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仿真测试平台的体系结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0.85 KB
- 文档页数:2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计算机本科毕业自我鉴定计算机硬件毕业论文题目1、基于知识库的计算机硬件维修服务系统2、计算机硬件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研究3、通用性齿轮箱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4、局域网内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5、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绩效7、基于DSP和FPGA的多功能嵌入式导航计算机系统设计8、面向服务软件体系架构原理与范例研究9、信息和通讯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对中国实践的研究10、抗恶劣环境可穿戴计算机研究11、可穿戴计算机硬件技术研究12、基于DSP的导航计算机硬件设计13、计算机硬件虚拟实验平台的研究与开发14、星载并行计算机硬件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15、基于USB的可穿戴计算机接口设计16、半导体神经计算机硬件实现研究及在全方位实物识别中的应用17、基于本体和规则的计算机故障诊断研究18、基于尘源控制与净化设备的数字仿真系统的分析与应用19、中国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动因及并购绩效研究20、计算机硬件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1、飞控计算机的容错研究与设计22、计算机硬件设备故障管理机制研究23、航天器时变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24、基于浮点DSP的微小型导航系统设计与工程实现研究25、无人机余度飞行控制计算机关键技术研究26、基于DSP的无人机飞控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27、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快速原型技术研究28、基于586-Engine的小型化飞控计算机设计29、星载计算机的硬件容错设计与可靠性分析30、基于XEN网络虚拟化的性能研究31、基于Virtools的中学计算机硬件虚拟实验的研究与设计32、无人机余度飞行控制软件的设计与研究33、基于FPGA的多核可重构技术研究34、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计算机设计35、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研究36、基于PC755和PC107A的单板计算机的开发37、基于中职的计算机组装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开发研究38、无人机余度飞行控制计算机设计及研究39、基于双DSC的无人机飞控计算机核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0、无人机余度飞行控制软件设计与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基于移动互联网下服装品牌的推广及应用研究2、基于Spark平台的恶意流量监测分析系统3、基于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4、一种数字货币系统P2P消息传输机制的设计与实现5、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网络流量预测算法研究6、基于KNN算法的Android应用异常检测技术研究7、基于macvlan的Docker容器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基于容器云平台的网络资源管理与配置系统设计与实现9、基于OpenStack的SDN仿真网络的研究10、一个基于云平台的智慧校园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11、基于SDN的数据中心网络流量调度与负载均衡研究12、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研究13、基于SDN的数据中心网络动态负载均衡研究14、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医疗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15、基于SDN的网络流量控制模型设计与研究16、《计算机网络》课程移动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17、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8、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产品的用户体验要素研究19、基于SDN的负载均衡节能技术研究20、基于SDN和OpenFlow的流量分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21、基于SDN的网络资源虚拟化的研究与设计22、 SDN中面向北向的控制器关键技术的研究23、基于SDN的网络流量工程研究24、基于博弈论的云计算资源调度方法研究25、基于Hadoop的分布式网络爬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26、一种基于SDN的IP骨干网流量调度方案的研究与实现27、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WLAN中DDoS攻击检测和防护28、基于SDN的集群控制器负载均衡的研究29、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用户行为分析30、基于机器学习的P2P网络流分类研究31、移动互联网用户生成内容动机分析与质量评价研究32、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恶意流量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3、面向SDN的流量调度技术研究