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1
科学出版社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
她由中国科学院编译局与30年代创建的有较大影响的龙门联合书局合并,于1954年8月成立,至今已经有整整50年的历史了。
1993年8月,恢复使用“龙门书局”副牌。
科学出版社是一个历史悠久、力量雄厚,以出版书刊为主业的开放式出版社。
1993年,科学出版社荣获国家首批“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
自1982年以来,科学出版社在历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评比中始终名列前茅。
近年来,科学出版社坚持“立足科技、面向教育、多种媒体、综合经营”的方针,在组织结构、选题结构、市场结构、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调整。
保持和发扬“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三高特色和“严肃、严密、严格”三严作风,在精选并出版具有国际水平的专著、基础理论图书和期刊的同时,着重出版实用技术、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等书刊和电子出版物;逐步形成多层次、高水平的教材体系和教学辅导读物系列;重点形成科普读物、工具书和辞书的出版规模。
科学出版社现每年出书4000余种,期刊190余种(其中外文期刊29种)。
近年来,还积极发展以科技为题材的音像和软件、光盘等电子出版物。
科学出版社在上海、武汉、沈阳、长春、成都、深圳等大城市设有办事处或发行站。
在改革开放中,为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及地区的联络,在纽约设立了科学出版社纽约出版公司。
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出版公司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也设在我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技出版社,Science Pre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央级一流出版社,成立于1959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学术出版机构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联合学术出版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科技文化传播、学术著作出版与科技信息服务,是国内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
出版社的出版范围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学医药、计算机科学、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出版的图书、期刊和电子出版物广泛应用于教育、科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注重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内外重大学术交流活动,主办或协办了大量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
出版社还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高校、研究院、学会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出版物以严谨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可靠性著称。
出版社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学术水平过硬的编辑团队,负责图书、期刊等出版物的策划、编纂和出版工作。
在编辑团队的努力下,出版社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和期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广泛的声誉。
在电子出版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积极推动数字化出版物的发展与应用。
出版社为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学生等提供了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学术数据库、电子期刊、在线图书等。
通过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出版社努力满足科技信息获取与传播的需求,提高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还积极推动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学术出版为核心,延伸至相关领域的产业链,包括图书发行、数字资源管理与维护、知识服务等。
出版社通过图书销售、版权交易、数字资源订阅等多种方式,为科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作为一流的学术出版社,不断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技文化的蓬勃发展。
出版社以高品质的学术著作和期刊为核心,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为学术文化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是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和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
她由中国科学院编译局与20世纪30年代创建的有较大影响的龙门书局合并,于1954年8月成立。
1993年8月恢复使用“龙门书局”副牌。
2007年4月完成了“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工商注册登记。
2007年8月,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成立,2007年9月1日新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开始运作。
近年来,科学出版社保持“三高”和“三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科学人”忍韧的奉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变革与创新的主导思想,在“立足科技,面向教育、多种媒体、综合经营”出版方针指导下,依托中国科学院和“科学家的出版社”的金字招牌,充分挖掘国内外优良出版资源,重视重大出版工程建设,形成了以科学(S)、技术(T)、医学(M)、教育(E)为主要出版领域战略架构与规模。
科学出版社在国内拥有自己完善的出版、发行网络,下设龙门书局、上海分公司、武汉分公司和成都分公司,同时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出版公司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
