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磷虾拖网加工船双桁架系统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7
南极磷虾拖网作业性能研究
程军;宋伟华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与科技》
【年(卷),期】2022(33)19
【摘要】南极磷虾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目前我国参与南极磷虾捕捞的船只均以单船尾滑道拖网的方式作业,网具以国外引进为主。
为了探究国外网具
的作业表现与捕捞效率,通过对南极磷虾捕捞船生产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分析拖
网网位和网口高度与拖网沉力配备、拖速等作业参数的多因子评价关系,分析拖网
的水动力性能,评价作业参数对网具性能的影响,并对环境因子与捕捞效率的关系进
行研究。
结果表明,网口中心位置受曳纲、拖速和沉力等参数影响;捕捞效率与水温、作业时间、鱼群影像等因子相关。
海上升时适当增加沉力可以提高网具作业性能,
且应该尽量保持拖速不要过快,夜间表层作业对网板拖网存在一定限制。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程军;宋伟华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72.13
【相关文献】
1.展弦比和最大相对弯度对南极磷虾拖网网板水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2.调整作业参数对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3.南极磷虾四片式小网目中层拖网作业
性能分析4.拖网作业参数对南极磷虾捕捞效率的影响5.网口结构变化对南极磷虾桁杆拖网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与问题探究双甲板拖网渔船是一种常见的渔业工具,主要用于大规模捕捞鱼类和其他海产品。
船体结构的设计对于船只的使用寿命、捕捞效率和船舶的稳定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船体结构设计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船体结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是结构强度,船体要能够承受大规模拖网作业时的荷载。
还需要考虑船体的抗风浪能力,以确保在恶劣的海况下船只的稳定性和航行安全。
还需要考虑船具有足够的生活舱室和储存空间,以满足船员的日常生活和作业需要。
在设计中,应选择适当的材料和适当的结构形式。
船体的结构材料应具备耐腐蚀、强度高、重量轻等特点,常见的材料有钢铁、铝合金和复合材料等。
船体结构还应采用合适的布局和支撑设计,以确保船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采用内外双壳结构可以提高船体刚度和防护能力。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双甲板拖网渔船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船体的疲劳和腐蚀。
长期使用和恶劣的海况会导致船体结构的老化,从而影响船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船体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十分重要,应定期进行结构检查、腐蚀处理和补强工作。
另外一个问题是船体的水动力性能。
船体的流线型设计和良好的船底形状对于减少船体的阻力和提高航行速度至关重要。
在船体设计过程中,应借助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实验研究,进行流场分析、阻力测试和优化设计,以提高船体的水动力性能。
船体的噪音和振动问题也需要考虑。
高噪音和强烈的振动会影响船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甚至对船体结构造成损坏。
在船体结构设计中应采取隔音和减振措施,例如采用吸音材料和减振装置等,以提高船体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船体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结构强度、抗风浪能力、舱室和储存空间的设计,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船体的维护和检修,以及水动力性能、噪音和振动等问题的处理。
文献综述船舶与海洋工程7.2m宽拖网渔船方案设计1、前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渔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政府坚持加速发展养殖,养护和合理利用近海资源,稳妥发展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和开放水产品市场,促进了中国渔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同时近十多年来,渔业的快速发展对有效合理地利用国土水域资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渔民经济水平,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渔船是渔业产业最重要的装备之一,是捕捞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渔业的发展离不开渔船的推动作用。
毋庸置疑,中国渔业发展之迅速是与海洋渔船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在此过程中,拖网渔船功不可没。
拖网渔船作为沿海渔民捕捞的主要工具,因此对拖网渔船的改进有着更现实的意义。
拖网渔船的总体性能不仅会影响船上人员的生活和工作,而且严重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经济性以及捕鱼能力。
通过对拖网渔船总体与性能的研究,设计出更合理的拖网渔船,既能保障渔民的作业安全,又能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拖网渔船的总体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主题2.1历史发展与现状中国拖网渔业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早在明代就有了“牵风”等船型的风帆拖网渔船。
