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文言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doc
- 格式:doc
- 大小:154.11 KB
- 文档页数:10
九年级下第六单元古文复习资料《曹刿论战》古文复习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原文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还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精品部编语文九年级( 下 ) 第六单元文言文字词句及简答训练(含答案)第 20 课曹刿论战一、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1.齐师伐我().2.又何间也().3.肉食者鄙().4.何以战().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6. 对曰().7. 小惠未遍().8. 牺牲玉帛()..9. 弗敢加也().10.必以信().11.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13.小大之狱().14.必以情().15.忠之属也()(..16.可以一战().17.战则请从().18.鼓之().19.公将驰之().20.既克().21.一鼓作气().22.再而衰().23.三而竭().24.彼竭我盈().25.望其旗靡().)())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简答。
1.请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2.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 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2.朝服衣冠().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孰视之().5.吾妻之美我者().6.私我也().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8.王之蔽甚矣().9.闻寡人之耳者().10. 时时而间进()()...11. 期年之后()..12. 朝于齐().13. 战胜于朝廷().14.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简答。
1.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2.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他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第 22课出师表一、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2.以光先帝遗德().3.恢弘志士之气()..4.引喻失义()()....5.陟罚臧否()()()...6.性行淑均()()..7.此先汉所以兴隆也()..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9.躬耕于南阳().10.不以臣卑鄙()..11.猥自枉屈()()...12.遂许先帝以驱驰()..1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4.当奖率三军().15.庶竭驽钝().16.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17.以彰其咎().18.咨诹善道().19.临表涕零()..20.后值倾覆()..21.由是感激()..22.斟酌损益().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XX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教材精梳理1.重点字音曹刿又何间焉玉帛车辙登轼旗靡邹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间进万仞山北之塞迂回魁父荷担箕畚孀妻始龀智叟穷匮雎鸠窈窕好逑荇菜寤寐萋萋蒹葭溯洄未晞湄芼厝惩跻坻涘沚提示guìjiànbózhéshìmǐzōuyìzhāoguānkuījījiànrènsèyūkuíhèjīběnshuāngchènsǒukuìjūjiūyǎotiǎoqiúxìngwùmèiq ījiānjiāsùhuíxīméimàocuòchéngjīchísìzhǐ2.重点词义又何间焉肉食者鄙何以战弗敢专也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遂逐齐师一鼓作气夫大国,难测也望其旗靡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孰视之臣之妻私臣王之蔽甚矣能谤讥于市朝时时而间进皆朝于齐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杂然相许且焉置土石寒暑易节其如土石何何苦而不平帝感其诚君子好逑寤寐思服左右芼之宛在水中央道阻且长白露未已提示间:参与。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以:凭,靠。
弗:不。
专:个人专有。
加:虚报。
信:实情。
鼓:击鼓进军。
逐:追赶,追击。
作:振作。
测:推测,估计。
靡:倒下。
修:长,这里指身高。
服:穿戴。
孰:仔细。
私:偏爱。
蔽:受蒙蔽。
谤讥:指“议论”。
间:间或,偶然。
朝:朝见。
且:将近。
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阻塞。
许:赞同。
焉:疑问代词,哪里。
置:安放。
易:交换。
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苦:愁。
感:被……感动。
逑:配偶。
思服:思念。
芼:挑选。
XX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教材精梳理1.重点字音曹刿又何间焉玉帛车辙登轼旗靡邹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间进万仞山北之塞迂回魁父荷担箕畚孀妻始龀智叟穷匮雎鸠窈窕好逑荇菜寤寐萋萋蒹葭溯洄未晞湄芼厝惩跻坻涘沚提示guìjiànbózhéshìmǐzōuyìzhāoguānkuījījiànrènsèyūkuíhèjīběnshuāngchènsǒukuìjūjiūyǎotiǎoqiúxìngwùmèiq ījiānjiāsùhuíxīméimàocuòchéngjīchísìzhǐ2.重点词义又何间焉肉食者鄙何以战弗敢专也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遂逐齐师一鼓作气夫大国,难测也望其旗靡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孰视之臣之妻私臣王之蔽甚矣能谤讥于市朝时时而间进皆朝于齐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杂然相许且焉置土石寒暑易节其如土石何何苦而不平帝感其诚君子好逑寤寐思服左右芼之宛在水中央道阻且长白露未已提示间:参与。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以:凭,靠。
弗:不。
专:个人专有。
加:虚报。
信:实情。
鼓:击鼓进军。
逐:追赶,追击。
作:振作。
测:推测,估计。
靡:倒下。
修:长,这里指身高。
服:穿戴。
孰:仔细。
私:偏爱。
蔽:受蒙蔽。
谤讥:指“议论”。
间:间或,偶然。
朝:朝见。
且:将近。
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阻塞。
许:赞同。
焉:疑问代词,哪里。
置:安放。
易:交换。
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苦:愁。
感:被……感动。
逑:配偶。
思服:思念。
芼:挑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A.指通豫南,达手汉阴通解释: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解释:C.甚矣,汝之不惠通解释:D.厝朔东,一厝雍南通解释:2.下列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止:笑而止之止增笑耳B.何:何苦而不平何以战C.可:固不可彻是亦不可以已呼D.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3.下列旬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现代汉语- 致的一项是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子又生孙,孙又生子.D.河曲智叟亡.以应4.指出下列两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1)年且九十,面.山而居(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参考答案】1.A. “指”通“直” ;一直 B.“反”通“返” ;往返 C.“惠”通“慧” ;聪明D.“厝”通“措”;放置2. A(第一个“止”是劝阻,第二个通“只”,只是。
)3.C(A中的“毛”古义是草木,今义是毛发; B 中“虽”古义是即使,今义为虽然;D 中“亡”古义通“无”,今义是死亡。
)4. (1) “面”:面对着,作状语。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六单元文言文梳理2(教师版)22.与朱元思书(重点)(一)文学常识1.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代文学家、历史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称赞。
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受梁武帝欣赏,任为奉朝请。
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有《吴均集》二十卷,但很可惜并未流传下来。
保留下来的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2.骈文,因多用四六字,又称“四六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骈文最大的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行为骈,两人半处为偶)。