34、基于P2P的小额借贷融资平台的设计与实现35、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应用研究36、内容中心网络建模与内容放置问题研究37、分布式移动性管理架构下的资源优化机制研究38、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P2P网络流量优化方法研究39、面向新型互联网架构的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40、虚拟网络映射策略与算法研究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论文题目1、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2、基于RFID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3、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隐式授权问题研究4、生产制造行业中RFID技术的应用5、中小型银行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6、基于Web教务管理系统安全方案研究7、基于RFID的可追溯果园生产过程管理系统8、基于SOA的联邦式信息检索平台的研究与实现9、基于信息管理的垃圾短信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基于QR二维码的井群信息管理系统研究11、基于视景重现的舰船IETM系统开发12、 RFID技术在物资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13、基于RFID的大型赛事人员及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研究14、基于RFID的输变电设备EPC编码的应用研究15、基于目录服务的物联网元数据及公共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16、基于目录服务的物联网节点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7、基于PKI技术的高校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8、面向隐私保护的第三方个人信息服务平台研究19、基于神经网络的车牌识别与信息管理系统20、平庄西露天矿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研究21、安全信息管理(SIM)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现22、数据备份恢复工具的设计与实现23、个人信息管理中文件路径编码研究24、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安全性研究25、基于XML的移动艾滋病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研究26、虹膜识别技术在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27、单点登录方法研究及模型实现28、基于RFID的药品包装信息管理系统29、基于WebGIS的五金产业信息搜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0、地下管线三维CAD与信息管理软件开发。
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包含了硬件层、中间层、系统软件层和应用软件层。
1、硬件层: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通用设备接口和I/O接口。
嵌入式核心模块=微处理器+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存储器Cache:位于主存和嵌入式微处理器内核之间,存放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微处理器使用最多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它的主要目标是减小存储器给微处理器内核造成的存储器访问瓶颈,使处理速度更快。
2、中间层(也称为硬件抽象层HAL或者板级支持包BSP).它将系统上层软件和底层硬件分离开来,使系统上层软件开发人员无需关系底层硬件的具体情况,根据BSP层提供的接口开发即可。
BSP有两个特点:硬件相关性和操作系统相关性。
设计一个完整的BSP需要完成两部分工作:A、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初始化和BSP功能。
片级初始化:纯硬件的初始化过程,把嵌入式微处理器从上电的默认状态逐步设置成系统所要求的工作状态。
板级初始化:包含软硬件两部分在内的初始化过程,为随后的系统初始化和应用程序建立硬件和软件的运行环境。
系统级初始化:以软件为主的初始化过程,进行操作系统的初始化。
B、设计硬件相关的设备驱动。
3、系统软件层:由RTOS、文件系统、GUI、网络系统及通用组件模块组成。
RTOS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基础和开发平台。
4、应用软件:由基于实时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组成。
嵌入式芯片体系结构介绍1.嵌入式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 Unit,MPU)嵌入式微处理器是由通用计算机中的CPU演变而来的。
它的特征是具有32位以上的处理器,具有较高的性能,当然其价格也相应较高。
但与计算机处理器不同的是,在实际嵌入式应用中,只保留和嵌入式应用紧密相关的功能硬件,去除其他的冗余功能部分,这样就以最低的功耗和资源实现嵌入式应用的特殊要求。
和工业控制计算机相比,嵌入式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高的优点。
目前主要的嵌入式处理器类型有Am186/88、386EX、SC-400、Power PC、68000、MIPS、ARM/ StrongARM系列等。
基于WinCE的嵌入式平台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研究背景嵌入式系统,也称为嵌入式设备,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它通常用于控制、监视或执行简单任务。
嵌入式系统往往需要高度可靠、节能和实时性能。