科学出版社现在每年出书8000余种(含重印书),期刊200多种。
由北京地区出版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近几年连续刊发的《北京地区出版社竞争力排行榜》年度报告中,科学出版社的竞争力位居全国科技类出版社榜首,在全国出版社中名列第三、四位。
自1982年以来,科学出版社在历届优秀科技图书评奖和科技期刊评奖中均名列前茅。
1993年荣获国家首批“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
2007年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2009年荣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
作为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科学出版社正积极推进集团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明确主攻方向,狠抓战略重点,优化出版结构,推进产业创新,做强主业,做大主体,为完成集团“放量做强做大中国科技出版产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为开创中国科技出版产业新局面,为促进中国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一:国内出版社等级界定
1、国内一级出版社(19个):
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
法律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物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文学出版社、三联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国内二级出版社: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1、期刊名称前加▲的为A类权威期刊
2、在国外学术刊物上用外文发表且所发刊物属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A&HCI
(艺术人文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学术论文为A类权威期刊
3、其余均为B类权威刊物
附件三:人文学院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级别界定
附件四:人文学院各类科研获奖级别界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简介目录CATALOGUE•出版社概述•出版物种类与特色•编辑团队与作者资源•发行渠道与市场拓展•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参与•未来发展规划与目标01CATALOGUE出版社概述成立背景与发展历程成立背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管,旨在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传播,培养高素质人才。
发展历程自成立以来,出版社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以学术出版为主体,涵盖教材、科普、人文社科等领域的出版格局。
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秀学术资源,推动中国学术出版走向世界。
编辑部负责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等工作,确保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和学术价值。
发行部负责出版物的印刷、装订、发行等工作,确保出版物的及时供应和市场覆盖。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工作,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
组织架构出版社设有编辑部、市场部、发行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职能部门,各部门协同工作,确保出版活动的顺利进行。
市场部负责市场调研、宣传推广、品牌建设等工作,提高出版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财务部负责财务管理、成本核算、预算编制等工作,为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务保障。
010203040506组织架构与部门职能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秉承“传承文明、创新科技”的企业文化,致力于推动学术进步和文化繁荣。
核心价值观出版社坚持以“质量为本、读者至上”为核心价值观,追求卓越品质,满足读者需求,推动社会进步。
同时,倡导创新、协作、诚信、责任等价值观念,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
02CATALOGUE出版物种类与特色涵盖理学、工学、医学、农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各个学科领域,注重基础理论与前沿科技的结合。
高等教育教材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适应不同地区使用的中学教材,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
中等教育教材配合教材使用,提供习题解答、学习指导、实验报告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
专访科学出版社分社长李国红:办学75周年暨湖北科技学院揭牌庆典记者:李国红社长,您好!首先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请问科学出版社与湖北科技学院有哪些合作?希望以后进一步加深哪些合作呢?答:科学出版社是1954年8月由前中国科学院编译局与20世纪30年代创建的有较大影响的龙门联合书局合并成立,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在国内拥有完善的出版、发行网络,秉承多年来形成的“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为科技创新服务,为普及科学知识服务,为科学家和读者服务的宗旨,形成以科学(S)、技术(T)、医学(M)、教育(E)、社科(H)为主要出版领域的业务架构。
科学出版社自2000年起与贵校开始稳健合作,一起进行教学改革,出版创新特色教材和著作。
主要合作项目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英文改编版医学教材系列。
学校推荐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经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层层筛选,有几位教授担任了教材主编。
并且教材出版后,其编写风格和卓有成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许多医学院校的肯定,在教学中选用教材,在业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借贵校办学75周年校庆暨湖北科技学院揭牌庆典仪式之际,我们在此表示祝贺,也希望加强与贵校的深层次合作,共同开创未来。