其次讲究平仄搭配,上下联要平仄相对。
三是讲究使用典故。
骈文追求形式的美,讲究辞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的词语。
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特别是律诗影响很大。
如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用骈文的形式写成的。
骈文后来逐渐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唐代的古文运动就是针对性骈文而起的。
(二)写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三)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1.课文内容:第一段总写自富阳至桐庐间山水的奇异特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是全文的纲,“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山水的特点。
第二段写江水之异:富春江江水之美。
这一段既写江水的静态,也写江水的动态,同时动静结合。
写江水的颜色,用“皆缥碧”三个字准确概括;写江水的清澈,用“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表现;写江水的深度,用“千丈”这一夸张的词语来表现;写江水平静的同时也写出了江水汹涌奔腾的气势,这些都突出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山之奇。
既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受。
曹刿论战1.选自《左传·庄公十年》(编年体史书)。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步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本文所写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长勺之战。
2.曹刿所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全文中的作用: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③显示了曹刿的自信。
5.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6.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7.曹刿“远谋”的体现:①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②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彼竭我盈)和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③在战争之前,预测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8.鲁庄公“鄙”在:目光短浅、平庸无能。
不“鄙”在: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9.曹刿: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性格:深谋远虑、爱国、有责任心、谨慎果断、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10.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和“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2.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13.第二段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两次以“未可”,“可”来表现他善于把握战机,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证明他判断的正确,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14.本文的成语:一鼓作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第一段中曹刿和鲁庄公讨论的中心话题是:凭什么作战。
1. 生字读音。
曹刿(gui )请见 又何间(jidn )焉 肉食者鄙(bT ) 弗(fu )敢专也 小惠未徧(bi an )牺牲玉帛(b6)小信未孚(fu ) 战于长勺(Chdngshdo ) 登轼(shi )而望之 夫(fu )战 望其旗靡(mT )2•特殊句式:【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倒装句】 宾语前置: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 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省略动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
“一鼓作气再鼓而 衰,三鼓而竭/3. 重点字词:【伐F 攻打。
【请]请求。
【见]接见。
【间]jian,参与。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 禄的人。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介词,凭, 靠。
【弗]不【专】独自专有。
【对]指臣对君说话。
【偏】同“遍”,遍及。
[必以分人]就是“必 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用人。
人,这里指的是一些臣子。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 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
帛,丝织品。
【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信】信实, 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孚】为人所信服。
【福】动词,赐福,保佑。
【狱】案件。
【虽]即使。
【情】 实情。
【察】(一一)明察,弄清楚。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忠,尽力做好本分 的事。
属,类。
【请】请让我。
[从]跟随,跟从。
【乘】乘坐一辆战车。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 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败绩】大败。
[鼓]动词,击鼓进军。
【驰】驱车(追赶)【辙】 车轮滚过地面所留下的痕迹。
【靡】倒下。
【拭】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盈】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遂】于是,就。
[逐]追赶,这里有追击的意思【测】推测,估计【既 克】已经战胜。
既,副词。
[故]原因,缘故。
【伏】埋伏。
【夫】句首发语词,表示议论或 说明,没有实在意义。
【作】振作。
[再]第二次。
4. 古今异义(1) 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2) 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3) 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4) 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5) 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6)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7) 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8) 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9) ..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 类今义:同一家族的人)养今义:安稳)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和占有) 赐福,保佑今义:幸运(15)齐师伐我{古义:讨伐今义:砍).(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5.—词多义【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所以(故逐之)【从】听(民弗从) 跟随(战则请从)曹刿论战(10) 忠之属也(古义: (11) 忠之属也(古义: (12) 衣食所安(古义: (13) 弗敢专也(古义: (14) 神弗福也(古义:(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 按照(必以信) 请允许我(战则请从) 【安】养(衣食所安) 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夸(牺牲玉帛,弗敢加也)6•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7.成语 (1)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2)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起来。
(3)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
(4) 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曹刿论战1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中国历史上如这样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还有如:巨鹿 之战、赤壁之战、瀝水之战、官渡之战等。