19世纪末西欧首先研制了机动拖网渔船,随后世界各地逐步开始制造。
20世纪50年代英国又研制成尾滑道拖网渔船,已成为世界上拖网渔船的主要船型。
1905年由张謇从德国引进了国内第一条机动拖网渔船“福海号”;1912年自行建造了第一艘钢质舷拖渔船。
50年代初,中国在自行设计制造185千瓦拖网渔船的同时,曾将部分风帆渔船加装柴油机后改为机帆拖网渔船。
70年代已开始成批建造尾滑道拖网渔船。
建国五十年来,中国的渔船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建国初期仅有几十条破旧的机动渔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渔船的规模已十分庞大。
据统计,到1999年底,全国拥有机动渔船47.07万艘(1371.71万千瓦),669.4万总吨,其中生产渔船441972艘(1294.85万千瓦),在生产渔船中,海洋捕捞渔船为271110艘,(1163.54万千瓦),占生产渔船总数的61.34%。
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与问题探究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是一种常见的渔业船只,其船体结构设计对船舶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船体结构设计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一般包括船体框架、板材、舱壁、龙骨等部分。
船体结构设计需要考虑船舶的稳定性、结构强度和船舶的使用环境等因素。
1. 船体框架船体框架是船体结构的骨架,主要用来支撑船体的外板和内部设备。
在设计船体框架时,需要考虑船舶的负荷和使用环境,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 板材船体板材是船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强度直接影响船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选择船体板材时,需要考虑其耐腐蚀性能、抗拉强度和弯曲强度等因素。
3. 舱壁和龙骨二、存在的问题在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度不足部分船体结构存在强度不足的情况,容易导致船体变形、漏水或者破裂等安全隐患。
2. 耐腐蚀性能差部分船体板材的耐腐蚀性能较差,容易受到海水腐蚀,影响船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 结构设计不合理部分船体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存在连接处不牢固、刚度不足等问题,影响船舶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可以提出以下解决方案:通过采用更加合理的船体框架设计,增强船体的整体刚度和强度,提高船舶的使用安全性。
3. 加强连接处设计对舱壁和龙骨的连接处进行加强设计,增强其牢固性和刚度,提高船舶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结论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优化船体框架设计、选用耐腐蚀板材和加强连接处设计等措施,可以提高船舶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针对船体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研究,为船舶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2020年5期设计创新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33.2m 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与问题探究林垚1,2(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农业部远洋渔船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蓝渔业工程装备技术联合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7)目前我国的双甲板拖网渔船大多数是由近海的渔船经过改造而成,此类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能耗普遍较高,直接降低了船东的效益。
急需我国对现有的双甲板拖网渔船进行优化改造,从而实现渔船的节能降耗,以及远洋渔业资源的获取能力。
本文将对一艘33.2m 双甲板拖网渔船进行优化改造,优化设计过程中,充分听取了船东要求,然后对该艘渔船各个部分进行优化,降低了渔船自重,达到节能目的。
同时通过对附件结构优化设计,最大程度提升渔船的安全性能。
1双甲板远洋拖网渔船船型结构该33.2m 双甲板拖网渔船优化改造的纵剖面图如图1所示。
该船下甲板下设5道水密横舱壁和2道中纵壁,分隔出艏艉4个燃油舱,即艏淡水舱、机舱、冷藏舱和空舱。
舵机舱、加工区、居住区锚链舱和1个冷藏舱设于主甲板下。
主甲板后部设有门型起重桅,起重量为50kN ,采用高强度钢制造以减小质量。
主甲板尾部设有艉门架,用于拖网作业。
一层甲板室左舷延伸至舷侧,右舷留外走道,其上设驾驶室。
图1双甲板远洋拖网渔船船型结构船体结构的基本设计保证了构件的连续性,设有方便的通孔以便于建造施工及后期维修保养。
结构设计在满足规范强度的基础上对靠泊碰撞部位结构、艏艉及滑道部位结构、甲板机械和起重设备部位结构进行局部加强,有效增强了刚度和防撞强度。
2船体结构设计优化(1)船体结构连续性优化。
加工间甲板纵桁的布置利用了冻结间纵壁,尽可能均布甲板纵桁和强横梁,采用强横梁支撑纵桁直接计算,降低了腹板高度,给加工间腾出了高度空间。
强横梁与强肋骨形成环框架,尽可能做到与下甲板强框架对应,冷藏舱的支柱上下甲板位置对齐,使得甲板上的载荷很好地传递到船底。
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与问题探究渔船是渔业生产中重要的工具之一,而船体结构设计对于渔船的使用和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船体结构设计与问题展开探讨,以期深入了解该类型渔船的船体结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船体结构设计概述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顾名思义是用于捕捞的渔船,主要由船体、甲板、船舱、发动机舱、传动系统、甲板设备及辅助设备等部分组成。