WinCE(Windows CE)是一个基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它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嵌入式系统中。
WinCE操作系统与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相似,同时也支持多线程调度、多任务和图形用户界面等功能。
WinCE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处理器体系结构,例如x86、ARM和MIPS等。
WinCE操作系统还具有高度可裁剪性,可根据具体需求定制。
随着新型嵌入式应用设备在数量和种类上的不断增加,人们对高度可靠、携带型、节能和实时性能的需求越来越大。
WinCE操作系统已成为许多嵌入式应用设备的首选操作系统。
因此,研究WinCE操作系统在嵌入式平台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2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研究和实现基于WinCE的嵌入式平台。
具体来说,该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了解WinCE操作系统的基本构成和体系结构,掌握WinCE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
(2)研究嵌入式平台的软硬件环境,包括处理器架构、内存、外设、交叉编译工具链等。
(3)研究WinCE操作系统在嵌入式平台中的适配和移植方法。
(4)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WinCE的嵌入式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能够在嵌入式平台上实现相应的功能。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可以深入了解WinCE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应用领域,提高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能力。
(2)可以加深对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环境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时性能和可靠性。
(3)可以为WinCE操作系统在嵌入式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为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部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研究基于WinCE的嵌入式平台。
具体内容如下:(1)WinCE操作系统的基本构成和体系结构。
!"##!年第$期福建电脑注:本文得到广东省科技厅攻关项目资金资助%项目编号"##"&’(&)电子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
&、引言目前嵌入式系统开发已经成为了计算机工业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嵌入式系统应用渗透到信息家电、工业控制、通信与电子设备、人工智能设备等诸多领域。
然而嵌入式系统的软件与目标硬件紧密相关,软件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昂贵,软件质量无法保障.&/."/。
特别是嵌入式软件的测试工作,在整个开发周期中通常占用着大部分时间(-#01,#0)。
软件测试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艰苦的过程。
软件测试工具用来全部或部分的代替人工进行软件的测试工作。
它能极大的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缩短项目的开发周期。
国际上,许多软件公司致力于开发功能强大的软件测试工具。
按获得测试信息的方式分为纯硬件、纯软件、软硬件相结合三种类型的测试工具。
纯硬件测试工具如仿真器、逻辑分析仪、开发系统等。
纯软件测试工具如234563786的2345938:,是一种软件逻辑分析仪。
软硬件相结合的测试工具如以;<公司的=>?938:为代表的虚拟仪器和以@AB 公司的BC58DEFD 为代表的测试工具。
这三类测试工具都有一个缺点:没有提供一个集成各种软硬件测试工具的框架,使各类测试工具能紧密协调工作。
为提高测试工作的效率,迫切需要功能强大的嵌入式系统测试工具。
仿真开发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许多软件公司已经开发出成熟稳定的嵌入式仿真开发工具。
但是在嵌入式仿真开发中,仍然缺乏一种嵌入式系统测试工具的集成框架。
本文正是基于这个目标,从软件体系结构的角度,研究和设计了一种称为G EFDH G 的嵌入式系统仿真测试平台的集成框架。
并基于其上实现了一个嵌入式仿真测试平台3I >EFDH 。
"、嵌入式系统仿真测试平台的体系结构EFDH 对于大规模复杂软件系统,其总体结构设计远比算法和数据结构的选择更重要.J /.!/。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背景,本文在对嵌入式测试和嵌入式仿真开发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和设计了EFDH 的体系结构。
"K &EFDH 的结构模型EFDH 的体系结构主要借鉴了当前流行的嵌入式交叉开发工具的目标服务器L 目标代理结构.’/,分为宿主机端和仿真目标机端两大部分。
EFDH 的结构模型见图&:图&EFDH 结构模型EFDH 结构模型的基本特征:&M EFDH 由宿主机端和目标机端两大部分构成,宿主机端以测试服务器DF(D8NO F86786)为核心;目标机端以测试代理D@P D8NO @Q84O M 为核心。
"M 所有的测试工具不与目标机端交互,而只与测试服务器DF 进行交互;测试服务器DF 同测试代理D@交互。
这样只要更换相应的测试代理D@,即可与不同的仿真开发系统一起工作。
J M测试服务器DF 与所有测试工具之间通过嵌入式仿真测试工具交换协议EFDDR(ES?85585F3STU>O3C4D8NO DCCU 8RI VW>4Q8X6COCVCU )规范接口进行交互。
!M测试服务器DF 和测试代理D@之间通过嵌入式仿真测试协议EFD P ES?85585F3STU>O3C4D8NO X6COCVCU M 规范接口进行交互。
’M测试工具以软插件的形式集成到EFDH 中%EFDDR 和EFD 规范定义的接口是公开的和可免费获得的,第三方测试工具非常容易的集成到EFDH 中来。