2、 全文分三段,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先决条件。
可分二层:A :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析:“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作战对象和作战性质。
揭示“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是:齐师伐我,公将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个“鄙”字为下文写鲁庄公作铺垫,“远谋”二字又为下文描写曹刿的深谋远虑张本,成 为全篇文眼。
“请见”二字表现出曹刿积极参与国事的精神。
B :写曹刿和庄公关于战前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析:曹刿与庄公的对话是围绕“可以战” 一问展开的,曹刿认为庄公“可以一战”的措施是“小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并以“忠之属也”进行了评价肯定,实则也是肯定了庄公这一措施 做到了取信于民。
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析:文中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 --------------1写庄公,以“将鼓” “将驰”同上文“将战”相应,表现他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 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2 “齐师败绩”的结局证明了曹刿指挥的正确。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
析:1 “既克,公问其故” 一句承上启下,写出了庄公完全不懂军事,印证了开头所说的“肉食者 鄙”2曹刿认为作战时发动进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敌方辙乱旗靡之时。
3揭示“齐人三鼓”后曹刿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原因的句子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 我盈,故克之”;揭示曹刿在“齐师败绩”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的句子是“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
4本段论述中可见曹刿的才能: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术时机。
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是一位 有远谋的军事家。
3、 人物形象:曹刿:是个具有爱国思想,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军事上有过人谋略的人。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昏庸,他政治工作上缺乏远见,军事上无知,但他能取信于民, 善于用人并采纳意见(善于纳谏)。
4、详略安排: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 峙、交锋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详略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以】凭借(何以战)【请】请求(曹刿请见)【之】助词, 的(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5、 启不:A :关于战争的启示: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 条件。
B :曹刿在这场战役中表现给人的启发:如: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对待事物的正 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6、 归纳: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获胜的原因的哪些呢?其中让你感受最深一点是什么?结合实际 简要谈谈。
鲁国获胜的原因如:庄公能做到取信于民,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又善于听取和采纳群众意见,并 任用了曹刿这样在政治和军事上有“远谋”的人;曹刿在作战中善于观察敌情,运用了正确的战 略战术,把握了战机。
(七)(2012 •黄石)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完成第29〜33题。
2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公将鼓之(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⑷今日是也() 3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31.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此庸夫/之怒也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C.臣未/尝闻也D.下视/其辙3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3. 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从人物性格特点何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进 行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基础知识】1. 读音。
邹忌(z6u ji )修八尺有(you )余 形貌日失(yi )丽朝(zhao )服衣冠窥(kuT )镜 谤(bang )讥于市朝(chdo )时时而间(jian )进 期(JT )年之后2. 通假字孰:通“熟”,仔细3•词类活用(1) 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2)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3)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4. 古今异义(1)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今:讽刺。
)(2) 窥镜(古:照,看。
今:偷看。
)(3) 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
)(3) 能面刺寡人之过(古:指责。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4) 谤讥于市朝(古:指责议论。
今:诽谤嘲讽。
)(5) 臣之妻私臣(古:偏爱。
今:自私)(6)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身边大臣。
今:方位名词或表示大约。
古:没有谁;没有什么。
今: 不,不要。
)(7) 邹忌修八尺有余(古:长,原文指身高。
今:改正。
)(8) 明日徐公来(古:第二天。
今:第二天或未来。
) A.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B.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D.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安能辨我是雄雌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9)朝服衣冠(古:穿戴。
今:穿)5.特殊句式(1)判断句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表示判断)(2)倒装句忌不自信。
(语句可调整为“忌不信自”)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语句可调整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3)省略句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主语、宾语,(邹忌)与(之)坐谈。
与坐谈,介宾。
之,代词宾语)(4)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文意把握:1、这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2、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析: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
”介绍邹忌的身材、相貌,这是邹忌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
2对邹忌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区别为:妻:回答中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语气。
妾:回答中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仍用反问句,表现岀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回答中无“君美甚”三个字,不用反问,只平淡地肯定,表示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3 “忌不自信” 一句既写出了邹忌不偏听偏信的态度,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邹忌两次“窥镜”的心理分别是A:自得B:自惭5此段表现出邹忌虽有点虚荣,但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