其船体的设计应考虑到船舶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航行性能和操作性能等方面。
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船体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船体强度设计。
根据船舶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船体的强度设计应满足船舶在各种航行状态下(包括平静水域和恶劣海况下)的受力要求,使船体结构能够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部设备的负荷。
2. 船体稳定性设计。
渔船作业时需要承载大量的渔获物,因此船体稳定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船体设计应当确保在操纵、装载和卸载等操作中船体稳定性能良好,降低翻船和侧翻的风险。
3. 航行性能设计。
渔船应具有良好的航行性能,包括航速、操纵灵活性、船舶阻力等方面的性能。
良好的船体设计可以大幅度提高渔船的航行效率,降低燃油消耗,节约成本。
4. 操作性能设计。
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通常需要在恶劣的海况下作业,因此船体设计应考虑到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确保渔船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以正常、灵活地作业。
二、存在的问题探究1. 钢质船体存在腐蚀问题。
在海洋环境中,钢质船体易受腐蚀影响,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腐蚀,影响船体强度和使用寿命。
2. 船体设计不合理导致稳定性问题。
一些渔船的船体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在作业时产生不稳定现象,增加翻船和侧翻的风险。
4. 船体操作性能不佳。
一些船体设计不合理的渔船,在操作时可能会出现不便捷或者不安全的情况,影响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
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与问题探究1. 引言1.1 概述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与问题探究引言随着渔业资源的枯竭和海洋环境的恶化,传统渔船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渔业的需求。
为了提高渔船的效率和安全性,船体结构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船体结构设计与问题展开探讨,旨在为渔船设计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船体结构设计的关键要点,分析目前存在的船体结构问题,并探讨双甲板设计的优势和挑战。
通过对船体结构改进建议的提出,我们希望能够为渔船设计带来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1.2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渔业资源日益减少和国内外市场需求逐渐增大,船舶在渔业生产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我国的渔船种类繁多,但大多数渔船存在着结构设计不合理、装备陈旧等问题,导致效率低下、安全性差等隐患。
对渔船的船体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是当务之急。
在众多渔船中,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因其良好的适航性和较大的载货能力备受关注。
该类型渔船的船体结构设计及存在的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和解决。
有必要对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进行深入探究,以提升其性能和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对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的设计要点、问题、优势和挑战进行详细分析,同时提出改进建议,为渔船船体结构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我国渔船行业的发展和渔业资源的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船体结构设计要点船体结构设计是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以确保船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船体结构设计要点:1. 强度设计:船体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来承受船只在航行和作业过程中的各种载荷,包括海浪、风力等外部力量以及船只自身重量。
设计师需要根据船只的使用环境和作业条件来确定结构的材料和尺寸。
2. 稳定性设计:船体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船只的稳定性,包括良好的横向和纵向稳定性,以及适当的自由表面效应的控制。
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船体结构设计与问题探究随着全球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变得日益严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拖网渔船逐渐成为国内外渔业开发的主要形式之一。