我们考虑可以在以下一些方面进行深度合作:①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成果教材;②“卓越医生”、“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成果教材;③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教材;④贵校品牌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成果;⑤科学出版社立项重大项目建设,如案例版教材、留学生教学的英文改编版教材等;⑥学校专家编写的特色学术著作。
记者:很荣幸能够听到您对我们学校75周年庆典的支持,也很高兴学校和您有这么多的交流,那么请问您对学校的发展有哪些建议及展望呢?答: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地方高校占大多数,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地方高等院校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输送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地方高校受教育经费短缺的制约及面临的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各种政策的影响,使地方高校的发展受到制约。
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简介社会科学出版社是我国一家以出版社会科学类图书为主的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位于北京市。
出版社以传播先进的社会科学知识,促进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宗旨,主要出版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学术著作和大众读物。
出版社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编辑队伍,并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实习内容我在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实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图书编辑:协助编辑老师进行图书的选题策划、资料搜集、稿件审读和修改等工作。
我参与编辑了一本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学术著作,学习了如何把握图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以及如何与作者沟通和修改稿件。
2. 校对:负责对排版后的稿件进行校对,确保文字、图表、公式等无误。
我参与了多部图书的校对工作,掌握了校对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发行推广:协助发行部门进行图书的宣传推广工作,包括撰写宣传文案、策划线上线下活动等。
我参与了一次图书发布会的前期筹备工作,学习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
4. 行政事务:协助处理出版社的日常行政事务,如文件整理、会议记录等。
我参与了出版社一次内部培训会议的记录工作,了解了出版社的培训体系和员工成长路径。
三、实习感悟1. 专业素养: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优秀的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良好的文字功底。
同时,编辑工作需要严谨细致、注重细节,对稿件进行反复审读和修改,以确保图书的质量和准确性。
2. 团队协作:出版社的工作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编辑、校对、发行等各部门需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同事沟通、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3. 职业规划:通过实习,我对出版社的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我计划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节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自1979年1月由原安徽人民出版社科技编辑室改为科学技术专业出版社至1994年12月,共出版图书2350多种,发行图书9000多万册。
1979年至1983年,出书245种,总发行1864多万册;1984年实行出版改革,当年出书168种,发行达878多万册。
近几年年均出书保持在200多种,再版率保持在45%以上。
10多年来,有230多种图书在全国、华东科技社系统及安徽的图书评奖中获优秀图书奖。
其中获全国奖56种,获华东地区奖34种,获省部级奖140多种。
有50多种图书通过版权贸易,与港台书商签订了合同。
1993年,该社荣获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
1995年,该社被新闻出版署表彰为良好出版社。
获全国奖书目必需微量元素的营养、生理及临床意义 孔祥瑞编 1982年1月 责任编辑 任弘毅198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该书是有关医学与地球物理化学两学科结合部的边缘科学——医学微量元素学的我国第一部学术专著。
微量元素指的是只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锡、硅等41种元素,其中不少对植物、动物,尤其是人类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作者潜心做这方面的实验室工作,并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八易其稿,最终出版,成为生理、生化、营养、分子生物学、动物学、畜牧兽医、地球物理学及临床医学的参考书。
临床肿瘤X线诊断学 王正颜主编 1983年1月 责任编辑 任弘毅1983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放射诊断科鉴于国内在常规X线检查方面很多肿瘤的早期X线诊断尚缺乏总结,自1958年以来,他们在X线诊断的实践、科研和进修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珍贵的材料。
他们以国内常见和多发的肿瘤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X线诊断与临床及病理的联系,分头颈部肿瘤、脚部肿瘤、胃肠道肿瘤、骨肿瘤、乳腺肿瘤各篇,介绍各种肿瘤的X线诊断,附有大量典型图片,并介绍了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摄影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科学出版社撰稿要求科学出版社撰稿要求使用WORD软件录排文稿。
一、开本和体例1.开本统一16开(图集例外),版心220毫米×140毫米(包括页码)。
每面排39行,每行排38字。
2.标题体例统一如下(在文档中请使用标题设置):篇(视内容需要而设。
可缺)1号魏碑,另页排,上空10行章——标题1 2号长标宋,另面排,上空2行,左右居中占4行一——标题2 4号仿宋,左右居中占3行(一)——标题3 小4宋,左右居中占3行1——标题4 5号黑体,居左占2行(1)——标题55号楷体,缩两格占2行(两级标题叠加时减1行)二、插图和图版1.插图按章编号。
