8枝,至少需要几个花瓶才能全部插完?
10.一个星期有7天。
(1)4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2)如果4月份有5个星期二,星期三,那么4月1日是星期几?
11.开联欢会了,教室里按红,黄,绿,蓝的顺序挂了35盏灯,最后一盏是什么颜色?
12.月季花:28枝,玫瑰花:17枝,百合花:12枝。
用6枝月季花、5枝玫瑰花、4枝百合花扎一束,这些花可以扎几束?
13、二(3)班有38人去租船。
大船:每条最多坐8人;小船:每条最多坐6人。
(1)全部坐大船,至少需要租多少条大船?
(2)全部坐大船,至少需要租多少条大船?
(3)如果大船小船搭配坐,请给出一个租船方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知识1第一单元加与减1、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个结果相加。
?笔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或者用竖式直接把三个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3、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可以口算的不必列竖式计算。
第二单元购物一、认识人民币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2角、5角;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元=10角 1角=10分二、元、角、分的加减计算: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满10分进为1角,满10角进为1元,单位不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知识2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一、乘法的意义: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a×b=c读作a乘b等于c。
三、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一、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二、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三、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轴或一个点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叫旋转。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知识3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一、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2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2。
二、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三九二十七3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3。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与分析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2.会数“正”字,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会列式计算.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需要计算的一定要写出算式.例题: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超过1个“正”字的一定要列式计算)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天数(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按份数分、求每份数——等分除】关系式:总数÷份数=每份数例题: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解答:(2)把一些东西按每份是多少分,求能平均分成这样的几份(即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每份数,就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按每份数分、求份数——包含除】关系式:总数÷每份数=份数例题: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解答:3、除法算式的读法,两种读法:从被除数开始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即“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从除数开始读:“÷”读作“除”,“=”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即“除数除被除数等于商”.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例题:42÷7=6 42是(),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5、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出商.例题:.直接口算:28÷4= 8÷8=25÷5= 72÷9= 49÷7= 35÷7=易错算式:45÷9= 54÷9= 16÷2= 18÷2=被除数相等的几组算式:4÷1= 4÷2= 6÷1= 6÷2= 8÷1= 8÷3= 9÷1= 9÷3= 12÷2= 12÷3= 18÷2= 18÷3= 24÷3= 24÷4= 36÷4= 36÷6=特殊的几个除法算式: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例:0÷2= 0÷9= 0÷100= 0÷9999= 0÷1543= 任何数除以1都得它本身.例:3÷1= 8÷1= 5÷1= 10÷1= 666÷1= 10000÷1=牢记:0不能作除数.因为除数为0没有意义.6、解决问题:等分除和包含除要分清楚.等分除: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等分除——按份数分,求每份数】包含除:求一个数(通常为大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通常为小数)?即求“大数里包含几个小数”.【包含除——按每份数分,求份数】例题,填空:☆☆☆☆☆☆☆☆☆☆☆☆☆☆☆☆☆☆☆☆☆☆☆☆如图,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里有()个().7、一句口诀可以写出几个算式?乘数相同的9句只能写出一个乘法和一个除法,分别是: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除了这9句,其他的乘法口诀都能写出2个乘法和2个除法.例如: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计算的算式是()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二轮“填空题”第4题:“五六三十”这一乘法口诀,能写出()道除法算式.