针对这一趋势,研究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船体结构设计和问题,对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船舶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船体结构设计在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设计中,船体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船体结构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船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海浪和风浪的影响;2)船体具有良好的稳性和操纵性,以确保船只在海上行驶安全;3)船体设计保证作业操作条件下船只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船体可以满足船员的居住和工作需求。
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通常采用木质船体或者钢质船体设计。
对于船体设计,需考虑各种因素,如船体外形尺寸、大宽比、船体型系、纵向分割、横向分割等。
此外,船体必须考虑耐腐蚀性要求、防水性要求和隔声隔热性要求。
船体问题探究在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船体问题中,最常见的是腐蚀和金属疲劳。
对于腐蚀问题,主要是海水的腐蚀和生物腐蚀。
此外,钢质船体易发生金属疲劳问题,特别是在弯曲和应力集中区域,这会导致裂纹和船体失效。
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选择合适的材料,如船用铝合金、不锈钢等。
2)加强金属材料的表面防腐涂层的施工,防止海水的侵蚀和生物腐蚀。
3)采取加强结构及措施如加厚等使强度增加。
4)对于布局和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最大应力集中位置和流线型以减少阻力。
5)合理使用渔具和加强管理控制,减少冲击和磨损。
总之,33.2m双甲板拖网渔船的船体结构设计和问题解决至关重要,对于保障船员安全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船舶的安全和正常运营。
作者简介:王彦朋(1981-),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船舶电气设计工作。
收稿日期:2022-12-07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拖网绞车控制系统设计王彦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广州 510725)摘 要:本文以某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以下简称“南极磷虾船”)拖网绞车控制系统为例,剖析了用于现代远洋渔船的拖网绞车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功能和人机对话界面,提出了拖网绞车自动控制的设计原理,为同类型拖网渔船的拖网绞车控制系统设计奠定技术基础。
关键词: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拖网绞车;自动控制中图分类号:S972.7+31 文献标识码:ATrawl Winch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Researchof Krill Factory TrawlerWANG Yanpeng( CSSC Huangpu Wenchong Shipbuilding Company Limited, Guangzhou 510725 )Abstract: Taking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rawl winch control system of the Antarctic krill factory trawle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basic control principle, function and human-computer conversation interface for the modern deep-sea fishing boats, proposes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wl winch and masters the auto-control skill in association with lifting & releasing fishing nets. All this would lay down the techn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the trawl winch control system of the similar type of fishing boats.Key words: Krill Factory Trawler;Trawl Winch; Auto-Control1 前言2012年,国家制订和发布了发展海洋强国的战略,我国远洋渔业和远洋渔船正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
专利名称:一种南极磷虾拖网双重选择性装置结构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黄洪亮,刘健,李灵智,杨嘉樑
申请号:CN202010448760.4
申请日:20200525
公开号:CN111802337A
公开日:
202010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南极磷虾拖网双重选择性装置结构,包括南极磷虾拖网,南极磷虾拖网包括盖网、侧翼网和身网,盖网的背部第一节后部与身网第一节前部之间设置有哺乳动物释放装置,哺乳动物释放装置是一梯形网片,梯形网片与网口外围相互联结;身网设有十节,身网的第九节采用导管式选择装置结构,身网的第九节前端设有导管型诱导网片,导管式选择装置结构的前端长度与身网第九节前端网衣网目拉紧长度一致;导管型诱导网片的后侧部网衣呈单边往上剪裁,直至导管型诱导网片的末端与身网第十节前端的背部结合处联接,形成闭合;导管型诱导网片的网衣中部与导管型诱导网片的侧部网衣进行缝合固定,形成斜向向上的收缩型导管。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地址:200090 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0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李阳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