-M 测试工具多种多样,可以是软件代码测试工具,也可以是硬件诊断测试工具,都可以很容易的集成到EFDH 中来,从而达到各类测试工具的紧密协作。
$M EFDH 中各类测试工具紧密集成到一个图形用户接口中,大大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M 测试代理D@以一个线程的形式存在于仿真运行环境中,与各类模拟器之间通过固定的接口交互,获取丰富的测试信息。
"K "测试服务器DF 模型测试服务器DF 是EFDH 的核心结构部件,作为EFDH 的测试管理器,其结构模型如图"。
图"测试服务器DF 结构模型DF 的主要功能:&M DF 提供相应的EFDDR 协议规范接口,接受来自测试工具的控制命令和状态查询,并提供相应的数据传输接口,向测试工具返回对应的测试结果。
"M DF 提供相应的EFD 协议规范接口,向采集代理发送控制命令信息和状态查询信息,并且根据EFD 协议规范提供的接口收取返回信息。
J M DF 提供测试高速缓冲管理、测试存储器管理以及流测试协议,管理和控制整个宿主机端。
"K J 测试代理D@模型嵌入式系统仿真测试平台的体系结构研究邵荣防,罗克露P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M【摘要】仿真开发在嵌入式开发中正逐步成为热点,仿真测试工具在仿真开发过程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的嵌入式测试工具,然后给出一种嵌入式仿真测试平台的体系结构EFDH 。
基于EFDH 体系结构,实现了一个面向信息家电的嵌入式仿真测试平台3>EFDH 。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仿真开发仿真测试平台福建电脑!""#年第$期%参考文献&’(魏忠)蔡勇)雷红卫等*嵌入式开发详解&+(*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陈定君)郭晓东)张应辉等*嵌入式软件仿真开发系统的研究&.(*电子学报)!""")!/0-1,’-$2’-3&-(万建成)卢雷*软件体系结构的原理、组成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456789:*;<=4:9>987<?:@7AB6=C5D &.(*EF+;6BGDBH78:G :G 46:I6BJJ8GI KBGI5BI=D BGL ?>D7=JD)’33#)’M 0’1,’%’2’$#&%(N8GL O8P=6?>D7=JD)QGH*;:6GBL:!RD=6D S58L=0N8GL:AD 1)!""!*测试代理;E 位于目标机端,实时采集测试信息。
其结构模型见图-。
图-测试代理;E 结构模型;?的主要功能:’1;E 提供相应的T?;协议规范接口,接收来自;?的各种要求,并最出正确的响应。
!1;E 提供一定的接口给仿真开发系统,初始化U 销毁;E ,以从各种模拟器中获取各种丰富的测试信息。
-1;E 提供目标机端测试代理的目标高速缓冲管理、目标存储器管理以及流测试协议,管理和控制整个目标机端。
!*#T?;;V 协议和T?;协议嵌入式仿真测试工具交换协议T?;;V 是T?;中各类测试工具与测试服务器之间交互的根本。
嵌入式仿真测试协议T?;是T?;4中测试服务器与测试目标机之间交互的歌本。
这两个协议规范提供的接口主要由-类构成:命令控制命令接口、状态查询接口、测试数据传送接口。
!*%结构验证一个系统是由各不同组成部件连接构成,实现这种连接需要两方面的支持:机制与协议&#(。
通过考察T?;4结构对两方面提供的支持,可以证明其完整性和正确性。
’1连接得以发生和维持的机制。
T?;4的;?和;E 构成连接实现的结构基础,两者的通信连接保证了系统连接的实现。
!1连接能够正确、无二义、无冲突的进行的保证。
T?;4定义的;?和;E 本身是一致的,通过定义标准的T?;;V 和T?;接口,;?与各种测试工具通过定义标准的T?;;V 接口通信,而各个测试工具之间无直接通信,连接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协调。
;?既是连接的实现实体,又充当了连接实现的保证机构。
而;?和;E 通过定义标准的T?;接口通信。
这样构建起来的整个系统是一致的。
!*M T?;4与相关研究成果的比较及特点关于嵌入式系统测试工具的研制已经有了相当多的工作,T?;4与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下面对T?;4和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
当今针对嵌入式系统的测试工具分为纯软件、纯硬件、软硬件结合三种类型。
现在嵌入式系统常常需要软件测试工具,硬件测试同时使用,从而大大加速测试工作的进行。
但是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集成框架来集成所需要的测试工具。
T?;4基于嵌入式仿真开发,提出一种集成所有必要的软硬件机测试工具的框架。
这样大大增强了嵌入式仿真开发的作用。
T?;4可以集成任何需要的测试工具,使测试工具可以一起高效工作。
T?;4框架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可重用性。
-、一个嵌入式系统仿真测试平台8BT?;4-*’8BT?;4集成模型8BT?;4是广东十五攻关项目“信息家电嵌入式仿真开发平台”中的一个子项目,主要完成对信息家电控制程序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8BT?;4集成模型如图#。
图#8DT?;4结构模型8BT?;4模块说明:’1逻辑分析仪模拟硬件逻辑分析仪的工作原理,采集、显示仿真运行环境中的仿真构件的引脚的数字信号,实现对程序运行状况的分析。
!1示波器模拟硬件示波器的工作原理,采集、显示仿真运行环境中的仿真构件的引脚的模拟信号,分析仿真目标硬件系统的输出情况。
-1性能分析器分析程序代码的执行性能,如中断处理子程序被调用的频率,F4R 的占用率等。
#1静态分析器静态分析目标代码的执行情况。
%1+FM/WF"/模拟器、OE+模拟器、仿真外设构件等是目标硬件系统的模拟器,模拟实际硬件的行为。
8BT?;4可实现对仿真运行环境中运行的目标程序的测试和分析,最大程度的确保目标程序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目前该系统已经交付使用,效果良好。
#、结束语本文对嵌入式系统的仿真测试平台的集成框架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和设计了T?;4框架,并基于其上实现了一种嵌入式仿真测试平台8BT?;4,在嵌入式系统测试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下一步的工作是将T?;4这种体系结构应用到嵌入式交叉开发领域中,研究T?;4在嵌入式交叉开发领域的可用性。