第二轮“判断题”第2题:计算3×8与24÷8时,都用同一句乘法口诀.()第二轮“判断题”第5题:每一句乘法口诀都对应唯一的一个除法算式.()第四轮“填空题”第6题:计算“8×9”与“72÷8”时,都用口诀().第五轮“填空题”第9题:被除数是42,除数比商大1,除数是().运用的乘法口诀是().8、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逆运算:商×除数=被除数.9、补充内容:口算时要注意特殊的数字0.(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例:(2)0乘以任何数都得0;例:(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例:(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2、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对称轴是竖直方向的,图形左右对称;对称轴是水平方向的,图形上下对称.4、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务必牢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牢记:平行四边形、普通三角形、直角梯形、普通梯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5、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二、平移:1、什么是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2、平移的特点: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3、生活中的平移:拉抽屉、拉窗户、电梯、传送带、缆车、伸缩门、拉小提琴、人和交通工具沿直线行驶等.……三、旋转:1、什么是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2、旋转的特点:形状、大小没有改变,但方向发生了变化.3、生活中的旋转:风扇、交通工具的车轮、各种旋转的游乐设施、开门、坐秋千、开锁等.……四、针对性练习:(一)填空: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 )现象.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二)判断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 )(三)选择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2、下面( )的运动是平移.A、旋转的呼啦圈B、电风扇扇叶C、拨算珠第五单元混合运算1、牢记四则运算儿歌,看到算式先按儿歌中的三种类型分类,再按各自的运算法则计算.别忘了要用尺子画出第一步.儿歌说明:(1)同级运算无括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同级运算的类型:包括: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和+,-和-,×和×,÷和÷+和-,-和+,×和÷,÷和×例:脱式计算.23+6+18 97-34-28 2× 3 ×8 81÷9 ÷332+11-8 53-24+38 2× 8÷4 72÷ 8×4(2)两级运算无括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也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两级运算的类型: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 +和×,×和-,-和×÷和+, +和÷,÷和-,-和÷例:脱式计算.5× 6 +44 54 + 5 ×9 3× 7-16 100-9×345÷9+80 36 + 56÷7 64÷ 8-8 64-40 ÷8(3)算式当中有括号: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有括号的类型:×( + ),( + )÷,×(-),(-)÷ .例:脱式计算.6×(7 + 2)( 14+35 )÷7 (24-18)×9 (82-18 )÷8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重点、难点,也是易错点).窍门: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中,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这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低级运算(即加法或减法),另一个是高级运算(即乘法或除法),需要先算低级运算(即加法或减法)时,必须加上小括号.例:把下面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6×7=42 42-15=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6÷4=9 12+9=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7×8=56 32+56=8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5+9=24 24÷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括号不能忘)100-64=36 36÷6=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括号不能忘)43-36=7 21÷7=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括号不能忘)书上的典型题目:49页第3题、51页第6、9题、52页第14题.务必在书上再写一写、练一练. 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五轮“填空题第12题”:把下面的每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写在横线上.(1)42÷7=6 21-6=15(2)23+12=35 35÷5=7第三轮“填空题第2题”:在计算15+(78-26)时,先计算()法,再计算()法. 第三轮“判断题第2题”:在计算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第四轮“填空题第5题”:在6×4÷8中,应该先算()法;在16÷(6+2)中,应先算()法.第五轮“填空题第2题”:计算12+15÷3时,应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家庭卷(一)“判断题第1题”:66-27-18与66-(27+18)的运算顺序不相同,但结果相同.()家庭卷(一)“判断题第5题”:12+18=30,30÷6=5列成综合算式是12+18÷6.()3、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要想好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可以列分步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例1: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支,送给妹妹12支后,还剩多少支?