章号与顺序号间用脚点“.”,例如第一章第一图,编号为图1.1,第二章第一图,编号为图2.1,依次类推。
2.插图大小尽量控制在版心内,不做插页。
3.图形文件要求为:线条图,黑白模式,600dpi,图字6宋;灰度图,300dpi(视精度要求选择),文字另层叠放。
4.另附的图件需清绘在透明纸上,要求图面美观、详略得当,线条光滑匀称、粗细适中。
清绘图上不植字,文字请写在复印件上。
5.清绘图勿放置文稿中。
文稿中只需在相应位置上留出图空,其下排图序、图题和图注。
6.图序、图题小5号宋体,图注6号宋体,图下居中;图注中的序码后统一用脚点,图注间用分号分开,图注末不加标点。
7.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一律用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地理底图直接上墨。
若用其他图件描绘者,需送国家测绘总局审图,并提供国家测绘总局审图盖章通过的原件。
8.图版统一用大写罗码编序,集中放在书后,黑白和彩色分开。
图版大小220毫米×145毫米。
黑白或彩色图版面数以4的倍数为宜。
图版高度不满,说明文字较少时可放在图版之下;图版满版时,说明集中放在图版之前。
在一本书上图版说明放置的方式要一致。
三、表格1.表格按章编号。
章号与顺序号间用脚点“.”,例如第一章第一表,编号为表1.1,第二章第一表,编号为表2.1,依次类推。
科学教育出版社科学教育出版社是一家致力于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出版机构,创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直属单位。
它主要负责科学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各类科学教材,同时也出版科普读物、科学类期刊和参考书籍等。
下面,本文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科学教育出版社。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科学教育出版社的成立背景。
1983年,教育部为了适应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决定成立科学教育出版社。
其宗旨是要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发展动向反映到教材和科普读物中,促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在这个机构的支持下,我国的科学教育取得了不少成就。
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科学教育出版社的产品和服务。
首先,它主要负责编写和出版各级各类的科学教材。
这些教材包括小学的自然、生物、地理和健康等课程,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科技等课程,高中的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科技和信息技术等课程,以及大学的各类教材。
这些教材均遵循教育部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内容丰富、系统性强、深入浅出,深受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好评。
除了教材,科学教育出版社还出版了许多科普读物、科学类期刊和参考书籍等。
这些书籍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针对各阶段学生的科普读物,也有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进行深入阐述的专业书籍。
其次,科学教育出版社提供了多种科学教育服务。
它开设了科技咨询和服务中心、教育技术中心、数字出版中心、实验教学中心等多个服务机构,提供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线培训、编题辅导、教学咨询等各种科学教育服务,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科学教育出版社的发展历程。
在过去几十年的基础上,科学教育出版社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亚太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许多双语教材,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同时,它也积极推动数字化出版和在线教育,采用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总的来说,科学教育出版社在推动科学教育事业方面功不可没,它的创立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传播。
科学出版社(Science Press)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也是最具权威性的中央级出版社之一。
近年来,科学出版社在组织结构、选题结构、市场结构、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秉承我社一贯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三高特色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三严作风,在精选并出版具有国际水平的专著、基础理论图书和期刊的同时,着重出版实用技术、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等书刊和电子出版物;逐步形成了以科学(S)、技术(T)、医学(M)、教育(E)、社科(H)为主要出版领域的战略架构与规模。
2009年我社荣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荣誉称号,出版竞争力位居全国科技类出版社榜首。
“十一五”期间,我社图书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2011年全社出书10274种(含再版书目),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50项,占所有资助项目比例达42%!同时,科学出版社也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推荐申报的34个出版社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个科技类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2000年在成都设立分社,并在海外设立了科学出版社纽约、东京分社,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出版公司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迄今,已有1200多名(约占80%)的两院院士的重要著作在科学社出版,650多名(约占90%)的中科院学部委员在科学社出版其学术著作,历年新增院士其核心著作也多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因此一直享有“科学家的出版社”之称。
科学出版社正以“开拓、进取、高效、务实”的精神奋进,热切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出版发行界同仁与我社密切合作,携手共进,为传播科学,普及科学,为促进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