分步算式:先算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算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算式:例2: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数学书上的重点题型,需要好好看看.54页例题和“做一做”、55页—56页练习十三第1、2、3、4、6、7、8题.(需要重点复习,在书上再写一遍解答过程,下周一老师检查.)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2、余数与被除数的关系:余数是被除数里的一部分,即平均分完后剩下的不能再继续分的那一部分.3、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牢记:最大的余数比除数少1,最小的余数是1.例题:( )÷8=6……( ),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首先明确:此题中除数和商都是固定的,余数最大决定被除数最大;余数最小决定被除数最小.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原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练习1:□÷8=6……☆,☆最小是(),这时的被除数是最小的(列式计算求被除数:).☆最大是(),这时的被除数是最大的(列式计算求被除数:).练习2::43÷7=()…( ) ,有三种不同的提问方法,要灵活掌握.余数可能是()余数最大是()余数最小是()竞赛试卷中的典型题目:填空题:第二轮“第一大题第8小题”:在一道被除数是36的除法算式中(限于表内除法),商比除数小,商是().第三轮“第一大题第9小题”: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和上都是7,余数是4,被除数是().第三轮“第三大题第3小题”:□÷7=4……★,这道题的余数最大是().第五轮“第三大题第3小题”:□÷6=7……□,被除数最大是().判断题:(1)在除法算式中,商一定小于被除数.()第二轮“判断题第4题”(2)在除数是5的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小于4.()第三轮“判断题第3题”(3)在除法算式中,商一定比除数大.()第四轮“判断题第1题”(4)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是6,余数最大是6.()第四轮“判断题第3题”(5)○÷□=7……5,□里最大能填6.()第五轮“判断题第3题”(6)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商小.()家庭卷(一)“判断题第1题”. (7)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一样,除数越大,余数越小.()家庭卷(二)“判断题第2题”.4、笔算除法的过程与方法:(1)先写除号“厂”(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面,除数写在除号的外面左侧.(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差为0.如果有剩余,就表示除不尽,差就是余数.(6)比较余数是否小于除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就说明出错了,商小了,需要再增加.只有余数小于除数,才说明是对的.5、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一定要养成计算完比较余数和除数的好习惯.6、牢记除法算式中的数量关系: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逆运算: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首先要明确余数是被除数的一部分,即平均分完后剩下的不够再分的那一部分.所以在解决问题中,余数的单位与被除数的单位相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逆运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除数=商7、除法的验算方法: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8、解决问题:(1)至少问题(即“进一法”):商+1例题: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38÷4=9(条)……2(人)分析:余下的2人需要再加1条船,所以用“商+1”9+1=10(条)答:一共要10条船.练习: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2)最多问题(即“去尾法”):例题: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最多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分析: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所以舍去.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练习: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五轮“填空题第7题”:二(1)班38名同学一起去阅览室看书,每5人共用一张桌子,至少需要()张桌子.(3)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例题: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57个是6什么颜色?……分三步解答:第一步→先圈出第一组,计算每组个数.根据1红、2黄、3绿可知,求彩灯每组个数,列式为:1+2+3=6(个)第二步→照这样排列下去,算一算89个彩灯里,一共有几组零几个.列式为:57÷6=9(组)……3(个)第三步→分析得出:第57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的9组,还多余3个;这3个就是第10组的,再按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3个就是黄色的.要简要写出分析结果,即:第57个是第10组第3个,是黄色.牢记解题窍门:如果计算完除法没有余数,就是这一组的最后一个;如果有余数,就是下一组的第几个,余数是几,就是第几个.练习1:按照上面的彩灯排列规律,第36个是什么颜色?第47个是什么颜色?练习2:将彩旗按红、黄、蓝、绿的顺序依次悬挂起来,一共21面彩旗.想一想,第12面彩旗是什么颜色?最后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数学书上的重点题型,需要好好看看.67页例题5和“做一做”、69页第1、2题、71页第9、10题,都是属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问题.68页例题6和“做一做”、69页第4题、70页第5、6题都是属于按规律排列的问题.另外,70页第7题、71页第11题,也是易错题型,有难度,需要多加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以上题目都是重点,需要好好复习,要求在书上再写一遍解答过程,下周一老师检查.)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四轮“选择题第3题”:一串彩灯按照2黄、1白、3红、2黄、1白、3红、2黄……的顺序排列,第42只彩灯是()色. ①黄②白③红家庭卷(二)“选择题第5题”:校园的操场上有65辆自行车,每9辆放到一个车棚里,至少需要()个车棚?①6 ②7 ③8第六单元《有余数除法》竞赛卷中有4个相关题目,如下:填空题第6题:一张桌子坐8人,50个客人可以坐满()张桌子.填空题第7题:23个苹果全部装进箱子里,每个箱子装5个,至少需要()个箱子.填空题第8题:2015年3月10日是星期二,18天后是星期().选择题第4题:三(1)班42名同学乘车去春游,每辆面包车可坐8人,至少能坐满()辆车,至少需要()辆车. ①5 ②6 ③7选择题第5题:按照2颗星、3朵花、1面小旗为一组依次重复下去,第40个图形是()①星②花③小旗解决问题第4题:一共有39只小动物,大房间住8只,小房间住5只.(1)如果都住大房间,至少需要几间房?(2)如果都住小房间,最多可以住满几间?会有剩余的小动物吗?(3)还可以怎样安排住房呢?第五轮“第五题解决问题第4题”:一个星期有7天,七月份有31天.(1)七月至多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2)如果7月8日是星期三,那么7月27日是星期几?家庭卷(二)第七题解决问题第4题:我们50人一起去曲阜游玩.大马车限乘8人,小马车限乘6人.(1)都坐大马车,至少需要几辆车?(2)都坐小马车,至少需要几辆车?第六单元《有余数除法》竞赛卷第七题第5题:同学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买来的水果数量如下:桃子28个、苹果35个、鸭梨29个.如果一个果篮里要装3个桃、4个苹果和5个梨.这些水果可以装成几个这样的水果篮?第三轮“第七题解决问题第4题”:饼干每箱40块,苹果每箱36个.每人分5块饼干,4个苹果.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第四轮“第七题解决问题第5题”:王阿姨装水果篮,每篮放4个苹果、2个桃和3根香蕉.现在有20个苹果、12个桃子和18根香蕉,最多可以装几篮?8、锯木头问题.牢记次数和段数的关系:次数+1=段数段数-1=次数例题: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4-1)=4(分钟)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5-1)=16(分钟)练习:第四轮试卷中的判断题第5题.把10米长的木料锯成2米长的小段,需要锯5次.()写出理由或列式计算: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明确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数单位都是大写的.牢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2、牢记数位顺序表里的五个数位:(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2)明确数位与位数的对应关系:一个两位数,最高位是()位;一个三位数,最高位是()位;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位.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读数儿歌:从高位、开始读,末尾0、都不读,中间不管几个0,统一都读一个0.例:牢记读作必须是大写.7438读作() 3604读作()4900读作() 5002读作()1050读作() 10000读作()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写数儿歌:从高位、开始写,对号入座写清楚,哪位没有0占位.例:牢记写作必须是小写.三千八百六十四写作()一千零七十写作()三千零五()一万()九千()九千九百九十九()八千三百()4、用给出的数字排列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窍门:“最大”遵循“从大到小“的排列原则;“最小”遵循“从小到大”的排列原则.例1:用4、1、9、7四个数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特殊情况——如果有“0”时:“最大”仍遵循“从大到小“的排列原则;最小也是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但0又不能放在最高位,所以应把除0以外的最小的数放在最高位,然后接着排0,后面的数还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例2:用2、8、0、5四个数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三轮“判断题第4题”:有两个0的四位数中,只读一个0. ()第四轮“填空题第9题”:用4、2、0、0组成的四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是(),只读一个零的是().提醒:要按顺序写全所有答案.家庭卷(二)“判断题第5题”:读万以内的数,最多只能读出一个零来.()第五轮“选择题第6题”:从5、8、0、7中选出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其中最小的三位数是(). ①587 ②507 ③750家庭卷(一)“填空题第2题”:一个四位数,个位上是6,最高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读作().5、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例1:2647=()+()+()+()5803=()+()+()9030=()+()例2:下面各数中的7表示什么?易错点:大小写混淆.窍门:几个几→“个”后面是计数单位,应大写;前面是计数单位的个数,应小写.137() 2070() 9758() 7326()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三轮“填空题第4题”:由3个千和5个百组成的数是(),它比5000少().第四轮“填空题第4题”:3608读作(),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8在()位上,表示().家庭卷(二)“填空题第3题”:由3个千、2个百组成的数是(),比这个数小1000的数是().家庭卷(二)“填空题第4题”:3407是()位数,最高位是()位,4在()位上,表示(); 7在()位上,表示(). 3在()位上,表示().6、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例:940○1899 想:三位数<四位数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例:1350○2365 想:数位相同,比较千位1<2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依次类推.例:5940○5230 想:位数相同,都是四位数,千位上的数字也相同,就比百位,9>2.比大小儿歌:比大小、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数位相同从左比,数字大的数就大.数字相同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来.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二轮“填空题第5题”: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里.先写出得数,再根据得数大小排列算式.18÷2 36÷6 24÷3 56÷8 35÷7()<()<()<()<()第三轮“选择题第2题”:下面的数中,比2500大,比3500小的数是().用“排除法”①3499 ②2500 ③4000家庭卷(一)“选择题第2题”:下列数中,比6000小,比3500大的是().用“排除法”①5098 ②6001 ③30507、明确几个“最大”和“最小”的数:牢记位数必须是大写.位数两者和两者差一位数 1 9 10 8两位数109 89三位数100 999 1099 899四位数1000 9999 10999 8999五位数10000 99999 109999 89999 …………………………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一轮“填空题第(1)题”:一千里面有()个百.第一轮“填空题第(3)题”: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是()位数.第一轮“填空题第(4)题”: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他们相差().第四轮“填空题第3题”:一个数从右向左数第四位是()位,第三位是()位.家庭卷(一)“填空题第1题”: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二位是()位,第五位是()位.家庭卷(一)“填空题第5题”:100张1元是()元,100张100元是()元.家庭卷(一)“判断题第4题”: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它比最大的四位数多1.()家庭卷(二)“判断题第6题”:最大的两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少1.()8、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条件中都是准确数,问题中出现“大约”“可能”“大概”等词语就是求近似数.(1)能正确地区分近似数和准确数.近似数前面都由修饰的词语.如“大约”“可能”“大概”“左右”等.(2)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找准一个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数位上是0、1、2、3、4的舍去,5、6、7、8、9的进上.(3)四舍五入的数位不同,近似数就不同.四舍五入“个”位→近似数是整十数.如:65≈70 42≈40 237≈230 879≈880四舍五入“十”位→近似数是整百数.如:536≈500 891≈900 1549≈1600四舍五入“百”位→近似数是整千数.如:1174≈1000 6943≈7000 2055≈2000……9、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200+300= 3000+6000= 600-400= 9000-5000=1400-400= 2600-2000=(2)进位、退位加减法:70+50 = 800+900= 140-70= 1100-200= 3500-1900= 5000-2600=10、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试卷中的典型题目:第一轮“填空题第(6)题”:同学们观看展览,一共去了1021人,大约是()人. 1021:个位1舍去≈1020 十位2舍去≈1000 百位0舍去≈1000 这3个答案都对.第一轮“填空题第(7)题”:公园一天卖出门票495张,大约是()张.495:个位5进上≈500 十位9进上≈500第四轮“选择题第4题”:下面最接近3000的数是().①3100 ②2999 ③3010第五轮“填空题第5题”: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3908元,一架钢琴的价格5007元,买一台电视机和一架钢琴,大约需要()元.问题中有“大约”,必须四舍五入“估算”.格式要规范,分三步:①用原数列式写“≈”.②在下面写出四舍五入后的数.③最后计算.家庭卷(一)“填空题第3题”:2014年仁川运动会中,中国代表团总人数是1328人,其中运动员897人,约()人;工作人员有401人,约()人.家庭卷(二)“填空题第8题”:一本故事书297页,已经看了203页,大约还剩()页没看.第四轮“第七题解决问题第3题”:下面是一~四年级个年级人数统计情况:一年级285人、二年级352人、三年级290人、四年级320人.(1)哪个年级的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的人数最少?(2)估算一下:哪两个年级同时去看电影能坐下?第五轮“填空题第8题”:由数字3、7、0、8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这两个数大约相差().第三轮“第六题解决问题第3题”:妈妈给明明的卧室换一张床(1999元)和一个柜子(599元),她带了3000元去购物,买了上面的床和柜子,大约花了多少钱?剩下的钱再给明明买一辆自行车(680元),还够吗?第五轮“第五题解决问题第2题”:两个旅游团一起乘游轮观光旅游,一团有六百多人,二团有七百多人,这艘游轮最多可以载1500人,能坐下吗?数学书上用估算解决问题的重点题型,需要好好看看.可以在书上再写一写解题过程.96页例13(可准确计算、也可估算);98页第5、6题;99页第8题. 11、学会用算盘表示数.算盘儿歌:算盘四周叫做框,根根小棒叫做档,一根横梁分上下;梁的上面是上珠,梁的下面是下珠;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第八单元克、千克1、本学期学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称较轻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克.()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4、克和千克之间的的换算:1千克=1000克 1kg=1000g.相邻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知识延伸:在生活中,人们还习惯用“公斤”、“斤”和“两”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如2斤苹果、2两茶叶等……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通过换算把单位统一后再比较.一般统一成单位“克”比较方便.3千克○3000克 900克○1千克 6千克○5999克 1000克○1千克。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填空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2、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3、量一个物体时,厘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4、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二、填上“>”“<”或“=”。
35厘米25厘米5米厘米45厘米54厘米20厘米2米5米50厘米1米8厘米180厘米三、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3. 教室宽6()4. 一棵树高3()5.小明的身高130()6. 操场长80()四、画一画。
1、请你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请你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qut;厂&qut;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